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后路手术的术中护理配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腰椎后路手术的术中护理配合
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及腰椎滑脱等腰椎疾病是导致老年人腰腿痛的常见骨科疾病,除此之外,还可能引起双下肢感觉肌力减退、肌肉萎缩、神经源性跛行及脊柱侧凸等,部分
患者可出现大小便功能异常[1],严重影响患者的行走能力,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绝大部
分患者最终需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2],且手术治疗的效果明显
优于保守治疗[3,4],手术的原则是减压彻底并保持脊柱稳定性,腰椎后路减压植骨融合内
固定术已经成为目前治疗此类疾病的主要治疗方案。
腰椎后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操作复杂、创伤较大,体位要求高,术中所需器械较多,对医护人员的技术及术中相互配合要求较高,且老年患者多存在高血压、糖尿病、肺心病等内科合并症,手术耐受性差,更需要术中
医护配合,缩短手术时间。
巡回护士掌控全局,器械护士参与手术过程,麻醉师和手术医师
需在巡回和器械护士的配合下才能安全有效的完成整个手术。
笔者回顾性分析总结了2011
年6月-2016年5月期间在我院接受腰椎后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的156例患者的相
关临床资料,评估术中护理配合的重要性,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56例患者均符合以下入选标准:(1)临床症状和体征明显;(2)正规保守治疗3~
6个月症状无明显缓解或加重者;(3)有完善的影像学检查资料,且影像学提示病变节段与
临床表现一致。
合并脊柱结核、肿瘤及外伤所致椎体不稳等患者予以排除。
156例患者平均
年龄67.3±6.5岁(60~81岁),其中男102例,女54例。
病因学分类:腰椎间盘突出症36例,腰椎管狭窄症70例,腰椎滑脱症50例。
单节段115例,多节段41例。
所有病例均有
不同程度的神经受压症状,均表现为渐进性发展,腰痛115例,下肢麻木、感觉异常117例,下肢无力、神经源性跛行76例,无括约肌功能障碍患者。
其中共85例患者存在高血压、糖
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等合并症。
所有患者均接受腰椎后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手术后
绝大部分患者症状均得到改善,功能恢复良好。
1.2 手术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全麻,俯卧位,后正中切口,C形臂辅助下植入椎弓根螺丝钉,然后根据狭
窄部位及狭窄程度行全椎板减压,扩大侧隐窝,松解狭窄部位受压的神经根,切除不稳节段
椎间盘,松解椎间隙,选择适当Cage并装填松质骨粒,植入椎间隙。
C形臂透视Cage位置
适当后,内固定。
放置引流48-72h。
术后第10周戴腰围下床活动,术后12个月后去除腰围。
2.结果
156例患者手术顺利成功,手术时间平均143±26.4min(130~190min),术中出血平均
615±135.2ml(450~900ml),住院时间平均11.2±3.2(7~19)天。
回访时所有患者均恢复
良好,正在进行功能锻炼。
手术后无感染,无死亡等并发症,术后脑脊液漏4例,神经受压
症状明显改善115例,轻度改善30例,无改善8例,加重3例。
3.护理
3.1 巡回护士
术前访视:手术室护士在术前1天对患者进行访视,了解患者的一般情况及病情,做好心理
护理。
与患者及家属讲解麻醉和手术配合事项,解答患者的疑问,消除其紧张恐惧的心理,
使患者积极主动的配合手术。
术前准备:(1)器械准备:术前检查常规手术器械包、腰椎包、植入物及专用器械是否到位。
C臂机,铅衣,铅墙,术中所需体位垫等准备齐全。
(2)手术室准备:手术室选择层流
手术间或百级手术间,尽量安排为首台手术,术前将手术室内温度调节至24~26℃,湿度调
节至50%~60%,将手术室门关闭,保持手术室内的环境清洁。
并且合理摆放电刀、双极电
凝器、吸引器、C臂机等。
(3)核查:患者入室后,首先由巡回护士、麻醉师和手术医生一
起进行核对,包括患者信息、手术方式、手术部位等,确保手术安全。
(4)建立静脉通道:常规选静脉留置针,根据麻醉师评估结果行中心静脉置管,按医嘱静脉滴注预防性抗生素,
部分患者需要严格控制输液速度及输液量,避免出现心功能不全、肺水肿等并发症。
(5)
协助麻醉:协助全麻诱导、气管插管、桡动脉穿刺测压、深静脉穿刺置管及其它监测,同时
按照医嘱对患者进行导尿,术中需密切观察患者尿量,做好监测。
体位摆放:体位的正确摆放与手术的成败密切相关,有利于手术的操作和对患者的保护。
体
位的摆放由巡回护士,麻醉师及手术医师共同完成。
麻醉实施成功后,取俯卧位,首先保证头、颈和脊柱在同一轴线上旋转,旋转过程中保护气管插管和各种动静脉通路,防止脱出。
同时保护肩关节,双臂置于胸壁两侧,与身体作为一个整体。
俯卧位后,头部、双肩、骨盆、双侧小腿垫高,保证胸腹部基本悬空,以保证正常的呼吸运动,降低腹内压力,保证静脉回
流通畅,减少手术野渗血,维持正常的呼吸循环功能。
女性保护乳房不受挤压,男性保护外
生殖器不受挤压。
双膝微曲,以脚尖不碰到床为宜。
体位摆放好之后,巡回护士再次检查静
脉通路及患者身上的各种仪器设备连接线是否完好,检查体位是否正确。
器械核实:手术开始前巡回护士打开每个器械包,同时与巡回护士一起认真核对清点手术物
品的数目及器械的完整性;协助器械护士和手术医师穿手术衣,协助器械护士摆放无菌台,
监督操作过程中的无菌原则。
术中配合:加强巡视观察,协同麻醉师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及术中失血情况。
如需输血,输血前与麻醉师严格查对,输血过程中密切观察有无输血反应。
时刻注意患者的保暖,控制
室温在24~26℃;为器械护士和手术医师提供需要的物品;透视时协助放置铅墙等;定时检
查面部、胸腹部等重要部位受压情况;保证各种管道畅通;密切观察患者尿量;详细完成各
种护理记录单及植入物种类和型号。
术后处理:手术结束后协助医生包扎好伤口,协助平卧至推车上,操作要点与术前摆放体位
是一致,保持头、颈及脊柱同步转动,轴线翻身,防止医源性损伤。
协助麻醉师清理呼吸道
分泌物。
离开手术室前再次核查,保证各种管道畅通等。
术后3~4天回访,了解患者术后
恢复情况。
3.2 器械护士
首先和巡回护士一起认真核对清点手术物品的数目及器械的完整性,协助手术医师消毒铺巾,严格遵守无菌原则。
熟悉手术操作步骤及每个器械的用途,常规器械和特殊器械按使用顺序
分别放置,提前预知需要递送的器械。
术中准确传递手术器械,修整碎骨块,纱布等材料放
置一处,方便巡回护士收集和评估出血量。
术后再次和巡回护士一起核对器械数目及完整性,无误后设置引流管,逐层缝合切口。
4.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和腰椎滑脱症是脊柱外科常见病,同时也是引起腰腿疼的常
见原因[5]。
随着人口平均寿命延长和老年人群数量快速增长,退行性腰椎疾病的发病率呈上
升趋势,成为老年人慢性腰退疼痛、神经源性间歇性跛行和下肢麻木无力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影响老年人的日常生活,严重者往往需要手术治疗,手术治疗的主要目的是在保持脊柱稳定
性的同时尽可能的对受压的神经根进行减压,腰椎后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已经成为目前
治疗此类疾病的主要治疗方案。
巡回护士和器械护士的配合在围手术期护理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巡回护士参与了患者术前
准备到术后回病房的整个过程,术前访视了解患者的心理及生理状态,有助于对患者进行心
理辅导,使患者保持最佳状态接受治疗,同时有助于掌握术中的关注点,保证手术顺利开展。
手术室的准备有助于减少感染,提高患者的手术耐受性。
体位的摆放同样重要,由于俯卧位的特殊性,容易对机体的生理机能造成影响,引起呼吸循环神经系统和皮肤器官的损伤,如呼吸道梗阻、呼吸运动受限、静脉回流受阻、神经牵拉损伤、眼部或鼻部压迫损伤、皮肤局部压疮及软组织损伤等潜在并发症[6]。
体位的正确摆放能够有效避免上述并发症,同时巡回护士在术中检查患者体位是否正确及离开手术室前检查患者是否存在体位相关并发症。
本组156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一例发生体位相关并发症。
腰椎手术过程复杂,使用的器械较多,器械护士应该熟悉手术操作步骤及每个器械的用途,熟练的递送器械。
综上所述,手术过程中医护之间的良好配合,能使腰椎疾病患者顺利完成手术,促进疾病康复,降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陈孝平,汪建平.外科学[M].第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3.
[2]张超,周恒星,冯世庆,等.老年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疗效分析[J].中华外科杂志,2013,51(9):816-820.
[3] Kim YS,Park J,Hsu J,et a1. Effects of training frequency on lumbar extension strength in patients recovering from lumbar discectomy[J].J Rehabil Med, 2010, 42:839-845.
[4] Weinstein JN,Tosteson TD, Lufie JD, et a1. Surgical versus nonoperative treatment for lumbar spinal stenosis four-year results of the Spine Patient Outcomes Research Trial[J]. Spine(Phila Pa 1976),2010,35:1329-1338.
[5] Mayer HM,Zentz F,Siepe C,et a1.Percutaneous interspinous distraction for the treatment of dynamic lumbar spinal stenosis and low back pain[J].Oper Orthop Traurmtol,20l0,22(5-6):495-511.
[6]侯军,薛秀娟,魏民,等.不同脊柱手术体位引发损伤21例原因分析及护理[J]. 齐鲁护理杂
志,2011,17(8):4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