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城市社区应急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吉林省城市社区应急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本文阐述了城市社区应急管理的概念,分析了吉林省城市社区应急管理存
在的问题,提出了强化城市社区应急管理的对策。

要健全城市社区应急管理组织机构;优化城市社区应急管理预警系统;增强城市社区居民和管理者的应急防范意识。

标签:城市社区;应急管理;问题;对策
随着社会转型和经济转轨的速度加快,城市社区应急管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要积极实现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的现代化,激发社会活力,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吉林省的城市社会应急能力还存在一些问题,因此,构建吉林省城市社区应急管理模式,填补在这一领域研究的空白势在必行。

一、城市社区应急管理的概念及重要性
1、城市社区
19世纪80年代末,国外理论界开始对社区进行广泛的研究,最早提出社区概念的理论学家是德国的滕尼斯,在他看来,社区指的是具有共同价值观念的人口所组成的守望相助、关系密切的、具有一定共同社会关系的社会团体。

在我国,首次对社区概念进行界定的是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1933年,费孝通对社区概念做出了这样的解释:“社区是若干个社会组织或者社区群体聚集在一个地域中在生活中相互联系、相互沟通的大集体。

”城市社区是相对于城镇社区、村落社区而言的,指的是由第二、三产业居民组成的,具有组织结构复杂、异质性强等特征的区域性人类生活共同体。

2、应急管理
应急管理指的是政府或者其他相关的公共社会资源为了能够应对公共领域出现的突发事件而建立相关的预警、预防和应对机制。

城市社区应急管理主要就是在社区发展过程中,针对一些突发事件采取相应的措施,完善相应机制,进而确保社区内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3、强化社区应急管理的重要性
首先,强化社区应急管理,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对于城市社区运行而言,良好的社区应急管理不仅能够使社区存在的问题及时得到克服,同时也能够保证社区居民的稳定生活,进而为和谐社会的构建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其次,强化社区应急管理,是应对突发事件的重要阵地。

在市场经济发展的同时,现在城市突发事件时有发生,这就需要良好的社区应急管理体系,社区可以通过演习演练、应急培训等方式进行突发事件预防,为居民生活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再
次,通过加强应急管理,建立健全社会预警机制、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和社会动员机制,可以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维护社区稳定运行。

二、吉林省城市社区应急管理存在的问题
1、应急管理组织机构不健全
在城市社区应急管理体系建设过程中,完善的组织机构尤为重要。

通过对吉林省各基层治安管理支队、派出所对当地城市社区应急管理现状进行调查,特别是对长春市城市社区应急管理做全面的调查,发现长春市社区应急管理组织机构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和健全。

一方面,有些社区应急管理的组织架构比较松散,只有社区警务站承担相应的应急职能,很难适应社区管理的实际情况;另一方面,社区管理组织分工不明确,容易造成各环节的相互推诿,不利于应急管理工作顺利开展。

2、社区应急预案和预警系统不完善
首先,有些社区应急预案体系建设不完善。

通过调查发现,长春市有些城市社区在应急预案建设方面存在操作性不强、格式不规范,造成了在应急管理工作中的不完善,不利于问题的及时有效解决;其次,社区危机预警系统不完善。

主要体现在设备落后的层面上,有些社区在设备配备方面相当不完善,例如:灭火器丢失、失效,消防设施配备不齐的情况时有发生,影响了应急管理工作的开展;再次,应急保障体系落实不到位。

有些社区的经费不足,资源、人力、物力缺乏,成为制约社区应急管理的“瓶颈”。

3、社区居民和管理者的危机意识缺乏
通过走访调查发现,长春地区有些社区居民的危机意识普遍缺乏,危机应对能力也相对薄弱,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应急管理的难度。

2010年9月,长春市一座在建楼盘发生火灾,火灾发生时,附近一些社区的居民还跑到现场去,不顾危险,危机防范意识缺乏。

另一方面,社区管理者的危机意识也不强,在工作过程中没有对危机事件形成高度的防范和应对机制,当突发问题出现的时候往往会力不从心,造成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城市社区应急管理能力的有序提升。

三、强化吉林省城市社区应急管理的对策
针对当前长春市在应急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特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1、健全城市社区应急管理组织机构
健全的管理组织机构是应急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的关键所在,要想更好地推进吉林省城市社区应急管理工作,必须健全相应的组织机构。

首先,城市社区应该强化物业、居委会、业主委员会之间的沟通协作,成立社区应急管理领导小组,
加强对社会应急管理的领导和规划。

要根据不同社区的实际情况设置领导办公室、作为日常社区应急管理工作的组织和协调部门,也可以与市区不同级别的应急指挥系统并网,形成一个运行有效、反应敏捷的应急管理网络,同时还应该设置不同的应急管理科室和其他部门,做到责任明确,分工合作,确保各项应急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其次,积极组建社区综合应急队伍,确保工作顺利开展。

社区领导小组要积极将社区居民纳入到应急队伍当中,强化对社区水电、煤气、管道、消防、医疗、治安等方面的介入和管理,积极吸收具有相关特长的居民,坚持资源加入的原则,根据各自的专业进行任务分解,一旦发生突发事件能够顺利开展各种自救互救,保证社区居民的安全。

与此同时,社区可以根据本社区的基本情况聘请专业的应急救援队给本社区的居民进行培训,提高居民的自救能力;再次,要不断提高社区应急管理的整合能力。

城市社区要与时俱进,积极整合社区现有的资源,成立包括事故灾难、公共事件、自然灾害等方面的应急管理专家库,确保应急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2、优化城市社区应急管理预警系统在城市社区应急管理工作中,建立预警系统尤为重要。

首先,要积极建立不同层级的应急预案。

2006年,吉林省人民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颁布下发了《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为进一步提高吉林省政府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减少突发事件的损害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同时,各个区县也应该根据本区县社区发展的基本情况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确保应急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其次,及时发现社区内存在的风险源,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要根据本社区的基本特点,积极确认社区内存在的风险源类型和危险源,进而对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估并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

例如,可以制定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煤气事故应急预案、突发性气象灾害应急预案、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等,加大应急预案的覆盖范围,确保把各项危险源或者是突发性事件扼杀在摇篮中,为社区居民生活提供一个良好的氛围;再次,建设社区预警防控系统。

通过走访相关的社区发现,长春市有些社区已经与市110、120、119等指挥平台实现了互联互通,为应急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重要的前提。

同时,社区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在社区内部设置专门的视频监控室、对社区中的停车场、楼道、出入口等进行全天候的监控,在每个住宅区的门口设置相应的应急值班室,确保一旦出现问题能够做出及时的反应。

社区保卫应该做到岗位执勤的流动性,强化应急处置和日常预防的相融合,紧急出动与常态管理相结合,提高社区的预警防控能力,提高应急管理能力和水平。

3、增强城市社区居民和管理者的应急防范意识
首先,城市社区应该强化应急知识的宣传工作。

要想更好地提升社区管理者和居民的应急防范意识,加强宣传非常重要。

长春市内一些社区应该充分利用社区之家、社会管理服务中心、法律服务援助站等组织对社区居民进行应急管理的宣传教育,通过宣传栏、发放宣传单页、发放宣传手册等形式强化社区居民对应急管理的重视程度,提高社区居民和相关管理者的应急防范意识;其次,要强化政府对社区居民的引导。

一方面,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加强对社区居民的应急指导,比如,如何发求救信号、如何使用消防栓等,提高居民的应急预备能力;另一方面,政府应该积极组织社区开展各种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演练,逐步增强社区居民的危机应对能力,强化公众的危机防范意识;再次,要加强社区意识和社区归
属感的培养,让每个居民都自觉加强应急知识的学习,主动参与社区应急活动,形成“自己的生命自己保护”、“自己的社区自己保护”的基本防灾理念和自救互助救灾机制,不断提升社区居民的安全防范意识,为确保社区应急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