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危险因素的相关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危险因素的相关分析
马珍妮
【摘要】目的:对急性冠脉综合征危险因素进行探讨。

方法选择2014年11月-2015年10月我院曾接收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120例,将其作为观察组,同时选择同期内非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120例,将其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均进行问卷调查及进行相关检查,观察其同型半胱氨酸、脑钠肽、心脏游离脂肪酸及C反应蛋白水平,并调查其高尿酸血症与睡眠呼吸障碍发生情况。

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进行调查及分析,观察组中患者同型半胱氨酸、脑钠肽、心脏游离脂肪酸及C 反应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中高尿酸血症与睡眠呼吸障碍发生率高于对照组。

结论同型半胱氨酸、脑钠肽、心脏游离脂肪酸及C反应蛋白水平均为急性冠脉综合征危险因素,同时合并高尿酸血症与睡眠呼吸障碍患者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生危险性较高,在临床上应当对这些方面加强注意,以预防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发生。

【期刊名称】《心血管病防治知识(下半月)》
【年(卷),期】2016(000)005
【总页数】3页(P63-65)
【关键词】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马珍妮
【作者单位】广西田阳县中医院,广西百色533600
【正文语种】中文
急性冠脉综合征主要是由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或者出现破裂而导致血小板聚集及形成血栓,从而造成心脏急性缺血综合征。

该疾病在临床上有着很高发病率,对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命健康均有着十分严重的影响。

为应当对该疾病进行较好预防及治疗,对急性冠脉综合症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及意义。

本文选择2014年11月-2015年10月我院曾接收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120例,
将其情况与同期内非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

1.1 资料来源
选择2014年11月-2015年10月我院曾接收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120例
作为研究对象,并且以观察组进行表示,同时选择同时期内非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120例,以对照组进行表示。

对照组中患者男性人数为60例,女性人数为60例,该组患者年龄大小均在50-70岁之间,其年龄大小平均数为(60.8±2.8)岁;观
察组中患者男性数量为65例,女性患者数量为55例,这些患者年龄区间处于
52-72岁,其年龄大小平均值为(62.5±2.5)岁。

两组患者在年龄及性别方面并
无十分显著差异存在,两组之间具备可比性。

1.2 方法
对两组患者均实行问卷调查,询问其既往病史及当前身体状况,特别应当注意患者是否存在高尿酸血症与睡眠呼吸障碍。

另外,采集患者静脉血,检查其同型半胱氨酸、脑钠肽、心脏游离脂肪酸及C反应蛋白水平,并对两组患者情况进行比较。

1.3 统计学分析
选择统计学软件SPSS18.0对两组患者有关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以均数±标准差表示患者同型半胱氨酸、脑钠肽、心脏游离脂肪酸及C反应蛋白水平相关数据,以%表示高尿酸血症与睡眠呼吸障碍发生率,并分别行t检验及χ2检验,选择P<
0.05表示两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1 观察两组患者相关指标
在经过检验之后,对两组患者同型半胱氨酸、脑钠肽、心脏游离脂肪酸及C反应
蛋白水平进行观察,观察组中各项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存在显著差异,其具体比较情况如表1。

2.2 观察两组患者高尿酸血症与睡眠呼吸障碍发生率
在经过调查之后,对两组患者高尿酸血症与睡眠呼吸障碍发生率进行观察,观察组中患者发生率分别为62.5%、66.7%,对照组中患者发生率分别为1.7%与3.3%,两组患者之间存在明显差异。

3.1 高同型半胱氨酸和急性冠脉综合症关系
同型半胱氨酸为人体内一种含硫氨基酸,在人体内通过动物蛋白代谢作用可产生该物质。

相关临床研究显示,在冠心病各种危险因素中同型半胱氨酸属于独立因素,在冠心病发病多个环节中均有高同型半胱氨酸参与,其作用机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同型半胱氨酸沉积于血管壁,从而损伤血管内皮;第二,血管内皮被同型半胱氨酸损伤,在这种情况下,血管内部的平滑肌细胞会受到刺激,从而使其进一步增殖分化;第三,血管内皮在受到损害之后,在机体内存在的大量促凝物质被激活,其结果就是导致血栓发生;第四,能够促使血管壁有大量脂质堆积,有粥样斑块形成,造成管腔狭窄;第五,血管内皮在受到损伤之后,会在很大程度上消弱其产生释放一氧化氮的能力,并且会消弱其利用能力,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减弱冠脉扩张作用,同时也会在很大程度上消弱其对缺氧的耐受性。

相关临床研究显示,通过对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机体内部存在的同型半胱氨酸浓度进行化验,同时对患者实施冠状动脉造影,之后对患者随访,其研究结果表明同型半胱氨酸浓度与高浓度持续时间,这两者与冠状动脉病变表现之间的关系为正相关,而通过对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实施合理治疗,能够使急性冠脉不良事件发生减少或者延缓[1]。

3.2 脑钠肽和急性冠脉综合症
脑钠肽为心钠素重要组成部分,其来源主要为心室肌细胞,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的
心功能如果在不同程度上被影响,其心室壁张力也会随之有相关变化出现,随着心室壁张力不断升高,脑钠肽分泌也会不断增加,同时释放到血液中,临床研究显示,脑钠肽不但能够在鉴别及诊断心衰方面应用,另外,在急性冠脉综合症的预测方面也能够应用,并且能够用于该疾病预后判断。

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发生疾病早期,心肌会有缺氧缺血情况出现,而在心肌内部则发生电重构与结构重构,从而导致发生心律失常症状,在一定程度上会减弱心肌收缩与舒张功能,但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心室壁张力,对心肌细胞中脑钠肽的大量分泌具有诱导及促进作用,随着疾病程度不断加重,机体内脑钠肽浓度也会不断增加,两者表现为正相关关系,对于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而言,脑钠肽水平明显升高,则会增加近期死亡风险,这种情况进一步表明脑钠肽水平能够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死亡预测方面应用。

3.3 C反应蛋白和急性冠脉综合症
C反应蛋白为敏感性较高而特异性较差的炎性标志物,该物质为急性炎症反应蛋白,并且在全身或者局部各种反应中均能够有所参与,大量临床研究显示,相比于稳定性心绞痛患者,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的C反应蛋白明显比较高,此外,在急性心
肌梗死患者中,与心肌酶学升高情况相比较,其C反应蛋白升高明显比较在,因
此临床认为在急性冠脉综合症的各种因素中,炎性反应属于始动因子,并且也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决定因素。

在急性冠脉综合症发生过程中,炎性反应的作用机理可能如下,在急性冠脉综合症中存在很多始动因子,由于多种炎症细胞及巨噬细胞共同进行作用,内皮细胞及平滑肌细胞会被激活,从而使细胞发生增殖情况,进而引起急性冠脉事件的出现。

此外,一些临床研究资料显示,在外周血管栓塞、脑卒中以及外周动脉硬化等疾病中,C反应蛋白均有所参与,在预测急性冠脉综合症方面C 反应蛋白可作为独立因子[2]。

3.4 高尿酸血症和急性冠脉综合症
血尿酸的产生是由于在酶的作用下人体所摄入嘌呤含量较丰富食物以及人体自身细
胞在新陈代谢过程中分解的核酸被分解。

既往有关临床研究显示,高尿酸血症和冠心病存在一定关系,其作用机理可能与以下几个方面有关:第一,在血液中尿酸溶解度相对而言比较低,若浓度在420mmol/L以上,则在冠脉内壁内,尿酸会发生沉积现象,并且以结晶体形式存在,这样一来会损伤血管内膜;第二,炎症反应以及氧化应激,在机体血管壁中会出现血尿酸沉积情况,这种情况的发生会破坏血管内皮,其结果解释引发炎症反应,最终导致大量积聚促炎物质,血小板被激活,同时其它促凝因子也会被激活,其造成结果就是血栓形成于冠脉内,另外,不稳定粥样斑块也会因此而出现破裂,最终引发急性冠脉综合症的出现;第三,由于血尿酸沉积于血管壁内,从而破坏血管内皮,进而损害到基层,并且会刺激血管平滑肌的细胞,导致其发生增殖情况,并且会影响到内皮分泌功能,其结果就是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一氧化氮,同时其它扩血管因子会因此而减少,进而显著降低对缺氧缺血的耐受性;第四,在代谢综合征各种危险因素中,除肥胖、高血脂、高血压以及糖尿病与胰岛素抵抗等因素之外,另外一个比较重要的因素就是高尿血症。

在冠心病发生发展过程中,以上各种因素相互之间共同作用,从而会导致冠心病以及急性冠脉综合症发生率在很大程度上增加[3]。

3.6 睡眠呼吸障碍和急性冠脉综合症
在急性冠脉综合症发生发展过程中,睡眠呼吸障碍参与的主要机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长时间反复呼吸暂停作用下,胸内压力会有所增加,从而使心脏负荷有所增加,并且使心肌需氧量有所增加,引发急性冠脉综合症或者使病情加重;第二,由于长时间呼吸暂停,会导致缺氧以及觉醒情况发生,从而造成冠状痉挛、血供减少、交感神经激活以及心率加快,从而增加心肌耗氧量,引发急性冠脉综合症或者导致其加重;第三,在反复呼吸睡眠暂停作用下,机体内部的缺氧以及再氧合情况会反复出现,对于这种情况,其类似于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最终结果就是进一步加重自身缺氧缺血血管内皮损伤,进而引发释放多种炎性因子及发生氧化应激瀑
布,引起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发生急性冠脉综合征或者使病情加重;第四,在炎症反应、缺氧及氧化应激作用下,血管内皮功能会受到损害,从而在很大程度上使一氧化氮的产生、释放以及利用能力减弱,由于内皮素分泌有所增加,从而提高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水平,进而造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情况出现,引发急性冠脉综合征或者使病情加重;第五,由于睡眠呼吸暂停时间较长,从而引起缺氧,长时间反复发生很容易导致增加继发性红细胞数量,增加血液粘稠度,增强血小板黏附以及聚集功能,很容易聚集在受损血管内膜中,从而形成血栓,导致出现急性冠脉综合症。

在于急性冠脉综合征而言,睡眠呼吸障碍属于其独立危险因素,应当及早预防及治疗,从而减少及防止出现急性冠脉综合症[4]。

综上所述,同型半胱氨酸、脑钠肽、心脏游离脂肪酸及C反应蛋白水平均为急性冠脉综合征危险因素,同时合并高尿酸血症与睡眠呼吸障碍患者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生危险性较高,在临床上应当对这些方面加强注意,以预防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发生。

【相关文献】
[1]宋佳贤,卞叶萍,陆叶,童嘉毅,马根山.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危险因素与预后分析[J].实用老年医学,2012,3(20):210-212.
[2]王威,吴华雄,胡珊,孟新科.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5,5(32):39-41.
[3]马晓林,胥勇,韩明华.急性冠脉综合征预后风险评估方法及危险因素的评价[J].吉林医
学,2013,2(26):323-324.
[4]于洋,彭辉,马骏,乔荔,林雨薇,马俊杰,徐菲莉.同型半胱氨酸和超敏C反应蛋白在急性冠脉综合征危险分层中的应用 [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11(18):1354-135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