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5:2.2 海陆的变迁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根据板块学说,大洋也有生有灭,它可以从无到有, 从小到大;也可以从大到小,从小到无。大洋的发展可 分为胚胎期(如东非大裂谷)、幼年期(如红海和亚丁 湾)、成年期(如目前的大西洋)、衰退期(如太平洋) 与终了期(如地中海)。大洋的发展与大陆的分合是相 辅相成的。
板块张裂运动,地表会产生什么现象?
提示:板块发 生张裂运动时 地表产生断裂 现象,如东非 大裂谷和红海 的形成。
1933年8月25日15时50分30秒,中国四川茂县叠溪镇发生震 级为7.5级的大地震。地震发生时,地吐黄雾,城郭无存,有一个 牧童竟然飞越了两重山岭。巨大山崩使岷江断流,壅坝成湖。
1950年8月15日22时9分34秒,中国西藏察隅县发生震级为 8.6级的强烈地震。喜马拉雅山几十万平方公里大地瞬间面目全非: 雅鲁藏布江在山崩中被截成四段;整座村庄被抛到江对岸。
结合本节所学内容,请你预言一下,几千 万年甚至是几亿年之后,地中海与红海面积会 出现什么变化。
提示:由教材六大板块与主要火山、地震分布图
可知,红海位于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之间,由运动方 向看处于扩张状态,因此红海将变成大洋,面积将扩大。 地中海位于非洲板块与亚欧板块之间,且处于碰撞、挤 压状态,因此地中海将消失,甚至隆起形成山脉。
世界上两大火山、地震集中分布带 :
A.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主要位于亚欧板块、 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交界处。
B.环太平洋地震带,主要位于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 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南极洲板块交界处。
阿尔卑斯山(欧洲):位于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交界处。 喜马拉雅山(亚洲):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 科迪勒拉山系(美洲):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南极洲板 块交界处。
第二章 陆地和海洋 第二节 海陆的变迁
一、沧海桑田
“沧海桑田”原来的意思是海洋会变为陆地,陆地 会变为海洋。这种“沧桑之变”是发生在地球上的一种 自然现象。因为地球内部的物质总在不停的运动着,因 此会促使地壳发生变动,有时上升,有时下降。挨近大 陆边缘的海水比较浅,如果地壳上升,海底便会露出, 而成为陆地,相反,海边的陆地下沉,便会变为海洋。 有时海底发生火山喷发或地震,形成海底高原,山脉、 火山,它们如果露出海面,也会成为陆地。
1910年魏格纳在偶然翻阅世界地图时,发现一个奇特现象: 大西洋的两岸——欧洲和非洲的西海岸遥对南美洲的东海岸, 轮廓非常相似,这边大陆的凸出部分正好能和另一边大陆的凹 进部分凑合起来;如果从地图上把这两块大陆剪下来,再拼在 一起,就能拼凑成一个大致上吻合的整体。
把南美洲跟非洲的轮廓比较一下,更可以清楚地看出这一点: 远远深入大西洋南部的巴西的凸出部分,正好可以嵌入非洲 西海岸几内亚湾的凹进部分。魏格纳结合他的考察经历,认 为这绝非偶然的巧合,并形成了一个大胆的假设:推断在距 今3亿年前,地球上所有的大陆和岛屿都连结在一块,构成 一个庞大的原始大陆,叫做泛大陆。泛大陆被一个更加辽阔 的原始大洋所包围。后来从大约距今两亿年时,泛大陆先后 在多处出现裂缝。每一裂缝的两侧,向相反的方向移动。裂 缝扩大,海水侵入,就产生了新的海洋。相反地,原始大洋 则逐渐缩小。分裂开的陆块各自漂移到现在的位置,形成了 今天人们熟悉的陆地分布状态。
在两亿年前,地球上各大洲是相互连接的 一块大陆,他的周围是一片汪洋大海。后来, 原始大陆才分裂成几块大陆,缓慢地飘移分离, 逐渐形成了今天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状况。
看看大西洋是怎样形 成的?太平洋有什么变化?
提示:大西洋开始仅仅是古 非洲大陆和美洲大陆之间的 一条裂隙,随着大陆漂移, 逐渐加宽,直到形成今天世 界第二大洋。而在这一过程 中,古老的太平洋却在不断 缩小,有衰退的趋势。
魏格纳
魏格纳是德国气象学家、地球物理学家,1880年11月1日 生于柏林,1930年11月在格陵兰考察冰原时遇难。
魏格纳从小就喜欢幻想和冒险,为了给将来探险做准备。 他攻读气象学。1905年,25岁的魏格纳获得了气象学博士学位。 1906年,他终于实现了少年时代的远大理想,加入了著名的丹 麦探险队,来到了格陵兰岛,从事气象和冰川调查。
东非裂谷带示意图
板块碰撞运动,地表会产生什么现象? 喜马拉雅山
喜马拉雅山是印度洋板块向亚欧板块冲撞挤压隆起形成的。 提示:板块发生碰撞挤压时,地表产生的现象是海洋不断缩 小甚至消失,继续碰装挤压地表会隆起抬升,例如雄伟的喜 马拉雅山脉的形成。
大陆板块发生深断 裂,形成裂谷(如 东非大裂谷,孕育 新的大洋)
魏格纳与大陆漂移学说
1910年的一天,年仅30岁的魏格纳躺在 病床上,目光正好落在墙上的一幅世界地图 上。“奇怪!大西洋两岸大陆轮廓的凹凸, 为什么竟如此吻合?”他的脑海再也平静不 下来:“非洲大陆和南美洲大陆以前会不会 是连在一起的?只是后来因为受到某种力的 作用才破裂分离。大陆会不会是漂移的?”
邢台地震由两个大地震组成:1966年3月8日5时29分14秒, 河北省邢台专区隆尧县发生震级为6.8级的大地震,1966年3月22 日16时19分46秒,河北省邢台专区宁晋县发生震级为7.2级的大 地震,共死亡8064人,伤38000人,经济损失10亿元。
1970年1月5日1时0分34秒,中国云南省通海县发生震级为7.7 级的大地震。死亡15621人,伤残32431人。为中国1949年以来 继1954年长江大水后第二个死亡万人以上的重灾。
三、板块的运动
板块学说要点: (1)全球大致划分为六大板块。 (2)各大板块处于不断的运动之中。 (3)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间交界
地带比较活跃。
板块构造学说
板块构造学说是在大陆漂移学说和海底扩张学说的 基础上提出的。
板块构造学说是1968年法国地质学家勒皮雄与麦肯 齐、摩根等人提出的一种新的大陆漂移说,它是海底扩 张说的具体引伸。
1975年2月4日19时36分6秒,中国辽宁省海城县发生震级为 7.3级的大地震。由于此次地震被成功预测预报预防,使更为巨大 和惨重的损失得以避免,它因此被称为20世纪地球科学史和世界 科技史上的奇迹。
1976年7月28日3时42分54点2秒,中国河北省唐山市发 生震级为7.8级的大地震。死亡24.2万人,重伤16万人,一 座重工业城市毁于一旦,直接经济损失100亿元以上,为20 世纪世界上人员伤亡最大的地震。
在我国东部海域 的海底,人们发现了 古河流的遗迹。这说 明了什么?
海底的古河流三角洲
荷兰位于欧洲西部,全国1/4的国土面积低于海 平面,为了获得更多的土地,荷兰人构建围海大坝, 为了抽出海水又建了许多风车,形成了独特的景观。
荷兰的围海大坝
荷 兰 风 车
二、从地图上得到的启示
南美洲大陆凸出一大地震】
1556年中国陕西华县8级地震,死亡人数高达83万人。 1668年7月25日晚8时左右,山东郯城发生震级为8.5级 的大地震,波及8省161县,是中国历史上地震中最大的地震 之一,破坏区面积50万平方公里以上,史称“旷古奇灾” 。 1920年12月16日20时5分53秒,中国宁夏海原县发生震 级为8.5级的强烈地震。死亡24万人,毁城四座,数十座县城 遭受破坏。 1927年5月23日6时32分47秒,中国甘肃古浪发生震级 为8级的强烈地震。死亡4万余人。地震发生时,土地开裂, 冒出发绿的黑水,硫磺毒气横溢,熏死饥民无数。 1932年12月25日10时4分27秒,中国甘肃昌马堡发生震 级为7.6级的大地震。死亡7万人。地震发生时,有黄风白光在 黄土墙头“扑来扑去”;山岩乱蹦冒出灰尘,中国著名古迹嘉 峪关城楼被震坍一角;疏勒河南岸雪峰崩塌;千佛洞落石滚 滚······余震频频,持续竟达半年。
2亿年前 6500万年前 现在
你认为大陆漂移说是空想的呢? 还是有科学根据?
提示:有一定的科学依据: ⑴各相邻大陆的边缘大致吻合。 ⑵调查发现,各相邻大陆,特别是大西洋两 岸的古生物化石、地层构造相吻合。 ⑶现在测量证实,海陆分布至今尚在极其缓 慢地变化着。
海底扩张说
海底扩张说是20世纪60年代由美国科学家 H.H赫斯和R·S·迪茨分别提出的。海底扩张说 是海底地壳生长和运动扩张的一种学说,是对大 陆漂移说的进一步发展。海底扩张学说,认为海 岭是新的大洋地壳诞生处。地幔物质从海岭顶部 的巨大开裂处涌出,凝固后形成新的大洋地壳。 以后继续上升的岩浆又把原先形成的大洋地壳以 每年几厘米的速度推向两边,使海底不断更新和 扩张。当扩张着的大洋地壳遇到大陆地壳时,便 俯冲到大陆地壳之下的地幔中,逐渐熔化而消亡。
板块构造,又叫全球大地构造。所谓板块指的是岩 石圈板块,包括整个地壳和莫霍面以下的上地幔顶部, 也就是说地壳和软流圈以上的地幔顶部。全球地壳划分 为六大板块;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 板块、印度洋板块(包括澳洲)和南极洲板块。各大板
块处于不断地运动之中,一般说来,在板块内部,地壳 相对比较稳定,而板块与板块交界处,则是地壳比较活 动的地带,这里火山、地震活动以及断裂、挤压褶皱、 岩浆上升、地壳俯冲等频繁发生。
如果你是魏格纳,你会从哪些方面进 行严密的论证呢?
轮廓、地层、动植物等。
魏格纳经过艰苦的考察终于提出了三方面的证据:第 一,大西洋两岸的许多生物有亲缘关系;第二,大西洋两 岸的岩石、地层和褶皱也相吻合;第三,在古气候方面, 两极地区有热带沙漠的征兆,而且在赤道森林中找到了冰 盖。
魏格纳还从地球物理学、大地测量学等方面进行了严 密的论证。最后,提出了使人能够接受的“大陆漂移假 说”。假说认为:组成洋底的岩石比组成大陆的岩石重, 因此,组成大陆的地壳就像“冰山”一样在洋底岩石上漂 移。这对现代地质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人们至今仍 以这一假说的基本思想作为讨论地壳运动的依据之一。
1988年11月6日21时3分、21时16分,中国云南省澜沧、 耿马发生震级为7.6级(澜沧)、7.2级(耿马)的两次大地震。相 距120公里的两次地震,时间仅相隔13分钟,两座县城被夷 为平地,伤4105人,死亡743人,经济损失25.11亿元。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县(31.0°N, 103.4°E),发生震级为8.0级地震,直接严重受灾地区达10 万平方公里。截至7月4日12时,四川汶川地震已造成遇难: 69195人遇难,374159人受伤,失踪18624人。紧急转移安 置1500.6341万人,累计受灾人数4561.2765万人。
大陆漂移的证据1
——动物的相似性
大陆漂移的证据2
——古老地层的相似性
从大陆漂移的证据1可以看出,非洲大陆与南美洲大陆 相临的大陆边缘大致吻合;从大陆漂移的证据2可以看出大 西洋两岸(非洲大陆和南美洲大陆)都有海牛和鸵鸟的分 布;说明在很早以前,非洲大陆和美洲大陆曾经是紧密相 连的整体,后来由于大陆的分离、漂移(南美洲向西漂移, 非洲向北漂移),两块大陆被辽阔的大西洋所阻隔,于是 逐渐形成了今天的面貌。
裂谷持续扩大,海 水涌入,形成狭长 的“年轻的海” (如红海)
“中年”大洋(如大西 洋),比较宽阔,最初 断裂处,上涌的岩浆形 成典型的大洋中脊
大洋发展的后期,边缘古老 的洋底,俯冲到相邻的大陆 板块之下,形成深海沟(如 环绕太平洋的海沟)
与海沟相邻的大陆板块, 发生断裂,岩浆上涌,形 成多火山的山脉和一些弧 形的群岛(如日本群岛)
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 :
自然因素
地壳的变动 海平面的上升
人为因素
人类活动的影响
喜马拉雅地区的发现
喜马拉雅地区发现海洋动物化石说 明什么问题?你认为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提示:说明喜马拉雅山在地质时期曾经是 海洋。这种海陆变迁的原因是地壳运动。
说明我国东部海底大陆架在地质时期 曾经为陆地。造成这种桑田沧海的原因是地 壳的变迁或海平面的升降。
该学说的主要证据是,印度洋中脊区的磁异常呈 条带状,正负相间、平行于中脊的延伸方向,并以 中脊为轴呈两侧对称,其顺序与年代一致,证明洋 底是从大洋中脊向外扩展而成;转换断层概念的提 出,使岩石圈水平位移成为可能,也说明大洋中脊 的扩张新生洋壳和海沟带的洋壳俯冲消减的消长平 衡关系。测算结果表明,太平洋的扩张速率为每年 5-7厘米,大西洋为1-2厘米。
板块张裂运动,地表会产生什么现象?
提示:板块发 生张裂运动时 地表产生断裂 现象,如东非 大裂谷和红海 的形成。
1933年8月25日15时50分30秒,中国四川茂县叠溪镇发生震 级为7.5级的大地震。地震发生时,地吐黄雾,城郭无存,有一个 牧童竟然飞越了两重山岭。巨大山崩使岷江断流,壅坝成湖。
1950年8月15日22时9分34秒,中国西藏察隅县发生震级为 8.6级的强烈地震。喜马拉雅山几十万平方公里大地瞬间面目全非: 雅鲁藏布江在山崩中被截成四段;整座村庄被抛到江对岸。
结合本节所学内容,请你预言一下,几千 万年甚至是几亿年之后,地中海与红海面积会 出现什么变化。
提示:由教材六大板块与主要火山、地震分布图
可知,红海位于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之间,由运动方 向看处于扩张状态,因此红海将变成大洋,面积将扩大。 地中海位于非洲板块与亚欧板块之间,且处于碰撞、挤 压状态,因此地中海将消失,甚至隆起形成山脉。
世界上两大火山、地震集中分布带 :
A.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主要位于亚欧板块、 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交界处。
B.环太平洋地震带,主要位于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 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南极洲板块交界处。
阿尔卑斯山(欧洲):位于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交界处。 喜马拉雅山(亚洲):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 科迪勒拉山系(美洲):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南极洲板 块交界处。
第二章 陆地和海洋 第二节 海陆的变迁
一、沧海桑田
“沧海桑田”原来的意思是海洋会变为陆地,陆地 会变为海洋。这种“沧桑之变”是发生在地球上的一种 自然现象。因为地球内部的物质总在不停的运动着,因 此会促使地壳发生变动,有时上升,有时下降。挨近大 陆边缘的海水比较浅,如果地壳上升,海底便会露出, 而成为陆地,相反,海边的陆地下沉,便会变为海洋。 有时海底发生火山喷发或地震,形成海底高原,山脉、 火山,它们如果露出海面,也会成为陆地。
1910年魏格纳在偶然翻阅世界地图时,发现一个奇特现象: 大西洋的两岸——欧洲和非洲的西海岸遥对南美洲的东海岸, 轮廓非常相似,这边大陆的凸出部分正好能和另一边大陆的凹 进部分凑合起来;如果从地图上把这两块大陆剪下来,再拼在 一起,就能拼凑成一个大致上吻合的整体。
把南美洲跟非洲的轮廓比较一下,更可以清楚地看出这一点: 远远深入大西洋南部的巴西的凸出部分,正好可以嵌入非洲 西海岸几内亚湾的凹进部分。魏格纳结合他的考察经历,认 为这绝非偶然的巧合,并形成了一个大胆的假设:推断在距 今3亿年前,地球上所有的大陆和岛屿都连结在一块,构成 一个庞大的原始大陆,叫做泛大陆。泛大陆被一个更加辽阔 的原始大洋所包围。后来从大约距今两亿年时,泛大陆先后 在多处出现裂缝。每一裂缝的两侧,向相反的方向移动。裂 缝扩大,海水侵入,就产生了新的海洋。相反地,原始大洋 则逐渐缩小。分裂开的陆块各自漂移到现在的位置,形成了 今天人们熟悉的陆地分布状态。
在两亿年前,地球上各大洲是相互连接的 一块大陆,他的周围是一片汪洋大海。后来, 原始大陆才分裂成几块大陆,缓慢地飘移分离, 逐渐形成了今天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状况。
看看大西洋是怎样形 成的?太平洋有什么变化?
提示:大西洋开始仅仅是古 非洲大陆和美洲大陆之间的 一条裂隙,随着大陆漂移, 逐渐加宽,直到形成今天世 界第二大洋。而在这一过程 中,古老的太平洋却在不断 缩小,有衰退的趋势。
魏格纳
魏格纳是德国气象学家、地球物理学家,1880年11月1日 生于柏林,1930年11月在格陵兰考察冰原时遇难。
魏格纳从小就喜欢幻想和冒险,为了给将来探险做准备。 他攻读气象学。1905年,25岁的魏格纳获得了气象学博士学位。 1906年,他终于实现了少年时代的远大理想,加入了著名的丹 麦探险队,来到了格陵兰岛,从事气象和冰川调查。
东非裂谷带示意图
板块碰撞运动,地表会产生什么现象? 喜马拉雅山
喜马拉雅山是印度洋板块向亚欧板块冲撞挤压隆起形成的。 提示:板块发生碰撞挤压时,地表产生的现象是海洋不断缩 小甚至消失,继续碰装挤压地表会隆起抬升,例如雄伟的喜 马拉雅山脉的形成。
大陆板块发生深断 裂,形成裂谷(如 东非大裂谷,孕育 新的大洋)
魏格纳与大陆漂移学说
1910年的一天,年仅30岁的魏格纳躺在 病床上,目光正好落在墙上的一幅世界地图 上。“奇怪!大西洋两岸大陆轮廓的凹凸, 为什么竟如此吻合?”他的脑海再也平静不 下来:“非洲大陆和南美洲大陆以前会不会 是连在一起的?只是后来因为受到某种力的 作用才破裂分离。大陆会不会是漂移的?”
邢台地震由两个大地震组成:1966年3月8日5时29分14秒, 河北省邢台专区隆尧县发生震级为6.8级的大地震,1966年3月22 日16时19分46秒,河北省邢台专区宁晋县发生震级为7.2级的大 地震,共死亡8064人,伤38000人,经济损失10亿元。
1970年1月5日1时0分34秒,中国云南省通海县发生震级为7.7 级的大地震。死亡15621人,伤残32431人。为中国1949年以来 继1954年长江大水后第二个死亡万人以上的重灾。
三、板块的运动
板块学说要点: (1)全球大致划分为六大板块。 (2)各大板块处于不断的运动之中。 (3)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间交界
地带比较活跃。
板块构造学说
板块构造学说是在大陆漂移学说和海底扩张学说的 基础上提出的。
板块构造学说是1968年法国地质学家勒皮雄与麦肯 齐、摩根等人提出的一种新的大陆漂移说,它是海底扩 张说的具体引伸。
1975年2月4日19时36分6秒,中国辽宁省海城县发生震级为 7.3级的大地震。由于此次地震被成功预测预报预防,使更为巨大 和惨重的损失得以避免,它因此被称为20世纪地球科学史和世界 科技史上的奇迹。
1976年7月28日3时42分54点2秒,中国河北省唐山市发 生震级为7.8级的大地震。死亡24.2万人,重伤16万人,一 座重工业城市毁于一旦,直接经济损失100亿元以上,为20 世纪世界上人员伤亡最大的地震。
在我国东部海域 的海底,人们发现了 古河流的遗迹。这说 明了什么?
海底的古河流三角洲
荷兰位于欧洲西部,全国1/4的国土面积低于海 平面,为了获得更多的土地,荷兰人构建围海大坝, 为了抽出海水又建了许多风车,形成了独特的景观。
荷兰的围海大坝
荷 兰 风 车
二、从地图上得到的启示
南美洲大陆凸出一大地震】
1556年中国陕西华县8级地震,死亡人数高达83万人。 1668年7月25日晚8时左右,山东郯城发生震级为8.5级 的大地震,波及8省161县,是中国历史上地震中最大的地震 之一,破坏区面积50万平方公里以上,史称“旷古奇灾” 。 1920年12月16日20时5分53秒,中国宁夏海原县发生震 级为8.5级的强烈地震。死亡24万人,毁城四座,数十座县城 遭受破坏。 1927年5月23日6时32分47秒,中国甘肃古浪发生震级 为8级的强烈地震。死亡4万余人。地震发生时,土地开裂, 冒出发绿的黑水,硫磺毒气横溢,熏死饥民无数。 1932年12月25日10时4分27秒,中国甘肃昌马堡发生震 级为7.6级的大地震。死亡7万人。地震发生时,有黄风白光在 黄土墙头“扑来扑去”;山岩乱蹦冒出灰尘,中国著名古迹嘉 峪关城楼被震坍一角;疏勒河南岸雪峰崩塌;千佛洞落石滚 滚······余震频频,持续竟达半年。
2亿年前 6500万年前 现在
你认为大陆漂移说是空想的呢? 还是有科学根据?
提示:有一定的科学依据: ⑴各相邻大陆的边缘大致吻合。 ⑵调查发现,各相邻大陆,特别是大西洋两 岸的古生物化石、地层构造相吻合。 ⑶现在测量证实,海陆分布至今尚在极其缓 慢地变化着。
海底扩张说
海底扩张说是20世纪60年代由美国科学家 H.H赫斯和R·S·迪茨分别提出的。海底扩张说 是海底地壳生长和运动扩张的一种学说,是对大 陆漂移说的进一步发展。海底扩张学说,认为海 岭是新的大洋地壳诞生处。地幔物质从海岭顶部 的巨大开裂处涌出,凝固后形成新的大洋地壳。 以后继续上升的岩浆又把原先形成的大洋地壳以 每年几厘米的速度推向两边,使海底不断更新和 扩张。当扩张着的大洋地壳遇到大陆地壳时,便 俯冲到大陆地壳之下的地幔中,逐渐熔化而消亡。
板块构造,又叫全球大地构造。所谓板块指的是岩 石圈板块,包括整个地壳和莫霍面以下的上地幔顶部, 也就是说地壳和软流圈以上的地幔顶部。全球地壳划分 为六大板块;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 板块、印度洋板块(包括澳洲)和南极洲板块。各大板
块处于不断地运动之中,一般说来,在板块内部,地壳 相对比较稳定,而板块与板块交界处,则是地壳比较活 动的地带,这里火山、地震活动以及断裂、挤压褶皱、 岩浆上升、地壳俯冲等频繁发生。
如果你是魏格纳,你会从哪些方面进 行严密的论证呢?
轮廓、地层、动植物等。
魏格纳经过艰苦的考察终于提出了三方面的证据:第 一,大西洋两岸的许多生物有亲缘关系;第二,大西洋两 岸的岩石、地层和褶皱也相吻合;第三,在古气候方面, 两极地区有热带沙漠的征兆,而且在赤道森林中找到了冰 盖。
魏格纳还从地球物理学、大地测量学等方面进行了严 密的论证。最后,提出了使人能够接受的“大陆漂移假 说”。假说认为:组成洋底的岩石比组成大陆的岩石重, 因此,组成大陆的地壳就像“冰山”一样在洋底岩石上漂 移。这对现代地质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人们至今仍 以这一假说的基本思想作为讨论地壳运动的依据之一。
1988年11月6日21时3分、21时16分,中国云南省澜沧、 耿马发生震级为7.6级(澜沧)、7.2级(耿马)的两次大地震。相 距120公里的两次地震,时间仅相隔13分钟,两座县城被夷 为平地,伤4105人,死亡743人,经济损失25.11亿元。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县(31.0°N, 103.4°E),发生震级为8.0级地震,直接严重受灾地区达10 万平方公里。截至7月4日12时,四川汶川地震已造成遇难: 69195人遇难,374159人受伤,失踪18624人。紧急转移安 置1500.6341万人,累计受灾人数4561.2765万人。
大陆漂移的证据1
——动物的相似性
大陆漂移的证据2
——古老地层的相似性
从大陆漂移的证据1可以看出,非洲大陆与南美洲大陆 相临的大陆边缘大致吻合;从大陆漂移的证据2可以看出大 西洋两岸(非洲大陆和南美洲大陆)都有海牛和鸵鸟的分 布;说明在很早以前,非洲大陆和美洲大陆曾经是紧密相 连的整体,后来由于大陆的分离、漂移(南美洲向西漂移, 非洲向北漂移),两块大陆被辽阔的大西洋所阻隔,于是 逐渐形成了今天的面貌。
裂谷持续扩大,海 水涌入,形成狭长 的“年轻的海” (如红海)
“中年”大洋(如大西 洋),比较宽阔,最初 断裂处,上涌的岩浆形 成典型的大洋中脊
大洋发展的后期,边缘古老 的洋底,俯冲到相邻的大陆 板块之下,形成深海沟(如 环绕太平洋的海沟)
与海沟相邻的大陆板块, 发生断裂,岩浆上涌,形 成多火山的山脉和一些弧 形的群岛(如日本群岛)
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 :
自然因素
地壳的变动 海平面的上升
人为因素
人类活动的影响
喜马拉雅地区的发现
喜马拉雅地区发现海洋动物化石说 明什么问题?你认为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提示:说明喜马拉雅山在地质时期曾经是 海洋。这种海陆变迁的原因是地壳运动。
说明我国东部海底大陆架在地质时期 曾经为陆地。造成这种桑田沧海的原因是地 壳的变迁或海平面的升降。
该学说的主要证据是,印度洋中脊区的磁异常呈 条带状,正负相间、平行于中脊的延伸方向,并以 中脊为轴呈两侧对称,其顺序与年代一致,证明洋 底是从大洋中脊向外扩展而成;转换断层概念的提 出,使岩石圈水平位移成为可能,也说明大洋中脊 的扩张新生洋壳和海沟带的洋壳俯冲消减的消长平 衡关系。测算结果表明,太平洋的扩张速率为每年 5-7厘米,大西洋为1-2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