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12教育学习资料】[学习]2019届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十二单元 古代中国的思想、科技与文学艺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12-33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一、选择题
1.《史记·儒林列传》记载,汉初窦太后好读老子书,辕固说:“此是家人言耳。”窦太后说,这怎么能比得上你们管制犯人似的儒家诗书呢!随后惩罚辕固“入圈刺豕(猪)”。汉景帝派人往猪圈里递进一把刀让辕固得以杀猪自存。“太后默然,无以复罪,罢之”。这反映了汉景帝时期( ) A.采用儒家思想治国B.放弃休养生息政策
C.维持无为而治思想 D.存在无为、有为之争
【解析】汉初统治者的政府意识形态和施政方针采用的是道家的“无为而治”,故A项错误;汉初崇信黄老之学,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故B项错误;辕固因直言老子学说是普通学说而被主张道家思想的窦太后所罚,而汉景帝帮助辕固说明汉景帝知道辕固并无过错,他并不像窦太后那样信奉无为而治,故C 项错误;从汉景帝帮助辕固可以看出无为而治并非当时唯一的统治思想,此时法家、儒家和道家思想仍时有争论,只是由于当时的社会政治实际情况,道家的黄老之学,仍占绝对统治地位,故D项正确。
【答案】 D
2.下面是两汉社会观念高频词汇统计表。对于统计表分析正确的是( )
A.社会贫富分化 B.法家大行其道
C.重利观念盛行 D.伦理脱离政治
【解析】根据材料中体现的信息社会伦理观念“仁、礼、信”和财富观念“利、财、富”说明当时社会经济出现贫富分化,故A项正确;两汉时期,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故B项错误;汉代以来,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因此重利观念盛行的说法错误,故C项错误;我国的封建伦理观念是为政治服务的,没有脱离政治,故D项错误。
【答案】 A
3.“大一统”是中国传统社会呈现的著名特色,秦汉时期形成,包括了地理一统、制度一统、经济一统、文化一统、思想一统。作为对古代中国“一统”思想基础的表述准确的是( ) A.外儒内法、济之以道 B.罢黜百家,表彰六经
C.礼法并用,君舟民水 D.礼乐文明、仁人志士
【解析】据材料“秦汉时期形成,包括了地理一统、制度一统、经济一统、文化一统、思想一统”可知汉代董仲舒兼采儒家、法家和道家思想,提出“春秋大一统”的思想主张,故A项正确;罢黜百家,表彰六经是汉武帝时期独尊儒术的内容,与材料意思不符,故B项错误;礼法并用,君舟民水是战国时期儒家荀子的思想,与材料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礼乐文明、仁人志士乃儒家所强调的内容,与材料意思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 A
4.(2018·吉林百校联盟联考)董仲舒重建了天上神权和地上王权的联系,认为君主受命于天,就应遵守自然规律,管理好社会人事,使百姓安居乐业、丰衣足食。这说明董仲舒( ) A.发展了先秦时期的民本思想
B.借助神权思想来保护环境
C.强调了天与民众互动的作用
D.提高了儒家学说政治地位
【解析】材料反映出董仲舒认为君主具有安定百姓生活的责任,可知反映了其认为君主应重视百姓的主张,故A项正确;材料中董仲舒认为君主遵守自然规律的目的是为百姓提供生活来源,不是借助神权保护环境,故B项错误;从“董仲舒重建了天上神权和地上王权的联系,认为君主受命于天”,可知董仲舒强调的是天与君主的互动,故C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董仲舒对君主的要求,没有涉及儒学地位的内容,故D项错误。
【答案】 A
5.(2018·湖南长郡中学模拟)汉代君主尊儒习经后,制诏诰令中征引儒经之风渐盛。据粗略统计,《汉
书》诸帝纪中保存西汉诏书约180篇,共征引经文35次,《后汉书》诸帝纪保存东汉诏书约120篇,征引经文约50次。这说明汉代( )
A.儒家治国之道与君主政治的结合
B.君主的政治举措皆发自经典本义
C.君主施政拘泥于儒学的基本原则
D.儒学对专制皇权形成了制衡机制
【解析】材料中“汉代君主尊儒习经后,制诏诰令中征引儒经之风渐盛”,儒家治国之道运用到君主政治之中,故A项正确;从材料数据可见,君主的政治举措不都发自经典本义,故B项错误;从材料数据可见,君主施政不都来自儒学的基本原则,故C项错误;材料中“汉代君主尊儒习经后,制诏诰令中征引儒经之风渐盛”,儒学服务于专制皇权,并没有制衡专制皇权,故D项错误。
【答案】 A
6.秦汉以来,灾后君主自谴成为一种常见的历史现象。粗略统计,两汉君主灾后下达的自谴诏书计有30余次,而唐代则达到130多次。直至清代康熙时依旧因为天旱而自责不已。君主自谴的主要意图是( )
A.宣扬“天人感应”的理论
B.强化君主专制制度
C.加强对臣民的社会教化
D.稳定封建统治秩序
【解析】君主自谴符合“天人感应”的理论,但其主要意图不是宣扬这一理论,故A项错误;君主专制制度反映出君权与相权矛盾,与题意无关,故B项错误;君主自谴与社会教化无关,故C项错误;君主自谴主要意图是宣扬自己天子的地位,有利于稳定封建统治秩序,故D项正确。
【答案】 D
7.董仲舒的“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理论前提是“君王受命于天”。其思想主张( )
A.是当时社会民本思想的体现
B.体现天人合一的理念
C.为加强君主专制提供理论依据
D.得到广大人民的拥护
【解析】材料认为“君王受命于天”与民本思想无关,故A项错误;“天人合一”体现了汉代儒学对皇权制约的一面,与强调君权至高无上不符,故B项错误;君权神授的思想体现了天子受命于天、至高无上的特点,为专制皇权强化提供了理论依据,故C项正确;材料思想某种程度体现出皇帝对人民的绝对
权力,未提及人民的态度问题,故D项错误。
【答案】 C
8.先秦时期儒家父子之间的关系应该是父慈子孝,体现在道德方面。汉代以后儿子要绝对服从父亲,变为了义务。这种变化主要说明当时( )
A.儒家伦理上升为政治法统
B.生产方式影响到家庭关系
C.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冲击
D.道德观念开始依附于政治
【解析】根据材料“汉代以后儿子要绝对服从父亲,变为了义务”可知,董仲舒的“三纲五常”就是儒家的伦理道德观,它迎合了当时汉武帝实现大一统的需要,由此成为中国的正统思想,故A项正确;材料中没有讲到“生产方式”,故B项错误;“正统地位受到冲击”恰恰与材料表达的意思相反,故C项错误;“开始依附于政治”表述错误,故D项错误。
【答案】 A
9.(2018·山东青岛模拟)下表表明( )
A.完整的教育体系逐渐形成
B.儒学成为官方的统治思想
C.进入官学成为入仕唯一途径
D.官学垄断教育局面开始打破
【解析】根据材料从中央—郡国—县—乡—聚设置的官学、私学是指精舍和书馆,形成由中央到地方从官学到私学的体系,故A项正确;材料呈现的时间是汉代,汉武帝后儒学才成为官方的统治思想,故B项错误;材料呈现的教育体系,没涉及选官制度,唯一的途径绝对化,故C项错误;官学垄断被打破是孔子创办私学,故D项错误。
【答案】 A
10.2015年11月西汉海昏侯墓的考古中,考古人员在西室发现了一组漆器屏风,屏风表面用隶书写有孔子生平的文字,并绘有孔子画像。考古专家表示,这可能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的最早的孔子画像。该墓葬目前已出土文物一万多件。该材料( )
A.为研究孔子言论提供了实物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