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产业 助民富
精准扶贫宣传标语
精准扶贫宣传标语精准扶贫宣传标语11、精准扶贫到户,发展产业脱贫2、精准识别贫困人口,扶贫攻坚致富幸福3、金融扶贫兴产业,精准扶贫强基础4、创新扶贫思路,助推民生工程5、三到村三到户,帮民兴助民富6、坚持群众路线,推进民生工程7、营造全社会参与扶贫良好氛围推动共同富裕8、瞄准扶贫对象,建成小康家庭9、先富帮后富,共走小康路10、扶贫攻坚,当心所向,民心所依11、情系困难群体,奉献诚挚爱心12、到户扶贫强基础,金融扶贫兴产业13、我国将月日设立为“扶贫日”。
14、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15、人穷志愈坚,致富路更宽。
16、一份捐赠,一份爱心17、扶贫济困,践行友善18、扶贫济困,你我同行19、扶贫济困,积德行善20、精准扶贫到户到人,发展产业齐心脱贫21、扶贫济困靠大家,温暖人心你我他22、创新扶贫机制,助推产业发展23、瞄准扶贫开发对象,全面落实扶贫政策。
24、弘扬中华美德,关爱贫困家庭25、聚力扶贫攻坚,推进民生工程26、扶贫攻坚发展产业,精准到户引领脱贫27、落实扶贫开发政策,竭诚服务贫困群众28、深入开展扶贫工作,早日建成小康社会29、弘扬中华民族扶贫济困,人心向善的传统美德30、关爱贫困人口,关心扶贫事业31、扶贫开发是“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32、整村推进扶贫富村、扶贫济困到户惠民。
33、以人为本建新村,产业扶贫奔小康。
34、以积极的态度、得力的措施,扎实的作风完成扶贫开发任务。
35、学会一种技能,带富一个家庭。
36、先富帮后富,实现共同富裕!37、先富帮后富,共走小康路。
38、脱贫先立志,致富靠自己。
39、扶贫济困,你我同行40、扶贫济困,积德行善41、精准扶贫到户到人,发展产业齐心脱贫42、扶贫济困靠大家,温暖人心你我他43、创新扶贫机制,助推产业发展44、瞄准扶贫开发对象,全面落实扶贫政策。
45、弘扬中华美德,关爱贫困家庭46、聚力扶贫攻坚,推进民生工程47、扶贫攻坚发展产业,精准到户引领脱贫48、落实扶贫开发政策,竭诚服务贫困群众49、深入开展扶贫工作,早日建成小康社会50、精准扶贫到户,发展产业脱贫51、精准识别贫困人口,扶贫攻坚致富幸福52、金融扶贫兴产业,精准扶贫强基础53、创新扶贫思路,助推民生工程54、三到村三到户,帮民兴助民富55、坚持群众路线,推进民生工程56、营造全社会参与扶贫良好氛围推动共同富裕57、瞄准扶贫对象,建成小康家庭58、先富帮后富,共走小康路59、扶贫攻坚,当心所向,民心所依60、情系困难群体,奉献诚挚爱心61、到户扶贫强基础,金融扶贫兴产业62、脱贫不等不靠,致富敢闯敢冒。
做强农业产业 助力乡村振兴
做强农业产业助力乡村振兴作者:白丽华来源:《农民致富之友》2020年第33期产业兴旺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基石,而做优做强农业特色产业方能促使农民真正实现致富、增收。
近年来,凌源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時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系列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
充分利用本地自然资源,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动农业发展由增产导向转为提质导向。
正走一条通向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之路。
一、大力培育农业现代化新型经营主体凌源市为了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大力培育农业现代化新型经营主体,成功打造了一批以龙头企业为引领、以农民合作社为纽带、以家庭农场和农户为基础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增强乡村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
凌源市晟昱蔬菜产业化联合体是由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凌源市晟昱菜业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牵头,凌源市北发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凌源市联农众鑫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凌源市联合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凌源市晟丰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凌源市昱富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凌源市五星种植专业合作社、朝阳县睿智生态种养植专业合作社、凌源市福阳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及农业大户于占清、张国政、丁国军、王士新、赵玉杰、李向东协商成立,总注册资金1892.5万元,其产品注册了“晟昱”牌商标,并通过了ISO22000、HACCP体系认证。
联合体业务范围涵盖优质蔬菜种植、收储、加工、销售等,主要经营品种有:豆角、青红椒、胡萝卜、黄瓜、茄子和脱水菜等,其中脱水胡萝卜粒、脱水青红椒粒、脱水豆角段等产品出口到美国、德国、法国等国家和地区。
2018年本产业化联合体种植面积3500亩,产量1.06万吨,年收入2.1亿元,带动农户950户,户均增收3800元。
凌源市渤丰蔬菜产业化联合体是由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凌源市渤丰现代农业示范园有限公司牵头,联合凌源市渤丰农资连锁有限公司、凌源市三家子乡芳馨果菜批发市场有限公司、凌源市林峰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凌源市朋学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凌源市昌辉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凌源市三家子乡姑寺沟村春贺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凌源市三家子鑫鑫富民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凌源市盛丰专业种植合作社、凌源市盛世中天种植专业合作社以及凌源市雨田家庭农场和4个农业大户:赵海玉、姜海存、董志令、于东霞等单位协商自愿成立的。
平凡岗位 不平凡业绩——记全国人大代表王金初
楚天主人◆//总第5期代表园地/代表素描有这样一位普通的大别山区农村妇女,她带领群众建新村、兴产业、闯市场,将一个负债50多万元的贫困村建设成资产2000多万的文明新村;她连续当选两届全国人大代表,调研走访,建言献策,帮助群众干实事、谋福祉,群众都亲切地叫她“好大姐”。
她就是第十一、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省第七、八、九、十次党代表,英山县温泉镇百丈河村党支部书记王金初。
用真情换群众真心王金初16岁到村里工作,担任妇联主任和赤脚医生。
1980年以来,王金初一直担任县人大代表,1996年担任市人大代表。
1991年,时年36岁的王金初经组织推荐并经过民主选举,走上了百丈河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岗位。
当时的百丈河村,山是“辣癫子”,路是“羊肠子”,屋是“土坯子”,集体经济是“空壳子”。
尽管全村总人口不足800人,但村集体负债达20多万元,特别是社会风气恶劣,打架斗殴成风,上访告状不断,“八大金刚”横行,1980年至1990年10年中换了7位村支部书记。
受命于危难之际,王金初用自己柔弱的肩膀,义无反顾地接过了重担。
只有坦荡无私,才能赢得群众的信任。
由于工作作风泼辣,坚持原则,敢于碰硬,不怕得罪人,在刚上任的那几年常常遭到一些人的报复。
有人污蔑她,谩骂她;有人下毒毒死她养的家禽;有人甚至砸烂她家的窗户玻璃,用木棍从后窗撬翻电视机,闹得她全家不得安宁,她甚至闪过辞职的念头。
然而,乡亲们深情的信任,来看望她的领导们激励的话语,使她意志更加坚定。
“不把工作干好,不带领群众挖去穷山恶水的根子,我愧对组织,愧对父老乡亲。
邪不压正,我一定要坚持下去!”1994年6月,百丈河村遭遇一场罕见的暴雨,10多户房屋倒塌,近百亩良田被淹埋,农田水利设施损失殆尽,直接损失近20万元,这对于本来就十分贫困的村民更是雪上加霜。
为了尽快恢复生产,帮助村民渡过难关,王金初拿出家里仅有的积蓄,向亲戚朋友借钱,凑齐了5000元钱购买炸药雷管、水泥等物资,带领村民苦战40天,全村迅速恢复了生产。
深耕乡村沃土+做好兴业富农的“土文章”
深耕乡村沃土做好兴业富农的“土文章”近年来,随着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力度的不断加大,各项政策的落地实施,为乡村的振兴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
产业兴则农村兴,产业发展的好坏直接决定着乡村后续发展动力的强弱。
只有深耕乡村沃土,做好农业、农村、农民的“土文章”,才能结出兴业富农的“金豆豆”。
厚植乡村产业振兴的创新动能。
坚持不懈地抓好科技兴农、科技强农。
要继续提升农村创业活力,加快推动农村集体与农业院校、优质农企的合作,加强创业示范基地建设,推动工商资本、经营主体、返乡人员到农村大显身手,以创新驱动农业转型。
同时加强现代化农业科技支撑,围绕提升农业基础设施作业条件“宜机化”水平,开展设施农业“机器换人”,提高绿色环保农机装备示范应用水平,推动化肥农药减量化、废弃物利用高效化、生产方式生态化。
构建具有鲜明特色的产业体系。
在稳产保供基础上,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坚持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结合乡村资源禀赋优势,走特色发展之路,做好“绣花”功夫,形成品牌效应,继续加强“米袋子”“菜篮子”保供体系建设,提升绿色优质安全蔬菜供应能力。
继续扶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延长农产品加工链条,推出一批区域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新三品”。
推动土地托管、农产品批发零售、特色种植等提档升级,强化与电商平台深度合作,构建规模性强、配套完备、信息共享的农业服务体系。
完善乡村产业发展的支持保障。
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要继续强化部门上下联动、横向协同,在强化用地保障、加大资金投入、开展品牌推广等方面,给农村提供更多支持,积极助力“三农”。
强化基金资金等对乡村产业发展和技术创新的支持,统筹各级各类涉农专项资金,加强对乡村产业振兴的引导扶持,对带动当地特色产业发展的重大项目,予以优先重点支持。
加强农业示范富民项目的培育,鼓励各类人才参与乡村产业发展,选树一批有影响的乡村产业示范能人和标兵,通过典型引路促进乡村产业发展。
拓展乡村产业富民的增收渠道。
努力实现百姓富、产业兴、生态美
努力实现百姓富、产业兴、生态美作者:路伟来源:《当代党员》2017年第23期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三农”工作的高度重视,对广大农村群众的深切关怀。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对破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当前,我市乡村发展依然面临不少问题,比如农村人居环境上的问题就比较突出,到目前为止,实施农村环境集中连片整治的村仅占全市总量的三分之一左右;农村基础设施薄弱,主要弱在“水电路讯房”这五个方面;城乡融合发展和农业农村内部也存在一些体制机制障碍……这些都需要我们用改革创新的办法加以解决。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这一总要求涵盖了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方方面面,为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提供了遵循和指南。
市农委将按照中央的部署和市委、市政府要求,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全市农业农村工作的统揽,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在城乡融合的大背景下,努力实现百姓富、产业兴、生态美的有机统一,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重点在五个方面狠下功夫:第一,在优化农业结构上狠下功夫。
我们将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调优农业产业,加强重点特色产业培育、加强农业品牌建设、加强农业标准化生产,促进农业精品化发展。
第二,在农业生态文明建设上狠下功夫。
开展化肥农药零增长和耕地质量提升行动,深化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推广高效生态农业循环模式,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促进农业绿色发展。
第三,在深化脱贫攻坚上狠下功夫。
特别是在产业精准扶贫上着力,对18个深度贫困乡镇的产业扶贫,我们将组织科技团队,点对点地加以帮扶和指导。
第四,在深化农村改革上狠下功夫。
兴产业 助民富——宝清县新农村建设纪实
管理 , 水稻 主产 区 农机 社 会 化 服 使
务体 系进 一步 完 善 , 现会 员 信 息 共 实
享、 资源共享 , 改变了“ 家一户小而 一 全, 一年之中半年闲” 的现状 , 免了 避
农 机作 业市 场 无 序 竞 争 造 成 的 资源
部 分 ,支 持 中等 户 和 过 境 路 两 侧 农 户 贷 款 建 设 一 部 分 ,政 府 出 面 协调
而 为 全 面 实 现 农 业 现 代 化 奠 定 基
为一 个 富 庶 文 明 的 新 农 村 。 村 党 支
和谐 , 人心思进 , 农村经济 呈现出 良
好 的 发 展态 势 。 庆 东 村 农 机 合 作 社 场 、 、 占 库 棚 地 60 0 0平 方米 , 中库 棚 建 筑 面 积 其 4 0平 方米 ,机 具 停 放 场 面 积 5 0 0 1O
优 化 配 置和 充 分利 用 , 低 了单 户农 降 机 作业 成 本 , 步使 各 户 农机 具 退 出 逐
入, 参股户 数 3 8户 , 0 以服务于地方
水 稻 主产 区 农机 作 业 为生 产 定位 , 按 照 农机 社 会化 服 务 、 产业 化 发 展 的思 路 , 行集 中经 营土 地 , 一 进 行 核 实 统 算。 目前 , 作社 已吸纳 本 村 “ 亩示 合 干
训 2 0人 次。 0
针对庆 东村泥 草房 数量较 多、
镇 村 财 政 困难 、 原镇 党 委 、 府 提 青 政 出了采取 “ 个一部 分” 作法 , 三 的 即
鼓 励 富 裕 户 和 党 员干 部 自主 建 设 一
为 了增 加农 业 生产 后 劲 , 东村 庆 培 育发 展壮 大 了农机 作 业合 作 社 , 不 仅 可 以有 力推 进 农机 化 进程 , 可 以 还 大 幅度 降低 单 户农 机作 业成 本 , 而 从 使 农 机 合作 社 员和 广 大 农 户 从 中获 利 收益 。 里 采取 土 地 折资 和 农 户出 村 资 相 结合 的形 式 ,村 里 农 户 全 员 加
加强农业园区建设 引领农民增收致富
加强农业园区建设引领农民增收致富近年来,淮安市农委按照“政府搭台、多元投入、市场运作、产业兴园”的工作要求,大力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集中打造淮阴台湾农民创业园等国家级、省级农业园区,我市农业园区建设进入了加快推进的新阶段。
截止目前,全市已建成国家级淮安淮阴台湾农民创业园1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5个、市级园区8个、县级园区7个,涵盖了我市优势主导产业。
科学规划,引领农业园区科学发展。
今年以来,我市对列入考核的重点园区,特别是对市级以上的园区要求科学规划,彰显特色,做到规划与当地现代农业发展相适应,与当地主导产业发展相吻合,与当地城乡发展相衔接。
打破区域界限,对关联度较高的重点园区和特色产业进行统一规划和管理,以便于统筹安排基础设施建设,突出规划的统筹性。
通过行政和市场的手段,引导各园区推进差异化发展战略,努力形成分布合理、特色鲜明、协调发展的园区布局,突出规划的差异性。
加大投入,争创省级农业园区。
为争创省级园区,我市整合资金,集中投入重点园区,市政府办公室下发《关于进一步推进财政支农资金整合工作的意见》(淮政办发(2010)99号),积极协调农业开发、水利、国土等涉农部门,整合各类支农资金,并按省级园区标准,将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提档升级一批,全力争创一批省级园区,组织清浦区现代农业(蔬菜)产业园区等7个园区申报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认定,新获批4个,为全省较多市。
淮阴区(刘老庄)现代农业产业园结合红色旅游,建成八十二烈士纪念林、红星广场、红色家园小区,形成了集生产、示范、休闲、观光、规模化经营、规范化管理为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格局。
金湖县现代渔业园区由园区发展公司格瑞水产养殖有限公司负责建设与运营管理,主要从事河蟹等特种水产养殖。
现在已投入1200多万元,开挖标准塘口5036亩,使低洼地的效益得到充分发挥,从原亩收入1800多元增加到6000多元,大大提高了渔农民收入。
强化服务,促进农业园区公共平台建设。
产业兴旺让农村有活力农民有奔头
产业兴旺让农村有活力农民有奔头作者:孙昊等来源:《农村工作通讯》 2018年第7期产业兴,百业兴。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首位就是产业兴旺。
衢州市衢江区地处浙江省西部,是典型的农业大区,先后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商品粮生产基地、全国生猪调出大县、中国椪柑之乡、中国柑桔二十强县、国家级生态示范区。
选择好产业类型积极促进农业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一方面,促进传统生猪养殖业转型。
以规模养殖基地为重点,全力打造“美丽牧场”养殖产业精准扶持示范基地,推进美丽生态牧场创建。
通过“农户+ 企业”模式,与低收入农户开展“合作”“认养”共同养殖,实现低收入农户固定分红。
2017 年1~9 月,省市区三级创建共35 家美丽生态牧场,其中12家已经完成创建。
另一方面,促进传统柑桔种植业转型。
推广“湖仁模式”,通过支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依托本地农业资源,大力发展优新柑桔品种,实现柑桔产业提质增效。
以湖仁村为核心带动周边村镇,2017 年新建柑桔精品园和特色园项目7 个,直接投资1500 万元,新建柑桔大棚面积35 亩,发展优新品种210 亩。
积极发展农业特色新产业。
紧盯市场有效需求,通过技能培训、政策贴息、扶贫资金支持等方式,结合废弃园地改造、低丘缓坡开发等项目建设,加大对农林产业的扶持力度,促进猪农转产转业,引导农民大力发展食用菌、中药材、茶叶、迷你番薯、蔬菜等适销对路的产业项目。
后溪镇探索“财政扶贫资金+ 农业龙头企业”股份合作模式,与衢江区锐轩家庭农场合作,发动周边农户,特别是生猪禁养户和柑桔冻害受灾农户种植食用菌,食用菌产业做大做强,带动农户增收。
依托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社、大户带动,引导毛竹板栗种植户、生猪禁养户等发展林下中药材复合经营3000 亩。
莲花镇外黄村通过土地流转,推广迷你番薯种植,目前种植面积达2500 亩,年收益1200 多万元,人均收入近6000 元,成功实现产业转型。
金扬村结合本地土壤条件优势,引进安吉白茶产业种植,已建成1500 余亩白茶种植基地,年产值1200 余万元。
脱贫攻坚决胜年经典宣传口号80句
2020年脱贫攻坚决胜年经典宣传口号80句脱贫攻坚宣传口号1.金融扶贫兴产业,精准扶贫强基础2.创新扶贫思路,助推民生工程3.三到村三到户,帮民兴助民富4.坚持群众路线,推进民生工程5.营造全社会参与扶贫良好氛围推动共同富裕6.瞄准扶贫对象,建成小康家庭7.先富帮后富,共走小康路8.扶贫攻坚,当心所向,民心所依9.情系困难群体,奉献诚挚爱心10.到户扶贫强基础,金融扶贫兴产业11.脱贫不等不靠,致富敢闯敢冒。
12.推进贫困家庭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实现“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的目标!13.实现农村低保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全面解决贫困人口温饱和增强其自我发展能力。
14.实现两项制度有效衔接是切实解决民生问题的重要举措。
15.实现“两项制度”有效衔接开创扶贫开发工作新局面。
16.人穷志愈坚,致富路更宽。
17、落实每个阶段任务,抓好每个环节工作。
18、劳务输出一人,脱贫致富一家。
19、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打好脱贫攻坚硬仗。
20、结对帮扶,一户一策,脱贫致富,同步小康。
21、建好水、电、路、讯、房,提升科、教、文、卫、保。
22、坚持整村推进,提高扶贫效益。
23、坚持项目到村、扶贫到户。
24、加强农牧民技能培训,培养农村适用人才。
25、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农民致富基础。
26、规划到户帮与促,产业扶贫助增收。
27、构建政府,市场,社会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
28、干部驻村心连心,同步小康齐步走。
29、扶贫先扶智,治穷先治愚。
30、扶贫先扶志和智,帮人先帮技和艺。
31、扶贫先扶志,治穷先治愚。
32、扶贫开发送温暖,“双到”工作促和谐。
33、扶贫开发铺富路,幸福乡村惠民生。
34、大力开发,整村推进。
35、打造幸福乡村,建设美好家园。
36、打好脱贫攻坚战,确保消除贫困户。
37、村有主导产业户,民有致富门路。
38、村有特色产业,户有致富门路。
39、村村有特色产业,户户有增收项目。
40、创新机制抓脱贫,开拓新路奔小康。
靠产业提升促进富民增收力
靠产业提升促进富民增收力作者:刘朝平来源:《当代县域经济》2016年第01期产业扶贫上的实践与探索——建好村级班子,解决“有人员无引领”的问题。
为抓村党支部建设,县委组织部对村党组织书记实行统筹管理,下派干部到村任职,加强培训学习,提升村两委干部的能力素质。
同时,全面建立起加强村级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1+10”长效机制,大力实施“项目党建”“产业党建”“移民党建”,努力建设“富民型”党组织。
村党支部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积极寻找脱贫途径,引导村民发展产业,起到组织牵引、党员示范、联动致富的“链式效益”。
比如,五丰村党支部针对村民不愿改变传统养殖模式、不敢大胆尝试承担市场风险等心理,采取村干部任职承诺、联组包户,党员大户设岗定责、结对帮扶等方式,以实际行动带动村民发展肉牛,取得明显成效。
——选准发展路径,解决“有资源无产业”的问题。
筠连县始终紧密结合实际,找准发展定位,明确产业发展方向,在实施“11115”工程的基础上,研究制定了《“5 ·20”产业发展规划》,坚持宜粮则粮、宜果则果、宜畜则畜,着力发展特色产业,初步形成了“一村一品”的格局。
比如,春风村为喀斯特地貌,群众一直在寻求产业致富的路子,先后种植火葱、海椒、番茄、雪梨,均以失败告终。
经专家考察论证,最终选定李子产业作为主导产业,因势利导推动农家乐发展,同时发展花卉、茶叶和林下经济,“一组一品”产业格局基本形成,2014年实现人均纯收入17138元。
——用好用活政策,解决“有资金无效用”的问题。
为更好发挥扶贫资金效用,筠连县在扶贫开发工作中,创新推行县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农办、财政、发改3部门牵头,其他涉农部门联动的“1+3+X”财政资金整合机制,整合退耕还林后续产业、石漠化综合治理、扶贫连片开发、农业综合开发等涉农资金集中打捆使用,并引导金融机构持续增加“三农”信贷资金投入,引导企业和社会资金投入“三农”。
——强化合作互助,解决“有人力无活力”的问题。
产业富民振兴路
产业富民振兴路作者:暂无来源:《实践·党的教育版》 2019年第4期临河区八一乡联丰村党支部充分发挥政治引领作用,大力发展产业,促进村民富、乡村兴。
一是抓党建促发展。
村党支部把基层党建作为基础和重心工作,狠抓支部战斗力提升,积极构建“3+党建”模式,打造“村企社”共建模式,实现了支部能牵头、党员敢带头、群众有奔头、村民有赚头的良性发展势头,使联丰村成为市区两级基层党建示范点、美丽乡村的新典范。
2018年,接待区内外各级领导与部门的检查指导、观摩学习、调研交流近百次。
二是抓党建促振兴。
大力发展富民产业。
村党支部把发展设施农业作为富民强村的主业,并带头参与,做实产业基础。
如今农民人均收入达到2.5万元,发展设施农业的积极性高涨。
今年又有9户农户新建第二栋温室,4户农户翻建老旧温室。
村党支部领办经济合作组织,推进集体经济多元化发展,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开发区涉农企业合作,采取“支部+企业”“支部+电商”模式,实现加工、销售、配送净菜一条龙服务。
依托7200亩设施农业园区,注册“兴联丰”商标,创建联丰蔬果园手机商城,目前已实现线上下单、线下配送。
全力改善生活环境。
新修2公里水泥路,实现道路硬化户户通全村无死角;制定《联丰村环境卫生长效保洁机制管理办法》,与农户签订门前“三包”责任状;完成厕所改造112户;设立节能炉供暖燃具示范户50户。
积极倡导乡风文明。
经常性组织村民开展文艺活动,制定完善了村规民约,编创了联丰村村风民风之歌,成立了村红白理事会,评选出1户“百佳十星级文明户”、1户“百佳文明农民”,联丰村入围了全国乡村振兴示范村典型村候选行列。
全面创新社会治理。
推进平安村庄建设,在村民小组成立以老党员和“五人小组”为成员的联防队,并在村庄入口处安装电子摄像头35眼;同时,加强村民法治教育,推行村民诚信建设,组织引导村民如约履行村规民约,推行“村务管理契约化”。
(作者系巴彦淖尔市临河区八一乡联丰村党支部书记)。
兴边富民产业典型材料
兴边富民产业典型材料近年来,中国在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进程中,兴边富民产业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兴边富民产业是指在边远地区开展的产业项目,旨在改善当地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经济条件。
以下将介绍几个兴边富民产业的典型材料。
首先,绿色农业是兴边富民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一些偏远的山区和边疆地区,农业是当地居民的主要经济来源。
通过引入现代科技和先进种植技术,当地农民能够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例如,在贵州省的丹寨县,当地政府大力发展茶叶种植业,建设了现代化的茶园,使得当地农民的收入得到了显著提升。
其次,林业也是兴边富民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一些贫困地区,林木资源丰富,可以作为当地居民的经济支柱。
通过合理的林业规划和经营管理,可以实现木材的可持续生产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例如,在黑龙江省的绥芬河市,当地政府积极发展林木加工业,提供就业机会,促进了当地居民的增收。
此外,旅游业也是兴边富民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一些具有独特自然风景或人文资源的地区,发展旅游业可以吸引更多的游客,为当地居民带来收入。
例如,在云南省的丽江市,古城和丽江古镇等旅游景点吸引了大量的游客,为当地居民提供了就业机会,并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兴边富民产业的发展不仅仅是为了提高当地居民的收入,更重要的是通过产业的发展,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社会福利。
政府在推动兴边富民产业的过程中,应积极引导和扶持当地居民参与产业发展,提高其专业技能和管理能力。
同时,要加强资源保护和环境治理,实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确保当地居民能够长期从中受益。
总之,兴边富民产业的发展是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
通过发展绿色农业、林业和旅游业等典型产业,能够改善边远地区的经济条件,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
政府应加大对兴边富民产业的支持力度,并与当地居民一起努力,共同打造美好的家园。
村美民富产业兴
村美民富产业兴村美民富产业兴,是指通过发展产业,提高村庄的美观程度,增加村民的收入,实现村庄的繁荣和发展。
这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实现乡村全面小康的关键步骤。
为了实现村美民富产业兴,首先需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村庄的基础设施包括道路、桥梁、供水、供电等,这些设施的完善对于村庄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加大投入,提高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能够改善村庄的交通条件,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要发展农业产业。
农业是村庄的基础产业,也是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
通过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培育农业特色产业,能够增加农民的收入。
发展特色农产品种植、养殖业等,通过品牌建设和市场营销,能够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增加村民的收入。
要发展乡村旅游业。
中国是一个拥有丰富自然和人文资源的国家,许多村庄具有独特的风景和历史文化。
通过开发乡村旅游资源,能够带动村庄的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提高村民的收入。
乡村旅游业的发展还能促进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提高村庄的美观程度。
要发展乡村产业。
村庄的产业发展不仅仅限于农业和旅游业,还可以发展其他多样化的产业。
通过吸引外来投资和引进先进技术,能够发展现代农业、水产养殖、制造业等产业,提高村庄的经济发展水平,增加村民的收入。
要加强村民的组织建设。
村民组织是实现村美民富产业兴的重要力量。
通过建立村民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组织形式,能够集中村民的力量,共同发展产业,实现资源共享和利益共享。
还要健全村民自治的机制,加强村民的民主参与和管理能力,使村民能够更好地参与村庄的发展,分享发展成果。
村美民富产业兴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多个方面加以推进。
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农业产业、发展乡村旅游业、发展乡村产业和强化村民的组织建设,能够实现村庄的繁荣和村民的富裕。
这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政府、农民和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乡村振兴的目标。
村美民富产业兴
村美民富产业兴随着中国的城镇化进程加速,越来越多的农民涌入城市,而农村地区的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如何促进农村地区的发展,实现农村产业兴盛,让农民也能享受到城市化带来的生活水平提高,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村美民富产业兴,这是一个农村振兴的关键词,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村美,就是要让农村的环境更加优美。
传统的乡村景观给人的感觉是原生态、宁静、自然,但是农村环境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农田杂草丛生、乱搭乱建、河道污染等,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农村的整体环境质量,也影响了农村的形象和发展。
要使农村更美丽,就需要加大农村环境整治力度,保护好耕地和水资源,加强河道治理,推进垃圾分类和垃圾处理工作,做好村庄绿化和美化工作,促进农村环境优美和宜居化。
民富,就是要让农民的生活更加富裕。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农村发展的政策,比如土地流转、农村金融、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通过这些政策的实施,农民的收入水平明显提高。
农业产业的多样化发展也为农民增加了经济收入。
要让农民的生活真正富裕起来,还需要进一步加大农村扶贫力度,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教育和医疗水平,让所有农民都能和城市居民一样享受到高质量的公共服务。
产业兴,就是要让农村的产业更加兴盛。
农村产业发展是农村振兴的关键,而农村产业的兴盛需要政府支持和产业升级。
政府需要引导农村土地流转,推动农村产业化、规模化、现代化发展,激发农村经济活力。
还需要通过产业扶持政策,帮助农村发展适合当地的特色产业,比如农副产品加工、乡村旅游、农业物流等,推动农村经济多元化发展,实现农村产业兴盛。
为了实现村美民富产业兴,需要在政府引导下,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鼓励农村创业创新,推动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
还需要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提高村民自治能力,让农村发展更具活力。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村美民富产业兴,实现农村振兴的目标。
要实现村美民富产业兴,需要政府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提高农村扶贫效益。
产业扶贫助民富终稿
产业扶贫助民富终稿产业扶贫助民富主持人: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收看《聚焦广安》。
在前一期的节目中我们介绍了过去一年我市扶贫工作所取得的成就和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
其实,在这当中,产业扶贫是我市扶贫工作中的最大亮点。
由于我市贫困面大,农民收入低,发展优势产业成为农民增收、农村脱贫的必然选择,因而如何合理利用现有自然资源,增加贫困农民收入,使贫困农户有一个稳定的增收来源,一直是我市扶贫开发探索的重大课题。
近几年来,我市在省扶贫办的重点扶持下,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不断创新扶贫机制,大力实施优势特色产业扶贫战略,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大大加快了我市的扶贫开发进程。
主持人出现场: 04 21 51 06 我现在是在武胜县万善镇伏虎村,在当地政府和一些木耳种植大户的带动下,这里的村民家家户户都建起了大棚,种上了黄背木耳。
【解说】唐德明就是伏虎村的村民,去年开始种植黄背木耳。
说起种植木耳的收益,唐德明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
同期声武胜县万善镇伏虎村村民唐德明04 24 31 00 去年收益要不是遇到金融危机的话,那是相当可以,钱是挣到了,但价格上吃了点亏,但从经济效益上说还是相当理想。
去年我投资了4万左右,今年我干木耳都卖了近四万,后面鲜木耳卖了7、8000元,干木耳他们在家里零卖,卖了几千元,相当于我去年做了1.5万,把本钱除了,纯利润挣了1万元,这套设备是赚了补助两角五,就是这样来解决老百姓资金上的不足。
同期声武胜县万善镇伏虎村村民唐德明04 26 09 20 像那个搞基础设施,路不通,政府给你修通,像我们大棚里面,预制板给我们铺起了。
04 26 25 20 再一个当地政府给我们补贴了的。
同期声武胜县万善镇镇长段裕成04 19 13 20 做了一对一的帮扶,制定了我们的老户必须要带动一户新户,使我们的新户在他的心理上就感觉到我们老户在帮助他,也增加他自己发展的信心。
【解说】不仅如此,政府还鼓励镇上的事业干部带头示范,胡群林是万善镇农业服务中心的一名干部,今年响应组织的号召,带头搞起了规模较大的木耳种植基地。
村美民富产业兴
村美民富产业兴村美民富,产业兴旺是现代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目标。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乡村经济面临着重大转型和发展机遇。
乡村产业兴旺是农民致富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乡村振兴和农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村美民富是乡村振兴的必要条件。
在乡村振兴的战略下,通过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美丽乡村,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乡村环境,让乡村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核心战略。
乡村产业兴旺不仅仅是农业的发展,更是多种产业的发展,包括生产领域、服务领域、旅游领域等。
在这些领域,乡村经济依托当地资源和优势,推动垂直和水平一体化的多种经济发展模式。
不同区域、不同情况下,可以采取不同的发展模式,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推动乡村经济发展。
产业兴旺离不开市场的支持,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打造品牌,在市场营销上下功夫。
政府可以引导乡村企业参加各类展会、展销和电商销售活动,扩大销售渠道,同时也要注重提高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水平,为企业的持续发展打下基础。
在推动乡村产业兴旺的过程中,还应注重创新和人才培养,推进科技创新和科普教育,整合产业链,提高效率和品质。
同时,还要重视农民的技能培训,提高其技术水平,使他们更好地适应当地的产业发展需要。
除了政府的引导和扶持,还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和支持,特别是农村精神文明的建设和社会文化的推广,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营造良好的乡村经济环境。
总之,村美民富,产业兴旺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要条件。
乡村产业发展必须突出特色、创新经营、注重人才培养、提高管理水平和营销能力。
只有综合运用各种手段,推进多方合作,才能够真正实现乡村振兴,让农民过上更加美好、幸福的生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兴产业助民富
作者:马吉成吴晶
来源:《新农村》2010年第01期
几年来,宝清县庆东村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村里通过帮建、向上争取和自筹资金120万元,修白色路面2.5公里,修硬质边沟总长2.4万延长米,下涵管700余节,铺装村内巷道11条,总长近1万延长米。
投资15万元,改建了600平方米的原村办公室,修建了500多平方米的灯光篮球场,安装了健身器材。
如今庆东村90%的村民住上宽敞明亮的砖瓦房,有线电视和电话入户率达95%,自来水入户率达100%。
宝清县庆东村从过去单一种粮为主到现在农、牧、工三足鼎立,成为一个富庶文明的新农村。
村党支部确立了“稳粮、强菜、壮畜、扩企”的发展思路,切实以促进农村增收为目标,到目前,粮菜、畜牧和民营企业发展势头强劲,一批立村的民营种植园区、水果冷储库先后落户庆东村。
该村党支部还探索出“支部十协会”的产业运作模式,建立水稻产业协会,使庆东村成为方圆百里闻名的“水稻专业村”。
为了增加农业生产后劲,庆东村培育发展壮大了农机作业合作社,不仅可以有力推进农机化进程,还可以大幅度降低单户农机作业成本,从而使农机合作社员和广大农户从中获利收益。
村里采取土地折资和农户出资相结合的形式,村里农户全员加入,参股户数308户,以服务于地方水稻主产区农机作业为生产定位,按照农机社会化服务、产业化发展的思路,实行集中经营土地,统一进行核算。
目前,合作社已吸纳本村“千亩示范田”涉及的20户农民以400元/亩的折算标准用土地入股,折合股金40万元,其他农户按10元/亩的标准出资入股11万元,以上总计入股资金51万元。
近年来,庆东村以发展水稻产业为主题,以发展畜牧经济和劳务经济为两翼,进一步完善了农田基础设施和公益设施建设,培育和造就了一大批优秀的新型农民。
干群和谐,人心思进,农村经济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庆东村农机合作社场、库、棚占地6000平方米,其中库棚建筑面积400平方米,机具停放场面积5100平方米,农机合作社购进新型机车32台。
农机合作社组建成立之后,适时进驻服务区域,以低于市场20%的价格为稻农插秧服务,让利于民,受到项目区农民的一致称赞。
通过统一管理,使水稻主产区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实现会员信息共享、资源共享,改变了“一家
一户小而全,一年之中半年闲”的现状,避免了农机作业市场无序竞争造成的资源浪费和利益损失,实现了农机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充分利用,降低了单户农机作业成本,逐步使各户农机具退出历史舞台。
“单打一”式的耕作模式将被“合作化”生产大联合所取缔。
农机合作社直接完成本村机耕12,000亩,机插4,500亩,机收5,000亩,完成全村耕、插、收三大农机作业率分别达到100%、38%、42%。
年经营总收入109万元,户均靠农机创收1428元,人均增收373元,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庆东村经过实施千亩示范田建设提升了农田基础实施档次,大大地促进了实施标准化农业的进程。
通过对千亩示范田进行科学化管理、规范化种植,让农民们比较中看到优势、看到效益,使之成为示范的基地、观摩的基地、学习的基地,从而为全面实现农业现代化奠定基础。
为了有效地提高农民素质和种田技能,村里多次组织了村民,进行科技培训,切实提高农民的种田水平,全年累计组织农民参加科技培训200人次。
针对庆东村泥草房数量较多、镇村财政困难、青原镇党委、政府提出了采取“三个一部分”的作法,即鼓励富裕户和党员干部自主建设一部分,支持中等户和过境路两侧农户贷款建设一部分,政府出面协调为一般户、五保户和特困户建设一部分,坚持抓两头、带中间,统筹兼顾、齐头并进原则,达到了“三位一体,协调运作,整体推进”的功效。
庆东村党支部从村容村貌整治工作入手,通过四年来的真抓实干,取得了一定工作成效,受到全村老百姓的普遍赞誉。
自庆东村2006年被确定为省级新农村建设试点村以来,该村泥草房全部改造完毕, 2009年改造98栋,基本实现主干道两侧无泥草房目标。
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庆东村新农村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变美了,路变宽了,村民腰包鼓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