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颅内压监测在脑室出血中的应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态颅内压监测在脑室出血中的应用
目的研究颅内压(ICP)监测对脑室出血患者的作用。

方法本院2008年12月~2011年12月共收治68例脑室出血患者,常规植入侧脑室引流管,连续测量颅内压4~10 d,评估其预后。

结果根据出血后6个月GOS评估预后,28例(41.2%)恢复良好,12例(17.6%)中度残疾,10例(14.7%)严重残疾,8例(11.8%)植物状态,10例(14.7%)死亡。

结论脑室内ICP监测在脑室出血患者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持续有创颅内压监测,可有效防止脑室出血患者颅内压增高的危险,尽早发现颅内压变化趋势,降低死亡率。

标签:脑室出血;动态颅内压监测;应用;预后
颅内压(intracranial pressure)是颅腔内脑组织、脑脊液、血液3类内容物呈现稳定压力的表现,正常人在60~180 mm H2O,但持续超过200 mm H2O为颅内压升高。

脑室出血时颅内压升高是普遍存在的病症,也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关键因素之一。

目前临床应用于颅内压监测的方法有很多,其中脑室内监测是ICP 监测的金标准[1]。

现将本院2008年12月~2011年12月共收治的68例脑室出血患者ICP监测患者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共行ICP监测68例患者,GCS评分为3~8分,男40例,女28例,年龄28~82岁,平均(58.5±13.4)岁。

出血类型:丘脑和(或)基底节区出血破入脑室39例,小脑出血破入脑室22例,自发性脑室出血7例,均侧脑室穿刺置管引流术。

术后均予脑室内注入尿激酶,预防消化道出血、预防感染等常规治疗。

1.2 治疗方法
对GOS评分3~8分患者常规行ICP监测。

所有患者均采用强生公司生产的CODMAN颅内压监护仪。

所有患者均放置脑室引流管,一方面可监测颅内压,另一方面可引流脑脊液或注射尿激酶溶解血肿等治疗,缓解颅高压。

68例置脑室引流管,其中额角穿刺45例,脑室三角区穿刺17例,枕角穿刺6例。

留置时间4~15 d,平均(7.2±2.8)d。

留置过程中1例出现颅内感染,脑脊液培养到细菌。

1.3 颅内压增高评定标准
(1)正常,ICP<15 mm Hg;(2)轻度增高,ICP 15~20 mm Hg;(3)中度增高,ICP 20~40 mm Hg;(4)重度增高,ICP>40 mm Hg。

1.4 疗效评定
出血后6个月按GOS治疗结果分级,将患者生存状态分为:良好、中残、重残、植物生存、死亡。

2 结果
行脑室外引流,引流量20~300 mL/d。

患者中发现ICP异常增高,行头CT 发现颅内血肿增大,中线移位,行血肿清除术5例;发现ICP异常增高,CT示大面积脑梗死,行去大骨瓣减压术2例。

根据出血后6个月GOS评估预后,28例(41.2%)恢复良好,12例(17.6%)中度残疾,10例(14.7%)严重残疾,8例(11.8%)植物状态,10例(14.7%)死亡。

3 讨论
3.1 颅内血肿术后ICP监测指导脱水剂应用
甘露醇是控制ICP增高的主要药物,但使用时间过长会引起脑水肿的反跳现象。

累计用量过多可造成肾脏损害。

无ICP监测时临床根据经验用药,用药的剂量和时间无数据依据可循,对肾脏损害经常发生[2]。

本组68例患者中,轻度增高或无明显增高者12例,无甘露醇治疗或颅内压升高时临时给甘露醇125 mL,中度增高者38例,每12小时或8小时给予甘露醇125 mL或根据液体出入量临时加用呋塞米,重度增高者28例,每6小时给予甘露醇125 mL并加用呋塞米持续泵入,根据颅内压、尿量、液体入量调节。

一般情况下如果ICP > 2.7 kPa 持续15 min以上,排除发热、气道压力增高、腹压增高、缺氧、躁动、抽搐等因素,则需给呋塞米、甘露醇或甘露醇加呋塞米治疗[3]。

3.2 脑室出血术后ICP监测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持续动态的ICP监测能及时准确观察到每个瞬间颅内压的真实情况,对脑室出血术后病情分析及治疗有重要参考及临床指导意义。

若术后ICP持续增高或开放引流后,ICP仍持续在中度且不降者应高度警惕颅内出血或梗死的可能。

本组5例中ICP在短时间内急剧升高,常提示某种原因所致急性病变重度增高者经CT证实再发血肿形成。

ICP在短时间内急剧升高,常提示某种原因所致急性脑水肿,此常为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对颅内压短时间内高低变化较大,应考虑发热、气道压力增高、腹压增高、缺氧、躁动、抽搐等因素,应做相应的对症处理,尽量做到检测的准确性[4-5]。

颅内压监测是目前效果最为肯定,敏感性最强的预警方式,已被美国脑创伤基金会写入第3版颅脑创伤治疗指南[6-7]。

总之,脑室出血术后持续动态ICP 监测,对患者的病理分析、药物选用、提高疗效及判断预后等方面有重要意义,对于神经重症方面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 Smith M. Monitoring Intracranial Pressure in Traumatic Brain Injury[J]. Anesth Analg,2008,106(1):240-248.
[2] 欧书琴,常会民,林永清,等. 七叶皂甙钠与甘露醇降低急性颅脑外伤患者颅内压的疗效比较[J]. 中西医结合实用临床急救,1999,6(1):17.
[3] Stocchetti N,Longhi L,Zanier ER. Intracranial pressure monitoringfor traumatic brain injury:available evidence and clinical implications[J]. Minerva Anestesiol,2008,74(5):197-203.
[4] Olson DM,Thoyre SM,Bennett SN,et al. Effect of mechanicalchest percussion on intracranial pressure:a pilot study[J]. Am J CritCare,2009,18(4):330-335.
[5] Sahuquillo J,Arikan F. Decompressive craniectomy for the treatment of refractory high intracranial pressure in traumatic brain injury[J]. 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2006,25(1):CD003983.
[6] Bullock MR,Povlishock JT.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 Editor′s Commentary[J]. J Neurotrauma,2008,25(3):276-278.
[7] Adelson PD,Bratton SL,Carney NA,et al. Guidelines for the acute medical management of 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 in infants,children,and adolescents[J]. Ped Crit Care Med,2003,4(3 Suppl):S72-7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