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五单元试题(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单元试题
《风筝》
第一部分: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6分)
憔悴()()诀别()什物()虐杀()恍然()2.作者看到“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就感到“惊异和悲哀”,这是为什么?(3分)
3.这篇散文的主要意思是什么?(3分)
4.看到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为什么说是“不幸”?(4分)
5.文中所说的“对于精神的虐杀的这一幕”,具体指什么?(3分)
6.“我还能希求什么呢?我的心只得沉重着。

”表达了作者一种什么样的心情?(3分)
7.这篇文章是鲁迅写的一篇(体裁),选自散文集。

(2分)
8.读微型小说《同意》,补出小说结尾。

(4分)
要求:补写一句话;含蓄、简练。

秘书送进一份文件。

王厂长像往常一样拿起笔熟练地在上面写下“同意”二字。

突然,他睁大了眼睛,笔从他无力的手中滑到了办公桌上。

第二天,。

第二部分:阅读分析
(一)
北京的冬季,地上还有积雪,灰黑色的秃树丫杈于晴朗的天空中,而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

故乡的风筝时节,是春二月,倘听到沙沙的风轮声,仰头便能看见一个淡墨色的蟹风筝或嫩蓝色的蜈蚣风筝。

还有寂寞的瓦片风筝,没有风轮,又放得很低,伶仃地显出憔悴可怜模样。

但此时地上的杨柳已经发芽,早的山桃也多吐蕾,和孩子们的天上的点缀相照应,打成一片春日的温和。

我现在在那里呢?四面都还是严冬的肃杀,而久经诀别的故乡的久经逝去的春天,却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

但我是向来不爱放风筝的,不但不爱,并且嫌恶他,因为我以为这是没出息孩子所做的玩艺。

和我相反的是我的小兄弟,他那时大概十岁内外罢,多病,瘦得不堪,然而最喜欢风筝,自己买不起,我又不许放,他只得张着小嘴,呆看着空中出神,有时至于小半日。

远处的蟹风筝突然落下来了,他惊呼;两个瓦片风筝的缠绕解开了,他高兴得跳跃。

他的这些,在我看来都是笑柄,可鄙的。

有一天,我忽然想起,似乎多日不很看见他了,但记得曾见他在后园拾枯竹。

我恍然大悟似的,便跑向少有人去的一间堆积杂物的小屋去,推开门,果然就在尘封的什物堆中发现了他。

他向着大方凳,坐在小凳上;便很惊惶地站了起来,失了色瑟缩着。

大方凳旁靠着一个胡蝶风筝的竹骨,还没有糊上纸,凳上是一对做眼睛用的小风轮,正用红纸条装饰着,将要完工了。

我在破获秘密的满足中,又很愤怒他的瞒了我的眼睛,这样苦心孤诣地来偷做没出息孩子的玩艺。

我即刻伸手折断了蝴蝶的一只翅骨,又将风轮掷在地上,踏扁了。

论长幼,
论力气,他是都敌不过我的,我当然得到完全的胜利,于是傲然地走出,留他绝望地站在小屋里。

后来他怎样,我不知道,也没有留心。

然而我的惩罚终于轮到了,在我们离别得很久以后,我已经是中年。

我不幸偶而看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才知道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

于是二十年来毫不忆及的幼小时候对于精神的虐杀的这一幕,忽地在眼前展开,而我的心也仿佛同时变了铅块,很重很重的堕下去了。

但心又不竟堕下去而至于断绝,他只是很重很重地堕着,堕着。

我也知道补过的方法是:送他风筝,赞成他放,劝他放,我和他一同放。

我们嚷着,跑着,笑着。

——然而他其时已经和我一样,早已有了胡子了。

我也知道还有一个补过方法的:去讨他的宽恕,等他说,“我可是毫不怪你呵。

”那么我的心一定就轻松了,这确是一个可行的方法。

有一回,我们会面的时候,是脸上都已添了许多“生”的辛苦的条纹,而我的心很沉重。

我们渐渐谈起儿时的旧事来,我便叙述到这一节,自说少年时代的糊涂。

“我可是毫不怪你呵。

”我想,他要说了,我即刻便受了宽恕,我的心从此也宽松了罢。

“有过这样的事么?”他惊异的笑着说,就象听别人的故事一样。

他什么也记不得了。

全然忘却,毫无怨恨,又有什么宽恕之言呢?无怨的恕,说谎罢了。

我还能希求什么呢?我的心只得沉重着。

现在,故乡的春天又在这异地的空中了,既给我久已逝去的儿时的回忆,而一并也带着无可把握的悲哀。

我们不如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罢——但是,四面又明明是严冬,正给我非常寒威和冷气。

9.第一段末说“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我”“惊异”的是
,“悲哀”是因为,这句话是结构上的作用是。

(3分)
10.“四面都还是严冬的肃杀,久经诀别的故乡的久经逝去的春天,却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怎么说春天“久经逝去”?为什么又说这春天就在北京的天空中荡漾了?(3分)
11.写风筝事件的两段文字,包含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12.作者最后送给弟弟风筝并同弟弟一起放风筝,体现了作者的精神。

(3分)13.末段为什么说“悲哀”是无可把握的悲哀?(3分)
14.“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的意思是,“我”只感觉到“非常的寒威和冷气”,不仅指,而且指。

(3分)
15.这篇散文回忆的是什么事情?你读了有哪些感受?(3分)
16.对待早年的过错,鲁迅先生的心情如此沉重。

你从鲁迅先生身上学到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品质?(3分)
(二)
上帝与智者
刘万里
上帝请智者去做客,智者问上帝:“什么东西最贪心?”上帝说:“豺狼虎豹。

”智者说:
“非也,是人。

正因为贪,所以才有贪官和坏人。


上帝不信,这时沙漠中走来了三个人,智者说:“请上帝给我三样东西,一箱金银珠宝,一支枪,一瓶水。

到时你就会明白的。

”上帝说:“行啊。


上帝就把这三样东西扔在了沙漠中,沙漠中行走的三人,一胖,一高,一瘦。

他们是非常要好的朋友,他们迷了路。

正在失望时,他们发现了一箱珠宝、一支枪和一瓶水。

三个人扑上去抢了起来,胖子抢上了金银珠宝,瘦子抢上了一瓶水,高个子抢上了一支枪。

三个人心事重重地在沙漠中行走。

胖子说:“我渴得不得了,给我点水喝吧。

”瘦子说:“除非用你的金银珠宝换我的水。

”胖子自然不愿意。

高个子也说:“我口渴死了,给我喝点水吧。

”瘦子说:“除非用你的枪换我的水。

”高个子自然也不愿意。

胖子和高个子讨了个没趣,两人一合计决定杀死瘦子。

然后平分金银珠宝和那一瓶水。

高个子从背后开枪打死了瘦子,并抢走了瘦子的水。

高个子就和胖子在沙漠中艰难行走。

胖子说:“我实在不行了,给我喝点水吧。

”高个子说:“万不得已的时候,我们才能喝。

”胖子说:“你怎么不讲信誉?”其实,高个子盘算的是如何得到胖子的金银珠宝,他说:“你想喝水吗?咱们做笔交易,我用水换你的金银珠宝,行不?”胖子说:“咱们兄弟一场,我今天终于看清了你的嘴脸。

今后咱们分道扬镳,这一箱金银珠宝送给你,水我也不喝了。


胖子把箱子扔在高个子面前,“咱们就此分手吧,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走我的独木桥。

但我有个小小的请求,我这人天生胆小,独自一个怕出意外,能否把你的枪给我?”高个子抱着枪说:“行啊。

”胖子拉过枪,说:“你朝东,我朝西,就此分手。

”高个子转身的时候,枪响了,高个子的头上血在不住地流。

他瞪着眼看着胖子说:“你好狠心。

”说完慢慢地倒了下去。

胖子狂笑起来,他可以独吞这一箱金银珠宝了,转眼之间,他将成为一个亿万富翁了。

笑毕,他打开瓶盖大口大口地喝起水来。

其实,这是一瓶毒酒,胖子也死了,智者对上帝说:“看到了吗?贪婪是没有好下场的,人往往是自己把自己送上不归路。

”上帝说:“这场游戏太可怕了!我创造了人,却居然不了解他。


17.一箱珠宝、一支枪和一瓶水各有什么寓义?(3分)
18.以上帝和智者的对话开头,有何用处?(3分)
19.上帝为什么把这三样东西扔在沙漠中?(3分)
20.第二段为什么要说“他们是非常要好的朋友”?(3分)
21.第二段最后“三个人心事重重地在沙漠中行走”应怎样理解?(3分)
22.胖子说高个“不讲信誉”,高个却说胖子“太狠心”,这究竟是怎么回事?(3分)23.胖子提出交换东西时,高个子为什么那么轻易就把枪给了胖子?(3分)
24.胖子狂笑的原因是什么?(3分)
25.胖子的死说明了什么?(3分)
(三)
邻居阿麻(王选平)
我与邻居阿麻结怨已经一年多了。

瞧他那副样子,够你烦心:脸麻、腿玻、背驼。

因为这副尊容,他40多岁了还是个“快乐的单身汉”。

单身汉没有空闲,管闲事管到了我的头上。

我和我的伙伴们在玩的方面个个都是天才。

下雪天,我们拆别人的篱笆学大人烧炭,他提起一桶水,“噗”均一声,将炭窑冲得稀烂:“烧了镇上的房屋,你们去坐牢?”秋天,我们用土炸药炸别人菜园里的南瓜,炸得“瓜肉横飞”,高兴得直翻跟斗。

正当得意忘形之时,阿麻的手拦住我:“看我不告你们的爷娘?”回家后,我们都挨到一顿打,皮肉受苦,奇痛难忍。

我们奈何不了阿麻,只能编歌谣泄恨:“麻子麻叮当,骑马上洪江,听到锣鼓响,麻子脸上痒。

”这时,阿麻便要追击,我们“哗”的一声跑散,望着他一跛一破的样子,我们开心得像喝了“可口可乐”。

我们不喜欢他,小镇上的大人们也不怎么喜欢他。

这中间有个缘故。

小镇的西边有一条河,是学生上学和大人出外的必经之地。

河上有座年久失修的桥。

桥上木板朽了,常常跌倒人;木桥墩烂了,走在上面摇摇晃晃像荡秋千。

终于,一场大雨,猛涨的山溪水将它冲走,还带走了我的一个好伙伴春山。

我庆幸那天贪玩旷课,捡得了一条小命。

阿麻请人做了小木船,干起了摆渡的行当。

第一天过渡免费,镇里人都说他在积德。

可是,第二天收费一角,后来竟涨到四角。

阿麻“发”了,腰包胀鼓鼓;有人骂他“黑心肝,赚昧心钱”,但他默默地忍受了。

风里来,雨里去。

阿麻摆渡六年,操劳过度,脸色蜡黄,日渐消瘦。

人们担心,他总有一天会栽倒在小河里。

后来,小河上砌起了一座石拱桥。

小巧玲珑,像一把小金锁,锁住了放荡不羁的小河。

从此,小镇的人们过河如履平地,都说修桥人泽被后世。

小桥落成前两天,阿麻死了。

医生说他患的是癌症。

小桥落成那天,正逢小镇赶集,人山人海,好不热闹。

桥上没有彩灯,没有横幅,没有红绸。

一挂二千响响过以后,镇长讲话了:“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小桥落成典礼暨阿麻同志追悼会。

阿麻同志摆渡六年,劳动所得全部捐献,修了这座石拱桥。

他在病重住院期间,仍念念不忘小镇的人。

”镇长的眼圈红了,嘱秘书拿出骨灰盒,打开,说:“这座石拱桥,就是阿麻的纪念碑。

”他顿了顿,人群中有人哭泣。

“根据阿麻的遗嘱,将他的骨灰撒在小河里。

”他抓起一把骨灰,撒向空中。

随着骨灰抖落,人们的泪珠也纷纷抖落。

不知是哪个能工巧匠,雕了个阿麻的半身石像,嵌在桥头的石墩上。

从此以后,阿麻每天目送孩子们上学,目送着过往的车马行人。

26.写出“我”与邻居阿麻结怨的几个原因来。

(3分)
27.从哪里可以看出“我”与阿麻结怨了?(3分)
28.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大人们不喜欢他的原因。

(3分)
29.小桥落成,为什么没有彩灯、横幅、红绸?(3分)
30.人群中为什么有人哭泣?(3分)
31.这篇文章在结构安排上有什么特色?(3分)
32.你能在哪些方面体会这篇文章的艺术特色?(3分)
《羚羊木雕》
第一部分:
1、给加点字注音:(5分)
犄()角怦()藏()刀
脸颊()攥()着
2、下列括号中的句子是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是()(3分)
A、我们俩形影不离,语文老师管我俩叫“合二为一”。

(形容彼此关系密切。


B、我妈是婆婆嘴,她要是知道,早晚也会让你妈知道。

(老太婆的嘴。


C、万芳是个多么仗义的好朋友。

(讲义气。


D、她却满不在乎地说:“算了吧。

”(完全不放在心上。


3、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3分)
⑴爸爸的声音一直很()(A、沉静B、平静C、安静),不过带着一种不可()(A、违反B、抵抗C、抗拒)的力量。

⑵我是世界上最()(A、伤心B、悲伤C、伤感)的人!
⑶“你现在就去把它要回来!”妈妈()(A、坚强B、果断C、坚定)地说。

4、奶奶突然说:“算了吧,这样多不好。

”奶奶这样说是因为()(3分)
A、奶奶的话是批评儿子和儿媳重财轻义的行为。

B、表现奶奶忍无可忍。

C、表现奶奶对孙女的疼爱。

5、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

(4分)
⑴《羚羊木雕》一文的中心是作者赞美少年真诚无私的友爱,告诫为人父母者应该理解少年的心理,尊重他们的友情。

()
⑵“我”不能要回木雕是因为万芳曾经帮助过我,跟我换过裤子,要回木雕太失礼了。

()
⑶木雕是很贵重的,不应该随便送人,所以,“我”父母的做法没有错。

()
⑷父母只想到木雕的贵重,但忽略了少年之间友情的贵重,所以他们的做法不妥。

()
6、“这能全怪我吗?”从句式上看这一句是句,它表达的意思是。

(2分)
7、区别下列多音字,注音并组词:(4分)
撒()俩()藏()颤()()()()()
8、本文描写了一场家庭冲突。

(4分)
A、冲突的原因是:
B、冲突的双方是:
C、冲突的焦点是:
D、冲突的结果是:
9、读下面一段文字,然后做题:(3分)
忽然,我听见有人在喊我的名字,我回过头,只见万芳跑了过来。

她把小刀塞到我的手里说:“你拿着吧,咱俩还是好朋友……”
如果是你,你此时想些什么呢?请描绘你的心理活动。

(不超30字)
第二部分:
(一)
“那只羚羊哪儿去啦?”妈妈突然问我。

妈妈说的羚羊是一只用黑色硬木雕成的工艺品,那是爸爸从非洲带回来给我的。

它一直放在我桌子的犄角上,这会儿,我的心怦怦地跳了起来,因为昨天我把它送给我的好朋友万芳了。

“爸爸不是说给我了么?”我小声地说。

“我知道给你了,可是现在它在哪儿?”妈妈的目光紧紧地盯着我。

我发现事情不像我想的那么简单。

“要说实话……是不是拿出去卖啦?”妈妈变得十分严厉。

“没有卖……我送人了。

”我觉得自己的声音有些发抖。

“送给谁了?告诉我。

”妈妈把手搭在我的肩膀上。

“你现在就去把它要回来!”妈妈坚定地说:“那么贵重的东西怎么能随便送人呢?要不我和你一起去!”
“不!”我哭着喊了起来。

爸爸走了进来,听妈妈讲完事情的经过,他静静地点燃一支烟,慢慢地对我说:“小朋友之间不是不可以送东西,但是,要看什么样的东西。

这样贵重的东西不像一块点心一盒糖,怎么能自作主张呢?”爸爸的声音一直很平静,不过带着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

“您已经给我了。


“是的,这是爸爸给你的,可并没有允许你拿去送人啊!”
我没有理由了。

想到他们马上会逼我去向万芳要回羚羊,我心里难过极了。

他们不知道,万芳是个多么仗义的好朋友。

不知什么时候,奶奶站在了门口。

她一定想说什么,可是,她没有说。

这时,妈妈从柜子里拿出一铁盒糖果对我说:“不是妈妈不懂道理,你把这盒糖送给你的好朋友……那只羚羊,就是爸爸妈妈也舍不得送人啊!”我从妈妈的眼睛里看出了羚羊的贵重。

她和爸爸一起看着我,像是在等待着什么。

我知道事情已经无可挽回了,眼泪顺着我的脸颊流下来。

屋子里静极了。

奶奶突然说:“算了吧,这样多不好。

”妈妈一边递过糖盒一边说:“您不知道那是多么名贵的木雕!”
我再也受不了了,推开妈妈的糖盒,冒着雨飞快地跑出门去。

10.第一段中,哪些词应该读成重音,在原文下面加上圆点。

(3分)
11.本文开头(即第一段)故意给读者设置了一个误区以吸引入,这个误区是什么? (3分)
12.本文的结构,有两套方案:一是先写木雕的来历,再写送人,后写索回;一是课文现在的方案,比较两套方案,进行判断。

(4分)
A、原方案比课文方案更合乎事理。

()
B.课文方案比原方案,开头更吸引人,矛盾更集中。

()
C、原方案着眼点在事理,课文方案着眼点在文章。

()
D.叙事文章中“事”比“文”(让读者欣赏)更重要。

()
13.爸爸说,羚羊木雕很贵重,是相对什么而言的?他忽略了的、更贵重的参照物是什么?(3分)
14.选文最后一段写到下雨,前面却一点暗示都没有,请你在本文开头加一段话,既对下面有所暗示(设下伏笔)又与妈妈突然问“我”有相通之处。

(3分)
15.指下列加点词语包含的内容。

(2分)
①我发现事情不像我想的那么简单。

②奶奶说:“算了吧,这样多不好。


(二)
无须关照
佚名
看到那家有名的中外合资企业在市报上刊登的招聘广告,我的心为之一动。

接到面试通知后,我准备了好几天,从前也曾和那家公司有过交往,知道那家公司的老总很严厉。

为了保险起见,我想方设法弄到了主管外经贸工作的副市长的推荐信。

面试的人很多,我前面的一位面试者诚惶诚恐地对老总说:“请多关照。


老总摇摇头,咄咄逼人地说:“在我的公司,一个有实力有信心的人,是不需要他人关照的。


听了那句话,我为之一震。

是啊,在我们做什么都讲究背景和关系的社会里,其实最重要的还是拥有胜任工作的实力。

我发现自己有些傻,推荐信能有什么用,只能让自己缺乏自信。

直到面试结束,我都没有把那封费尽周折弄到手的推荐信拿出来。

离开的时候,我把那封信揉成一团,扔到了墙角的纸篓里。

我知道在所有的面试者中,我并不是最优秀的,但幸运的是我最终被那家公司录用了。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看到了那封被我扔到纸篓里的推荐信竟然摆在了老总的案头,信头有老总那刚劲的批字:“这样的人,值得录用。


16.作者刻画人物既惜墨如金又善于抓住人物内在的精髓,你能举一例加以说明吗?(3分)
17.“听了那句话”,我为何会“为之一震”?(3分)
18.“直到面试结束,我都没有把那费尽周折弄到手里的推荐信拿出来”一句中的费尽周折凝炼含蓄,你能想象一下文中的我大概费尽了哪些周折?(3分)
19.生活中你一定有过受人关照的情形,你认为“无须关照”在任何情况下都适用吗?应怎样理解?(4分)
20.这家中外企业的老总为人很严厉,文中有没有能表现他严厉的一面?若有,请指出。

(3分)
21.当今社会,优秀的人才广受欢迎。

我既然:庄所有的面试者中不是最优秀的,为什么还最终被那家公司录取?(3分)
22.你喜欢文中的这位老总吗?为什么?(3分)
23、读了此文,你有何感触?(3分)
(三)
①很小的时候,家里生活十分艰难,我们几个半大的孩子经常被当作“全劳力”使用。

印象最深的是我与父亲抬担子。

我个儿矮,走在前,父亲个儿高,在后。

担子的绳子离父亲的肩膀很近。

我从小就肯吃苦耐劳,担子可能不很重,但因为我太小,几次下来,嫩小的肩被粗糙的扁担压出一块血红,血珠子快要淤出来。

扁担好像钢板一样硌得辣疼,我只好佝偻着,用上背部来支撑感觉越来越沉的重量。

父亲看到了,伸手将担子的绳索又往他那边一捋,我的脚步轻而快,而劳累一天的父亲却蹒跚起来。

我对父亲说,我能行。

父亲说:“小孩子的肩嫩,压的太重,长大骨头会变弯的。


②不知不觉中长大了,父亲在我眼中变矮了,读书放假时给家里帮忙,我个儿高,走在后,父亲个儿矮,在前。

十多年过去了,生活的重担早压得父亲有些佝偻,父亲像我小时候一样用上背部来支撑担子的重量,看着父亲吃力的样子,我的心有点酸,但强忍着不让眼泪盈出眼眶。

父亲一生最见不得眼泪。

阳光下父亲的背影不再是挺直着的,而是“缩”成一团。

上坡时我装成漫不经心地用手往我这边捋担绳,将担子的重量尽量往自己的肩上压。

这回父亲没有发觉,脚步迈得更稳健了。

我对父亲说,你太累了,歇会儿。

这回轮到父亲用手背揩拭额头沁出的汗说,我能行,说着他脸上的皱纹拉直了,露出一个表情平扳的笑容。

③到达目的地后,父亲才发现担子后移了许多。

他上下打量我一会儿,只轻轻地说一句,阿铭懂事了,那一天夜里,我的肩膀肿得老高,血淤成青色,疼得睡不着觉,但我不叫痛,因为我真的懂事了。

④工作以来回家的次数少了,父子相对,没有什么话可讲,我极少谈自己的境况,怕给他再增加心头的负担,父亲除了劳动还是劳动,也没有太多的闲话。

好几年过去了,父亲的背越发佝偻。

上星期回家帮父亲打煤饼,天不热,但他很快就大汗淋漓,脱掉外衣,父亲的背再一次呈现于我的眼前。

这是怎样的一个背影啊,肩上的骨骼垂成两个弧形,背部佝偻成一个前倾后拱的弧形,而腰部又有点前拱后倾。

背部的肌肉有点松弛,原来我以为皱纹只长在人的脸上,现在才明白,老了的人,背部甚至躯体各部都会长起皱褶。

我们两人一起将袋装的煤抬到埕场,父亲在前,我在后,父子体高相差10多公分,担子的重量倾向父亲那边。

这一次我不再掩饰,用手直接将担绳捋到我这边。

父亲看在眼里,还是那句话,我能行。

但他不再推让了,毕竟是60多岁的人了。

⑤父亲稳健地走着,我心头忽然涌起许多回忆,但很快就收住思想野马的缰绳,现实的生活是实在的,根本就无须抒情。

我跟着父亲稳健地走着……
24.这篇文章的中心事件是。

(不超过7个字)(3分)
25.用“/”标出这篇文章的层次。

①②③④⑤(3分)
26.这篇文章写小时候的“我”与强壮的父亲抬担子,父亲步履蹒跚;而长大以后和参加工作以后的“我”与体弱、年老的父亲抬担子,父亲却能稳健地走着,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表现了父子之间的一种怎样的感情?(3分)
27.这篇文章写父子之间的爱是通过哪一个动作来表现的?(3分)
28.这篇文章用细节描写的方法两次写父亲的背影,“我”是在什么时候观察到的?“我”当时的心情怎样?(4分)
29.这篇文章三次写“我”与父亲抬担子,小时候的“我”说“能行”,后来体弱和年老的父亲也先后说“我能行”,这三次说的“我能行”的意思是否一样?为什么?(4分)
30.“我跟父亲稳健地走着”这句话的深刻含义是什么?(3分)
31.用简洁的文字写出这篇文章的中心意思。

(3分)
《散步》《诗两首》
第一部分: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
熬过()嫩芽()分歧()粼粼()
笑()浴()告()花()2.“分歧”、“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决定”、“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等处可谓是大词小用、小题大作,《散步》的作者为什么这样说?(3分)
3.为什么把“我”背母亲,妻背儿子描写得那么郑重其事呢?(3分)
4.题目“散步”是从文章主要事件的角度确定的,你觉得这个标题好吗?请你换一个角度为本文拟一个标题,并说说你的理由。

(3分)
5.“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说说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3分)
6.《散步》中的景物描写共有两处,第一处的作用是
,第二处的作用是。

(4分)
7.《金色花》作者是文学家。

《纸船》选自,作者冰心是著名、。

(5分)
8.体会下列诗句蕴含的思想感情。

(4分)
⑴“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
“我不告诉你,妈妈。

”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了。

⑵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
不要惊讶它无端入梦。

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万水千山
求他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9.作者为什么把孩子想像成一朵金色花?(3分)
10.借纸船来抒情有什么好处?(3分)
11.结合诗的意思,在括号内填入恰当的词语:(3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