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课初一语文上册一单元《散步》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课初一语文上册一单元《散步》教案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2、领会文章主旨,继承和发扬尊老幼的传统美德。

3、品味精巧别致,自然朴实的语言。

1、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文章的人性美。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揣摩文章的语言美。

理解文章的人性美、品味文章的意境美。

1、初读课文,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分歧()shà()时chāi()散各得qí()所委qū()
水波línlín()()你就背()着我我背()上的嫩()芽
2、根据原文填空。

(1)母亲不愿出来的。

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

(2)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

母亲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

(3)我的母亲又过了一个严冬。

(4)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着,有的浓,有的淡;
(5)小家伙突然起来:“前面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6)我的母亲高大,很瘦,不算重;儿子很胖,幼小,也轻。

但我和妻子都是,,走得很仔细,好似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3、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你感觉这篇文章中哪些词语和句子写得好,把它画出来,有感情的朗读并赏析。

(注意分析景物描写的句子。

)
(2)用自己的话概括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3)从文章的字里行间,你看到了一个的家庭?请给这个家庭以及每个家庭成员一个恰当的修饰词
()的家庭()的我()的母亲
()的妻子()的儿子
1、教材简析
(本说课内容在学科知识体系中所处地位和作用)
莫怀戚的《散步》这篇课文是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第五单元的学习要求是要在整体感悟课文内容的根底上,注意语言的积累和运用,并学习朗读和圈点勾画。

所以,教学这篇《散步》,要在学生学习前面课文所掌握的方法的根底上,在老师的启发指导下,学生的合作探究过程中,学生运用所学方法,继续稳固单元要求。

2、教学目标
通过对教材的分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新课程标准,确定教学目标为:
1、知识和技巧目标: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和方法目标:揣摩词句的含义,品味文章的语言美
3、思想感情和价值观:培养尊老爱幼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确实定是根据教材的特点、教学的目标及学生的实际;至于教学难点,那么是就学生承受而言,学生经过预习,还存有疑
问,理解还存在困难的地方。

所以,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为:
a、教学重点:1、培养尊老爱幼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2、揣摩精巧词句,品味语言的美
b、教学难点:如何理解具有象征意义的文章最后一句话。

1、教法
在教师有效的指导下,学生运用自主探究的方法探究主旨、品味语言。

教师还可借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有利于扩大教学的容量,并且可以使教学内容更加形象、直观,有利于调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

2、学法
先让学生熟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然后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抓住关键语句精读课文,深入思索,反复咀嚼,领悟课文深长的意味,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尊老爱幼的思想感情。

在学习时,我认为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如何导入
结合日常,引入学习。

出示问题:你们一家人经常一起散步吗?散步过程中发生过有趣的事情?
——请两位讲述经历,与大家共享。

(新知识的学习往往是在原有知识的根底上进展的,以学生现有的生活积累为学习的前提,引导学生培养自己积累生活感悟生活的
能力,给新的学习构筑起适宜的背景,奠定教材与生活,作者与读者以及教师与学生情感上有效沟通的根底,有利于新知的学习。

)
(二)、出示目标
(据有关人士分析,有明确目标的学习与目标不明确的学习,效果相差9倍,设计这一步的原因是对教与学起统帅作用,使学生的学习有明确的方向性。

)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课文录音,初步体会文章的语言美、情感美。

2、轻声地朗读课文,熟悉课文的内容。

(“听”和“读”是学生接触课文的开始,也是学生自主与文本进展情感交流最直接的方式。

所以,在这一过程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深入到文本中去,理解文本、品味语言而不要流于形式。

)
3、检查阅读效果:(屏幕显示)
a、散步的人有哪些?
b、散步的季节呢?
c、散步的地点?
d、散步中发生了什么事情?
e.结果如何?
(问题宜简单,学习起步阶段要尽量让每个学生感受到成功的愉悦。

梳理内容的目的是提醒学生初读文章时应该关注的要点有哪些,也是让不同程度的学生拉近间隔,为下一步的学习活动提供一个共同的平台。

)
(四)、研读课文探究主旨
1、你说说这一家子四口人中,谁的权力最大,谁有真正的决定权?
——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从以下四个方面进展讨论
(1)“我”听母亲的:
(2)母亲听孙儿的:
(3)妻子听“我“的:
(4)儿子听“我”的:
2、那么终究听谁的呢?
——由“爱”决定,这个“爱”,对长辈来说,是“爱幼”;对子女来说,是“尊老”。

3、文章最后说“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这是不是也太夸张了呢?为什么把背母亲、背儿子写得那么郑重其事?
——请同学们齐读课文最后一段,体会这段话的深刻含义。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互相交流探讨一下说说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我”背的是母亲,妻子背的是儿子。

母亲给我们以生命,而儿子又是这生命的延续。

这血脉相连的三代人紧紧连接在一起,构成了生命的整体。

如今,我们把母亲和儿子背在背上前行,正是背负着完整的生命世界,因而油然产生了一种深沉、庄严的感觉,这正是家庭生活中、人类社会中承前启后的一代中年人特有的心理感受。

(这部分讨论旨在让学生自主探究,通过交流合作,最终挖掘出课文主旨、体会文章的人性美。

对于学生的讨论和答复,教师应鼓励、肯定,积极引导,适时点拔。

)
(五)、探究课文,品味语言
本文语言优美,值得我们好好的揣摩揣摩,下面我们采用鉴赏法来仔细品味一下。

1、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都是家庭中的一员,在成长的道路上我们都沐浴着家的温暖,当我们快乐时,家是撒欢的场所,当我们遭遇不幸时,家又是避风的港湾。

那你们认为家对于每一个人来讲重要
吗?(学生答复)好,既然家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讲是如此重要,那我们都要尽力的维护好它,但光靠一个人的力量够吗?(学生答复)每个人在家中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因此都应该尽自己所能营造和谐的家庭气氛。

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莫怀戚笔下的这个家庭是怎样的?它又能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呢?请同学们翻开课文。

(板书课题)
2、检查预习
(1)默写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精读课文、合作探究
(1)、一家人散步遇到了怎样的分歧,分歧是怎样解决?
(2)、从这篇文章中,你读懂了什么?(从不同的人物、不同的的角度你会懂得不同的道理,你会有不同的联想)
(3)、一次散步让我们懂得了很多,想到了很多,这是因为每个人物身上都闪耀着亲情与道德的光辉,你对哪个人物印象深刻,小组选定两个人物,结合课文内容予以评价。

(4)、“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似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从字面和“我”的思想态度两方面思考)。

4、课堂展示。

5、课堂小结
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颂扬了我国人民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文章只选取一个三代同堂的普通家庭一次散步的小事来写,但却表现了一个重大的主题。

(板书:小事情表现大主题)。

所以同学们对生活中的小事一定要仔细观察,用心感受,才能有真情实感的好文章。

其实,在我们经过的平凡日子里,都蕴涵了许多令人感动的故事,就像文中提到的那转瞬即逝的一幕幕将永远留在我们心底久久回味,从而使我们更爱自己的家人,更亲情,珍爱生命。

这就是今天我要告诉大家的。

北风乍起时
看完电视以后,一整晚他都睡不好,第二天一上班匆匆往深圳打,直到9点,那端才响起儿子的声音:“爸,什么事?”
他连忙问:“昨晚的天气预报看了没有?冷空气南下了,厚衣服准备好了吗?要不然叫你妈给你寄……”
儿子漫不经心地答道:“不要紧的,还很暖和呢,到真冷了再说。


他絮絮不休,儿子不耐烦了:“知道了,知道了,马上就买。

啰唆。

”撂了。

他刚准备再拨过去,铃声突响,是他住在哈尔滨的老母亲,声音颤巍巍的:“天气预报说,你们那儿今天变天,你加衣服了没有?”
疾风阵阵,从他忘了关好的窗缝里乘虚而入,他还不及答话,已经结结实实打了个大喷嚏。

老母亲急了:“已经感冒了不是?嗨!怎么这么不听话,从小就不爱加衣服……”絮絮叨叨,从他7岁时的劣迹一直说起,他赶紧截住:“妈,你那边天气怎么样?”
老人答:“还不是下雪。


他不由自主地愣住了。

在寒潮乍起的清晨,他深深牵挂的,是北风气未抵达的南国,却忘了匀一些,给北风起处的故土,和已经年过七旬的母亲。

人间最温暖的亲情,为什么,有时竟是这样地残酷?
他想,在下次寒潮来临时,他仍会赶在北风之前,向深圳投去问候和叮嘱,可是他的第一个,应该是往哈尔滨去的。

(1)多角度比较这两篇文章的异同。

(2)读了《散步》和《北风乍起时》,你想对你的父母说些什么,你自己会怎么做?
以“家”或“亲情”为,运用比喻、排比,给家庭或给父母写几句心里话,50字以内。

家是一个的摇篮,需要我们用来呵护;
,;
,。

亲情是,.
1、反复阅读课文,仔细体味文章所蕴含的亲情。

2、同学们,你们一定感受过亲情的温暖,品尝过亲情的甜美。

请你从生活中选择一两件蕴含亲情的事,写出来,与大家分享这份亲情。

(400字左右)
一、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文章尊老爱幼的人性美。

2.涵泳阅读性课文,品味文章生机蓬勃的意境美。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揣摩文章清新淡雅的语言美。

4、学习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二、重点、难点:
1、重点: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文章的人性美。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揣摩文章的语言美。

2、难点:理解文章的人性美、品味文章的意境美。

三、教学手段:多媒体
四、教学时间: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2分钟)
有一种水,能让你喝醉,这种水叫作母爱,因为母爱如水。

有一座山,能让你坚韧,这座山叫作父爱,因为父爱如山。

我们的父母在艰辛和苦难里繁衍生息,才有了我们的幸福与安宁。

如今,他们老了,孱弱的双肩担不起重负,今天,就让我们搀扶着他们走进暖暖的春日,去进展一次心灵的散步。

二、读文生情整体感知(8分钟5+3)
1、配乐朗读,思考:
(1)文中写了一件什么事?
(2)从文中的字里行间,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家庭?
(看到大家深情的朗读,我也仿佛沉浸在亲情的世界里,我想大家一定感知了许多道理,让我们一起来探究以上两个问题。

)
2、反响、点评、小结:
(1)我们一家四人、在春天的田野里、散步。

(2)归结为“和美”(板书)
三、研读入境合作讨论(10=5+5)
(下面就让我们把自己也融入这样一个“和美”的家庭,去感悟
他们美丽的心灵。

讨论)
1、展示:(1)在整个散步过程中,你最欣赏谁的表现?理由
是?(小组口头)
(2)在走大路、还是走小路的问题上,到底谁说了算?(班上书面)
2、划分4人小组、要求:①个人见解独到、精彩,每人欣赏一
个人。

②小组观点一致:中心、补充、记录、发言代表
3、(5分钟)小组讨论,教师参与,点评讨论情况。

4、(5分钟)反响、小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