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优质课-火把节教案合集8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火把节教案合集8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精心整理的火把节教案8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火把节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火把节》丰富学生对彝族音乐特点的感知,并
认识阮(ruǎn)。

2.能分辨乐曲三段体的曲式结构。

3.能说出“火把节”的概况。

教学重、难点
1.认识阮,能够听辨出阮的音色。

2.能够听辨出乐曲的两个乐段的不同。

教材分析
阮是我国民族弹拨乐器中很有特点的乐器之一。

现在使用的
改良阮分为四种:低阮、大阮、中阮、小阮。

三弦或四弦,有品,
按十二平均律装置。

阮的演奏技巧不是很复杂,演奏方法及符号与琵琶相同。

右手指法有弹、挑、双弹、双挑、分、滚、划等;左手只按音。

小阮主要用于演奏旋律;中阮、大阮、低阮主要担任和声伴奏。

四种阮的音色圆润而丰厚,颇具特色,并且自成一族。

在乐队中可起强有力的作用。

目前民族管弦乐队中主要使用大阮和中阮。

《火把节》共分为三段,在一个简单的引子后,具有浓郁彝族风味的慢板A段主题轻柔地出现,旋律轻柔、优美。

B 段热烈奔放,展示了人们手擎火把载歌载舞的情景。

最后A段再现,显得优美有韵味。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少数民族的节日非常多,其中火把节就是彝族人最著名的节日,关于火把节,还有一个传说呢。

今天我们就到彝族朋友的火把节上去看一看。

欣赏“火把节的传说”动画。

二、介绍彝族的火把节
彝族的火把节盛名天下,从每年的农历6月24日起,连续三
天三夜,彝族人民在宽广的草地上纵情歌舞、赛马、斗牛、射箭、摔跤,到了晚上,青年男子就点燃火把,穿行于田野山村之间,
以驱除妖魔,保佑平安。

密密的火把犹如一条长龙在山道、田间
缓缓游动,场面十分壮观,与此同时,处处点燃篝火,男女老少
围着篝火欢乐歌舞,直至深夜。

三、欣赏乐曲
1.初听乐曲《火把节》音频。

师:火把节真是盛大的节日,现在我们就来欣赏一首乐曲
《火把节》。

提问:同学们能听出这首乐曲是用哪种乐器演奏的吗?音色
有什么特点?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阮的历史有近20xx年了,有大、中、小之分,常
用的是中阮和大阮,他们有四根弦,演奏时左手持琴,右手用拨
子演奏。

这首《火把节》是用中阮演奏的。

中阮的音色柔和,表现力很强。

2.听辨乐段。

完整聆听乐曲《火把节》。

提问:请说出这首乐曲速度有什么变化?根据速度的变化可以分成几个乐段?学生聆听并回答。

师:这首乐曲的速度是慢-快-慢,根据速度的变化可以分成三个部分。

3.欣赏第一乐段
(1)初次聆听第一乐段。

提问:请用语言描述这一乐段表现出的情景。

(2)教师出示第一乐段谱例,学生演唱旋律。

(3)再次聆听第一乐段,学生小声跟音乐哼唱旋律。

4.欣赏第二乐段
(1)初次聆听第二乐段。

提问:请用语言描述这一乐段表现出的情景和第一乐段有什
么不同,你是根据哪些音乐要素听出来的?
学生可能回答:速度不同、节奏不同、力度不同、演奏的方
法不同等。

(2)教师出示第二乐段谱例,学生演唱旋律。

(3)先聆听第一乐段,再聆听第二乐段,感受第二乐段热烈、欢庆的情绪。

5.欣赏第三乐段
(1)初次聆听第三乐段。

提问:这个乐段和哪个乐段旋律基本相同?说出感受到的场景。

(2)再次聆听第三乐段,听完后为三个乐段加上速度和表情
用语。

6.完整欣赏乐曲《火把节》。

教师要求:这首乐曲是ABA结构的三段体,认真聆听音乐,
每听到A乐段出现,就小声哼唱旋律。

四、课堂小结
火把节是彝族人民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人们在晚上围着篝火祈求平安,唱歌跳舞,通宵达旦,最后,我们在一首歌曲《七月的火把节》中结束我们这节课的学习。

火把节教案篇2
【学习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读全文,识读生字,理解生词。

3.引导学生了解彝族火把节的盛况和火把节的纪念意义,体会彝族人民欢度节日时无比欢乐的心情和彝家人勤劳勇敢、不屈不挠的品德。

【学习重难点】
1.通读全文,识读生字,理解生词。

(重点)
2.引导学生了解彝族火把节的盛况和火把节的纪念意义,体会彝族人民欢度节日时无比欢乐的心情和彝家人勤劳勇敢、不屈不挠的品德。

(难点)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火把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吗?(彝族)你知道哪些和火把节相关的知识?(简介彝族及火把节,出示相关图片)彝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四川、贵州、云南和广西。

火把节是彝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一般于农历六月二十四日举行。

届时要杀牛、杀羊,祭献祖先,有的地区也祭土主,相互宴饮,吃坨坨肉,恭祝五谷丰登。

火把节一般欢度三天,头一天全家欢聚,后两天举办摔跤、赛马、斗牛、竞舟、拔河等丰富多彩的活动,然后举行盛大的篝火晚会,彻夜狂欢。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大凉山,走进彝族的火把节去感受那盛大的节日气氛吧!
二、自主预习
1.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吞噬(shì)寻觅(ì)攒聚(cuán)
涅槃(pán)翱翔(á)氛围(fēn)
亢奋(àng)禁忌祈祷
全神贯注循规蹈矩按部就班
2.解释词语。

心仪:心中仰慕。

攒聚:紧紧地聚集在一起。

全神贯注:贯注,集中在一点,全部精神集中在一点。

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

循规蹈矩:指遵守规矩,一点也不敢轻举妄动;也形容拘泥保守,不敢有任何变动。

按部就班:原意是指按照分段布局的需要而安排好层次,选择、组织好词句;后来表示按照一定的条理、步骤做事。

3.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些什么?
明确:主要写了彝族火把节的热闹场面和火把节的来历。

三、合作探究
(一)整体感知
1.围绕“火把节”依次写了哪些内容?
简介彝族火把节——火把节的传说——火把节上“选美”——火把节的狂欢场面——举行火把节的重要意义。

(1)人们穿上节日盛装,准备节日饭菜。

(从“兴高采烈”,“都穿上节日盛装”,“忙着烧火宰鸡,准备节日饭莱”,体会
到人们盼望、喜悦之情。


(2)斗牛:“斗牛场成了欢乐的海洋”,“人们把斗牛场团
团围住”写出人多、热闹、快乐。

“矫健的公牛,在主人的逗引下,在观众的助威声中,瞪着血红的双眼,顽强地顶住对方的犄角。

”写出了斗牛比赛的精彩。

(3)摔跤:“各路摔跤好手灵巧地抗击着对手,企盼着对手
脊背着地不能翻身的那种欢愉,企盼着得胜奖励的红布披在身上
的骄傲。

”体会摔跤手的欢愉和骄傲。

(4)点燃火把:“站在高处向下看,只见一条条‘火龙’,
在大地上穿行。

”想象这时壮观的场面。

“冲天的火光,震天的
喊声,让二个个山寨都沸腾起来了。

”体会人们在节日里情绪高涨。

⑸围着篝火跳舞:“老人来了,弹着平日积满灰尘的月琴;
小伙子来了,吹着很久没有摸了的笛子;姑娘们来了,手拉手脚
碰脚地跳起欢快的舞蹈;孩子们来了,围着火堆唱着,跳着,追
逐着,嬉闹着??”这段话是一句排比句,写出山寨里所有的人围
着篝火跳舞的欢乐场面,感受人们的快乐与幸福。

2.通过本文来看,彝族火把节有哪些特点?体现了什么精神?
彝族火把节特点:同预祝丰收相结合;参与人数众多,节目
丰富,场面盛大。

体现了一种狂欢精神,反映了现代人的精神需求。

(二)品味语言
下面句子分别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表达效果?
1.歌声美,舞步轻,织成了一条情韵绵绵的女儿河,又好似
一朵朵太阳花在蓝天下缓缓滚动。

连用两个精彩的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彝家女儿打着黄的
油伞,相互牵着三角彩巾载歌载舞的情态之美。

2.山在燃烧,水在燃烧,天空在燃烧。

运用了夸张和排比的修辞,富有语言气势,有力地突出了夜晚漫山遍野的火把之多,浩荡奔腾的气势之壮,营造了热情、欢乐的氛围。

四、板书设计
火把节
内容:简介、传说、“选美”、狂欢场面、重要意义
特点:与丰收结合,人数多,节目丰富、场面盛大
五、作业设计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看拼音,写词语。

pīzhāniǎiànshuāiiāīqíngsìì
()()()()
ídùiǎnglìhuángchóngbùqūbùná
()()()()
3.补充词语,再解释加点字的意思。

不()而同约:人声()沸沸:
激情四()溢:数不()数胜:
兴高()烈烈:()山遍野遍:
4.完成课后第2题。

5.按课文内容填空,并作答。

夜幕降临了,天上刚刚露出几颗星星,年轻人就()早已准备好的火把,()屋门,()三圈,然后()田野,()山川。

站在高处向下看,只见一条条“火龙”,在大地上穿行。

冲天的火光,震天的喊声,让一个个山寨都沸腾起来了。

(1)在文中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语。

(2)这一段的比喻句是。

把,写出。

(3)“沸腾”一词说明了什么?
6.搜集其他民族资料,感受这些民族风情。

火把节教案篇3
(一)预习。

1.根据需要查找资料(如有关彝族、火把节等情况)。

2.自读课文,自学生字;默读思考:课文是分哪几部分写的,你是根据什么划分出来的?
(二)导入新课。

谈话:
1.同学们都喜欢哪些节日?说说过节的情况和心情。

2.我国是有着五十六个民族的大家庭,除了全国人民共同的
节日,很多民族还有自己特有的节日,我们先交流一下查找的这
方面的资料。

3.“来吧,到我们大凉山来吧,……”听,彝族朋友在召唤
我们了。

我们今天就一起走进大凉山,走进彝族的火把节去感受
那盛大的节日气氛吧!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

2.说说课文写了哪几部分内容。

3.课文写了火把节的哪几个场面?
(四)细读课文,理解感悟。

1.读了课文,你对彝族火把节有了哪些了解?
(准备过火把节那天的活动——打扫房子,准备节日饭菜,
斗牛、摔跤,点燃火把奔向田野山川,围着篝火尽情歌舞,火把
节的来历)
2.你最喜欢哪些场面,说说自己的感受。

3.说说彝族火把节的来历。

了解了这个传说,你想到了什么?大家交流。

(通过第2、3两问,了解彝族的民族风情和彝家人的优良美德,从而感受民族文化的无穷魅力。


(五)有感情朗读课文。

1.采取个人读、小组读、指名读等方式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朗读你最喜欢的段落,展示给大家听。

(六)巩固练习。

1.交流学习、记忆生字的方法。

2.读读写写(课后练习4)
3.词语采集——交流自己从课文中积累的词语。

火把节教案篇4
教学内容
欣赏乐曲《火把节》
教学目标
1.固歌曲《采花》,能完整准确且富有情感的演唱歌曲。

2.欣赏乐曲《火把节》,通过聆听音乐、视唱乐曲主题、分
析音乐作品,感受彝族音乐文化的特点,认识彝族的传统节日及
文化。

3.了解作曲家运用现代创作手法刻画少数民族风情的表现方式。

教学重难点
1.欣赏乐曲《火把节》,通过聆听,了解彝族音乐文化特点。

2.了解具有民族特色音乐的现代创作手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一起走进了西南地区,学唱了四川民歌《采花》,请同学们跟着老师的伴奏一同来演唱这首歌曲。

(设计意图:巩固已学内容,加深学生对这首歌曲的印象)
二、欣赏《火把节》
1.展示云南的人文景观图片,说说:这是我国那个地域风貌?那里有我们国家哪个少数民族?他们最重大的节日是什么?
教师讲述有关云南少数民族的风俗,重点介绍音乐及舞蹈方面,了解云南地区民族音乐特点。

可结合讲故事的方式重点介绍“火把节”的来历。

(设计意图:在故事讲述中使学生对云南少数民族音乐产生
兴趣)
2.聆听音乐《火把节》,边听边思考:这段音乐表达了怎样
的情绪?想象下它描绘了怎样的场景?
学生自由回答。

3.教师介绍有关交响组曲《云南音诗》的相关知识。

火把节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

2、学会11个生字,认识5个生字,掌握“矫健、嫉妒”等词语意思。

3、引导学生了解彝族火把节的盛况和火把节的纪念意义,体会彝族人民欢度节日是无比欢乐的心情和彝家人勤劳勇敢、不屈不挠的品德。

教学重点:课文的第二、三部分,体会火把节时彝族人民无比欢乐的心情和彝家人勤劳勇敢。

教学难点:从火把节的传说中体会彝族人民的勇敢与坚强。

教学准备:课件、学生搜集民间故事。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结构。

3、初步体会彝族人民火把节的热情。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火把节”是那个民族的节日吗?(彝族)你
知道那些和火把节相关的知识?
简介彝族及火把节,出示相关图片:
彝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四川、贵州、云南和
广西。

火把节是彝族最盛大的节日的传统节日,一般于农历六月
二十四日举行。

届时要杀牛、杀羊,祭献祖先,有的地区也祭土主,相互宴饮,吃坨坨肉,公主五谷丰登。

火把节一般欢度三天,头一天全家欢聚,后两天举办摔跤、赛马、斗牛、竞舟、拔河等
丰富多彩的活动,然后举行盛大的篝火晚会,彻夜狂欢。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大凉山,走进彝族的火把节去感受
那盛大的节日气氛吧!
二、初读课文,交流预习内容。

1、自读课文,回顾预习内容。

2、小组交流预习内容。

三、巩固练习,检测预习。

1、认读词语:蒿枝犄角
头帕披毡山寨矫健摔跤嫉妒
蝗虫宰牛羊熊熊烈火激情四溢
数不胜数不屈不挠人声鼎沸兴高采烈2、形近字:
寨()矫()跤()
赛()娇()狡()
塞()骄()
寒()
3、近义词:矫健——强健激动——感动反义词:矫健——柔弱激动——冷静
4、听写词语:披毡山寨嫉妒
5、理解词语。

四、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分段轮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同桌交流。

2、默读课文,想想文章可以分成几部分?试概括出每部分的
内容。

(同桌交流)各组派代表说一说课文写了哪几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1——4)写欢迎人们到大凉山和一家人一起欢度
火把节。

第二部分:(5——10)写火把节是激情四溢的盛典。

第三部分:(11——13)写彝族火把节是一家人勤劳勇敢、不
屈不挠的象征,是极具纪念意义的节日。

五、找出你认为能充分体现彝家人的热情的句子朗读并体会
一下。

1、出示句子:“来吧…………来和我们彝家人一起欢度火把节。


要求:小组有感情地朗读,谈谈自己的感受。

[]
(体现出彝家人的热情、好客和他们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2、学到这里,你是什么样的感情,是否被彝家人的热情和火把节热烈的气氛所打动?谈谈自己的感受。

六、小结:
1、总结本节课所学,落实学习目标的完成情况。

2、这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还强烈的感受到了彝家人的热情好客,下节课,再让我们一起走进他们的火把节,进一步感受节日的气氛吧!
七、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给爸爸妈妈听)。

2、听写词语,积累词语。

3、完成《作业本》中相应的字词题。

4、思考书后第2、3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品读内容,感受火把节热烈的场面和彝家人的民族风情。

2、了解火把节的来历,理解火把节的纪念意义
3、体会彝家人的优良品德。

一、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步感受了彝家人的热情好客,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彝家的火把节,去了解彝族的民族风情以及火把节的来历和纪念意义。

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为什么?(主要写了彝族火把节热烈场面和火把节的来历)
二、出示学习目标:
三、细读课文,深入感悟
1、彝家人为了火把节都做了哪些准备?找出相关的语句。

“我为你……”
A读一读,谈谈你的体会。

(这些句子充分表现出彝家人的热情和对火把节的盼望)
B指导朗读:热情、盼望、兴奋地。

2、课文描写了火把节的哪几个场面?在小组内说说你最喜欢哪些场面、情景?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说说自己的感受。

A人们穿上节日的盛装,准备节日的饭菜;斗牛;摔跤;点燃火把;围着篝火跳>
B出示图片,有感情地朗读相关内容。

3、默读文章第三部分,文章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传说,表现出了彝族人民的哪些品质?
(彝族火把节的来历。

表现了彝族人民勇于战胜恶势力,彝族人民具有战胜灾难的勇敢坚强、不屈不挠的优良美德。

)
4、文中反复出现了一句话,你能找出来,并谈谈它的作用吗?
“来吧,……”
(这个句子把全文内容串联起来,向我们展示了激情四溢的彝族火把节。

这个句子反复出现,使文章的感情更加强烈,让人们
迫切的想到大凉山欢度火把节,同时使文章的首尾结构有一种回
环之美。

四、总结全文。

今天这节课,我们进一步感受到了彝族的民族风情,知道了火把节的来历,知道了火把节不是一个简简单单的节日,更是彝族人民勤劳勇敢、不屈不挠精神的象征。

五、补充课外知识:彝族火把节的传说。

(见教案p35)
板书设计:
1、穿上节日的盛装,热情准备节日的饭菜。

【不惧恶
2、斗牛。

势力
火把节3、摔跤勇敢坚强
4、点燃火把不屈不挠】
5、围着篝火跳舞
五、布置作业:
1、完成《作业本》中相应的题。

2、预习第五课。

火把节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认识和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积累“激情四溢”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描写的彝族火把节的热烈场面,了解彝家火把节的来历。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教师做适当的引导,帮助学生有自读、品读、有感情朗读中加深对课文内容的感知、理解。

5、感受彝族特有的民族风情。

教学重、难点:⑴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描写的彝族火把节的热烈场面,感受彝族特有的民族风情。

⑵了解火把节的来历,理解火把节的纪念意义,赞扬彝族人民勇于战胜恶势力,战胜灾难的勇敢、坚强、不屈不挠的优良美德。

教学时间: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读通课文,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词语。

2、全作探究,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条理。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预习。

1、介绍你了解的一些民族风俗。

2、自读课文,自学生字;默读思考:课文是分哪向部分写的,你是根据什么划分出来的?
二、导入新课。

1、同学们都喜欢哪些节日?说说过节的情况和心情。

2、我国有56个民族,很多民族都有自己特有节日,我们今
天就去参加彝族的火把节吧!
(板书课题)。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

2、说说课文写了哪几部分内容。

3、课文写了火把节的哪几个场面?
四、细读课文,理解感悟。

1、读了课文,你对彝族火把节有了哪些了解?
2、你最喜欢哪些场面,说说自己的感受。

3、说说彝族火把节的来历,了解了这个传说,你想到了什么?相互交流。

五、有感情朗读课文。

1、采取个人读、小组读、指名读等方式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朗读你最喜欢的段落,展示给大家听。

六、作业
1、抄写生字、课后“读读写写”的.词语。

2、进一步搜集彝族人民过火把节的资料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描写的彝族火把节的热烈场面,
感受彝族特有的民族风情。

2、了解彝族火把节的来历,理解火把节的纪念意义,交流关
于火把节的传说的感想。

3、总结课文,赞扬彝族人民的优良美德。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1、听写课后“读读写写”词语。

2、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3、谈话导入: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仅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还强烈地感受到彝家人的热情好客。

这节课,就让我们和彝族人民一起欢度火把节,感受火把节热闹场面,感受彝族人民的民族风情。

二、品读词句,想象场面
(一)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⒈教师:为了欢度火把节,人们要做好充分准备。

彝家人做了什么准备?请同学们用横线画出来读一读。

⒉学生在文中画出。

⒊集体交流
⒋有感情计朗读第一部分。

(指导读地热情、盼望、兴奋的
语气)
(二)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⒈教师:课文描写了火把节哪几个场面?你最喜欢哪一个?
画出来读一读,想象当时的情景,说说自己的感受
⒉学生自由读第二部分,想象场面。

⒊交流反馈课文描写了彝家人在过火把节时穿上节日盛装,
准备节日饭菜、斗牛、摔跌、点火把、围着篝火跳舞等五个场面。

⒋学生一起读一读这些有关的句子。

⒌小结;彝家人的火把节真是太有意思了,让我们感受到了
彝族的民族风情。

(三)学习课文第三部分
⒈默读课文第三部分,讲一讲这个传说、。

从关于火把节的
传说中想到什么?与同学交流。

⒉指名说说这个拟说。

⒊小组内交流。

⒋集体交流。

⒌小结:是的,火把节不是一个普通的节日,它更彝族人民勤劳勇敢、不屈不挠精神的象征。

⒍学生有感情地再朗读文段。

三、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进一步感受了彝族的民族风情,我们还知道火把节来历,知道火把节不是一个简简单单的节日,它更是彝族人民勤劳勇敢、不屈不挠精神的象征。

四、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搜集其他民族资料,感受这些民族风情。

板书:
4、火把节
准备:扎火把
民族服饰
美酒佳肴
场面:准备节日饭菜、斗牛摔跤
点燃火把
围着篝火跳舞
来历:人们用火把消灭“天虫”
(火把节是彝族人民勤劳勇敢、不屈不挠的象征)
火把节教案篇7
火把节教案
目标1、认识和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积累“激情四溢”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描写的彝族火把节的热烈场面,
了解彝家火把节的来历。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描写的彝族火把节的热烈场面,感受彝族特有的民族风情。

教学难点了解火把节的来历,理解火把节的纪念意义,体会
彝族人民勇于战胜恶势力,战胜灾难的勇敢、坚强、不屈不挠的
优良美德。

教具准备课件生字卡片。

导学过程二次备课
预习题纲
1、搜集彝家火把节的图片及过火把节的一些情况。

2、朗读课文三遍。

①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②把句子读通顺,读正确。

③再读课文,把自己认为不好理解的段落或语句多读一读。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都喜欢哪些节日?说说过节的情况和心情。

2、我国有56个民族,很多民族都有自己特有节日,我们今
天就去参加彝族的火把节吧(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

2、说说课文写了哪几部分内容。

3、课文写了火把节的哪几个场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