河南省商丘市柘城中学2016-2017学年七年级(上)第二次段考历史试卷(解析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2017学年河南省商丘市柘城中学七年级(上)第二次段考
历史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1.秦末有一老农这样讲述他家的生活情况:“我家有三子,老大修长城,多年未相逢;老二戍边关,至今未归还;老三忙耕田,租税沉甸甸;饭菜不得饱,一家难团圆;敢怒不敢言,唯恐遭劫难。

”上述材料反映出秦末()
①滥用民力,徭役沉重②刑法苛严③长年征战,兵役繁重④沉重的赋税。

A.①③④B.①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
2.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诗云:“亦将成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下与“霸王”有关的战役是()
A.巨鹿之战B.长平之战C.马陵之战D.桂陵之战
3.秦朝“焚书坑儒”,西汉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其根本着眼点在于()A.压制知识分子B.区别对待古代文化
C.完善法律体制D.加强君主专制统治
4.2008年8月8日,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在中国北京国家体育场鸟巢隆重开幕。

2008名演员吟诵着《论语》中的名句“四海之内,皆兄弟也”,以此欢迎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

根据所学知识判断,演员们扮演的是谁的弟子()A.孟子B.老子C.孔子D.韩非子
5.海湾战争时期美国五角大楼的官员们常把一部中国兵书摆在桌上学习,这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兵书,它是()
A.《道德经》 B.《论语》C.《孙子兵法》D.《春秋》
6.你的朋友考试成绩不理想,你想劝他(她)说:“一次考试失败了不要紧,只要你找出失利的原因,继续努力,下次一定会考好的。

说不定,正是因为这次考试没考好,你才及早发现问题,坏事可能变成好事。

”这时,你可以引用以下哪家的思想作为论据?()
A.儒家思想B.道家思想C.墨家思想D.法家思想
7.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上,出现过几次社会比较安定、经济比较繁荣的局面,出现在东汉时期的是()
A.贞观之治B.文景之治C.光武中兴D.开元盛世
8.农民、农业问题是我国历朝统治者非常重视的一项工作,西汉政权在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方面最有效的措施是()
A.让士兵复原生产和释放奴婢
B.分给一定土地和恢复原有田宅
C.减轻田租和奖励农耕
D.整顿吏治和提倡节俭
9.三顾茅庐、七擒七纵、空城计、借东风等这些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民间故事,都与一位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有关,他是()
A.曹操B.诸葛亮C.周瑜D.司马懿
10.它是我国古代一部杰出的史学著作,它以“纪”、“传”等体例进行编写.史料翔实、文笔生动,是后世编写史书的典范;鲁迅先生称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部史书是()
A.《尚书》B.《春秋》C.《史记》D.《资治通鉴》
11.著名学者余秋雨的生花妙笔,曾经给人们留下了一段优美的文字:“就在秦
始皇下令修长城的数十年前,四川平原上已经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工程.它的规模从表面上看远不如长城宏大,却注定要稳稳当当地造福千年.长城的社会功用早已废弛,而它至今还在为无数已从输送汨汨清流.”请你判断,余秋雨笔下的“它”指的是()
A.都江堰B.郑国渠C.灵渠D.大运河
12.新疆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新疆隶属于我国中央政府的管辖开始于()
A.丝绸之路的开通B.西域都护的设立
C.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D.秦统一六国
13.纸的出现是人类书写材料的一次革命,它极大地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下列人物中与纸的发明、改进直接相关的是()
A.屈原B.张衡C.蔡伦D.郦道元
14.如果有人因手术而疼痛难忍,华佗有办法,那就是()
A.给他打麻醉剂B.打晕他
C.给他喝大量的粮食酒D.给他喝“麻沸散”
15.“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提及了中国古代多位杰出君王.其中“汉武”最主要的功绩是()
A.创立中央集权B.结束割据,实现国家统一
C.稳固大一统局面D.统治期间出现盛世局面
16.严格官员管理,健全监察制度是防止政府权力被滥用的重要途径.为此,秦始皇时期设立了()
A.丞相B.御史大夫C.门下省D.军机处
17.一年一度的高考圆了许多莘莘学子进入国家高等学府深造的梦.汉武帝时,学生要进入全国的最高学府接受儒学教育,必须到()
A.长安B.洛阳C.咸阳D.开封
18.下面中是某历史短剧的台词片段,从台词的对白中判断出小华、小明他们正在排练()
小华:送人千里,终有一别,陛下请回吧!
小明:爱卿,此去西域风险异常,然匈奴一日未了,则国无宁日…
A.张骞出使西域B.郑和下西洋
C.清军出兵雅克萨D.玄奘天竺取经
19.西汉和东汉的都城分别是()
A.殷、洛邑B.镐京、洛邑 C.咸阳、长安 D.长安、洛阳
20.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是()
A.佛教B.道教C.伊斯兰教D.基督教
二、阅读下列材料:
21.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1)这首词与我国古代历史上的哪一著名战役有关?
(2)曹操统一北方的关键性战役是什么?
(3)词中的“三国”指的是哪三国?
(4)词中的“周郎”是谁?此战中还有哪些豪杰?(请列举三个)
(5)此次战役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2.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最早出使西域为开辟“中西交往的通道”作出贡献的是谁?
(2)这条“中西交往的通道”的起点是哪里?在这条路上运载的主要物品是什么?
(3)这条“中西交往的通道”在历史上被称为什么?
(4)如何评价这条“中西交往的通道”?
23.材料一:
材料二:二十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皇帝。

材料三: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

材料四:烧灭经书,涤除旧典,大发隶卒,兴役戍。

(1)以上几则材料中的皇帝是谁?
(2)他在哪一年灭掉六国、完成统一全国的大业的?他以哪里为都城?(3)请试着概述他的功劳。

(列举三点)
(4)请试着概述他的罪过。

(列举三点)
2016-2017学年河南省商丘市柘城中学七年级(上)第二
次段考历史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1.秦末有一老农这样讲述他家的生活情况:“我家有三子,老大修长城,多年未相逢;老二戍边关,至今未归还;老三忙耕田,租税沉甸甸;饭菜不得饱,一家难团圆;敢怒不敢言,唯恐遭劫难。

”上述材料反映出秦末()
①滥用民力,徭役沉重②刑法苛严③长年征战,兵役繁重④沉重的赋税。

A.①③④B.①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
【考点】秦的暴政和陈胜吴广起义.
【分析】本题考查秦的暴政的知识.
【解答】据题干“我家有二子,全不在身边;老大忙修阿房宫,已经多年未相见;老二守边关,至今未归还;只剩儿媳在耕田,租税沉甸甸;饭菜从未饱,一家难团圆;死活不敢言,只怕遭劫难;轻则砍手足,重则全村连;秦朝百姓苦不见天”可知,秦朝的暴政具体表现在徭役、兵役、赋税繁重,刑法残酷.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人民生活痛苦,严重地阻碍了社会的发展.
故选B.
2.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诗云:“亦将成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下与“霸王”有关的战役是()
A.巨鹿之战B.长平之战C.马陵之战D.桂陵之战
【考点】秦的暴政和陈胜吴广起义.
【分析】本题考查巨鹿之战,
【解答】公元前207年,项羽的起义军与秦军主力部队在巨鹿展开大战.项羽不畏强敌,引兵渡河,后项羽命令全军:“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巨鹿一战,大破秦军.BCD与霸王项羽无关,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秦朝“焚书坑儒”,西汉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其根本着眼点在于()A.压制知识分子B.区别对待古代文化
C.完善法律体制D.加强君主专制统治
【考点】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汉武帝推进大一统的措施.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秦汉时期对待儒家思想的不同态度.
【解答】秦朝是采用法家思想进行统治的,主张严刑峻法,强化君主专制统治.而儒家主张仁政等思想是不利于强化中央集权,因此,为了强化思想统一和君主专制统治,秦始皇进行了“焚书坑儒”.西汉初期采用的是黄老之学,无为而治,使国家经济逐渐强盛起来.到了汉武帝时期,作为雄才大略的皇帝,针对诸子百家的各派人物还很活跃,不利于中央集权的局面,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排斥了其他各家学说.其尊儒和秦朝坑儒的态度截然相反,但根本目的却是相同的,都是为了强化君主的专制统治.故选D.
4.2008年8月8日,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在中国北京国家体育场鸟巢隆重
开幕。

2008名演员吟诵着《论语》中的名句“四海之内,皆兄弟也”,以此欢迎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

根据所学知识判断,演员们扮演的是谁的弟子()A.孟子B.老子C.孔子D.韩非子
【考点】老子和孔子.
【分析】本题考查孔子.
【解答】据所学知,《论语》是孔子的弟子整理的,记载孔子言论的一本书,故演员们扮演的是孔子的弟子.
故选C.
5.海湾战争时期美国五角大楼的官员们常把一部中国兵书摆在桌上学习,这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兵书,它是()
A.《道德经》 B.《论语》C.《孙子兵法》D.《春秋》
【考点】百家争鸣.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百家争鸣的知识点.
【解答】春秋时期的军事家孙武著的《孙子兵法》是世界上最早的兵书.
故选C.
6.你的朋友考试成绩不理想,你想劝他(她)说:“一次考试失败了不要紧,只要你找出失利的原因,继续努力,下次一定会考好的。

说不定,正是因为这次考试没考好,你才及早发现问题,坏事可能变成好事。

”这时,你可以引用以下哪家的思想作为论据?()
A.儒家思想B.道家思想C.墨家思想D.法家思想
【考点】老子和孔子.
【分析】本题考查老子.
【解答】老子生活在春秋时期,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记录他的学说的著作是《道德经》,老子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可以相互转化.
故选B.
7.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上,出现过几次社会比较安定、经济比较繁荣的局面,出现在东汉时期的是()
A.贞观之治B.文景之治C.光武中兴D.开元盛世
【考点】东汉的建立.
【分析】本题考查了光武中兴.
【解答】公元25年,皇族刘秀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刘秀就是光武帝.光武帝末年,社会安定,经济状况明显好转,史称这个时期的统治为“光武中兴”.故选C.
8.农民、农业问题是我国历朝统治者非常重视的一项工作,西汉政权在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方面最有效的措施是()
A.让士兵复原生产和释放奴婢
B.分给一定土地和恢复原有田宅
C.减轻田租和奖励农耕
D.整顿吏治和提倡节俭
【考点】文景之治.
【分析】本题考查文景之治.
【解答】汉高祖规定田租实行十五税一,汉文帝减为三十税一,并奖励努力耕作
的农民.西汉政权在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方面最有效的措施是减轻田租和奖励农耕.
故选C.
9.三顾茅庐、七擒七纵、空城计、借东风等这些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民间故事,都与一位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有关,他是()
A.曹操B.诸葛亮C.周瑜D.司马懿
【考点】三国鼎立的形成.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三国鼎立的知识点.
【解答】三顾茅庐说的是刘备三请诸葛亮的故事.七擒七纵描述的是诸葛亮七擒孟获的故事.空城计描述的是诸葛亮智退司马懿的故事.诸葛亮借东风的故事发生于赤壁之战中.
故选B.
10.它是我国古代一部杰出的史学著作,它以“纪”、“传”等体例进行编写.史料翔实、文笔生动,是后世编写史书的典范;鲁迅先生称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部史书是()
A.《尚书》B.《春秋》C.《史记》D.《资治通鉴》
【考点】司马迁与《史记》.
【分析】这道题考查了《史记》,根据《史记》的体例、特点等进行思考解答.【解答】从题干的叙述可以得到以下有效信息:一是该史书的体例是纪传体,二是根据鲁迅先生对该书的评价可知其文学价值和史学价值都很高,根据这些信息判断这部史书是西汉时期司马迁的《史记》.
故选C.
11.著名学者余秋雨的生花妙笔,曾经给人们留下了一段优美的文字:“就在秦始皇下令修长城的数十年前,四川平原上已经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工程.它的规模从表面上看远不如长城宏大,却注定要稳稳当当地造福千年.长城的社会功用早已废弛,而它至今还在为无数已从输送汨汨清流.”请你判断,余秋雨笔下的“它”指的是()
A.都江堰B.郑国渠C.灵渠D.大运河
【考点】都江堰工程和郑国渠.
【分析】本题考查都江堰,关键词为“四川平原上已经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工程”“至今还在为无数已从输送汨汨清流”.
【解答】都江堰是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主持修建的大型防洪灌溉工程,它的建成使“成都平原”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造福于人民.
故选A.
12.新疆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新疆隶属于我国中央政府的管辖开始于()
A.丝绸之路的开通B.西域都护的设立
C.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D.秦统一六国
【考点】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分析】本题考查汉朝西域都护的设置.
【解答】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加强对新疆地区的管辖,这是新
疆地区正式隶属中央政府管辖的开始.
故选B.
13.纸的出现是人类书写材料的一次革命,它极大地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下列人物中与纸的发明、改进直接相关的是()
A.屈原B.张衡C.蔡伦D.郦道元
【考点】纸的发明和改进.
【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造纸术的相关知识.
【解答】A、屈原是战国时期的诗人;
B、张衡发明了地动仪;
C、蔡伦改进了造纸术,促进了文化的传播;
D、郦道元是地理学家.
故选C.
14.如果有人因手术而疼痛难忍,华佗有办法,那就是()
A.给他打麻醉剂B.打晕他
C.给他喝大量的粮食酒D.给他喝“麻沸散”
【考点】秦汉时期的医学成就—华佗和张仲景.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华佗.
【解答】华佗是东汉著名医学家.精通内、外、妇、儿、针灸各科,尤其擅长外科手术,制成全身麻醉药剂“麻沸散”,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华佗重视疾病的预防,创造了“五禽戏”,用以锻炼身体.华佗被后人称为外科圣手、外科鼻祖等.故如果有人因手术而疼痛难忍,华佗有办法,那就是给他喝“麻沸散”.
故选D.
15.“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提及了中国古代多位杰出君王.其中“汉武”最主要的功绩是()
A.创立中央集权B.结束割据,实现国家统一
C.稳固大一统局面D.统治期间出现盛世局面
【考点】汉武帝推进大一统的措施.
【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汉武帝推进大一统的措施,注意识记相关的知识点.【解答】本题考查学生对汉武帝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汉武帝时期,在政治、经济、文化上都出现了大一统局面:政治上削弱相权,加强皇权;削弱诸侯王权,加强中央集权.经济上:加强中央的经济权.废止旧货币,由中央铸造五铢钱,在全国通行.盐铁由国家垄断经营,私人不得铸造货币和经营盐铁.文化上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措施,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兴办太学.通过这些措施,西汉王朝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得到了巩固和发展,西汉出现了强盛的局面.故选C.
16.严格官员管理,健全监察制度是防止政府权力被滥用的重要途径.为此,秦始皇时期设立了()
A.丞相B.御史大夫C.门下省D.军机处
【考点】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分析】本题考查秦朝巩固统一措施的相关知识.注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秦始皇”“监察制度”.
【解答】御史大夫是秦始皇时期用来监察百官的,C是唐朝的,D是清朝的,A
是负责全国政务.
故选B.
17.一年一度的高考圆了许多莘莘学子进入国家高等学府深造的梦.汉武帝时,学生要进入全国的最高学府接受儒学教育,必须到()
A.长安B.洛阳C.咸阳D.开封
【考点】汉武帝推进大一统的措施.
【分析】本题考查汉武帝采取的大一统的思想文化领域的措施.
【解答】汉武帝在位时,为加强思想领域的统治,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并在长安设太学,进行儒学教育.
故选A.
18.下面中是某历史短剧的台词片段,从台词的对白中判断出小华、小明他们正在排练()
小华:送人千里,终有一别,陛下请回吧!
小明:爱卿,此去西域风险异常,然匈奴一日未了,则国无宁日…
A.张骞出使西域B.郑和下西洋
C.清军出兵雅克萨D.玄奘天竺取经
【考点】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注意识记相关的知识点.【解答】题目是情景材料题,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由题目材料中“此去西域”可知,这是张骞出使西域时,皇帝送别时的场景.
故选A.
19.西汉和东汉的都城分别是()
A.殷、洛邑B.镐京、洛邑 C.咸阳、长安 D.长安、洛阳
【考点】西汉的建立;东汉的建立.
【分析】本题考查西汉和东汉的都城.
【解答】依据所学,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历史上称为西汉.刘邦就是汉高祖.公元25年西汉皇族刘秀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西汉都城长安和东汉都城洛阳,当时两城市人口众多,商业繁荣,被称作东西二京.
故选D.
20.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是()
A.佛教B.道教C.伊斯兰教D.基督教
【考点】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兴起.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道教的认识.
【解答】根据所学可知,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东汉时期,道教在民间兴起,尊老子为教主,主张修身养性,以求得道成仙.
故选B.
二、阅读下列材料:
21.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
应笑我,早生华发。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1)这首词与我国古代历史上的哪一著名战役有关?
(2)曹操统一北方的关键性战役是什么?
(3)词中的“三国”指的是哪三国?
(4)词中的“周郎”是谁?此战中还有哪些豪杰?(请列举三个)
(5)此次战役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考点】赤壁之战;官渡之战;三国鼎立的形成.
【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赤壁之战.
(2)本题考查官渡之战.
(3)本题考查三国鼎立.
(4)本题考查周瑜等赤壁之战的相关人物.
(5)本题考查赤壁之战的影响.
【解答】(1)根据材料中“赤壁”可知材料反映的是赤壁之战.
(2)200年,曹操在官渡之战中以少胜多,大败袁绍,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3)材料中的“三国”指的是魏蜀吴三国.220年曹操的儿子曹丕废掉汉献帝,自称皇帝,国号魏,定都洛阳,东汉结束,进入三国时期.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222年,孙权称王,国号吴,后定都建业,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
(4)词中的“周郎”是周瑜;赤壁之战的相关人物还有:曹操、孙权、刘备、诸葛亮等.208年曹操为乘胜消灭孙权和依附荆州势力的刘备,统一全国发动赤壁
之战.刘备采用了诸葛亮的建议,联合江东的孙权,孙刘联军用火攻的办法,以少胜多,大败曹军.相传在这次战役中诸葛亮“借东风”、“草船借箭”和施“连环计”.
(5)在赤壁之战后,曹操退守黄河流域一带,不敢再轻易南下;孙权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势力得到巩固;刘备乘机占领湖北、湖南的大部分地区,又向西进占四川.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故答案为:
(1)赤壁之战.
(2)官渡之战.
(3)魏、蜀、吴三国.
(4)周瑜;曹操、孙权、刘备、诸葛亮等.
(5)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22.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最早出使西域为开辟“中西交往的通道”作出贡献的是谁?
(2)这条“中西交往的通道”的起点是哪里?在这条路上运载的主要物品是什么?
(3)这条“中西交往的通道”在历史上被称为什么?
(4)如何评价这条“中西交往的通道”?
【考点】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最早出使西域和为开辟丝绸之路作出贡献的张骞.(2)本题主要考查丝绸之路的起点及在这条路上运载的主要物品.
(3)本题主要考查丝绸之路.
(4)本题主要考查对丝绸之路的评价.
【解答】(1)最早出使西域和为开辟丝绸之路作出贡献的是张骞.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打通了汉与西域的通道,有利于汉与西域各国的经济文化联系,为开辟丝绸之路奠定了基础.
(2)西汉张骞通西域以后,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长安出发,通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过甘肃敦煌古镇,运往西亚,再转运的欧洲.这条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被称为丝绸之路.
(3)这条“中西交往的通道”在历史上被称丝绸之路.在西汉张骞两次通西域的基础上,形成了一条沟通中西交通的丝绸之路.即著名的丝绸之路.
(4)据所学知识可知,丝绸之路是联系中外的纽带,沟通东方与西方的桥梁.故答案为:
(1)张骞.
(2)起点:长安;运载的主要物品是丝绸.
(3)丝绸之路.
(4)丝绸之路是联系中外的纽带,沟通东方与西方的桥梁.
23.材料一:
材料二:二十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皇帝。

材料三: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

材料四:烧灭经书,涤除旧典,大发隶卒,兴役戍。

(1)以上几则材料中的皇帝是谁?
(2)他在哪一年灭掉六国、完成统一全国的大业的?他以哪里为都城?(3)请试着概述他的功劳。

(列举三点)
(4)请试着概述他的罪过。

(列举三点)
【考点】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秦统一中国及秦疆域图.
【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秦始皇的知识点.
(2)本题考查的是秦灭六国的知识点.
(3)本题考查的是秦始皇历史功绩的知识点.
(4)本题考查的是秦始皇过失的知识点.
【解答】(1)材料一是秦始皇图片,材料二反映的是秦统一六国,材料三反映
的是郡县制的实行,材料四反映的是焚书坑儒.因此题干材料中的皇帝指的是秦始皇.
(2)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灭六国,完成统一全国的大业,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定都咸阳.
(3)秦始皇的主要历史功绩是:统一六国,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统一文字、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促进了经济文化的发展等.
(4)秦始皇的主要过失是:他在位时期,实行残暴的统治,实行了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他在位时期,赋税沉重,徭役和兵役繁重等.
故答案为:
(1)秦始皇.
(2)公元前221年;咸阳.
(3)统一文字、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等.
(4)焚书坑儒;沉重的赋税;繁重的徭役和兵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