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实施方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冷静分析国际经济和教育发 展生态,进一步增强课程改革 的紧迫感,坚定课程改革的信 心。
经济发展生态图
加工厂在 中国 办公室在 印度 董事会在 欧美
教育发展生态图
知识 技能 解题能力 认真 勤奋 刻苦 踏实 谨慎 …… 实践能力 创造性 好奇心 兴趣爱好 自尊 自信 人生观 价值观 ……



3.

核心要素
教师个体
4.

基本策略
实践与反思


教师同伴
专业人员


交流与合作
引领与创新
教师个体的实践与反思是实施以校 为本教研制度的基础与前提; 教师同伴的交流与合作是实施以校 为本教研制度的标志与灵魂; 专业人员的有效参与是以校为本教 研制度可持续、向纵深发展的关键。
回顾与展望
理想的课程
(6)学校课程委员会对全校各班学 生选课情况进行汇总、统计、调整, 编排出下一学期的课程表。 (7)学生依据学校课程表确认自己 的选择课程(必要时做适当调整), 制定自己的个性化课表。
四.学校如何指导和帮助学生选课?
选课指导手册一般包括以下几个要素: •高中课程结构介绍; •关于学分的分配与获得等; •选课程序; •课程说明: 主要包括课程名称、代码、各门课程的 内容简介、适合的学习对象、有无先修课的 要求、任课教设的模块课程数、所能接纳的 学生人数、对教室场地设施的要 求,讨论并提出本学科的开课方 案以及课程说明,并报学校课程 指导委员会。
(4)学校课程指导委员会对各学科 上交的方案进行整合、协调,并考 虑教室、时间、科目分布等因素, 统筹安排形成供学生选择的课程清 单 。 (5)学生依据学校的课程清单,在 教师指导下,根据自己的学习意愿 ,并考虑到进一步学习的需要进行 选课,填写选课单。
新课程实施新课程实施课程标准特点课程标准特点学校课程设置学校课程设置学生选课指导学生选课指导学生选课指导学生选课指导校本教研制度校本教研制度义务教育义务教育不定向教育不定向教育以提高公民以提高公民素质为基础素质为基础高中教育高中教育高中教育高中教育准定向教育准定向教育准定向教育准定向教育以学生全面而有以学生全面而有以学生全面而有以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为基础个性的发展为基础一对普通高中教育性质与任务的再认识高等教育高等教育定向教育定向教育以专业教育以专业教育或就业或就业为基础为基础二感受课程标准二感受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教育质量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教育质量的基础性文件的基础性文件的基础性文件



优势与问题同样突出 我们的优势正是西方教育所力图解决的问题 我们的问题也正是西方教育的优势 无论是优势还是问题,都与文化背景密切相关 从发展的角度看,我们面临更严峻的挑战 我们的优势需要在认真分析的基础上继承与发扬
我们的共同追求:
使每一位高中生成功! 使每一位教师成功! 使每一所高中学校成功!
1、形成学校课程方案的基本思路:
根据国家课程方案,结合学校实际,形 成各有特色的学校课程方案。
2 、形成学校课程方案的基本程序:
(1)学校成立课程指导委员会。该委员 会主要由校长、教务和教研部门负责人、 各科目负责人等组成。
(2)课程指导委员会负责组建各学科课 程小组。学科课程小组的核心成员为本学 科任课教师。
伴随高中新课程我们共同成长!
五、建立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教师成长的关键要素
• • • • •
学生时代的经验 在职培训 自身的教学经验与反思 和同事的日常交流 有组织的专业活动
•校本教研制度
1.目标
使研究成为每一位教师的职业特征 2.关键 问题来源于教师的日常教学过程 教师是教学研究的主体 目的在于解决教学实际问题
二、感受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 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教育质量 的基础性文件。 课程标准体现了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 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 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了各门课程的性 质、目标、内容框架,并针对课程实施中的 重要问题提出了建议。
三、学校课程方案的形成
管理者的课程
实施的课程
获得的课程
问题与挑战
如何使新课程的理念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如何最大限度的减少“课程→教材→课堂→学生” 之间的落差; 如何处理好课程设计的总体规划与不同地区的差 异性; 如何增进地方、学校和教师的课程建设能力; 如何解决新课程的理念与现行制度的矛盾; …… …… …… 关键在于增进课程改革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新课程实施—
课程标准特点 学校课程设置 学生选课指导 校本教研制度
一、对普通高中教育性质与任务的再认识
义务教育——不定向教育——以提高公民 素质为基础
高中教育——准定向教育——以学生全面而有 个性的发展为基础
高等教育—— 定向教育 —— 以专业教育 或就业 为基础
速龙互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