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城区中考历史最后冲刺模拟试卷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4届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城区中考历史最后冲刺模拟试卷
注意事项
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

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第一部分必须用2B 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

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
1.下列选项中,能反映唐代农业生产新技术的是
A.B.
C.D.
2.我国当代一位著名文化学者余秋雨说:“废墟是昨天派往今天的使者,废墟让我们把地理读成历史。

”站在京郊的一座废墟上,我们可以解读到的历史是()
A.林则徐虎门销烟B.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C.太平军抗击洋枪队D.洋务运动破产
3.“史可法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抗清英雄,死后部将将其衣冠葬于某城的梅花岭。

“材料中的“梅花岭”位于
A.无锡B.常州C.苏州D.扬州
4.俄国革命民主主义者赫尔岑曾公开宣称“(1861年的)解放是一种欺骗。

”其理由是
A.农奴完全成为自由人
B.农奴在解放时可无偿获得一块份地
C.地主不许买卖农奴
D.农奴被迫以高价赎买份地
5.美国内战中北方取得最后的胜利为美国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究其北方胜利的原因有
①北方符合发展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
②群众的支持
③林肯的正确领导
④《宅地法》、《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发表
⑤英国的支持
A.①②③④B.①②③⑤C.①②④⑤D.①③④⑤
6.美国1787年宪法第二条第一款规定:“总统有权缔订条约,但须争取参议院的意见和同意,……;他有权提名,并于取得参议院的意见和同意后,任命大使、公使及领事、最高法院的法官。

”这主要体现了这部宪法的:
A.自由原则
B.制衡原则
C.民主原则
D.平等原则
7.近代学者王仲麟说:“中国历史上实际的大一统,直到此时才得以正式实现,这的确是政治上一大改革”。

“政治上一大改革”指的是()
A.西周实行分封制B.秦朝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C.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
8.《全球通史》中写到:“当凡尔赛的调停人没有将这个丢失的省份还给中国时,在北京的学生和知识分子中间爆发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

……这场运动是中国历史上民族感情最强烈、最普遍的表露。

”材料提及的“这场运动”是()
A.洋务运动B.新文化运动C.武昌起义D.五四运动
9.小明正在准备一篇以“北魏孝文帝改革”为主题的小论文,下列素材可以被入选的有
①实行官吏俸禄制,严惩贪污
②颁布均田令
③革除鲜卑旧俗,吸收汉族先进文化
④颁布“推恩令”
⑤迁都洛阳
A.①②③⑤
B.①②④⑤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⑤
10.我国封建君主集权高度强化的一种表现是()
A.文字狱B.废除丞相
C.设置厂卫特务机构D.设立军机处
11.1919年的巴黎和会和1945年的雅尔塔会议相似之处有
①大国强权政治明显
②都是帝国主义的分赃会议
③都有关于处理德国问题的内容
④都决定建立国际组织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12.如图是中国1957年~1965年国家经济增长走势图,导致这种巨大变化的主要因素有
A.“一五”计划,三大改造
B.三大改造,中共“八大”
C.“大跃进”运动,国民经济调整
D.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
13.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探索。

洋务派创办了一大批近代军事、民用工业,以下属于洋务派创办的民用企业是
A.安庆内军械所
B.江南制造总局
C.轮船招商局
D.大生纱厂
14.随着封建社会的衰落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17~18世纪,欧美主要国家发生了社会巨变。

这一巨变主要是指()A.自由、平等思想确立B.完成了工业革命
C.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D.出现了殖民帝国
15.新华网发表《国际关系的三重镜像》一文,将二战后国际关系的演变概括为“见山是山,界线分明;见山不是山,世界变平;见山还是山,利益优先” 三重镜像。

由“界线分明”到“世界变平”的标志是()
A.美日西欧三足鼎立B.欧盟成立C.苏联解体D.罗斯福新政
16.近年来美国与中国周边国家日本、菲律宾频繁军演,插手中国东海、南海事务,其狼子野心与上世纪初的行为如出一辙。

上世纪初美国为争夺亚太地区的霸权( )
A.参加巴黎和会B.签订《巴尔赛和约》
C.加入国际联盟D.签订《九国公约》
17.下图反映了我国外交事业的发展,它们发展的共同因素是
A.“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B.美国对华政策的改变
C.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D.改革开放的成就
18.最初加入苏联的加盟共和国中包括
A.俄罗斯联邦
B.外高加索联邦
C.乌克兰
D.爱沙尼亚
19.20世纪到来之际,中国人“带着首都被敌人攻占的耻辱”收到了一份“西方人送来的令人不堪忍受的礼物”。

这份礼物指的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20.下图是抗日战争时期的一幅漫画,作者主张()
A.消极抗战
B.片面抗战
C.全民族抗战
D.开展游击战
21.“宋代经济的大发展,特别是商业方面的发展,或许可以恰当地称之为中国的‘商业革命’”。

材料中宋代“商业革命”的突出表现是指
A.从越南引进优良品种占城稻
B.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最早的纸币
C.长江流域和太湖流域已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
D.长安成为当时繁华的国际性大都会
22.在抗击新冠肺炎的日本援华物资上有“山川异域,风月同天”的字样(如图),据考证这与唐朝高僧东渡日本的故事有关,此处的“高僧”是
日本援华医疗物资
A.张骞B.玄奘C.鉴真D.郑和
23.“雅尔塔会议期间,美国、苏联就苏联参加对日作战的问题进行了磋商。

苏联提出了中国承认外蒙古独立、苏联租用中国旅顺港为军事基地等条件。

美国背着中国政府同意了苏联的条件,使中国的主权受到严重侵犯。

”材料主要反映了()
A.雅尔塔会议加速了法西斯主义的灭亡
B.雅尔塔会议改善了美苏在意识形态上的对立
C.中国在会议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D.该会议具有大国强权政治、霸权主义的色彩
24.“这场持续了约三十五年的运动,是一种浮于表面的近代化尝试;它只采纳了西方文明中那些具有直接实用价值
的东西。

而另一些更为可取的方面……却完全被忽视了。

”材料所述的“运动”指的是
A.洋务运动B.太平天国运动
C.维新变法运动D.新文化运动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2分,每空1分,共6分)。

25.中同重返联合国的时间是___________年;中美建交的时间是_____________年.
26.宗教文化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公元前6世纪,佛教在________诞生。

1世纪,基督教在罗马帝国统治下的________诞生。

为了实现________地区的统一,穆罕默德创立了伊斯兰教。

27.1862年成立的________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

党和政府为了实现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愿望,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________制度,它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

三、材料解析与探究题:阅读材料,依据材料以及结合所学知识,完成要求(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第28题7分,第29题6分,第30题7分,共20分)。

28.(7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4世纪,一场重视继承古代文化遗产,追求个人精神自由的思想解放运动到来了,人文主义开路。

自然科学和文化艺术相继取得了璀璨而辉煌的成就,群星闪烁。

灿若霓虹。

﹣﹣摘编自《图说天下,世界历史系列》材料一中“思想解放运动“是指哪运动?试举一例英国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

时隔五百年后,在英国伦敦因一思想的诞生使国际工人运动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这一思想是什么思想?
材料二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借越权力,为非法权力。

﹣﹣摘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材料二所示文献标志着该国建立了什么政权?穿越时空的隧道200多年后的该国宣布建成“福利国家”,说明该国什么制度的建立,最早推行该制度的国家是哪个?
材料三第一条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第六条法律是公共意识的表现,法律对所有的人,无论是实行保护或处罚都是一样的,在法律面前,所有的公民都是平等的……
﹣﹣《人权宣言》根据材料二,概括《人权宣言》的核心内容。

而被称为“第一个人权宣言”的文件是什么文件?
材料四 1903年12月17日上午,威尔伯•莱特和奥维尔•莱特兄弟带着他们的飞机来到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的一片沙滩上,飞机上的奥维尔紧紧抓住操纵杆。

伴随着发动机的轰鸣声,螺旋桨开始旋转,飞机向前滑动,越来越快,最终升空。

﹣﹣摘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据材料三回答,材料中的“飞机”使用的动力机是什么?作为中学生的我们应该怎样培养创新能力?
29.(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朝前期(627年)中国疆域示意图
材料二:(北魏)尚书于果曰:“自先帝以来,久居于此,百姓安之;一旦南迁,众情不乐。

”(孝文)帝曰:“今代(平城)在恒山之北,九州之外,非帝王之都也。

”“王者以四海为家,或南或北,何常之有!朕之远祖,世居北荒。

平文皇帝始都东木根山。

……道武皇帝迁于平城。

朕幸属胜残之运,而独不得迁乎!
——《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三十九
材料三:1153年,金迁都燕一反对迁都者提出“上都之地我国旺气况是根本,何可弃之”。

赞同迁都者的理由则是,“上京僻在一隅,转漕艰而民不便,唯燕京乃天地之中”;“燕都地处雄要…近在都畿,易于据守”;“燕京地广土坚,人物蕃息,乃礼义之所”……1151年,有司据阴阳五行学说来规划燕都的布局。

金帝完颜亮言:“国家吉凶,在德不在地。

使桀紂居之,虽卜善地何?使尧舜居之,何用卜为?”迁都二十多年后,“女真人寝忘旧风”,“燕饮音乐,皆习汉风。


——摘编自《大金国志》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在图中B地生活的是今天族的祖先;元政府在AB两地管辖的机构分别是、。

(2)选做题:以下两个小题请任选一个做答。

(如果两个都答,按第①小题计分)
①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孝文帝主张迁都的理由及其历史影响。

②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金迁都燕京的原因及其历史影响。

(3)结合上述材料,你得到了什么感悟?
30.(7分)材料一:1861年3月,他在就任总统时说:“任何一个州不能只凭自己的动议就合法地脱离联邦,凡为此目的而做出的决议和法令在法律上都是无效的,任何一个州或几个州反对合众国当局的行动都应根据情况视为叛乱……根据宪法和法律,联邦都是不容分裂的。


材料二:凡年满21岁,没有参加过叛乱,而且获得土地是以垦殖为目的美国公民,只要交纳10美元登记费,就可以在美国西部得到一块不超过160英亩的土地。

登记人连续耕种5年后,就可以成为这块土地的主人。

材料一中的“他”指的是谁?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他政治主张的核心是什么?什么问题造成了美国南北矛盾的加剧?材料二的内容出自于联邦政府颁布的哪一法律文件?之后又颁布了哪一个法律文件宣布奴隶可以以自由人的身份参加北方军队?这两个文件的颁布给当时的内战带来怎样的影响?有人说,美国内战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障碍,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说出理由。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
1、D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曲辕犁是唐代中国劳动人民发明的耕犁,是唐朝农业生产的新技术,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ABC不符合唐朝,所以答案选择D。

2、B
【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站在京郊的一座废墟上,我们可以解读到的历史”,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60年10月,英法联军攻占北京,英法侵略者闯入北京西郊的皇家园林﹣圆明园,疯狂劫掠园中珍宝,洗劫过后,侵略者又放火烧圆。

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宏伟华美的圆明园变成了一片废墟。

因此站在京郊的一座废墟上,我们可以解读到的历史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选项B符合题意,选项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3、D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清代著名文学家、史学家全祖望的一篇《梅花岭记》让史可法这位抵御外来入侵的民族英雄与梅花岭一道千秋不朽。

梅花岭在扬州古城北边广储门,明万历中,州守吴秀浚河积土成丘,丘上植梅,故名。

这里有明朝兵部尚书、大学士、民族英雄史可法的衣冠冢,这位誓与扬州城共存亡,孤军抵抗,兵败殉国的英雄成为城市的骄傲。

史可法遗言:“我死后,葬在梅花岭上。

”就是表明了自己忠贞不屈,犹如梅花般的气节。

所以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

4、D
【解析】
依据题干“(1861年的)解放是一种欺骗。

”结合课本所学,1861年,俄国进行了废除农奴制改革.规定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他们必出钱赎买这块份地.实际上,被“解放”的农奴需付出高额的赎金来购买份地。

因此说:“(1861年的)解放是一种欺骗。

”。

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与题干信息无关,不合题意,故选择D。

5、A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南北战争属于美国的内战,英国并没有参与进去,所以⑤说法错误,其他①②③④均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

【点睛】
本题选项所以组合型,根据所学知识可知⑤说法错误,因此可用排除法快速排除错误选项。

6、B
【解析】
依据题干“总统有权缔订条约,但须争取参议院的意见和同意,……;他有权提名,并于取得参议院的意见和同意后,任命大使、公使及领事、最高法院的法官。

”,可见美国总统受到国会的制约,体现了美国1787年宪法的三权分立、分权制衡原则,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
本题的解答关键在于理解美国宪法实行三权分立:1787年宪法把国家权力分为立法、司法和行政三部分,三者独立平等,但相互制约,防止专制和独裁,维护了美国长期的政治稳定,充分体现了三权分立、分权制衡的原则。

7、B
【解析】
根据题干“中国历史上实际的大一统,直到此时才得以正式实现”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历史上实际的大一统指的是秦王嬴政完成的统一六国的大业,秦的统一,标志着中国进入“大一统”政治时代。

所以题干“政治上一大改革”指的是秦朝建立中央集权制度,ACD都不是秦朝时期的政策,不符合题意,应该排除;所以答案选择B。

8、D
【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1919年巴黎和会上列强把中国山东的权益转交给日本,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引发了中国国内的游行示威——五四运动,提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取消“二十一条”、反对在对德“和约”上签字等口号,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故D项正确。

AB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五四运动,理解并识记五四运动的导火线,结合所学和材料进行分析,进而得出正确答案。

9、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有关知识。

为了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北魏的孝文帝决定迁都洛阳。

495年正式迁都洛阳;革除鲜卑旧俗,接受汉族先进文化。

①实行官吏俸禄制,严惩贪污;颁布均田令;革除鲜卑旧俗,吸收汉族先进文化;迁都洛阳都和北魏孝文帝有关。

颁布“推恩令”是汉武帝的措施,可以排除。

故①②③⑤符合题意。

故选A。

【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政权的分立与民族融合•北方民族大融合
10、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明朝君主集权强化的准确识记。

依据已学知识可知,明太祖废除丞相,权分六部,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高度强化,故选B。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明朝君权的加强
11、D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1919年的巴黎和会和1945年的雅尔塔会议都体现了大国强权政治,即按照战胜国的意志安排战后国际秩序,故①符合题意。

巴黎和会是帝国主义的分赃会议,但是雅尔塔会议是反法西斯国家召开的国际会议,故②不符合题意。

巴黎和会上签订了《凡尔赛和约》,惩处德国,雅尔塔会议提出打败德国后,对德国实行军事占领等,都有关于处理德国问题的内容,故③符合题意。

巴黎和会决定成立国际联盟,雅尔塔会议决定建立联合国,都决定建立国际组织,故④符合题意。

故选D. ①③④。

【点睛】
本题的解答关键在于比较1919年的巴黎和会和1945年的雅尔塔会议。

巴黎和会被英、法、美三国操纵,参加雅尔塔会议的是美国、英国、苏联,都体现了大国强权政治;巴黎和会上,列强与德国签订了《凡尔赛和约》,惩处了德国,雅尔塔会议提出打败德国后,对德国实行军事占领等,都涉及处置德国问题;巴黎和会决定成立国际联盟,雅尔塔会议决定建立联合国,都提出建立国际组织;通过巴黎和会,列强建立了凡尔赛体系,雅尔塔会议与二战后的两极格局建立有关,都对战后国际体系影响重大。

12、C
【解析】
根据中国1957年~1965年国家经济增长走势图可知,中国经济在这段时间内先迅速下滑再呈上升趋势。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7-1965年间,先是出现人民公社化和“大跃进”运动,暂时刺激了国民经济的增长,但由于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发展,导致农民生产积极性降低,最终破坏经济增长,为扭转经济发展的不利局面,1960年中共中央提出“八字”方针进行国民经济调整,最终使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C符合题意;“一五”是1953至1957年,三大改造于1956年完成,“文化大革命”于1966年开始。

所以AB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

13、C
【解析】
依据课本所学,洋务派在洋务运动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创办了一批军事工业,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创办了一批民用工业。

轮船招商局是在洋务运动后期由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民用工业。

C项符合题意;安庆内军械所是洋务运
动早期曾国藩创办的军事工业。

A项不合题意;江南制造总局是在1865年由曾国藩和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最大的近代军事工业。

B项不合题意;实业家张謇创办了大生纱厂,带动了很多中国人走上“实业救国”道路。

D项不合题意。

由此可知AB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C。

【点睛】
“洋务派创办的民用企业”是解题的关键,洋务运动前期,洋务派以“自强”为口号先后创办了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一批军事工业: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开办了一些民用企业,辅助军事工业,其中比较重要的有:轮船招商局、开辟煤矿、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

14、C
【解析】
据所学知识可知,随着封建社会的衰落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17~18世纪,欧美主要国家发生了社会巨变。

欧美国家掀起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浪潮,先后有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等,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欧美主要国家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故题干中这一巨变主要是指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故C符合题意。

ABD与“17~18世纪,欧美主要国家发生了社会巨变”无关,故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5、C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见山是山,界线分明”是指二战后美苏两极格局形成,两大阵营对峙,“见山不是山,世界变平”是指两极格局解体,世界总的趋势是走向缓和,“见山还是山,利益优先”是指经济全球化加快,各国经济联系紧密,美日西欧三足鼎立属于资本主义阵营内部关系,与题干不符,故A不符合题意。

欧盟成立属于区域集团化,与题干不符,故B不符合题意。

苏联解体宣告两极格局解体,世界总的趋势是走向缓和,多极化趋势加强,因此由“界线分明”到“世界变平”,故C符合题意。

罗斯福新政开始于1933年,发生在二战之前,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6、D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巴黎和会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在西方的关系,但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矛盾仍然十分尖锐,日美之间的矛盾尤为激烈。

为此,在美国的倡议下,1921-1922年,美、英、法、日、中等九国代表在华盛顿举行会议,会议由美、英、日操纵,其中签署了关于中国问题的《九国公约》,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方便,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17、C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之前,由于旧中国的贫穷落后,中国外交呈现出软弱性、妥协性,是依附于帝国主义的半殖民外交。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我国在外交方面取得重大成就。

1971年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地位;1972年尼克松访华,双方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我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故C符合题意。

AB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C。

18、ABC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24年苏联建立,最初加入苏联的加盟共和国中包括俄罗斯联邦、外高加索联邦、乌克兰,由此可知,ABC三项符合题意;爱沙尼亚不是最初加入苏联的加盟共和国,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BC。

19、D
【解析】
根据题干“当人们欢欣鼓舞地迎接20世纪到来之际,中国人却是“带着首都被敌人攻占的耻辱”收到了一份“西方人送来的令人不堪忍受的礼物””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00年,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占领了北京,清政府被迫签订了《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ABC不符合题意时间,所以答案选择D。

20、C
【解析】
通过观察漫画,可以看出抗日力量的强大,说明漫画的作者主张实行全民族抗战。

消极抗战、片面抗战和开展游击战在漫画中不能体现。

故ABD不符合题意;所以C选项是正确的;故选C。

21、B
【解析】依据课本所学,北宋时期,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后来,交子的发行权收归政府,两宋均设有专门发行纸币的机构。

纸币的产生,有利于商业的发展,表现了宋代商业的发达。

B项符合题意;从越南引进优良品种占城稻、太湖地区成为粮仓反映的是农业的发展。

AC两项不合题意;长安成为国际性大都会是在唐朝。

D 项不合题意。

由此可知AC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B。

点睛:题干“宋代经济”“商业革命”是解题的关键。

宋代商业的繁荣超过了隋唐时期,在四川地区出现世界最早的纸币—交子,并逐渐与铜钱并行于世。

所以宋代的商业发展成为中国的“商业革命”主要是基于四川地区出现了全国最早的纸币。

22、C
【解析】
依据题干“唐朝高僧东渡日本”的信息可知,唐朝时期与日本关系友好,鉴真六次东渡,终于到达日本,宣传唐朝的文化,促进了中日友好往来,C符合题意;张骞是汉朝时期出使西域的人物,A排除;玄奘是唐朝时期西游天竺的人物,B排除;郑和是明朝时期下西洋的人物,D排除;故选C。

23、D
【解析】
根据“美国背着中国政府同意了苏联的条件,使中国的主权受到严重侵犯”可知,材料主要反映了该会议具有大国强权政治、霸权主义的色彩,D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雅尔塔会议加速了法西斯主义的灭亡,A排除;雅尔塔会议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