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1月月考语文试卷(无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哈尔滨市重点中学九学年(上)·11月份学情测试·语文
考试时长:120分钟试卷满分:120分
提示:请将答案作答在题卡上,否则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26分)
1.(3分)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诡谲(jué)侍候(sì)忌讳(jì)狡黠(xiá)
B.逞能(chěng)拘泥(ní)劝诫(jiè)熏陶(táo)
C.盘桓(huán)见教(jiào)惦记(diàn)发怔(zhèng)
D.星宿(xiù)舵手(duò)顷刻(qīng)笼统(lǒng)
2.(3分)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雕粱画栋千钧之力浮光掠影君子固穷
B.不省人事心旷神怡无精打采如雷贯耳
C.不知好歹另请高名血雨腥风望眼欲穿
D.高谈阔论轻描淡写铢两悉称哗众取庞
3.(3分)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本是高山》讲述了以“教书救人”为己任的张桂梅校长义无反顾地引领女孩们走出大山、勇敢逐梦的形象。

(将“形象”改为“故事”)
B.能否熟练规范地书写汉字,是《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汉字书写的基本要求。

(去掉“能否”)
C.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深入研究并质疑问难。

(将“解决问题”和“深入研究”调换位置)D.一部分家长过分溺爱孩子,使许多学生缺乏自制力,喜欢攀比。

(删除“过分”)
4.(3分)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书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如:林冲风雪山神庙、武松大闹飞云浦、李逵火烧瓦罐寺等。

B.《岳阳楼记》的作者范仲淹,字希文,谥号文正,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有《范文正公集》传世。

C.《简·爱》成功塑造了简·爱这样一个独特的女性形象。

她虽然貌不惊人,矮小瘦弱,但人格独立,心灵强大,是现代女性美的象征。

D.《儒林外史》是我国清代的一部长篇讽刺小说,主要描写明清时期科举制度下读书人及官绅的活动和精神面貌。

5.(3分)结合语境对画线句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著名演员海清因扮演张桂梅校长而深受观众好评。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海清说了这么一句话:“所有的苦和累都让张桂梅受了,所有的荣誉都让一个傻姑娘得了。

”海清这句话的意思是:
A.张桂梅总是无怨无悔、无私无我地在平凡岗位上奉献着自己,谱写了一曲可歌可泣的壮丽篇章。

B.感谢大家对我的好评,在塑造角色方面,我一直在努力,争取获得更多的好评和奖项。

C.我们全体演职员一定会拍出更真实、更精彩的电影,让中国电影走向世界,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

D.张桂梅的事迹太感人,我只是通过角色对真实人物深度的解读,获得好评只是沾了扮演角色的光。

6.(3分)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
处。

学史可以______;学诗可以_______;学伦理可以_______。

①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②知廉耻、懂荣辱、辨是非③情飞扬、志高昂、人灵秀
A.②③①B.①③②C.②①③D.①②③
7.(8分)按课文原文填空。

用典,是古诗文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方法。

《现代汉语词典》为“典故”一词作释为“诗文里引用的古书中的故事或词句”。

典故用得适当,能使诗文显得既典雅风趣又含蓄有致,能使诗文语言更加精练、言简意赅、辞近旨远。

这一点在我们学习过的古诗文中屡有呈现:
(1)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怀旧空吟闻笛赋,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借用典故,含蓄地表达诗人对旧友的怀念和时光易逝的感慨。

(2)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运用典故“____________,何日遣冯唐?”诗人是以魏尚自喻,抒发了渴望报效朝廷的壮志豪情。

(3)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运用苏轼《后赤壁赋》的“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句子表现醉翁亭秋冬的句子是:____________,水落而石出。

(4)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赋壮词以寄之》运用典故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概括又生动地再现紧张激烈而顺利的战斗场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弓如霹雳弦惊。

(5)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东汉时窦宪率兵打败匈奴,一直追击到燕然山,刻石纪功而还”的典故,把自己的思乡与忧国、报国之情交织在一起。

(6)李白《行路难》中,用典表达了诗人渴望得到明君重用,成就功名的愿望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44分)
(一)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回答8—10题。

(10分)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8.(2分)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私:____________(2)闻:____________
9.(4分)把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王之蔽甚矣。

(2)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10.(4分)阅读下面链接材料,思考:链接材料和选文都是谈论的进谏的问题,邹忌和孔颖达进谏的原因和进谏的方式有什么不同之处?
进谏的原因:
邹忌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孔颖达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进谏的方式:
邹忌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孔颖达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链接材料】贞观年间,太子承乾屡次违反礼仪法度,奢侈放纵一天比一天厉害。

太子左庶子于志宁撰写了《谏苑》共二十卷对他进行劝谏。

当时太子右庶子孔颖达经常冒犯威严进行谏诤,承乾的乳母遂安夫人对孔颖达说:“太子已长大成人,怎好屡次当面指责他?”孔颖达回答:“我蒙受国家的厚恩,即使死也无遗憾。

”于是谏诤得更加激切。

承乾命孔颖达撰写《孝经义疏》,孔颖达又通过经文表达自己的意见,获得了更多的劝谏机会。

太宗对两人的做法赞许并采纳他们的意见,赏赐这两位大臣帛各五百匹,黄金各一斤,以此来激励劝勉承乾。

(二)阅读《律诗》,回答11—14题。

(11分)
律诗
①律诗,是唐朝流行起来的一种汉族诗歌体裁,属于近体诗的一种。

格律在字句、押韵、平仄、对仗各方面都有严格规定。

②广义律诗的包容度很大,它允许拗格存在,允许三仄尾。

如崔颢的《黄鹤楼》就是典型代表。

狭义律诗格律非常严谨,在字句、押韵、平仄、对仗各方面都有严格规定。

③句数固定。

律诗通常每首八句,超过八句的,则称排律或长律。

以八句完篇的律诗,每二句成一联,计四联,习惯上称第一联为首联,第二联为颔联,第三联为颈联,第四联为尾联。

每联的上句称为出句,下句称为对句,两句构成对句关系;前联的对句和后联的出句的关系则称为邻句关系。

④律诗句子字数整齐划一,每句或五言,或七言,分别称五言律诗、七言律诗。

五律规定每句五字,全首共四十字:七律规定每句七字,全首共五十六个字。

(2)还有每句六字,全首四十八字的,称六言律诗,传世作品极少。

⑤押韵严格。

律诗通常押平声韵,而且必须按韵书中的字押韵。

原则上只能用本韵,不能用邻韵;即使稍微松一点,也只允许入韵的首句可以用邻韵,叫作“借韵”。

律诗还要求全首通押一韵,即一韵到底,中间不得换韵。

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

11.(4分)阅读文章①②段,请写出在唐诗创作中“狭义律诗格律”有哪几个方面的严格规定?
12.(2分)分别指出下面句子所使用的说明方法。

(一个括号内只能填写一种说明方法)
(1)如崔颢的《黄鹤楼》就是典型代表。

()
(2)七律规定每句七字,全首共五十六个字。

()
13(2分)请用原文回答什么叫作“借韵”?
14.(3分)结合文章内容判断下面这首诗是否为律诗?并写出你的判断依据。

锦瑟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三)阅读《闻一多先生上课》,回答15—19题(13分)
闻一多先生上课
①闻先生性格强烈坚毅。

日寇南侵,清华、北大、南开合成临时大学,在长沙少驻,后改为西南联合大学,将往云南。

一部分师生组成步行团,闻先生参加步行,万里长征。

他还把胡子留了起来,声言:抗战不胜,誓
不剃须。

他的胡子只有下巴上有,是所谓“山羊胡子”,而上髭浓黑,近似一字。

他的嘴唇稍薄微扁,目光灼灼。

②有一张闻先生的木刻像,回头侧身,口衔烟斗,用炽热而又严冷的目光审视着世界,很能表达闻先生的内心世界。

③联大到云南后,先在蒙自呆了一年。

闻先生还在专心治学,把自己整天关在图书馆里。

图书馆在楼上。

那时不少教授爱起斋名,如朱自清先生的斋名叫“贤于博弈斋”,魏建功先生的书斋叫“学无不暇”,有一位教授戏赠闻先生一个斋主的名称:“何妨一下楼主人”。

因为闻先生总不下楼。

④我在读西南联大时,闻先生先后开过三门课:楚辞、唐诗、古代神话。

⑤楚辞班人不多。

闻先生点燃烟斗,我们能抽烟的也点着了烟(闻先生的课可以抽烟的),闻先生打开笔记,开讲:“痛饮酒,熟读《离骚》,乃可以为名士。

”闻先生的笔记本很大,长一尺有半,宽近一尺,是写在特制的毛边纸稿纸上的。

字是正楷,字体略长,一笔不苟。

他写字有一特点,是爱用秃笔。

别人用过的废笔,他都收集起来,秃笔写篆楷蝇头小字,真是一个功夫。

⑥闻先生教《古代神话》,非常“®叫座”。

不单是中文系的、文学院的学生来听讲,连理学院、工学院的同学也来听。

工学院在拓东路,文学院在大西门,听一堂课得穿过整整一座昆明城。

闻先生讲课“图文并茂”。

他用整张的毛边纸墨画出伏羲、女娲的各种画像,用按钉钉在黑板上,口讲指画,有声有色,条理严密,文采斐然,高低抑扬,引人入胜。

闻先生是一个好演员。

伏羲女娲,本来是相当枯燥的课题,但听闻先生讲课让人感到一种美,思想的美,逻辑的美,才华的美。

听这样的课,穿一座城,也值得。

⑦能够像闻先生那样讲《唐诗》,并世无第二人。

他也讲初唐四杰、大历十才子、《河岳英灵集》,但是讲得最多,也讲得最好的,是晚唐。

他把晚唐诗和后期印象派的画联系起来。

讲李贺,同时讲到印象派里的pointlism(点画派),说点画看起来只是不同颜色的点,这些点似乎不相连属,但凝视之,则可感觉到点与点之间的内在联系。

因为闻先生既是诗人,又是画家,而且对西方美术十分了解,因此能够将诗与画联系起来讲解,给学生开辟了一个新境界。

闻先生讲唐诗的妙悟,应该记录下来。

我是个大大咧咧的人,上课从不记笔记。

听说比我高一班的同学郑临川记录了,而且整理成一本《闻一多论唐诗》,出版了,这是大好事。

⑧我颇具歪才,善能胡诌,闻先生很欣赏我。

我曾替一个比我低一班的同学代笔写了一篇关于李贺的读书报告(西南联大一般课程都不考试,只于学期终了时交一篇读书报告即可给学分。

)闻先生看了这篇读书报告后,对那位同学说:“你的报告写得很好,比汪曾祺写的还好!”其实我写李贺,只写了一点:别人的诗都是画在白底子上的画,李贺的诗是画在黑底子上的画,故颜色特别浓烈。

这也是西南联大许多教授对学生鉴别的标准:不怕新,不怕怪,而不尚平庸,不喜欢人云亦云,只抄书,无创见。

【注释】®叫座:(戏剧或演员)对观众很有吸引力,上座率高。

15.(2分)选文第①段的哪些细节能体现“闻先生性格强烈坚毅”,请简要概括回答。

16.(3分)《古代神话》的课本来是相当枯燥的,结合文本深入探究为什么“连理学院、工学院的同学也来听”?
17.(2分)结合文意解释第⑥段中加点词语“叫座”的含义是什么?
18.(2分)郑临川同学记录闻先生讲课内容,整理出版《闻一多论唐诗》,为什么说这是一件大好事?19.(4分)请结合课文《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最后一次演讲》,谈一谈“用炽热而又严冷的目光审视着世界,很能表达闻先生的内心世界”这句话中“内心世界”指什么?
(四)阅读《从岳阳楼记看做人》,回答20—23题(10分)
从岳阳楼记看做人
梁衡
①人们都熟知范仲淹在《岳阳楼记》里的名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却常忽略了文中的另一句话:“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前者是讲政治,怎样为政、为官,后者是讲人格,怎样做人。

正因为讲出了这两个社会、人生的最基本道理,这篇文章才达到了不朽。

其实,一个政治家政治行为的背后都有人格精神在支撑,而且其人格的力量会更长久地作用于后人,存在于历史。

②从岳阳楼记看做人,结合范仲淹的人生实践,我们学习他独立、牺牲、理性的人格之美。

③一是独立精神。

④范仲淹有一种卓然独立的精神。

家虽不幸,决不会因寄人篱下而自矮三分,就是对皇帝也不搞盲目的个人崇拜。

这在封建社会是很难做到的。

⑤大中祥符四年(1011),23岁的范仲淹开始外出游学,来到当时一所大书院应天书院(位于今河南商丘),昼夜苦读。

一次真宗皇帝巡幸这里,同学们都争着出去观瞻圣容,他却仍闭门读书,别人怪之,他说“日后再见,也不晚”。

可知其志之大,其心之静。

有富家子弟送他美食,他竟一口不吃,任其发霉。

人家怪罪,他谢曰:“我已安于喝粥的清苦,一旦吃了美味怕日后再吃不得苦。

”真是天降大任于是人,自觉自愿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⑥在人性中,独立和奴气,是基本的两大分野。

从上面的事例中可以看出范仲淹卓然独立的精神。

正是这一点,促成了他在政治上能经得起风浪。

(一)做人就应该“宠而不惊,弃而不伤,丈夫立世,独对八荒”。

⑦二是牺牲精神。

⑧怎样处理公与私的关系,是判断一个人的道德高尚的最基本标准。

范仲淹一生为官不懒,为人不奸。

他的道德标准是只要为国家、为百姓、为正义,都可牺牲自己。

⑨范仲淹虽是一介书生,但文韬武略,胆识过人。

当时,宋夏战事不断,52岁的范仲淹,面对危急形势,挺身而出,自请兼知延州,夺回战略要地大顺城。

此城与附近的寨堡相呼应,西夏再也撼不动宋界。

西夏见无机可乘,随即开始议和。

范仲淹以一书生领兵获胜,除其智慧之外,最主要的是有这种为国牺牲的精神。

⑩三是理性精神。

⑪范仲淹是晏殊推荐入朝为官的,他一入朝就上奏章给朝廷提意见。

这吓坏了推荐人晏殊,说:你刚入朝就这样轻狂,就不怕连累到我这个举荐人吗?范听后半晌没有反应过来,后来难受地说:“我一入朝就总想着奉公直言,千万不敢辜负您的举荐,没想到尽忠尽职反而会得罪于您。

”范仲淹一生为官,无论在朝、在野、打仗、理政,从不人云亦云,就是对上级,对皇帝,他也实事求是,敢于坚持,这是他的为人标准。

⑫“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二)人能超然物外,克服私心,就是一个大写的人,就是一个如松柏般挺立的君子。

这种对独立、牺牲、理性的人格追求,仍然是我们现在最需要的。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20.(3分)结合全文,请简要回答范仲淹有哪些人格之美?
21.(2分)结合选文⑩段,说说范仲淹“理性精神”的内涵是什么?
22.(2分)指出下列语句运用的论证方法
(一)做人就应该“宠而不惊,弃而不伤,丈夫立世,独对八荒”。

()
(二)人能超然物外,克服私心,就是一个大写的人,如松柏般挺立的君子。

()
23.(3分)下面链接材料体现范仲淹哪种精神,并说明理由。

【链接材料】范仲淹出生第二年,父亲去世,母亲贫无所依,抱着襁褓中的他改嫁朱家,他也改姓朱。

他少年时在附近的庙里借宿读书,每晚煮粥一小锅,次日用刀划为四块,早晚各取两块,拌一点咸菜为食。

这就
是成语“断齑划粥”的来历。

这样苦读三年,直到附近的书已都被他搜读得再无可读。

但他的两个异父兄长却不好好读书,花钱如流水。

一次他稍劝几句,对方反唇相讥:“连你花的钱都是我们朱家的,有什么资格说话?”这时他才知道自己的身世,心灵大受刺激。

他发誓期以十年,恢复范姓,自立门户。

三、作文(50分)
24.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1)命题作文
蹒跚学步的孩子碰撞到桌角,撞出的是一阵眼泪汪汪的哭泣,下次路过桌角会绕道;清泉和石头的碰撞,撞出的是一曲铃铃作响的自然之歌,自然之美;姜汁和牛奶的碰撞,撞出的是一杯香茗爽滑的姜状奶……
碰撞是挫折,是锤炼,也是成长;碰撞是摩擦,是矛盾,是冲突,也有收获;碰撞产生新的事物,让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请以“在碰撞中成长”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答题卡作文纸第一行(题目前空四格);②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④不少于800字;⑤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2)给材料作文
同心小学的四名小学生在放学回家时不小心将84岁的丘阿婆撞倒,犯了错误的小学生们并没有跑掉,而是马上道歉并将老人扶了起来。

由于这四名学生勇于承担错误,跌倒受伤的阿婆并没有怪他们。

第二天上午,丘阿婆来到学校,向校长讲述了事情的过程,希望校方能表扬四位同学。

后来,丘阿婆还专程到日报社,希望媒体能够关注这种正能量:“诚实可嘉,错了敢于承担责任,他们这种精神值得学习。


这则材料至少给我们这样一些启示:做错事要勇于认错,敢于承担责任;要用宽容之心对待别人的错误;树立良好的社会风尚需要传播正能量。

请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不要对材料扩写、续写和改写,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②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③不少于8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