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25《诗词五首》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读课文
分析讨论
历史上一般怎样评价赤壁之战?诗人是怎样评价赤壁之战的?
周瑜火烧赤壁,是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多赞美之词。诗人不以 成败论英雄。认为赤壁之战的胜利,不过是借助东风而已,有很大的偶 然性,否则就会有相反的结果。
精读课文
分析讨论
体会“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两句议论的妙处。
傲
词人的理想和抱负:
追求光明
辛苦求索、未见光明
。
跟踪检测
1.《雁门太守行》写了三个画面:一个在 白天 ,表现官军戒备森严;一 个在 黄昏前,表现悲壮鏖战场面;一个在 半夜 ,写官军出其不意地袭击 敌人。这首诗有鲜明的色彩,如 金色 、 胭脂色 和 紫红色 ,非但 鲜明,而且浓艳;它们和 黑色 、 秋色 、 玉白色 等等交织在一起, 构成色彩斑斓的画面。
精读课文
分析讨论
③还看到了自己回答天帝的垂问:“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意 思是说,我告诉天帝,我所走的路程很远,现在已到了黄昏,还没有到达。 即使我学诗能写出惊人的句子,又有什么用呢?上句 “我报路长嗟日暮”, 出自屈原《离骚》:“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作者借此表白自己在人生道路上日暮途远,茫然不知 所措。一个“嗟”字,生动地表现出她那彷徨忧虑的神态。下句“谩有”是 “空有”或“徒有”的意思。这一句含有两层意思:一是慨叹自己有才而不 能为世所用,有怀才不遇之感;二是社会动乱,文章无用。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精读课文
分析讨论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写出了战士们什么样的精神状态?
红旗“半卷”是为乘夜偷袭敌营。抓住战鼓“声不起”写寒冷至极,进而 写出了将士们不畏寒冷,不怕疲劳和连续作战的精神,再现了作战的地点 和将士们不畏严寒英勇杀敌的情景。
精读课文
分析讨论
诗的最后两句,你是怎么理解的?你认为诗的主题是什么?
初读课文
朗读指导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精读课文
分析讨论
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沉埋在沙中折断的战戟还没有腐蚀,自己拿起来磨洗认出是前朝的兵器 。如果不是东风给周郎方便,大乔和小乔就会被深锁在铜雀台。
精读课文
分析讨论
《赤壁》开头为什么从一把很不起眼的折戟写起?这样写有何作用?
“满”字,扩大了激战的场面,反映出边防将士英勇杀敌的冲天气势 。“凝”字,形象地描绘出边防将士血流遍地的场景,即牺牲人员众 多,烘托出战斗的激烈。
精读课文
分析讨论
第三、四句是从什么角度来描写战争的?
作者没有从正面描绘两军短兵相接、兵刃交加的厮杀场面,而是从听 觉和视觉两个方面来写战斗的激烈和悲壮。用呜咽的角声、紫红的秋 色,渲染悲壮惨烈的气氛,写激战中边塞风光的悲壮之美。
新知导入
唐诗宋词是中国古典艺术的瑰宝,是古人留给我们的精 神财富,千百年来为世人传诵。 今天这节课,我们将继续来学习《雁门太守行》《赤壁》 《渔家傲》三首唐诗宋词,去感受它们独特的魅力,品 析它们留给我们的精神美餐。
助学资料
作者简介
李贺(790-816),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 人,唐代诗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 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有“诗鬼”之称,是与 “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 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有《雁门太守行》《李凭 箜篌引》等名篇。著有《昌谷集》。
助学资料
作者简介
杜牧(803-约852),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 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 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 “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 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助学资料
作者简介
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汉族,济 南(今属山东)人,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 表,是中国古代罕见的才女,擅长书、画, 通晓金石,而尤精诗词。
跟踪检测
2.试说说“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深刻含义。
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兴亡的慨叹,他认为历史上英雄的成功都 有某种机遇或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作为,反映出作者抑郁不 平的心境。
跟踪检测 3.“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一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在结构上有 什么作用? 比拟(拟人)。由写梦引出(过渡到)下阕词人抒情。
1.读诗词,画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 2.标记出有疑问的地方,在旁边批注问题。
初读课文
朗读指导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精读课文
分析讨论
读通诗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八年级上册语文 精优课件
01 学习目标 02 新知导入 03 助学资料 04 初读课文
05 精读课文 06 跟踪检测 07 积累拓展 08 课后作业
学习目标
1.反复诵读诗歌,品味感悟诗词的韵律特点。(重点) 2.理解诗词的主要内容,初步赏析诗词传情达意的艺术手法。 (难点) 3.理解诗词寄予的思想感情,提高审美情趣。
精读课文
分析讨论
作者在梦中看到了什么?
精读课文
分析讨论
①看到了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一色图:“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 舞。”写天、云、雾、星河、千帆,景象已极壮丽,其中又准确地嵌入了几 个动词: “接”“连”二字把四垂的天幕、汹涌的波涛、弥漫的云雾,自 然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浑茫无际的境界。而“转”“舞”两字,则将词 人在风浪颠簸中的感受,逼真地传递给读者。所谓“星河欲转”,是写词人 从颠簸的船舱中仰望天空,天上的银河似乎在转动一般。“千帆舞”,则写 海上刮起了大风,无数的舟船在风浪中飞舞前进。船摇帆舞,星河欲转,既 富于生活的真实感,也具有梦境的虚幻性,虚虚实实,为全篇的奇情壮采奠 定了基调。
诗人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是因为他自己生不逢时,有政治军 事才能而不得一展。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所作为,显示出一 种逼人的英气。同时,诗人借古讽今,告诫当朝统治者要把握时局, 不要因轻敌而亡国。
初读课文
朗读指导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 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 蓬舟/吹取三山去!
诗的最后两句运用典故,点明主旨,以抒写官军全体将士心愿的方式表现 了诗人坚定的政治立场,即誓死报效朝廷的决心和爱国情感。这是一首政 治抒情诗,诗人用极其简洁的方式从总体上概括了这场战争的艰苦性,高 度赞扬了官军将士们艰苦卓绝的斗争精神,给他们的斗争染上了悲壮的色 彩——从这个意义上也可以说这是一支振奋人心的战歌。
首句运用比喻和夸张的手法,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
精读课文
分析讨论
“甲光向日金鳞开”的“开”字有何妙处?
“开”字形象地展示出将士们饱满的情绪,与“摧”字相对,更反衬出 边防将士维护国家统一的无畏精神。
精读课文
分析讨论 分析“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中的“满”和“凝” 字的妙处。
精读课文
分析讨论
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水天相接,晨雾蒙蒙笼云涛。银河欲转,千帆如梭逐浪飘。梦魂仿佛 回天庭,天帝传话善相邀。殷勤问:归宿何处请相告。 我回报天帝说 :路途漫长啊,又叹日暮时不早。学做诗,枉有妙句人称道。长空九 万里,大鹏冲天飞正高。风啊!千万别停息,将我这一叶轻舟,直送 往蓬莱三岛去。
精读课文
分析讨论
作者既然有这样的苦衷,她希望怎样解脱呢?
她要像大鹏鸟那样乘风高飞,离开那令人心寒的社会。叫风不要停止 地吹着,把她的轻快小舟吹到仙山去,使她过着那自由自在的生活。
精读课文
分析讨论
作者为什么梦想到三山中去?是否由于消极的游仙思想在作怪?
不是的。从上文的意思来看,是由于她感到“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就是说,尽管她有才华,有理想,有抱负,但在现实社会中根本得不到 实现和施展,找不到出路,才促使她这样想的。可见她的梦想仙境,正是她 对黑暗现实不满的表现。她要回到那没有离乱,没有悲伤,没有孤凄和痛苦 的仙境去,正是反映出人间存在着战乱、杀戮、欺诈、孤独、寂寞的现实。 所以,她的那种思想活动,并非消极的,而是积极的,有现实意义的。
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黑云压城——形势危急 (比喻、夸张) 雁
门
不畏严寒
太
角声、凝夜紫——悲壮惨烈 (视觉、听觉) 英勇无畏
守
爱国
行
临易水、黄金台——誓死报国 (运用典故)
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咏故:折戟——前朝
赤 壁
感叹:生不逢时
怀古伤今
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词人梦中所见所闻:
海天相接、瑰奇雄伟。
渔
渴望自由
家
沙里沉埋着铁戟,点出此地曾有过历史风云。折戟沉沙而仍未销蚀,诱发岁 月流逝物存人非的感慨。凡是在历史上留下过踪迹的人物、事件,常会被无 情的时光销蚀掉,也易从人们的记忆中消逝,但又常因偶然机会被人记起。 正由于发现了这把铁戟,使诗人无法平静,因此他要磨洗并辨认一番,发现 原来是“前朝”——三国赤壁之战时的遗物。从而为下文作铺垫。
敌军似乌云压进,危城似乎要被摧垮;阳光照射在鱼鳞一般的铠甲上,金 光闪闪。号角的声音在这秋色里响彻天空;塞上泥土犹如胭脂凝成,夜色 中浓艳得如紫色。寒风卷动着红旗,部队悄悄临近易水;凝重的霜湿透了 鼓皮,鼓声低沉,扬不起来。为了报答国君的赏赐和厚爱,手操宝剑甘愿 为国血战到死!
精读课文
分析讨论
首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作用是什么?
诗人并未从正面去评论战胜的原因,而是提出一个与事实相反的假设 ——不刮东风,不用火攻,周瑜就有可能战败。对于这个结局诗人没 有直说,而是以两个美女的命运象征国家命运,以小见大,别出心裁 。这两句也曲折地反映了诗人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只要有机遇, 相信自己也会大有作为。
精读课文
分析讨论
全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课后作业
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问题。 窘况为许衡州①赋 郑燮
半缺柴门叩不开,石棱砖缝好苍苔。 地偏竹径清于水,雨冷诗情瘦似梅。 山茗未赊将菊代,学钱无措唤儿回。 塾师②亦复多情思,破点经书手送来。 【注释】①许衡州:郑燮之友,生活困窘。②塾师:指郑燮。
助学资料
创作背景
《雁门太守行》:作于唐宪宗元和九年(814年)。当年唐宪宗以张煦为节度 使,领兵前往征讨雁门郡之乱(振武军之乱),李贺即兴赋诗鼓舞士气,作 成了这首诗。
助学资料
创作背景
《赤壁》:赤壁是东汉末年周瑜大败曹操的地方,在今湖北赤壁市长江南 岸。但杜牧所咏之赤壁并非此地,而是湖北黄冈的赤鼻矶,所以说杜牧此 诗虽为咏史诗,其实也是借题发挥。
助学资料
创作背景
《渔家傲》:作于李清照南渡之后。公元1130年(宋高宗建炎四年)春, 李清照曾在海上航行 ,历尽风涛之险。此词中写到大海、乘船,人物有 天帝及词人自己,都与这段真实的生活所得到的感受有关。
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认真阅读课文及课下注释,疏通诗意。记录疑难问题,将自主学习没 有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用于研读课文时解决。
本题源自《教材帮》
积累拓展
李清照是一位婉约派女词人,她的《如梦令》《醉花阴》《一剪梅》 《声声慢》等都是大家比较熟悉的名作。这些词多半写闺情幽怨,它 的风格是清新、含蓄、缠绵的。其中《一剪梅》还编成了现代流行歌 曲《月满西楼》。我们不妨读一读,和《渔家傲》比较一下。
积累拓展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通过比较,我们不难发现,《一剪梅》写闺情幽怨,它是清新、含蓄、缠绵的。 而《渔家傲》则意境阔大,想象丰富,确实是一首浪漫主义的好作品。出自一位 婉约派作家之手,那就更为突出了。其所以有此成就,无疑是决定于作者的实际 生活遭遇和她那种渴求冲破这种生活的思想感情;这绝不是没有真实生活感情而 故作豪语的人所能写得出的。
精读课文
分析讨论
②看到了天帝:“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词人 经过海上航行,一缕梦魂仿佛升入天国,见慈祥的天帝。在幻想的境界 中,词人塑造了一个态度温和、关心民疾的天帝。“殷勤问我归何处” ,虽然只是一句异常简洁的问话,“殷勤”二字却饱含着深厚的感情。 李清照南渡以来,一直漂泊无依,如今天帝这么关照她,使她感到多么 温暖啊!这次竟然得到诉说的机会了。这就引出了词的下片,由她诉说 自己的困难和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