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2 化学常用计量-2018年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精品资料(教师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下列指定微粒的数目不相等的是()
A.等物质的量的水与重水含有的中子数
B.等质量的乙烯和丙烯中含有的共用电子对数
C.同温、同压、同体积的14CO和NO含有的质量数
D.等物质的量的铁和铝分别与足量氯气完全反应时转移的电子数
解析:1 mol普通水中含有的中子数是8N A,1 mol重水中含有的中子数是10N A,所以等物质的量的水与
与足量的氯气完全反应转移电子数目相等,D项不符合题意。
答案:A
2.关于Na2O2的叙述正确的是(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A.7.8 g Na2O2含有的共价键数为0.2N A
B.7.8 g Na2S与Na2O2的混合物,含离子总数为0.3N A
C.7.8 g Na2O2与足量的CO2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2N A
D.0.2 mol Na被完全氧化生成7.8 g Na2O2,转移电子的数目为0.4N A
解析:A项,Na2O2的电子式为,7.8 g Na2O2中应含有共价键数为0.1N A;C项,Na2O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应转移电子数为0.1N A;D项,Na是还原剂,应转移电子数为0.2N A。
答案:B
3.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 mol甲烷中含有10N A个质子
B.27 g铝被完全氧化成氧化铝,失去2N A个电子
C.标准状况下,22.4 L苯含有N A个C6H6分子
D.常温常压下,28 g乙烯含有2N A个碳碳双键
解析:B项,应失去3N A电子;C项,标况下,苯为液体;D项,乙烯的结构式为,28 g
乙烯中应含有N A个碳碳双键。
答案:A
4.N 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7 g NH3和18 g H2O中含有的电子数均为10N A
B.2 L 1.5 mol·L-1乙酸钠溶液中含有的CH3COO-为3N A
如图,抽去右图所示装置中的玻璃片,使两种气本充分反应(整个过程中认为装置气密性良好
)
=
22.4mw
-w V 1 000ρV
MV+22.4m
D .用浓盐酸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稀盐酸,量取浓盐酸时仰视量筒的刻度线会导致所配溶液浓度偏高
解析:定容时仰视刻度线,导致所配溶液的体积偏大,使所配溶液的浓度偏低,A 不正确;托盘天平
偏高,D 正确。
答案:D
11.3 g 镁铝合金与100 mL 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将反应后的溶液加热蒸干,得到无水硫酸盐17.4 g ,则原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A .1 mol·L -1
B .1.5 mol·L -1
C .2 mol·L -1
D .2.5 mol·L -1
解析:选B 。
应用守恒定律可求出无水硫酸盐中n (SO 2-4)=(17.4-3)g/96 g·mol
-1 =0.15 mol ,故c (H 2SO 4)=0.15 mol
0.1 L =1.5 mol·L -1。
12.有K 2SO 4和Al 2(SO 4)3的混合溶液,已知其中Al 3+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4 mol·L -1,SO 2-4的物质
的量浓度为0.7 mol·L -1,则此溶液中K +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A .0.1 mol·L -1
B .0.15 mol·L -1
C .0.2 mol·L -1
D .0.25 mol·L -1
解析:选C 。
根据电解质溶液显电中性可知,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所带的电荷总数等于阴离子所带的
电荷总数。
2c (SO 2-4)=c (K +)+3c (Al
3+),则可得如下等式:0.7 mol·L -1×2=c (K +)+0.4 mol·L -1×3,所以c (K +)=0.2 mol·L -1,C 项正确。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N A 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 A .1 mol Na 被完全氧化为Na 2O 2,失去的电子数为2 N A B .常温常压下,16 g O 3气体含有氧原子数为N A C .常温常压下,22.4 L CO 2含有分子数为N A D .18 g D 2O 所含有电子数为10N A 【答案】B
【解析】Na 被完全氧化为Na 2O 2,Na 元素化合价由0价变为+1价,1 mol Na 被完全氧化为Na 2O 2,
失去的电子数为N A ,A 错误;16 g 臭氧的物质的量16 g
48 g/mol =1
3 mol ,分子数N =nN A ,1个臭氧分子是由3个O 原子构成的,所以氧原子总数为N A ,B 正确;常温常压下,气体摩尔体积大于22.
4 L/mol ,
22.4 L 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小于1 mol ,所以其分子数小于N A ,C 错误;18 g D 2O 的物质的量18 g
20 g/mol =0.9 mol ,每个D 2O 分子中含有10个电子,根据N =nN A 知,其分子数为0.9N A ,电子总数为9N A ,D 错误。
1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温度相同、体积相同的O 2(g)和N 2(g)分子数相同
B .等温等压下,SO 2气体与CO 2气体的密度之比等于16∶11
C .温度和容积相同的两气罐中分别盛有5 mol O 2(g)和2 mol N 2(g),两容积中的压强之比等于5∶2
D .等温等压条件下,5 mol O 2(g)和2 mol H 2(g)的体积之比等于5∶2 【答案】A
【解析】A 、温度相同、压强相同、体积相同的O 2(g)和N 2(g)分子数相同,故A 错误;B 、等温等压下,
15.同温同压下,x g 的甲气体和y g 的乙气体占有相同的体积,根据阿伏加德罗定律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x ∶y 等于甲与乙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
B .x ∶y 等于甲与乙的分子个数之比
C .x ∶y 等于同温同压下甲与乙的密度之比
D .y ∶x 等于同温同体积下等质量的甲与乙的压强之比 【答案】B
【解析】A 项,由阿伏加德罗定律,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具有相同的分子数,则物质的量
相等,即x /M 甲=y /M 乙,推出:x /y =M 甲/M 乙,正确;B 项,甲与乙的分子个数比为1∶1,而x 与y 不一定相等,错误;C 项,同温同压下,密度之比等于摩尔质量之比,即为质量比,正确;D 项,等质量
的甲、乙压强之比为p 甲p 乙=n 1n 2=m
M 甲m M 乙
=M 乙M 甲=y
x ,正确。
16.把V L 含有MgSO 4和K 2SO 4的混合溶液分成两等份,一份加入含a mol NaOH 的溶液,恰好使镁离子完全沉淀为氢氧化镁;另一份加入含b mol BaCl 2的溶液,恰好使硫酸根离子完全沉淀为硫酸钡。
则原混合液中钾离子的浓度为( )
A.b -a
V mol·L -1 B.2b -a
V mol·L -1 C.2(b -a )V mol·L -1 D.2(2b -a )V mol·L -1 【答案】D
【解析】注意混合液分成两等份,由Mg 2++2OH -===Mg(OH)2↓、Ba 2++SO 2-4===BaSO 4↓可知
原溶液中n (Mg 2+)=2a
2 mol =a mol 、n (SO 2-4)=2b mol ,依据电荷守恒可知原溶液中n (K +)=2n (SO 2-4)-2n (Mg 2+)=2(2b -a ) mol 。
17.某溶液中存在五种离子:NO -3、SO 2-4、Fe
3+、H +和一种未知离子(OH -忽略不计),它们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2∶3∶1∶3∶1,则未知离子可能为( )
A .Fe 2+
B .Ba 2+
C .Cl -
D .Mg 2+ 【答案】D
【解析】设NO -3、SO 2-4
、Fe 3+、H +和未知离子的浓度分别是2、3、1、3、1,未知离子所带电荷数为n ,
Fe 2+,SO 2-4和Ba
2+不能大量共存推出,未知离子可能为Mg 2+。
18.在标准状况下,将a L NH 3完全溶于水得到V mL 氨水,溶液的密度为ρ g·cm -3,溶质的质量分数为ω,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 mol/L 。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ω=35a
22.4V ρ×100 % ②c =1 000 a 22.4 V
③上述溶液中再加入V mL 水后,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大于0.5ω
④上述溶液中再加入1.5 V mL 同浓度稀盐酸,充分反应后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关系为c (Cl -)>c (NH +4
)>c (H +)>c (OH -)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D
【解析】①V mL 氨水,溶液的密度为ρ g·cm -3,溶液的质量ρV g ,溶质的质量为a
22.4×17,则溶质
的质量分数为ω=17a
22.4V ρ×100%,故①错误;②溶质的物质的量为a
22.4 mol ,溶液的体积为V mL ,则c =1 000a 22.4V mol/L ,故②正确;③再加入V mL 水后,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为ρV ω
ρV +ρ水V ,水的密度大于氨水的密度,则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小于0.5ω,故③错误;④V mL 氨水,再加入1.5V mL 同浓度稀盐酸,
充分反应后生成氯化铵,还有剩余的盐酸,溶液显酸性,则c (Cl -)>c (NH +4)>c (H +)>c (OH -),故④正
确。
19.将含有2.05 g 某高价含氧酸的钙盐的溶液A 与含1.20 g 碳酸盐的溶液B 混合,恰好完全反应,
生成1.25 g白色沉淀C。
将滤去沉淀C的滤液蒸发,得到白色固体D,继续加热D时,D分解只得两种气态物质的混合物,在0 ℃、1×105 Pa下,体积变为0.56 L,并得到0.90 g液态水,另一种气态物质为气态氧化物R2O。
试回答:
(1)白色沉淀C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 mol。
(2)A的摩尔质量为____________,B的摩尔质量为________。
(3)R2O与H2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生成D的质量为________,D的摩尔质量为________,R2O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_,R2O的化学式是________。
(4)写出A和B混合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由A+B===C+D知,C为CaCO3,D是一种含三种元素的含氧酸盐,该盐只能是NH4NO3,
【答案】(1)0.012 5 (2)164 g·mol-196 g·mol-1(3)1∶2 2 g 80 g·mol-144 N2O
(4)Ca(NO3)2+(NH4)2CO3===CaCO3↓+2NH4NO3
20.实验室需要配制0.50 mol/L NaCl溶液480 mL。
按下列操作步骤填上适当的文字,以使整个操作完整。
(1)选择仪器:完成本实验所必需的仪器有:托盘天平(精确到0.1 g)、药匙、烧杯、玻璃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等质量的几片滤纸。
(2)计算:配制该溶液需取NaCl晶体的质量为__________g。
(3)称量:
①天平调平之后,应将天平的游码调至某个位置,请在下图中用一根竖线标出游码左边缘所处的位置:
②称量过程中NaCl晶体应放于天平的________(填“左盘”或“右盘”)。
③称量完毕,将药品倒入烧杯中。
(4)溶解、冷却:该步实验中需要使用玻璃棒,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转移、洗涤:在转移时应使用________引流,洗涤烧杯2~3次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
(6)定容,摇匀。
(7)在配制过程中,某学生观察定容时液面情况如右图所示,所配溶液的浓度会__________(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解析】配制480 mL 0.50 mol/L的NaCl溶液,必须用500 mL容量瓶。
m(NaCl)=0.50 mol/L×0.5 L×58.5
偏低。
【答案】(1)500 mL容量瓶胶头滴管(2)14.6 (3)①②左盘(4)搅拌,加速溶解(5)玻璃棒保证溶质全部转移至容量瓶中(7)偏低
21.将含有2.05 g某高价含氧酸的钙盐的溶液A与含1.20 g碳酸盐的溶液B混合,恰好完全反应,生成1.25 g白色沉淀C。
将滤去沉淀C的滤液蒸发,得到白色固体D,继续加热D时,D分解只得两种气态物质的混合物,在0℃、1×105Pa下,体积变为0.56 L,并得到0.90 g液态水,另一种气态物质为气态氧化物R2O。
试回答下列问题:
(1)白色沉淀C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mol。
(2)A的摩尔质量为________,B的摩尔质量为________。
(3)R2O与H2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生成D的质量为________,D的摩尔质量为________,R2O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_,R2O的化学式是________。
.如图所示的仪器中,有四种是不需要的,还需一种玻璃仪器.容量瓶用蒸馏水洗净后,要烘干才能用于溶液的配制
来配制可能会导致结果偏低
固体的质量为143 g
烧杯和玻璃棒上,使所配溶液浓度偏低,A项符合题意;转移时部分溶液溅出容量瓶,使溶质损失,所配溶液浓度偏低,B项符合题意;加水时溶液凹液面高于容量瓶刻度线,说明所配溶液体积偏大、浓度偏小,C项符合题意;俯视读数时,实际液面低于容量瓶刻度线,所配溶液体积偏小、浓度偏大,D项不符合题意。
答案:(1)0.8 mol·L-1(2)B
(3)14.926.4
(4)(NH4)2SO4NH4Cl K2SO4(5)ABC
24.下图为氯化钠、碳酸钠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碳酸钠和氯化钠混合溶液的pH________7(填“>”“<”或“=”)。
(2)40 ℃时,碳酸钠的溶解度为________ g。
(3)大于30 ℃时,碳酸钠的溶解度________氯化钠的溶解度(填“>”“<”或“=”)。
(4)40 ℃时,碳酸钠和氯化钠均形成饱和溶液,当温度降低到20 ℃时,析出的主要物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5)为检验(4)中析出的物质,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________(填化学式)溶液,完全溶解,并有气体产生,再加入几滴________(填化学式)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
解析:(1)由于CO2-3+H2-3+OH-,所以Na2CO3和NaCl混合溶液的pH>7。
(2)根据溶解度曲线,40 ℃时Na2CO3的溶解度为50 g。
(3)根据溶解度曲线,大于30 ℃时,Na2CO3的溶解度大于NaCl 的溶解度。
(4)由于Na2CO3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大,而NaCl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小,所以40 ℃的Na2CO3、NaCl的饱和溶液,当温度降低到20 ℃时,析出的主要物质是Na2CO3。
(5)用稀HNO3检验Na2CO3,用AgNO3溶液检验NaCl。
答案:(1)>(2)50(3)> (4)Na2CO3(5)HNO3AgNO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