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诗歌教学课件 (共38张PPT)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注] ① 周朴(?—878):字太朴, 吴兴 (今属浙江 )人。 ② 消魂:这里形容 极其哀愁。③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 西省中部,古属秦国。萦纡:旋绕曲折。
不见春草,只见古碑,行客之 路尽是黄沙, 想当年秦国何等 强盛,看如今唐王朝国势日
衰,眼前一片荒凉,于是“不 堪回首”点态度的 2 个角度
一、从“题材角度”把握诗歌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的情感基调
二、从“题型角度”例析“评价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题的答题技巧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是诗歌鉴赏中最重要的环节 之一。此考点要求从内容、主题、思想、感情四个方面对古代诗歌进行 评价,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和历史局限。 “评价诗歌 的思想内容”,侧重概括诗歌的主旨和简析形象的含义(包括表层含义和 深层含义)。“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侧重对诗歌作者的生活情趣、审 美情趣、意象和情感倾向以及作品局限性的评价。从近几年高考试题来 看,真正要求作出评价的不多,即使是涉及这一层面,其设题点大多集 中在诗歌的内容、抒发的思想感情等,也多是开放性的题目,考生可任 选一个角度作答,言之有理即可。 如何评价一首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考生往往感到难 以解答,不知所措。本学案从 7 大题材和 2 大题型两大角度进行讲解, 便于考生快速、准确、全面地把握一首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
题材特征 内容情感 常用技法
内 涵
标 志
诗人因长期客居在 (1)借景抒情(或 外,滞留他乡,或漂泊 借抒情主人公旅途中的所 异地等,对所见所闻有 内 见所闻、所感所叹,表达思亲 叫“寓情于景”), 所感,借此抒发对家乡、 容 怀乡之情。主题有潦倒失意, 情景交融。 (2)乐景衬哀情 漂泊哀伤,思念亲人等。 亲人的无尽思念和人生 (乐景写哀)。 感叹、漂泊愁苦。 (3)侧面落笔。 ①诗题中多含有“客 ①天涯漂泊羁旅愁。叙写客 诗人在表现怀远、 舍”“登高”“望月” 居他乡的艰难,抒发漂泊无定 思归之情时,不是 “忆”“寄”“行”“ 的孤苦。 直接抒发思念之情, 思”等 词语以及元宵、 ②望尽天涯怀人愁。感念 而是从对方着笔, 中秋、 重阳、除夕等节 情 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思念。 想象对方思念自己 日名。 ③羁旅他乡的幽怨之情。 感 之深,借以烘托诗 ②常见意象:月亮、 或表达人生感叹,流露年华易 人的苦恨离情。 秋风、秋霜、杜鹃、猿啼、 逝的苦闷;或抒发独居他乡, (4)因梦寄情, 沙鸥、孤雁、浮云、梧桐 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寂 虚实结合。 叶落、西楼、高楼、危楼、 寞、幽怨愤慨之情。 危栏等。
[应用体验]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夜宿田家
诗歌前两联描写了诗人怎 样的境况?全诗表现了诗
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簦笠 相随走路歧,一春不换旧征衣。 参考答案: 前两联描写了诗 ② 雨行山崦 黄泥坂,夜扣田家白板扉。 人旅途的艰苦: 只身一人四 ③ 身在乱蛙声里睡,身从化蝶 梦中归。 处漂泊, 衣服长时间不能换 乡书十寄九不达,天北天南雁自飞。 洗;雨天山路行走艰难,入 [注] ①簦笠:类似现代伞而有 夜叩门寄宿田家。 全诗表现 柄的笠。②崦:山。③化蝶:睡梦。 了诗人孤寂无依之情和深
一、从“题材角度”把握诗歌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的情感基调 (一)咏史怀古诗——历览古今通得失,观景知人论兴衰
题材特征 内容情感 常用技法 (1)借景抒情(寓情 于景)。 (2)对比手法,描 写眼前衰败、荒凉的 景象,与历史上的繁 华兴盛形成鲜明的对 比。 (3)化用典故,借 典故寄托自己的感伤 或对国事的讽喻。 (4)衬托,诗人往 往临古迹而抒怀,以 悲景衬悲情。 以历史事件、历史 人物、历史陈迹等为题 内 材。借咏叹史实、描写 内 借怀古叹今叹个人 涵 古迹来抒发诗人的兴衰 容 命运的坎坷。 之感,以寄托哀思、借 古讽今。 ①针对历史人物 或事件,发表自己的观 点或看法。 标题中有“咏 标 史”“怀古”“登某 情 ②缅怀前贤,表达敬 志 古迹有怀”“古 感 仰或惋惜;类比古人, 寄托伤感或哀思。 迹”“古人名”等。 ③借论古之得失,托 古讽今,忧国忧民。
[应用体验] 1.(2017· 新课标全国卷)阅读下面的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日秦国怀古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 ① 周 朴 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荒郊一望欲消魂②,泾水萦纡③傍远村。 参考答案: 表现了怀古伤今之 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情。诗人春日眺望泾水之滨,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
(二)咏物言志诗——绘尽天下万物态,寄寓世间感慨情
题材特征 借助吟咏自然或社会 内 事物来表达诗人的思想感 涵 情。 内容情感 单纯咏物、托物言志 内 (寓意)、托物喻理、托物 容 讽世。 常用技法
(1)从具体描 写的方法看,主 ①寄寓作者的理想 ①从对象上来看,咏 要是正面描写 抱负,或实现个人理想, 物诗的对象是单纯的某个 (绘形绘色)与侧 或报效国家。 面烘托。 物。着重对所咏之物的特 ②寄寓高尚的节操, (2)从修辞手 征、功能进行刻画,或者 或表达怀才不遇与命途 法看,主要是比 着重对所咏之物的某一内 标 情 多舛的伤感,或抒发年 喻(比况)、象征、 感 华易逝与理想破灭的哀 志 韵、精神进行吟咏。 拟人和对比。 愁。 ②从题目上来看,或 (3)从抒情方 ③托物讽世,或忧 法看,主要是托 以所咏之物为诗名或以 国忧民,或感时伤世, 物言志。 “咏某物”“题某物” 或愤世嫉俗,或针砭时 “某物吟”等为题目形式。 弊,或冷嘲热讽。
[应用体验]
2.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题 榴 花 朱 熹
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 可怜此地无车马,颠倒苍苔落绛英。
诗的后两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表达了作者对美丽的榴花无人观赏的慨叹,并借 此抒发对自己怀才不遇的无限感叹。
(三)羁旅思乡诗——他乡村树似吾乡,愁煞天涯断肠人
①
戴复古
指庄周化蝶的典故。
[注] ① 周朴(?—878):字太朴, 吴兴 (今属浙江 )人。 ② 消魂:这里形容 极其哀愁。③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 西省中部,古属秦国。萦纡:旋绕曲折。
不见春草,只见古碑,行客之 路尽是黄沙, 想当年秦国何等 强盛,看如今唐王朝国势日
衰,眼前一片荒凉,于是“不 堪回首”点态度的 2 个角度
一、从“题材角度”把握诗歌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的情感基调
二、从“题型角度”例析“评价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题的答题技巧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是诗歌鉴赏中最重要的环节 之一。此考点要求从内容、主题、思想、感情四个方面对古代诗歌进行 评价,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和历史局限。 “评价诗歌 的思想内容”,侧重概括诗歌的主旨和简析形象的含义(包括表层含义和 深层含义)。“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侧重对诗歌作者的生活情趣、审 美情趣、意象和情感倾向以及作品局限性的评价。从近几年高考试题来 看,真正要求作出评价的不多,即使是涉及这一层面,其设题点大多集 中在诗歌的内容、抒发的思想感情等,也多是开放性的题目,考生可任 选一个角度作答,言之有理即可。 如何评价一首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考生往往感到难 以解答,不知所措。本学案从 7 大题材和 2 大题型两大角度进行讲解, 便于考生快速、准确、全面地把握一首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
题材特征 内容情感 常用技法
内 涵
标 志
诗人因长期客居在 (1)借景抒情(或 外,滞留他乡,或漂泊 借抒情主人公旅途中的所 异地等,对所见所闻有 内 见所闻、所感所叹,表达思亲 叫“寓情于景”), 所感,借此抒发对家乡、 容 怀乡之情。主题有潦倒失意, 情景交融。 (2)乐景衬哀情 漂泊哀伤,思念亲人等。 亲人的无尽思念和人生 (乐景写哀)。 感叹、漂泊愁苦。 (3)侧面落笔。 ①诗题中多含有“客 ①天涯漂泊羁旅愁。叙写客 诗人在表现怀远、 舍”“登高”“望月” 居他乡的艰难,抒发漂泊无定 思归之情时,不是 “忆”“寄”“行”“ 的孤苦。 直接抒发思念之情, 思”等 词语以及元宵、 ②望尽天涯怀人愁。感念 而是从对方着笔, 中秋、 重阳、除夕等节 情 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思念。 想象对方思念自己 日名。 ③羁旅他乡的幽怨之情。 感 之深,借以烘托诗 ②常见意象:月亮、 或表达人生感叹,流露年华易 人的苦恨离情。 秋风、秋霜、杜鹃、猿啼、 逝的苦闷;或抒发独居他乡, (4)因梦寄情, 沙鸥、孤雁、浮云、梧桐 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寂 虚实结合。 叶落、西楼、高楼、危楼、 寞、幽怨愤慨之情。 危栏等。
[应用体验]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夜宿田家
诗歌前两联描写了诗人怎 样的境况?全诗表现了诗
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簦笠 相随走路歧,一春不换旧征衣。 参考答案: 前两联描写了诗 ② 雨行山崦 黄泥坂,夜扣田家白板扉。 人旅途的艰苦: 只身一人四 ③ 身在乱蛙声里睡,身从化蝶 梦中归。 处漂泊, 衣服长时间不能换 乡书十寄九不达,天北天南雁自飞。 洗;雨天山路行走艰难,入 [注] ①簦笠:类似现代伞而有 夜叩门寄宿田家。 全诗表现 柄的笠。②崦:山。③化蝶:睡梦。 了诗人孤寂无依之情和深
一、从“题材角度”把握诗歌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的情感基调 (一)咏史怀古诗——历览古今通得失,观景知人论兴衰
题材特征 内容情感 常用技法 (1)借景抒情(寓情 于景)。 (2)对比手法,描 写眼前衰败、荒凉的 景象,与历史上的繁 华兴盛形成鲜明的对 比。 (3)化用典故,借 典故寄托自己的感伤 或对国事的讽喻。 (4)衬托,诗人往 往临古迹而抒怀,以 悲景衬悲情。 以历史事件、历史 人物、历史陈迹等为题 内 材。借咏叹史实、描写 内 借怀古叹今叹个人 涵 古迹来抒发诗人的兴衰 容 命运的坎坷。 之感,以寄托哀思、借 古讽今。 ①针对历史人物 或事件,发表自己的观 点或看法。 标题中有“咏 标 史”“怀古”“登某 情 ②缅怀前贤,表达敬 志 古迹有怀”“古 感 仰或惋惜;类比古人, 寄托伤感或哀思。 迹”“古人名”等。 ③借论古之得失,托 古讽今,忧国忧民。
[应用体验] 1.(2017· 新课标全国卷)阅读下面的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日秦国怀古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 ① 周 朴 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荒郊一望欲消魂②,泾水萦纡③傍远村。 参考答案: 表现了怀古伤今之 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情。诗人春日眺望泾水之滨,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
(二)咏物言志诗——绘尽天下万物态,寄寓世间感慨情
题材特征 借助吟咏自然或社会 内 事物来表达诗人的思想感 涵 情。 内容情感 单纯咏物、托物言志 内 (寓意)、托物喻理、托物 容 讽世。 常用技法
(1)从具体描 写的方法看,主 ①寄寓作者的理想 ①从对象上来看,咏 要是正面描写 抱负,或实现个人理想, 物诗的对象是单纯的某个 (绘形绘色)与侧 或报效国家。 面烘托。 物。着重对所咏之物的特 ②寄寓高尚的节操, (2)从修辞手 征、功能进行刻画,或者 或表达怀才不遇与命途 法看,主要是比 着重对所咏之物的某一内 标 情 多舛的伤感,或抒发年 喻(比况)、象征、 感 华易逝与理想破灭的哀 志 韵、精神进行吟咏。 拟人和对比。 愁。 ②从题目上来看,或 (3)从抒情方 ③托物讽世,或忧 法看,主要是托 以所咏之物为诗名或以 国忧民,或感时伤世, 物言志。 “咏某物”“题某物” 或愤世嫉俗,或针砭时 “某物吟”等为题目形式。 弊,或冷嘲热讽。
[应用体验]
2.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题 榴 花 朱 熹
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 可怜此地无车马,颠倒苍苔落绛英。
诗的后两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表达了作者对美丽的榴花无人观赏的慨叹,并借 此抒发对自己怀才不遇的无限感叹。
(三)羁旅思乡诗——他乡村树似吾乡,愁煞天涯断肠人
①
戴复古
指庄周化蝶的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