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合作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家园合作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研究
培养儿童的良好行为习惯
一、什么是习惯?为什么要培养儿童的良好行为习惯?
(一)什么是习惯
1、习惯是一种行为方式。
2、习惯是一种自动化的行为方式。
3、习惯是一种稳定的自动化的行为方式。
(二)习惯的分类
习惯简单可以分为良好习惯和不良习惯。
(三)为什么要培养儿童的良好学习习惯
1、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习惯就是素质,习惯影响人格。
2、儿童时期是养成习惯的关键期:培养始于父母,养成始于家庭,关键在于幼儿园和小学。
3、加强德育,提高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应该求真务实,从培养儿童的良好行为习惯开始。
俄罗斯著名的教育思想家乌申兹基说过:人的好习惯就像是在银行里存了一大笔钱,你可以随时提取它的利息,享用一生。
一个人的坏习惯就好像欠了别人一笔高利贷,老在还款,老还不清,最后逼得人走入歧途。
这个比喻非常好。
今天的家长要想给自己的儿女留下什么?我想应该给我们的子女从现在开始留下好的习惯,这就是他一生最大的财富。
二、培养儿童哪些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婴儿期(0-3岁)培养儿童健康的生活习惯和文明礼貌习惯。
(二)幼儿期(3-6岁)巩固和扩展婴儿时期养成的习惯,培养初步的学习习惯和遵守规则的习惯。
幼儿的发展是在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良好的教育环
境对幼儿的身心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家庭、幼儿园是幼儿发展的两大环境。
一、帮助幼儿形成正确的概念,了解什么是“良好的生活习惯”。
小班幼儿年龄小,对于许多生活习惯的正确与否没有准确的概念,良好幼儿的生活习惯是指幼儿在科学引导的基础上,经过多次练习所形成的、符合幼儿身心发育特点的良好的生活常规及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
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进餐、睡眠、上课、盥洗、穿脱衣服等十多个环节。
二、发挥幼儿园的教育作用,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
(一)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采用孩子感兴趣的方式
1、利用游戏,养成习惯。
喜欢游戏是孩子的天性,他们喜欢在有趣的活动中接受教育,在他感兴趣的游戏活动中,幼儿能按照一定的要求,约束自己不良的行为,限制自己不应该扰乱一定的生活习惯,让幼儿从小就知道生活在一个集体里,就要有一定的约束力,不能随心所欲。
但有的幼儿不是很好地按要求去做,这就需要我们用心教诲。
游戏是对幼儿进行生活习惯教育的良好手段。
2、结合儿歌,培养技能。
在常规活动中,洗手、入睡、穿脱衣裤是最重要的三项。
在培养和训练中孩子们不是把先后顺序弄错,就是细节达不到要求。
把这些编成儿歌,这样既可让孩子熟练地掌握要领又可把握动作的先后顺序。
3、坚持正面教育,多表扬多鼓励。
心理学上指出:愉快的情绪能促使大脑皮层建立一个兴奋灶,使学习保持最佳状态。
结合幼儿的这一特点,我在班上设置了“宝宝学会了”专栏,用不同颜色的泡泡来表示小朋友不同方面的进步,如果孩子完成得好,得到肯定就如同得到表扬,会信心大增,无论做家务,还是其他方面,都会更积极地去努力。
(二)反复训练,形成习惯
一个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养”不难,养成就需要很大的坚持性,需要不断的强化。
在这个过程中,很容易疲劳以至于忽视,从而使坏习惯卷土重来。
特别是小班的孩子,他们基本上还
没有很自觉的意识,所以需要成人的提示和帮助。
教师要把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渗透于孩子们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内容要具体化、生活化,可操作。
为幼儿制订一个生活日程表,从小就依照一定的时间进食、睡眠、活动,为以后的良好生活习惯打下基础。
孩子的意志力力较差,教师要保持高度的责任感,并且以身作则,潜移默化地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
从训练的内容看,必须与幼儿的生活实际密切结合。
我们可以在平时提醒、督促,还可以结合孩子喜欢的扮家家的游戏中练习、强化.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
”可以看出完美的教育从来都是非常重视良好习惯的训练和培养的。
幼儿正处于人生的初始阶段,一切都要学习,可塑性强,自控能力较差,既是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最佳时期,又是沾染不良行为习惯的危险阶段,如果不适时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便会错失良机,养成不良行为习惯。
而积习难改,习惯成自然,会给将来的发展带来难以弥补的缺憾。
二、理论思考
1.有关概念的理论分析。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是思想品德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幼儿园按照德育总体目标和幼儿成长规律,确立的不同年龄阶段的德育内容和要求,并依此对全体幼儿进行基本伦理道德教育和基础文明行为训练而形成的良好内部心灵或性格特征和外部行为表现的总和。
本课题在党的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指导下,强化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从多维视界着眼,通过各种渠道——宣传教育、课堂学习、实践历练、参与管理、检查评比等培养幼儿自觉遵规守纪习惯、自主学习习惯、自我管理习惯及良好的劳动、卫生习惯和文明礼貌习惯,以此通过制
度建设,道德教育和行为训
练等,对幼儿的知、情、意、行加以引导、规范,以达到预期的目的。
本课题主要是研究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具体内容、途径、方法,并以此为突破口,努力帮助孩子在各个方面养成良好的习惯,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以促使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2.本课题的研究目标。
总体目标:加强幼儿园日常规范制度建设,强化和规范校园常规管理,发挥管理规范的强制作用,道德情操的陶冶作用,校园环境的熏陶作用,幼儿主体的“倚同作用”,创设一个全程育人、全面育人、全员育人的科学严谨、和谐生动的教育环境,通过实践、历练、积累,促进幼儿具有良好的行为举止,养成具有时代特征和符合社会要求的良好行为习惯。
具体目标:
⑴、研究如何培养幼儿遵规守纪的习惯,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劳动、卫生等习惯。
⑵、研究如何通过家园合作促进本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⑶、研究如何通过教师的教育教学促进本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
3.研究过程中必须坚持的指导思想。
(1)、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的原则。
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
必须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生活学习的特点,培养良好习惯的目标和方法,都必须从幼儿的实际出发,切忌成人化、理想化。
同时,既要确定面向全体幼儿的行为习惯的基本要求,又要关注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地发展。
(2)、必须把行为习惯培养与创新教育结合起来。
根据当今时代发展的要求,根据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要求,良好的习惯不仅仅是认真上课、专心作业、刻苦学习,而应该有更新的要求,更深层的内涵。
必须着力培养孩子创新性的行为习惯,如独立思考的习惯、做想结合的习惯、敢想敢说的习惯、积极与同伴合作交流的习惯等等。
(3)、必须把行为习惯培养贯彻于教育教学各项活动中。
良好行为习惯只有在活动中才能培养,而对幼儿来讲,生活就是学习,是在生活中学习,实际生活中事事有问题、处处有知识。
因此,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不仅是语言、科学等文化知识教学的任务,而且要渗透于其它各项教育活动中,渗透于校园文化建设和环境建设中。
(4)、必须进一步加强家园合作,努力形成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家园合力。
对幼儿来说,家庭仍是他们生活、学习的重要空间,家庭教育仍是儿童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许多家长一方面“望子成龙”心切,对孩子要求甚严,另一方面又不顾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不讲教育教学方法。
因此,必须通过多种途径和形式,加强与家庭的交流和合作,使幼儿园教育与幼儿家庭教育在思想上形成共识,在行动上达成一致。
(5)、必须坚持渐进性原则。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必须经过反复的历练,既有“纵向”的日积累月,又有一个“横向”的积累,才能形成持久、稳定并变成需要的行为方式。
三、研究内容
根据以上确定的研究目标和指导思想,本课题主要研究如下几方面内容:
1.当前幼儿学习状况的调查研究。
主要是调查分析我园幼儿学习情感和学习方式,以及在校的学习活动情况。
通过调查分析,了解幼儿学习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良行为,发现幼儿学习过程中的积极因素,以加强行为习惯培养的针对性。
2.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目标的研究。
根据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生活、学习的实际情况,研究制定具体的行为习惯培养目标。
这一目标对教师来讲,也就是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必须渗透的教育目标,对孩子来讲,也就是在活动中必须达到的基本要求。
这一目标必须着眼于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促使幼儿主动发展、创造性发展。
这一目标必须全面、具体,就学习情感和学习方式等活动的各个环节提出明确的要求。
3.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策略研究。
这是本课题研究的重点和难点,要通过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寻求一套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途径和措施。
(1)、在各项教学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行为习惯。
日常教学活动是实施素质教育。
培养幼儿能力,塑造幼儿人格的主阵地。
必须深化教学改革,使教学活动从偏重于灌输知识转变为传授知识、激发情感、培养能力相结合的活动。
特别是在语言、社会、科学等教学活动中,既要对孩子的学习行为严格要求,又要创设生动活泼、富有情趣的活动情境,激发孩子主动学习,积极探究,在孩子主动求知的过程中指导行为方式。
(2)、通过幼儿园环境布置,营造良好的氛围。
激发幼儿学习兴趣,陶冶幼儿学习情操,使孩子在娱乐中学习,在生活中求知。
(3)、加强家园合作,争取家庭的积极配合。
一方面,要积极向家长宣传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意义和具体要求,动员广大家长一起来做好这项工作。
另一方面,要通过家访、家庭教育讲座、家园联谊活动等多种途径,加强与家庭的联系,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
(4)、加强个体指导,帮助孩子克服心理障碍,矫正不良习惯。
由于个性心理、家庭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幼儿在学习情感、行为方式上也会存在很多差异。
因此,在面向全体幼儿的同时,必须加强对幼儿的个别指导,及时帮助一些幼儿矫正不良行为,防止不良行为形成不良习惯。
(5)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形成师表群体形象
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主要是在学校里养成,从教书育人的目的出发,教师必须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言传身教,以身教为重点,培养自身思想道德品质的素养,注重良好行为举止习惯对幼儿潜移默化作用,用教师的人格力量和群体感染力、约束力,影响鞭策幼儿,成为幼儿的楷模,收到训练和熏陶的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