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下册 第四单元 生物圈中的人 第八章 人是生殖和发育 第三节 人体概述素材(新版)苏教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人体概述
资料8-3-1 循环系统
一个细胞的生存乃是借着不断地与周围交换物质,这些交换的物质一般都是靠着单纯的扩散作用进出细胞膜。

这个交换物质的过程对海绵、水母及扁虫类而言较单纯。

他们没有庞大的身驱,物质借着简单的扩散原理与细胞周围的组织液交换物质。

然而在大多数的无脊椎动物与所有的脊椎动物中,体内的细胞距体表甚远,食物消化后所产生的小分子养分,虽可藉扩散作用自消化管转移至其它部位的细胞,但扩散进行很慢,一般多细胞动物若单靠扩散作用运输养分,显然无法应付全身各部细胞对养分的迫切需求;同时体内细胞所产生的代谢废物,也急需排出体外,以免本身中毒。

解决此一问题的方法,乃是藉循环系统以负担运输物质的任务。

这些动物具有一套循环系统,大致可分为两类
(一)闭锁循环系统(closed circulation system):
大多数的动物为闭锁循环系统,其中心脏壁与血管腔紧密结合。

脊椎动物具有大口径的血管,作为快速运输液体之用;另外有许多小口径的血管,以便从容地进行扩散作用。

闭锁循环系统并非完全的密封,有一小部份的体液将由微血管滤出,微血管与周围组织不断的进行交换物质。

另外有一套辅助的管状网络称为淋巴管系统(lymph vascular system),回收过剩的体液及蛋白质,将它们带回循环系统之内。

(二)开放循环系统(open circulation system):
节肢动物(包括昆虫与蜘蛛)及大多数的软件动物(蜗牛、贝类及它们的近亲)都具有开放循环系统。

它们的体液从心脏被打入一组管腔之后,即流到体组织内,在它们进入回到心脏的血管之前,会与组织液充分混合。

蜗牛与贝类的体液倾注到海绵状的网状空间内,在此提供了广大的扩散表面。

而昆虫的体液无法注入一个具有扩张性的空间之内(因为昆虫具有坚硬的外壳)。

流出的体液除了流回心脏之外无路可走。

它们回到心脏后,随即再被唧出。

图一﹑蝗虫的开放循环系统
图二﹑蜘蛛的开放循环系统和青蛙的闭锁循环系统
纽虫,(Nememea俗名probosci,worms)是具有循环系统的最简单的动物,它的循环系统包括伸展及于身体全长的一条背血管和二条侧血管,并有构血管相互连络。

蚯蚓具有较为复杂的循环系统,有一条背血管,血液在其中向前流动,一条腹血管和一条神经下血管,血液在其中向后流动,在前端还有五对跳动的脉管。

驱便血液由背血管流向腹血管。

在身体的其它体节中,则有血管网连接背腹血管,分枝遍布于体壁,及肠壁。

这些血管中的血液并非有规则的向一个方向流动,而是在血管收缩或松弛时,忽涨忽退乍流乍停的。

环节动物和脊椎动物的循环系统是“闭锁”式的。

血液在整个循环过程中始终留在血管中。

相反的,节肢动物和软件动物的循环系统是开放式的,血管开口于体腔,称为血腔(hemocoel),血液的循环一部分在血管中,一部分经过血腔,才完成了循流。

典型的节肢动物,心脏和其它器官在血腔中不受拘束:浸浴在血液中。

环节动物和脊椎动物的器官位于体腔中,受由闭锁血管中所送来的血液的供应。

节肢动物的心脏通常为位于背侧中央的一条单一的延长的肌肉质之管。

在每一体节上有一对开孔,上有瓣膜以阻止血液逆流。

血液由围心窦进入心脏,围心窦为血腔之一部,血液经心门(ostia)以一种蠕动波向前移动,这种蠕动波是收缩波接着宽弛波沿管状的心脏向前移动的。

血液在血管中被带到头部和身体的其它部分,回流倒心脏则须经过血腔。

多数无脊椎动物的心脏祇是一个肌肉质管,在它压送血液时,只能产生很低的压力一相当于几毫米水银柱。

在脊椎动物的闭锁式循环系统中,将血液压送过无数狭窄的微血管须要一较高的压力,高至100至200毫米水银柱。

所以必须演化成一个有力而心壁很厚的心脏。

脊椎动物心脏中之一室为心室,其壁部肌肉相当厚。

然而,这肌肉质的心室须要相当大的压力去扩充它,使血液在心舒期能够流入并充满它。

脊椎动物静脉中的低压力不足以任此,因此脊椎动物心脏另有第二室,称为心房,心房有较薄之壁部,能被较低之静脉压力所扩张,但收缩时亦能产生足够强大之压力,使血液泵入心室,使之扩张。

章鱼之心脏亦同样分为二不同之小室,其血压为所有无脊椎动物中之最高者,达30至40毫米水银柱,脊椎动物的心脏包裹在特别的腔室内,称为围心腔,以一层薄而强韧之结缔组织,围心膜,与身体其它部分隔离。

围心腔在心脏搏动改变其体积时,供给其所需之空间。

所有脊椎动物的循环系统在本质上是相同的:这是一个由心脏,大动脉、动脉、微血管和静脉按照一个根本一致的形式所组成的闭锁系统。

动脉由心脏运送血液至组织,静脉由组织把血液送回心脏,微血管为连接动脉与静脉之纤细的薄壁的血管,完成血液从心出来回到心脏之循流。

微血管的壁很薄,是血液和组织交换食物、气体以及废物的唯一场所。

资料8-3-2 人体血管系(图)
资料8-3-3 运动系统
运动系统由骨、骨连接和骨骼肌三种器官组成。

骨以不同形式(不动、微动或可动)的骨连接联结在一起,构成骨骼skeleton,形成了人体体形的基础,并为肌肉提供了广阔的附着点。

肌肉是运动系统的主动动力装置,在神经支配下,肌肉收缩,牵拉其所附着的骨,以可动的骨连接为枢纽,产生杠杆运动。

运动系统顾名思义其首要的功能是运动。

人的运动是很复杂的,包括简单的移位和高级活动如语言、书写等,都是以在神经系统支配下,肌肉收缩而实现的。

即使一个简单的运动往往也有多数肌肉参加,一些肌肉收缩,承担完成运动预期目的角色,而另一些肌肉则予以
协同配合,甚或有些处于对抗地位的肌肉此时则适度放松并保持一定的紧张度,以使动作平滑、准确,起着相反相成的作用。

运动系统的第二个功能是支持,包括构成人体体形、支撑体重和内部器官以及维持体姿。

人体姿势的维持除了骨和骨连接的支架作用外,主要靠肌肉的紧张度来维持。

骨骼肌经常处于不随意的紧张状态中,即通过神经系统反射性地维持一定的紧张度,在静止姿态,需要互相对抗的肌群各自保持一定的紧张度所取得的动态平衡。

运动系统的第三个功能是保护,众所周知,人的躯干形成了几个体腔,颅腔保护和支持着脑髓和感觉器官;胸腔保护和支持着心、大血管、肺等重要脏器;腹腔和盆腔保护和支持着消化、泌尿、生殖系统的众多脏器。

这些体腔由骨和骨连接构成完整的壁或大部分骨性壁;肌肉也构成某些体腔壁的一部分,如腹前、外侧壁,胸廓的肋间隙等,或围在骨性体腔壁的周围,形成颇具弹性和韧度的保护层,当受外力冲击时,肌肉反射性地收缩,起着缓冲打击和震荡的重要作用。

骨bone是以骨组织为主体构成的器官,是在结缔组织或软骨基础上经过较长时间的发育过程(骨化)形成的。

成人骨共206块,依其存在部位可分为颅骨、躯干骨和四肢骨。

资料8-3-4 呼吸系统
呼吸系统的机能主要是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呼出二氧化碳,吸进新鲜氧气。

呼吸系统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

鼻是气体进出的门户,也是嗅觉器官,它包括外鼻、鼻腔和开口于鼻腔的鼻旁窦三部分。

外鼻,由骨和软骨作支架。

鼻腔,以骨和软骨为基础构成,鼻腔由鼻中隔分为左、右两个。

每一个鼻腔的外侧壁有上、中、下三个鼻甲突入鼻腔。

各鼻甲的下方是相应的上、中、下三个鼻道。

下鼻道的前方有鼻泪管的开口。

鼻腔的前部叫鼻前庭,生有鼻毛,以阻档外来的灰尘。

鼻腔内面的粘膜叫鼻粘膜。

鼻粘膜与咽腔、鼻旁窦的粘膜相连续。

除鼻前庭外,鼻粘膜为假复层柱状纤毛上皮。

在上鼻甲及其相对的鼻中隔部分的粘膜内有双极的嗅细胞,感受嗅觉,故称嗅部。

鼻腔粘膜的上皮下有丰富的血管网,特别在下鼻甲和鼻中隔的前下方分布更为稠密。

在下鼻甲和鼻中隔前下方受到撞击、干燥或炎症时,易发生出血,故此外被称为鼻腔的出血区。

鼻旁窦是与鼻腔相通的骨内含气空腔。

鼻旁窦其所在骨的部位分别称蝶窦、筛窦、额窦和上颌窦。

鼻旁窦与鼻腔相通,粘膜又相连续,故鼻腔粘膜感染时,易波及到鼻旁窦,引起鼻窦炎。

耳旁窦参与湿润和加温吸入的空气,并起发音共鸣的作用。

喉是上呼吸道的组成部分,又是发音器官,喉上方接咽,下与气管相连。

喉由作为支架的软骨和连接软骨的韧带及肌肉共同构成。

喉的软骨主要有甲状软骨、环状软骨、会厌软骨等。

喉的内腔称喉腔,腔的中部有两对由粘膜形成的前后走向的皱襞。

上面的一对皱襞叫室襞,又称假声带,下面的一对皱襞叫声襞,又称声带,两侧声带之间的纵行裂2隙叫声门裂,为气体通道。

喉肌的舒张或收缩可以扩大或缩小声门裂。

喉腔粘膜下层结缔组织比较疏松,急性发炎时易引起水肿,造成呼吸困难,甚至窒息,可危及生命。

气管及支气管,气管位于颈前正中,食管之前,上与喉的环状软骨相连,向下进入胸腔,在平胸骨角的高度分为左、右支气管。

支气管经肺门进入左右肺。

气管内衬有粘膜,其上皮为假复层柱状纤毛上皮,夹有杯状细胞。

纤毛细胞顶部的纤毛平时向咽部颤动,以清除尘埃和异物,使空气保持整洁。

杯状细胞是具有分泌蛋白质特点的细胞。

肺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

肺位于胸腔内,纵隔两侧,左右各一。

肺质柔软,富于弹性,呈园锥形。

上为肺尖,下为肺底,在肺内侧面的中央有一肺门,它是支气管、肺动脉、肺静脉、支气管动脉与静脉、淋巴管和神经出入的地方。

两肺各由一条斜行的叶间裂分为上、下两叶。

右肺上叶又被一横行的副叶间裂分出一中叶,故左肺两叶,右肺为三叶。

肺的主要
结构是由肺内导管部(支气管树)和无数肺泡所组成。

肺内有两套血管:一为构成肺循环的肺动脉、肺静脉和肺毛细血管;一为供给支气管和肺营养的支气管动脉和静脉。

胸膜及胸膜腔,胸膜是平滑光泽的浆膜,覆盖在肺表面的部分,称为胸膜脏层;覆盖在胸壁内面和膈肌上面等处的部分,称为胸膜壁层。

脏、壁层间的狭窄间隙叫做胸膜腔,腔内含有极少量液体,以减少呼吸运动时两层胸膜之间的摩擦。

胸部两侧的胸膜腔互不相通。

纵隔是夹在两侧纵隔胸膜之间的器官及结缔组织的总称。

纵隔的边界:前为胸骨,后为胸椎体,两侧为纵隔胸膜,下方为膈肌,上为胸廓上口。

由于心脏位于纵隔下边偏左,故整个纵隔显著偏左,且下部宽大。

纵隔内的脏器很多,达胸郭上口,下至膈肌。

纵隔上部主要含有胸腺、上腔静脉、主动脉弓及其分支、气管、食管、胸导管和迷走神经、膈神经等。

纵隔中部主要有心包、心脏。

后纵隔则包含有胸主动脉、奇静脉、主支气管、食管等。

资料8-3-5 呼吸运动
随着胸廓的扩张和回缩,空气经呼吸道进出肺称为呼吸运动。

肺的舒缩完全靠胸廓的运动。

胸廓扩张时,将肺向外方牵引,空气入肺,称为吸气运动。

胸廓回缩时,肺内空气被排出体外,称为呼气运动。

由于呼吸的不断进行,便保证肺泡内气体成分的相对恒定,使血液与肺泡内气体间的气体交换得以不断进行。

正常成年人在安静状态下呼吸时,每次吸入或呼出的气量称为潮气,平均约为400~500毫升。

每分钟出入肺的气体总量称为每分通气量,它等于潮气量和呼吸频率的乘积。

正常成年人在安静状态下的呼吸频率为16--18次,所以每分通气量约6000~8000毫升。

适应体力活动需要而加强呼吸时,每分通气量可达70升。

正常人在平和呼气之后,如再做最大呼气称为补呼气,约为1000~1500毫升。

在平和吸气之后,如再做最大吸气,称为补吸气,约为1000~1800毫升。

潮气、补呼气、补吸气三者之和称为肺活量,男性约为3500毫升,女性约为2500毫千。

它是一次肺通气的最大范围,可以反映肺通气功能的储备力量及适应能力。

肺活量的大小与人的身高、胸围、年龄、健康情况有关。

肺活量并不等于肺内所容纳的全部气体量,即便在被呼气后,肺内也还余留着一部分气体不能完全呼出,称为余气。

健康青年人的余气约为1000~1500毫升。

人们每次吸入的空气,从鼻腔到细支气管这段呼吸道内的气体,不能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

为气体交换的无效腔,其容量在成人约为150毫升。

例如,每次吸入500毫升新鲜空气,实际上只有大约350毫升进入肺泡参加气体交换,其余的停留在无效腔中不起作用。

因此从气体交换的效率来看,呼吸的深度极为重要。

深而慢的呼吸其效率要高于浅而快的呼吸。

资料活动:对温度的感觉
目的:当孩子生病时,妈妈常常会用手放在孩子的前额,来判断孩子是否发烧。

本活动将可帮助我们了解这种用探测温度的方法,是否可靠。

器材:大塑料盆3个、温度计l支、冰块适量、热水适量
步骤:
1、将三将塑料盆分将将注甲、乙、丙。

甲盆注入自将水和将水,混合后将度将至将将45。

C;乙盆将注入自将水--室将;丙盆注入自将,再加入冰将,使将度将将12。

C。

2、、将甲、乙、丙三盆自左至右依序排放在面前,左手置入甲盆水中,右手放入丙盆水中,将三分将后,将将手都放入乙盆水中。

3、描述左手和右手在乙盆水中的感将。

问题:
左右手的感将相同将?如何解将?
手部皮将将的受器,能感将正确的将度者或将能察将将度的改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