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墙主要人物简介——柳桃(部分片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墙》主要人物简介——柳桃(部分片断)
柳桃,原名肖琪,女,23岁,大学生,在山村教学两年,最终留在山村的一位老师。
八十年代初大批知青返城时,柳桃被亲生父母(下乡知青)遗弃在一座山村。
柳桃在山村长到了十二岁,后被城里的父母苦苦寻回。
山村的童年、山村的大自然、山村的“土”……在柳桃心中留下了难以泯灭的印象。
长大后的柳桃发现自己愈来愈恐惧城里的生活,包括座落在城里的人情、爱情,甚至亲情……柳桃想重新寻回被大自然环绕的感觉……
为了逃避,柳桃去了另一座山村;那座山村里柳桃成为了一名老师……
两年间,柳桃一次次地耳闻、目击着山村的悲剧,渐渐地她开始惧怕了那里的囚禁和蒙昧……除了大自然,山村全然不像她希翼中的人类故乡,她想离开……然而,在那里她每一天都能真切地感触到一种类似自己童年的目光……
老父亲般慈祥的梁一蒙一直暗示她和田蕾离开……
最终,柳桃留在了山村,她想改变自己的童年以及山村孩子的童年……
角色形象:文弱、多愁善感、执着;气质佳;具有一种莫名其妙的牺牲精神;一个眼睛里有故事的人。
片段一:
田蕾/柳桃老师住处夜外/内
树影舒缓地在夜风中摇摆,月下泥泞的街巷一头,亮着一盏灯。
屋内,雪白的蚊帐散散地拉开了一道大缝,柳桃仰面躺在床上,枕边身旁横七竖八地摆着一堆书。
一本厚厚地书压在柳桃胸前,另一本书口扣在柳桃脸上。
柳桃一动不动地平躺着,仿佛在倾听墙壁上那挂钟摆地脚步声。
田蕾凝望着窗外,一只画笔托在指间,一张雪白的画纸压在桌上……
田蕾又在发呆?
柳桃没有!(片刻沉默)——我在想草儿,想绿藤上的那条蛇,还有你画的那条蛇。
——在想草儿她敢不敢碰那张画——你画的那条蛇!
田蕾(垂手放下画笔)我们该去看看她!
柳桃——好吧!
两人沉默,钟表“嘀哒”声……
片段二:
田蕾/柳桃老师住处夜外/内
隐隐约约的二胡声……
昏暗的小屋里,四面土墙,简陋的木桌椅,两袭雪白的帐子(蚊帐)拖曳至地。
墙上一面挂钟“嘀嘀哒哒”地发出一种略显夸张的声响……
【注】“挂钟”象征着现代人不可避免的一种物化存在、现代人心中的焦虑,以及与往昔诗意栖息痛苦诀别的一种慌恐心理。
“白帐”象征着人心中憧想美好的一种本能,以及与现实隔阂的不可忽视、不可调和的一种真实。
同时,这种城市人的“思想症结”与山村村民的简单淳朴形成鲜明对比。
强调昔日靠近诗意的一种生存状态。
——山村曾经是人类古老的一座故乡。
田蕾(田蕾望着趴在帐子里发呆的柳桃)柳——桃,——柳——桃,一条柳一枝桃!
柳桃柳桃代表一条柳一枝桃!?路代表去一个地方的一座桥?——艺术家,你觉得文字很准确很重要吗?
田蕾只是——挺有意思而已!——你的名字也挺有意思!
柳桃我在山村长——到十二岁,柳桃是养父母为我取的。
——在那座小山村里,柳桃是最好听的名字——我父母当年是那儿的知青——
窗外,狂风遽起,雷声大作……
【注】咬文嚼字的时代,人更加痛苦无奈。
——也许,这是一种庸人自扰?然而,很少有人能豁达地在“庸人自扰”的名义下得到真正的解脱,做一个超凡脱俗的自由人,艺术家恐怕也不能!?
现代人(城市人)在自己建筑的一面面“墙”(包括一系列现代文明)里生活,拼命地寻找一种可以满足自己欲望的工具(或桥),同时也心甘情愿地将自己视为工具。
片段三:
田蕾/柳桃老师住处夜内
幽蓝凝重的夜空,一弯淡淡的瘦月挂在窗外树梢,秋日山村蛐虫的鸣叫声婉转一片点点星星,星星点点……
简陋无华的土屋里,一盏暗黄的灯泡低低地吊在一张木桌上,脚下一片灰黑色的泥土地。
田蕾依窗而坐,仿佛在倾听冥想窗外丛林里嘀嘀哒哒的露珠点滴声。
柳桃躺在床上,平静的面孔带着一种模糊而遥远的忧伤和微笑。
土墙上一挂极为现代化的大钟摆“当-当-”敲响了夜晚十一点的钟声……
田蕾我真喜欢这座秦岭,喜欢这些孩子!
柳桃我也喜欢他们,但我不喜欢他们叫我——老师,不喜欢他们土色的眼神和目光——【注】柳桃惧怕“土”色的眼神和“土”色眼神里的语言。
山村孩子盲目崇拜着柳桃,这同样让柳桃受不了。
柳桃希望一天,山里孩子能够拥有对这个世界独立的目光,能够目光坚定地走出大山……
田蕾、柳桃两人沉默,良久……
柳桃——我喜欢石磨大爷的二胡曲(柳桃的表情停在了那一瞬,目光像翻越过座座秦岭,遽然发现一片平原大地般的恍惚、释然和顿悟)。
——石磨大爷的二胡曲像爱芝的诗——那种断断续续的唠唠叨叨:当你老了,白发苍苍,睡意朦胧,在暖炉前打盹……
【注】柳桃喜欢大自然,喜欢自然般真诚的生活——自然的成长、生活和死亡。
只是,在山村长大,在城市久居的柳桃并不认为山村原生态的生活靠近自然。
事实上,柳桃一直生活在山村与城市的夹缝里——一种城市与山村边缘化的生存状态。
田蕾那哪是石磨大爷?!那是徐志摩(转头向窗外,低婉的一种笑)!——听说大爷以前有过一个女儿,好像被水淹死了,在他快要到岸的那一刻,脚下的木桥断了——据说那场雨一连好几天下了很久——
片段四:
石磨场日外
明朗的秋天,山村如梦般的颜色,青而淡,淡而浓,空气中一片清冽,像吃过口香糖的呼吸。
【注】人类像小偷似的闯入这里……
大自然——人类古老的一座故乡,一个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使我们愉悦的世界,已经在我们的视野中消失了。
当另一种力量侵入小山村,人们脸上开始有了更多的愁容。
《围城》——绕来绕去大家还都是在城里,从一座城进入另一座城。
一种无奈的悲剧性的对比心情描写。
高高矮矮的凳子排列在石磨场上,一位位小孩的膝盖上多了一块块木板,他们神情严肃,聚精会神地望着讲桌前的柳桃老师。
石墨旁,村民一堆堆地默声聚集在孩子们身后,有怀抱小孩的妇女,有老人,有家长,有学生的妹妹弟弟。
村民们望着,无能为力地站着,满目的无奈和沧桑(“土色”的眼神)……
柳桃老师同学们——我们一定会有教室的,大家要(眼角发红)——要相信老师——
众学生(流泪)柳桃老师——
一侧的田蕾望着众多村民孩子,望着柳桃,低头地落着泪……
柳桃(坚定地)上课!——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冰心的《小桔灯》,那是革命艰苦时期发生在白色恐怖区的一个故事,那也是一个小山村——
喜娃埋头看着书,一句不吭。
突然,泪水从喜娃眼睛里一滴滴滚落…
《土墙》主要人物简介——田蕾(部分片段)
田蕾,女,22岁,大学生,在山村教学两年。
田蕾是一位热衷于艺术的女孩,她的所有梦想即是用画笔记载生活和自己的一生。
大学毕业后田蕾流浪各地,寻求在城市里迷失已久的艺术。
后,田蕾寄居山村,在山村的“土”中找到了艺术的力量——生命和黄土。
继之不久,山村的那种原始和蒙昧就使田蕾难以接受,田蕾在那里绝望地看到了另一种艺术——死亡。
田蕾没有勇气去接近纯粹的“死亡艺术”,做完十二幅画(关于生命和黄土);田蕾卖画、捐款,之后,悄悄离开了山村。
流浪远方的田蕾继续捐款给山村建校、铺路……
角色形象:热情、善良、执着;具有艺术家气质。
片段一:
田蕾/柳桃屋夜(雨)内
黑夜里,一片雨声,柳桃依旧趴在床上,似乎在倾听……
田蕾双眼定定地望着窗外,突然发笑……
柳桃(若有所思地,有点不满地扭头望着发笑的田蕾)外面下雨了,——笑什么?
田蕾(自我嘲解,自言自语般,目光游离飘忽不定)我在笑——自己曾经的那些错误,(转头冲着柳桃,笑,一脸貌似无聊的表情)——不由得哑然失笑,真的很好笑!(低头,片刻的沉默,突然一种沉重的语气,一种无奈的苦笑)人长得太快了——恐怕就是这个样子——
柳桃(笑,复杂的一种)还能笑出声来就——挺好!有一句话说——祝你拥有足够,足够的苦难和足够的幸福——
田蕾柳桃,学校完了!——(低沉的语调)我们去哪儿?
柳桃(笑)难道不可以在此——度过余生?
【注】曾经发生的一切将永远生活在记忆里,即便没有踪,也有影。
直到一天,我们终于可以恍然大悟,哑然失笑。
然而,除此之外我们已一无所有。
记忆大概就是如此可怕,沉淀抹不去的就是我们的一生,或者说是生活如此可怕。
假如日积月累习惯了超凡脱俗(知天命),那么会不会成为一个幸福快乐的人?安度余生?(石磨大爷?柳桃?……)
片段二:
田蕾/柳桃屋夜(雨)内
柳桃你哭什么——
田蕾——我不能离开艺术!我作完了——那十二幅画,我也开始——害怕他们的目光——【注】——山村、城市,两种寻找“梦”和“幸福”的状态,一种蒙昧盲从,一种觉悟自醒;同样的痛苦无奈
片段三:
田蕾/柳桃老师住处夜内
田蕾我不想教书,也不想离开这儿。
——你真得叫柳桃吗?
田蕾双手托着脑袋,神情认真地打量着对面的柳桃。
柳桃仰面躺着,握着一本书,低低的呓语般的一种口吻默念着……
柳桃二十年前我就叫柳桃!——(侧头,对望着的田蕾,不满地)别用那种眼神看我,好吗?
田蕾柳桃?——柳——桃(坐不改姿,语气平静,低沉)?听别人喊了你一年柳桃,总觉得心里别扭!
柳桃除了——艺术,你觉得什么不别扭?
柳桃放下书,翻身,趴在床上,若有所思地一脸平静。
田蕾也不全是这样!哎——,(兴奋)我傍晚在路上看见了喜娃,大树下一个黑色的模糊的影子。
我向他招手,那一刻,我几乎可以猜测,(神采焕发)不,是感触到他眼中的那
种渴望——
柳桃又是空间的温度和色彩?
柳桃重又拿起书,翻身,平躺着,望着头顶低低的天花板……
田蕾不,喜娃告诉我的是有关土地的一种东西,(低沉的声音)就是黄土和生命!——(平静)这里就像人类的一座故乡——这次,我确定——我可以完成那十二幅画了——
柳桃卖掉画——你就可以站在天山脚下了!
柳桃拿起书,打开,自顾自地呓语般的读书声……
《土墙》主要人物简介——刘二愣(部分片段)
刘二愣,男,35岁,山村村民,有血性。
刘二楞是被农村人唾弃的一个农村人,周身上下流淌着一股邪气;言语直白冲动甚至刻薄;懒散不善劳作,整日里一副无所事事的样子,不是和孩子们不成体统地打玩,就是潜身山林捕蛇打猎(准确的说那是他日常进行的一种“游戏”或“围猎”)。
十多年前刘二楞被老父亲轰出家门,独自一人住在一间废弃的破屋里。
他浑身贯注着一种胆气,或者说是一种邪气或莫名其妙的霸气,而又全然一个穷途末路的街巷浪子……
二十一年前,他喜欢那位从城里远道而来的小老师梁雨筝。
梁雨筝不幸遇难死后,他性格遽变,自甘堕落,一直未婚。
在山村里,他常常成为别人嘲笑的对象,也常常嘲笑别人。
片段一:
山林夜外
寒风盘旋在山林屋顶,夜里一片寂静,曲折回环的山间小道上,一团黑影(刘二楞)拐入丛林……
丛林深处,低沉的声音传出……
刘二愣雨筝,我给你送点东西。
我知道……你从来没有认认真真瞧一眼我们这些山里娃……我只做过一件蠢事,那几条蛇……是我事先放在石墩下的。
你没有计较那件事……一直我们谁也不愿告诉你,大叔他知道的,洪生哥后来还狠打了我一顿。
他死了……死了六年了,为了赶车……为了过一条水泥路买几盒粉笔。
——我都快忘记他了,我们都很喜欢你,你一开始就知道的……雨筝……
片段二:
山村—田地-丛林坟地夜外(雨后月夜村庄全景)
大片大片的山林睡着了,永远也不想知道自己醒来后的样子。
学校废墟的壁影在那片空旷的凹地上竖起,像一座岭……
树林影影绰绰的阴影伸在半空,星星点点的灯火一个个沉没在夜空。
那是一个月夜,雨后的天空很平静,村庄的小路条条可见。
【特写】田地里,一把被遗落的锄头斜斜地压麦苗上……
月夜下一个人影(刘二楞)时隐时现地出现在羊肠山道上,一截截喉唱……
刘二愣(吼唱)金碗,银勺……糠窝窝,有五福,想六福,咱庄稼汉好知足;三年两载,草命一条……好自在(可重复)……
突然间,深夜寂静的山村里飘出了丝丝缕缕苍劲悠长二胡声(来自梁一蒙)……
丛林间的一块坟地,一个人影(刘二愣),一堆低低的焚烧纸钱的火……
刘二愣没事儿,来看看你——今年的秋天柿子成了——果子也成了。
——我还是干老行当——捕蛇。
雨筝,下次去镇上给你带粉笔——
片段三:
山村山地日外
秋日雨后天晴,——突然一种浓烈、直密、逼人的阳光……
家家户户的院落里出现了一堆堆金色的、黄色的、红色的玉米辫,一面面矮矮的山墙上,歪歪扭扭地挂满了玉米辫,类似于爬山虎的那种气势和气概。
村巷山林间,火红的柿子挂在枝头,云霞般地一层层秋叶;坡头田地里,青青的麦苗刚刚窜出头,一片春天般的绿,一种秋天里的春天……
黄牛铁犁在田地里犁开了一道道沟沟坎坎,一垄垄新鲜的湿润的黄泥土晾晒在日光下……
村民们将一把把种子撒在松软的黄土里……
麦田里,村民们在忙着除草,地头大捆大捆的草,一个个哒哒的背篓……,松软地泥土,一滩一滩的积水,昨日繁忙的脚印似乎依旧清晰可鉴。
脚下一个个高大的背篓,空空的……村长正从一块地头经过,刘二楞抬头间看到了村长……
刘二楞村长早!
远远的突然一声扯破嗓的高呼。
村长(村长显然被吓了一跳)——刘二楞!(低头望着脚下的田地,吃惊诧异,一脸有点夸张的表情)——二楞,你瞧瞧,谁家把锄下的草扔在地里?!这场雨,枯草都能扎根——
刘二楞又不是你家田,——吼啥?
刘二楞扔下锄头,站直了身,搓着手上的土,对着村长高声道。
村长真——不是东西!怪不得老汉叔撵你出门!
村长背着手,转身踱开步子,语调恢复了平静。
刘二楞村长——你比我头发长,不信——拿筷子量一量!
刘二楞笑,抬臂作态,冲着正在远去的村长高呼。
村长真不是东西!——(嘟囔着离开)真不是东西!
遍山忙碌的身影,村民将一捆捆草塞进背篓,村长从一块块地头默声走过……
远去的半山坡上的村长,时不时地回头盯向田地里的刘二楞……
片段四:
学校废墟日外
山道间村长不禁望了望学校的方向,突然发现了废墟上的刘二楞。
村长二楞!——刘二楞!
刘二楞(二楞抬头顺声望去)——村长,杨大村长!
村长你说的,墙要倒了。
倒了,——咋?不好受?
村长和二楞一前一后,踩在泥浆和碎瓦当上。
刘二楞村长,(刘二愣扔下竹笼,拄着铁锄,一脸邪笑)那张毡借我吧!我那房子漏——
村长滚,——滚开!没事干帮梁老叔推推石磨,——老汉病了!
刘二楞老汉叔——不大理我呀!(刘二楞蹲在废墟上)二十年了——
【注】二十余年前,刘二愣对梁雨筝导演了一场“蛇”事件,事后刘二愣一直不敢面对梁雨筝和梁一蒙,直到雨筝死,直到梁一蒙年老早已遗忘那些事……
村长(村长一个人徘徊着)这会儿去——没准儿!说不定——
《土墙》主要人物简介——喜娃、海子(部分片段)
喜娃——男 11岁学生
【具有一种与年龄不相称的一种成熟和果敢思念学校思念流落远方的姐姐海子】
片段一:
细雨……
秋日丛林,穿着麻衣、戴着重孝的喜娃姐姐海子【海子十一岁】和喜娃【喜娃五岁】陪着母亲在坟头给父亲上香。
那是一座潮湿的新坟,坟土上的串串纸钱在迎风浮摆。
喜娃母亲伤心地哭着,喜娃和姐姐一高一矮站在母亲身后。
喜娃妈——又哭了?
海子姐——爸——死了!
喜娃什么是——死?
海子姐咱家人看不到爸了,也听不到——爸的声音!——跪下!
海子拉着喜娃一并跪下,喜娃望着姐姐和妈妈,眼中分明有了泪水……
片段二:
【静,像梦一般的黑白色彩】一片惨白、刺眼的日光……
喜娃【喜娃九岁,海子十五岁】死死地拽住一位村妇(乡邻),用头拼命抵撞着向一口井边挪移……;一旁几名乡邻村妇指手画脚,形容尴尬地站着……;喜娃流着泪哭着……
喜娃让你说!(哭腔、愤恨)让你说——
海子姐(闻声从一侧跑来)喜娃子!(上前,瓣动着喜娃的手)放手!——喜娃!
喜娃(哭)姐——她们说爸坏话,让你说——
几个人拉扯着,最终喜娃拼命将那名妇女撞到在地……
片段三:
雨中,海子【海子十五岁】拿着一顶竹编的大雨帽戴在教室的屋檐下,等待着喜娃放学……
教室门打开了,一群孩子躲躲闪闪地走出,拥挤在屋檐下。
海子呼叫着喜娃的名字。
海子拉过喜娃【喜娃九岁】,喜娃身上已湿了一片。
海子(海子将硕大的雨帽扣在喜娃头上)衣服都湿了?啊——
雨声中,喜娃和海子的对话显得那么吃力……
喜娃教室——教室又漏雨了——
雨中,孩子们躲躲闪闪跑着……孩子们逐渐消失的背影……
片段四:
海子离家片断一
【冬天雪地?】昏暗的屋里,海子【海子十六岁】在为喜娃整理书包。
喜娃【喜娃十岁】站在一旁,一张调皮、略现稚气的脸。
海子喜娃子,你要好好学习——多识字——
喜娃(心不在焉地摆弄着一个火红的小手炉)嗯!
海子(为喜娃背好书包)放完学把这个(一张折叠起来的纸)交给柳桃老师!
喜娃(头也不抬,依旧摆弄着小手炉)嗯!
《土墙》主要人物简介——黑蛋(部分片段)
黑蛋,男,11岁,山村学生。
山村孩子的小领袖;父亲的死和姐姐海子的流落远方提早结束了他的童年;具有一种与年龄不相称的成熟和稳重;思念学校,思念姐姐海子;《马良的笔》是他最喜欢的一篇课文,寄予着他的所有梦想;学校坍塌后在贫困和悲痛中长大成长……
角色形象:内向、果敢、坚定。
片段一:
学校道旁参天老树傍晚外+
黑蛋(默声,静立在大树下,遥望远方,泪眼)海子姐——
海子【话外音】我想离开这儿,赚钱,盖学校,黑蛋一定要好好学习!——柳桃老师我是不是又写错别字了?算了,不写了!——等我有了钱,我就回来!
日斜西山,夕阳晚照……
黑蛋眼前一片密密麻麻的丛林,不远处学校废墟上村民们忙碌的背影……
黑蛋(遥望远方,默默流泪)——海子姐!(爆发出的高声)海子姐,你在哪儿——
片段二:
山坡上午外
秋日的山村,清清淡淡的空气,放眼远眺,一片浓浓的层出不穷的绿树绿影,绿色里点缀着斑斑泛着红晕的黄。
一处层林拐弯处的山野上,黑蛋、喜娃一群背着背篓,埋头一路割着猪草……
黑蛋身后,草儿等几个大点儿的女孩断断续续地哼唱着低低的小曲……
【插曲】花儿开满地哩……花儿开满地……风里来回……风里去……梦里唤醒她哩……梦里唤醒他……山有木兮木有枝……
草儿蘑菇!(惊呼,靠近,伸手)红色的蘑菇——
黑蛋(跨前,阻拦)别碰,草儿姐!——红蘑菇有毒!
喜娃黑蛋,——你咋知道的?
喜娃靠近,弯腰用一根蒿草拨弄着那顶蘑菇……众小孩靠近,垂头端详着草丛中的那顶红大大的蘑菇。
孩子们七嘴八舌一片……
黑蛋——海子姐摘过,(低头)在学校的后围墙。
——我让海子姐摘的,后来她的手——肿了!
【注】蘑菇象征着一种欲望或看似美好的东西,如:梦想、希望等;实则是一种危险和诱惑,往往是不幸的开始。
青梅竹马、天真无邪的同年时代,以及“蛇”事件后的草儿的命运,——“红蘑菇”暗示着一种“轮回的悲剧”。
只能找到悲剧的主人公,却找不到制造悲剧的罪魁祸首。
洪生、刘二楞以及梁雨筝之间的故事亦如此。
片段三:
黑蛋家日外(雨)
窗外的雨淅淅沥沥地落着,黑蛋站在窗前,被雨水打湿了的面孔上一脸严肃。
一只大鸟在雨中横飞盘旋而过。
窗前的黑蛋转身“唰”地冲到炕头。
大鸟落在地上,两只膀子仍在挣扎,啪打……
黑蛋紧绷绷地拉开了弹弓。
大鸟再一次盘旋而过,一颗弹子飞出……
黑蛋甩门而出,冲入院子,望着大鸟,是一只野山鸽。
【插曲】大水冲了木桥,大河里……淌下条木船,野鸭子游泳……大船载太阳,捞了太阳捞月亮……
浑身湿透的二楞从黑蛋院前经过,捡起野山鸽提在手上,一滴一滴鲜血滴在泥泞里……
刘二楞狗日的——晌午有肉吃了——
刘二楞挑着嘴,笑,带着一种怪异的腔调。
野山鸽依旧在半空拍击着翅膀……
黑蛋——(黑蛋望着滴血的野山鸽,怒视着刘二愣)给我!——给我!
刘二愣瞪什么眼?我二楞哪对不住你家了?——一只死鸟——谁稀罕?都是些孙子,——有本事来拿!——和你爸一个熊样!
刘二愣故意抬高了手,瞅望着黑蛋……
半空,野山鸽的翅膀渐渐地低垂了下去……
黑蛋(黑蛋伸手掂着脚够着那只垂死的山鸽……)给我!——(哭)给我!——二楞叔,把它——埋了!
一滴一滴鲜血滴在泥泞里,像一朵朵正在盛开的花……
刘二愣望着手中湿淋淋的野山鸽,望着地上一滴滴鲜红像花的血……
《土墙》主要人物简介——草儿(部分片段)
女,12岁,山村学生,采果子时不幸遇蛇,心病缠身。
角色形象:原本活泼可爱的一个女孩,“蛇”事件后性格剧变,悲剧性人物——瘦弱,眼睛里是“水”的一个小女孩。
片段一:
草儿家夜内
山村的夜晚似乎更长些,屋里静静一片。
【注】一种死亡般宁静的生活,与梁一蒙寻求的淡泊无关,与柳桃、田蕾所寻找的大自然无关……他们开始慢慢惧怕山村……
梁一蒙也只能坐在小屋前,拉着二胡独自消愁……
低低矮矮的一个昏暗的小空间里,草儿睡着了。
草儿的眼睛极不自然地转动着,面部表情显得异常痛苦,变了形……
草儿惊醒,坐起……
草儿蛇——蛇——
语气里充满了惊恐。
惊醒后的草儿哭了,泪水流了一脸,目光里充满了恐惧。
草儿哭着,缩成一团,不敢看炕头黑角,身旁一侧奶奶醒了。
草儿奶奶做噩梦了?——醒了就没事了,睡吧!——睡吧!
草儿奶,(哭)我不敢闭眼——睡——
草儿奶奶睡吧,——睡吧!
奶奶拖着沉沉地、昏昏欲睡的声音睡着了。
【注】村民就是这样老掉死掉的,他们不要求彼此理解,心心相印,他们生活混沌一片,他们依靠时间或者说是遗忘来过日子,像自然中自生自灭的植物……
片段二:
学校废墟日外
【梦境般】惨白的阳光,泥泞的街巷,一大群头发湿透,衣着湿透的村民无助地站在学校废墟上……【特写声音“雨水点滴声”——宁静中酝酿出的具有震荡力的一种声音—慢镜头?】大雨过后,雨水顺着枝叶滴滴滑落……
【极静-慢镜头?】一批批人一队队地涌向一个方向(学校废墟)。
——学校坍塌了,一片软软的黄色的废墟,半截深褐色土墙。
【极静-慢镜头?】喜娃【浑身湿透】、草儿、黑蛋……,孩子们哭了……
【极静-慢镜头?】一片浓重、浑浊的黄泥水在他们脚下漫延,缓缓流动,像血液……
草儿(望着学校废墟,抽泣,转头无助地向柳桃)柳桃老师——
柳桃一把将身侧的草儿揽入怀中……
【特写-静】雨水点滴声……
草儿抽泣声……
【注】——有一种滴血的东西叫——眼泪;其实,是欲哭无泪。
——这大概就是命运。
——贫困就是他们(山民)的命。
整个场面(孩子、老师、家长)像一群立体雕塑,只有脚下流动的黄色液汁……
那是一次疼痛的分裂、成长。
那种痛在孩子们的眼睛里分明可见——一夜间遽然长大的疼痛。
片段三:
草儿家日内
草儿坐在土炕的一角,依旧一副大病初愈的样子。
门外有了模糊的人语声和脚步声……
草儿取出枕下的书,微微将肩膀斜靠在墙上。
一张画丛书里掉落,草儿展开画,上面一条蛇。
草儿流泪,将画重新叠起压在枕下。
草儿低声念起了课文《神笔马良》……
草儿神笔马良……从前,有个孩子叫马良。
他很喜欢……画画,可是家里穷,连一枝笔也没有……一天,他放牛回来,路过学馆,看见里面有个画师,拿着……笔在给大官画画……
草儿母亲推门而入,一道阳光穿入小屋,一竹笼的野菜堆倒在地上……
草儿母亲还想吐吗,草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