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七上3.3第1课时《利用去括号解一元一次方程》精品说课稿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数学七上3.3 第1课时《利用去括号解一元一次方程》精品说课稿2
一. 教材分析
人教版数学七上3.3 第1课时《利用去括号解一元一次方程》是本节课的教学
内容。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方程的解法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旨在让学生掌握利用去括号的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
教材通过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学习并掌握去括号的法则,进而能够独立解一元一次方程。
二. 学情分析
面对七年级的学生,他们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方程,对解方程有一定的
了解。
但是对于去括号解方程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具体的例子和练习来逐渐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参差不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到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尽可能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理解和掌握去括号解方程的方法。
三. 说教学目标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去括号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并能够运用该
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理解去括号解方程的原理,掌握去括号的方法,并能够独立解一元一次方程。
四. 说教学重难点
本节课的重难点是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去括号解方程的方法。
去括号是解方程的
一个关键步骤,但是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容易出错,因此需要通过具体的例子和练习让学生反复练习,加深理解。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讲解法、示范法、练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讲解法用
于向学生解释去括号解方程的原理和方法,示范法用于展示去括号的步骤和注意事项,练习法用于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加深对去括号解方程的理解。
六. 说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方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解:向学生解释去括号解方程的原理和方法,通过具体的例子进行
讲解和示范。
3.练习: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加深对去括号解方程的理解,提供一些
练习题让学生独立解答。
4.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去括号解方程的步骤和注意事
项。
5.拓展:提供一些拓展题目让学生进行练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解题能
力。
七. 说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将包括去括号解方程的步骤和一些典型例题。
步骤包括:1. 去掉方程
中的括号;2. 变号括号内的各项;3. 合并同类项;4. 解得方程的解。
例题可以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题目,让学生能够通过板书理解去括号解方程的具体操作。
八. 说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将从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考试成绩三个方面进行。
课堂
表现主要看学生是否能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练习,作业完成情况主要看学生是否能够独立完成练习题,考试成绩主要看学生是否能够在考试中正确解答去括号解方程的问题。
九. 说教学反思
在课后,我将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看看是否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可能需要改
进的地方包括:1. 讲解是否清晰易懂,学生是否能够理解;2. 练习题目是否具有代表性,是否能够检验学生对去括号解方程的理解;3. 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的学习情况,是否需要调整。
通过教学反思,我希望能够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去括号解方程的方法。
知识点儿整理:
1.去括号解方程的原理:去括号是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个关键步骤,通
过去掉方程中的括号,可以将方程化简为没有括号的表达式,从而更容易求解。
2.去括号的法则:去括号时,需要注意括号前的符号。
如果括号前是正
号,去掉括号后括号内的各项符号不变;如果括号前是负号,去掉括号后括号内的各项符号都要变号。
3.合并同类项:去掉括号后,需要将方程中的同类项进行合并。
同类项
是指变量和它们的指数相同的项。
合并同类项时,只需将它们的系数相加或相减,变量部分保持不变。
4.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包括:1)
去掉方程中的括号;2) 合并同类项;3) 移项,将未知数项移到方程的一边,常数项移到方程的另一边;4) 化简,将方程化简为未知数的一次项;5) 解得方程的解。
5.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例子:例如,解方程2(x+3)=5x-6。
首先去掉括号,
得到 2x+6=5x-6。
然后合并同类项,得到 2x-5x=-6-6。
接着移项,得到 -3x=-
12。
最后化简并解得 x=4。
6.解含括号的方程:当方程中含有括号时,需要先去掉括号,然后再进行合并同类项、移项、化简等步骤。
如果方程中有多个括号,可以先去掉最内层的括号,然后再去掉外层的括号。
7.解方程时出现的常见错误:在解去括号方程时,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常见错误:1) 忽略括号前的符号,错误地去掉括号;2) 合并同类项时出错,
错误地计算系数;3) 移项时出错,变量项和常数项移错边;4) 在化简过程中
出错,没有正确化简方程。
8.解方程的技巧:在解去括号方程时,可以运用一些技巧来简化计算。
例如,可以使用分配律来去掉括号,使用相反数来化简方程等。
9.方程的应用:去括号解方程不仅是一个理论知识的掌握,还需要能够将其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例如,解决实际问题时,可以通过列方程来表示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并利用去括号解方程的方法来求解问题的答案。
10.教学方法的选择:在教授去括号解方程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
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采用讲解法和练习法,让他们通过自主学习和练习来掌握知识点;对于基础较弱的学生,可以采用示范法和引导法,通过教师的演示和指导来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11.教学难点的突破: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对于去括号解方程难点的掌握情况。
可以通过举例和练习,让学生反复操作,加深对去括号法则的理解。
同时,还可以通过让学生讲解自己的解题思路,来检验他们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12.教学评价的多元化:在进行教学评价时,不仅要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还要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进行综合评价。
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参与度、提问学生的解题思路等方式,来全面了解学生对于去括号解方程的掌握情况。
13.教学反思的实践:在课后进行教学反思时,要关注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对于学生掌握较好的部分可以继续保持,而对于学生掌握不足的部分,则需要进行改进和调整。
可以通过调整教学方法、增加练习题的难度和数量等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14.学习方法的指导: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教授知识,还要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
例如,可以引导学生学会归纳总结,让他们通过总结去括号解方程的步骤和注意事项,来提高解题的效率。
15.学生个体差异的关注: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尊重他们的学习差异。
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要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帮助,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练习,提高他们的学习自信心。
同步作业练习题:
1.去掉方程中的括号,并合并同类项:
a)3(x - 4) + 2(2x + 3) = 4x - 7
b) 4 - 2(x + 5) = 3(x - 2)
c)-5(x + 2) + 3(2x - 1) = 2x + 11
2.解下列方程:
a)4x - (3x + 7) = 2x - 5
b) 4 - 2(x - 3) = 3(x + 1) - 7
c)5(x - 2) - 3 = 2(2x + 1) - 8
3.判断下列方程是否正确,并解释原因:
a)3(x + 4) = 2(x - 3) + 7
b) 2 - (x - 2) = 4 - (2x + 1)
c)4(2x - 3) = 2(2x + 3) - 6
4.完成下列方程:
a)2(x + 5) - 4 = 3x - 6 + 2
b) 5 - 3(x - 2) = 2(x + 1) - 4
c)-4(x - 3) + 5 = 3(2x - 1) - 7
a)3x - 12 + 4x + 6 = 4x - 7
合并同类项:7x - 6 = 4x - 7
移项:7x - 4x = -7 + 6
化简:3x = -1
解得:x = -1/3
b) 4 - 2x - 10 = 3x - 6
合并同类项:-6 - 2x = 3x - 6
移项:-2x - 3x = -6 + 6
化简:-5x = 0
解得:x = 0
c)-5x - 10 + 6x - 3 = 2x + 11
合并同类项:-5x + 6x = 11 + 10 + 3 移项:6x - 5x = 24
化简:x = 24
a)4x - 3x - 7 = 2x - 5
合并同类项:x - 7 = 2x - 5
移项:x - 2x = -5 + 7
化简:-x = 2
解得:x = -2
b) 4 - 2x + 6 = 3x + 3 - 7
合并同类项:10 - 2x = 3x - 4
移项:-2x - 3x = -4 - 10
化简:-5x = -14
解得:x = 14/5
c)5x - 10 - 3 = 4x + 2 - 8
合并同类项:5x - 4x = -8 + 10 + 3 移项:x = 5
解得:x = 5
a)3(x + 4) = 2(x - 3) + 7
去掉括号:3x + 12 = 2x - 6 + 7
合并同类项:3x + 12 = 2x + 1
移项:3x - 2x = 1 - 12
化简:x = -11
因此,原方程不正确。
b) 2 - (x - 2) = 4 - (2x + 1)
去掉括号:2 - x + 2 = 4 - 2x - 1
合并同类项:4 - x = 3 - 2x
移项:-x + 2x = 3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