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清明教案与反思(精推3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清明教案与反思(精推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清明教案与反思第【1】篇〗
古诗《清明》教案
一、古诗教案的特点
尽管各个学科课程都有各自的特点,教学形式和手段也不尽相同,但在培养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教育宗旨上是一致的,对教案的要求也是有共性的。
这些共性原则上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 取材内容合理,切合课程宗旨,符合培养目标定位的要求,适应现实需要,讲述内容观点正确,有实际应用价值。
2.能够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典型事例研究分析,揭示学科相关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的实质和价值及明确的应用方向。
3.逻辑思路清晰,符合认识规律。
在教知识的过程中渗透教认识问题的方法,通过互动式教学安排和过程,能够使学生举一反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和能力。
4.不墨守成规,能继往开来,教案既是以往教学经验的总结,又是开拓知识新领域的钥匙,能够体现学科发展前沿的要求,具有一定的前瞻性,与时代发展相适应。
5.教学方法有创新。
不照本宣科,不满堂灌,给学生留有充分的余地,注重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
遵循精讲多练的原则,讲要抓住本质、引人入胜;练要有的放矢,调动学生
自己解决实际问题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教师启发引导下,通过自身的探索,不但知道相关学科领域核心知识“是什么”和“为什么”,还要知道“做什么”、“怎样做”,培养学生勇于实践勇于探索的精神和能力。
6.教案不能面面俱到、大而全,而应该是在学科基本的知识框架基础上,对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进行研究、探索、阐述,能够体现教师对相关学科有价值的学术观点及研究心得。
不是我会什么讲什么、我想讲什么讲什么,而是社会需要什么、学生将来走向社会需要什么就注重讲什么,就带领学生研究什么。
总之,教案是针对社会需求、学科特点及教育对象具有明确目的性、适应性、实用性的教学研究成果的重要形式,教案应是与时俱进的。
二、古诗《清明》教案(通用5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古诗《清明》教案(通用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清明教案与反思第【2】篇〗
9.古诗三首(清明)
授课内容: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九课授课人:郑浩骞
授课时间:2019年3月29日授课地点:三年级教室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魂、酒、牧”3个生字,会写“欲、魂、借”等7个生字。
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清明》。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感受作者的心情,了解祖国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
【重点】:理解古诗的意思,感悟古诗表达的情感。
【难点】:在欣赏中了解祖国传统节日的风俗。
【教学准备】:PPT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古诗是我国文化的瑰宝,大家喜欢读古诗吗那我们今天就来学习古诗《清明》。
介绍有关清明这个节气,作者简介,揭示题目。
(师板书课题)
二、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1、熟读诗句,勾画不理解的字、词,借助工具书自学。
要求把字读准确。
2、检查学生自主学习诗歌情况。
①指名读诗。
②范读,提醒学生读准个别字的音节,读好诗歌的节奏。
③分组读诗。
三、细读品味,感悟理解
1、齐读古诗。
看看自己能否借助对字词的理解串讲诗句的意思。
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可以请教同学、老师,交流、补充。
2、学习第一句诗。
1)课件出示诗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说说自己理解了哪些词语的意思,还有哪此词语不理解?
(雨纷纷:细雨不停地下。
断魂:神情凄迷,烦闷不乐。
)
2)引导学生试着串讲诗句,教师点拨诗意: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飘洒洒下个不停;如此天气,如此节日,他看见路上行人吊念逝去亲人,伤心欲绝,悲思愁绪。
3)师:路上行人为什么“欲断魂”这时他的心情如何
4)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第一句诗,注意想象、体会。
3、学习第二句诗
1)出示诗句:“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思考:这句诗中是谁在问谁 (诗人问牧童)
2)引导学生试着串讲诗句,教师适时引导学生理解诗意。
借问:请问。
遥:远远地。
(点拨诗意:借问这里何处可以买酒牧童笑面不答,用手指向远处的杏花村。
)
3)诗人此时的心情如何?(难过、想念亲人......)板书:情:惆怅思念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后第二句诗,注意体会诗人内心的情感。
三、延伸学习,诵读积累
1.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一说在清明节这一传统节日里,自己和家人都会做些什么?(给逝去的亲人烧纸钱、祭祖、祭莫烈士等。
)
2.赏析:描写清明节的诗句。
A.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家只生愁。
——黄庭坚《清明》
B.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
——高翥《清明日对酒》
C.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
——高启《宋晨秀才还沙上省墓》
3.指导学生再次有感情地诵读《清明》,边读边融入到诗歌画面中,感受诗歌中流露出来的浓浓的思念之情,并尝试进行诗歌背诵。
四、课堂小结
清明时节雨纷纷,如同人们止不住的思念之泪,诗中人物因为这清明时节的雨而格外思念逝去的亲人,是真正的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板书:情景交融),最后,让我们再来欣赏欣赏音乐形式的古诗《清明》吧(课件播放歌曲《清明》!
五、作业布置
将这首诗读给爸爸妈妈听,学唱歌曲《清明》。
板书设计:
9、古诗三首
景:雨纷纷
清明人:欲断魂(情景交融)
情:惆怅思念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清明教案与反思第【3】篇〗
一、活动背景:
即将到来的清明节是中华民族的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也是郊游踏青的好时光。
清明节这个*传统节日被已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还列入法定国假日,这体现了国家对传统民俗节日的重视。
然而,青少年学生虽然热切盼望清明小长假,但据我的初步调查不少青少年学生,对这个节日的民俗意义和相关传统文化知识却知之甚少,他们认为祭祖是老人的事,甚至认为是封建迷信,而扫墓则是出游的幌子,至于清明节的来历、风俗、文化内涵等他们知之甚少。
针对他们缺乏对传统文化的感知、对感恩思源的精神的实践而召开了这次主题班会。
二、活动目的:
1、通过这次主题班会,希望学生作为一个炎黄子孙能全面正确的了解清明节,深切感受清明节的文化内涵,积极的过一个有意义的清明节。
2、通过这次主题班会引导学生了解中华民俗、风情和传统美德。
有利于青少年对孝悌、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的理解和升华在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的基础上,继承先烈遗志,发扬革命精神,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
3、通过这次主题班会,增强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热爱民族文化,主动地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文化。
三、活动时间:20xx-3-30
四:活动地点:六年级(2)班
五、活动准备:
1、清明节习俗活动片段,爱国电影(淮海战役)片段、爱国烈士、哀乐、白色、黄色、紫色皱纹纸、铁丝、剪刀、包装纸、空白花圈等。
2、学生课前搜集整理清明节有关知识、资料、等。
3 、每位学生调查自己家的家族史。
4 、每组选若干名学生参加“清明知识知多少”比赛,准备竞赛的题目。
六、活动过程
班主任:清明祭祖扫墓,是中华民族慎终追远、敦亲睦族及行孝品德的具体表现。
自古以来,清明扫墓不仅是纪念自己的祖先,对历史上为人民立过功,做过好事的人物,人民都会纪念他。
下周就到了我国的传统节日清明节,为了更好的开展这次活动我们举办了这次班会.。
(一)利用竞答交流的形式让同学们知道清明节的由来和清明节的习俗。
1、引导学介绍清明节的由来
生:简述晋文公与介子推的故事(略)
生: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
它在古代不如前一日的寒食节重要,因为清明及寒食节的日期接近,民间渐渐将两者的习俗融合,到了隋唐年间(581至907年),清明节和寒食节便渐渐融合为同一个节日,成为扫墓祭祖的日子,即今天的清明节。
从此,清明节踏青扫墓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己搜集讲述清明节的由来更能深入领会清明节的文化内涵。
2、指导学生领会清明祭祖扫墓的文化内涵
班: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的,最主要的还是祭祖扫墓。
播放清明节习俗活动影像资料或展示有关,最后播放一组民间扫墓、祭祖或影像。
班:看了最后一组影像,同学们有什么想法这是封建迷信活动吗对待我们的先人我们该不该缅怀,该如何缅怀(全班同学分成小组讨论小组代表口答)
总结:清明祭祖不可少,扫墓祭祖”可以帮助我们“追思先人、勿忘生者”,理解自己生活和事业基础的真正内涵,能激发人们勇于生存和追求幸福的斗志,更能体现人类生生不息、繁衍永续的精神。
扫墓祭祖可以促使我们加深对自己生命原本的认识,让每个生者都牢记自己身世的渊源、了解自己生命的脉络。
总之,面对先人的照片或墓碑,表达浓浓的思念和真诚的敬意,是我们生活在这片古老土地上的幸福和动力。
祭祖方式:寄托哀思的同时也要爱护城市环境,采取鲜花、水
果、网上祭祀等“低碳”的文明祭祖方式,不随地燃烧纸币等祭祀用品,不乱堆乱倒等。
引导学生互相介绍自己的家族,并交流自己在清明节与父母去扫墓祭祖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