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下载】关于三个代表的实践与师德建设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三个代表的实践与师德建设
三个代表的实践与师德建设如下文
江泽民同志关于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
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重要论述,具有极为
重大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指导意义。

三个代表的重要论述,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世纪交替的历史高度,着眼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
继承历史,立足现实,前瞻未来所作出的精辟论断是深入总结我们党近八十年历史经验,深入思考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历史经验、紧密联系我们党面临的形势任务和现实状
况作出科学结论,是对党的性质、宗旨和历史任务的新概括,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
的新发展,对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新要求。

这一重要论述,从根本上进一步回答
了在充满希望和挑战的二十一世纪,我们要建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一个党的问
题。

江泽民同志指出,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一) 始终代表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共产党人的使命和生命所在。

要集中精力搞
经济建设,把个人的人生追求统一到发展社会生产力的目标中去。

科技是先进生产力,这个论断已被人们接受,30 年来世界科技成果,比历史上两千年科技成果的总和还要多,这意味着知识进入一个急剧发展和爆炸时代。

科技成果商业化的周期大大缩短,从发明到应用,电磁波通讯用了26 年,集成电路用了七年,激光器只用了一年。

中国目前技术对经济的贡献率是40%,发达国家是70-80%,按照胜者全得的观点,技术上领先哪怕是一小步,就可以占领大部分市场。

我国目前电视生产量居世界第
一,固定电话居世界第二,移动电话居世界第三位,但是其中知识产权和集成电路都
不在自已手上,84%的市场份额由国外控制。

世界每年生产的7000 亿块集成电路,中
国只占1/8。

中国有句老话,三个臭皮匠顶上一个诸葛亮。

事实上,在高科技领域,人才是不可替代,如果一个研究所,资金政策都有保障,但只有二流的人才,那么只能建立一个二流的研究所。

目前我国从初等教育起,投入3580 万元,培养5300 人才能产生出一个博士。

由此可见我国基础教育还是相对薄弱,投入产出比太低了,基础教育的状况极待改革。

当务之急就是要解放思想,破除小进则满,小富则安的满足感,树立干大事业,求大发展,力争上流,不断开拓的精神;破除在困难面前无所作为的思想,树立勇于探索,敢于实践的意识。

(二)先进的文化包括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

代表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要求党员干部必须学习学习再学习。

学习,是一个长期的终身的过程,用科学的理论武装自己,才是提高思想境界,分清是非,才能真正做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代表。

教育承担着延续历史的使命,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场所,是传递人类精神文明的基础。

青少年一代全面地占有前人劳动的成果,把它作为他们创造新的历史的起点,这就是教育的永恒职责。

知识飞速的增长,要求提高学习效率,孩子背着书包进校门,他们不是作为享受者来分享历史文明的成果,而是作为命里注定的受难者来接受苦役,他们必然本能地逃避这种苦役,而教师则出于职业责任感,千方百计地监督、强迫孩子学习。

教育改革,势在必行,我们必须全面探索学生与社会、与历史、与未来生活的关系问题,这就深刻地触及到人类教育发展所面临的一系列矛盾。

原苏联八十年代中期革新者提出合作教育学、美国提出合作教育、中国九十年代提出素质教育的思想,都呈现出人们对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探索。

世界《财富》论坛,1999 年9 月27 日,在上海召开,来自世界800 多名代表参加会议。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胡鞍钢说:中国未来最大的挑战是安全挑战。

他论为,且不说国家安全地,仅就现在中年以上的中国人而言,他们的工作安全,收入安全、健康安全、养老安全或多或少都有点问题,诸如下岗失业、收入减少或拖欠、医疗养老保险等等。

他建议:中国的经济决策人要以人为中心,把促进人的发展作为政府公共政策的基础,改变过去那种过分重视项目、轻视人力资源开发的政策。

教育更要以人为中心来考虑一切工作。

如校风建设,是学校工作的基础,好的
校风就会给社会、家长、学生带来一种安全感,带来一种期望。

校风是一种精神文化的积累。

如教学方法的改革,还要以人为中心,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思想,要充分调动师生的积极性,贯彻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的精神。

如德育工作,要改变重灌输轻交流,重说教轻实践重管压轻疏导;重教育轻心理的现象,同时还要重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播学习,还要坚守社会主义思想文化阵地。

如教育教学评价,要以人为中心,要改变只重结果(分数),不重过程的评价;要改变只重他人评
价不重自我评价;要改变只重单向评价不重双向评价。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深入开展师资队伍建设是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的关键,有的教师工作几十年成绩平平,有的老师只工作十几年教学成绩就硕果累累,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有没有改革的精神,有没有深入地开展教科研与教改的实践。

八十年代美国强劲地提出了具有战略意义的教法改革--- 以问题解决为中心的课堂教学,使基础教育的立足点不仅仅是让学生学到什么,而是还要让学生学会探索什么,从而为美国在二十一世纪继续保住科学技术的霸主地位奠定基础。

从九十年代起美国的科学家参与中小学教育的研究与实践,已经成为美国教育发展的一个潮流。

英国、法国的政府官员认为,我们需要数学家、物理学家......,但不需要太多,我们需要大量的数学教育家、物理学教育家......,也就是教科研型的教师,以教科研为导向是提高师资队伍素质的重要途径。

(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

教师是一种崇高的社会职业,科学的进步,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教育事业,离不开教师的劳动。

因此,只有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良好的人格特征的人才能胜任教师工作。

还如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所强调指出的: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应以教师的人格为依据,因为,教育力量只能从人格的活的源泉中产生出来,任何规章制度,任何人为的机关,无论设想得如何巧妙,都不能代替教育事业中教师人格的作用。

学生心目中理想教师的人格特征是什么? 华东师大心理系的师生曾就这个问题,向240 名高中生、中专生、大学生作了调查。

调查结果按其重要性排列如下:(1)平易近人;(2)没有偏见;(3)关心同学;(4)态度认真;(5)要求严格;(6)颇有耐心;(7)言行一致;(8)朴素大方;(9)开朗活泼;(10)品德高尚。

一位哲学家
说过:最柔和的慈爱,最无畏的坚毅,最温柔的情感,对德性最崇高的热爱,所有这一切都成功地使他震颤的心房充满生气和力量。

这就是人格魅力。

不少教师透发的正是这种人格魅力。

较之容貌魅力,才华魅力来说,人格魅力更凝重,持久,具有巨大的激荡力。

由此可见,教师的魅力应该是学知和完美人格的体现。

对于三个代表内涵的理解如下文
2000 年2 月21 日至25 日,江泽民同志在广东考察工作时发表了重要讲话。

在这次讲话中,他提出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他是这样表述的:总结我们党七十多年的历史,可以得出一个重要的结论,这就是,我们党所以赢得人民的拥护,是因为我们党作为工人阶级先锋队,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总是代表着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并通过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实现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不懈奋斗。

5 月8 日至15 日,江泽民同志在江苏、浙江、上海考察工作时,再次强调了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我想,深刻理解三个代表的内涵,对于拓展教育视野、办好一所大学是很重要的。

在这里,我主要想谈前两个代表,即代表着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和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这两个问题。

一、代表着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关于这个命题,我想首先应当回答的问题是,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含义是什么,或者说,其标志是什么。

我们知道,生产力是社会生产过程中物质、技术等诸要素的总和,是一种既得的现实的力量。

传统意义上的社会生产力一般有三大基本要素,即劳动者、劳动对象、以生产工具为主干的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又合称为生产资料。

毛泽东把它简约为一项是人,一项是工具[1](P319),即人的要素与物的要素。

其中最为活跃的因素是劳动者;而其发展程度的标志便是生产工具。

我们经常说的,石器时代、铜器时代、铁器时代、机械时代,或者农业时代、工业时代、电子时代或者称之为后工业时代,均是如此,都是以生产工具为当时经济发展的根本代表。

进一步,我们仔细想一下会发现,上面谈到的那些生产工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有形之物,或者说,是实实在在的物。

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特别是信息科学的飞速发展,以及人们生活质量和水平的提高,人们逐渐感悟到,左右经济发展的根本代表将可能会是无形之物。

在计算机上运行的软件;在因特网上传递的信息;在手机上流动的声音;在旅游网点上走动的人群以
及人们追逐的人文精神等等。

而恰恰是经营着这些无形之物的企业是现今世界上经济最为强大、最为强劲的企业。

而恰恰也是因为这些企业经营的是无形之物,就某一个企业而言,很可能会在一夜之间变为穷光蛋。

那么,这些企业发展的内在力量是什么呢?
我们再来看一下传统的工业企业的变化。

在现代社会,在一个经济实力雄厚的传统的工业企业中,真正从事第一线生产的员工不会超过一半。

甚至在炼钢、汽车制造这
一类企业中也是如此。

而在一个好的药业集团或化妆品工业集团,从事第一线生产的
员工绝不会超过五分之二。

或许会出现《知识经济:21 世纪的信息本质》一书中谈到的那样:30 年来,美国的企业生产一直保持着第一大工业国的地位,而工人人数却由占劳动力的33%减少到17%。

再过10 年,将只有12%,再2020 年,将只会占不到2%。

(转引自第9 页,江西教育出版社1999 年)那么,更多的人员在干什么呢?在进行企业的管理和决策、在进行新产品的设计和开发、在进行市场的营销。

在这一类企业中,用于新产品开发和营销的经费要比设备更新的经费多得多。

因此,在谈到先进的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时候,应当涉及到上面谈到的无形的东西。

这些东西抽象出来就是两条:科学技术和科学管理。

所以我想,小平同志做出的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是非常正确的。

因为科学技术已经成为现在生产力发展的内核;而科学管理关系到企业的发展方向、生产的组织与管理、产品的营销、企业的人文精神等等。

可以想象,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经济全球化的形成,科学技术和科
学管理将会显得愈来愈重要。

这是生产力系统内在机制的一种时代跃迁。

如果把生产
力比作生命有机体的话,那么,科学技术和科学管理就是它的中枢神经系统,各种物的要素则是它的骨骼和血肉。

与生物进化的过程一样,社会生产越是走向高级阶段,中枢神经系统的地位和作用将越是重要,直至生命攸关。

如果上面的分析是正确的话,那么我们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在制定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在投资取向上就必须考虑如何适应这种发展。

我想,近些年提出的科教兴国的治国方略也应当与此有关。

另一方面,作为适应这种先进生产力发展的劳动者,就必须有较高的素质,其中相当一部分人员应当是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先进的科学管理的掌握者,他们应当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积极力量。

在制定路线、方针和政策时要充分地考虑到这一部分人员的利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