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地理学复习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化地理学课后思考题
第一章
1.何为文化特质判断下面几组名词中那些是文化特质。
P1
文化特质:人类文化内涵的核心要素或体现文化特征的主要内容, 组成文化的基本单位。
宗教与道教
语言与汉语
收入分配制度与按劳分配
交通工具与火车
文化结构包括哪些根据身边的事物, 在不同的文化层中列举数种文化特质。
P2 文化结构:所有文化要素组成一个文化系统, 文化系统各层次间的联系就是文化结构。
包括:生计(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
生计(物质)文化主要指生产、生活文化。
制度(社会)文化包括3方面: 反映社会形态的基本制度(封建制度、资本主义制度)、具体制度(法律制度、政治制度)、一般规章制度(生产管理条理、奖惩条例)。
精神文化是价值观、思维方式、道德情操等。
文化地理学研究的两个主要方向是什么P2
(1)纵向研究, 研究文化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 即地理学的根本研究内容。
---人地关系研究。
例如, 不同地区的民居建筑
3.横向研究, 研究地方之间的相互关系, 是人文地理学独有的。
风格炯异的四大菜系与
八大菜系
4.文化地理学概念文化地理学研究课题(内容)有哪些
文化地理学: 是研究人们在空间和环境中如何组织自身利用和改造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 研究这些文化现象的空间特点和空间规律。
文化地理学的5个研究主题: 文化生态、文化源地、文化传播、文化区与文化整合、文化景观
1.试论述生产文化的地域性。
P31
1)农业文化具有地域性。
世界农业文化文化区的存在就是农业文化区域性的充分表现。
根据其鲜明的地域特点, 分布上可分为热带雨林农业文化区、草原农业文化区、干旱沙漠农业区文化区、季风农业文化区、地中海农业文化区、温带农业文化区、苔原农业文化区、山地农业文化区8大农业文化区。
(2)工业产业文化的地域性。
2.一般遵循工业产业分布的特点和区域差异。
由于不同的工业生产的所要求的各类要素
的配置不一样, 所以工业产业就形成了明显的的地区差异。
此外, 特定时期的国家政策也会对工业生产的布局带来影响。
怎样理解生活文化的地域性。
P34
(1)服饰文化: 在衣着方式、制衣布料、服饰色彩、服装形态等方面都有鲜明的地域性。
如制衣布料, 因其衣料资源的分布差异, 早期的地区差异明显: 中国广泛使用丝绸, 南亚多用黄麻, 靠近北极都用兽毛衣料。
4.(2)饮食文化: 在食物原料、烹饪等方面, 区域间都出现了差异。
因各地食材不同, 人
们口味不一, 形成了“南甜北咸”的八大菜系。
5.(3)居住文化:区域差异主要体现在建筑风格、建筑材料和居住形式。
因地域气候、
资源等自然条件不用, 就形成了口袋房、四合院、洞穴式、干栏式等风格形式的建筑。
6.影响物质文化地域性的因素有哪些P48
(1)自然因素:
主要指自然地理环境: 气候通过对生产、生活各个方面的影响而形成与各地气候条件相符的物质文化;地形和水文因素对于生产和生活方式有重要影响;而地质和生物对居住文化、交通运输、饮食结构都有一定影响。
(2)社会、人文因素:
首先经济条件决定了物质文化的内容、发展的水平和方向, 其变化还影响着居住文化;再者民族文化与宗教信仰对信仰宗教的民族的物质文化有重要影响;其次文化交流、民族交往可以使个民族、各地区的物质文化相互交融和吸纳。
, 并分析它所形成的地理环境
第三章
怎样理解语言与地理、社会环境的关系P67
语言的产生、发展和演变, 以及分布格局等于地理环境及社会环境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2.(1)环境与语言的产生: 首先语言中的词汇受环境的影响的最大、最直接;其次, 环
境通过语言来作用于语音, 地理环境的不同造成人心理上、生理上的差异, 从而引起人语音、声调以及表达感情方式的不尽相同;环境还对语言的语法产生有影响, 环境塑造出的民族心态会在语法上体现。
3.(2)环境对语言插播、演进的影响:语言自身的发展深受自然环境和社会历史
条件变化的影响。
自然环境条件的差异往往会促进或阻碍语言的传播, 从未形成了方言;而人文环境的对语言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行政区域、移民、国家政策及经济水平等因素对语言发展的强烈影响。
行政区域的划分和建制往往对语言的传播扩散骑着决定性作用。
国家的方针则往往通过影响移民来影
4.地名的主要性能是什么P71地名景观的种类有哪几种P73
地名的主要性能是:
社会性、历史性、文物性、指位性、地域性、稳定性、可变性和衍生性。
地名景观的种类:
5.山水地名(赤峰、华山)、示位地名(山南水北为阳, 衡阳)、寄意地名(西安、
宝鸡)、特产地名(盐城)、民族地理地名(以“那”表示水田、田地)、历史政区地理地名(西安)、反映历史开发事件(东营)、移民地名。
6.宗教与地理环境存在什么样的关系P76~77
(2)(1)自然地理环境是影响宗教形成的主要因素之一。
三大神教: 基督教、伊斯兰教和犹太教都起源中东以沙漠为主的地区, 而佛教起源自然条件恶劣的南亚。
严酷的地理环境促使人们寻求精神寄托而形成宗教。
(3)地理环境还常常影响着宗教的传播、发展和分布特征。
7.(3)相似的自然环境往往使人们具有同样的的生活习惯、行为模式、心理结构和思维方式, 从
而形成一致的向往、愿望、追求和信仰。
响语言的扩散。
8.你对文学的地域差异及地理环境的关系有怎样的理解(文学有何地域差异文学
和地理环境有何关系)P83
(1)中国文学的地域分异概说
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学地域差异的影响:
文学内容与创作灵感的影响
文学作品风格与地域特色差异的影响
流派和文学人才群体形成的影响
(2)地理环境影响文学的机理
第四章
1.什么是文化生态学P98
指用人类生存的整个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各种因素交互作用的生态理论研究文化产生、发展规律的一门社会分支的学科。
2.怎样理解文化发展与自然环境间的关系(举例论述自然环境在文化形成和发展
中的印记。
)P100
(1)自然环境与文化源地的选择: 世界闻名发祥地曾都有相对优越的自然环境, 宗教的发源地也与自然环境相关。
(2)自然环境与地域文化特征的形成:首先表现在生活在不同的地域的同一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特征, 其次表现在地方文化传统与所处的自然环境的深刻联系, 再者自然环境塑造的地方文化特征还可以以先验文化特征的形式随着人口的迁移而迁移。
(3)自然环境与文化的兴衰: 自然环境在一定的程度上成为文化兴衰的推进器。
3.自然环境与文化传播:有利于人群交往和迁移的自然环境促进文化扩散, 自然
障区则成为文化扩散的天然屏障, 形成类似于“语言岛”之类的文化隔离地4.应用文化生态学研究文化地理学问题应注意些什么P109
首先, 应当全名理解文化生态学的思想精髓, 避免过分夸大自然环境在文化形成和发展中作用, 陷入地理环境决定论的误区。
其次, 文化生态学强调文化与环境间的交互作用, 这就是说, 应用文化生太学研究文化现象不可孤立、片面的探求文化对环境的适应。
5.再次, 应当看到, 文化生态学研究方法是相对表面化的研究, 不可过分夸大它的作
用。
6.最后, 文化生态学研究是静态或者比较静态的, 它并不能完全动态地分析环境与文
化间相互作用的机制。
7.形形色色的自然观主要可以归纳为哪几类P115
环境决定论;可能论;适应论;生态论;环境感知论;文化决定论和协调论。
环境决定论: 在人类社会初期, 生产力水平低下, 使人们只能以某种超自然的神秘力量来解释自然的运动规律及其对人类的影响, 导致了环境决定论的萌芽。
可能论(或然论): 地理环境为人类的生存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但人们对这些环境的适应模式则因其传统和生活方式的不同而不同。
“自然是固定的, 人文是无定的: “世界并无必然, 到处都存在着或然。
人类作为机遇的主人, 正是利用机遇的评判员。
”
但两者之间的关系常随时代而变化。
”
8.适应论: 人文地理学不仅应研究特定人群对其生存区域自然环境的适应, 而且应研
究某一地域人群与其他地理区域之间的关系。
人类通过文化的发展, 对自然环境和环境变化形成长期适应的关系, 这种适应关系, 表现为人类为应对环境的制约, 产生
出各种利用环境的模式。
被动适应。
9.文化决定论:作为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人类的技术进步不断增强着人类对自然环境
的控制, 而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则呈现出递减的趋势。
由此产生了“征服自然论”, 导致近代以来的工业文明阶段, 人类对自然的疯狂索取。
10.协调论:是指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和谐。
人地协调论逐步摆脱了以往人地关系
思想中把“人”与“地”简化为因果链的两端, 纠缠于谁决定谁的怪圈。
强调人与自然“互惠共生”, 可持续发展思想就是在协调论的指导下提出来的。
什么是文化转型引致文化转型的因素有哪些P118
文化转型是一种文化的深层次的、根本性的变化, 设计心理和行为层面, 是文化模式的整体替代。
12.文化转型的引致因素主要是文化在空间的碰撞和文化随时间的变迁。
文化
在空间的碰撞即文化扩散, 其引致的文化转型是由表及里的变化转型。
文化随时间的变迁主要是生产力发展、社会进步和自然环境变化所导致的文化模式的变化。
13.怎样理解文化转型与生态承载有何关系P122
生态承载: 在某一特定环境条件下(主要指生存空间、营养物质、阳光等生态因子的组合), 某种个体存在数量的最高极限。
关系:文化发展与生态承载存在着必然联系, 因为文化系统为维持期稳定和平衡必须与外界环境发生物质和能量的交换, 自然环境无法无限给与, 其承载能力决定着一定文化模式的发展极限, 文化模式只能不断扩张空间和不断向更高效地开发生态环境的方向转型, 生态承载能力才能不断提高以满足文化发展的需要。
农业文化之所有能代替采集和游牧文化就是在于其代表更高的生产力水平, 能提高生态环境的承载力。
文化实际可以理解为对环境的破坏, 因此任何地区的人们都应致力于创造高效低耗的文化模式。
1.何为文化特质P135何为文化综合体P139
文化特质: 是指文化的单个要素。
包括精神文化特质、制度文化特质、生产和生活文化特质。
2.文化综合体: 在功能上相互关联的文化特质组成的统一体。
3.何为文化源地文化源地有哪些种P141
文化源地指某种文化在一定空间内最早萌生的点。
包括文化特质源地、文化综合体源地。
文化特质源地的类型
一是文化特质的单核源地---汉字源地。
二是文化特质的多核源地---道教文化的西部源地(五斗米道)和东部源地(太平道)。
文化综合体源地:
4.影响一个地区成为文化创新源地的因素有哪些P160
(1)创新的承载者方面: 人类的预期寿命变长
(2)社会的经济和组织方面: 劳动力价格、专利保护、现代工业提供的大量的技术培训机会、技术可以得到回报、个人主义。
(3)社会意识形态: 冒险精神、科学观念、宽容的态度、宗教对创新的态度。
5.此外, 战争、强有力、统一的集权政府、气候和资源丰度可对地区成为文化创新地其
双方面的作用。
在一个地区总有一两个因素起着重要的作用, 应抓住主要因素进行分
析。
6.文明产生的源地的自然地理条件是否都一致为什么
1.比较文化扩散和文化传播的异同。
P175/177
: 是指文化从一地扩散到另一地的空间过程。
文化传播: 是一种文化特质或一个文化综合体从一群人传到另一群人的过程。
文化传承是指文化在不同代际人群中的传播。
区别:
2.两者都指文化的迁移。
文化扩散是指文化从一地扩散到另一地的空间过程。
它与文化
传播有一定的区别。
文化传播是更宽泛的概念, 指一种文化特质或一个文化综合体从一群人传到另外一群人的过程。
它既包括文化的代际(不同代际人群)传承, 也包括文化的空间扩散, 也即文化扩散。
3.文化扩散有几类每类又分几种{名词解释、填空}P117~178
迁移扩散: 指作为文化载体的人将文化从一地带到另一地的过程, 属于跳跃性的扩散模式。
扩展扩散: 是指文化的初始承载者并没有迁移, 而文化事象却发生了空间转移, 属于渐进式的扩散模式。
4.(1)传染扩散: 是指一种文化事象从其初始承载者, 传播到其他正准备接受这种文化事象
的人群的空间过程。
5.(2)等级扩散:是指一种事象按照某种等级顺序, 从高到低, 或由低到高扩散的过程。
这
里的“等级”包括“社会等级”和“空间等级”两种情形。
6.(3)刺激扩散:是指一种文化事象在扩散过程中, 接受者抛弃了文化的外在形式, 而接受
了文化的思想实质的过程。
7.文化传播与地理环境之间有何关系P186~188
(一)文化传播与地理环境
(二)文化传播的地区差异
(三)文化传播的地方特点
8.大众媒体包括哪些举例说明大众媒体的社会功能。
报纸、广播、电视、电影、书刊和英特网等特定形式。
1.什么是文化区文化区的类型包括哪几种<注意简答/论述需详细解答>P227~228
文化区:是以不同地区盛行的文化特征的差异而划分的一种空间单位, 即在同一区域内, 某一种文化要素, 甚至多种文化要素以及反映这些文化特征的景观呈现一致性的特征。
文化区的类型:
(1)形式文化区: 多具有一个文化特征鲜明的核心区域和模糊的边界, 往往选择一种或多种文化要素如语言、宗教、民族和民俗等。
2.(2)功能文化区: 往往是异质的, 是按照行政或者某种只能而划分出来的, 如一座
城市、一个国家。
3.(3)乡土文化区:又称感觉文化区, 是指人们对于文化区域的一种认同。
如
东方区域文化, 就是国内外人们总体广泛认可的。
4.文化整合的概念及意义何在P245
文化整合: 是指不同文化相互吸引、融化、调和而趋于一体化的过程。
文化整合的意义:文化整合同时也是文化的综合作用。
它不是不同文化的简单叠加, 而是新文化的酝酿、孕育、生成过程, 是文化竞争和发展必然过程和重要动力, 是不同文化间因接触而冲突、而融合的必然产物。
1.试比较空间与地方的区别和联系。
P258
区别:
(1)空间是抽象的, 地方是具体的
(2)空间是均质的, 地方是特质的。
均质是指不同空间应具有相同的本质特征, 而特质是指地方与都与具体的事物相联系
(3)空间不随时间变化, 而地方必然随时间变化而变化。
联系:
首先, 人们头脑中的空间和地方都是三维的, 它不是直线, 也不是平面;
其次, 空间和地方都是不依人的意识而存在的客观实在。
实际上, 地方正是与空间和时间都密切联系的运动物质;空间则是反映地方这一运动物质广延性的标尺。
1.什么是文化景观
2.人类活动的成果, 是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地表痕迹, 是文化赋予一个地区的特
性, 它能直观地反映出一个地区的文化特征。
3.如何区分物质文化景观和非物质文化景观P303
物质文化景观是指具有物质形态的人类创造物, 如建筑形式、农田形式、聚落形式等。
非物质文化景观是指不一定具有物质形态的人类创造物, 如音乐、戏剧、法律制度等。
如何区分物质文化景观和非物质文化景观
4.区分物质文化景观和非物质文化景观关键在于物质文化是可视的, 而非物质
文化是不可视的, 但是可以通过其他感觉到。
如, 音乐主要通过听觉感受, 属于非物质文化景观, 可乐器是可视的, 属于物质文化景观。
但是文化景观很难绝对地分为物质文化景观和非物质文化景观, 非物质文化景观通常需要一定的物质形态来体现, 因此分类主要是基于文化景观的认知方式。
5.文化景观的主要特性有哪些 P305
(1)物质与非物质属性难分性
(2)空间尺寸不一, 但文学价值同等
(3)同类景观异形与单一景观多义
(4)多景观综合体现问话题的整体性
(5)文化景观的时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