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产后剖宫产手术时机与新生儿并发症发病率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产后剖宫产手术时机与新生儿并发症发病率的关系
发布时间:2021-10-18T07:38:11.269Z 来源:《世界复合医学》2021年9期作者:曹艳春[导读] 分析新生儿并发症发病率与临产后剖宫产手术时机之间的关系
曹艳春
南京市六合区中医院江苏南京 211500
【摘要】目的:分析新生儿并发症发病率与临产后剖宫产手术时机之间的关系。
方法:随机抽取32例临产状态宫口开5cm内、剖宫产产妇,纳入Ⅰ组,同期纳入32例临产状态宫口开5-8cm、剖宫产产妇,归为Ⅱ组,同期再选择32例临产状态宫口开8cm以上或者接近全开、剖宫产产妇,纳入Ⅲ组,将3组新生儿并发症发病率等数据进行对比。
结果:对比Ⅱ组、Ⅲ组,Ⅰ组新生儿Apgar评分情况明显更高,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更高,P<0.05。
结论:新生儿并发症发病率与临产后剖宫产手术时机之间的关系密切,医护人员应对其手术时机进行良好把握,可以将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下降。
【关键词】临产;剖宫产;手术时机;新生儿;并发症发病率;关系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iming of cesarean section and the incidence of neonatal complications after delivery Cao Yanchu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 of Liuhe District, Nanjing, Nanjing 211500, Jiangsu,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incidence of neonatal complications and the timing of cesarean section after delivery. Methods: Randomly select 32 women who have undergone a cesarean section within 5 cm of the uterine orifice in labor and are included in group I. At the same time, 32 women who have an uterine orifice of 5-8 cm and have a cesarean section in the labor force are included in group II. In the labor state, women with uterine opening of more than 8 cm or close to full opening and cesarean section were included in group Ⅲ, and the data of the incidence of neonatal complications in the three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Compared with group Ⅱ and group Ⅲ, the Apgar score of newborns in group Ⅰ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and the incidence of neonatal complication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P<0.05. Conclusion: There is a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incidence of neonatal complications and the timing of cesarean section after delivery. Medical staff should grasp the timing of the operation, which can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neonatal complications. [Keywords] labor; cesarean section; timing of surgery; newborn;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relationship 由于头盆不称情况、胎儿宫内窘迫、产程延长、社会因素、滞产因素、妊娠期间并发症等因素影响,临床越来越常见剖宫产产妇,随着临床逐渐应用抗生素、改进麻醉手段、发展剖宫产技术,剖宫产安全性逐渐提高[1]。
分析得出,临床后剖宫产手术时机不同,新生儿情况不同,两者关系密切,医学界对其探讨进行了深入。
临床实践证实,将剖宫产术手术时机合理有效选择[2],可以将婴儿、新生儿并发症发生概率明显减少。
此次实验选择96例产妇,研究新生儿并发症发病率与临产后剖宫产手术时机之间的关系。
1 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组实验对象临产前没有高危妊娠因素,均实施剖宫产,从我院2020年1-12月随机抽取32例临产状态宫口开5cm内产妇,是Ⅰ组实验对象,年龄在21-45岁,均(26.5±2.7)岁,初产妇、经产妇分别是16例、16例,同期纳入32例临产状态宫口开5-8cm产妇,归为Ⅱ组,年龄在22-44岁,均(26.1±2.6)岁,初产妇、经产妇分别是17例、15例,同期再选择32例临产状态宫口开8cm以上或者接近全开产妇,纳入Ⅲ组,年龄在23-46岁,均(26.0±2.5)岁,初产妇、经产妇分别是15例、17例。
三组以上资料对比结果是P>0.05。
纳入标准:首次单胎妊娠;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有引产病史,有流产病史;有胎盘早剥、前置胎盘、糖尿病、妊娠合并心脏病等并发症。
1.2方法
待产妇入院,对必要的辅助检查进行完善,将手术禁忌症排除。
依据产妇具体情况,将相应术式剖宫产开展。
32例Ⅰ组产妇临产状态宫口开5cm内,实施选择性剖宫产,分析剖宫产的指征,胎儿宫内窘迫、胎头的位置异常以及头盆不称情况、妊娠期间并发症以及社会因素分别是11例、7例、14例,分析术式,包括子宫下段横切口、子宫纵形切口、腹膜外分别是27例、3例、2例。
32例Ⅱ组产妇临产状态宫口开5-8cm,分析剖宫产的指征,胎儿宫内窘迫、胎头的位置异常以及头盆不称情况、产程延长以及滞产因素、妊娠期间并发症以及社会因素分别是8例、9例、5例、10例,子宫下段横切口、子宫纵形切口、腹膜外分别是26例、2例、4例。
32例Ⅲ组产妇临产状态宫口开8cm以上或者接近全开,分析剖宫产的指征,胎儿宫内窘迫、胎头的位置异常以及头盆不称情况、产程延长以及滞产因素、妊娠期间并发症以及社会因素分别是5例、6例、8例、13例,子宫下段横切口、子宫纵形切口、腹膜外分别是27例、2例、3例。
1.3效果分析[3]
使用阿氏评分统计两组新生儿的Apgar评分情况。
1.4统计学处理
选择SPSS25.0统计学软件,以百分率(%)表示计数资料,运用X2检验;以()表示计量资料,运用t检验,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
2 结果
Ⅰ组新生儿Apgar评分情况明显更高,对比Ⅱ组、Ⅲ组,P<0.05,t=3.2421,17.5928。
Ⅰ组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更高,对比Ⅱ组、Ⅲ组,P<0.05,X2=4.0100,5.1429。
3 讨论
临床常见剖宫产产妇,这一类人群数量多,这一术式可以解决难产,可以处理高危妊娠产妇紧急情况,能够挽救孕产妇、围生儿生命安全,是一种有效治疗手段,随着临床不断扩大剖宫产指征,随着临床逐渐成熟剖宫产技术,随着抗感染、输血、麻醉等技术发展,可以避免复杂阴道助产损伤母婴健康,能够提供手术安全性,操作难度下降,剖宫产率明显增加,约46.2%,临床针对这一情况加强关注。
临床实践证实,剖宫产手术后[4],因为诸多因素影响,母婴健康均受到一定影响,有一定创伤性,因为受到手术前麻醉因素、手术中相应操作、机体生理过程受到人为干预等因素干扰,新生儿容易发生并发症,对比自然阴道分娩,剖宫产产妇发生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更高。
临床实践得出,择期开展剖宫产时机未能恰当选择,新生儿不良结局发生风险会明显增加。
临床针对新生儿并发症发病率、临产后剖宫产手术时机之间的关联性进行了研究。
分析得出,目前剖宫产产妇死亡率以及新生儿死亡率均明显减少,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也明显减少,对手术指征进行充分掌握,产妇手术时难度不大。
部分产妇在临床前无手术指征,临产后产程期间持续不降胎头[5],出现头盆不称、头位异常,随着宫缩强度改变,胎心也会改变,加上社会因素显露,急诊剖宫产发生。
大量临床实践总结之后得出,防治剖宫产手术新生儿并发症过程中,需要重视手术时机,两者之间关系重大。
在活跃初中期,将剖宫产手术应用,产妇良好形成子宫下段,在娩出胎儿时,产妇损伤子宫血管程度少、切口裂伤程度小,新生儿不容易发生并发症,但是,随着宫腔压力增加、宫缩强度增加,子宫胎盘循环存在不良情况,因为胎头存在下降障碍,加上胎儿受到较长时间挤压,承受能力超过,会导致胎儿发生宫内缺氧,兴奋迷走神经,促进产妇肠蠕动亢进,促进产妇肛门括约肌松弛,促使胎粪向羊水中排入,容易发生羊水污染,呼吸道阻塞情况出现,出现气体交换受阻[6],新生儿容易出现吸入性肺炎、新生儿窒息、血肿、颅内出血、缺氧缺血性脑病等,以上并发症若发生,会导致严重不良后果发生。
剖宫产手术时机很大程度干扰新生儿情况,此次实验中,剖宫产指征一致,在活跃中期以前实施剖宫产术,对比活跃晚期以后产妇,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更低,分析原因,是因为活跃晚期开展剖宫产术产妇多数是难产导致的试产产妇,无法如期扩张宫口,无法逐渐下降或者停滞活跃期胎头,脐带或者胎儿过长时间受压,承受力差,胎儿容易发生宫内缺氧,增加羊水污染发生风险。
将头位分娩第一产程监测进行强化,十分重要以及必要,宫口>3cm后,没有按照预期进展产程,或者产妇胎头下降不良,应全面为产妇实施阴道检查,对是否存在头盆不称或者骨盆狭窄情况进行明确,在检查羊水浑浊与否过程中应用B超检查,综合客观分析脐带缠绕过紧、软产道异常、胎方位异常、胎儿畸形等[7],对阴道分娩可行性进行再次评估。
若产妇经由阴道分娩且高危,应及时开展剖宫产术,若试产失败,尽量于活跃期中期给予产妇开展剖宫产术,可以将新生儿并发症发生概率明显减少,避免出现医源性残疾儿童。
本组探究中,在剖宫产指征中,社会因素明显偏高,还有一些家属要求新生儿存活、今后发育正常,涉及智力、体力等,产妇、产妇家属认为,对比阴道分娩而言,实施剖宫产术,胎儿安全,孩子在将来聪明,因此要求开展剖宫产术,对于部分产妇来说,对阴道分娩失败较为害怕,需要再次实施手术,因此不愿试产,不管是否存在指征,应开展手术治疗。
产科医生担忧产妇分娩期间发生意外后受到产妇家属指责,甚至诱发医患纠纷,迫于压力,剖宫产指征放宽。
基于此,产科医生不应受到产妇、产妇家属意见影响,应对剖宫产手术指征、时机进行严格掌握,将围生期保健工作进行强化,产科、新生儿医疗质量均明显提高,新生儿窒息复苏抢救水准明显提高,新生儿并发症发生概率明显下降。
总结一些文献得出,临产后6h内将剖宫产手术开展,新生儿容易发生并发症,对其原因进行临床研究,是因为宫口扩张未能如期开展而导致,最终导致患者发生羊水污染。
胎儿将被污染羊水吸入,会导致产妇发生气道阻塞,导致产妇发生重度窘迫,在出生后,新生儿会出现呼吸衰竭、新生儿吸入性肺炎致肺损伤、各种气漏,持续肺动脉高压并发,临床治疗难度大。
在缺氧情况下,脑组织会出现水肿、充血,增高产妇脑血管壁通透性,导致点状充血以及渗血,将脑水肿形成,将血肿以及颅内出血等不良情况导致,以上改变会将产妇脑部供血供氧障碍加重,导致新生儿发生缺氧缺血性脑损伤,若未能及时处理这一情况,会导致新生儿发生不可逆脑实质损害,将脑瘫形成,加重产妇社会以及家庭损失,不能弥补。
临床实践证实,新生儿并发症发病率、临产后剖宫产手术时机之间的关联性较为密切,活跃初期实施剖宫产,新生儿并发症发病率明显下降,产科医护人员应对阴道分娩禁忌症、适应症进行充分评估,才能确保新生儿生命健康。
总而言之,临床应对剖宫产手术时机进行严格掌握,重点关注临床产后剖宫产手术时机,可以显著下降剖宫产几率。
对于助产士、产科医师来说,应将自己诊疗技术强化,将围生期保健工作强化,将新生儿、产科医疗质量明显改善,避免新生儿并发症出现。
本组实验得出:Ⅰ组新生儿Apgar评分情况明显更高,为(8.75±0.18)分,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3.12%明显更高,对比Ⅱ组、Ⅲ组,差异明显。
总结以上,新生儿并发症发病率、临产后剖宫产手术时机之间的关联性密切,在活跃初期实施剖宫产,意义重大,可以促进产妇获得良好分娩结局,医护人员应良好把握产妇手术时机,有机结合产程图进行综合分析探讨,对产妇情况进行正确判断,做好相关手术操作,可以确保新生儿健康,可以明显降低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宋玲梅. 前次剖宫产对再次妊娠分娩结局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J]. 中国医药指南, 2019, 017(004):33-34.
[2] 金红珍. 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的产妇进行阴道分娩与对其实施剖宫产术的效果对比[J]. 当代医药论丛, 2019, 017(022):98-99.
[3] 池宏东,李晓霞. 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孕妇采用阴道分娩方式的可行性及对母婴结局的影响[J]. 中国医药科学, 2019(12):72-74.
[4] 龙泓. 自然分娩助产技术降低剖宫产率和会阴侧切率减少新生儿窒息[J]. 健康之友, 2020, 000(003):100.
[5] 韩肖燕,杨桦. 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分娩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评价[J]. 中华妇产科杂志, 2019, 54(006):411-414.
[6] 赖宝玲,牛建民,张铨富,等. 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分娩产程的初步分析[J]. 实用妇产科杂志, 2019, 035(004):310-312.
[7] 胡月圆,肖海燕,陈恒,等. 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孕妇阴道分娩方式对母婴临床结局的影响及可行性研究[J]. 吉林医学, 2020, 041(006):1385-1386.
作者简介:曹艳春,(1971.04-)女,南京六合中医院,毕业于南京医科大学本科,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临床妇科,南京六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