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制造系统(02633)》书本考试大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制造系统工程基础

考核要求

(一)制造及其原理

1.识记:(1)制造的概念;(2)现代制造的本质;(3)制造的过程及其特性;(4)生产类型及其特征;(5)制造过程中的几种流;(6)企业的活动和资本的循环;(7)生产组织;(8)生产率与生产函数。

2.领会:(1)制造的发展及其社会功能;(2)使顾客完全满意(TCS);(3)研究制造过程的意义;(4)制造战略与生产类型的关系;(5)TCS与生产组织的关系。

3.简单应用:(1)传统制造业的困境同生产类型与制造战略的联系;(2)能计算顾客满意率;(3)能借助于TCS评价制造活动和制造战略。

(二)系统与制造系统的基础

1.识记:(1)系统的协同效应;(2)有序与无序;(3)系统的集成;(4)系统的基本属性与系统思考的要点;(5)系统的四种定义:抽象定义、结构定义、功能定义和动态定义;(6)系统方法的重要性;(7)制造系统工程的目标;(8)与系统相关的五个基本问题;(9)系统设计过程;(10)系统的表达;(11)控制系统;(12)系统的建模;(13)系统的优化:系统优化的类型、优化技术/方法、决策判据;(14)系统设计的基本方法;(15)大/巨系统的界定;(16)决策模式;(17)成果/效益矩阵;(18)工程决策的特点;(19)制造系统的含义;(20)制造系统的结构;(21)生产过程系统;(22)制造系统的程序;(23)集成制造系统;(24)制造系统工程的核心观点;(25)制造系统工程强调的六个方面;(26)信息的基本概念;(27)信息在制造中的作用;(28)数据库;(29)MIS与SIS的含义;(30)信息的特征;(31)接口;(32)信息网络。

2.领会:(1)系统输入、输出和变换的关系;(2)协同效应与实现“系统的整体大于各部分之和”的关系;(3)系统设计必须是全过程、全寿命和设计、制造、使用与处理相结合的;(4)消息不一定是信息;(5)为什么需要信息;(6)能从TCS的要求说明信息搜集对制造的作用。

3.简单应用:(1)在已知成果/效应矩阵时,可按6种状态选取决策判据,进行决策计算;(2)会根据现代关于信息的观念和特性辨别一些错误的说明;(3)能阐明产品变换后制造系统的相应变化。

4.综合应用:(1)能根据系统和系统工程的观点综合分析“设计必须同制造结合”;(2)能从TCS的概念与要求判断工作目标、小组工作和业绩评价的正确性,综合分析企业或有关业务活动。

(三)制造系统自动化的策略

1.识记:(1)提高生产率常用的六种途径;(2)制造时间;(3)生产率;(4)工序时间;(5)制造能力;(6)利用率;(7)工作效率;(8)过程在制件;(9)制造自动化的定义和目的;(10)制造自动化的类型、特性和选用;(11)自动化的策略;(12)评价自动化方案的内容。

2.领会:(1)自动化方案选用的合理性;(2)评价自动化方案的核心;(3)制造自动化的实际意义。

3.简单应用:(1)能根据已知条件和数据计算制造时间、生产率、工序时间、制造能力、利用率、工作效率与在制件(WIP);(2)能判断计算结果的合理性;(3)能初步评价制造自动化系统方案的合理性。

4.综合应用:能从TCS出发,初步辨识产品同制造系统及其自动化方案选用的关系,分析或提出改进制造生产率的设想或建议。

(四)自动化制造系统及其技术分析

1.识记:(1)自动线的组成;(2)自动线的布置;(3)三种工件传输方法;(4)传输装置的选用;(5)典型的自动线传输机构;(6)自动线设计和制造的考虑因素;(7)设计建造自动线的方法;(8)自动线分析中要求识别的两类问题;(9)自动线运行性能的技术经济指标:理论循环时间、理论生产率、平均生产率、平均实际生产时间、自动线的效率和单件成本;(10)局部自动化。

2.领会:(1)自动线的布局对制造系统性能的影响;(2)教材中介绍的典型自动线传输机构的工作原理;(3)根据已知数据计算:理论循环时间、实际生产时间、理论生产率、平均生产率、自动线的效率与单件成本。

3.简单应用:(1)能对自动线运行性能指标的计算结果进行分析、初步评价和提出改进设想;(2)能利用学过的知识对无存储自动线进行分析和初步评价;(3)能从系统的观点评述自动线设计与制造的考虑因素。

4.综合应用:(1)能按TCS要求和第七章讲的过程能力等知识阐明产品制造过程中如何实现“设计与制造结合”;(2)对局部自动化方案进行分析比较的判断;(3)利用所学的知识判断CNC机床和加工中心组成大批生产自动线的实践是否合理?

第二章成组技术基础

考核要求

(一)成组技术

1.识记:(1)零件相似性;(2)工艺相似性;(3)柔性的基本含义;(4)传统GT与新GT。

2.领会:(1)相似性原理;(2)重复使用原理;(3)柔性的原由。

(二)零件分类编码系统

1.识记:(1)零件分类编码系统的概念;(2)特征码;(3)分类编码系统的结构;(4)以工艺分类为目标的工艺分类编码系统。

2.领会:车削用工艺分类系统编码。

3.简单应用:(1)能按Optiz分类系统编码;(2)能按JLBM-1系统编码。

(三)零件的分组(族)方法

1.识记:(1)零件组(族)的划分;(2)特征码位法;(3)码域法;(4)PFA的含义与使用前提;(5)PFA的基本方法及步骤;(6)聚类分析。

2.简单应用:(1)能按Optiz系统和JLBM-1系统划分零件族;(2)能进行生产流程分析。(四)成组技术的应用

1.识记:(1)按GT设计零件的流程图;(2)以GT为基础的标准化;(3)GT原理在设计中实施零件标准化的工作过程;(4)零件标准化;(5)编制成组工艺的目的;(6)GT在车间设备布置中的应用;(7)成组调整要和成组夹具;(8)用于成组冷冲压的冲模;(9)应用GT的技术经济效益。

2.领会:冷冲压零件的分类编码系统。

3.简单应用:能用复合零件法编制回转体零件的成组工艺。

第三章机床数字控制与编程

考核要求

(一)数字控制

1.识记:(1)数字控制的定义;(2)数控系统;(3)数字控制的分类;(4)运动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