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探究题的综合压轴题专题复习附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中考初中化学科学探究题
1.探究辨真伪
如图,用一次性塑料水杯盛鲜榨果汁时,常用带皮柠檬片作装饰。

网上传言,柠檬皮可以溶解这种水杯中的聚苯乙烯,危害人体健康,这种说法是真的吗?为了查明真相,小东用泡沫饭盒(主要成分是聚苯乙烯)和柠檬皮进行探究。

(1)探究一:柠檬皮真的能溶解聚苯乙烯吗?
进行实验:
将柠檬皮研磨成酱,取一匙涂在泡沫饭盒上,2分钟后饭盒光滑的表面变得凹凸不平,5分钟后凹凸更加明显,10分钟后出现很多小孔。

结论与解释:
柠檬皮中含有柠檬烯(C10H16),柠檬烯是一种(填“有机”或“无机”)______溶剂,可以溶解聚苯乙烯。

反思交流:
用一次性塑料水杯喝水时,聚苯乙烯不会进入人体,放了带皮柠檬片后,聚苯乙烯会被溶解而进入人体,这说明物质的溶解性与______有关。

一次性泡沫饭盒、一次性塑料水杯随意丢弃造成的环境问题被称为______,果汁加工厂的大量柠檬皮被丢弃浪费,对此你有什么建议______。

(2)探究二:酸性、碱性溶液对柠檬皮溶解聚苯乙烯有影响吗?
实验用品:泡沫饭盒、柠檬皮酱、食醋、纯碱溶液、食盐水、水。

查阅资料:酸性溶液、碱性溶液均不能溶解聚苯乙烯。

进行实验:
①取一匙柠檬皮酱,与2mL水混合均匀后涂在泡沫饭盒上;
②取一匙柠檬皮酱,与2mL(写溶质化学式)______混合均匀后涂在泡沫饭盒上
③取一匙柠檬皮酱,与2mL(写溶质化学式)______混合均匀后涂在泡沫饭盒上。

该实验方案中采用了对照实验的方法,请指出其中的对照实验(填实验编号):第一组对照实验______,第二组对照实验______。

5分钟后观察到三个泡沫饭盒表面的凹凸程度几乎相同,实验结论为______。

(3)探究三:温度对柠檬皮溶解聚苯乙烯有影响吗?
请将下表填写完整(柠檬皮中的成分在实验温度下性质稳定)。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解释实验结论______。

【答案】有机柠檬片白色污染回收制作柠檬茶 CH3COOH Na2CO3①②①③酸性、碱性溶液对柠檬皮溶解聚苯乙烯没有影响取一匙柠檬皮酱,与2mL水混合均匀后涂在泡沫饭盒上;另取一匙柠檬皮酱,与2mL热水混合均匀后涂在泡沫饭盒上与2mL热水混合的泡沫饭盒凹凸程度小由于柠檬皮中的成分在实验温度下性质稳定,与2mL热水混合的泡沫饭盒凹凸程度小,说明温度越高,越不利于柠檬皮酱溶解聚苯乙烯。

【解析】
【详解】
(1)结论与解释:
柠檬烯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

反思交流:
用一次性塑料水杯喝水时,聚苯乙烯不会进入人体,放了带皮柠檬片后,聚苯乙烯会被溶解而进入人体,这说明物质的溶解性与柠檬片有关。

一次性泡沫饭盒、一次性塑料水杯随意丢弃造成的环境问题被称为白色污染。

柠檬皮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妙用,同时还是一味中药材,可回收制作柠檬茶或作中药材等。

(2)实验探究二:酸性、碱性溶液对柠檬皮溶解聚苯乙烯有影响吗,故②③可分别与酸性、碱性溶液混合,食醋、纯碱溶液分别显酸性、碱性,其化学式分别是CH3COOH、
Na2CO3。

该实验方案中采用了对照实验的方法,第一组对照实验①②,第二组对照实验①③。

5分钟后观察到三个泡沫饭盒表面的凹凸程度几乎相同,说明酸性、碱性溶液对柠檬皮溶解聚苯乙烯没有影响。

(3)取一匙柠檬皮酱,与2mL水混合均匀后涂在泡沫饭盒上;另取一匙柠檬皮酱,与
2mL热水混合均匀后涂在泡沫饭盒上,与2mL热水混合的泡沫饭盒凹凸程度小,说明温度越高,越不利于柠檬皮酱溶解聚苯乙烯。

柠檬皮中的成分在实验温度下性质稳定,与2mL热水混合的泡沫饭盒凹凸程度小,说明温度越高,溶解的聚苯乙烯越少,即温度越高,越不利于柠檬皮酱溶解聚苯乙烯。

2.某学习小组对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稀盐酸的反应进行了探究。

(1)分别在盛有少量碳酸钠(俗称_________)、碳酸氢钠固体的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观察到都剧烈反应且产生大量气泡。

碳酸氢钠和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提出问题)
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稀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的快慢是否相同?
(设计与实验)
(2)甲设计的实验如图1所示。

实验时。

两注射器中的稀盐酸应_________(填操作),观察到图2所示想象。

于是他得出碳酸氢钠和稀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较快的结论。

(3)乙对甲的实验提出了质疑:①碳酸钠、碳酸氢钠固体和稀盐酸反应都很剧烈,通过观察很难判断产生气体的快慢;②___________。

他认为,应取含碳元素质量相同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若碳酸钠的质量仍为0.318g,应称取________ g碳酸氢钠。

(4)小组同学在老师指导下设计了图3所示的实验。

①连通管的作用是________
②分别取等体积、含碳元素质量相同的碳酸钠、碳酸氢钠稀溶液(各2滴酚酞溶液),以及相同体积、相同浓度的足量的稀盐酸进行实验。

实验时,溶液颜色变化记录如表1,广口瓶内压强随时间变化如图4所示。

滴入酚酞溶液滴入稀盐酸,溶液颜色变化碳酸钠溶液红色红色→浅红色→无色
碳酸氢钠溶液浅红色浅红色→无色
(实验结论)
(5)分析图4所示的实验数据可得到的结论是:相同条件下,____________和稀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较→快,理由是__________
(反思与应用)
(6)小组同学分析表1实验现象和图4数据,得出另一种物质和稀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
较慢的原因是:____________(请用必要的文字和化学方程式说明)。

(7)通过以上探究与分析,小组同学设计了只用试管和胶头滴管鉴别碳酸钠溶液和稀盐酸的实验。

【答案】纯碱或苏打 NaHCO3+HCl=NaCl+H2O+CO2↑全部同时注入试管中当盐酸足量时,等质量的碳酸钠与碳酸氢钠反应后,碳酸氢钠生成的二氧化碳更多 0.252 维持气压平衡,使稀盐酸顺利滴下碳酸氢钠压强越大,生成的二氧化碳越多,生成等质量的二氧化碳,碳酸氢钠所需时间短碳酸钠首先与稀盐酸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和氯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HCl=NaHCO3+NaCl,然后碳酸氢钠再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HCO3+HCl= NaCl+H2O+CO2↑,所以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要慢一些如果立即产生气泡,则a为稀盐酸,b为碳酸钠溶液,如果刚开始无明显现象,后随着b溶液的滴入,产生较多气泡,则a是碳酸钠溶液,b为稀盐酸
【解析】
【分析】
【详解】
(1)碳酸钠俗称纯碱或苏打,故填纯碱或苏打;
碳酸氢钠和稀盐酸反应俗称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
NaHCO3+HCl=NaCl+H2O+CO2↑。

(2)为确保与固体接触的稀盐酸的浓度、体积都相同,两注射器中的稀盐酸应全部同时注入试管中,故填全部同时注入试管中;
(3)当盐酸足量时,等质量的碳酸钠与碳酸氢钠反应后,碳酸氢钠生成的二氧化碳更多,但并不能说明反应速率就快,故填当盐酸足量时,等质量的碳酸钠与碳酸氢钠反应后,碳酸氢钠生成的二氧化碳更多;
需取用碳酸氢钠的质量为0.318g×12
106
×100%÷
12
84
×100%=0.252g,故填0.252。

(4)①连通管将分液漏斗与广口瓶连接起来,能够维持两个装置中的气压平衡,使稀盐酸顺利滴下,故填维持气压平衡,使稀盐酸顺利滴下。

(5)由图可知,碳酸氢钠和稀盐酸反应的速率更快一点,故填碳酸氢钠;
由图分析可知,生成相同质量的二氧化碳,装置内的压强相同,生成等质量的二氧化碳,碳酸氢钠所需时间短,故填压强越大,生成的二氧化碳越多,生成等质量的二氧化碳,碳酸氢钠所需时间短。

(6)根据表中溶液的颜色变化可知,碳酸钠首先与稀盐酸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和氯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HCl=NaHCO3+NaCl,然后碳酸氢钠再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
钠、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HCO3+HCl= NaCl+H2O+CO2↑,所以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要慢一些,故填碳酸钠与稀盐酸分步反应:首先与盐酸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和氯化钠,碳酸氢钠再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

(7)如果立即产生气泡,则a为稀盐酸,b为碳酸钠溶液,因为盐酸充足,滴入的少量碳酸钠立即与盐酸反应生成碳酸氢钠与氯化钠,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会立即产生气泡,如果刚开始无明显现象,后随着b溶液的滴入,产生较多气泡,则a是碳酸钠溶液,b为稀盐酸,故填如果立即产生气泡,则a为稀盐酸,b为碳酸钠溶液,如果刚开始无明显现象,后随着b溶液的滴入,产生较多气泡,则a是碳酸钠溶液,b 为稀盐酸。

3.我市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图装置进行“硫燃烧现象及酸雨危害模拟”实验,
(1)按图装置连接仪器,装好药品,塞紧胶塞;
(2)用放大镜聚强光引燃硫粉,可观察到硫粉燃烧时发出明亮的_______色火焰
(3)冷却后,用注射器向广口瓶中喷水,可观察到:
①绿叶变黄②小烧杯里收集到一定量的液体;③氧化铜粉末逐渐消失,溶液变成蓝色.
(4)取出小烧杯里收集到的液体进行检验,结果该溶液为酸性(样品)
(提出问题)小烧杯里刚收集到的样品中溶质是什么?
(查阅资料)①SO2易溶于水,化学性质与二氧化碳有相似之处;②H2SO3易被氧化物为
H2SO4;③BaSO3不溶于水,能与盐酸反应;BaSO4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盐酸.
(作出猜想)
猜想Ⅰ:样品中溶质含有H2SO3;猜想Ⅱ:样品中溶质含有H2SO4;猜想Ⅲ:样品中溶质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实验探究)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向刚收集到的样品中滴加过量的Ba(OH)2溶液,过滤有白色沉淀生成
猜想 _________正确
向白色沉淀中加入足量的 _________沉淀不溶解
(交流讨论)
(1)向刚收集到的样品中滴加过量的Ba(OH)2溶液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2)酸雨能腐蚀金属制品,从基本反应类型上看主要反应属于___________
(拓展延伸)
SO2气体可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反应原理是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答案】蓝紫 H2SO3和H2SO4稀盐酸Ⅱ让样品中的溶质完全反应生成沉淀置换反应 2NaOH+SO2=Na2SO3+H2O
【解析】
【详解】
(2)硫在氧气中燃烧时,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并放出热量;故填:蓝紫。

[作出猜想]酸雨中的溶质可能是H2SO4;也可能是H2SO3;还可能既有H2SO3又有H2SO4;故填:H2SO3和H2SO4。

[实验探究]H2SO3和H2SO4都能与Ba(OH)2反应生成白色沉淀,但BaSO3不溶于水,能与盐酸反应;BaSO4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盐酸;所以可向样品中加入Ba(OH)2生成白色沉淀,再用盐酸验证白色沉淀是BaSO3还是BaSO4,或者两种都有,从而验证样品中溶质的成分。

向沉淀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沉淀不溶解说明沉淀中只有硫酸钡,故填:Ⅱ。

[交流讨论]
(1)向刚收集到的样品中滴加过量的Ba(OH)3溶液的目的是让样品中的溶质完全反应生成沉淀;
故填:让样品中的溶质完全反应生成沉淀。

(2)酸雨能腐蚀金属制品,从基本反应类型上看主要反应属于置换反应;故填:置换反应。

[拓展延伸]
二氧化硫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亚硫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OH+SO2=Na2SO3+H2O;故填:2NaOH+SO2=Na2SO3+H2O。

4.甜叶菊苷具有高甜度低热能的特点,是一种新型甜味剂,我国是全球最主要的生产国,实验小组欲探究甜叶菊苷的元素组成,进行如下实验:
[提出猜想] 甜叶菊苷由什么元素组成?
[进行实验]小晴取适量的甜叶菊苷按图进行操作,并分别将干冷的烧杯和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倒置与火焰上方。

[讨论交流]其他同学认为小晴的实验设计不严谨,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经改进试验后,检验到甜叶菊苷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的产物只有二氧化碳和水,由此确定甜叶菊苷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

[继续探究]为了进步确定其元素组成。

利用下图进行实验。

(已知:装置中C中的氧化铜能确保甜叶菊苷中的碳元素完全转化为二氧化碳)
(1)实验前要通一会儿氮气,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

(2)A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数据记录]4.02g甜叶菊苷在C装置中充分燃烧后,D装置增重2.7g, E装置增重
8.36g。

(产物被完全吸收)
[分析与结论]数据分析: 4.02g 甜叶菊苷中氧元素的质量为___g,由此可以确定甜叶菊苷是由碳,氢,氧元素组成。

[反思评价]若没有F装置,对氧元素质量测定结果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

(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答案】酒精燃烧也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排除装置中的空气2H2O2 2H2O+O2↑
1.44g偏小
【解析】
[讨论交流]将甜叶菊苷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并进行验证,由于酒精燃烧也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无法检验甜叶菊苷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的产物有二氧化碳和水;
[继续探究](1)由于空气中也含有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实验前要通一会儿氮气,目的是排除装置中的空气,防止造成干扰;
(2)A装置中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生成水和氧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O2 2H2O+O2↑
[分析与结论] D装置增重2.7g,说明生成2.7g水,其中氢元素的质量为2.7g×
2 18
×100%=0.3g,E装置增重8.36g,说明生成8.36g二氧化碳,其中碳元素的质量为
8.36g×12
44
×100%=2.28g,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4.02g甜叶菊苷中氧元素的质量为4.02g-
0.3g-2.28g=1.44g;
[反思评价]若没有F装置,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可能被E装置吸收,造成计算碳元素质量变大,使氧元素质量测定结果偏小。

5.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探究氢气的实验室制法,进行了一系列实验探索。

(1)小组用锌与稀盐酸反应制取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2)为了加快锌与稀盐酸的反应速率,老师提示可向反应物中加入少量硫酸铜固体,为了弄明白速率加快的原因,小组同学提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一:起促进作用的是硫酸根离子猜想二:起促进作用的是铜离子
猜想三:生成物质起到促进作用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

①小明将硫酸铜换成硫酸钠、发现反应速率几乎没有变化,小明得出猜想_____不正确。

②小明提出将硫酸铜换成氯化铜进一步验证猜想,小刘认为不需要替换试剂,只需通过观察加入硫酸铜固体后的现象就可以验证,该反应的现象为_____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此反应发生后反应速率加快依然较明显,小刘得出猜想_____正确。

(3)小王觉得用稀硫酸比用稀盐酸制取的氢气更纯净,原因是____________。

【答案】(1)Zn+2HCl=ZnCl2+H2↑;(2)①一;②有少量红色固体产生,反应速率加快;Zn+2HCl=ZnCl2+H2↑;(3)盐酸具有挥发性,使制取的H2中含有杂质HCl而不纯,硫酸没有挥发性,可以得到纯净的氢气。

【解析】
(1)用锌与稀盐酸反应制取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2HCl=ZnCl2+H2↑;(2)为了加快锌与稀盐酸的反应速率,老师提示可向反应物中加入少量硫酸铜固体,为了弄明白速率加快的原因,①小明将硫酸铜换成硫酸钠、发现反应速率几乎没有变化,说明硫酸根离子没起到催化作用,故小明得出猜想一是不正确的;②小明提出将硫酸铜换成氯化铜进一步验证猜想,小刘认为不需要替换试剂,只需通过观察加入硫酸铜固体后的现象就可以验证,该反应的现象为有少量红色固体产生,反应速率加快;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Zn+2HCl=ZnCl2+H2↑;小刘得出猜想二正确;(3)小王觉得用稀硫酸比用稀盐酸制取的氢气更纯净,原因是盐酸具有挥发性,使制取的H2中含有杂质HCl而不纯,硫酸没有挥发性,可以得到纯净的氢气。

6.宏宏同学发现上个月做实验用的氢氧化钠溶液忘记了盖瓶盖。

对于该溶液是否变质,宏宏邀约几个喜欢探究的同学对此进行了探究。

请你一起完成下列实验报告。

(1)(提出问题1)
该溶液是否变质?
(实验探究1)
(2)(提出问题2)
该溶液变质程度怎样?
(提出猜想)
猜想一:已完全变质,该溶液中溶质只含Na2CO3
猜想二:部分变质,该溶液中溶质含有_____。

(查阅资料)
氯化钡溶液呈中性。

(实验探究2)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结论
先取少量该溶液放于试管中,加入过量氯化
有_____生成
钡溶液
猜想_____成立
静置,取上层清液于另一支试管中,加入2
上层清液变红
﹣3滴酚酞溶液
(3)(提出问题3)
怎样提纯该样品得到纯净的氢氧化钠固体。

(实验探究3)
为得到纯净的氢氧化钠固体,同学们取该样品并设计了如图实验方案。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操作a和操作b中都需用到玻璃棒,其中操作a中玻璃棒的作用为_____。

②根据实验流程可知,最终所得氢氧化钠固体质量_____变质后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4)(反思交流)
在(实验探究2)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的目的是什么?_____。

【答案】气泡 CO2+2NaOH=Na2CO3+H2O NaOH、Na2CO3白色沉淀二搅拌,使反应充分进行大于将碳酸钠完全除去
【解析】
【详解】
(1)提出问题1
由于氢氧化钠易于空气中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碳酸钠,碳酸钠能与酸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气体,所以实验探究1如下:
(2)提出问题2
若氢氧化钠全部变质,则溶液中只有碳酸钠,若部分变质,溶液中是碳酸钠和氢氧化钠的混合物,所以猜想二是:该溶液中溶质含有NaOH、Na2CO3;
实验探究2要探究溶液中是否含有氢氧化钠,因为氯化钡溶液呈中性,所以用过量的氯化钡溶液将碳酸钠除干净,如果有白色沉淀生成,白色沉淀生成,上层清液变红,就说明氢氧化钠是部分变质。

所以实验如下:
⑶提出问题3,针对怎样提纯该样品得到纯净的氢氧化钠固体,进行了实验探究3
①操作a和操作b中都需用到玻璃棒,其中操作a中玻璃棒的作用为:搅拌,使反应充分进行。

②根据实验流程和反应的方程式:CO2+2NaOH=Na2CO3+H2O、
Ca(OH)2+Na2CO3═CaCO3↓+2NaOH可知,最终所得氢氧化钠固体质量大于变质前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

(4)反思交流
在实验探究2探究是否含有含有氢氧化钠时,因为碳酸钠溶液呈碱性,所以应将碳酸钠完全除去,碳酸钠能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和中性的氯化钠,而氯化钡溶液呈中性,不会干扰氢氧化钠的鉴定,所以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的目的是:将碳酸钠完全除去,为鉴定氢氧化钠创造条件。

【点睛】
本题考查了久置的NaOH固体是否变质的实验探究,学生明确实验现象与结论的关系,并注意结合物质的性质来分析固体变质的原因来解答本题。

检验氢氧化钠与碳酸钠的混合物时,可先把碳酸钠变成沉淀并且不生成影响氢氧化钠检验的碱性物质,然后使用酚酞检验氢氧化钠。

7.实验与探究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和内容,李明看到家里多年未用的铜制火锅上有绿色的锈迹,他对绿色锈迹的成分和性质产生了浓厚兴趣。

(查阅资料)
①绿色锈迹是碱式碳酸铜[Cu2(OH)2CO3],受热易分解;
②无水硫酸铜为白色粉末,遇水变蓝;
③碱石灰是CaO和NaOH的固体混合物,NaOH与CO2反应生成碳酸钠固体和水;
④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生成蓝色溶液,碳粉不与稀硫酸反应也不溶解在稀硫酸中。

(发现问题)
查阅资料后,该同学将少量碱式碳酸铜放入试管中加热,发现试管中的固体由绿色变成黑色,同时试管壁上有无色液滴生成。

为了进一步确定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的产物,进行了如下探究:
探究一: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生成的黑色固体成分。

(猜想与假设)该黑色固体可能是①碳粉;②____________;③碳和氧化铜的混合物。

(设计方案)请帮助该同学完成下述实验报告:
实验操作与现象实验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猜想②正确
探究二: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还会生成CO2和H2O.
(进行实验)选择如下图所示装置进行验证:
步骤一:连接A和B,打开活塞,通入一段时间的空气;
步骤二:点燃酒精灯,依次连接装置A→B→______→______(填“C”,“D”);
步骤三:点燃酒精灯,观察到明显现象后,停止加热。

(解释与结论)
①当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生成了CO2和
H2O,写出装置C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写出Cu2(OH)2CO3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思与评价)
上述装置中A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氧化铜取黑色粉末,加入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后,黑色固体全部溶解形成蓝色溶液 D C C中石灰水变浑浊,D中无水硫酸铜变蓝 CO2+Ca(OH)2=CaCO3↓+H2O
Cu2(OH)2CO32CuO+H2O+CO2↑除去空气中的水分和二氧化碳,防止对产物的检验造成干扰
【解析】
试题分析:
探究一:【猜想与假设】氧化铜也是黑色的固体,所以还有可能是氧化铜;
【设计方案】碳不和硫酸反应,而氧化铜能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所以实验步骤:取黑色粉末,加入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后,黑色固体全部溶解形成蓝色溶液;
探究二:【进行实验】水能使无水硫酸铜变蓝,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连接顺序为A→B→D→C;
【解释与结论】①水能使无水硫酸铜变蓝,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当观察到C中石灰水变浑浊,D中无水硫酸铜变蓝,说明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生成了CO2和
H2O,C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
②Cu2(OH)2CO3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2(OH)2CO32CuO+H2O+CO2↑;
【反思与评价】
装置中A的作用是除去空气中的水分和二氧化碳,防止对产物的检验造成干扰。

考点: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酸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8.某实验小组在探究硫酸铜的化学性质时,做了如图所示的三组实验.
(1)实验一:探究硫酸铜溶液的酸碱性,用pH试纸测得pH<7,则说明硫酸铜溶液呈性.
实验二:探究硫酸铜溶液与金属的反应.观察到试管A中有现象时,说明铁与硫酸铜溶液发生了反应;而试管B中无明显现象,则铜、铁、银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依次是.
实验三:探究硫酸铜与碱溶液的反应.观察到试管C中产生蓝色沉淀,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小组同学将实验三中所得混合物过滤,得蓝色固体和无色滤液.对滤液中溶质的成分展开探究.
(提出问题)滤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假设)滤液中溶质的成分有种可能.
(实验验证)取少量滤液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溶液,溶液变红,则滤液中
的溶质是.
(拓展迁移)小组同学欲将得到的蓝色固体转化成硫酸铜溶液,可向其中加入适量的.【答案】(1)酸;铁表面会附着红色物质,溶液逐渐由蓝色变为浅绿色;铁>铜>银;2NaOH+CuSO4=Cu(OH)2↓+Na2SO4;(2)两;Na2SO4和NaOH;稀硫酸
【解析】
试题分析:
(1)实验一:用pH试纸测得pH<7,则说明硫酸铜溶液呈酸性;
实验二: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铁表面会附着红色物质,溶液逐渐由蓝色变为浅绿色,因为生成的硫酸亚铁的溶液呈浅绿色所以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逐渐变为浅绿色.证明铁的活动性大于铜,而试管B中无明显现象,证明银的活动性小于铜;所以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依次是铁>铜>银;
实验三:硫酸铜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氢氧化铜,方程式为:
2NaOH+CuSO4=Cu(OH)2↓ +Na2SO4。

(2)【猜想假设】硫酸铜与氢氧化钠恰好反应,滤液中溶质为Na2SO4。

如果硫酸铜过量,滤液中溶质为Na2SO4和CuSO4;如果氢氧化钠过量,滤液中溶质为Na2SO4和NaOH.又因为无色滤液,所以硫酸铜不可能过量。

【实验验证】向其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说明含有NaOH,所以滤液中溶质为Na2SO4和NaOH。

【拓展迁移】氢氧化铜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

考点: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溶液的酸碱性与pH 值的关系;盐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
9.乙炔(C2H2)气体和氧气反应能产生高温火焰,工人师傅常用氧炔焰切割或焊接金属。

乙炔由碳化钙(块状固体,化学式为CaC2)与水反应生成,同时生成一种白色固体。

(提出问题)白色固体是什么物质?
(做出猜想)小明经过思考认为有以下几种可能:
猜想一:CaO;猜想二:___________________;猜想三:Ca(OH)2。

他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交流反思)经过同学们交流讨论,认为猜想一不成立。

否定猜想一的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进行实验)(一)取少量白色固体放入试管中,滴加稀盐酸,没有观察到
____________________,证明猜想二不成立。

(二)取少量白色固体加入到水中,取上层清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白色沉淀出现,证明猜想三成立。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白色固体是Ca(OH)2。

(拓展应用)1、已知碳化钙与水反应非常剧烈,乙炔的密度比空气略小。

实验室欲制取并收集纯净的乙炔,要求做到节约、安全、随时发生、随时停止,你选择的装置是
___________(选填图中装置序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