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各章知识总复习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A.朊粒侵入机体后可整合到宿主的基因组中 • B.朊粒的增殖方式与肺炎双球菌的增殖方式相
同
• C.蛋白质空间结构的改变可以使其功能发生变 化
• D. PrPc转变为PrPBc的过程属于遗传信息的翻译 过程
• 【答案】C • 【解析】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分子片段,
而朊粒为蛋白质,不能整合到宿主细胞的基因 组中,A错误;朊粒通过诱导正常的蛋白质转 变为PrPBc (朊粒)而实现朊粒的增殖,而肺炎双 球菌的增殖方式是细胞的二分裂,B错误; “PrPc的空间结构改变后成为PrPBc (朊粒),就具 有了致病性”,说明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改变导致 其功能发生了变化,C正确;PrPc转变为PrPsc的 过程是在某些因素的作用下导致的蛋白质空间 结构的变化,遗传信息存在于基因上,它通过 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才能形成相应的蛋白质, D错误。
• A.75% B.50% C.42% D.21%
• [答案]C
• [解析]根据题意可知两个非常大的某昆虫种群, 在个体间随机交配,没有迁入和迁出,无突变, 自然选择对A和a基因控制的性状没有作用情况 下合并为一个种群,可以认为原先两个种群的 大小相同,得知两个种群合并后的种群的A基 因频率为70%,a基因频率为30%,根据哈迪定 律可知下一代中的Aa的基因型频率为 70%×30%=42%,所以C正确。
• (2013天津卷)2.哺乳动物卵原细胞减数分裂形 成成熟卵子的过程,只有在促性腺激素和精子 的诱导下才能完成。下面为某哺乳动物卵子及 早期胚胎的形成过程示意图(N 表示染色体 组)。
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C)
• A.次级卵母细胞形成的过程需要激素调节 • B.细胞III 只有在精子的作用下才能形成成熟卵
• 【答案】D
• 【解析】真核生物的核基因转录的场所是 细胞核,而翻译的场所是细胞质中的核糖 体,因此mRNA只有全部转录之后,通过核 孔进入细胞质中翻译,而原核细胞没有核 膜,是边转录边翻译。故选D
• (2013课标卷Ⅰ)1.关于蛋白质生物合成的叙
述,正确的是(D )
• A.一种tRNA可以携带多种氨基酸
• (2015新课标卷Ⅰ,32,9分)32.假设某果蝇 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相等,且对于A和a这对等 位基因来说只有Aa一种基因型。回答下列问题:
• (1)若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则该 果蝇种群中A基因频率:a基因频率为 。理 论上该果蝇种群随机交配产生的第一代中AA、 Aa和aa的数量比为 ,A基因频率为 。
• C.赫尔希与蔡斯以噬菌体和细菌为研究材料, 通过同位素示踪技术区分蛋白质与DNA,证明 了DNA是遗传物质
• D.沃森和克里克以DNA 大分子为研究材料, 采用X射线衍射的方法,破译了全部密码子
• (2014上海卷)22.正常情况下,在人的初级卵母
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卵的过程中,一个细胞中含有
女孩的概率为1/4
• (2015上海卷)27.图9显示一对表型正常的 夫妇及其智障儿子细胞中的两造
成儿子异常的根本原因是 D
• A.父亲染色体上的基因发生突变 • B.母亲染色体上的基因发生突变 • C.母亲染色体发生缺失 • D.母亲染色体发生易位
• (2014四川卷)5. 油菜物种甲(2n=20)与乙 (2n=16)通过人工授粉杂交,获得的幼胚经离 体培养形成幼苗丙,用秋水仙素处理丙的顶芽形 成幼苗丁,待丁开花后自交获得后代戊若干。下 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秋水仙素通过促进着丝点分裂,使染色体数 目加倍
• B.幼苗丁细胞分裂后期,可观察到36或72条染 色体
• (2015新课标卷Ⅱ,6,6分)6.下列关于人 类猫叫综合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病是由于特定的染色体片段缺失造成的 B.该病是由于特定染色体的数目增加造成的
• C.该病是由于染色体组数目成倍增加造成的 D.该病是由于染色体中增加某一片段引起的
• 【答案】A
• 【解析】本题通过染色体变异考查学生识记 和理解能力,难度较小。人类猫叫综合征是 人的5号染色体部分缺失引起的,A正确,B、 C、D错误
人教版必修2各章知识总复习
• (2015海南卷)29.(10分)回答下 列关于遗传和变异的 问题:
• (1)高等动物在产生精子或卵细胞的过程中,位于非同 源染色体上的基因会发生 _自_由_组_合,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 染色单体之间可能会发生_交_叉_互,换这两种情况都有可能导 致基因重组,从而产生基因组成不同的配子。
对于A和a这对等位基因来说只有Aa一种基因型”,A 和a的基因频率均为50%,A基因频率:a基因频率 =0.5:0.5=1:1。该果蝇种群随机交配,(A+a)× (A+a)→1AA:2Aa:1aa,则A的基因频率为为0.5。 • (2)“若该果蝇种群随机交配的实验结果是第一代 中只有Aa和aa两种基因型”,说明基因型为AA的个体 不能存活,即基因A纯合致死。第一代Aa:aa=2:1, 产生的配子比例为A:a=2:1,自由交配,若后代都能 存活,其基因型为AA:Aa:aa=1:4:4,Aa和aa基因 型个体数量的比例为1:1。
• (2014上海卷)6.真核生物的核基因必须 在mRNA形成之后才能翻译蛋白质,但原核 生物的mRNA通常在转录完成之前便可启动 蛋白质的翻译,针对这一差异的合理解释是
• A.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RNA
• B.原核生物的tRNA 三叶草结构
• C.真核生物的核糖体可以进入细胞核
• D.真核生物的mRNA必须通过核孔后才能 翻译
子 • C.II、III 和IV 细胞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相同 • D.培育转基因动物应选择细胞IV 作为受体细胞
• (2015新课标卷Ⅰ,5,6分)5.人或动物PrP基 因编码一种蛋白(PrPc),该蛋白无致病性。 PrPc 的空间结构改变后成为PrPsc (朊粒),就具有 了致病性。PrPsc可以诱导更多的PrPc转变为 PrPsc,实现朊粒的增殖,可以引起疯牛病。据 此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2014浙江卷)6.除草剂敏感型的大豆经辐射获得抗 性突变体,且敏感基因与抗性基因是一对等位基因。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突变体若为1条染色体的片段缺失所致,则该抗性 基因一定为隐性基因
• B.突变体若为1对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的片段缺失所 致,则再经诱变可恢复为敏感型
• C.突变体若为基因突变所致,则再经诱变不可能恢复 为敏感型
• (2014上海卷)13.将杂合的二倍体植株 的花粉培育成一株幼苗,然后用秋水仙素 处理,使其能正常开花结果。该幼苗发育 成的植株具有的特征是
• A.能稳定遗传
B.单倍体
• C.有杂种优势
D.含四个染色体组
• 【答案】A
• 【解析】杂合的二倍体植株有两个染色体 组,花粉中含有一个染色体组,花药离体 培养后得到单倍体植株,再用秋水仙素处 理,染色体数目加倍后,基因型为纯合子, 由于纯合子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即 能稳定遗传,故A正确,B、C错误;得到的 纯合子植株含有两个染色体组,故D错误。
• (2)若该果蝇种群随机交配的实验结果是第 一代中只有Aa和aa两种基因型,且比例为2:1, 则对该结果最合理的解释是 。根据这一解 释,第一代再随机交配,第二代中Aa和 aa基因 型个体数量的比例应为 。
• 【答案】(1)1:1 1:2:1 0.5 • (2)A基因纯合致死 1:1 • 【解析】(1)该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相等,且
• (2015江苏卷) 12.下图是起始甲硫氨酸和相 邻氨基酸形成肽键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 是
A
• A.图中结构含 有核糖体RNA
• B.甲硫氨酸处于 图中a的位置
• C.密码子位于tRNA的环状结构上 • D.mRNA上碱基改变即可改变肽链中氨基酸的
种类
• (2014上海卷)4.某亲本DNA分子双链均
B
• (2015山东卷)5.人类某遗传病受X染色体上 的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且只 有A、B基因同时存在时个体才不患病,不考 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根据系谱图,下列 分析错误的是
C • A.I-1的基因型为XaBXab或XaBXaB
• B.II-3的基因型一定为XAbXaB • C.IV-1的致病基因一定来自于I-1 • D.若II-1的基因型为XABXaB,与II-2生一个患病
• D.抗性基因若为敏感基因中的单个碱基对替换所致, 则该抗性基因一定不能编码肽链
• 【答案】A
• 【解析】 若除草剂敏感型大豆为Aa,1条染 色体上A所在片段缺失,即表现出a的性状, 即抗性基因为隐性基因,故A项正确。染色 体片段缺失不能在恢复为敏感型,而基因 突变由于不定向性,可以回复突变为敏感 型,故B项和C项错误;抗性基因由于敏感 基因中的单个碱基对替换所致的,则该基 因表达的可能性较大,故D项错误。
• C.丙到丁发生的染色体变化,决定了生物进化 的方向
• D.形成戊的过程未经过地理隔离,因而戊不是 新物种
• 【答案】B
• 【解析】A.秋水仙素通过抑制纺锤体的形成, 使染色体加倍,故A错误。B.丙的染色体数 为18条,用秋水仙素处理顶芽形成幼苗丁, 并不是所有细胞的染色体都能加倍,所以 故B正确。C.丙到丁发生的染色体变化属于 染色体变异,并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故C错。D.地 理隔离并非新物种形成的必经途径,故D错
• (2)假设物种的染色体数目为2n,在其减数分裂过程中, 会出现不同的细胞,甲、乙2个模式图
• 仅表示出了Aa、Bb基因所在的常染色 • 体,那么,图甲表示的是_初_级精_母_细胞
• (填“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 • 细胞”或“精细胞”),图乙表示的是_精_细胞__(填“初
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或“精细胞”)。
• (2013课标卷Ⅰ)2.关于同一个体中细胞有 丝分裂和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A.两者前期染色体数目相同,染色体行为 和DNA分子数目不同
• B.两者中期染色体数目不同,染色体行为 和DNA分子数目相同
• C.两者后期染色体行为和数目不同,DNA 分子数目相同
• D.两者末期染色体行为和数目相同,DNA 分子数目不同
• (3)某植物的染色体数目为2n,其产生的花粉经培养可 得到单倍体植株。单倍体是指_体_细_胞_内含_有_本_物_种。配子染色体数
目的个体
• (2015江苏卷)4.下列关于研究材料、方法
及结论的叙述,错误的是 D
• A.孟德尔以豌豆为研究材料,采用人工杂交 的方法,发现了基因分离与自由组合定律
• B.摩尔根等人以果蝇为研究材料,通过统计 后代雌雄个体眼色性状分离比,认同了基因位 于染色体上的理论
的X染色体条数最多为
• A.1
B.2
C.3
D.4
• 【答案】B
• 【解析】正常情况下,人的卵原细胞有X染色体两条, 初级卵母细胞进行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由于着丝 点不分裂,染色体数目不加倍,所以一个初级卵母 细胞中含有的X染色体条数仍为2条,产生的次级卵 母细胞或第一极体在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含有X染 色体1条或2条(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 倍),卵细胞或第二极体中X染色体只有1条。B正确
• (2015安徽卷,5,6分)现有两个非常大 的某昆虫种群,个体间随机交配,没有迁入 和迁出,无突变,自然选择对A和a基因控 制的性状没有作用。种群1的A基因频率为 80%,a基因频率为20%;种群2的A基因频 率为60%,a基因频率为40%.假设这两个种 群大小相等,地理隔离不再存在,两个种群 完全合并为一个可随机交配的种群,则下一 代中Aa的基因型频率是
以白色表示,以灰色表示第一次复制出的 DNA子链,以黑色表示第二次复制出的DNA 子链,该亲本双链DNA分子连续复制两次 后的产物是
• 【解析】亲代DNA双链用白色表示,DNA复
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因此复制一次后得 到的两个DNA分子只含有白色和灰色,而 第二次复制得到的四个DNA分子以这两个 DNA分子的四条链为模板合成的四个DNA分 子中,都含有黑色的DNA子链,故D正确。
• B.DNA聚合酶是在细胞核内合成的
• C.反密码子是位于mRNA上相邻的3个碱基
• D.线粒体中的DNA能控制某些蛋白质的合 成
• (2015天津卷)4.低温诱导可使二倍体草鱼卵原 细胞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不形成纺锤体,从而产 生染色体数目加倍的卵细胞,此卵细胞与精子结 合发育成三倍体草鱼胚胎。上述过程中产生下列 四种细胞,下图所示四种细胞的染色体行为(以 二倍体草鱼体细胞含两对同源染色体为例)可出 现的是
同
• C.蛋白质空间结构的改变可以使其功能发生变 化
• D. PrPc转变为PrPBc的过程属于遗传信息的翻译 过程
• 【答案】C • 【解析】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分子片段,
而朊粒为蛋白质,不能整合到宿主细胞的基因 组中,A错误;朊粒通过诱导正常的蛋白质转 变为PrPBc (朊粒)而实现朊粒的增殖,而肺炎双 球菌的增殖方式是细胞的二分裂,B错误; “PrPc的空间结构改变后成为PrPBc (朊粒),就具 有了致病性”,说明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改变导致 其功能发生了变化,C正确;PrPc转变为PrPsc的 过程是在某些因素的作用下导致的蛋白质空间 结构的变化,遗传信息存在于基因上,它通过 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才能形成相应的蛋白质, D错误。
• A.75% B.50% C.42% D.21%
• [答案]C
• [解析]根据题意可知两个非常大的某昆虫种群, 在个体间随机交配,没有迁入和迁出,无突变, 自然选择对A和a基因控制的性状没有作用情况 下合并为一个种群,可以认为原先两个种群的 大小相同,得知两个种群合并后的种群的A基 因频率为70%,a基因频率为30%,根据哈迪定 律可知下一代中的Aa的基因型频率为 70%×30%=42%,所以C正确。
• (2013天津卷)2.哺乳动物卵原细胞减数分裂形 成成熟卵子的过程,只有在促性腺激素和精子 的诱导下才能完成。下面为某哺乳动物卵子及 早期胚胎的形成过程示意图(N 表示染色体 组)。
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C)
• A.次级卵母细胞形成的过程需要激素调节 • B.细胞III 只有在精子的作用下才能形成成熟卵
• 【答案】D
• 【解析】真核生物的核基因转录的场所是 细胞核,而翻译的场所是细胞质中的核糖 体,因此mRNA只有全部转录之后,通过核 孔进入细胞质中翻译,而原核细胞没有核 膜,是边转录边翻译。故选D
• (2013课标卷Ⅰ)1.关于蛋白质生物合成的叙
述,正确的是(D )
• A.一种tRNA可以携带多种氨基酸
• (2015新课标卷Ⅰ,32,9分)32.假设某果蝇 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相等,且对于A和a这对等 位基因来说只有Aa一种基因型。回答下列问题:
• (1)若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则该 果蝇种群中A基因频率:a基因频率为 。理 论上该果蝇种群随机交配产生的第一代中AA、 Aa和aa的数量比为 ,A基因频率为 。
• C.赫尔希与蔡斯以噬菌体和细菌为研究材料, 通过同位素示踪技术区分蛋白质与DNA,证明 了DNA是遗传物质
• D.沃森和克里克以DNA 大分子为研究材料, 采用X射线衍射的方法,破译了全部密码子
• (2014上海卷)22.正常情况下,在人的初级卵母
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卵的过程中,一个细胞中含有
女孩的概率为1/4
• (2015上海卷)27.图9显示一对表型正常的 夫妇及其智障儿子细胞中的两造
成儿子异常的根本原因是 D
• A.父亲染色体上的基因发生突变 • B.母亲染色体上的基因发生突变 • C.母亲染色体发生缺失 • D.母亲染色体发生易位
• (2014四川卷)5. 油菜物种甲(2n=20)与乙 (2n=16)通过人工授粉杂交,获得的幼胚经离 体培养形成幼苗丙,用秋水仙素处理丙的顶芽形 成幼苗丁,待丁开花后自交获得后代戊若干。下 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秋水仙素通过促进着丝点分裂,使染色体数 目加倍
• B.幼苗丁细胞分裂后期,可观察到36或72条染 色体
• (2015新课标卷Ⅱ,6,6分)6.下列关于人 类猫叫综合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病是由于特定的染色体片段缺失造成的 B.该病是由于特定染色体的数目增加造成的
• C.该病是由于染色体组数目成倍增加造成的 D.该病是由于染色体中增加某一片段引起的
• 【答案】A
• 【解析】本题通过染色体变异考查学生识记 和理解能力,难度较小。人类猫叫综合征是 人的5号染色体部分缺失引起的,A正确,B、 C、D错误
人教版必修2各章知识总复习
• (2015海南卷)29.(10分)回答下 列关于遗传和变异的 问题:
• (1)高等动物在产生精子或卵细胞的过程中,位于非同 源染色体上的基因会发生 _自_由_组_合,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 染色单体之间可能会发生_交_叉_互,换这两种情况都有可能导 致基因重组,从而产生基因组成不同的配子。
对于A和a这对等位基因来说只有Aa一种基因型”,A 和a的基因频率均为50%,A基因频率:a基因频率 =0.5:0.5=1:1。该果蝇种群随机交配,(A+a)× (A+a)→1AA:2Aa:1aa,则A的基因频率为为0.5。 • (2)“若该果蝇种群随机交配的实验结果是第一代 中只有Aa和aa两种基因型”,说明基因型为AA的个体 不能存活,即基因A纯合致死。第一代Aa:aa=2:1, 产生的配子比例为A:a=2:1,自由交配,若后代都能 存活,其基因型为AA:Aa:aa=1:4:4,Aa和aa基因 型个体数量的比例为1:1。
• (2014上海卷)6.真核生物的核基因必须 在mRNA形成之后才能翻译蛋白质,但原核 生物的mRNA通常在转录完成之前便可启动 蛋白质的翻译,针对这一差异的合理解释是
• A.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RNA
• B.原核生物的tRNA 三叶草结构
• C.真核生物的核糖体可以进入细胞核
• D.真核生物的mRNA必须通过核孔后才能 翻译
子 • C.II、III 和IV 细胞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相同 • D.培育转基因动物应选择细胞IV 作为受体细胞
• (2015新课标卷Ⅰ,5,6分)5.人或动物PrP基 因编码一种蛋白(PrPc),该蛋白无致病性。 PrPc 的空间结构改变后成为PrPsc (朊粒),就具有 了致病性。PrPsc可以诱导更多的PrPc转变为 PrPsc,实现朊粒的增殖,可以引起疯牛病。据 此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2014浙江卷)6.除草剂敏感型的大豆经辐射获得抗 性突变体,且敏感基因与抗性基因是一对等位基因。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突变体若为1条染色体的片段缺失所致,则该抗性 基因一定为隐性基因
• B.突变体若为1对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的片段缺失所 致,则再经诱变可恢复为敏感型
• C.突变体若为基因突变所致,则再经诱变不可能恢复 为敏感型
• (2014上海卷)13.将杂合的二倍体植株 的花粉培育成一株幼苗,然后用秋水仙素 处理,使其能正常开花结果。该幼苗发育 成的植株具有的特征是
• A.能稳定遗传
B.单倍体
• C.有杂种优势
D.含四个染色体组
• 【答案】A
• 【解析】杂合的二倍体植株有两个染色体 组,花粉中含有一个染色体组,花药离体 培养后得到单倍体植株,再用秋水仙素处 理,染色体数目加倍后,基因型为纯合子, 由于纯合子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即 能稳定遗传,故A正确,B、C错误;得到的 纯合子植株含有两个染色体组,故D错误。
• (2)若该果蝇种群随机交配的实验结果是第 一代中只有Aa和aa两种基因型,且比例为2:1, 则对该结果最合理的解释是 。根据这一解 释,第一代再随机交配,第二代中Aa和 aa基因 型个体数量的比例应为 。
• 【答案】(1)1:1 1:2:1 0.5 • (2)A基因纯合致死 1:1 • 【解析】(1)该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相等,且
• (2015江苏卷) 12.下图是起始甲硫氨酸和相 邻氨基酸形成肽键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 是
A
• A.图中结构含 有核糖体RNA
• B.甲硫氨酸处于 图中a的位置
• C.密码子位于tRNA的环状结构上 • D.mRNA上碱基改变即可改变肽链中氨基酸的
种类
• (2014上海卷)4.某亲本DNA分子双链均
B
• (2015山东卷)5.人类某遗传病受X染色体上 的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且只 有A、B基因同时存在时个体才不患病,不考 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根据系谱图,下列 分析错误的是
C • A.I-1的基因型为XaBXab或XaBXaB
• B.II-3的基因型一定为XAbXaB • C.IV-1的致病基因一定来自于I-1 • D.若II-1的基因型为XABXaB,与II-2生一个患病
• D.抗性基因若为敏感基因中的单个碱基对替换所致, 则该抗性基因一定不能编码肽链
• 【答案】A
• 【解析】 若除草剂敏感型大豆为Aa,1条染 色体上A所在片段缺失,即表现出a的性状, 即抗性基因为隐性基因,故A项正确。染色 体片段缺失不能在恢复为敏感型,而基因 突变由于不定向性,可以回复突变为敏感 型,故B项和C项错误;抗性基因由于敏感 基因中的单个碱基对替换所致的,则该基 因表达的可能性较大,故D项错误。
• C.丙到丁发生的染色体变化,决定了生物进化 的方向
• D.形成戊的过程未经过地理隔离,因而戊不是 新物种
• 【答案】B
• 【解析】A.秋水仙素通过抑制纺锤体的形成, 使染色体加倍,故A错误。B.丙的染色体数 为18条,用秋水仙素处理顶芽形成幼苗丁, 并不是所有细胞的染色体都能加倍,所以 故B正确。C.丙到丁发生的染色体变化属于 染色体变异,并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故C错。D.地 理隔离并非新物种形成的必经途径,故D错
• (2)假设物种的染色体数目为2n,在其减数分裂过程中, 会出现不同的细胞,甲、乙2个模式图
• 仅表示出了Aa、Bb基因所在的常染色 • 体,那么,图甲表示的是_初_级精_母_细胞
• (填“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 • 细胞”或“精细胞”),图乙表示的是_精_细胞__(填“初
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或“精细胞”)。
• (2013课标卷Ⅰ)2.关于同一个体中细胞有 丝分裂和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A.两者前期染色体数目相同,染色体行为 和DNA分子数目不同
• B.两者中期染色体数目不同,染色体行为 和DNA分子数目相同
• C.两者后期染色体行为和数目不同,DNA 分子数目相同
• D.两者末期染色体行为和数目相同,DNA 分子数目不同
• (3)某植物的染色体数目为2n,其产生的花粉经培养可 得到单倍体植株。单倍体是指_体_细_胞_内含_有_本_物_种。配子染色体数
目的个体
• (2015江苏卷)4.下列关于研究材料、方法
及结论的叙述,错误的是 D
• A.孟德尔以豌豆为研究材料,采用人工杂交 的方法,发现了基因分离与自由组合定律
• B.摩尔根等人以果蝇为研究材料,通过统计 后代雌雄个体眼色性状分离比,认同了基因位 于染色体上的理论
的X染色体条数最多为
• A.1
B.2
C.3
D.4
• 【答案】B
• 【解析】正常情况下,人的卵原细胞有X染色体两条, 初级卵母细胞进行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由于着丝 点不分裂,染色体数目不加倍,所以一个初级卵母 细胞中含有的X染色体条数仍为2条,产生的次级卵 母细胞或第一极体在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含有X染 色体1条或2条(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 倍),卵细胞或第二极体中X染色体只有1条。B正确
• (2015安徽卷,5,6分)现有两个非常大 的某昆虫种群,个体间随机交配,没有迁入 和迁出,无突变,自然选择对A和a基因控 制的性状没有作用。种群1的A基因频率为 80%,a基因频率为20%;种群2的A基因频 率为60%,a基因频率为40%.假设这两个种 群大小相等,地理隔离不再存在,两个种群 完全合并为一个可随机交配的种群,则下一 代中Aa的基因型频率是
以白色表示,以灰色表示第一次复制出的 DNA子链,以黑色表示第二次复制出的DNA 子链,该亲本双链DNA分子连续复制两次 后的产物是
• 【解析】亲代DNA双链用白色表示,DNA复
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因此复制一次后得 到的两个DNA分子只含有白色和灰色,而 第二次复制得到的四个DNA分子以这两个 DNA分子的四条链为模板合成的四个DNA分 子中,都含有黑色的DNA子链,故D正确。
• B.DNA聚合酶是在细胞核内合成的
• C.反密码子是位于mRNA上相邻的3个碱基
• D.线粒体中的DNA能控制某些蛋白质的合 成
• (2015天津卷)4.低温诱导可使二倍体草鱼卵原 细胞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不形成纺锤体,从而产 生染色体数目加倍的卵细胞,此卵细胞与精子结 合发育成三倍体草鱼胚胎。上述过程中产生下列 四种细胞,下图所示四种细胞的染色体行为(以 二倍体草鱼体细胞含两对同源染色体为例)可出 现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