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材料与检测授课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材料与检测授课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建筑材料与检测》教材第三章“混凝土”,详细内容包括混凝土的组成、分类、性能以及检测方法。

重点分析混凝土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及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
1. 理解混凝土的基本组成、分类及性能;
2. 学会混凝土各项性能的检测方法;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工程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难点:混凝土性能的检测方法及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重点:混凝土的基本组成、分类及性能。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1. 教具:混凝土试块、混凝土试验仪器、PPT课件;
2. 学具:笔记本、教材、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实际工程案例,引出混凝土在建筑行业的重要地位;
2. 知识讲解:
(1)混凝土的基本组成及分类;
(2)混凝土的性能及检测方法;
3. 实践操作:分组进行混凝土试块的制备及性能检测;
4. 例题讲解:分析混凝土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5. 随堂练习: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巩固练习;
六、板书设计
1. 混凝土的基本组成及分类;
2. 混凝土的性能及检测方法;
3. 混凝土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七、作业设计
1. 作业题目:
(1)简述混凝土的基本组成及分类;
(2)列举混凝土的常见性能检测方法;
2. 答案:
(3)案例分析答案见附件。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1. 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自我评价,查找不足,为下次
课做好准备;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混凝土领域的新技术、新方法,提高
学生的专业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
1. 混凝土性能的检测方法;
2. 实践操作中的分组制备混凝土试块及性能检测;
3. 作业设计中的案例分析。

一、混凝土性能的检测方法
1. 压缩强度试验:通过测定混凝土试块在规定条件下的抗压强度,来评价混凝土的强度性能。

操作步骤如下:
a. 制备标准尺寸的混凝土试块;
b. 在规定条件下养护至一定龄期;
c. 使用压力试验机进行压缩试验,记录试块破坏时的最大荷载;
d. 计算抗压强度,判断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2. 抗折强度试验:用于评价混凝土的弯曲性能。

操作步骤如下:
a. 制备标准尺寸的混凝土试件;
b. 在规定条件下养护至一定龄期;
c. 使用抗折试验机进行试验,记录试件破坏时的最大荷载;
d. 计算抗折强度,判断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3. 拉伸强度试验:通过测定混凝土试件的抗拉强度,评价混凝土的抗裂性能。

操作步骤如下:
a. 制备标准尺寸的混凝土试件;
b. 在规定条件下养护至一定龄期;
c. 使用拉伸试验机进行试验,记录试件破坏时的最大荷载;
d. 计算拉伸强度,判断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二、实践操作中的分组制备混凝土试块及性能检测
1. 制备混凝土试块:
a. 按照设计配合比称取水泥、砂、石子等原材料;
b. 采用适当的搅拌方法将原材料搅拌均匀;
c. 将搅拌均匀的混凝土倒入试模中,进行振动排除气泡;
d. 在规定条件下养护至一定龄期,进行性能检测。

2. 性能检测:
a. 按照上述性能检测方法,对制备的混凝土试块进行压缩、抗折、拉伸等试验;
b. 记录试验数据,计算各项性能指标;
c. 分析试验结果,评价混凝土的质量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三、作业设计中的案例分析
1.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工程案例,如桥梁、隧道、房屋建筑等;
2. 分析案例中混凝土的应用场景,如结构部位、受力特点等;
3. 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混凝土在案例中的重要作用,如强度、耐
久性、抗裂性等;
4. 结合案例背景,提出混凝土检测方法及质量控制措施;
本节课程教学技巧和窍门
一、语言语调
1. 讲解时注意语速适中,发音清晰,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听清楚;
2. 在强调重点和难点时,可适当提高音量,以引起学生注意;
3. 适时运用幽默、生动的语言,增强课堂氛围,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二、时间分配
1. 确保理论知识讲解与实践操作时间分配合理,避免偏重一方;
2. 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时间要充足,让学生充分消化吸收;
三、课堂提问
1. 提问要具有针对性,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
2. 鼓励学生积极回答问题,对回答正确的学生给予表扬;
3. 注意提问的时机,避免在讲解过程中频繁打断,影响课堂连贯性。

四、情景导入
1. 选择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实际工程案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形象生动地展示案例,提高学生关注度;
3. 结合案例背景,自然过渡到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教案反思
1. 教学内容是否充实:反思本节课是否涵盖了所有教学内容,是否需要调整部分知识点的讲解顺序;
2. 教学方法是否得当:思考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是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对教学内容是否感兴趣;
4. 课堂氛围:反思课堂氛围是否活跃,学生是否敢于提问和发表意见,如何调整教学手段以提高课堂氛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