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古诗三首 《从军行》(教案)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从军行》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这首王昌龄的《从军行》是他组诗《从军行》七首中的第四首,诗中描绘了边塞风光的辽阔,通过青海湖、长云、雪山、孤城、玉门关等景物,勾勒出戍边将士战斗、生活的典型环境;古代战争残酷,开阔、萧索的景色也侧面反映出戍边将士生活的孤寂和艰苦。
但“孤城”中戍边卫国的将士却发出了掷地有声的豪壮誓言:不破楼兰终不还!
【教学目标】
1、了解边塞诗,朗读古诗,读通诗句。
2、借助注释理解诗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主要意思。
3、抓住重点词语,结合地图、想象、诵读等方式体会古诗意境。
4、感悟诗人当时的感受,体会诗中复杂的情感,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教学重难点】
抓住重点词语,体会古诗的意境.
体会诗中复杂的情感,唤起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过程
一、初识边塞诗,揭示课题
(出示田园诗和边塞诗诗句)请同学们观察两种不同主题的诗句,通过盛唐时代流行的田园诗和边塞诗的对比,引导学生初步了解边塞诗。
边塞诗是以边塞风光和战争为题材的诗。
(出示视频)了解盛唐边塞诗出现及流行的原因:一是唐王朝国力强盛,和一些少数民族进行多次战争;二是当时很多文人投身边疆,“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边塞诗派中比较有名的诗人有高适,岑参,王之涣、王昌龄...引出王昌龄的这首《从军行》,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1、解诗题
读懂古诗的题目是理解古诗的第一步,《从军行》:乐府曲名,内容多写边塞情况和战士的生活(学生自学注释了解)《从军行》是王昌龄边塞诗的一个总题目,在这个题目下一共有七首诗,今天我们学习的是第四首。
2、知诗人
同学们对王昌龄有什么了解吗?
学生课前查阅资料,交流自己对王昌龄的了解。
“七绝圣手”:“圣”有最高成就的。
王昌龄在写七言绝句上是有很高的成就的。
有圣称号是的还有谁?诗圣杜甫、孔子孔圣人...
二、初读古诗,感知诗意
1、读古诗
请同学们先把《从军行》认认真真的读两遍,里面没有不认识的生字,相信同学们都可以读通诗句。
反复诵读、指导,明确朗读时应注意(节奏、韵律)
2、明诗意
请同学们借助注释讨论一下诗意。
(课件中出示更多的注释内容,放手让学生自悟理解)
青海:青海湖
雪山:这里指祁连山
三、品读古诗,悟景悟情
1、在初步理解诗意后请同学们在前两句诗中圈一圈找到了什么边塞景物?感受到了什么?
(青海、长云、雪山、孤城、玉门关)
2、出示地图,了解背景
让学生在地图中勾画前两句中出现的地名
师解说:唐朝国土的西边是吐蕃,北边是突厥,玉门关外就是楼兰,孤城是玉门关的一座孤城。
青海湖经祁连山到玉门关构成了一道边境防线,玉门关和青海湖是当时两个重要的边防城。
3、地图上配青海湖、祁连山、玉门关图片,(说到玉门关:同学们对玉门关了解吗?师指导:玉门关要从汉朝时说起,汉朝张骞开辟了一条丝绸之路,把中国的一些玉器、茶叶、陶瓷器等运送出去,那新疆西域也会运送玉石到中原,单供玉石运送的通道就取名”玉门关“由此得名。
)感受边塞大漠的壮美、辽阔,这就是边塞典型的环境。
4、抓关键词,感受边塞环境艰苦、战士孤寂思乡,并以读促悟。
关注边塞环境,你感受到了什么?我从()感受到()交流并引导从“暗”字,感受到边塞阴云密布、烽烟滚滚,环境恶劣(给人以沉重压抑之感,读出沉重压抑)
从“暗”字,还感受到战士们心情暗淡,思念亲人、久居边关的孤独。
(读出战士的孤寂思乡)
从“孤城”,孤零零的一座城,感受到边地人烟稀少,荒凉等(读出萧索、荒凉之感)
从“遥望”,远望的是哪里?玉门关,在边地望玉门关的方向其实望向的是哪里?(结合地图)感受到将士们远望的是家乡方向。
能望到家乡吗?望不到,就越发泛起内心对故土的那份真切的记忆(思乡思念亲人,读出内心压抑、低落的感情)
齐读(将士们远离故土,内心孤单,而战争遥遥无期,肩负戍国重任,有家想回又不能回,带着复杂心情齐读)
5、抓关键词,铮铮誓言中体会爱国之情。
请齐读后两句,抓住关键词,说说你都看到了些什么?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交流赏析,并反复朗读感悟诗情
“黄沙”,我看到了边塞一望无际的黄沙大漠,这遍地黄沙让你感觉到什么?环境恶劣(请你读出边地环境的恶劣)
“百战”我知道了他们已经在这艰苦的条件下打了很多次仗了。
出示数据(唐全时期作战200余次)不愧写“百战”,也可以看出敌军之强悍)
“穿金甲”,赏析“穿”字,战士身上的盔甲都被磨破,我看到了战士们身上破烂的盔甲,尽管金甲被磨穿,但是将士们的什么没有被消磨?报国壮志没有被消磨!那你听到了什么?我听到了战士们发自内心的誓言---不破楼兰终不还
他们说,只要边关的忧患还在,就绝不回去!(齐读)
我感受到了战士们身上有浓厚的爱国情怀
齐读(读出铿锵有力、掷地有声的誓言)
6、拓展边塞诗,同样有着誓死御敌,保家卫国的决心,让人动容。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王昌龄《出塞》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李白《关山月》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王翰《凉州词》
引到: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配乐引读:
他们愿守壮丽河山,护国泰民安---于是喊出了不破楼兰终不还
他们想大好河山,寸土不让----于是喊出了不破楼兰终不还
他们说愿以吾辈之青春,捍卫盛唐之繁华---于是喊出了不破楼兰终不还
7、战士们渴望杀敌卫国,攻破楼兰,最终楼兰破了吗?(出示课件《从军行》其六。
)
从军行(其六)
唐王昌龄
胡瓶落膊紫薄汗,
碎叶城西秋月团。
明敕星驰封宝剑,
辞君一夜取楼兰。
将士用命,一鼓作气,很快就攻破了敌人的老巢。
四、升华情感,触动心灵
王昌龄作为盛唐边塞诗派的著名诗人,通过自己在边塞的见闻感受,写出了这首景情交织、豪情万丈、慷慨激昂的边塞佳作。
这首诗穿越千年带给我们力量,是因为这伟大的爱国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共同的记忆。
从古至今,我们的祖国边疆一直有着这样的一群战士在坚持戍守,祖国很大,大不过一颗守卫祖国的心。
我们以诗词致敬中国军人。
(播放视频)
五、拓展边塞诗,体会不同的情感
我们感受到这首边塞诗中浓浓的爱国之心、报国之志,在其他边塞诗中,情感表达会有何异同呢?
自主探究,比较异同:(讨论并完成学习单)
从军行凉州词
唐王昌龄唐王之涣
青海长云暗雪山。
黄河远上白云间,
孤城遥望玉门关。
一片孤城万仞山。
黄沙百战穿金甲。
羌笛何须怨杨柳,
不破楼兰终不还。
春风不度玉门关。
同:都写到了孤城、玉门关、山,感叹了环境的艰苦,都写出了思乡情切。
不同:“何须怨杨柳”不用埋怨春风吹不到玉门关,杨柳不青而无法折杨柳寄相思。
这是悲而壮的情感,要挥散离愁,守卫边关;“终不还”誓死御敌,保家卫国的决心。
六、作业设计
盛唐边塞诗人视野开阔、胸怀激荡,充满了磅礴的浪漫气质和一往无前的英雄主义精神。
唱出了时代的最强音。
课下搜集更多的边塞诗,感受边塞诗中不同的情感表达。
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我借助地图让学生了解背景,主要抓重点词语,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走进诗的画面,让学生的心灵与文本产生碰撞,去理解,去感悟文字背后的意思。
同时借助多媒体课件,营造氛围,让学生在入情入境中用诵读去展示自己的感受。
教学过程也遇到一些问题,我的体会是在教学伊始便要创设成功大气磅礴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整节课都在这个氛围中。
在放手让学生理解的同时也要细致把握内容,反复引导学生进入诗境,体会透彻,最后达到对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