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高一语文上册第4课《喜看稻菽千重浪》课后练习题(带答案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高一语文上册
第4课《喜看稻菽千重浪》课后练习题(带答案解析)
1.这篇人物通讯写了哪几方面?这几件事分别体现了作为一名科学家的袁隆平哪些方面的品质?
明确:总共写了四方面:(1)写他的工作态度和方法:实践是他发现真理的途径;(2)写他的学术品格:创新是他的灵魂和本质;(3)写他的道德操守:实事求是是他的立场和态度;(4)写他的理想志向:引领“绿色革命”是他的心愿。
2.袁隆平为什么被称为“泥腿子专家”?
明确:袁隆平为了实验,常年扎根试验田,如“头顶烈日,脚踩淤泥,弯腰驼背”不正是农民的劳作写照吗?而现在做这个的是袁隆平,所以说他是“泥腿子专家”。
3.这篇人物通讯的叙事手法有什么特点?请找出贯穿全文的中心线索。
明确:(1)按人物的品质和事迹分类,列小标题组织材料。
(2)以记叙为主,夹以描写、议论、说明,形式活泼。
贯穿全文的中心线索是课文第2-3行:“这位杂交水稻专家的研究成果,不仅使中国率先在世界上实现“超级稻”的目标,而且对解决中国乃至全世界的粮食问题也具有重大意义。
”
4.作者为什么说“袁隆平是世界上最有影响的中国科学家之一,他正在引导一场新的‘绿色革命’”?
明确:这是全文结束部分的一个总结性语段。
前一分句是对袁隆平的高度评价,将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和世界上产生过很大影响的其他科学家放在同一水平,这也是对这位杰出的科学家的赞美。
他所作出的贡献与其他最优秀的科学家的发现一样,堪称一场“革命”,这场革命正由他引导着,向贫穷与饥饿开战,并一定会取得辉煌的胜利。
5. “中国的稻田里为什么能够走出袁隆平这样一位世界级的农业科学家?”作者为什么要用这样的问句?
明确:这是文中用来引出袁隆平进行水稻研究背景的一个设问性语句。
这句话引出了下一段按时间的先后顺序介绍袁隆平进行杂交水稻研究的背景。
概括起来看,中国出现袁隆平这样的科学家,是由中国的国情决定的。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自古以来就有“民以食为天”的说法,是历史赋予这位知识分子、伟大的农业科学家的责任;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灾荒给袁隆平留下的刻骨铭心的印象,使他产生了不畏艰难攀登科学高峰的勇气和胆量。
这句话还起到了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的作用。
6.在理论与事实发生矛盾时,袁隆平的态度是尊重权威但不崇拜权威,不迷信权威的每一个观点。
对我们尚在全力汲取知识的中学生来说,对权威又该持什么态度呢?
明确:(示例一)中学生崇拜权威,并无不可。
十几岁的我们,对人对事还做不到思考成熟,客观理性,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都还未彻底塑成,正是应该向权威学习的阶段。
那些书中现有的知识都是经过专家学者千挑万选而来,经受住时间的考验,对我们来说就是权威,快速汲取这些知识,有助于我们树立正确的三观。
质疑,是建立在自身的丰厚积累上的,而我们,目前正需要积累。
(示例二)中学生也应该如袁隆平一样尊重但不崇拜权威。
孟子说:尽信书不如无书。
勇于质疑应该是
我们必备的素质,这跟自身的知识积累多寡没有关系。
伽利略质疑亚里士多德的时候,也还只是个毛头小
子,但比萨斜塔的一次实验胜过权威上千年的声音;当人们对蜜蜂靠翅膀发出声音这一权威论断深信不疑时,聂利这个12岁的小姑娘却大胆质疑,最终确定蜜蜂发声是靠双翅根部下的两个小黑点。
对待权威,可以尊重,但不可迷信。
1.下列各项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田埂.(gěng)贬.斥(biǎn)饥馑.(jǐn)颁发
B.淤.泥(yū) 花蕊.(lěi) 山麓.(lù) 撼卫
C.籼.稻(shān) 稻菽.(shū) 蕴.藏(yùn) 签署
D.分蘖.(niè) 一蔸.(dōu) 掖.着(yè) 陨落
【答案】A
【解析】B项,“花蕊”的“蕊”应读“ruǐ”,“撼卫”应为“捍卫”;C项,“籼稻”的“籼”应读“xiān”;D项,“掖着”的“掖”应读“yē”。
2.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①昨晚,中央纪委公布了中央巡视组对14个省区的反馈情况,开门见山
....、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整改意见。
②夜晚的金盘夜市随处可见熙熙攘攘
....的人群,满满的烟火气息,市民游客抛开白天的烦恼或忙碌,尽享海口独特的夜生活。
③社会上有一些人禁不住毒品暴利的诱惑,义无反顾
....地走上了制造、贩卖毒品的道路,最终将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④从根本上说,诚信原应该是最起码的商业道德,但苹果公司却对东方的衣食父母非常傲慢,而这种无.
与伦比
...的傲慢挑战着中国消费者的耐心。
⑤作为一部精品,取材于真实事件的《破冰行动》不仅人物形象饱满,而且剧情跌宕起伏
....,成为时下坊间谈论的热点。
⑥这篇小说对人物的刻画刻骨铭心
....,复杂而精准地塑造了一个集阳光与阴霾于一身、无法笼统定义的都市外乡人形象。
A.①③④
B.①②⑤
C.②⑤⑥
D.③④⑥
【答案】B
【解析】选。
①开门见山:比喻说话写文章直截了当。
②熙熙攘攘:形容人来人往,非常热闹,符合语境。
③义无反顾:在道义上只有勇往直前,绝不能退缩回头,主要强调一种精神、气魄。
褒贬误用,不合语境。
④无与伦比:没有能比得上的(多含褒义)。
这里修饰“傲慢”,褒贬误用。
⑤跌宕起伏:形容事物多变,不稳定;也比喻音乐音调忽高忽低和故事情节的曲折。
符合语境。
⑥刻骨铭心:比喻牢记在心里,永远不忘。
而语境意思是对人物刻画深刻,故不合语境。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这位杂交水稻专家的研究成果,不仅对解决中国乃至全世界的粮食问题也具有重大意义,而且使中国率先在世界上实现“超级稻”目标。
B.人们常常提出一个这样的问题:中国的稻田里为什么能够走出袁隆平这样一位世界级的农业科学家?
C.近几年的年种植面积都超过1亿亩,平均亩产稳定在约500千克左右,不仅产量高而且品质好,被评为全国优质籼稻米。
D.袁隆平关于全国13个省区的18个科研单位为攻克杂交水稻难关所进行的科研大协作感慨不已,认为没有这样的大协作,杂交水稻研究决不会取得今天这样令世界瞩目的成果。
【答案】B
【解析】A项,逻辑顺序不当,“不仅对解决中国乃至全世界的粮食问题也具有重大意义,而且使中国率先在世界上实现‘超级稻’目标”应改为“不仅使中国率先在世界上实现‘超级稻’目标,而且对解决中国乃至全世界的粮食问题也具有重大意义”;C项,“约”和“左右”重复,可去掉其中一个;D项,“关于”改为“对”。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不可否认,袁隆平靠着执着的精神和不懈的努力,培育出了高产高效的杂交水稻,功绩不容抹杀。
名由实美,古往今来,莫不如此。
__①__,由李冰父子想到都江堰,由韩愈想到潮州的韩江韩山,由白居易想到白堤。
再看当代,由焦裕禄想到兰考,由孔繁森想到阿里,由杨善洲想到大亮山,由沈浩想到小岗村。
其人已与为之奋斗的事业交融在一起。
或许,__②__,然而,在“建立自我、追求忘我”的过程中,他们的名,早已口口相传,__③__,镌刻进历史。
名由实美,这名终归是由人民群众给予的,也只有人民群众的认可才经得起大浪淘沙的考验。
【答案】①回望历史②当初他们并没有想到留名③深深地印在人民心上
【解析】这类题目需要结合上下文,从前后照应的角度思考。
5.阅读下面的长句,并将其改写成几个短句。
他发表的著名论文《杂交水稻育种的战略设想》科学地将杂交水稻育种分为“三系法为主的品种间杂种优势利用、两系法为主的籼粳亚种优势利用、再到一系法为主的远缘杂种优势利用”三个战略发展阶段。
【答案】(1)他发表了著名论文《杂交水稻育种的战略设想》;(2)文中科学地将杂交水稻育种分为三个战略发展阶段;(3)第一阶段是三系法为主的品种间杂种优势利用;(4)第二阶段是两系法为主的籼粳亚种优势利用;(5)第三阶段为一系法为主的远缘杂种优势利用。
【解析】先抽出句子的主干,使之独立成句,然后将附加成分与中心词分别组成独立的句子,再按一定顺序排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