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广州大附属中学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2-2023学年九上化学期中模拟试卷
注意事项
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
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
1.能用过滤法将下列混在一起的物质分离的是()
A.酱油和食醋B.铜粉和铁粉C.味精和蔗糖D.食盐和泥沙2.下列物质存放在烧杯中一段时间后,质量变小且不变质的是()
A.烧碱B.浓硫酸C.浓盐酸D.生石灰
3.下列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某一工艺流程或应用,其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破布捣烂(造纸) B.活字排版(印刷) C.烟花燃放(火药) D.航海导向(指南针)
4.如图所示微观变化的化学反应类型,与下列反应的反应类型一致的是( )
A.2KClO3
2
MnO
加热
2KCl+3O2B.2HI+Cl2═2HCl+I2
C.CO2+C 高温
2CO D.2HCl+CuO═CuCl2+H2
5.“加碘盐”“含氟牙膏”“高钙牛奶”“补铁酱油”中的“碘、氟、钙、铁”应为( )
A.原子B.离子C.分子D.元素
6.在进行“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实验时,某同学制得的氧气不纯。

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 )
A.用排水法收集O2时,集气瓶装满水
B.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O2时,导管伸入到集气瓶的底部
C.用排水法收集O2时,导管口冒出气泡,立即收集
D.用排水法收集O2,收集满后,在水下盖上玻璃片
7.成语是中华民族文明与智慧的结晶。

下列成语所描述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滴水成冰B.钻木取火C.木已成舟D.花香四溢8.小金在做硫燃烧实验时,进行了如下操作:①在铺有细沙的燃烧匙里放入少量硫;
②将燃烧匙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直至硫燃烧;③将燃烧匙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

实验中可观察到的现象与分析不合理的是
A.对比①和②可说明硫燃烧需要达到一定的温度
B.对比②和③中硫的燃烧现象说明氧气具有助燃性
C.在①中细沙是为了吸收二氧化硫
D.对比②和③中硫的燃烧现象说明氧气的浓度会影响反应的剧烈程度
9.小明从化学方程式4Al+3O22Al2O3中总结的信息有:①参加反应的物质是铝和氧气②反应条件是点燃③反应前后分子的总数不变④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

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0.甲烷可用于工业制合成气,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是
A.甲为CH4B.乙中氢、氧元素质量比为 1∶9 C.16g甲完全反应能生成6g丁D.生成的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 1∶3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
11.某同学将浑浊的湖水样品倒入烧杯中,先加入明矾粉末搅拌溶解,静置一会儿后,采用如图I所示装置过滤,请问:
(1)加明矾的作用是什么_____?
(2)图1装置还缺少一种仪器,该仪器的名称是什么_____?
(3)利用图2装置进行水的电解实验,如何检验试管1中的气体_____?
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
12.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

(1)如图是电解水的装置。

①通电一段时间后,a、b两管气体的体积比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用燃着的木条检验产生的两种气体时,两管口的现象分别是:a管口处
_________________、b管口处_______________。

③“2”是电源的_________极。

④通过电解水实验证明水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组成的。

(2)自然界中的水都是混合物,你怎样通过实验证明自来水是混合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净水的过程中,经常用活性炭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利用了活性炭的
______________性。

硬水的危害很大,生活中常用__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既能降低水的硬度,又能杀菌消毒。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
13.我们生活的世界丰富多彩、变化多端是因为组成世界的物质丰富多样,不断变化所致。

(1)请解释下列物质多样性的原因:
①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属于不同的物质:_____;
②水和冰属于同种物质,但状态不同:_____;
③金和钢属于不同的金属_____;
④如图中的物质属于_____(填“同种”或“不同种”)物质,主要是因为_____。

(2)请从微观角度解释下列变化:
①通电分解水:_____;
②石墨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金刚石属于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该变化的微观解释是_____。

14.下图为初中化学常见的仪器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用KMnO4粉末制取O2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此反应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发生装置中符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以防止KMnO4粉末_____.
(2)实验室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若需收集一瓶氧气用于铁丝燃烧的实验,应选择的发生与收集装置的组合是_____ (填字母),收集完毕,用玻璃片的_____(填"光滑面“或"磨砂面")盖住集气瓶口。

(3)用A装置制取气体时,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插入液面以下.目的是_____.
(4)某同学用B装置制备氧气,实验结束时,发现试管已破裂请你帮他分析.其原因可能是_____(写一点原因即可)。

(5)某兴趣小组用氯酸钾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试管中固体的质量随时间变化的数据见下表。

加热时间/min 0 t1t2t3
固体质量/g 26.0 23.4 16.4 16.4
请计算:
①共制得氧气_____g
②计算反应前加入的二氧化锰的质量_____。

五、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3分)
15.为测定某铁粉样品(含少量木炭粉)中铁的含量,往盛有219g该盐酸的烧杯中不
断加入铁粉样品,测得生成氢气质量与所加铁粉样品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
(1)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氢气的质量为g.
(2)6g铁粉样品中含铁单质的质量为g.
(3)求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16.某学生欲配制50 g质量分数为7%的NaCl溶液,在称量NaCl的操作中,将砝码放在左盘(1g以下使用游码)。

你能计算出该学生配制的食盐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吗?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
1、D
【解析】
过滤可以将固体和液体分离。

【详解】
A、酱油和食醋都可溶于水,无法通过过滤进行分离。

A错误;
B、铜粉和铁粉都难溶于水,无法通过过滤进行分离。

B错误;
C、味精和蔗糖都可溶于水,无法通过过滤进行分离。

C错误;
D、食盐可溶于水,但是泥沙难溶于水,无法通过过滤进行分离。

D正确。

故选D。

2、C
【解析】
A.烧碱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而变质,质量增大,故不符合;
B.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能吸收空气中的水而使质量增大,发生的是物理变化,物质不变
质,故不符合;
C.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易挥发出溶质氯化氢而导致溶液质量减少,不变质,故符合;
D.生石灰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生成氢氧化钙而变质,质量增加,故不符合,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了物质贮存及变化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物质的性质。

3、C
【解析】
化学变化是指变化时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A、破布捣烂(造纸),仅是物质形态的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B、活字排版(印刷),没有生成其他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C、烟花燃放(火药) ,生成了其他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D、航海导向(指南针) ,没有生成其他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点睛∶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其他物质生成,有其他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4、B
【解析】
由图中信息可知该反应是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置换反应。

【详解】
A、是由一种物质生成多种物质的分解反应,不符合题意;
B、是置换反应,符合题意;
C、是由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化合反应,不符合题意;
D、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复分解反应,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5、D
【解析】
“加碘食盐”、“含氟牙膏”、“高钙牛奶”、“补铁酱油”中的“碘、氟、钙、铁”指的是在食盐、牙膏、牛奶、酱油中添加了相应的元素。

故选D。

6、C
【解析】
A、用排水法收集,集气瓶中装满水,可以把集气瓶中的空气排尽,故正确;
B、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导气管伸到集气瓶的底部,可以把集气瓶中的空气排尽,故
正确;
C、用排水法收集,没有等到气泡连续均匀放出时就开始收集,原试管内的空气进入集气瓶,故错误;
D、用排水法收集O2 ,收集满后,在水下盖上玻璃片,可以防止空气的进入,故正确;答案:C。

7、B
【解析】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A、滴水成冰是液态水变成固态的水,只是物质的状态发生了改变,没有新的物质生成,错误;B、钻木取火是木头的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有新的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正确;C、木已成舟是将木头制成船,只是物质的形状发生了改变,没有新的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错误;D、花香四溢是因为分子在不断地运动,没有新的物质生成,错误。

故选B。

点睛:判断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根本是要看有没有新物质生成。

8、C
【解析】
A、①中的硫不燃烧,②中的硫燃烧,可说明硫燃烧需要达到一定的温度,选项正确;
B、硫在氧气中燃烧的更旺,说明氧气具有助燃性,选项正确;
C、细沙不能吸收二氧化硫,选项错误;
D、对比②和③中硫的燃烧现象说明氧气的浓度会影响反应的剧烈程度,选项正确。

故本题选C。

9、B
【解析】
①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物质是铝和氧气,故正确;②反应条件是点燃,正确;③由方程式可知,反应前后分子的总数改变了,故错误;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故正确,故①②④正确。

故选B。

10、B
【解析】
从微观图示中可得出,该反应是1个甲烷分子和1个水分子在一定条件下生成1个一氧化碳分子和3个氢气分子的反应。

A、从图示可知甲是甲烷(CH4),A选项正确,不合题意;
B、乙为水分子(H2O),氢、氧元素质量比=(2×1):16=1:8,故B选项错误,符合题意;
C、一个甲烷分子参加反应可以生成3个氢分子,因此16g甲烷可以生成(3×2=6)g水,C选项正确,不合题意;
D、从图示中可以看出,一氧化碳和氢分子的分子个数比为1:3,D选项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B。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
11、明矾溶于水生成的胶状物对杂质的吸附,使杂质沉降玻璃棒将燃着的木条靠近试管1的管口,若该极气体被点燃,且发出淡蓝色火焰,则证明试管1中产生的是H2
【解析】
(1)明矾可以把小的固体颗粒聚成大的颗粒而沉降下来,具有净水作用;
(2)图1中还缺少了一种仪器是玻璃棒,玻璃棒起引流的作用;
(3)电源正极相连的一端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为氧气,与电源负极相连的一端产生的气体为能燃烧的氢气,检验是试管1中氢气的方法:将燃着的木条靠近试管1的管口,若该极气体被点燃,且发出淡蓝色火焰,则证明试管1中产生的是H2。

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
12、1:2 木条燃烧的更旺气体能燃烧负氢元素和氧元素往试管中倒入少量自来水,加热试管至干,试管底部有少量固体出现(或往试管中倒入少量自来水,加热试管,液体沸腾前就有气泡产生;用自来水做导电性实验,自来水能导电)吸附加热煮沸(或煮沸)
【解析】
(1)①通电一段时间后,a、b两管气体的体积比约是1:2,因为电解水时体积少的是氧气,体积多的是氢气,氧气与氢气的体积比为1:2,故填:1:2。

②检验产生的两种气体时,应使用燃烧着的木条,则两管口的现象分别是:a管口处木条燃烧更旺,因为氧气具有助燃性;b管口处气体燃烧产生了淡蓝色火焰,因为氢气具有可燃性,故填:木条燃烧的更旺气体能燃烧。

③“2”是电源的负极,因为负极产生气体的体积较多是氢气,故填:负。

④通过电解水实验证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因为电解水只生成含有氢、氧两种元素的物质氢气和氧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知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所以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故填:氢元素和氧元素。

(2)自然界中的水都是混合物,可往试管中倒入少量自来水,加热试管至干,试管底
部有少量固体出现(或往试管中倒入少量自来水,加热试管,液体沸腾前就有气泡产生;用自来水做导电性实验,自来水能导电)等方法来证明。

故填:往试管中倒入少量自来水,加热试管至干,试管底部有少量固体出现(或往试管中倒入少量自来水,加热试管,液体沸腾前就有气泡产生;用自来水做导电性实验,自来水能导电)。

(3)在净水的过程中,经常用活性炭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利用了活性炭的吸附性,因为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

硬水的危害很大,生活中常用加热煮沸的方法既能降低水的硬度,又能杀菌消毒,因为加热煮沸可将可溶性的钙镁化合物分解成难溶性的钙镁化合物,使水中的钙、镁离子减少,水的硬度降低。

故填:吸附加热煮沸(或煮沸)。

【点睛】
利用电解水时正极产生的是氧气、负极产生的是氢气,正负极产生的体积比为1:2来解答。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
13、分子构成不同分子构成相同,但分子间隔不同两者由不同微粒构成不同种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水分子分裂成了氢原子和氧原子,然后氢原子、氧原子分别重新组合形成氢分子、氧分子,大量的氢分子、氧分子分别聚集成氢气、氧气化学碳原子的排列方式发生了改变
【解析】
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详解】
(1)①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属于不同的物质是因为分子构成不同,故填:分子构成不同;
②水和冰属于同种物质,但状态不同是因为分子构成相同,但分子间隔不同,故填:分子构成相同,但分子间隔不同;
③金和钢属于不同的金属是因为两者由不同微粒构成,故填:两者由不同微粒构成;
C属于不同种物质,主要是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故填:碳④金刚石、石墨、
60
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2)①水通直流电分解,是因为水分子分裂成了氢原子和氧原子,然后氢原子、氧原子分别重新组合形成氢分子、氧分子,大量的氢分子、氧分子分别聚集成氢气、氧气,故填:水分子分裂成了氢原子和氧原子,然后氢原子、氧原子分别重新组合形成氢分子、氧分子,大量的氢分子、氧分子分别聚集成氢气、氧气;
②石墨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金刚石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石墨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金刚石是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发生了改变,故填:化学;碳原子的排列方式发生了改变。

【点睛】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4、2KMnO 4ΔK 2MnO 4+MnO 2+O 2↑ 分解反应 堵塞导管
2H 2O 22MnO 2H 2O+O 2↑ AF 或CF 磨砂面 防止生成的气体逸出 实验结束先熄灭酒精灯(合理均可) 9.6 1.5g
【解析】
(1)实验室用KMnO 4粉末制取O 2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 4ΔK 2MnO 4+MnO 2+O 2↑,
该反应符合分解反应一变多的特征;发生装置中需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以防止加热时KMnO 4粉末进入导管,堵塞导管。

故填:2KMnO 4ΔK 2MnO 4+MnO 2+O 2↑;分解反应;堵塞导管。

(2)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
2H 2O 22MnO 2H 2O+O 2↑;若需收集一瓶氧气用于铁丝燃烧的实验,这个实验对氧气的纯度要求高,用排水法收集,应选择的发生与收集装置的组合是AF 或CF ;防止氧气从集气瓶中逸出,收集完毕,用玻璃片的磨砂面盖住集气瓶口;
故填:2H 2O 22MnO 2H 2O+O 2↑;AF 或CF ;磨砂面;
(3)用A 装置制取气体时,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要伸入液面以下目的是防止生成的气体逸出;故填:防止生成的气体逸出;
(4)在实验室里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实验结束时发现试管破裂的可能原因是实验结束先熄灭酒精灯,导致水槽内的水倒流进试管引起试管炸裂,故填:实验结束先熄灭酒精灯;
(5)①该反应共制得氧气的质量为:26.0g-16.4g=9.6g ;
②设生成氯化钾的质量为x ,
232MnO 2KClO 2KCl+3O Δ14996x 9.6g
14996=x 9.6g

x=14.9g
故反应前加入的二氧化锰的质量为:16.4g-14.9g=1.5g 。

五、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3分)
15、(1)0.6;(2)5.6;(3)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是33%
【解析】
试题分析:(1)由图象可知最终生成氢气的质量是0.6g ;
(2)依据图象可知6g 样品生成的氢气质量是0.2g ;
设6g 样品中铁的质量是x ,反应的氯化氢的质量是y
Fe+2HCl═FeCl 2+H 2↑
56 73 2
x y 0.2g
x=5.6g y=7.3g
(3)故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0%=33%
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点评:解答此类问题的根本点在于对反应图象的曲线进行分析,曲线的折点表示此时恰好完全反应.
16、5.1%
【解析】
解:溶质质量:50g ×7%=3.5g ,溶剂质量:50g-3.5g=46.5g ,实际称量NaCl 质量:3g-0.5g=2.5g ;
实际溶质质量分数: 2.5g 46.5g 2.5g
+×100%=5.1% 答:该学生配制的食盐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5.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