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第三章 以个人为中心的照顾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人的整体观 无论是系统论还是还原论,都是以整体与部分 的关系作为客观基础的,都是整体与部分的辩证 关系在方法论上的反映。还原论反映的是整体与 部分的统一性,系统论反映的是整体与部分的对 立性,还原论和系统论都只有局部真理性。
(1)整体与部分 整体与背景 (2)以人为关注中心,生理-心理-社会 (3)微观-宏观 (4)健康是人的整体性质的一种表现形式,是人体 各部分健康状况的综合表现
(二)以个人为中心照顾的定义
美国国家医学研究所(TOM)2001年对以病人为中心 所作的定义为:“执业医生、患者及家庭之间(在适当的时 候)形成一种合作伙伴关系,以确保临床决策尊重病人的愿 望、需要和喜好;当需要病人作出决定或参与其自身照顾 时,保证患者能够得到相应的教育和支持。” 定义: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指导下产生的新的卫生 服务模式,医护人员在接诊时应将病人看做整体的人,充 分尊重每一位病人,正确处理治疗疾病与管理病人的关系 ,诊疗中须同时了解病人的病情、就诊目的、期望、担心 、情感状态、文化价值观及有关的就医背景等,作出整体 p评价和个体化的干预计划,并与病人协商、获得认可, 尽力满足病人的卫生需求。
影响病人的就医行为、患病行为、遵医行为、康复效果。
例如:
就医行为:认为生病,需要医生帮助;认为无病,不需要就医; 按照自己理解的病因、问题重要性进行问题描述等;
患病行为: (病人感知、评价已出现的症状并接受或拒绝其影 响的行为,后述),不喜欢中药或不喜欢西药,过分 依赖或拒绝帮助等; 遵医行为:理解并正确执行,或擅自变更医嘱等。
“以病人为中心”的医疗服务模式强调:在重视疾 病诊断的同时,还必须关注患者的发病与患病经历 ,进一步了解疾病对患者身心功能的影响;进一步 了解者的思想态度,如患者的内心感受,尤其是对 疾病的担心与恐惧感(患病体验);进一步了解患者 对自身患有疾病的看法,对治疗方案、措施的态度 、期望及其行为。在重视疾病治疗的同时,还应重 视对患者的照顾。换言之,让病人充分知情,积极 参与;加强医患交流,理解病人的患病体验,及时 而合理地满足病人的期望与需求;维护病人的尊严 ,努力调动病人的主观能动性,帮助病人改变不良 行为等,都是“以病人为中心”服务模式的重要内 容。
精神与躯体正在分裂的体验:患病使病人的感觉与运动受到 某些限制,病人对这种限制有时很敏感,感到自己不能有效控制 躯体的活动,主观意识中的“我”(精神)与客观存在的“我”(躯 体)不再统一,正在分裂于是带来痛苦、紧张,甚至恐惧。 与生存环境逐渐隔离的体验:感觉器官的疾患,使病人感到 正在或已经失去与外界联系,进而担心失去自己的独立、家庭、 既得利益和将来前途,导致失去生活信心,产生孤独、依赖、悲 观、失望、愤怒、内疚、自责等情绪,并可能将其投射到医护人 员、家人、同事、朋友等;有时,也会因疾病主要有自身原因引 起,并可能影响家庭、单位利益,而将情绪投射到自身,产生内 疚、自责、自伤等行为。
恐惧与焦虑:可以是合理的,也可以是不 Nhomakorabea理的。合理的常与病
情有关,不合理的常与病人对疾患的错误理解有关。 拒绝接受症状:常在重病、慢病早期出现,当病人知道自己不得不 长期甚至终生伴有这些症状时,往往难以接受现实, 更增加了对症状的敏感和痛苦;一旦适应了症状后,
大多能接受现实,并适应生活。
疼痛:疼痛是主观感觉,但有客观原因,可以用药物抑制、消除。 痛苦也是主观感觉,但主要是主观原因,不能用药物抑制、 消除,只有发现痛苦的原因、理解痛苦的意义,才能减轻。
(四)病人的患病体验 患病体验是病人经历某种疾患时的主观感受。 理解病人的患病体验,才能赢得病人的信任,才能建立良
好的医患关系,有助于调动病人的主观能动性。
理解病人的患病体验,需要医生用心倾听、用心感受。 常见类型:恐惧与焦虑、拒绝接受症状、疼痛和痛苦; 其他类型:精神与躯体正在分裂的体验、与生存环境逐渐隔离、 对健康充满羡慕、性格改变、失去时间变化的感觉。
一、生物医学模式——以疾病为中心 (一)生物医学模式及其成就 生物医学模式:人们运用生物与医学联系的观点认 识生命、健康与疾病,认为健康是宿主(人)、环 境与病因三者间的动态平衡,这种平衡被破坏便 发生疾病。这种以维持生态平衡的医学观所形成 的医学模式,即生物医学模式。
临床医学首先在传染病的诊治方 面,取得了显著效果;对一些器质性 疾病的治疗方面,该模式指导下的临 床医疗借助细胞病理学手段作出诊断 .联合应用无菌操作、麻醉剂和抗菌 药物,减轻了手术痛苦,有效地防止 了伤口感染,提高了治愈率;在公共 卫生方面,生物医学模式关于宿主、 环境、病因三者间动态平衡的理论指 导人们运用疫苗、抗生隶、杀虫剂等 措施,以及医学预防和社会预防的手 段,取得了大幅度降低传染病、寄生 虫病发病率、病死率的辉煌成就。
对健康充满羡慕:失去时才知道拥有的宝贵。此时,是教育病
人珍惜健康、预防保健的最佳时机。
性格改变:疾病可以伤害病人的理性,变得不讲理、固执、幼 稚、易怒、烦躁等。需要医生正确处理信任病人、将治疗决定主 动权交给病人,还是信任自己的判断,以切实维护病人利益的问 题。同时,也需要医生理解、尊重和迁就病人的体验,选择合适 时机,向病人说明这种尊重和迁就,以维护良好的医患关系。 失去时间变化的感觉:病人因疾病,自身正常的生活节
医学模式影响着某一时期整个医学工作的思 维及行为方式,从而使医学有一定的倾向性、习 惯化了的风格和特征。在人类历史上,已经历的 医学模式有神灵主义医学模式、自然哲学医学模 式、机械论医学模式、生物医学模式。
由于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人口老化、众多 的健康影响因素交互影响、疾病谱和死因谱变化 ,特别是在新的健康观引导下人们日益关心自身 的健康,对全健康标准要求不断提高,促使医学 模式由侧重从生物学角度去观察处理医学题的生 物医学模式演变为多元的从生物、心理和社会学 角度综合观察处理医问题的现代医学模式,即生 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随着生物医学模式向新的 医学模式转变,医生所关注的中心也发生了转变 ,即由关注疾病转变为以病人为中心的照顾。卫 生服务模式也由以疾病为中心的照顾。
生态环境 国家、社会
人类学 心理学 社会学 ……
病人情境 (context )
(模糊、个体化、情绪化)
家庭 (综合性系统性思维) 向上
社区、文化
个人
系统 器官 向下
疾病定位
生物 医学
(精确、标准化、科学化)
(分析性还原性思维)
组织
细胞
整体观
分子
第二节 以个人为中心照顾的基本原则
著名的加拿大家庭医学教授Mcwhinney指出:“以 病人为中心的方法之基本点.是医生要进入病人的世界, 并用病人的眼光看待其疾患;而以医生为中心的方法则是 医生试图把病人的疾患拿到医生们自己的世界中来,并以 他们自己认为的病因和病理参照框架去解释病人的疾患。 ” 以人为中心的方法之基本原则,是强调对病人的理解 、尊重,为病人提供整体照顾(holistic care)。医生将 与病人建立更类似契约式或伙伴式的医患关系,尊重病人 ,并与之坦诚相待,将服务对象视为整体人给予更有人情 昧的照顾,并以健康代理人的身份为病人提供其他专科医 师的有关咨询与双向转诊服务。
(一)生物医学模式的缺陷及其表现 1、不能适应健康问题变化后的情况 2、不能满足病人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 3、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4、不利于维护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
二、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以个人为中心 (一)以个人为中心服务模式的推出 1957年,英国精神分析学家Mlchael BalInt 教授“以病人为中心” “整体诊断”。 1977年,美国精神病学和内科学教授恩格尔 (Engel)提出了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使人 们认识健康问题巳不再局限于生物学领域。实践 证明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能显著改善病人的健康 状况,由此强有力地促进了以病人为中心服务模 式的推广。
肉体的痛苦,主要是疼痛。如果疼痛是慢性的,或原因不清 楚,或病人认为无法控制,则产生严重的痛苦。对个体而言,重 要部位伤残引起的痛苦重于次要部位的痛苦(例如,同样是下肢, 对田径运动员而言很重要,对教师则相对次要)。 精神的痛苦,若能被人理解、安慰,或者病人认为其中包含 深刻、重大的意义,则可以明显减轻;否则会很严重。 道德的痛苦,常常不被世人原谅,也不被自己原谅,是最严 重的痛苦。能意识到因道德原因而痛苦的人,往往具有较高的道 德修养、文化素养和细致、敏感、深刻的情感体验,常使这种痛 苦倍加严重。
一、既关注病人也关注疾病
对个人的服务包括 ①通过用心倾听(积累健康档案和个人印象)、必要的 调查测验,了解病人及其背景,包括病人的生理特 征、心理特征及其家庭背景、社区背景、社会背景 。 ②通过开放式引导和耐心倾听,了解病人就医的真正 原因,了解病人疾病健康观以及疾患对病人的意义 ,从而理解病人的患病体验和疾患行为。 ③用开放式引导法了解病人对医生的期望及占主导地 位的需要;通过感情交流,与病人建立良好的医患 关系。
第一节 新的医学模式带动卫生服务模式的转变
医学模式(medical model)又叫医学观, 是人们在医学科学的发展和医学实践活动过程中 ,考虑和研究医学问题时所遵循的总的原则和总 的出发点,即是总体上认识健康和疾病以及相互 转化的哲学观点。由于医学包括认识和实践两个 方面,所以医学模式也就包括医学认知模式和医 学行为模式。前者是指一定历史时期人们对医学 自身的认识,即医学认识论;后者是指一定历史 时期人们医药实践活动的行为范式,即医学方法 论。
第 三 章 以 个 人 为 中 心 的 照 顾
全 科 医 学
目的要求: 掌握:以人为中心的照顾的基本原则 熟悉:以人为中心的应诊过程及任务 了解:以人为中心的服务周期及评价工具
以个人为中心的照顾 遵循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以个人为中心 的健康照顾是全科医学的基本特征之一,与秉持 生物医学模式为指导、以疾病为中心的专科医疗 模式有很大区别。以个人为中心的健康照顾,要 求医生首先要理解和尊重病人,其次才是正确认 识和评价病人的健康问题,与病人及其家人商定 处理方案,动员并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为病人提供 综合性、连续性、可及性、协调性,以及个体化 、人性化的健康服务。为满足上述要求,全科医 生应当具有高尚的医德、深厚的人文艺术修养和 精湛的技术,与病人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二)病人的完整背景 1.就医背景:疾患的直接原因 2.个人背景:疾患的间接原因 3.家庭背景:个人问题的背景
有助于了解谁是真正的 病人、病人的真正原因
4.社会背景:家庭问题的背景
(三)病人的疾病健康观 即病人对自身疾病的因果看法,是病人解释自身健康问题 的理论依据(医学模式),受个人文化、个性、家庭、宗教和社 会背景的影响。
一、关注病人也关注疾病
关注病人首先要了解和理解病人
理解病人及其健康问题是服务于病人的基础。理解病人,包括
理解病人的本质特性、个体特征、完整背景、疾病健康观、真正的 病因与病人、患病体验、需要和期望、患病行为、求医行为、遵医 行为。 理解病人的健康问题就是对病人健康问题的判别和诊断。
理解疾病、治疗疾病是全科医生必须掌握的技术;
一、既关注病人也关注疾病
④对病人的问题进行初步的分类。 a.是不是健康问题,若不是,则仅需利用非医疗资源 ; b.是健康问题的,是不是急症,若是,则必须作适当 的紧急处理,必要时及时转诊。 c.不是急症,则要区分问题的性质是生物源性还是心 理社会源性,处理这两类问题的原则和方法完全不 同。 ⑤建立诊断假设,通过进一步检查和试验性治疗,最 终明确诊断。 ⑥与病人及其家庭一起共商最佳处理方案,病人是“ 决定者”。 ⑦利用各种资源,为病人提供多方面的支持和帮助。 ⑧评价自己的服务是否已满足病人的期望和需要。
理解病人,服务于病人,满足病人的需要,更需要艺术性,是 全科医生的灵魂。
(一)病人的本质特性
1.有宝贵的生命:敬天畏命,仁,医德。 2.有尊严和权利:尊重,维护,义务,减少纠纷。 3.有感情和需要:理解,同情,帮助,交心,悟性与艺术。 4.有主观能动性:调动和应用,悟性与灵感,语言艺术。
5.有个体化倾向:因人而异、病而异、时地而异,辨证施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