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会计 第三章 会计的国际协调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国际协调中,有些国家总是要“以我为中 心”,总是认为本国的会计是最好的。
• 英国喜欢按照自己的会计模式去设计 全球性会计制度;美国则要把美国的模 式传播到其他的国家中去;法国、德国 等国家则认为其他国家应效仿它们的会 模式。
• 每个国家都认为它们的制度是最完善 的,而不愿意采纳其他的会计制度。有 的国家比较强调国家主权和民族独立, 不愿意引进国外的会计理论和方法。这 些观念都极大地阻碍着会计准则和财务 信息揭示方面的国际协调。
准则,经过协调建立起来的国际会计准则可以
作为发展中国家建立本国会计准则的基础。
• 这些国家可以根据本国的情况,为使国际 会计准则适应本国的需要而作相应的修改。这 样,就可以加快这些国家会计事业的发展,以 适应经济以展的需求。
• 许多国家的政府认为国际会计的协调和信 息揭示的规范化将有助于消除跨国公司和东道 国国内公司之间的不平等竞争,增加跨国公司 信息揭示的透明度,改进东道国政府与跨国公 司进行讨价还价的地位以及对跨国公司进行管 理的能力水平。
2.协调化与标准化的两种观点
• (1)协调化与标准化共性 • 在国际会计领域内谈到缩小各国会计和财务报
告实务的差异时经常使用协调化 (harmonization)与标准化(standardization) 两个概念进行描述。协调化和标准化泛指一定 的组织在国际范围内为缩小各国会计和财务报 告实务差异、增进财务信息的可比性而采取措 施、进行调整和促进统一的过程。
可见国际会计准则的发展现状是惊人的目前欧盟已经正式要求其7000多家上市公司国际上有64个国家宣布包括中国从2005年1月1日必须采用国际会计准则的要求编制合并财务报继我国1996年加入iasc以来会计理论界也本着与时俱进的精神研究着国际会计准则的发展与实务应用但经过调查90以上的国家认为在iasb成员中美国占据将近一半的席位必然会对我国和发展中国家不利不得不思考我国应该怎样对付这样的局面这本来就不是一个单纯的会计理论与实务问题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个政治问我国政府及会计管理部门正在积极的研究此国际形式的对策以积极主动的具有胆识和魄力的精神面对这一会计领域的世界变化
• 报告建议,在跨国公司委员会(经社 理事会下属的一个政府间组织)的赞助 下召开专家小组会议,考虑制定标准化 的会计和报告国际准则问题,协调跨国 公司的会计和报告实务,以增进财务信 息的国际比较。
• 跨国公司委员会和经社理事会都赞同 这项建议。于是,联合国秘书长在1976 年初任命成立了会计和报告国际准则专 家小组,由14名来自不同地区的具有各 种背景的成员组成。
第三章 会计的国际协调
第一节 国际协调的必然性 第二节 国际政府间组织的协调活动 第三节 非政府间组织的协调 第四节 民间会计职业团体的协调活动 第五节 国际会计协调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 协调是对会计实务差异设定限度以 增加其可比性的过程。协调后的准则减 少了逻辑上的冲突并改进了国家间财务。
第一节 国际协调的必要性
• 会计职业界在各国间发展不平衡也影 响了国际协调。以各国职业会计团体为 基础组建的世界性组织需要各成员团体 实施经过协调而制定出的会计准则,但 有的国家的会计团体并不能够决定本国 执行什么样的会计准则,也不能控制本 国实务的发展,所以由民间会计团体进 行的国际协调在短期内很难取得应有的 效果。
• 再者,并不是所有的国家都有会计职 业团体参加国际性会计职业组织,因此, 目前的国际性准则制定机构(如国际会 计标准委员会)的影响是有限的,并没 有影响到世界上的每一个国家。
三、国际协调中的主要障碍
• 协调中的主要障碍是各国间会计实务存在 着很大的差异。各国的会计准则和财务报告规 则首先是满足本国的需求。如前所述,会计是 环境的产物,政治、法律、经济、文化等环境 因素塑造了各国不同的会计实务状况。
• 这些影响各国会计实务的各种因素不可能 相同,因此会计的国际协调就不可能没有障碍。
2.有利于提高公司的经营效率和经济效益;
•
• 可以在编制和分析财务报告中有效地 利用人力、财力和时间;国际金融市场 也会有透明度更高和更准确的财务信息。
3.在国际资本市场上,资金的提供者要求进行会 计的国际协调,以便能根据可比的财务信息作出 最佳投资决策或贷款决策。
• 一个公司的财务报表能被潜在的投资者和 财务分析专家所理解并公正地反映了公司财务 状况,那么这个公司就能比较容易地从资金提 供者那里取得资金.
立了国际会计与报告准则特设政府间专
家工作组,其成员按各地区分配,来自 34个国家,每一当选国家任命一名在会
计和报告方面有经验的专家担任,其中 22个国家是来自亚、非、拉的发展中国 家。
• 特设工作组的目的是审定会计和报告 准则,以保证有关方面易于取得所需的 跨国公司经营活动的财务的和非财务的 资料,并使其更具有可比性。
•
联合国努力对国际会计协调产生了
积极的促进作用,对各国会计实务产生
了一定的间接影响。
1973年,联合国秘书长在对联合国
经济和社会理事会的一项决议作出的答
复中,指定了一个小组去研究跨国公司
经营活动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 该小组1974年提交了一份报告,报告 中指出,有关跨国公司的活动严重地缺 乏有效形式的财务和非财务两方面的信 息,公司报告的可比性也极为有限。
• 随后,这份报告连同秘书长的建议一 并提交给了1978年5月,经社理事会根据 跨国公司委员会的建议,通过44号决议 批准成立了国际会计与报告准则特设政
府间专家工作组,其成员并不是各个国 家的政府代表,报告最终未被采纳。
• 1979年5月,经社理事会根据跨国公 司委员会的建议,通过44号决议批准成
• 跨国公司委员会建议工作集中在与 联合国同时在讨论和研究的有关跨国公 司行为准则相联系的会计和报告准则上。 从1980年2月至1982年4月特设工作组共 举行了六次会议,中国政府曾派代表参 加了其中的两次会议。
• 特设工作组按规定举行了六次会议以后于 1982年提出了一份报告,对历次讨论进行了总 结。这份低限度项目”,报告共有307段文字。
(4)协调化与标准化两者目的不同
•
在协调过程中,目的是通过一定的调整使
现有各国的会计实务差异得以和谐共存。
•
而在标准化的过程中,目的是通过统一会
计程序和会计方法使各国会计实务差异逐渐消
失,两者在缩小差异的态度上有宽严之别;
•
协调化的结果是使各种会计实务处于一种
“协调”的状态,而标准化的结果则使会计实
务达到一种“统一”的状态。
3.协调化的目的应该是标准化的活动
•
我们的论述一般使用“协调化”一词,并
认为它与“标准化”的概念有一定的区别。我
们所说的协调化是指各国有一定代表性的组织
机构在国际范围内,经过协商讨论和共同努力,
确立能为各方普遍接受的最佳会计实务,以期
缩小差异,使会计和财力报告实务趋于标准化
• 7.国际会计公司或国际会计师事务所在进行跨 国审计或从事其他国际性会计业务中也十分希 望各国会计实务的差异能逐步缩小,以便能提 高审计依据的统一性,提高审计质量和其他业 务工作水平。
8.会计的国际协调将会有利于各国税务当局的税 收征管工作。
• 在涉及国外所得税收征管工作中,各国税 务当局常因不同国家利润计量中的差异而遇到 麻烦,如果各国利润计量实务能够比较一致, 也许会有利于它们的工作。
•
所以,从一个公司来说,如果能够按照同
一套会计准则在世界各地发行证券,便可极大
地降低成本。
6. 跨国公司一般是支持会计国际协调的,而且跨 国公司也将从中受益。
• 如果会计准则达到一定程度的协调统一, 财务信息可比性的增强也会有助于评价各国子 公司的经营成果和经营业绩,有助于进行国际 投资分析和作出各种国际经营决策,还会有利 于为收买国外子公司而进行的评价和分析。
(3)认为协调化与标准化是不同概念认为
• 将协调化与标准化视为不同概念的观点认为: 协调化是脱离差异、走出差异的过程;
• 标准化是消灭差异、走向统一的过程。 • 两者在缩小差异的程度上有明显区别;在缩小
差异的过程中,首先能通过协调化使各国会计 界达到某种共识,明确差异所在、努力避免差 异的继续扩大并采取措施减少差异,然后通过 标准化制定统一的规则并共同遵守,实现会计 实务的统一性,两者在顺序上有先后之分;
的各种活动。
二、国际协调的必要性
• 1. 随着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和跨国公司的发展, 要求增进国际性财务信息的可比性的压力日益 增强。
• 一般认为,如果在世界范围内有统一的会 计术语和会计程序,有一套世界上大多数国家 公认的会计准则,有各公司间可相互比较的财 务信息,将会有利于国际经营活动中各方面参 与者的经营决策;
• 而以“七十七国集团”为代表的大 多数国家,为了监督跨国公司的经营活 动,认为有必要在联合国范围内协调会 计准则,要求成立正式的工作组,以继 续上述特设工作组未了的工作。
• 联合国经社理事会采纳了多数国家 的意见,于1982年以“67号决议”建立 了联合国“国际会计和报告准则政府间 专家工作组”。工作组由34个国家各选 派一位具有高深会计学识和丰富经验的 专家组成。
。
• 工作组中的席位根据地域均等原则 分配,计亚洲国家7席、非洲国家9席、 东欧国家3席、拉丁美洲国家6席、西欧 及其他国家9席,其中半数任期2年、半 数任期3年,连选者连任。
• 然而,应该承认的是,各国税务当局在许 多情况下是差异的制造者,各国税法中对会计 处理的不同规定使各国会计实务出现了许多差 异。
9.进行国际协调,建立国际会计准则,有利于发 展中国家建立自己的会计准则,有助于促进这些 国家的经济发展。
•
发展中国家的会计一般比较落后,短期内
不可能形成自己的比较完善的会计惯例和会计
• 一、协调化与标准化的含义 1.产生协调化与标准化的原因: 通过前面各章的叙述可以看到,在不同的国家中 各公司的会计和财务报告实务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 使得国际性财务报表的编制、合并、审计、分析和解 释说明十分复杂,给财务报表的使用者带来了诸多不 便,阻碍了财务信息的国际比较,不利于资本的合理 流动、投资的扩大和经济的发展。为了解决这些问题, 世界上有许多组织机构进行了各种努力来协调各国的 会计准则,以期缩小各国会计和财务报告实务的差异。
• 国际经济的发展是不平衡的,有的国 家在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和国际经营活 动方面都涉足不多,对于这样的国家来 说感觉不到会计协调的必要性,因此不 会参与和支持会计的国际协调活动。
第二节 国际政府间组织的协调活动
•
一、联合国的讲坛上发出了协调的呼吁 • 联合国在国际会计协调方面的主要
活动是进行讨论和交流,以增进各国间 的相互理解。国际性会计和财务报告问 题被提到联合国讲台上进行讨论引起了 各国政府对这一问题的高度重视,同时 也反映了这一问题在国际性事务中的重 要地位。
(2)认为协调化与标准化是同义语
• 关于协调化与标准化的含义,一种观点认为它 们是同义词,表达的概念完全相同。将协调化 与标准化视为相同概念的观点认为,协调化与 标准化可以互换使用,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偏好;
• 在欧洲联盟范围内,一般喜欢使用“协调 化”一词表述欧洲联盟国家在会计和财务报告 方面制定统一规则、缩小实务差异的妥协、调 整和统一的过程;而涉及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 的活动时,往往使用“标准化”一词来概括制 定国际会计准则的目的和缩小会计实务差异的 统一化过程
• 专家小组的研究表明跨国公司提供的 信息主要问题不是缺乏国际的可比性, 而是信息本身提供的严重不足,既缺乏 财务信息,也缺乏非财务信息。于是专 家小组致力于研究确定跨国公司应揭示 的最低的财务信息及非财务信息。
• 1977年,专家小组向秘书长提交了一 份包括四部分内容的题为“跨国公司会 计与报告的国际准则”的报告。
4.在大多数情况下,公司财务报表只有符合了某 种统一的、严格的格式要求,才能在国际资本市 场上出售股票、发行债券。
• 这种国际资本流动的增长客观上日益要求 进行会计准则的国际协调。
5.会计的国际协调对各国的国际资本市场上进行 筹资活动的企业也将十分有利,可以节约这些企 业的筹资费用。
• 因为目前一个企业在不同国家的资本市场 上筹资都要根据当地的会计准则编制一套财务 报表,在几个国家筹资就要编制几套财务报表, 这将使这样的企业增加一大笔开支。
• 报告在记述了历次讨论中协商一致的见解 以及各国代表的不同意见后又明确说明,由于 各方面分歧意见很大,特设工作组未能完成其 原定的任务。
• 下一步怎么办?主要有两种不同的意见。 美国、日本等少数发达国家抱消极的态度,认 为联合国关于国际会计准则的讨论,原则上应 当就此结束,未能协调的会计准则问题,可参 照并结合正在制定的跨国公司行为准则一并研 究;
• 英国喜欢按照自己的会计模式去设计 全球性会计制度;美国则要把美国的模 式传播到其他的国家中去;法国、德国 等国家则认为其他国家应效仿它们的会 模式。
• 每个国家都认为它们的制度是最完善 的,而不愿意采纳其他的会计制度。有 的国家比较强调国家主权和民族独立, 不愿意引进国外的会计理论和方法。这 些观念都极大地阻碍着会计准则和财务 信息揭示方面的国际协调。
准则,经过协调建立起来的国际会计准则可以
作为发展中国家建立本国会计准则的基础。
• 这些国家可以根据本国的情况,为使国际 会计准则适应本国的需要而作相应的修改。这 样,就可以加快这些国家会计事业的发展,以 适应经济以展的需求。
• 许多国家的政府认为国际会计的协调和信 息揭示的规范化将有助于消除跨国公司和东道 国国内公司之间的不平等竞争,增加跨国公司 信息揭示的透明度,改进东道国政府与跨国公 司进行讨价还价的地位以及对跨国公司进行管 理的能力水平。
2.协调化与标准化的两种观点
• (1)协调化与标准化共性 • 在国际会计领域内谈到缩小各国会计和财务报
告实务的差异时经常使用协调化 (harmonization)与标准化(standardization) 两个概念进行描述。协调化和标准化泛指一定 的组织在国际范围内为缩小各国会计和财务报 告实务差异、增进财务信息的可比性而采取措 施、进行调整和促进统一的过程。
可见国际会计准则的发展现状是惊人的目前欧盟已经正式要求其7000多家上市公司国际上有64个国家宣布包括中国从2005年1月1日必须采用国际会计准则的要求编制合并财务报继我国1996年加入iasc以来会计理论界也本着与时俱进的精神研究着国际会计准则的发展与实务应用但经过调查90以上的国家认为在iasb成员中美国占据将近一半的席位必然会对我国和发展中国家不利不得不思考我国应该怎样对付这样的局面这本来就不是一个单纯的会计理论与实务问题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个政治问我国政府及会计管理部门正在积极的研究此国际形式的对策以积极主动的具有胆识和魄力的精神面对这一会计领域的世界变化
• 报告建议,在跨国公司委员会(经社 理事会下属的一个政府间组织)的赞助 下召开专家小组会议,考虑制定标准化 的会计和报告国际准则问题,协调跨国 公司的会计和报告实务,以增进财务信 息的国际比较。
• 跨国公司委员会和经社理事会都赞同 这项建议。于是,联合国秘书长在1976 年初任命成立了会计和报告国际准则专 家小组,由14名来自不同地区的具有各 种背景的成员组成。
第三章 会计的国际协调
第一节 国际协调的必然性 第二节 国际政府间组织的协调活动 第三节 非政府间组织的协调 第四节 民间会计职业团体的协调活动 第五节 国际会计协调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 协调是对会计实务差异设定限度以 增加其可比性的过程。协调后的准则减 少了逻辑上的冲突并改进了国家间财务。
第一节 国际协调的必要性
• 会计职业界在各国间发展不平衡也影 响了国际协调。以各国职业会计团体为 基础组建的世界性组织需要各成员团体 实施经过协调而制定出的会计准则,但 有的国家的会计团体并不能够决定本国 执行什么样的会计准则,也不能控制本 国实务的发展,所以由民间会计团体进 行的国际协调在短期内很难取得应有的 效果。
• 再者,并不是所有的国家都有会计职 业团体参加国际性会计职业组织,因此, 目前的国际性准则制定机构(如国际会 计标准委员会)的影响是有限的,并没 有影响到世界上的每一个国家。
三、国际协调中的主要障碍
• 协调中的主要障碍是各国间会计实务存在 着很大的差异。各国的会计准则和财务报告规 则首先是满足本国的需求。如前所述,会计是 环境的产物,政治、法律、经济、文化等环境 因素塑造了各国不同的会计实务状况。
• 这些影响各国会计实务的各种因素不可能 相同,因此会计的国际协调就不可能没有障碍。
2.有利于提高公司的经营效率和经济效益;
•
• 可以在编制和分析财务报告中有效地 利用人力、财力和时间;国际金融市场 也会有透明度更高和更准确的财务信息。
3.在国际资本市场上,资金的提供者要求进行会 计的国际协调,以便能根据可比的财务信息作出 最佳投资决策或贷款决策。
• 一个公司的财务报表能被潜在的投资者和 财务分析专家所理解并公正地反映了公司财务 状况,那么这个公司就能比较容易地从资金提 供者那里取得资金.
立了国际会计与报告准则特设政府间专
家工作组,其成员按各地区分配,来自 34个国家,每一当选国家任命一名在会
计和报告方面有经验的专家担任,其中 22个国家是来自亚、非、拉的发展中国 家。
• 特设工作组的目的是审定会计和报告 准则,以保证有关方面易于取得所需的 跨国公司经营活动的财务的和非财务的 资料,并使其更具有可比性。
•
联合国努力对国际会计协调产生了
积极的促进作用,对各国会计实务产生
了一定的间接影响。
1973年,联合国秘书长在对联合国
经济和社会理事会的一项决议作出的答
复中,指定了一个小组去研究跨国公司
经营活动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 该小组1974年提交了一份报告,报告 中指出,有关跨国公司的活动严重地缺 乏有效形式的财务和非财务两方面的信 息,公司报告的可比性也极为有限。
• 随后,这份报告连同秘书长的建议一 并提交给了1978年5月,经社理事会根据 跨国公司委员会的建议,通过44号决议 批准成立了国际会计与报告准则特设政
府间专家工作组,其成员并不是各个国 家的政府代表,报告最终未被采纳。
• 1979年5月,经社理事会根据跨国公 司委员会的建议,通过44号决议批准成
• 跨国公司委员会建议工作集中在与 联合国同时在讨论和研究的有关跨国公 司行为准则相联系的会计和报告准则上。 从1980年2月至1982年4月特设工作组共 举行了六次会议,中国政府曾派代表参 加了其中的两次会议。
• 特设工作组按规定举行了六次会议以后于 1982年提出了一份报告,对历次讨论进行了总 结。这份低限度项目”,报告共有307段文字。
(4)协调化与标准化两者目的不同
•
在协调过程中,目的是通过一定的调整使
现有各国的会计实务差异得以和谐共存。
•
而在标准化的过程中,目的是通过统一会
计程序和会计方法使各国会计实务差异逐渐消
失,两者在缩小差异的态度上有宽严之别;
•
协调化的结果是使各种会计实务处于一种
“协调”的状态,而标准化的结果则使会计实
务达到一种“统一”的状态。
3.协调化的目的应该是标准化的活动
•
我们的论述一般使用“协调化”一词,并
认为它与“标准化”的概念有一定的区别。我
们所说的协调化是指各国有一定代表性的组织
机构在国际范围内,经过协商讨论和共同努力,
确立能为各方普遍接受的最佳会计实务,以期
缩小差异,使会计和财力报告实务趋于标准化
• 7.国际会计公司或国际会计师事务所在进行跨 国审计或从事其他国际性会计业务中也十分希 望各国会计实务的差异能逐步缩小,以便能提 高审计依据的统一性,提高审计质量和其他业 务工作水平。
8.会计的国际协调将会有利于各国税务当局的税 收征管工作。
• 在涉及国外所得税收征管工作中,各国税 务当局常因不同国家利润计量中的差异而遇到 麻烦,如果各国利润计量实务能够比较一致, 也许会有利于它们的工作。
•
所以,从一个公司来说,如果能够按照同
一套会计准则在世界各地发行证券,便可极大
地降低成本。
6. 跨国公司一般是支持会计国际协调的,而且跨 国公司也将从中受益。
• 如果会计准则达到一定程度的协调统一, 财务信息可比性的增强也会有助于评价各国子 公司的经营成果和经营业绩,有助于进行国际 投资分析和作出各种国际经营决策,还会有利 于为收买国外子公司而进行的评价和分析。
(3)认为协调化与标准化是不同概念认为
• 将协调化与标准化视为不同概念的观点认为: 协调化是脱离差异、走出差异的过程;
• 标准化是消灭差异、走向统一的过程。 • 两者在缩小差异的程度上有明显区别;在缩小
差异的过程中,首先能通过协调化使各国会计 界达到某种共识,明确差异所在、努力避免差 异的继续扩大并采取措施减少差异,然后通过 标准化制定统一的规则并共同遵守,实现会计 实务的统一性,两者在顺序上有先后之分;
的各种活动。
二、国际协调的必要性
• 1. 随着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和跨国公司的发展, 要求增进国际性财务信息的可比性的压力日益 增强。
• 一般认为,如果在世界范围内有统一的会 计术语和会计程序,有一套世界上大多数国家 公认的会计准则,有各公司间可相互比较的财 务信息,将会有利于国际经营活动中各方面参 与者的经营决策;
• 而以“七十七国集团”为代表的大 多数国家,为了监督跨国公司的经营活 动,认为有必要在联合国范围内协调会 计准则,要求成立正式的工作组,以继 续上述特设工作组未了的工作。
• 联合国经社理事会采纳了多数国家 的意见,于1982年以“67号决议”建立 了联合国“国际会计和报告准则政府间 专家工作组”。工作组由34个国家各选 派一位具有高深会计学识和丰富经验的 专家组成。
。
• 工作组中的席位根据地域均等原则 分配,计亚洲国家7席、非洲国家9席、 东欧国家3席、拉丁美洲国家6席、西欧 及其他国家9席,其中半数任期2年、半 数任期3年,连选者连任。
• 然而,应该承认的是,各国税务当局在许 多情况下是差异的制造者,各国税法中对会计 处理的不同规定使各国会计实务出现了许多差 异。
9.进行国际协调,建立国际会计准则,有利于发 展中国家建立自己的会计准则,有助于促进这些 国家的经济发展。
•
发展中国家的会计一般比较落后,短期内
不可能形成自己的比较完善的会计惯例和会计
• 一、协调化与标准化的含义 1.产生协调化与标准化的原因: 通过前面各章的叙述可以看到,在不同的国家中 各公司的会计和财务报告实务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 使得国际性财务报表的编制、合并、审计、分析和解 释说明十分复杂,给财务报表的使用者带来了诸多不 便,阻碍了财务信息的国际比较,不利于资本的合理 流动、投资的扩大和经济的发展。为了解决这些问题, 世界上有许多组织机构进行了各种努力来协调各国的 会计准则,以期缩小各国会计和财务报告实务的差异。
• 国际经济的发展是不平衡的,有的国 家在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和国际经营活 动方面都涉足不多,对于这样的国家来 说感觉不到会计协调的必要性,因此不 会参与和支持会计的国际协调活动。
第二节 国际政府间组织的协调活动
•
一、联合国的讲坛上发出了协调的呼吁 • 联合国在国际会计协调方面的主要
活动是进行讨论和交流,以增进各国间 的相互理解。国际性会计和财务报告问 题被提到联合国讲台上进行讨论引起了 各国政府对这一问题的高度重视,同时 也反映了这一问题在国际性事务中的重 要地位。
(2)认为协调化与标准化是同义语
• 关于协调化与标准化的含义,一种观点认为它 们是同义词,表达的概念完全相同。将协调化 与标准化视为相同概念的观点认为,协调化与 标准化可以互换使用,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偏好;
• 在欧洲联盟范围内,一般喜欢使用“协调 化”一词表述欧洲联盟国家在会计和财务报告 方面制定统一规则、缩小实务差异的妥协、调 整和统一的过程;而涉及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 的活动时,往往使用“标准化”一词来概括制 定国际会计准则的目的和缩小会计实务差异的 统一化过程
• 专家小组的研究表明跨国公司提供的 信息主要问题不是缺乏国际的可比性, 而是信息本身提供的严重不足,既缺乏 财务信息,也缺乏非财务信息。于是专 家小组致力于研究确定跨国公司应揭示 的最低的财务信息及非财务信息。
• 1977年,专家小组向秘书长提交了一 份包括四部分内容的题为“跨国公司会 计与报告的国际准则”的报告。
4.在大多数情况下,公司财务报表只有符合了某 种统一的、严格的格式要求,才能在国际资本市 场上出售股票、发行债券。
• 这种国际资本流动的增长客观上日益要求 进行会计准则的国际协调。
5.会计的国际协调对各国的国际资本市场上进行 筹资活动的企业也将十分有利,可以节约这些企 业的筹资费用。
• 因为目前一个企业在不同国家的资本市场 上筹资都要根据当地的会计准则编制一套财务 报表,在几个国家筹资就要编制几套财务报表, 这将使这样的企业增加一大笔开支。
• 报告在记述了历次讨论中协商一致的见解 以及各国代表的不同意见后又明确说明,由于 各方面分歧意见很大,特设工作组未能完成其 原定的任务。
• 下一步怎么办?主要有两种不同的意见。 美国、日本等少数发达国家抱消极的态度,认 为联合国关于国际会计准则的讨论,原则上应 当就此结束,未能协调的会计准则问题,可参 照并结合正在制定的跨国公司行为准则一并研 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