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28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和文学艺术-2018年高考历史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 含解析 精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2)知道我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讨论在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
(3)了解我国教育发展的史实,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含义
热点题型一现代中国科技发展的历程及原因
例1、近年来我国科技事业飞速发展。

“蛟龙”下海,“神十”飞天,“天河二号”计算机超级神速。

这些科技成就的取得主要得益于 ( )
A.优秀科学家的努力B.国民经济的发展和教育科技体制的创新与完善
C.全国人民的支持D.借鉴了外国先进科技成果
【答案】
B
【提分秘籍】
【举一反三】
据新华社电:“中国人民这一伟大胜利,给正在坚持武装斗争的亚、非、拉各国人民和全世界革命人民以巨大的鼓舞,给反革命的美帝国主义和社会帝国主义以沉重的打击,粉碎了他们垄断空间技术的迷梦。

”该评论针对的历史事件是 ( )
A.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C.“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
D.中国成功发射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给反革命的美帝国主义和社会帝国主义以沉重的打击,粉碎了他们垄断空间技术”,即此事件粉碎了美苏垄断空间技术,“东方红-1”号卫星是我国于1970年4月24日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故C项正确;第一颗原子弹、氢弹爆炸成功是粉碎了美苏垄断核武器,故A、B两项错误;1984年4月8日,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而在1984年以前,“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就已经打破了美苏对空间技术的垄断,故D项错误。

热点题型二正确认识“双百”方针
例2、某学者撰文指出,“在百家争鸣中党有一条政策,即不打棍子,不抓辫子,不扣帽子,……。

但也有一部分人只许他散布错误的、甚至有害的观点,却不许有任何批评的意见。

一看有人发表不同观点,就叫嚷是打棍子……。

”该学者实际上是要说明 ( ) A.打棍子,抓辫子,扣帽子是搞好学术争鸣的保证
B.在不同学术观点争鸣之中排除批评和反批评成分
C.学术争鸣与政治思想中的批评自我、批评形式一致
D.学术争鸣应坚持批评与反批评和平等与探讨气氛
【答案】D
【提分秘籍】
(1)从“双百”方针的内涵看,“百花齐放”是指文学艺术的不同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百家争鸣”是指科学研究上不同学派可以自由争论;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文学艺术和科学研究工作的重要方针。

(2)“双百”方针是在承认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各种矛盾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在国家迫切需要迅速发展经济和文化的时代背景下提出来的。

(3)“双百”方针的基本精神是要在艺术和科学领域实行政治民主和艺术、学术民主,其实质目的是为人民服务。

(4)“双百”方针在贯彻过程中遇到了挫折,不是“双百”方针本身的问题,而是受到了“左”倾错误干扰造成的。

(5)从历史经验教训上看,学术问题、文艺问题的政治化无法实现“百家争鸣”;政治生活不民主,学术界、文艺界就无法实现“百花齐放”。

“双百”方针能顺利贯彻执行,社会文化就能兴旺发达。

【举一反三】
1949年,毛泽东充满激情地预言:“随着经济建设的高潮的到来,不可避免地将要出现一个文化建设的高潮。

中国人被人认为不文明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将以一个具有高度文化的民族出现于世界。

”下列促进了20世纪五六十年代新中国“文化建设高潮”出现的是( )
A.“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贯彻
B.“大跃进”运动的发展
C.“上山下乡”运动的开展
D.“文艺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提出
【答案】A
热点题型三新中国不同时期的教育方针及成就
例3.(2017年新课标Ⅱ卷文综历史31)1977年,我国各大专院校录取新生27.3万人,至1988年高校在校生总规模达206万人,2001年增长至719万人,在此期间,高等职业教育和各种形式的成人高等教育的入学人数也有很大增长。

由此可知
A.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得到了解决
B.高等教育实现了与生产劳动
相结合
C.人才选拔制度的改革适应了经济社会的发展
D.恢复统一高考制度促进了高
等教育的普及
【答案】C
【解析】分析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高校在校生规模的扩大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结果和要求,说明人才选拔制度的改革适应了经济社会的发展趋势,故答案为C项。

A项说法绝对,排除;材料没有反映高等教育如何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排除B项;大专院校录取新生人数的增长,并不表明已经实现高等教育的普及,排除D项。

【变式探究】新中国成立初期,确立“教育要为国家建设服务,学校要向广大工农开门,大力提高人民的文化水平”的方针。

这说明当时的教育方针主要是 ( ) A.全面教育 B.现代教育
C.人民教育 D.义务教育
C
【答案】
【举一反三】
199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关于加强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要求……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

为此,我国 ( ) A.建立基本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B.实施九年义务教育
C.提出了教育的“三个面向”
D.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答案】D
1.(2017年北京卷文综历史19)下列选项中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答案】C
【解析】“全面提高”不符合史实,A错误。

“全社会关注”说法错误,B错误。

京剧《定军山》是我国的传统戏剧,电影是近代科技的成果,C正确。

“成功解决了”不符合事实,世界粮食短缺问题还在解决过程中。

1.(2017年新课标Ⅱ卷文综历史31)1977年,我国各大专院校录取新生27.3万人,至1988年高校在校生总规模达206万人,2001年增长至719万人,在此期间,高等职业教育和各种形式的成人高等教育的入学人数也有很大增长。

由此可知
A.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得到了解决
B.高等教育实现了与生产劳动
相结合
C.人才选拔制度的改革适应了经济社会的发展
D.恢复统一高考制度促进了高
等教育的普及
【答案】C
【解析】分析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高校在校生规模的扩大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结果和要求,说明人才选拔制度的改革适应了经济社会的发展趋势,故答案为C项。

A项说法绝对,排除;材料没有反映高等教育如何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排除B项;大专院校录取新生人数的增长,并不表明已经实现高等教育的普及,排除D项。

2.(2017年新课标Ⅲ卷文综历史31)图5为1954年某画家创作的《婆媳上冬学》,这一作品
图5
A.继承了传统文人画的特点 B.受同期西方流行画派影响
C.体现了现实主义绘画风格 D.注重表现作者的艺术想象
【答案】C
1.(2014·天津高考)1952年我国高校进行院系调整,如调整后的天津大学下设土木建筑、电信、机械等7个工科系、20个专业和13个专修科,从综合型大学转变为多科性工业大学。

这种调整主要是为了( )
A.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
B.培养经济建设专门人才
C.提升国民的科技素养
D.推动天津经济建设发展
【答案】B
【解析】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国家建设迫切需要大量的技术人才,尤其是即将开始的“一五”计划。

这对教育的变革提出了新的要求。

为适应这种要求,1952年国家通过院系调整大量增加技术性的专门院校,以培养专门技术人才。

故应选B。

2.(2014·北京高考)1977年10月21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登了“高等学校招生进行重大改革”的报道。

这一“重大改革”是( )
A.教育领域拨乱反正的重要措施
B.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步骤
C.贯彻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举措
D.贯彻“三个面向”教育方针的具体体现
【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十一届三中全会于1978年12月召开,B、C、D都是在这之后,即改革开放以后的措施,均可排除。

故应选A。

3.(2014·江苏高考)右图为李岚清同志篆刻的一方印。

下列邓小平的活动,发生在“文化大革命”后与之密切相关的是( )
A.1975年进行“全面整顿”
B.1979年试点创办“特区”
C.1983年提出“三个面向”
D.1992年发表“南方谈话”
【答案】C
4. (2013·四川高考,节选改编)20世纪七八十年代,我国高中历史教材对工业革命的影响表述为三个方面:促使社会生产力迅速提高,巩固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统治基础;使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展开疯狂的殖民掠夺,使东方从属于西方。

现行高中历史教材大多表述为: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促进了相关国家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并推动其进行民主化改革和法制化建设。

工业革命促进了城市化进程和科学教育的发展,促进了科学共产主义的产生。

工业革命使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成为社会的两大阶级。

工业革命推进了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的形成,密切了国际交流,促进了先进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的传播,扩大了工业文明对世界的影响。

——据高中历史教材整理
探究:据史料说明现行高中教材对工业革命影响的表述反映了哪些方面的时代要求?
【答案】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不断完善;“科教兴国”战略的深入贯彻;全球化进程加快,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国际交流与国际合作进一步加强。

1.如图是新中国成立后的五个时期的科技发展情况(科技成果)曲线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
A.“一五”计划促进了①时期的科技发展
B.“两弹一星”成果是在②时期取得的
C.“文革”使④时期内没取得任何成就
D.杂交水稻是在⑤时期取得的重大成果
【答案】A
2.阅读下框内文字材料。

它们最有可能是对我国哪一项技术发表的评论( )
西班牙《世界报》:中国龙已经飞起来了,而且飞得很高,它使整个中国充满了自豪。

德国《汉诺威汇报》:中国正在奋起直追,中国人进入太空的事实证明了这个经济迅速崛起的国家的实力。

A.“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B.“神舟五号”发射成功
C.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
D.第一枚中近程运载火箭发射成功
【答案】B
【解析】“中国人进入太空”的关键词,提示了应该是对“神舟五号”的评价。

题中所给四个选项中,只有B选项才有“太空人”。

3.《简明中国教育史》中记载了中国历史上某时期的教育现象:“红专学校各处可见,有些地方提出‘每县出一个鲁迅,每县出一个郭沫若’的指标,还有些省仅几个月就宣布‘基本扫除文盲’。

”发生在这一时期的历史事件是( )
A.籼型杂交水稻培育成功
B.第一座实验性原子反应堆建成
C.成功研制“银河”巨型计算机
D.发射第一颗实验通信卫星
【答案】B
4.1960年中国科学院召开学部大会,选出学部委员35人,既有周培源、苏步青这样的著名科学家,也有天津人民公社姜德玉、湖北工业劳模马学礼这样的工农大众。

大会共宣布学部论文和报告69项,其中劳动模范有13项。

这一现象( )
A.反映了新中国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
B.表明了工农大众科学素养的普遍提高
C.体现了“科学为广大群众所共有”的观念
D.证明了工农大众当家作主的政治地位
【答案】C
【解析】由材料“既有周培源、苏步青这样的著名科学家,也有天津人民公社姜德玉、湖北工业劳模马学礼这样的工农大众”“学部论文和报告69项,其中劳动模范有13项”可知,这体现了“科学为广大群众所共有”的观念,C项符合题意。

A、B、D项从题干材料中无法得出,可以排除。

5.方针、口号不但能折射时代的精神,而且也能反映历史发展的轨迹。

下列方针、口号提出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②尊重知识、尊重人才③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④科教兴国
A.①②④③B.④③①②
C.③④②①D.②①③④
【答案】D
【解析】“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是1983年提出的;“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是1977年提出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1988年提出的;“科教兴国”是1995年提出的。

按照时间排序是②①③④。

D项符合题意。

6.吴明瑜回忆道:“鉴于当时复杂的国际形势,为了实现建设一个强大的中国的目标,当时出于战备考虑,提出要实施‘上天、入地、下海’的科研战略……”提出此“科研战略”主要是为了( )
A.加强国防力量B.提高国际地位
C.建立科研体系D.服务生产发展
【答案】A
7.读下表,对表中现象解读不正确的是( )
1952~1958年我国科研成果统计表
A.第一阶段的情况说明我国振兴科技起步的艰难
B.第二阶段的情况印证了“向科学进军”的热潮
C.第三阶段的情况表明科技领域出现了“大跃进”
D.这三阶段的情况证实“科教兴国”的推动作用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20世纪50年代我国的科研成果。

1952~1958年是社会主义过渡和建设时期,体现了我国过渡时期科技的艰难起步和向科技进军时期的科研热潮,1958年在“大跃进”的思潮下,科技领域也出现了“大跃进”,其成果大部分不合格。

故A、B、C三项解读正确。

“科教兴国”是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D项解读错误,符合题意。

8.1967年,英国《太阳报》发表文章《中国的惊人的技术发展》指出,如果允许文化革命在1967年的大部分时间里继续进行,中国可能蒙受极大的损失,不是由于政治上的不统一,而是由于技术训练的中断。

可见作者( )
A.看到了政治错误对科技发展的破坏
B.主张中国继续推行“义务教育”
C.赞成中国实行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D.对中苏关系的恶化表现出忧虑
【答案】A
9.1954年教育部规定:“高中从一年级起授俄语;个别地区缺少俄语师资的可授英语;
二、三年级原授英语的,可继续授英语,如有俄语师资而学生又愿意改授俄语并对英语教师能作妥善安置者,可改授俄语。

”这种规定的主要目的是( )
A.从语言上构建意识形态
B.为“一五”计划做人才储备
C.确保苏联对华的主导性
D.促进外语教学的多元化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20世纪50年代的外语教育。

新中国成立以后,美苏处于两极对立时期,我国在外交上实行“一边倒”。

朝鲜战争后,美国对中国的孤立封锁加强,因此,新中国在教育上向苏联学习,学习俄语,故选A项。

B项与题干主旨关系不大;C项忽略了中国的主权独立,与史实不符;题干中规定的主要目的并非促进外语教学的多元化,D项错误。

10.陆定一于1956年5月发表的讲话中提到:“自然科学包括医学在内是没有阶级性的,它们有自己的发展规律。

……在某一种医学学说上,生物学或其他自然科学的学说上,贴上什么‘封建’‘资本主义’‘社会主义’‘无产阶级’‘资产阶级’之类的阶级标签……就是错误的。

”对该材料的理解准确而全面的是( )
①应该区分政治观点问题与学术技术问题②提倡科学研究中独立思考和批评的自由
③“双百”方针出台于三大改造完成之际④“百花齐放、推陈出新”加速科技发展
A.①②B.①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的科技与文艺方针。

从“在某一种医学学说上,生物学或其他自然科学的学说上,贴上什么‘封建’‘资本主义’‘社会主义’‘无产阶级’‘资产阶级’之类的阶级标签……就是错误的”的信息可知,陆定一主张把学术问题与政治问题区分开,故①正确;陆定一发表的讲话与“双百”方针的精神一致,提倡科学研究中独立思考和批评的自由,故②正确;③④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故A项符合题意。

11.近代以来中国出现过几次大的留学热潮。

下列表格中的①②③处依次应该是( )
A.实业救国、建设国家、富国强兵
B.实业救国、富国强兵、建设国家
C.富国强兵、实业救国、建设国家
D.富国强兵、建设国家、实业救国
【答案】C
12.下表是《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系1950年本科第一学期的教学计划》。

其中前三科为政治课,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
①政治课比重最大,说明思想教育是最重要的②俄语课时占总课时的比例最大③课程设置与新中国成立后的中苏关系密切相关④贯彻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A.①②B.③④
C.②③D.①④
【答案】C
13.1977年5月,邓小平在一次谈话时指出:“我们要实现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要能上去。

发展科学技术,不抓教育不行。

靠空讲不能实现现代化,必须有知识,有人才……一定要在党内造成一种空气: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邓小平的这一看法( ) A.体现了“双百”方针的要求
B.首次提出实现现代化的目标
C.揭开了改革开放大潮的序幕
D.推动了科教领域的拨乱反正
【答案】D
【解析】1977年,“文化大革命”已经结束,但是仍然处于两年徘徊时期,全国范围内的拨乱反正还没有开始,这一时期邓小平提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为后来科教领域内率先开始拨乱反正奠定了基础。

A项“双百”方针与题干提及的范围不吻合,B项出现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C项出现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所以只有D项符合题意。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代太学以五经为教材,进行经学教育。

国家对教材和教学内容进行较为严格的审定。

太学只允许传授今文经学,古文经学则被拒之门外。

汉代经学分为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两派。

今文经学是用当时通行的隶书写成的经书,以董仲舒为首的一批儒家学者利用“阴阳五行”学说将儒学神学化,提出“天人感应”“君权神授”的命题。

——《两汉太学的初兴》
材料二面对西方帝国主义势力的东进和西方文明的冲击,在英勇反抗帝国主义的同时,掀起了学习西方文明的热潮,纷纷致力于探索富国强兵之路。

洋务教育是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发展的必然产物,是社会经济运动的客观结果,其内在的导因在于那个时期社会需求结构的变化。

随着洋务运动的开展,无论是兴办军事工业时引进西方的先进生产科学技术,还是兴办民用工业时学习西方的先进管理经验,洋务派深感人才匮乏。

——张雪蓉《论洋务运动时期的教育建设》
材料三1949~2008年新中国的教育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太学的主要特点及其成因。

依据材料二,指出洋务教育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

(2)材料三反映了什么现象?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出现该现象的主要原因。

【答案】(1)主要特点:教学内容为儒家经典。

成因: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大力推崇儒学教育,以加强思想大一统。

影响:为洋务运动培养了一大批科技、军事、翻译方面的人才;打破了传统教育体制;传播了西学;是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开始。

(2)现象: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教育迅速发展,基本实现普及义务教育;改革开放以来高校教育发展更为迅速,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了各类人才。

原因:新中国的成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全面发展教育方针的提出;改革开放,综合国力的提升;优先发展教育思想的提出,党和政府加大对教育的投入;“科教兴国”发展战略的实行;人民对教育的重视和渴求;社会主义建设对人才的需要。

(至少4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