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必考题之文化常识提高训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必考题之文化常识提高训练
高考语文必考题之文化常识提高训练(40题)
1.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北面,古代君主面向南方而坐,臣子朝见君主则面向北方,因此“北面”一词有向别人臣服的意思。

B.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烛之武退秦师》中“晋侯”“秦伯”皆是用爵称。

C.四书为儒家经典,朱熹将《礼记》中《大学》《中庸》两篇拿出来单独成书,和《论语》《春秋》合为四书。

D.“会同”,古代诸侯朝见天子的通称。

会,诸侯在非规定时间朝见天子;同,诸侯一起朝见天子。

2.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有误的一项是( )
A.《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主要以语录体的形式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盲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B.《左传》又名《春秋左氏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著作。

相传为春秋末期鲁国史官左丘明为注解鲁国编年史《春秋》所作。

C.按剑而跽,握着剑,挺直身子。

这是一种警备的姿势。

古人席地而坐,两膝着地,要起身先得挺直上身。

D.冠者,成年人。

古代女子和男子在二十岁时行加冠礼,表示成年。

童子。

少年,未成年的男子。

3.下列语句分为四组,其中全部采用了委婉讳饰说法的一组是( )
①慈父见背
②舅夺母志
③猥以微贱
④愿乞终养
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
4.下列各项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左传》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它依孔子修订的鲁史《春秋》的顺序,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的二百四五十年间各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

B.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晋侯、秦伯围郑”中的“侯”“伯”均是爵位。

C.“是寡人之过也”中的“寡人”即“寡德之人”,是君主的谦称;“敢以烦执事”中的“执事”是指办事的官吏,这里是对对方的敬称;“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中的“舍人”是指宦官。

D.“乃请荆卿曰”中的“卿”是古代对人的敬称,而“我自不驱卿”中的“卿”是妻子对丈夫的爱称。

5.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代祭祀用牛、羊、猪各一头叫太牢,用牛、猪各一头叫少牢。

B.杂戏:古代娱乐形式之一,包括百戏、杂乐、歌舞戏、傀儡戏等。

C.告庙:天子或诸侯出巡、遇兵戎等重大事件而祭告祖庙。

D.伶官:封建时代称演戏的人为伶,在宫廷中授有官职的伶人,叫伶官。

6.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代“六艺”,一指“六种技艺”礼、乐、射、御、书、数这六种技;一指“六部经书”《诗》《书》《礼》《易》《乐》《春秋》,在《师说》中的“六艺”指的是后者。

B.山南水北为阴,山北水南为阳。

古城墙的内城墙为“城”,外城墙为“郭”。

“望晚日照城郭”中“城郭”指城。

C.五鼓,古代无时钟,以打更击鼓报时,一夜分为五更,每更两小时,晚七点起更,五鼓相当于早晨三至五点钟。

D.二十八星宿是中国古代天文学的重大创造。

“徘徊于斗牛之间”的“斗牛”指的是二十八星宿中的斗宿和牛宿。

7.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既望:过了望日后的第一天,通常指农历每月十六日。

望:农历每月十五日。

B.美人:指所思慕的人,古人作品中常用美人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

C.苏轼是唐宋八大家中的三苏之一,另外二苏是其父苏辙和其弟苏洵。

D.斗牛: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二十八宿之一。

我国古代天文学家把天上某些星的集合叫宿。

8.下列对文化常识的相关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屈平既绌”中“绌”同“黜”,指被罢免官职。

古代表罢免官职的词语还有“迁”“免”“夺”“废”。

B.从亲,合纵相亲。

战国时,秦最强大,苏秦游说六国诸侯联合抗秦。

秦在西,六国地连南北,南北为纵,故六国联合谓“合纵”。

C.上官大夫,“上官”是复姓,“大夫”是官名。

“上官大夫”是姓“上官”的重臣。

D.令尹,战国时楚国执掌军政大权的长官,地位相当于其他诸侯国的百官之首——相。

9.下列对课文中相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六合”指天地四方,即天下。

《过秦论》中具有相同意思的词语还有“宇内”“四海”“八荒”。

B.“从事”:官名,源于汉武帝时期,有刺史属吏之称,主要职责是主管文书、察举非法,《伶官传序》文中指一般属官。

C.《过秦论》中“黔首”指百姓。

古代百姓的称谓还有“布衣”“黎民”“生民”“苍生”“鲰生”“氓”等。

D.牢:古代祭祀所用的牺牲(猪、羊、牛等)。

牛、羊、豕(猪)全备为“太牢”,无牛为“少牢”。

由于祭祀者和祭祀对象不同,所用牺牲规格也有区别:天子祭祀社稷用太牢,诸侯祭祀用少牢。

10.下列关于文言知识和古代文化常识的说法或解释有误的是( )
A.“泰山之阳(山南、水北为阳),汶水西流;其阴(山北、水南为阴),济水东流。


B.表官职变动的有“徙、调、转、改、出”;表辞官的有“悬车、解官、致仕、乞骸骨”等。

C.金就(接近)砺则利 而绝(横渡)江河 郯子之徒(的)
D.“吾尝终日而思矣”“顺风而呼”“扣舷而歌之”三句的“而”都表修饰关系,“而致千里”“而耻学于师”两句的“而”都表转折关系。

11.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唯有杜康杜康:相传是最早酿制的酒。

这里代指酒。

B.海客谈瀛洲瀛洲:古代传说中与蓬莱、方丈并称的东海三座仙山之一。

C.舳舻千里舳舻:船头和船尾的并称,泛指首尾相接的船只。

D.自唐显庆以来显庆:唐高宗的年号,在古代可用作纪年。

12.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金:金属制品,《劝学》中指金属制的刀剑等。

B.京师是古代京城的通称,现代则称为首都;“京”“师”单用,旧时均可指国都。

C.巫医,古代巫和医不分。

巫的职业以祝祷、占卜等为主,也用药物等为人治病。

D.我国古代有些日期有特定的称呼,如“朔”指农历每月第一天,“晦”指农历每月最后一天,“望”通常指农历每月十五日。

13.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名是出生后不久父亲起的,字是二十岁举行冠礼后才起的。

B.行服,就是服丧、守孝,尊亲死后,在服满以前停止娱乐和交际,表示哀悼。

C.大赦,是古代封建帝王只在王位更替之际采用的以免除或减轻犯人罪责的制度安排。

D.贞祐,年号纪年。

古代还有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干支纪年法、年号干支兼用纪年法。

14.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赠,指皇帝给在位任职的官吏本人或其父母和祖先等授予爵位、官职。

B.刑部,是中国古代官署,隋文帝定六部制度,后代均以之掌法律刑狱,主官一般为尚书。

C.尚书郎,官职名。

东汉始置。

魏晋以后,尚书省分曹,各曹有侍郎、郎中等官,通称尚书郎。

D.进士,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是对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的称呼,凡应试者亦谓之举进士。

15.下列选项关于文化常识说法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一句话中间短暂的停顿为句,一句话后面的停顿为读。

②六艺经传中的六艺指《诗》《书》《礼》《易》《乐》《春秋》六种经书。

③《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05篇.
④建安风骨是以曹氏父子为中心形成的文人集团所表现出的共同的文学倾向,他们高扬政治理想,展示强烈个性,具有浓郁的悲剧色彩,展现了东汉末年动荡的时代,形成了慷慨激昂、刚健有力的诗歌风格,所以称为“建安风骨”。

代表人物主要有“三曹”“七子”和蔡琰。

⑤五岳指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北岳衡山、南岳恒山。

⑥社鼓,社日祭祀土地神的鼓声。

南宋时期,当地老百姓只把佛狸祠当作一般祠庙来祭祀供奉,而不知道它过去曾是北魏皇帝的行官。

⑦阳、阴,山的南面,水的北面为“阴”,山的北面、水的南面为“阳”。

⑧每首词都有一个曲调名,叫词牌。

词牌决定了这首词的字数和平仄、声韵,而词的标题则概括词的主要内容。

⑨既望:过了望日后的第一天,通常指农历每月十六日。

既,已经。

望,农历每月十五日。

A.①②③④⑤⑥B.②③④⑥⑧⑨C.①③④⑥⑦⑧D.③④⑤⑥⑦⑨
16.下列对文化常识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五岳”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黄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

如李白形容天姥山“势拔五岳掩赤城”。

B.文惠君指梁惠王,“惠”是其谥号。

谥号是对死去的帝、妃、诸侯、大臣以及其他地位很高的人,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始于西周。

C.山东,指崤山以东,最早始于战国时期,当时秦人称崤山、函谷关以东的地区为“山东”。

“期山东为三处”的山东则表意为“山的东面”。

D.赋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文体,它讲究文采、韵律,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

其特点是“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

杜牧的《阿房宫赋》就是文赋的典型代表。

17.下列对文中相关文化常识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壬戌,我国古代传统农历纪年的干支纪年之一,文中指宋神宗元丰五年。

B.我国古代有些日期有特定的称呼,如“晦”指农历每月第一天,“朔”指农历每月最后一天。

C.曹孟德,即曹操,“孟德”是曹操的字。

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

D.周郎,即周瑜。

称周瑜为“周郎”,在这里既是因为周瑜年轻,也有对周瑜的赞美之意。

18.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通过发表议论或记述事物来说明某个道理。

“说”就是“谈谈”的意思,比如“师说”,就是“谈谈关于从师的事”。

B.“说”的语言通常简洁明了,寓意深刻;写法较灵活,与现代的杂文大体相似,通常采用以小见大的手法,借讲寓言故事、状写事物等来说明事理,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托物寓意”。

C.“六艺”指古代《诗》《书》《礼》《乐》《易》和《春秋》六种经书。

也指儒家所说的六种技能:礼、乐、射、御、书、术。

D.“好古文”中“古文”指先秦两汉时期的散文,与骈文相对。

19.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四端,君子应有的四种德行,分别是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

其中“羞恶之心”是礼的发端。

B.从事,汉以后三公及州郡长官皆自辟僚属,多以“从事”为称。

《五代史伶官传序》中的“从事”泛指一般属官。

C.兼爱,春秋战国时期,墨子针对儒家“爱有等差”之说提倡的一种伦理学说,主张爱无差别等级,不分厚薄亲疏。

D.袍泽,古代衣服名称。

《诗经•秦风•无衣》中袍指长袍,泽同“襗”,指贴身穿的衣服。

后称军队中的同事为袍泽。

20.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由于人口繁衍,一个民族分为若干分支,它们的称号就是氏。

本文中屈原的“屈”是“氏”而不是“姓”。

B.“相坐”,又叫“连坐”,是古时一个人犯了罪,有关的人连同治罪的说法。

C.行伍,古代军队编制,五人为行,二十五人为伍。

后用“行伍”泛指军队。

D.从事,古代官职名,即从吏史,亦称从事掾,汉以后三公及州郡的长官自辟僚属,多以从事相称。

21.下列对相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代男子成人,不便直呼其名,故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

号,又称别号、表号。

一般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尊敬。

B.古代城墙有内外之分,里边的一道为“城”,外边的一道为“郭”。

《登泰山记》“望晚日照城郭”一句中,“城郭”指城市。

C.古文中说地理位置常用“阴”“阳”,表示与山水的位置关系。

山北水南为阳,例如:湖南省的“衡阳”就地处南岳衡山之北,河南省的河阳则地处黄河南岸。

D.二十八星宿是中国古代天文学家为观测日、月、五星运行而划分的二十八个星区,用来说明日、月、五星运行所到的位置。

如“徘徊于斗牛之间”中的“斗牛”指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

22.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出自《劝学》,说的是努力不懈可获成功的道理。

在古代,跨出一脚为“步”,跨出两脚为“跬”。

B.“封狼居胥”“燕然勒石”都被认为是汉民族的一种军功。

这两个典故的主角分别是汉代的 骠骑将军霍去病和车骑将军窦宪。

C.古书中没有标点,所以读书要先学习句读。

句读,指断开句子的知识。

一句话后面的停顿为句,一句话中间短暂的停顿为读。

D.古人习惯将月份(农历或者阴历)中的月初(每个月刚开始的一天)叫朔,十五叫望,十六叫既望,最末一天叫晦。

23.下列选项中对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路,宋元时代行政区域名,宋代的路相当于明清的省,元代的路相当于明清的府。

“烽火扬州路”中的“路”就是这个意思。

B.在唐代,官服的颜色因官阶的高低而有所不同,官阶低的一般是青色或紫色。

从“江州司马青衫湿”可见白居易当时的官阶较低。

C.“六艺经传”中的“传”指的是解释经书的著作。

注解《春秋》的三部书称“春秋三传”,即《左传》《公羊传》《谷梁传》。

D.五鼓,也称五更或五夜。

我国古代用鼓打更报时,把夜晚分成五个时段,每个更次相隔两个小时,所以称五鼓、五更或五夜。

2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城墙有内外之分,里面一道为“城”,外面一道为“郭”,“望晚日照城郭”中的“城郭”泛指城市。

B.韩愈字退之,中唐诗人,因其祖籍,世称韩昌黎;因其官职,世称韩吏部;谥号为“文”,又称韩文公。

C.“元和十年”中的“元和”为唐宪宗年号。

“年号”是光武帝首创的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

D.越陌度阡,穿过纵横交错的小路。

“陌”是指东西走向的田间小路;“阡”是指南北走向的田间小路。

25.下列各项有关文学文化常识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蛮夷,古代泛指华夏族以外的其他民族,包括南蛮、北狄、西戎和东夷。

多数情况下,蛮夷戎狄统称蛮夷或四夷。

B.百越,古代中国南方沿海一带古越族人分布的地区,居住在桂、浙、闽、粤等地,因其部族众多,故谓之为“百越”。

C.诸子百家,先秦学术思想人物和派别的总称。

其中,百家指的是儒家、道家、墨家、名家、法家等各个学术流派。

D.贾谊,西汉初年著名的政论家、文学家。

其辞赋作品皆为骚体,形式趋于散体化,《过秦论》就是其中的代表作。

26.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谪,官吏降级,相当于贬。

《琵琶行》“谪居卧病当浔阳城”中“谪”即为此意。

B.《短歌行》中的“行”是古体诗的一种体裁,古体诗的常见体裁还有歌、吟、引等。

C.古代用“干支”来纪年纪月纪日,“壬戌之秋”为纪年,“是月丁未”则为纪日。

D.礼部尚书是礼部最高长官,是主管朝廷中的礼仪、祭祀、财政、土地等事务的大臣。

27.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吟,古代诗歌的一种体式,形式活泼,不拘一格。

常见的古体诗的题材还有歌、行引、曲等。

B.“泰山之阳”中的“阳”是南面的意思。

C.“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中的“乾隆”是清高宗的谥号。

D.“戊戌晦”中的“晦”指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

28.下列文化常识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古人称谓有姓、名、字、号,苏轼姓“苏”名“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孩子出生后由父亲取名,名用于长辈呼唤晚辈或在长者面前自称;男性二十岁举行冠礼时取字,女性十五岁举行笄礼时取字,称字表示对人尊重;号,是指中国古代人于名、字之外的自称。

除此外,人死后还会有褒贬评价性的“谥号”,苏轼谥号“文忠”。

B.“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采用了“年号纪年法”,“壬戌之秋”采用了“干支纪年法”。

“赵惠文王十六年”采用了“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

C.“自显庆以来”中“显庆”是唐高宗的年号,“唐高宗”是帝王的“庙号”。

D.“七月既望”中“既望”为农历的每月十五日。

29.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礼》为《礼记》的简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

与《诗经》《尚书》《易经》《春秋》合称“五经”,均为儒家典籍。

B.老子、庄子的思想常有独到之处。

比如老子看到“有”依赖于“无”起作用,庄子看到“无用”与“有用”之间的转化,都体现出朴素的辩证哲学思想。

C.真实性、时效性及文字少、篇幅短是消息的基本特征,行文简洁明了是消息写作的风格。

消息写作中允许有较多直接的议论。

D.《老人与海》的作者是美国的小说家海明威,他的早期作品《太阳照常升起》《永别了,武器》成为表现美国“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品。

30.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银汉迢迢暗度”,传说每年农历七月七日夜,织女、牛郎借鹊桥越过天河相会。

B.农历每月初一称朔,农历每月三十称晦,如《登泰山记》中“戊申晦”的“晦”。

C.《诗经》收录了自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简称《诗》,或“诗三百”。

D.韩愈,自称“郡望昌黎”,世称“昌黎先生”。

谥号“文”,故又称“韩文公”。

31.下列各句中,对文化常识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予出官二年”中的“出官”指京官往地方任职,文中含贬官意。

B.“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中“乾隆”是帝王年号。

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

汉武帝即位后首创年号,始创年号为建元,此后形成制度。

C.“一片神鸦社鼓”中的“社”在古代是指土地神和祭祀土地神的地方,每到播种或收获的季节,农民们都要立社祭祀祈求或酬报土地神。

有“春社”“秋社”之分。

D.“这就是我们声讨党八股的檄文”中的“檄文”是古代用于晓谕、表彰、声讨等的文书,也特指声讨敌人或叛逆者的文书。

32.下列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元月朔日”简称“元朔”,即正月的初一;秦观诗《三月晦日偶题》中“三月晦日”是三月的最后一天。

B.古文中说地理位置常用“阴”“阳”,表示与山水的位置关系。

山南水北为阳,例如:湖南省的“衡阳”就地处南岳衡山之北,河南省的河阳则地处黄河南岸。

C.中元节,俗称“七月半”,是民间的祭祖节,时间在“七月望日”,即农历七月十五。

D.古时的子时,对应的是现在的夜间二十三点至一点。

所以叫“子夜”,也叫“夜中”“夜半”。

一夜分为五个时段,黄昏成时19点到21点为初更,依次顺推,每两小时一更,直至五更。

33.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汤、武:商汤王,商朝的建立者。

武,一说周武王,西周王朝建立者;一说孙武,著名的军事家。

B.七庙指四亲庙——高祖、曾祖、祖父、父庙,二庙——高祖的父和祖父庙,还有始祖庙。

另有始祖庙、左三昭、右三穆之说。

C.古时天下分九州,秦居雍州。

九州,雍州、兖州、冀州、青州、徐州、豫州、荆州、扬州、梁州。

D.太牢,古代天子祭祀用牛、羊、猪各一头;少牢,古代诸侯或官员祭祀用羊、猪各一头。

牢,祭祀用的牲畜。

34.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
A.泰山是我国名山之一,是“五岳”之首,五岳是指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这五座山。

B.天干地支可以用来纪年,还可以用来纪月、纪日和纪时。

本文中“戊申晦,五鼓”中的“戊申”是用来纪月的。

C.行宫是指我国古代皇帝出外寻访时居住的处所。

D.《水经注》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作者为北魏晚期的郦道元。

3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丁未,古人用十天干和十二地支相配来纪年纪月纪日,文中“戊申晦,五鼓”中的“戊申”是纪月。

B.“斗”“牛”是“二十八”星宿中的两个。

古人把地上州国的位置与天上星宿相对应,称作分野。

C.“美人”指所思慕的人,古人作品中常用美人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

D.山的南面、水的北面为“阳”;山的北面、水的南面为“阴”。

“淮阴”,指淮河以南地区,“华阴”指华山的北面。

36.“戊申晦,五鼓,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

”句中“戊申”“晦”“五鼓”分别是指( )A.纪年、纪年、纪日B.纪日、纪日、纪时
C.纪年、纪日、纪时D.纪日、纪日、纪日
37.对于下列人物称谓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百里孟明视,百里是姓,孟明是字,其中“孟”表示排行第一,视是名。

B.王忠肃公翱,王是姓,忠肃是谥号,加“公”字表示尊敬,翱是名。

C.庐陵萧君圭君玉,庐陵是他的籍贯,萧是姓,君圭是名,君玉是字。

D.知府朱孝纯子颍,知府是官职,朱是姓,子颍是名,孝纯是字。

38.下列古代文化常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山的南面、水的北面称为“阳”;山的北面、水的南面称为“阴”。

所以衡阳在衡山之北,洛阳在洛水之南。

B.农历每月初一为“朔”,最末一天为“晦”,阴历每月十五为“望”,农历十六日为“既望”。

我国的先民们把月亮圆缺的一个周期称为一个“明望月”,把完全见不到月亮的一天称“朔日”;把月亮最圆的一天称“望日”。

C.“三省六部”制出现以后,官员升迁任免由吏部掌管。

“谪”特指封建时代官吏降职,调往边外地方。

“迁”在古代指晋升或调动官职。

“拔”“擢”“陟”都表示升迁。

“致仕”意思是交还官职,即退休。

D.天干地支,简称为干支,源自中国远古时代对天象的观测。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称为十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称为十二地支。

两者按固定的顺序互相配合,组成了干支纪法。

39.下列各项中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语出《诗经•郑风•子衿》。

青衿,是周代读书人青色交领的服装,同“江州司马青衫湿”中的“青衫”是一样的,均代指有学识的贤才,在《短歌行》中借以表达对贤才的渴望。

B.“越陌度阡”意为穿过纵横交错的小路,其中“阡”是指东西向的田间小路,“陌”为南北向的田间小路。

C.古人往往采用多种纪时方法,如“戊申晦五鼓”,“戊申”是干支纪日,“晦”利用月相纪日,这里指农历每月初一,“五鼓”即五更,指凌晨1﹣3点。

D.古代很多节日记录着先民们的农事劳动生活,如社日。

社日有春社和秋社。

“社”这个词语频繁出现在古诗词中,如“一片神鸦社鼓”,这里的“社鼓”就是社日祭祀土地神的鼓声。

40.对选文中涉及的文化常识解说恰当的一项是( )
A.庄子,战国时期哲学家,名周。

代表作《庄子》,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主张“天人合一”和“兼爱非攻”。

B.“仰之弥高,钻之弥坚”语出《论语》,《论语》是叙事体散文集,与《中庸》《孟子》《大学》并称“四书”。

C.“造化钟神秀”这句诗出自杜甫的五言绝句《望岳》,“造化”指“大自然”。

D.诸侯,是古代中央政权所分封的各国国君的统称。

周代分公、侯、伯、子、男五等,汉朝分王、侯二等。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1.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北面,古代君主面向南方而坐,臣子朝见君主则面向北方,因此“北面”一词有向别人臣服的意思。

B.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烛之武退秦师》中“晋侯”“秦伯”皆是用爵称。

C.四书为儒家经典,朱熹将《礼记》中《大学》《中庸》两篇拿出来单独成书,和《论语》《春秋》合为四书。

D.“会同”,古代诸侯朝见天子的通称。

会,诸侯在非规定时间朝见天子;同,诸侯一起朝见天子。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文化常识的识记能力。

作答的关键是平时认真积累,定期梳理和不时巩固消化。

【解答】C.和《大学》《中庸》《论语》并称为“四书”的还有《孟子》,而不是《春秋》。

故选C。

【点评】文学、文化常识广义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

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一般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

现代文学常识与课本关系密切,考查的多是常出现在课文中的作者,因此重在平时积累。

2.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有误的一项是( )
A.《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主要以语录体的形式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盲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