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政治主观题答题模板专题02 消费(解析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高考政治主观题答题模板
专题02 消费
答题要领——探究
命题角度1 扩大消费的原因
[答题术语]
(1)消费对生产有重要的反作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消费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

(2)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

(3)有利于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改善消费结构,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4)有利于引导居民转变消费观念,坚持绿色消费。

命题角度2 扩大消费的措施
[答题术语]
国家:(1)大力发展经济,保持经济稳定健康持续发展,保障有效供给。

(2)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增强居民消费能力。

(3)努力扩大和促进就业创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4)完善收入分配制度,调节收入分配,缩小收入差距。

(5)加强和完善宏观调控,稳定物价,加强市场监管,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

企业:(1)推动技术创新,发展绿色生产,实现产品优化升级,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

(2)诚信经营,承担社会责任。

消费者:(1)加强技能培训,提高自身素质,努力增加收入。

(2)培养健康的消费心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践行正确的消费原则。

[时政术语]
必须从供需两端加大结构性改革力度,以创新带动需求扩展,以扩大有效需求倒逼供给升级,实现稳增长与调结构互为支撑,互相促进。

解题示范——应用
[典例] 1.(2018•全国卷Ⅰ)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年来,随着经济进一步发展和国家全民健身战略的不断推进,国内掀起了马拉松热。

2011年中国马拉松赛事仅有22场,2017年增长到1 100场。

据预测,2020年中国马拉松赛事将达1 900场。

马拉松赛事的参与人数多、涉及领域广。

2017年参加马拉松比赛的人次超过500万,覆盖全国234个城市,赛事带动安保、保健、住宿、餐饮、旅行、体育文化等服务业的发展。

据测算,2017年全国马拉松主办方的直接营业收入超过270亿元,主办城市的间接收入超过1 350亿元。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知识分析近年来我国马拉松热的驱动因素。

(14分)
[应用流程·稳准答题]
第一步:分点审设问,确保答题方向不跑偏
1.先将材料分层
2.
[参考答案]
居民收入增加,消费结构升级,推动马拉松赛事的需求上升;马拉松赛事覆盖面宽,商业价值大,刺激赛事的供给;赛事带动相关服务业发展,服务业发展又进一步促进赛事发展;全民健身战略实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支持马拉松赛事发展。

[典例]2.(2016·高考全国卷Ⅱ)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绿色发展,着力改善生态环境,推动低碳循环发展、加大环境治理力度、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新能源汽车以其碳排放低、使用成本低、行驶安静等优点而受到人们的青睐。

但是受续航里程短、购置成本高等因素的制约,消费者对购置使用新能源汽车存在许多顾虑。

近几年,新能源汽车的消费市场有所扩大,但与传统汽车相比,其市场占有率依然很低。

为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政府制定融资、补贴、
免税等优惠政策,引导汽车厂商加大研发投入和生产。

结合材料并运用所学经济知识,分析大力推动新能源汽车生产对消费和产业发展的影响。

(14分) [应用流程·稳准答题]
第一步:分点审设问,确保答题方向不跑偏
1.先将材料分层
2.
[参考答案]
对消费的影响:生产出满足消费者需求的新能源汽车产品;为扩大新能源汽车消费创造动力;引导绿色消费观念的形成,促进汽车消费模式的转变。

对产业发展的影响:推动汽车产业的转型升级,优化产业结构;产生拉动效应,带动上下游产业的发展。

对点训练——巩固
1.(2019·北京卷)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

材料
图1 图2
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化发展逐渐赶上了工业化进程(如图1和图2所示),这是中国经济发生的一项历史性变化。

从图3和图4中任选一幅,借助所选的图,运用经济知识,说明上述历史性变化是如何发生的。

图3 图4
【答案】
选择图3:图3表明,恩格尔系数不断下降,食品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例下降,消费结构发生变化,消费不断升级。

消费影响生产,食品主要来自农业,因此,工业化进程伴随着农业占比的下降和服务业占比的上升,农村富余劳动力逐渐转移,成为城镇发展的经济要素,城镇化发展赶上了工业化进程。

选择图4:图4表明,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生产需要的劳动力数量相对减少,农村富余劳动力逐渐转移到工业和服务业集中的城镇,因此,工业化进程伴随着农业占比的下降和服务业占比的上升,城镇化发展赶上了工业化进程。

【解析】
分析设问,首先要明确中国经济发生的历史性变化是什么,需要对图1和图2进行分析,其次弄清题
目类型,可从“如何发生”明确为原因类主观题,再次要选择特定的角度,要求是在图3和图4中任选一幅,读图可知,图3是从人民生活的角度,图4是从经济发展的角度。

分析材料,图1体现了改革开放(原因)40年来我国产业结构的变化(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产业发展平稳、第三产业显著上升,国际经济发展的协调性显著增强,新发展理念得到贯彻,同时要看到农业因劳动生产率相对低从而需要强化基础地位、提质增效);图2说明我国改革开放(原因)40年来城镇化率稳步提升,城乡差距不断缩小,不断实现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业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目标,不断为解决不充分、不平衡的矛盾努力奋斗;图3以改革开放(原因)40年来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的不断下降、消费结构不断升级、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为切入点,为我们理解我国城镇化进程取得的成就提供依据(恩格尔系数不断下降→消费结构发生变化,消费不断升级→消费影响生产,食品主要来自农业→工业化进程伴随着农业占比的下降和服务业占比的上升→农村富余劳动力逐渐转移,城镇化发展赶上了工业化进程);图4以改革开放(原因)40年来特别是近10年来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经济的发展)为切入点,为我们理解我国城镇化进程取得的成就提供依据(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生产需要的劳动力数量相对减少,农村富余劳动力逐渐转移到工业和服务业集中的城镇→工业化进程伴随着农业占比的下降和服务业占比的上升,城镇化发展赶上了工业化进程)。

2.(2015•安徽高考)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中国消费引领中国制造
近年来,伴随着收入水平提高,中国消费者有了更多的选择。

以往“你有,我有,人人有”的跟风式消费现象逐渐转变,国外的高品质产品越来越多地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者话语权的愈益凸显,既对中国制造业提出了挑战,也引领中国制造业加快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根据材料,分析其中体现的经济生活道理。

【答案】
收入水平的提高给消费者带来更多选择,体现了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

以往跟风式的消费现象逐渐转变,体现了消费者转变观念,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消费对中国制造业的挑战和引领,体现了消费反作用于生产,对生产发展具有导向作用。

【解析】
本题易因对材料信息提炼不全而失分。

本题属于体现类主观题,材料中的三句话正好是三层有效信息,可逐层调用消费的相关知识。

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绿色是生命的象征、大自然的底色,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将绿色发展上升为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个重要理念。

坚持绿色发展,着力改善生态环境。

坚持绿色富国、绿色惠民,为人民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协同推动人民富裕、国家富强、中国美丽。

大力推进绿色发展,需要倡导绿色低碳出行,提倡绿色消费。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经济生活知识,从生产和消费两个环节的角度,为“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提出合理化建议。

【答案】
(1)在生产环节,作为经济活动的主要参加者,企业要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有机结合起来,坚持绿色生产和达标排放。

(2)在消费环节,消费者要遵循保护环境、绿色消费的消费原则,坚持合理消费,崇尚勤俭节约,逐渐形成绿色生活方式。

【解析】
本题属于措施类主观题,回答时要注意“从生产和消费两个环节的角度”这一限定。

从生产的角度主要回答企业怎么办;从消费角度主要回答消费者应如何做。

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互联网引领产业升级并通过制度创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来增加新供给,满足创造新消费,形成新动力。

随着居民收入的稳步增长、互联网的迅速普及和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网络购物作为一种新兴购物方式,以其产品多样、价格低廉、方便快捷等特点,成为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尤其是年轻消费者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网络购物消费快速发展的原因。

【答案】
①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

经济稳定增长、居民收入增加促进了网络购物快速发展。

②生产决定消费。

互联网迅速普及和电子商务不断发展,促进了网络购物的快速发展。

③价格变动影响人们的生活消费。

价格低廉吸引了广大消费者网络购物。

④消费心理影响消费行为。

网购快速发展与人们的从众心理、求实心理等有着密切关系。

【解析】
本题实质是考查影响消费的因素,是教材基础知识的理解与运用。

生产决定消费,经济发展水平对消费的影响是根本性的;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物价变动影响消费;消费心理影响消费行为,运用上述观点,结合网络购物消费进行分析,实现知识与材料的有机结合即可。

5.(2019·上饶市第一中学高考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9年是互联网诞生50周年,中国的互联网发展起步晚,但发展迅速,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有力推动着社会发展。

中国互联网蓬勃发展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互联网正在以不可阻挡之势,与各领域、各行业迅速融合。

特别是伴随着网络购物、电子商务、O2O等新业态迅猛兴起,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享受到上门洗车、美容、送餐等服务。

比这些“改变”更重要的是,互联网发展培育了一个无限广阔的市场,催生了数不胜数的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创造了上千万就业创业岗位。

而互联网与其他产业进一步融合,城市发展趋向智慧化,出行、环保、金融、医疗、家电等行业与互联网融合程度加深,线下产业链根据线
上服务的反馈调整产品、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互联网服务向精细化发展。

越来越多的国外品牌也通过电商渠道等进入了中国市场。

习总书记曾强调:要“推动我国网信事业发展,让互联网更好造福人民”。

中国互联网蓬勃发展,正不断满足人民消费升级的需求,让亿万人民在共享互联网发展成果上有更多获得感。

请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分析互联网的发展是如何促进人民消费升级增强人民获得感的。

【答案】
生产决定消费,决定消费的方式、质量和水平。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促进消费升级提供了更好的途径和方式、提升消费体验。

互联网与其他产业相互融合,推动产业的发展,并通过互联网强化了线上线下产业连接,促使企业进行创新,提升产品质量,优化市场供给,促进消费升级。

互联网的发展培育市场,创造更多就业岗位、激发了创业的积极性、拓宽投资渠道,增加居民收入,为居民消费升级提升消费能力。

互联网的发展使国外品牌更好的进入中国市场,满足消费升级需求。

【解析】
本题以中国互联网蓬勃发展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材料,从《经济生活》模块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促进消费水平提高的措施的知识的把握,着重考查学生提取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探究问题、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

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分析互联网的发展是如何促进人民消费升级增强人民获得感的。

本题从设问范围上考查《经济生活》模块促进消费水平提高的知识,从题型看属于措施类主观题。

“中国互联网蓬勃发展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互联网正在以不可阻挡之势,与各领域、各行业迅速融合。

特别是伴随着网络购物、电子商务、O2O等新业态迅猛兴起,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享受到上门洗车、美容、送餐等服务”,说明生产决定消费,决定消费的方式、质量和水平,互联网促使企业进行创新,提升产品质量,优化市场供给,促进消费升级;“互联网发展培育了一个无限广阔的市场,催生了数不胜数的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创造了上千万就业创业岗位”,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互联网的发展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增加居民收入,为居民消费升级提升消费能力;“越来越多的国外品牌也通过电商渠道等进入了中国市场”,说明互联网的发展可以提供给我们更丰富的产品,满足消费升级需求。

6.(2019·湖北京山一中高考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当前,我国消费领域出现一些新情况新特点,社会消费零售总额增速放缓:汽车等重要商品消费降温成为拉低消费增速的一个主要因素;供给创新不足,消费供需匹配度还有待提高;2018年居民实际可支配收入增长6.5%,比2017年降低0.8个百分点,居民消费倾向有所下降。

2019年1月,国家发改委等十部门联合印发《进一步优化供给推动消费平衡增长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实施方案(2019年)》,着力引导
企业顺应居民消费升级大趋势,加快转型升级提升供给质量和水平,以高质量的供给催生创造新的市场需求,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推动消费平稳增长。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分析当前社会消费零售总额增速放缓的原因,并说明我国应如何推动消费平稳增长。

【答案】
原因:①汽车等部分重要商品消费降温;②现有供给不能满足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升级需要;③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趋缓。

措施:①引导企业顺应居民消费升级大趋势,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面向市场组织生产,开发新产品;
②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转型升级,提升供给质量和水平,以高质量的供给催生新的市场需求;③进一步优化消费市场环境,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让群众能够放心消费、安心消费;④持续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居民收入,改善居民消费能力和预期。

(若从其他角度回答,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解析】
本题以消费为话题,设置材料及问题,考查相关经济学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本题共分为两小问,第一小问可结合材料直接概括得出。

第二小问属于措施类主观题,需立足于整个经济生活知识体系,结合材料作答,有一定难度。

首先分析第一小问。

通过阅读分析材料,可直接概括得出前社会消费零售总额增速放缓的原因是汽车等部分重要商品消费降温;现有供给不能满足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升级需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趋缓等。

再来分析第二问。

我国应如何推动消费平稳增长,实际上就是回答如何刺激消费。

可运用社会再生产的四个环节的关系来理清思路。

生产决定消费,因此,引导企业做好生产工作,还要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症下药;交换和分配会影响消费,因此,要优化消费市场环境,还要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居民收入。

7.(2019·江苏高考模拟)材料一早在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的时候,美国媒体发现口红、面膜的销量开始上升,做头发、做按摩等放松消费也很有人气,这与其他大宗商品和奢侈品的低迷销量呈现出鲜明对比,这就是著名的口红效应。

那么,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神奇的现象呢?第一,经济萧条的时候,人们的收入减少,购买欲望不高,但还是想要花钱慰藉一下自己被经济萧条折磨的心灵,比如口红。

即使口红价格因此有所上涨,仍难阻人们的消费需求;第二,金融危机时,大出血的奢侈品算是无望了,更别谈买房买车了。

当人们放弃购房、购车,放弃奢侈品、出国旅游等昂贵的商品消费时,人们会把手中的闲钱,用于消费那些昂贵品的替代品,廉价的非必要的东西,也就是产生了替代效应,于是就产生了口红效应。

材料二“节约悖论”是凯恩斯主义的一种理论。

该理论认为,消费的变动会引起国民收入同方向变动,储蓄的变动则会引起国民收入反方向变动。

这种状况在经济陷入萧条状态时尤其明显。

因此,增加储蓄会减少国民收入,使经济衰退,是恶的;而减少储蓄会增加国民收入,使经济繁荣,是好的。

简而言之,就是:“挥霍导致繁荣,节约导致萧条”。

请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请对“口红效应”加以简要分析。

(2)请对“挥霍导致繁荣,节约导致萧条”这一观点加以评析。

【答案】
(1)①人们的消费行为受消费心理的影响。

在金融危机时,人们的消费更加求实。

②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

由于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人们的当前收入有所下降,对未来收入的预期也不够乐观,影响了对高端和大件商品的消费。

③互为替代品对价格和收入变动的影响较小。

口红作为高档奢侈品的廉价替代品,对收入和价格变动的影响较小。

(2)①消费对生产有重要的反作用,消费是物质资料生产总过程的最终目的和动力,要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

因此,适度的消费有利于拉动经济增长,滞后消费或人为的抑制消费都不利于经济的发展。

由此,该观点有一定的合理性。

②消费者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要坚持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避免盲从,理性消费;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如果不切实际的过度消费,不仅不符合理性消费和勤俭节约的精神,而且会增加家庭的债务负担和国家的金融风险。

【解析】
本题以著名的口红效应、凯恩斯主义的“节约悖论”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经济学生活》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消费相关知识的把握程度。

试题考查考生描述和阐释事物,探究和论证事物的能力。

第(1)问,本题要求对“口红效应”加以简要分析,答题知识角度未作限定,需要考生结合材料确定。

结合材料分析:“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神奇的现象呢”这是说现象产生的原因,需要找到理论依据。

经济萧条的时候,人们的收入减少,购买欲望不高,说明收入影响消费;还是想要花钱慰藉一下自己,说明消费心理影响消费;金融危机时,产生了替代效应,说明价格变动对互为替代品的商品需求的影响。

三个角度确定,对应材料分析即可。

第(2)问,本题要求对“挥霍导致繁荣,节约导致萧条”这一观点加以评析。

设问未限定答题的知识范围,需要考生结合材料确定答题的知识角度:消费对生产有重要的反作用,消费对经济发展起基础性作用,消费原则,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本题是评析类试题,需要考生辩证思维,对题中观点的合理性进行分
析,也要对其片面性进行分析。

一般要答出理论依据、意义或者后果等。

联系“作用”,“后果”可以从适度消费、抑制消费角度展开;联系“原则”,“后果”可以从过度消费、非理性消费角度展开。

8.(2019·江西高考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表决通过关于修改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

本次个税改革亮点很多:将个税起征点从每月3500元调整至5000元;在提高基本免征额的基础上,增加子女教育支出、继续教育支出、大病医疗支出、住房贷款利息和住房租金、赡养老人等专项附加扣除;居民纳税人从过去的按月纳税变为按年纳税。

新个税法于2019年1月1日起施行。

实施头3个月,就有超过7000万人的工薪所得无需缴纳个人所得税,减税额度连1000亿元。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知识分析新个税政策调整如何使人民群众受益。

【答案】
总体上税负下降,有利于增加居民收入、增强消费能力;专项附加扣除考虑了不同个人和家庭生活成本的差异和负担的差别,实现精准化的税制公平;税率结构进一步优化,中等以下收入群体税负下降明显,获益更大;从按月纳税变为按年纳税,有利于公平税收负担。

【解析】
本题以修改个人所得税法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经济生活》的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个税的作用、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收入分配公平等知识点的把握,着重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解答本题,首先要注意把握考查的知识范围是“经济生活的知识”,设问是“分析新个税政策调整如何使人民群众受益”。

其次分析该材料和设问,根据材料联系课本知识整合答案。

材料中“将个税起征点从每月3500元调整至5000元”这体现了有利于增加居民收入、增强消费能力;“增加子女教育支出、继续教育支出、大病医疗支出、住房贷款利息和住房租金、赡养老人等专项附加扣除”这体现了专项附加扣除考虑了不同个人和家庭生活成本的差异和负担的差别,实现精准化的税制公平;根据表格内容可以看出
税率结构进一步优化,中等以下收入群体税负下降明显,获益更大;“居民纳税人从过去的按月纳税变为按年纳税”这体现了从按月纳税变为按年纳税,有利于公平税收负担。

9.(2019·陕西高考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消费是中国经济稳定运行的“压舱石”,也是推动经济增长的“主力军”。

材料一2018年9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进一步激发居民消费潜力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印发,为促进消费提质升级明确了主攻方向。

《意见》指出:要加快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有利于优化生产和消费等国民经济重大比例关系,构建符合我国长远战略利益的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有利于实现需求引领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相互促进,带动经济转型升级,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有利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互促共进,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材料二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完善促进消费的体制机制,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这不仅要求从体制与机制的高度解决居民消费不足的问题,更是首次强调了消费的基础性作用。

由此可見,当前中国对消费的重视程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扩大内需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基点。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加快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的意义,并分析国家应如何扩大居民消费需求,不断释放消费潜力。

【答案】
意义:①有利于激发居民消费潜力,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②有利于发挥消费对生产的导向作用,推动企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发展方式的转变,推动高质量发展。

③有利于为消费者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保障和改善民生,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措施:①生产决定消费,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

国家要贯物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扩大就业,增加居民收入,让居民有钱花。

②居民消费水平不仅取决于当前的收入,而且受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

国家嬰实行科学的宏观调控,加强市场监管,改善消费环境,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让居民有钱敢花、花得舒心。

③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与人们收入差距的大小有密切的联系。

国家要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更加注重社会公平,缩小收入分配差距,提高社会总体消费水平。

④消费心理影响消费行为。

国家应引导居民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倡导科学、理性消费,鼓励适度消费,促进消费健康发展。

【解析】
本题以消费是中国经济稳定运行的“压舱石”,也是推动经济增长的“主力军”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经济生活》的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生产与消费的关系、影响消费的因素等知识点的把握,着重考查学生提取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