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优秀教学案例:9.2溶解度(第2课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学生分享自己的生活经验,教师总结:撒盐可以降低道路的冰点,这是因为盐水的溶解度低于纯水的溶解度。从而引出溶解度的概念。
3.教师提出问题:那么,溶解度到底是什么呢?它有哪些影响因素呢?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探究这个问题。
(二)讲授新知
1.教师通过PPT展示溶解度的定义,讲解溶解度的四要素:溶解度、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溶剂。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利用多媒体展示溶解度曲线,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溶解度的规律。
2.以生活中常见的溶解现象为例,如盐水煮鸡蛋、冰块溶解等,让学生亲身体验溶解过程,激发学生对溶解度的兴趣。
3.创设问题情境,如:“为什么冬天加盐能让道路结冰?”、“为什么茶叶要泡在热水中?”等,引发学生思考,引出溶解度的概念。
(二)问题导向
1.设计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探究溶解度的规律,如:“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是什么?”、“溶解度与压力的关系是什么?”等。
2.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分析影响溶解度的因素,并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验证。
3.引导学生思考溶解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如何配制合适的药物浓度?”、“如何选择合适的溶剂进行提取?”等,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教师提出讨论话题:影响溶解度的因素有哪些?它们是如何影响溶解度的?
2.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每组选取一个影响因素,如温度、压力等,进行深入研究。
3.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引导学生进行总结。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溶解度的概念、规律及影响因素。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三)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组合作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分析溶解度的规律,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2.开展小组实验,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探究影响溶解度的因素,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小组成员互评、自评,提高学生反思自己学习过程的能力,培养他们积极进取的科学态度。
(四)反思与评价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溶解度的概念、规律及影响因素。
3.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溶解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五)作业小结
1.教师布置作业:请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举例说明溶解度的应用,并撰写一篇短文。
2.学生完成作业,教师对作业进行批改,了解学生对溶解度的掌握程度,为后续教学做好准备。
3.教师在课后进行教学反思,总结本节课的优点和不足,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2.培养学生积极合作的科学态度,学会与他人共同探讨问题。
3.培养学生关爱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通过设置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注重情感教育的融入,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感受到化学的魅力,培养他们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情感。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优秀教学案例:9.2溶解度(第2课时)
一、案例背景
本案例背景基于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二章“溶解度”的第二课时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初步了解了溶解度的概念,掌握了一定温度下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本课时将深入探讨溶解度的规律、影响因素及溶解度的表达方法。
在课程设计上,我将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式,发现溶解度的规律,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时,注重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激发他们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探究的科学态度。
五、案例亮点
1.生活情境导入:通过冬季除雪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溶解度在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初步感知溶解度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导向:教师设计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探究溶解度的规律及影响因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实验,让学生在合作中探究影响溶解度的因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实验操作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法,发现溶解度的规律,培养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
2.学会运用控制变量法研究影响溶解度的因素,提高研究问题的方法。
3.运用溶解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究科学的欲望。
2.让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发现自身不足,明确今后学习的方向。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情感态度和合作能力,以鼓励为主,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展示一幅冬季除雪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在寒冷的冬天,道路上会撒盐?这与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溶解度有什么关系?
2.介绍溶解度的单位,如克/100克水,并展示溶解度曲线的绘制方法。
3.讲解溶解度的规律,如:一般情况下,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气压对固体的溶解度影响较小,对液体的溶解度影响较大等。
4.分析影响溶解度的因素,如:温度、压力、溶剂的性质等,并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因素如何影响溶解度。
(三)学生小组讨论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溶解度的概念,掌握溶解度的四要素:溶解度、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溶剂。
2.了解溶解度的单位,能够正确使用溶解度曲线表示溶解度变化。
3.掌握溶解度的规律,能够分析影响溶解度的因素,如温度、压力等。
4.学会运用溶解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物质的溶解度、判断溶液的饱和度等。
4.情感教育融入: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体验化学的魅力,培养他们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情感。
5.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进行教学反思,总结本节课的优点和不足,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3.教师提出问题:那么,溶解度到底是什么呢?它有哪些影响因素呢?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探究这个问题。
(二)讲授新知
1.教师通过PPT展示溶解度的定义,讲解溶解度的四要素:溶解度、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溶剂。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利用多媒体展示溶解度曲线,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溶解度的规律。
2.以生活中常见的溶解现象为例,如盐水煮鸡蛋、冰块溶解等,让学生亲身体验溶解过程,激发学生对溶解度的兴趣。
3.创设问题情境,如:“为什么冬天加盐能让道路结冰?”、“为什么茶叶要泡在热水中?”等,引发学生思考,引出溶解度的概念。
(二)问题导向
1.设计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探究溶解度的规律,如:“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是什么?”、“溶解度与压力的关系是什么?”等。
2.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分析影响溶解度的因素,并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验证。
3.引导学生思考溶解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如何配制合适的药物浓度?”、“如何选择合适的溶剂进行提取?”等,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教师提出讨论话题:影响溶解度的因素有哪些?它们是如何影响溶解度的?
2.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每组选取一个影响因素,如温度、压力等,进行深入研究。
3.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引导学生进行总结。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溶解度的概念、规律及影响因素。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三)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组合作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分析溶解度的规律,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2.开展小组实验,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探究影响溶解度的因素,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小组成员互评、自评,提高学生反思自己学习过程的能力,培养他们积极进取的科学态度。
(四)反思与评价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溶解度的概念、规律及影响因素。
3.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溶解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五)作业小结
1.教师布置作业:请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举例说明溶解度的应用,并撰写一篇短文。
2.学生完成作业,教师对作业进行批改,了解学生对溶解度的掌握程度,为后续教学做好准备。
3.教师在课后进行教学反思,总结本节课的优点和不足,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2.培养学生积极合作的科学态度,学会与他人共同探讨问题。
3.培养学生关爱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通过设置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注重情感教育的融入,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感受到化学的魅力,培养他们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情感。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优秀教学案例:9.2溶解度(第2课时)
一、案例背景
本案例背景基于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二章“溶解度”的第二课时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初步了解了溶解度的概念,掌握了一定温度下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本课时将深入探讨溶解度的规律、影响因素及溶解度的表达方法。
在课程设计上,我将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式,发现溶解度的规律,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时,注重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激发他们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探究的科学态度。
五、案例亮点
1.生活情境导入:通过冬季除雪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溶解度在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初步感知溶解度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导向:教师设计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探究溶解度的规律及影响因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实验,让学生在合作中探究影响溶解度的因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实验操作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法,发现溶解度的规律,培养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
2.学会运用控制变量法研究影响溶解度的因素,提高研究问题的方法。
3.运用溶解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究科学的欲望。
2.让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发现自身不足,明确今后学习的方向。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情感态度和合作能力,以鼓励为主,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展示一幅冬季除雪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在寒冷的冬天,道路上会撒盐?这与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溶解度有什么关系?
2.介绍溶解度的单位,如克/100克水,并展示溶解度曲线的绘制方法。
3.讲解溶解度的规律,如:一般情况下,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气压对固体的溶解度影响较小,对液体的溶解度影响较大等。
4.分析影响溶解度的因素,如:温度、压力、溶剂的性质等,并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因素如何影响溶解度。
(三)学生小组讨论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溶解度的概念,掌握溶解度的四要素:溶解度、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溶剂。
2.了解溶解度的单位,能够正确使用溶解度曲线表示溶解度变化。
3.掌握溶解度的规律,能够分析影响溶解度的因素,如温度、压力等。
4.学会运用溶解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物质的溶解度、判断溶液的饱和度等。
4.情感教育融入: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体验化学的魅力,培养他们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情感。
5.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进行教学反思,总结本节课的优点和不足,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