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2 第一章试卷过关检测1
人教版27课标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 第一章综合测试试题试卷含答案 答案在前
第一章综合测试答案解析一、1.【答案】D【解析】沙特阿拉伯为热带沙漠气候,故水源成为区域发展的必备条件,城镇作为人口聚集地,更应满足水源需求才能发展,据此,沙特阿拉伯城镇分布在绿洲部位,选D。
2.【答案】B【解析】沙特阿拉伯为热带沙漠气候,气候炎热干旱,水源成为限制沙特阿拉伯环境承载力的“短板”,选B。
3.【答案】C【解析】根据图示可知,2016年渝东地区大量人口流动地属于生态保护区及生态涵养保护发展区。
人口的流出,使得区域受人类的干扰小,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改善和提高。
由于渝东并非经济核心发展区,且流出的人口大多涌入城市经济区,给城区建设带来大量劳动力,故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图中显示,该时段,城区人口流入大于流出,城市人口的增加会加快城区城市化;该地的人口流动多在本区,对区际间交通影响较小。
据此分析选C。
4.【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重庆曾是我国人口流出最多的地区之一。
2016年重庆的总人口流动数据显示,该年流入人口大于流出人口,说明这一时间段内重庆市流动人口具有明显人口回流现象,重庆成为人口迁入区。
该时段人口流入增加,城市化加快,但流入人口不一定是青壮年,且材料并未显示该时段流动人口的生活状况;流入地有核心功能区,也有新区、生态建设区域,不全是经济发达区域。
据此分析选A。
5.【答案】D【解析】重庆市人口流动属于自发人口流动。
影响现代人口流动的最关键因素是经济因素。
图中显示,流动人口流入最多的是核心经济发展区域,是重庆最发达的区域,故经济发达程度是吸引人口迁移的最关键因素,据此分析选D。
6.【答案】A【解析】“工作在北京”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因素,北京就业机会多,人均收入高,A对。
在北京工作体面,声誉好,北京社会福利制度更完善不是主要原因,B、D错。
北京知识、技术密集型工业发达,C错。
故选A。
7.【答案】B【解析】越来越多的上班族和生意人在京津城际高铁上演绎着“双城记”,越来越多的人能够演绎“双城记”得益于交通改善,来往于双城间,速度快,用时较短,B对。
地理必修2第一章测试题
15.该市人口数量持续上升的最主要原因是( C ) A.人口出生率高 B.人口死亡率低 C.大量人口迁入 D.原有人口基数小 16.关于该市地理特征的判断,正确的是( B ) A.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落后 B.城市人口比重较高 C.老年人口比重持续降低 D.环境恶劣导致人口容量小 17.该城市的特点最接近( D ) A.拉萨市 B.重庆市 C.西安市 D.上海市
20.读“世界总人口推算图”,按图推算,预计2050年的世界 人口数和发展中国家的人口数将分别达到( )
B
A.100亿、99亿 C.110亿、99亿
B.100亿、90亿 D.110亿、90亿
二、综合题(40分) 21.读“人口、资源、污染等因素相关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20世纪以来,世界资源的变化趋势是 逐年减少 _________________。(2分) (2)世界人口增长约在________年达最大值,此时环境污染 2050 的变化趋势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呈下降趋势 (3)该图反映的问题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类的生存环境是有限的,人口的发展必须与经济的发展、资源的合理 利用和环境保护相协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下表为2002~2007年我国某特大城市郊区年平均人口迁移统计 资料,迁入人口以初中学历的外来人口为主。读表,回答18~ 19题。 年龄段(岁) 迁出人数(人) 迁入人数(人)
≥60 45~59 25~44 15~24 700 1 600 2 000 2 400 800 5 000 30 000 27 500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2册 课后习题 第1章 人口 第1章过关检测卷
第一章过关检测卷(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图示的西伯利亚地区是俄罗斯的一个重要开发区,这里针叶林广布。
读图,完成第1~3题。
1.该地区的区域地理特征包括( )①地广人稀②气候宜人③交通便捷④矿产丰富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该地区南部人口密度相对较高,这主要是由于南部( )①气温较适宜②位于平原地带③开发历史较长④经济相对发达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3.20世纪后期以来,该地区内部呈现人口由南向北的迁移趋势,这主要是由于北部( )A.人口密度低B.开发了新资源C.交通条件改善D.市场广阔2.C3.B1题,结合图例可以看出,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矿产资源丰富,但是气候寒冷,交通不便,地广人稀。
第2题,相比较来说,该地区南部纬度较低,气温较为适宜;开发历史较长,经济相对发达;南部多位于河流上游,地形多为山地、丘陵。
第3题,人口从南部迁移到北部,主要是因为北部资源的开发提供了大量就业和发展的机会。
读“环境负担”公式和我国人口与耕地变化图,完成第4~5题。
4.图中最能反映我国1957—人口与耕地的“环境负担”在加重的是( )A.耕地面积在减少B.总人口数在增加C.人均耕地在减少D.耕地环境没有出现负担5.从“环境负担”公式中可以看出,创造财富的技术水平的提高能减轻环境负担。
下列措施能够减轻人口与耕地“环境负担”的是( )A.开发湿地、滩涂等易耕土地,扩大耕地面积B.调整农业生产结构C.推广良种,提高产量D.提高粮食进口量,缓解我国人口对土地的压力5.C4题,从图中可以看出,1957—,我国耕地面积日益减少,而总人口数在不断增加,人均耕地在减少最能反映人口与耕地的“环境负担”在加重。
第5题,由“环境负担”公式可知,减轻环境负担的途径应落实在技术方面,故通过生物技术改良品种,增加农作物产量能有效减轻“环境负担”。
下图为某年春运首日全国十大热门迁徙线路图。
第一章 章末检测试卷一(含答案)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章末检测试卷一(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读图,回答1~2题。
1.图示区域中,区域边界划分的主要依据及其特点是()A.河流、明确的B.湖泊、模糊的C.交通线、模糊的D.山脉、明确的2.根据图示信息分析,该区域最适宜发展()A.化学工业B.建材工业C.电子工业D.纺织工业(2024·广东广州期末)我国各地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明显,形成了特点各异的三大自然区,如下图所示。
据此完成3~5题。
3.图示三大区域()A.都有明确的边界B.按自然特征划分C.内部特征绝对一致D.人类活动差异较小4.与东部季风区相比,西北干旱、半干旱区()A.年均气温更高B.不受季风影响C.年降水量小且年际变化小D.河流最终全部流入太平洋5.青藏高寒区成为世界高原特有生物集中分布区的主要原因是()A.地形复杂多样B.冰川冻土广布C.气候高寒缺氧D.生物天敌较少(2024·湖南长沙期末)嘉绒藏族是位于横断山区的农耕民族,当地生产的主要粮食作物有水稻、玉米、大豆等,有在农历腊月制作熏肉的传统习惯,当地熏肉故称腊肉,一般可常温储藏至次年春季。
据此完成6~7题。
6.横断山区种植的粮食作物品种比同纬度东部地区更丰富的主要原因是()A.耕地面积狭小B.水热组合多样C.物种多样性好D.土壤浅薄贫瘠7.当地选择特定季节制作腊肉,主要因为该季节()①气候干燥②气温较低③劳动力充足④肉类消费量小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近年来,浙江省着眼于山区与沿海优势共同发挥,推进“山海协作”工程,重点建设了一批“山海协作”产业园、跨行政区“飞地”园区等共建平台,成效显著。
浙江省于2021年被国家选择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成为共同富裕的探路先锋。
据此完成8~10题。
8.与江苏省相比,浙江省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更具有代表性,主要是因为浙江省() A.经济区域差异小B.经济发展水平高C.地域单元更复杂D.气候差异更显著9.相对于山区城市,在沿海城市建设跨行政区“飞地”园区的主要优势是()A.利用沿海的生态优势B.便于引进优质产业和人才C.利用便利的海运条件D.便于发展资源加工型产业10.浙江省推动“山海协作”工程主要是为了()A.社会统筹协调发展B.产业统筹协调发展C.生态统筹协调发展D.区域统筹协调发展塞舌尔位于印度洋中,由115个大小岛屿组成,最大岛屿为马埃岛。
2019学年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检测【含答案及解析】
2019学年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检测【含答案及解析】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一、选择题1. 下图显示某国移民人数及其占总人口比例的变化。
读图 , 完成下面小题。
1. 下图所示的①②③④四幅图中 , 符合该国人口增长特征的是 ( )A. ①B. ②C. ③D. ④2. 该国人口自然增长数量最多的时段为 ( )A. 1910—1930 年________B. 1930—1950 年C. 1950—1970 年________D. 1970—1990 年2. 英国人口学家布莱克根据人口发展过程的特点 , 将人口增长划分为图示五个阶段。
根据所学知识 , 完成下面小题。
1. 据图分析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 线表示死亡率B. A 线表示出生率C. B 线表示人口自然增长率D. C 线表示人口自然增长率2. 根据图中反映的世界人口增长的转变 , 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是从死亡率下降开始的B. 阶段五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 死亡率的变化取决于人口的性别结构C. 世界人口增长的转变是从阶段三开始的D. 目前大多数国家处于阶段五3. 下图是“ 甲、乙两国人口年龄结构示意图” 。
读图 , 完成下面小题。
1. 影响甲、乙两国人口增长模式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 社会经济水平________B. 教育水平C. 历史条件________D. 自然条件2. 甲国或乙国目前的人口状况是 ( )A. 甲国男女比例失调 , 人口增长缓慢B. 乙国青壮年人口多 , 即将进入人口生育高峰期C. 甲国青少年人口少 , 劳动力不足D. 乙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 , 社会负担加重4. (2016· 天津高考 ,5) 读下图 , 完成下题。
我国某省级行政区域 1990—2014 年间常住人口数量变化示意图以下四图中 , 与该省级行政区域人口增长率变化过程基本符合的是 ( )A. B.C. D.5. (2016· 课标全国高考Ⅲ ,4~6) 与 2014 年相比 ,2015 年上海市常住人口减少了10.41 万人 , 外来常住人口更是减少了 14.77 万人 , 这是近 20 年首次出现的人口负增长。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一章综合测试试卷含答-案答案在前1
第一章综合测试答案解析一、1.【答案】D【解析】我国人口密度东西差异原因,应该从自然环境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等方面去综合考虑。
2.【答案】B【解析】要想缩小地区间的人口密度差异,无论是提高人口出生率还是进行移民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应该从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的改善和地区经济发展上进行努力。
3.【答案】B【解析】根据轮廓可判断A 处是欧洲,B 处是南亚,C 处是东亚和东南亚。
南亚成为人类大陆,即说明其人口分布稠密,这与其自然条件优越、农业发达有关。
4.【答案】C【解析】从位置上看,D 处位于亚欧大陆中部,成为人口孤岛,说明其周围地区人口稀少,而在此区域内人口稠密。
5.【答案】B【解析】自然环境因素是影响人口分布的最基本的因素,但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逐渐减小;在社会经济因素中,生产力发展水平对人口分布的影响最显著。
另外,历史、宗教、习俗等因素也对人口分布产生影响。
6.【答案】C【解析】海拔越高,人口密度越小;湿润地区人口密度大。
两图的纵坐标都为人口密度。
左图中的横坐标为海拔,右图中的横坐标为年降水量。
所以本题选择C 选项。
【考点】地理图表的判读能力7.【答案】B【解析】图中A 点海拔接近4 000 米,可能为青藏高原地区;E 点降水量小,应位于西北地区,可能为塔克拉玛干沙漠;C 点海拔低,应位于东部沿海地区;D 点降水量大,人口密度高,应位于南方沿海地区。
所以本题选择B 选项。
8.【答案】C【解析】从图中信息看,箭头B 代表了国际人口迁移,选项中只有我国明清时期人口移居东南亚和来我国工作的外籍工人属于国际人口迁移。
9.【答案】A【解析】箭头A 代表的是国内人口迁移,目前我国国内的人口迁移的主要流向是由中、西部地区向东部地区迁移。
10.【答案】A【解析】读图分析可知,外出农民工增量变化曲线在2010~2011 年斜率最陡,由此可判断该时段我国外出农民工增量变化最显著。
11.【答案】B【解析】人口出生率对外出农民工增量变化无明显影响;外出农民工户籍转变成城市居民户籍极少,不是影响外出农民工增量变化的主要原因;由于近年来国家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导致跨省外出农民工数量减少;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型升级,对农民工劳动技能要求提高,农民工因劳动技能低,外出就业困难,使外出农民工增量减小。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一章综合测试试卷含答-案答案在前2
第一章综合测试答案解析一、1.【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我国东部地区位于地势第二、三级阶梯,地势平坦;地处我国季风区,气候温和湿润;河流众多,水源丰富,自然条件优越;西部地区位于内陆,以高原、山地为主,地势起伏大,气候干旱,自然条件恶劣;所以我国人口东多西少;民族分布、国家政策、宗教信仰对我国总体人口分布的特点影响较小,故A、C、D 错误,该题选B。
2.【答案】B【解析】浦东地区位于我国东部地区,开发浦东新区能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会促进人口向东迁移,故A 错误;实施西部大开发会促进西部地区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促使人口向西部迁移,故B 正确;东北工业区位于我国东部地区,振兴东北工业区能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会促进人口向东迁移,故C 错误;长江沿岸经济带既包括东部地区的部分省份也包括西部地区的部分省份,所以发展长江沿岸经济带对人口的东西迁移影响不大,可能会促进人口从南、北方迁往长江沿岸地区,故D 错误。
所以该题选B。
3.【答案】C【解析】根据图示两条曲线分别是不同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生活质量与人口规模的相关关系,从图中可以看出,不同的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生活质量都是随人口规模的增大先提高后降低,生活质量的最高值所对应的人口规模就是在一定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最佳人口规模。
故判断P 为生产力发展水平较低时的最佳人口规模,P′为生产力水平较高时的最佳人口规模。
故选C。
4.【答案】D【解析】结合上题分析,当人口水平低于最佳人口规模时,人口的增长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呈正相关;当人口水平高于最佳人口规模时,人口的增长将导致生活质量的下降。
故选D。
5.【答案】C【解析】虽然县镇的医疗卫生条件与过去相比得到了改善,但与城市相比仍没有优越性,所以这并不是导致农民工回流的拉力,A 错误;虽然农村的基础设施与过去相比得到了改善,但与城市相比仍没有优越性,所以这并不是导致农民工回流的拉力,B 错误;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住房、子女教育等生活成本提高,使这些农民工在城市生活的压力增大,高昂的生活成本可能导致农民工回流,C 正确;经济因素是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环境质量日趋恶化不是农民工回流的主要原因,D 错误。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一章综合测试试卷含答案-答案在前
第一章综合测试答案解析一、1.【答案】C【解析】读图可知,甲地区位于青藏高原,地势高,气候高寒,不适宜人类居住,故C 项正确。
2.【答案】A【解析】黑河—腾冲一线以西地区主要是青藏地区和西北内陆地区,地形复杂,气候条件恶劣,人口稀少;黑河—腾冲一线以东地区主要位于我国季风区,平原面积广阔,气候条件优越,人口稠密,故A项正确。
3.【答案】B【解析】读图可知,乙为山西省,丙为广东省,根据人口密度可知,广东省资源环境承载力大于山西省。
广东省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高,资源环境承载力大;山西省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低,资源环境承载力小。
4.【答案】C【解析】读图可知,图示区域主要位于巴西。
该地区人口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西北内陆人口稀少;北部平原地区人口稀少。
5.【答案】D【解析】南部地区气候条件优越,海陆交通便利,经济发展较早,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人口稠密,D 项正确。
6.【答案】A【解析】北部地区位于热带雨林气候区,气候湿热,不适合人类居住,人口稀少,A 项正确。
7.【答案】C【解析】据题干可知,图中曲线越接近绝对均衡线说明人口分布越均衡。
读图可知,1953 年以来,面积—人口洛伦兹曲线距绝对均衡线越来越远,说明山东省1953 年以来人口分布不均衡趋势加强,A 项错误,C 项正确;1953 年,60%土地集中约48%人口,1982 年,60%土地集中约46%人口,2010 年,60%土地集中约42%人口,D 项错误;并不是极度集中,B 项错误。
8.【答案】D【解析】根据上题结论,山东省人口分布不均衡趋势加强,主要是由于山东省地区经济发展差异大,导致人口分布发生变化,D 项正确;气候和资源随着年份变化小,B、C 两项错误;环境目前对人口分布影响较弱,还不会导致大规模的人口流动,A 项错误。
9.【答案】C【解析】相比较来说,该地区南部纬度较低,气温较为适宜,发展历史较悠久,经济相对发达。
南部多位于河流上游,地形多为山地、丘陵。
(完整版)地理必修2第一章测试题
第一章综合检测(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3分×20=60分)读“某发达国家四城市人口的年龄、性别结构示意图”,回答1~2题。
1.人口的年龄、性别结构受人口迁移影响明显的一组城市是()A.abc B.acd C.abd D.bcd2.据人口年龄、性别结构判断,文化教育在城市服务功能中占主要地位的是()A.a B.b C.c D.d1~2.解析第1题,本题考查人口迁移对人口年龄、性别结构的影响,意在考查考生对基本图表的判读和分析能力。
a图中老年人口比重明显较大,可能是类似于美国老年人口向南部地区的阳光地带迁移所致;b图中的年轻人口比重、d图中的劳动人口中的男性比重都明显较大,也说明人口迁移对这些地区的人口年龄、性别结构影响较大。
第2题,考查人口构成与城市功能的关系,意在考查考生知识重组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b图中的年轻人口比重最大,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人口比重,可推测可能是由于年轻人为求学而迁移到该地,反映了当地文化教育在城市服务功能中占主要地位。
答案 1.C 2.B读下图,回答3~6题。
图甲图乙3.图甲中①所示国家与图乙中a~d所在国家相符的是() A.a B.b C.c D.d4.图甲中表示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是()A.①B.②C.③D.④5.关于图乙中c国叙述正确的是()A.人口增长模式为过渡模式B.自然增长率为负值C.目前人口以迁出为主D.目前死亡率较发达国家平均水平高与经济落后有关6.目前图乙中d国人口增长模式为()A.“高高低”模式B.过渡模式中高增长阶段C.“三低”模式D.过渡模式中增长下降阶段3~6.解析据图中坐标可以判断甲图中人口增长模式分别是:①为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增长的过渡模式;②为较高出生率、高死亡率的负增长情况;③为“三低”模式;④为低出生率、高死亡率的负增长情况。
由此可以判断①所示国家应为发展中国家,③为发达国家。
根据图乙中经纬网可判断出a为印度,b为美国,c为德国,d 为日本。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一章综合测试01含答案解析
加油!有志者事竟成答卷时应注意事项1、拿到试卷,要认真仔细的先填好自己的考生信息。
2、拿到试卷不要提笔就写,先大致的浏览一遍,有多少大题,每个大题里有几个小题,有什么题型,哪些容易,哪些难,做到心里有底;3、审题,每个题目都要多读几遍,不仅要读大题,还要读小题,不放过每一个字,遇到暂时弄不懂题意的题目,手指点读,多读几遍题目,就能理解题意了;容易混乱的地方也应该多读几遍,比如从小到大,从左到右这样的题;4、每个题目做完了以后,把自己的手从试卷上完全移开,好好的看看有没有被自己的手臂挡住而遗漏的题;试卷第1页和第2页上下衔接的地方一定要注意,仔细看看有没有遗漏的小题;5、中途遇到真的解决不了的难题,注意安排好时间,先把后面会做的做完,再来重新读题,结合平时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解答难题;一定要镇定,不能因此慌了手脚,影响下面的答题;6、卷面要清洁,字迹要清工整,非常重要;7、做完的试卷要检查,这样可以发现刚才可能留下的错误或是可以检查是否有漏题,检查的时候,用手指点读题目,不要管自己的答案,重新分析题意,所有计算题重新计算,判断题重新判断,填空题重新填空,之后把检查的结果与先前做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亲爱的朋友,你们好!经过两个月的学习,你们一定有不小的收获吧,用你的自信和智慧,认真答题,相信你一定会闯关成功。
相信你是最棒的!第一单元测试一、单选题下图为我国东部沿海某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迁移率(净迁入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随时间变化曲线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期间该地区人口数量最多的时期是( )A.①B.②C.③D.④2.③时期以后人口迁移率下降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A.住房紧张B.产业升级C.技术人才外流D.本地人口大量外迁3.下列做法可以提高环境承载力的是( )A.加快工业发展B.大量迁入人口C.利用区域外的资源D.进行人工降水据国家卫健委《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8》显示,从2015年开始,全国流动人口规模从此前的持续上升转为下降。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检测题与答案
章末检测(一)(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印度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国,2014年底,印度人口大约有12.48亿,预计到2030年达到15.3亿,超过中国,成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
据此完成1~2题。
1.现阶段,印度的人口增长模式为( )A.原始型B.传统型C.现代型D.无法确定2.影响印度人口自然增长率的主要因素是( )①经济发展水平较低②人口受教育水平较低③医疗卫生水平较低④人们的生育意愿较低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2017·安徽亳州质检)解放初期我国实行鼓励生育政策;1982年计划生育确定为基本国策,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2013年11月实施单独二孩政策;2016年1月1日起全面实施二孩政策。
下图为“我国1949~2014年出生人口统计图”。
据此完成3~4题。
3.有不少学者曾预言2013年以后会出现第四次婴儿潮,但并未出现,原因可能是( ) ①育龄妇女教育程度提高②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③育龄妇女人数少④抚养成本太高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4.若第四次婴儿潮在2016~2020年之间如期而至,其后几年内就业人数增加的职业是( ) A.中学老师B.建筑设计师C.外科医生D.家政护理人员下图为“某国1940~2013年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情况图”。
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5~6题。
5.该国在图示时间段内,人口最多的年份可能是( )A.1970年B.1985年C.2005年D.2013年6.缓解该国目前人口问题的合理措施是( )A.限制人口迁移B.提高教育水平C.提倡早婚D.鼓励生育(2017·辽宁铁岭联考)在人口老龄化过程中,许多国家普遍表现出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高于城市的特点,即“城乡倒置”现象。
下图是“我国未来100年城乡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图”。
读图完成7~8题。
7.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出现“城乡倒置”的主要原因是( )A.农村青壮年人口大量外迁B.城市的人口死亡率高于农村C.农村环境好,人口寿命长D.城市老年人口大量迁入农村8.我国人口老龄化“城乡倒置”现象消失大约在( )A.2020年B.2045年C.2060年D.2075年近年来,我国有些农村出现了“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的空心化现象。
人教版地理必修2第一单元综合检测和答案
第一单元测试卷一、典型例题:1、关于人口再生产类型地区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发达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再生产类型处于“现代型” B、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再生产类型均属于“传统型” C、我国各地的人口再生产类型都已进入“现代型” D、大洋洲的国家和地区的人口再生产类型皆为“传统型”人口再生产类型由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所决定,同时还受到各国、各地区生产力水平高低的影响。
解析:,但像韩国、即使在同一历史时期,也还存在着地区差异。
从总体上讲,虽然发展中国家人口再生产类型属于“传统型”,我国由于大力开展计划生育工作,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速度新加坡、古巴、乌拉圭等到国已进入或正在进入“现代型”。
大洋洲除澳大利亚、新西兰外的其他国家或较快,目前某些地区的人口再生产类型已属于低出生、低增长的“现代型”地区,由于生产力水平较低,经济不发达,人口再生产类型还属于“传统型”A答案:2、读下面“建国以来我国流动人口数量变动”图,回答:)万人动人口(流008000700060005000400030002000100)从图中可看出,我国人口迁移基本经历了四个阶段:(193年19881984801919701960195419年人口迁移数量增加1960;1958—①1954—1960年为时期,其中,1954—1958年人口迁移主要原因是。
较大的原因是。
年为时期,人口迁移的原因是②1961—1976。
时期,人口迁移的原因是1984③1977—年为原移的阶阶段,试从改革开放角度分析这一段人口迁长口1984④年以后,我国人迁移进入迅猛增。
因。
80(2)年代以前,我国大量剩余劳动力长期束缚在农村的原因是什么?(3)以农村向城市迁移为例,说明人口迁移对迁出地和迁入地各有何影响?。
对迁出地的影响。
对迁入地的影响(4)展望我国人口迁移的趋向,如何使我国人口迁移适应缩小东西部经济发展差别和城乡差别的需要,请发表你的见解:。
本图通过流动人口增长数量的曲线图展示我国人口迁移的四个阶段的情况。
人教版2017课标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一章综合测试试卷-含答案01
第一章综合测试一、选择题。
沙特阿拉伯位于亚洲西南部的阿拉伯半岛,是名副其实的“石油王国”,石油储量和产量均居世界首位,使其成为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之一,但人口密度仅为15人/平方公里(2016年)。
下图为“沙特阿拉伯简图”。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控制沙特阿拉伯城镇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海陆位置B.石油C.地形D.绿洲2.限制沙特阿拉伯环境承载力的资源“短板”是( )A.光热资源B.水资源C.矿产资源D.土地资源重庆曾是我国人口流出最多的地区之一。
下图示意2016年重庆市各区人口的流动状况。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2016年渝东地区大量人口流动对区域的主要影响是( )A.区域经济发展缓慢B.出现城区空心化现象C.生态环境得以改善D.增加区际间交通压力4.2016年重庆市人口流动的主要特点是( )A.具有明显人口回流现象B.流动人口均为青壮年C.流动人口生活条件较好D.均流向经济发达地区5.形成近几年重庆市人口流动的主要原因是( )A.西部地区交通改善B.东部沿海经济下滑C.重庆人口政策限制D.重庆经济快速发展工作在北京,居住在天津。
近年来,由于城际就业、居住等条件的差异,越来越多的上班族和生意人在京津城际高铁上演绎着“双城记”,他们以每日、每周、每月的周期奔波在这条线路上,书写着属于自己的人生故事。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6.“工作在北京”的主要原因是( )A.北京就业机会多,人均收入高B.在北京工作体面,声誉好C.北京劳动密集型工业发达D.北京社会福利制度更完善7.越来越多的人能够演绎“双城记”得益于( )A.政策支持B.交通改善C.人口老化D.逆城市化美国佛罗里达州号称“阳光之州”,旅游和农业是其重要的经济支柱。
下图为该州土地利用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8.每年冬季,美国退休老年人纷纷从北方迁移到此越冬,其主要原因是( )A.地形平坦B.气候温暖C.森林茂密D.就业率高9.上图农业区中,该州下列经济作物产量占美国比重最大的是( )A.甘蔗B.棉花C.大豆D.甜菜10.该州城市多沿海分布,与该分布特点形成无关的是( )A.内陆多沼泽分布B.临海交通便利C.临海开发较早D.临海地形平坦人口分布适宜度反映的是不同地区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协调程度,数值越大,协调程度越高(数值范围:0~100)。
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与环境过关检测(一)湘教版必修2(2021年整理)
2018版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与环境过关检测(一)湘教版必修2 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8版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与环境过关检测(一)湘教版必修2)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8版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与环境过关检测(一)湘教版必修2的全部内容。
第一章人口与环境过关检测(一)(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4分)下表为某国历史上四个不同时期的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
甲、乙、丙、丁四个年份人口变动的情况反映了人口增长模式的一般规律。
据此完成第1~2题.年份甲乙丙丁人口出生率(%)3。
83。
82。
91。
0人口死亡率(%)2。
43.21。
71.0人口自然增长率(%)1.40.61。
201。
四个年份的先后顺序是().A。
甲、乙、丙、丁B。
乙、甲、丙、丁C。
乙、甲、丁、丙 D.甲、丙、乙、丁2。
该国家所在的地区可能是().A.欧洲西部B.非洲C。
东南亚D。
拉丁美洲答案 1。
B 2。
A解析第1题,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是从人口死亡率的下降开始的,根据表中人口死亡率数值的大小可知,四个年份的先后顺序是乙、甲、丙、丁,故B项正确。
第2题,从表中可知,该国目前人口增长模式属“低—低-低"模式,故该国最可能位于经济发达的欧洲西部。
在第22个世界人口日,联合国人口基金将主题确定为“关注70亿人的世界”。
结合下图,完成第3~4题。
3。
全球人口将在未来40年左右的时间增加25亿,这些增加的人口主要分布在()。
A。
北美洲B。
欧洲C。
发展中国家 D.发达国家4.图中非洲三项数值均居首位,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过关检测(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下图表示某地区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过程。
据此回答1~2题。
1.与“人口自然增长率迅速降低,高龄人口比例缓慢增加”对应的期间是()A.Ⅰ期B.Ⅱ期C.Ⅲ期D.Ⅳ期2.在Ⅰ期()A.人口急剧膨胀B.人口老龄化C.人口增长停滞D.人口平均寿命较低3.下图是“某地人口年龄金字塔图”。
造成该地人口年龄金字塔出现一对“翅膀”的原因是()A.大量老人和少年儿童迁往外地B.有大量外来劳动力涌入该地就业C.年轻夫妇多不愿生孩子D.中年人多外出打工4.下图反映四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其中,人口增长模式属于“高高低”的国家是()A.①B.②C.③D.④5.关于人口增长模式地区分布的叙述,错误..的是()A.发达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增长模式均属于“低低低”模式B.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增长模式均属于“高低高”时期C.我国的人口增长模式已进入“低低低”时期D.非洲国家是“高低高”人口增长模式的典例6.关于人口迁移影响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政治因素基本上不影响人口迁移B.造成人口迁移的基本因素是地区之间的人口数量不平衡C.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人口迁移越来越明显地受经济条件的制约D.难以改变的自然因素是影响人口地区分布与迁移的根本因素7.人口抚养比是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年龄人口数的比值。
读图,关于我国五省市人口抚养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贵州的少儿人口抚养比最大B.上海的老年人口抚养比最小C.北京的少儿人口抚养比大于广东D.江苏的少儿人口抚养比小于北京下图显示某国移民人数及其占总人口比例的变化。
读图,回答8~9题。
8.下图所示的①②③④四幅图中,符合该国人口增长特点的是()A.①B.②C.③D.④9.该国人口增长数量最多的时段为()A.1910—1930年B.1930—1950年C.1950—1970年D.1970—1990年10.我们常说的“环境难民”产生的原因是()A.战争或地区冲突B.经济建设造成的移民C.地方性传染病的威胁D.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据媒体报道,2012年7月21日,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在京发布了《西部蓝皮书:中国西部经济发展报告(2012)》。
蓝皮书认为,2012年西部经济增长仍将全国最快。
1999—2012年,西部地区经济实力明显增强,经济结构更加优化,经济效益大幅提高,生态建设与自然环境恢复态势良好。
但是在取得这些成绩的同时,西部地区人口与环境之间的矛盾仍然十分突出。
据此完成11~12题。
11.西部地区人口合理容量较小的原因是()①资源丰富②科技水平低下③气候干旱、缺少淡水④交通不便⑤人们的消费水平较高A.①②③④⑤B.②③④⑤C.②③④D.①②③④12.下列措施能扩大西部地区人口合理容量的是()A.扩大耕地面积B.发展资源指向型工业C.向西部大规模移民D.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保护生态环境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将人类社会划分为四个发展阶段,下图是人类社会不同发展阶段人口增长示意图,读图回答13~14题。
13.人类社会由原始文明时代向农业文明时代转变,人口迅速增加的原因是()A.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食物B.医疗卫生技术水平提高C.国家独立与民族经济迅速发展D.全球气候的变化更适合人类生存14.图中四个阶段中地球上环境人口容量最大的时代和人地矛盾最为激化的时代分别是()A.原始文明时代、工业文明时代B.环境文明时代、工业文明时代C.环境文明时代、农业文明时代D.工业文明时代、环境文明时代15.关于世界人口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A.世界人口普遍面临老龄化问题B.世界人口自然增长率最大的大洲是亚洲C.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面临高出生率、高自然增长率问题D.大多数发达国家面临少年儿童比重大的问题16.影响一个地区人口数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有()①人口的迁移量②生态环境的好坏③人口的自然增长率④光热条件的好坏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下表为据第五次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统计的江苏省人口及三大区域人口占全省人口比例,下图为江苏省2000年和2010年人口年龄结构图。
据此回答17~18题。
17.关于江苏省人口数量及三大区域人口占全省人口比例的变化,叙述正确的是( ) A .苏北人口占全省人口比例的变化幅度最大 B .苏中人口占全省人口比例下降且人口数量减少 C .苏南增加的人口数量等于苏中和苏北减少的人口数量 D .江苏省增加的人口数量等于从省外迁入的人口数量18.关于江苏省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及其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①0~14岁人口比例上升,人口增长加快 ②15~64岁人口比例上升,就业压力增大 ③65岁以上人口比例上升,老龄化进程加速 ④人口年龄结构趋于年轻,劳动力充足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D .③④下图为“我国西部某省人口数据统计图”。
近年全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5%左右。
据此回答19~20题。
19.关于该省人口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目前出生率低、死亡率低B.人口密度十年来大幅减小C.城市人口比重提高依靠人口自然增长D.城市人口数量十年来增长50%以上20.该省十年来常住人口(指实际居住在当地半年以上的人口)数量减少,其主要原因是()A.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B.水利工程移民增多C.省级行政区域缩小D.劳务输出数量增加二、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每小题全选对者得3分,只选一项且选对者得1分,其余情况均不得分)(2012年江苏地理)下图是“2000—2010年我国人口变动情况分布示意图(不含港澳台数据)”。
读图回答21~22题。
21.我国人口数量的变化特点有()A.直辖市的人口数量都增加B.东部省级行政区人口数量都增加C.中部大多数省级行政区人口数量减少D.西部人口数量减少的省级行政区最多22.影响我国人口数量变化的原因有()A.人口增加的地区自然增长率都高B.人口减少的地区人口迁出多于迁入C.人口增加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都高D.经济水平高的地区都吸引人口迁入下图为“我国城乡15~64岁各种受教育水平人口比重图”。
读图回答第23题。
23.城乡人口受教育程度差异的特征有()A.农村人口中文盲人口占一半以上B.城市人口以高中及其以上文化程度为主C.县镇人口中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比重大于城市D.农村人口以初中及其以下文化程度为主读图“最佳人口规模示意图”,回答24~25题。
24.关于图中人口规模的叙述,正确的是()A.P为较低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合理人口容量B.P′为环境承载力C.P′为较高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合理人口容量D.P为环境承载力25.图中反映了()A.人口规模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关系B.人口规模与生活质量呈负相关关系C.当人口规模低于最佳人口规模时,人口的增长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呈正相关D.当人口规模高于最佳人口规模时,人口的增长将导致生活质量的下降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5分)26.阅读下列人口统计图表,计算并回答问题。
(1)A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约为________‰;在A、B、C三国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________国,与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2004年约6‰)相似的是________国。
(2)与A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类似的国家主要分布于______(单项选择)A.非洲B.亚洲C.欧洲D.北美洲(3)根据表格提供的数据,在图乙中标出A点,以表示A国15岁以下、65岁及以上人口年龄构成。
2004年A、B两国人口年龄构成/%(4)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5)图丙所示的城市流动人口数量变化对该市产生的积极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可能带来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读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和世界人口年龄系数变化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我国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总人口为12.953 3亿,比10年前增加了1.3亿。
0~14岁的少年儿童为28 979万人,比10年前下降了4.8%。
15~64岁的成年人人口为88 793万人。
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达到8 811 万人,比10年前上升了1.39%。
材料二(1)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与前几次人口普查相比,尽管投入人力多,但统计难度仍很大的主要原因是______。
A.近几年人口增长过快B.人口分布极不平衡C.国内自发的人口迁移量大D.大量的国际人口迁移(2)我国人口有的有序流动,对社会产生的积极作用是______。
①有效地调整了各地区劳动力的余缺②增加了交通部门的收入,减轻了交通负荷③提高了民工的收入和文化技术水平,促进了乡镇企业的发展④促进了特大城市的形成,提高了城市化水平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3)据图和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分析,我国在二十一世纪上半叶面临的人口问题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世界人口年龄系数示意图中四条曲线中,已知A曲线是发达国家老年人口系数,另三条曲线中,代表发达国家少年儿童人口系数的是______;代表发展中国家老年人口系数的是______;代表发展中国家少年儿童人口系数的是______。
(5)从图中可看出,在时间发展上世界老龄化程度有________的变化趋势;在空间分布上老龄化进程也存在着__________差异。
(6)发展中国家在人口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20世纪是____________,20世纪以后将面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双重压力。
(7)德国现在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应采取的人口政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C2.D【解析】本题考查人口增长的三个模式及转变,同时考查学生读图析图及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
正确解题的前提是对题中所给某地区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过程图进行判读。
图中给出了该地区出生率、死亡率的变化状况,按人口增长的模式划分Ⅰ期为原始型,Ⅱ期、Ⅲ期为传统型,Ⅳ期为现代型,原始型(Ⅰ期)人口出生率高、死亡率高,人口自然增长率低,人口增长缓慢,人口平均寿命较低,所以第2题选D;第1题中“人口自然增长率迅速降低”说明人口的出生率迅速降低(无特殊背景,人口死亡率不会突然增加),由此可判断为Ⅲ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