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数学七上3.1《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word教案3课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1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经历有理数加法法则的探索过程,理解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2.能熟练的应用有理数的加法法则进行运算。
重点和难点: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及灵活运用加法法则进行计算。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提前预习教材P42海上钻井平台记录潮汐涨落情况及图形,独立思考后完成以下题目: ⑴(+2)+(+3)=⑵(-2)+(-3)=
⑶(+2)+(-3)=⑷(-2)+(+3)=
⑸(+3)+(-3)=(6)(-3)+ 0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你能运用数轴对这一规律进行说明吗?(观看多媒体课件或课本)
1.例如:⑴可理解为:在数轴上找出表示+3的点,然后从这点起向右数4个单位长度,到达
的那个点表示的数是7,(+3)+(+4)=+7
2.独立思考课本以下其他题目,怎样用数轴进行说明?(让学生板演)
3.议一议:两个有理数相加,和的符号怎样确定?和的绝对值怎样计算?
小组讨论,归纳总结:①同号两数相加,取符号,并把相加。
②异号两数相加,取符号,并用减去;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
③一个数与0相加,仍得。
友情提示:对有理数加法法则需正确使用,运算时要先确定和的符号,再进行绝对值的加减运算。
同号两数之和——这是名符其实的和,做加法。
异号两数之和——表面上叫“和”,其实是做减法。
三、巩固提高
1、独立完成课本例题。
2.课堂练习:
练习1:(口答)确定下列各题中和的符号,并说明理由:
(1)(+5 )+(+7)(2)(-10)+(+3)
(3)(+6)+(-5) (4) 0 +(-2) 2:计算:①(-5)+(-9) ②11+(-12.1)
③(-3.8)+0 ④(-2.4)+2.4
3: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符号,使下列式子成立: (1)(__5)+(___5)=0 (2)(__7 )+(-5)=-12 (3)(-10)+(__11)=+1(4)(__2.5)+(__2.5 )=-5
四、达标测试:
1.计算:
①(-8)+(-9) ②(-17)+21 ③(-12)+25 ④45+(-23) ⑤(-45)+45 ⑥(-29)+(-31) ⑦(-
21)+43 ⑧(-32)+(-6
5
) ⑨(-3.7)+4.5 2.土星表面的夜间平均温度为-150℃,白天比夜间高27℃,那么白天的平均温度是多少?
3:在+1,-2,-1这三个数中,任意两数之 和最大的是( ) A 1 B 0 C -1 D -3
能力提升:两个有理数相加,和是否一定大于每一个加数?请举例说明。
五:总结反思,分级评定
1:说一说
本节课我学会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是我感触最深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感到最困难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想进一步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评一评
自我评价 ______________ 小组评价____________ 教师评价________
六:分层作业,发展个性
1:必做题:课本45页练习第一题和第二题
2:选做题:新课标互动同步32页能力升级第七题和第八题
3.1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第2课时)
学习目标:
1、会叙述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并会用字母表达。
2、能说出两个以上的有理数相加时,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意义。
3、会用有理数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化运算。
4、会正确解答加法应用题。
学习重点及难点:运用有理数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化运算。
学习任务一:(相信自己)
1、1+2和2+1的运算结果相等吗?
(-8)+5和5+(-8)和运算结果相等吗?
(-3.5)+(-4.3)与(-4.3)+(-3.5)的运算结果也相等吗?再任意选择两个数相加,试一试。
2、加法交换律:
3、(5+3)+7和5+(3+7)的运算结果相等吗?
加法结合律在有理数范围内也适用吗?任意取三个有理数a、b、c,如a= -2,b= 5,c= -8,分别计算(a+b)+c与a+(b+c),比较它们的运算结果,你发现了什么?再取三个数试一试。
4、加法结合律:
学习任务二:(挑战自我)
(一)按教材46页例题二计算:
(1)(-64)+17+(-25)+23 (2) (-1/3)+(-5/2)+(-2/3)+1/2
(3)23+(-12)+7 (4)(-18.63)+(-6.25)+(+18.2)+(+6.15)+(+0.43)
注:三个以上有理数相加,可以根据需要交换加数的位置,也可以先把其中的几个数相加。
(二)按教材46页例题三计算:
上星期五某股民以每股20元的价格买进某种股票,下表为本星期内该股票的涨跌情况:
如果在本周五收盘时,该股民将这种股票卖出,那么
(1)他每股的收益情况如何?
(2)该股民每股的卖出价是多少?
解:
注意:灵活运用运算律,使运算简化,通常有下列规律,望同学们注意:
(1)互为相反数的两数,可先相加。
(2)符号相同的数可先相加。
(3)分母相同的数可先相加。
(4)几个数相加能得到整数的可先相加。
达标测试:(试一试)
1、计算:
(1)3+(-13)+7 (2)0.56+(-0.9)+0.44+(-8.1)
(3)4/5+(-5/6)+(-3/5)+1/6 (4)3/4+(-5/7)+(-5/2)+5/7
2、一批箱装苹果的标准质量是每箱20千克,现从中随意抽取10箱进行检验。
以每箱20千克数记作正数,不足的千克数记作负数,记录如下:+1,+0.3,-0.2,0,+0.2,-1,0,+0.2,-0.3,-0.1,这10箱苹果的总质量是多少?
知识拓展:在抗洪抢险中,人民解放军的冲锋舟沿东西方向的河流抢救灾民,早晨从A地出发,晚上到达B地,规定向东为正方向,当天航行记录如下(单位:千米):-7,+13,-6,+8,+5,-4,问B地在A地何位置?若冲锋舟每千米耗油a升,油箱容量为30a升,求途中需补充多少升油?
总结反思,分级评定:
你学会了什么?
你的感触是什么?
最困难的是什么?
作业:课本47页练习题1、2
3.1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第3课时)
学习目标:
1、经历探索有理数减法法则的过程,体会有理数减法的意义,理解减法法则;
2、能熟练地运用法则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
3、了解有理数的减法可以转化为加法运算进行,初步体验“转化”的数学思想。
学习重点:
熟练运用减法法则进行运算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某足球队在两场比赛中共赢球5个,已知第一场赢了2个,第二场的输赢情况怎样?
列出算式:(+5)-(+2)=3
计算:(+5)+(-2)=?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2、某足球队在两场比赛中共输球3个,已知第一场输球4个,第二场的输赢情况怎样?(赢球记为正,输球记为负)
列出算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计算:(-3)+(+4)=?
3、比较以上两组式子,结果是一样的,你能发现哪些地方不一样吗?(交流一下)
4、有理数减法法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里面的关键词是①减变加;②相反数
5、模仿P49页例子四,完成以下题目:(注意步骤:首先改变符号,再取相反数,运用有理数的加法进行运算)
① 11-(+7)= ②(-1.2)-(+2.1)=
③ (-15)-(-8)= ④13-28=
(三)达标测试:
1、计算(-1)-1的结果是( )
A 0
B -2
C 2 D-1
2、某市面上2006年的最高气温为39度,最低气温为零下7度,则计算2006年温差列式正确的是( )
A(+39)+(-7) B(+39)+(+7) C(+39)-(-7) D(+39)-(-7)
3、在(-5)-( )=-7中括号内应填( )
A-2 B+2 C-12 D+12
4、已知A地的海拔高度是300米,B地的海拔高度是-500米,那么A地比B地高
________.
5、据黔南州气象台报道,去年冬季的某一天,都匀的最低温度是5℃,而瓮安的取低温度是-2℃,则都匀与瓮安的最低温度相差________。
6、一个加数是-3.6.和是-0.36,那么另一个数是__________.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个数相减,被减数一定大于减数;B零减去一个数仍得这个数
C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差为了0 D一个正数减去一个负数的差是正数
8、计算①(-3)-(-7) ②(-3/4)-(+1/4)
③(-3.6)-(-2.5) ④(-3)-(-5)
⑤0-(-7) ⑥⑦⑧
9、.
(1)如果现在时间是北京时间上午8∶30,那么现在的纽约时间是多少?东京时间是多少?
(2)小兵现在想给远在巴黎的爸爸打电话,你认为合适吗?
(四)总结反思,分级评定
1:说一说
本节课我学会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是我感触最深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感到最困难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想进一步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评一评
自我评价______________ 小组评价____________ 教师评价________
布置作业:
课后练习题1、2;习题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