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位置的服务分析与展望-李清泉

合集下载

基于位置的服务技术及其应用

基于位置的服务技术及其应用

基于位置的服务技术及其应用随着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的快速发展,基于位置的服务技术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基于位置的服务技术是指利用GPS、GSM等技术获取用户当前位置信息,通过与互联网、物联网等资源的整合,为其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和优化的用户体验。

基于位置的服务技术可以应用于诸多领域,如地图导航、出行服务、社交网络、生活服务等,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市场需求。

下面,我们将对基于位置的服务技术及其应用领域进行一一介绍。

一、地图导航地图导航是基于位置的服务技术最为常见的应用之一。

通过地图导航,用户可以快速准确地了解自己的位置,并在地图上查找目的地的具体位置和路线。

地图导航不仅可以应用于个人出行和旅游,还可以应用于物流配送和紧急救援等方面。

目前,主流的地图导航软件有百度地图、高德地图、腾讯地图等,它们在用户交互和数据更新等方面都进行了不断的优化和改进,提供了更为丰富、精准和智能化的地图导航服务。

二、出行服务基于位置的出行服务指的是利用位置信息为用户提供个性化、便捷的出行服务。

例如,用户可以通过出行服务软件查找附近的打车服务,选择最优秀的出行方式,提高出行效率和体验。

出行服务的应用场景主要包括网约车、出租车、公交地铁、共享单车等。

目前,各大出行服务公司都在通过技术手段提高用户使用体验和出行效率,例如滴滴提供的一键下单、优惠券和线路优化等服务。

三、社交网络基于位置的社交网络是一种新兴的社交方式,它通过获取用户位置信息,将用户联系起来,提高社交效率和互动性。

例如,用户可以通过基于位置的社交网络软件查找附近的好友或兴趣相投的陌生人,进行线下聚会或交流。

相比传统的社交网络,基于位置的社交网络更加真实、生动和互动性更强,为用户提供了全新的社交体验。

目前,主流的基于位置的社交网络软件包括微信附近的人、陌陌等。

四、生活服务基于位置的生活服务是指基于用户位置信息,为其提供包括美食、酒店、购物等多方面的生活服务。

基于位置信息的用户行为轨迹分析与应用综述

基于位置信息的用户行为轨迹分析与应用综述

基于位置信息的用户行为轨迹分析与应用综述陈康;黄晓宇;王爱宝;陶彩霞;关迎晖;李磊【摘要】近年来,随着空间数据采集技术的发展,基于位置信息的用户行为轨迹分析及其应用的研究引起了广泛关注,并已展现了良好的商业前景.根据应用的领域,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主要可以分为智能交通应用和用户行为分析应用两种类型.本文分别对这两类应用的研究现状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总结,对每类应用,都概括了在相关领域中研究的典型问题和代表性结果.最后,讨论了在用户行为轨迹分析研究中的主要技术特点,并对未来的研究工作进行了展望.【期刊名称】《电信科学》【年(卷),期】2013(029)004【总页数】7页(P118-124)【关键词】位置服务;行为轨迹分析;智能交通;社交网络;大数据【作者】陈康;黄晓宇;王爱宝;陶彩霞;关迎晖;李磊【作者单位】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研究院广州510630;华南理工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广州510006;中山大学软件研究所广州510275;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北京 100032;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研究院广州510630;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研究院广州510630;中山大学软件研究所广州510275【正文语种】中文1 前言近年来,随着以GPS导航仪和智能手机为代表的智能终端的普及与应用,人们已经能够以相对低廉的代价获得大量的用户实时位置数据,如在GPS导航系统的支持下,可以实时获得汽车驾驶员当前所在的经、纬度位置信息和行驶方向信息;对于随身携带移动电话的用户,能以基站定位的方式,估计出该用户所在的大概区域。

特别地,对于给定的用户,将其在一组连续时间点上的位置“串联”起来后,就形成了他在这个时间段内的行为轨迹数据。

在大量用户位置和行为轨迹数据的背后,隐含了丰富的空间结构信息和用户行为规律信息,通过对这些信息进行深入的挖掘和利用,不仅有可能发现个体用户的日常行为规律和群体用户的共性行为特征,甚至还有可能掌握其社交关系信息,这对智能交通、广告推荐等应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西门子840D系统中PI服务在刀库中的应用_李清泉

西门子840D系统中PI服务在刀库中的应用_李清泉

表1
图1
参考文献
[1]SINUMERIK840Dsl/840D/840Di/SINUMERIK810D
Extended
Functions.
[2]SINUMERIK840Dsl/840D/840DiSINUMERIK810D Special Func-
tions.
(上接 155 页) 型,发挥示范引带作用,进一步调动农民群众的 应用树立了样板。各地在新农村建设上,应把能源技术开发作为重
西门子 840D 系统中自带 FB4(PI 服务)功 能块能够实现利用外部开关量控制实现 840D 系统方式组自动转换功能,将其利用在我厂出 产的盘式刀库中,能够更快的提高操作者在生 产中的工作效率,解决机床调试人员在盘式刀 库的调试过程中手动,自动,MDA 转换的技术 难题。
FB4 (PI 服务)的概念 功能描述:FB PI_SERV 被用于 NCK 内 部零件加工程序与外部开关量建立连接,从而 达到内外部转换的过程 1 FB4 程序块结构 各符号变量的叙述:(表 1) 脉冲时序:(图 1) (1) 激活功能; (2) PI 服务功能已经运行中; (3) 接受指令后复位激活功能; (4) FB4 信号交换; (5) 无效; (6) 拒绝运行,错误输出。 2 建立一个为 DB90 的功能块作为 DB91 的背景块 DB90 结构。 3 在 OB100 内调用 FB1 中: NCKOMM:=TRUE FB4 才能有效。 4 盘式刀库结构 盘式刀库为盘式旋转结构,由一个伺服电机控制其转度,分九 个工位,每 40 度为一个工位,每工位上装有一把刀具,操作台上有 刀具工位选择开关,每任意选择一个刀具号码(0- 9)后,按自动换刀 按钮,系统会自动触发 PIService,转换方式组为 AUTO 方式,启动自 动换刀零件程序,这样刀架会在任意位置自动运动到换刀点,实现 刀夹自动抓取盘式刀库内的刀具的自动化运动过程。

基于服务质量差距模型物业服务质量针对柳州市物业管理行业分析

基于服务质量差距模型物业服务质量针对柳州市物业管理行业分析

物业管理行业是一个新兴的、发展迅速的服务行业。

根据2009年末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显示:截至2009年, 物业服务企业已近4万家, 从业人员近400万, 实施物业管理的覆盖面已超过50%, 行业年产值以20%的幅度递增。

随着物业管理行业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提高物业服务质量的重要性愈显重要。

去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六大举报热点, 物业管理就位居其中。

消费者协会所接到的投诉中, 有关物业管理的案件名列前三位。

分析物业管理投诉的深层次原因,主要是物业管理企业提供的服务质量与业主对物业服务期望有所差距。

基于此,剖析物业服务质量差距产生的原因,并试图通过建立模型来缩小甚至消除这种差距,对于从根本上解决物业服务纠纷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一、服务质量差距模型的基本内容图1 服务质量差距模型美国学者Parasuraman、Zeihaml和Berry(PZB)针对服务质量于1988年提出服务质量差距模型(见图1),主要用于分析服务质量问题产生的原因,并帮助管理者改进服务质量,受到理论界高度重视,同时在许多服务领域广泛应用,效果显著。

该模型核心是顾客差距,即顾客期望与感知的服务之间的差距。

而感知服务与期望服务的差距主要是由以下五大差距造成的。

差距1是:顾客期望与管理者感知之间的差距。

差距2是:管理者感知顾客期望与制定服务质量标准间的差距。

差距3是:服务质量标准和服务传递间的差距。

差距4是:实际传递的服务与外部沟通之间的差距。

差距5(模型的核心)是:顾客期望服务和感知的服务之间的差距。

该模型在揭示质量问题产生根源的基础上提出了分析和控制服务质量的步骤。

服务企业利用服务质量差距模型,将繁杂的质量管理工作简化为跟踪、调整5个差距,就可以达到改善服务质量的目的。

二、物业服务质量差距模型构建物业服务的两个特殊属性, 即服务的无形性和非标准基于服务质量差距模型的物业服务质量提升探讨——针对柳州市物业管理行业分析李清泉 朱巍(广西柳州市兴佳房地产有限责任公司,广西 柳州 545006)摘 要:物业管理企业的管理对象虽是“物”,服务对象却是“人”。

02毕业设计答辩组定稿0607

02毕业设计答辩组定稿0607

曾凌 柳旦 江一帆 胡新权 陈磊 罗浩然 周向荣 杨俊 邹鹏 唐辄 匡亮军 朱伟 段伟希 王威 蔡驰 肖利军 黄恒 贺鑫 罗燕 廖文捷 鲁湘 刘杨兵 陈园园 刘原奇 杨晶 印球 蒋伟 唐亮 刘磊 李向楠 李衡 蒋继强 刘明红 陈祥 周杰雄 魏蔚 甘桂红 黄娟 郑佳新 徐侃 周酩超 聂立业 伍辉
WEB日志数据挖掘中数据预处理研究 欧阳柳波 企业的网络办公系统设计 彭黎 企业业务管理系统设计 彭黎 基于WEB的项目申报系统设计 彭黎 企业物流库存管理系统设计 彭黎 银行卡的用户管理系统设计 彭黎 网上超市设计 彭黎 银行卡的帐目管理系统设计 彭黎 Personalized Search Engine for BBS 荣辉桂 基于Eclipse平台的插件开发与实践 荣辉桂 FDD方法在POWERHR管理系统之薪资管理模块中的设计与实现 荣辉桂 TDD方法在POWERHR管理系统之招聘管理模块中的设计与实现 荣辉桂 基于globus tookit 4 的工作流系统的研究和实践 荣辉桂 OSS运营支撑系统之信息管理模块设计与实现 荣辉桂 基于测试驱动开发(TDD)方法在在线购物系统中的应用和实现 荣辉桂 分布式数据库在多服务器档案管理系统中的实践和应用 荣辉桂 TDD方法在POWERHR管理系统之合同管理模块中的设计与实现 荣辉桂 协同工作平台之工作流引擎 王如龙 劳动力市场管理系统 谢健 基于ArcObject的3DGIS探索与实践 谢健 异构数据访问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 谢健 基于GIS组件的二次开发方法的研究与实践 谢健 基于.NET的开放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谢健 基于.NET的开放实验室设备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谢健 人事薪资考勤管理系统-薪资系统 谢健 基于嵌入式linux的移动办公软件的开发 金敏 RFID卡中证件人像信息的压缩与还原算法研究 金敏 基于GIS的蓄洪区蓄洪过程模拟研究 金敏 可移植的命令处理核心模块在针式打印机中的设计与实现 金敏 基于XML的商品信息交换协议在RFID读卡器网络中的设计与实现 金敏 基于GIS的三维地形产生与分析 金敏 水库遥测数据远程传输系统 金敏 嵌入式系统日志管理实现 李玮 车载定位管理系统实现 李玮 汽车故障诊断仪的设计与实现 李玮 基于自动测试的生产管理系统 李玮 基于GPRS技术配用电侧通信平台中数据加密及压缩方法实现 李玮 软件缺陷管理与跟踪系统实现 李玮 基于Web服务Push技术的实时报警监测应用 李玮 传感器网络中的小波数据处理 林亚平 传感器网络密钥预置方案模拟器的设计与实现 林亚平 健康体检系统的开发与设计 林亚平 基于LINNIDS的网络入侵检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林亚平

基于位置的服务LBS(PPT 53页)

基于位置的服务LBS(PPT 53页)

间接判断三---双曲线多边测量法
到达时间差法 (TDOA) 信号限制于双曲线模型
间接判断四---角度测量法
信号的角度 经常使用方向性天线
间接判断五---指纹法
映射方法 解决多径难题 优于建模复杂的RF传播模式
间接判断五---指纹法
比建模容易,结果准确 需要一个密集的实地采集数据 挑战问题
基于位置的服务-应用
•LBS最早应用
• 20世纪70年代美国 • 911电话定位
•LBS典型应用
• 基于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全球定位系统) • 导航
•LBS普及应用
• 移动通信技术使得LBS的普及成为可能 • 各种基于位置的服务系统
基于位置的服务-技术框架
优缺点
基于信标的方法
– 需要很多设备(通常至少每间房一套) – 保养
利用现有的基础设施
–WiFi and GSM
• 住宅区附近并不总是密集 • 基础设施的控制受限 (特别是 GSM)
提纲
位置服务 定位技术 服务技术 社交技术 典型应用 研究实例
服务技术
♦ 地图技术
➢增量更新 ➢渐进传输 ➢自动变化监测 ➢多源数据整合
♦ 信息挖掘
➢个人行为挖掘 ➢群体行为挖掘
用户个人历史轨迹描述
多用户轨迹聚合
LBSN的相关研究工作
通过位置轨迹研究行为识别
–提取GPS轨迹序列 –得到用户行为(在做什么) –得到用户描述(职业,性别,年龄 …)
LBSN的相关研究工作
利用位置信息研究社交网络
–通过GPS数据获得用户行为习惯 –分析不同人之间的联系点和相似性 – “寻友定位” –建立位置信息与在线社交网络的桥梁

基于位置感知的协作服务平台

基于位置感知的协作服务平台

基于位置感知的协作服务平台
崔修涛
【期刊名称】《电子制作》
【年(卷),期】2015(000)009
【摘要】基于位置感知的协同工作是根据位置信息进行沟通合作的群体活动,用户位置是群体协同工作顺利完成的关键要素,随着定位成本的降低和移动终端的普及,研发基于位置感知的协作服务平台迫在眉睫。

【总页数】1页(P58-58)
【作者】崔修涛
【作者单位】上海创件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上海 201103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基于Wiki的协作式知识创新服务平台构建研究 [J], 王娜
2.基于多Agent协作的家政网络服务平台设计与研究 [J], 秦凤梅;向守超
3.基于WebServices的多部门协作学生信息服务平台 [J], 陈曦;罗正生;柳翠寅;格荣扎西;盛书海;贺泉深;陈小伟;刘傥
4.基于SaaS的产业链协作公共服务平台数据安全解决方案 [J], 陈静;孙林夫
5.基于 Wiki 的大规模协作创新服务平台设计与实现 [J], 付娟妮;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位置的服务

基于位置的服务

空间位置是影响人们日常生活行为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软件或互联网应用中加入位置信息不仅可以更好地为用户提供服务,也可以更好地理解用户行为。

近年来,通过与互联网服务相结合,定位技术和基于位置的服务(Loca-tion-Based Service,LBS)(也称位置服务)开始迅速发展。

许多研究机构都预测这些技术在未来几年内将进入高速发展期。

ACM(Association for Computing Machin-ery,美国计算机协会)于2008年成立了SIGS-PATIAL(Special Interest Group on Spatial Infor-mation,空间信息特别兴趣小组),为在空间信息管理领域展开研究的学者提供了很好的学术平台。

中国分会也于2009年10月成立。

奥莱理(O’Reilly)公司从2005年开始每年定期召开Where 2.0会议。

该会议是一个产业界讨论位置服务领域研发和创新的大会。

与此同时,主流互联网公司也都在研发下一代地图及位置服务产品,比如微软虚拟地球(Microsoft Virtual Earth)和谷歌地球(Google Earth)等。

尽管中国学术界在定位技术及位置服务技术方面已有多年的研究,但互联网和移动设备的发展为其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本期专题邀请了几位专家从多个角度撰文介绍基于位置的服务。

武汉大学李清泉教授撰写的《基于位置服务的分析与展望》描述了位置服务所涉及的关键技术的发展以及典型应用,并分析了在当前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3G)的移动网络大面积推广,智能手机迅速普及以及手机应用激增的情况下,位置服务的发展趋势和前景。

文章重点介绍了定位技术、电子地图技术、信息挖掘和分析技术以及自适应表达技术等位置服务的关键技术的最新进展。

中国人民大学孟小峰教授撰写的《基于位置服务的隐私保护》指出,享受服务与位置隐私保护构成一对矛盾体:享受基于位置的服务就需要提供精确的位置,但位置隐私保护需要尽可能隐藏用户位置信息。

详解基于移动GIS的GPS定位导航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详解基于移动GIS的GPS定位导航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基于移动GIS旳GPS定位导航系统旳设计与实现关键字:移动GIS GPS定位导航系统1 引言伴随计算机软、硬件技术旳高速发展,移动Internet 与GIS 旳有机结合,形成了面向等便携式信息终端旳GIS 应用方案。

与此同步,诸多新旳技术例如大容量存储卡,无线局域网,无线通讯,3G 网络,GPS 全球定位导航系统也渐渐旳被集成到智能设备中,这使得在移动设备上实现GIS 旳功能成为也许。

人们一般把顾客(终端设备)处在移动状况下使用旳地理信息系统,称为移动GIS。

近年来,移动GIS 作为地理信息科学领域研究旳热点问题,引起了诸多学者们旳关注。

在理论上,国外学者提出了动态、可定制IMA(智能地图代理)架构[3];将电子地图转换为简朴空间格式旳算法;在国内,李德仁、李清泉等分析了空间信息与移动通信集成旳关键技术,提出了集成系统旳体系构造;刘召芹提出集成数据模型,提高了数据共享程度[5].在应用方面,由美国地理信息与分析中心(NCGIA)发起旳名为Battuta 计划正处在原型系统建立和区域试验旳阶段,该计划意在研究数据采集系统中地理数据与有关技术旳整合应用;由爱尔兰都柏林大学旳A.Rizzinig 和K.Gardiner 等撰写旳"移动环境管理GIS 系统:鱼类栖息地空间信息管理系统设计",结合了无线网络和移动GIS 实现了环境空间数据旳移动管理,为无线网络与移动GIS 旳结合提供了原型参照;在国内,南京大学旳严长清等在"基于GPS-PDA 旳土地变更调查数据采集系统集成设计"中采用PDA 与差分GP S 结合旳方式,使移动GIS 数据采集满足了国土资源行业旳需求;王悦,吴云东等在"基于移动地图学旳空间信息系统"中分析了移动地图学旳发展趋势,结合地图学与其他学科交叉旳现实状况,以地图学旳观点指出移动地图服务发展旳关键原因。

GPS 作为移动GIS 采集地理信息数据旳一种重要手段,可以通过GPS 实时获得点旳位置信息,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导航旳功能。

参 考 文 献_位置信息服务(LBS)关键技术及应用_[共4页]

参 考 文 献_位置信息服务(LBS)关键技术及应用_[共4页]

参考文献[1] 崔铁军, 等. 地理信息服务导论[M].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9.[2] 刘南, 刘仁义. WebGIS原理及其应用[M].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2.[3] 周文生, 毛锋, 胡鹏. 开放式WebGIS的理论与实践[M].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7.[4] 黄杏元, 马劲松, 汤勤. 地理信息系统概论[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5] 邬伦, 刘瑜, 张晶, 等.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方法和应用[M].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1.[6] 余涛, 余彬. 位置服务[M].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5.[7] 范平志, 邓平, 刘林. 蜂窝无线定位[M].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2.[8] 刘基余. GPS卫星导航定位原理与方法[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9] 柴晓路, 梁宇奇. Web Services技术、架构和应用[M].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3.[10] Judith M, Myerson. Web Service Architectures[M]. Chicago:TectPublisher, 2002.[11] Jeffrey Richter. Microsoft. NET框架程序设计[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12] 宋俊德, 战晓苏. 移动终端与3G手机[M].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2007.[13] 卢军, 郭本俊. 移动软件开发技术[M]. 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10.[14] 黄东. 3G终端及业务技术[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9.[15] 刘茂, 吴宗之. 应急救援概论:应急救援系统及计划[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4.[16] 杨兆升. 智能运输系统概论[M].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3.[17] 杨兆生. 城市智能公共交通信息服务系统[M]. 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 2004.[18] Axel Kupper. Location-based Services Fundamentals and Operation[M]. England: John Wiley& SonsLtd, 2005.[19] 李德仁, 李清泉, 等. 论空间信息与移动通信的集成应用[J].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2002, 27(1):1-8.[20] 姚承宽. 浅谈我国位置服务(LBS)业的发展[J]. 2009全国测绘科技信息交流会论文集, 2009:136-144.[21] 吕志平. 位置服务系统(LBS)的构建[J]. 测绘科学, 2005, (2):922-941.[22] 刘宇, 朱仲英. 位置信息服务(LBS)体系结构及其关键技术[J]. 微型电脑应用, 2003, 19(5):5-7.[23] 王崇明. 关于移动定位技术及其应用的若干思考[J]. 网络电信, 2003, 2.[24] 杨涛, 刘锦德. Web Services技术综述——一种面向服务的分布式计算模式[J]. 计算机应用, 2004, 24(8):1-4.[25] Dao D, Rizos Chris, Wang J L. Location-based services: technical and business issues[J], 2002, 6:169-178.[26] Paul J K. Location-Based Services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infrastructure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Electronics and Communications, 2004, 58:159-164.[27] 袁正午, 褚静静. 终端移动定位技术的发展与趋势[J]. 计算机应用研究, 2007, 11.◆ 257 ◆。

李清泉——城市时空大数据与交通

李清泉——城市时空大数据与交通

时空大数据
空间 时间
属性
时空大数据的特点---动态/多粒度
时空数据既有长期积累的矢量/栅格数据,还有无人机、移动测量车、 GPS实时定位等产生的大量动态数据,以及视频、微博等非结构化数据,动 态化是时空数据的显著
视频
空天地一体化监测网络
微博
时空大数据的特点---泛在/异构
时空大数据的形式多样。既包括按照测绘规范生产的大量空间数据,如 DOM,DEM,DRG和DLG;也包括更大体量的自发的数据,如文字,图片, 语音等。既有实体空间中的数据,也有虚拟空间中的数据
5. 基于时空轨迹数据的充电站选址
从出租车轨迹数据中提取附带时间标签的出行需求,考虑时空约束,顾及充电站容量,进行交通时空 数据支撑下的电动汽车充电站选址。
时 空 变 化 的 出 租 出 行 行 为
时空约束下 的选址模型
评估:时空变化的充电/等待行为
以深圳市电动出租车充电站选址为例
Wei TU*, Qingquan LI*, Zhixiang FANG, Shih-lung Shaw, Baoding ZHOU, Xiaomeng CHANG. Optimizing the locations of electric taxi charging stations: A spatial–temporal demand coverage approach.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C: Emerging Technologies. 2015, 61.(SCI).
SpacetimeT rajectory { x0 , y0 , t0 , x1 , y1 , t1 ,, xn , yn , tn }
时空一体化数据模型

gis辅助的室内定位技术研究进展

gis辅助的室内定位技术研究进展

ResearchprocessofGISGaidedindoorlocalization
LIQingquan1,2,3,ZHOUBaoding1,3,MA Wei1,3,XUE Weixing1,3
1.GuangdongKeyLaboratoryofUrbanInformatics,rsity,Shenzhen518060,China;2.Guangdong LaboratoryofArtificialIntelligence and DigitalEconomy (SZ),Shenzhen University,Shenzhen518060,China; 3.CollegeofCivilandTransportationEngineering,ShenzhenUniversity,Shenzhen518060,China
在lbs应用中位置信息是基础在室外区域位置信息可以通过gps获取然而由于遮挡和反射等因素的影响使得gps信号出现衰减和多径效应无法应用于室内定位因此室内定位的研究成为位置服务的热点国内外高校在室内定位领域均开展了相关研究14
第 48 卷 第 12 期
20 19 年 12 月
测 绘 学 报 ActaGeodaeticaetCartographicaSinica
摘 要:室内定位技术是目前基于位置服务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已引 起 政 府 部 门、产 业 界 和 学 术 界 的 重视.室内 GIS包含了丰富的先验知识,可用于辅助室内定位.本文对 GIS辅助的室内定位技术需求、 发 展 现 状 及 面 临 的 挑 战 进 行 了 较 系 统 梳 理 . 首 先 介 绍 其 发 展 现 状 ,包 括 基 于 地 图 约 束 的 室 内 定 位 、基 于 拓扑地图匹配的室内定位、基于语义感知的室内定位以及基于视觉感知的室内定位.随后,介绍了其面临 的挑战,主要包括统一时空基准下的室内 GIS数据模型、室内 GIS 数据更新以及智能手机有限的计算资 源.最后,展望了其发展趋势,在 GIS辅助的室内定位方面,将从基于语义感知的室内定位发展到基于空 间认知的室内定位;在室内 GIS数据的获取方面,将从目前的基于机器采集发展到人机交互式数据采集. 关键词:室内定位;室内 GIS;位置服务 中 图 分 类 号 :P237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001G1595(2019)12G1498G09 基 金 项 目 :国 家 重 点 研 发 计 划 (2016YFB0502203);国 家 自 然 科 学 基 金 (41701519);深 圳 市 科 技 计 划 项 目 (JCYJ20180305125058727);广 东 省 基 础 与 应 用 基 础 研 究 基 金 (2019A1515011910)

基于位置的服务(LBS)

基于位置的服务(LBS)

间接判断五---指纹法
比建模容易,结果准确 需要一个密集的实地采集数据 挑战问题
– 空间差异性 – 时间稳定性
定位系统
定位系统描述与分类标准 现有定位系统
定位系统描述与分类标准
位置类型
– 比如:室内还是室外
分辨率/准确度
– 比如:3米精度90%
基础设施的要求
– 比如:移动基站;WiFi AP
数据存储
• 目的是可以随时(Anytime)、随地(Anywhere)为 所有的人(Anybody)和事(Anything)提供实时的 “4A”服务
基于位置的服务-应用
•LBS最早应用
• 20世纪70年代美国 • 911电话定位
•LBS典型应用
• 基于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全球定位系统) • 导航
基于位置的社交网络
FaceBook高调进入 • 地理定位服务Places • 8月19日:
/i/201008-19/10384563811.shtml
城市 计算
48 *
城市计算的核心问题
城市感知:如何利用城市现有的资源,在 不干扰人们生活的前提下自动感知城市的 韵律 海量异构数据的管理:只有提前建立起不 同数据之间的关联,才能使后面的分析和 挖掘过程变得高效可行 异构数据的协同计算: 虚实结合的混合式系统:如云加端模式
Floor pressure
VHF Omni Ranging
Ad hoc signal strength
Laser range-finding
Stereo camera
Array microphone
Ultrasonic time of flight

中国位置服务定位网构建的思考

中国位置服务定位网构建的思考

5280
5320
5360
5400
广域增强双频分米级定位实时结果
1.5 1 0.5 0 1 -0.5 -1 -1.5 N E U 204 407 610 813 1016 1219 1422 1625 1828 2031 2234 2437 2640 2843
3.3 中国位置服务定位网络将有的特点
1. 覆盖范围广:北斗区域星座广域增强能覆盖亚洲 大洋洲,全球星座广域增强能覆盖全球约3/4区域
– 北斗全球系统为35颗卫星,其中5颗GEO卫星都能广 播高精度广域增强修正信号 • 设5个GEO卫星的经度分别为东经: 60°80°110°140°160° • 设GEO增强信号的半波束角为8.5° – 则广域增强范围可达:
中国位置服务定位网 的结构和特点
3
3.1 基于GPS卫星定位的当前中国几种位置 服务定位网的技术和方法
1.
2.
基于DGPS的近海船舶导航的位置服务
基于区域CORS和网络RTK技术的省市和行业级cm 级高精度位置服务
3.
4.
基于1Hz~50Hz高采样率中国大陆构造环境观测网络
基于广域精密单点定位技术(WAPPP)的dm级高精 度位置服务原型试验系统
• 北纬 81.5°~ 南纬 81.5° • 东经 -21.5°~ 东经 241.5°
3.3 中国位置服务定位网络将有的特点
2. 增强的卫星系统多
– – 北斗区域系统时能增强BD自身和GPS导航信号 北 斗 全 球 系 统 时 能 增 强 BD 自 身 、 GPS 和 GALILEO信号,当GLONASS完成CDMA改造 后,也容易对其导航信号实现增强的升级
• 单天解,有南向系统误差的趋势 • 单历元解,周期性变化

基于位置服务的关键技术与应用

基于位置服务的关键技术与应用

$
基于位置服务的体系结构
基于位置信息的服务是一个向用户提供与
实时位置相关的各种信息及由此所引申的服务, 如个人定位、 导航、 安全及广告、 游戏、 社区信息 等多媒体相关服务。 !"# 是各种先进的定位技 术、 通讯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之集成, 并带 有信息处理与显示功能。 一个完整的 !"# 系统是由定位系统、 移动服
!"#$ %$& ’(()$( *+, -../01*20"+ "3 4"1*20"+56*($, !$7801$(
?,C /D465EF# , 1G2(. A4FH6H4F! , /C IDF6J4!
(# ’ 1%KKDFELMNE%F O4PEHF ,FPNENDN4 %Q +EMFHRE AS%TEFL4,(MFLJMFH +EMFHRE, "")))! AU1; ! ’ O4VMSNK4FN %Q 0DST4WEFH,2MPN 1JEFM ,FPNENDN4 %Q B4LJF%&%HW,3DXJ%D,+EMFHRE, "::))) AU1)
中心 数据库 请 求 获得 数据
图 $ !"# 结构示意图 定位系统由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和基站定位 系统 * 部分组成。空间定位技术是整个 !"# 系 统得以实现的核心技术, 这一部分正在不断的完 善当中, 移动运营商可以选基于网络的定位技术 或基于移动终端的定位技术或者它们的组合定 位技术 (在第 * 节中详细介绍) , 来获得适当的定 位精度, 开展位置服务。 移动服务中心是定位服务系统的核心, 负责 与移动智能终端的信息交互和各个分中心 (定位 服务器, 内容提供商) 的网络互连, 完成各种信息 的分类、 记录和转发以及分中心之间业务信息的 流动, 并对整个网络进行监控。 通信网络是连接用户和服务中心的, 要求能 实时准确地传送用户请求及服务中心的应答, 通 常可选用 +#&、 ,-&.、 +/0# 和 ,-/- 等无线通 讯手段, 在此基础上依托 !"# 体系发展无线增值 服务。另外, 国内已建成的众多无线通 信 专 用 网, 甚至有线电话、 寻呼网和卫星通讯、 无线局域 网、 蓝牙技术等都可以成为 !"# 的通信链路, 在 条件允许或必须时可接入 12345243 网络, 传输更

基于SVG的开放式LBS系统设计与实现

基于SVG的开放式LBS系统设计与实现

基于SVG的开放式LBS系统设计与实现
谢智颖;李清泉;左小清;余涛平
【期刊名称】《导航定位学报》
【年(卷),期】2003(0)2
【摘要】移动互联网技术是移动通讯和互联网技术的融合。

随着无限互联技术的成熟,基于位置的移动服务(LBS)不断得到发展。

LBS作为与位置有关的互联网服务,定义了未来空间信息服务和移动定位服务的蓝图。

从个人、企业、政府三个市场行为主体的位置信息服务需求出发,归纳总结了LBS的应用前景。

为了满足用户对位置信息服务的需求,必须充分考虑用户终端设备的多样性以及互操作性,本文采用XML (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在图形上的方言——SVG(scalable vec-tor graphics)技术,结合Java的可移植性,设计并开发了一种开放的LBS系统。

XML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

【总页数】2页(P5-6)
【关键词】基于位置的服务;可伸缩矢量图形;J2ME;J2EE
【作者】谢智颖;李清泉;左小清;余涛平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空间信息与数字工程研究中心;武汉大学GPS工程研究中心【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P311.52
【相关文献】
1.基于SVG的地块级农场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J], 吴晓明;钱建平;杨信廷
2.基于SVG的网络数学图形编辑系统设计与实现 [J], 麻风梅
3.基于SVG的组件式LBS系统设计 [J], 帅小应;黄海生;廉东本
4.基于SVG的栅状图绘制系统设计和实现 [J], 袁满;崔晓云
5.基于SVG的开放式LBS系统设计与实现 [J], 谢智颖;李清泉;左小清;余涛平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Center (TRC), Wuhan University
31
四、自适应表达
自适应的服务概念框架
当处于一定上下文的用户发出服务请求时,系统根据 用户当前所处的上下文,自适应地为之提供相应的信 息,并将其以与之相适应的方式提示给用户。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Center (TRC), Wuhan University
3
LBS基本概念
• LBS(Location-Based Services),基于位置 的服务,或简称“位置服务”。 • 通过定位技术获得移动终端的位置信息(如 经纬度、坐标数据),提供给移动用户本人 或他人以及通信系统,实现各种与位置相 关的业务。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Center (TRC), Wuhan University
由于采用终端计算→速 度慢,终端耗电; 定位实现 对卫星的依赖强(至少 捕捉到三颗卫星才行) →盲区多 终端需求 GPS手机或GPS+手机
使用费用
使用免费
定位精度 响应时间
一般收费
一般收费
终端和网络要求
CELLID
OTDOA AGPS

较高 高
短,3S
较长,3-6S 稍长,3-10S
不需移动台提供定位测量信息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Center (TRC), Wuhan University
22
三、信息挖掘和分析技术
• LBS位置表达
语义位置 (三元组): 地理位置 位置属性 位置关系
LBS中语义位置处理流程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Center (TRC), Wuhan University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Center (TRC), Wuhan University
13
一、定位技术
• 其他近距离定位技术
– ZigBee定位
• 新兴的短距离、低速率无线网络技术 • 通信效率非常高 • 低功耗和低成本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Center (TRC), Wuhan University
关键技术发 展
典型应用
• 智能导航 • 手机位置信息服务 • 娱乐与社交网络
2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Center (TRC), Wuhan University
LBS概述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Center (TRC), Wuhan University
19
二、电子地图技术
多源数据整合
---线划 ---影像 ---三维 ---POI ……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Center (TRC), Wuhan University
20
二、电子地图技术
• 目前电子地图技术呈现以下几个方面:
– 融合多源的导航电子地图数据建模技术,支持 多模式导航应用; – 建立增量更新体系,压缩导航电子地图从数据 生产商到客户的延迟; – 通过差异分析技术,快速发现导航电子地图与 现实世界的差异和变化; – 通过多数据源融合技术,实现变化的快速处理, 提高产业链的整合度。
6
地点
寻找建房地点 可能的仓储地点 新建学校地点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Center (TRC), Wuhan University 环境监控站地点 旅行地点参考 最佳蜂窝基站位置
LBS关键技术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Center (TRC), Wuhan University
Waiting time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Center (TRC), Wuhan University
18
• 变化检测
– 主要内容
• • • • 新增的道路 形状变化的道路 限速发生变化的道路 转向限制的变化
– 核心
• 自动检测算法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Center (TRC), Wuhan University
32
四、自适应表达
自适应的内容
•信息内容(数量、分类、等级、细节层次、
地理范围) •信息表达方式(地图版面设计、地图尺度、 地图综合、粒度、图元) •用户接口/界面的自适应(用户接口/界面) •技术(通讯、传输等)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Center (TRC), Wuhan University
14
一、定位技术
• 其他近距离定位技术
– 蓝牙定位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Center (TRC), Wuhan University
15
二、电子地图技术
• • • • •
更新效率和精度 增量在线更新 渐进传输 自动变化监测 多源数据整合
16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Center (TRC), Wuhan University
车抛锚了需要帮助 医疗急救
在人口稀少地区购房 度假计划 私车位置 保险税率最低的地方 到达目的地时通知 商店位置 到达路线 最快路线
本地培训服务 交通警报
高速增长趋势 销售模式 派出的维修车的位置 资产状况评估 特定类型的顾客位置 特定对象的广告 最好的递送路线 出租车派遣
本地公众通告 事故警报
增长模式 人均绿地面积 清洁车位置 道路维护 经济发展区域 新行政分区 交通模式 紧急事务派遣
23
三、信息挖掘和分析技术
• 行为分析—个体行为
time
Space-Time Path
stay travel stay 3 travel
space
2 1
stay
(Shaw,2008)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Center (TRC), Wuhan University
24
三、信息挖掘和分析技术
可以没有GPS接收装置 有GPS接收装置
12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Center (TRC), Wuhan University
一、定位技术
• 其他近距离定位技术
– RFID定位
• 主要由电子标签、读写器和天线组成 • 在特定区域区域的特定地点(例如关键出入口)安放射频标签 读写器之后,系统可以实时检测到带有RFID装置的物体处于 什么位置
基于位置的服务分析与展望
李清泉 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2010.12.27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Center (TRC), Wuhan University
1
提 纲
LBS
• 基本特征 • • • • 定位技术 电子地图技术 信息挖掘和分析技术 自适应表达
4
LBS服务类型
服务类型
个人服务 公共服务 动态导航 城市管理 出行和交通
公共安全
……
……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Center (TRC), Wuhan University
5
位置信 息类型
位置 事件 分布 资产管理 定点服务 路线
基于位置的服务
消费者 个人位置查询 企业 联系最近专业服务人员 寻找企业位置 政府 位置敏感报告
7
LBS系统及关键技术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Center (TRC), Wuhan University
8
一、定位技术
• GPS定位
三部分构成:
1.地面控制部分,由主控 站(负责管理、协调整个 地面控制系统的工作)、 地面天线(在主控站的控 制下,向卫星注入导航电 文)、监测站(数据自动 收集中心)和通讯辅助系 统(数据传输)组成; 2.空间部分,由24颗卫星 组成,分布在6个轨道平 面上; 3.用户装置部分,主要由 GPS接收机和卫星天线 组成。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Center (TRC), Wuhan University
9
一、定位技术
• 手机定位
– 内置GPS模块,通过卫星导航定位 – 通过移动运营商的基站定位
• GSM • CDMA • 3G
– CELLID – OTDOA – AGPS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Center (TRC), Wuhan University
28
三、信息挖掘和分析技术
实现移动云计算需要解决的问题:
– 良好的手机端平台 – “云”端系统 – 带宽稳定性 – 输入输出界面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Center (TRC), Wuhan University
29
四、自适应表达



自适应表达就是要根据用户、数据、资源及 要解决的问题等情况,而自适应地采用相应 的视觉表现形式。 自适应表达在LBS中的目标是设计出面向于 人的地理可视化系统 具有自适应表达的地理可视化系统应该具备 上下文分析、交互式操作以及自我组织、自 我评价的功能
事件发生 环境
目录服务 交易
最近可见的界标 寻找最近的目标
寻找最近的专家 哪儿能找到需要的商品 如何运费最低 在特定区域内购买
旅馆附近有什么 寻找离机场最近的出租车
特定距离内最好的供应商 最近的维修服务点 低费用分布服务 位置相关的交易
经济合作规划 区域贸易
公众服务 外部采购 出租车税率 位置相关征税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Center (TRC), Wuhan University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