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静悟材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语文静悟材料
一、静悟思想:
静悟期间是消化知识并把知识系统起来的最好机会,也是语文成绩大幅度上升的关键时期。

所以,在这期间,一定要静下心来,把高中三年学的知识慢慢沉淀,慢慢回味与领悟,查漏补缺,巩固强化所学知识。

需要注意的是,复习需要每天定时进行,每天至少保证两节课,而不是把所有的知识积攒到几天进行,每天要坚持动笔或默记或读书或做题。

需要重视的是:作为首考学科,语文答题是否顺利无疑会影响后面其他科的考试。

据专家调查:不少学生通过科学有效的静悟,高考语文成绩能比平时提高10-20分。

因此,语文必须静悟好,首战必捷!
二、静悟原则:
1、要有一个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制订的详细的学习小计划,提高每节课的学习效率。

复习需要每天定时进行,定时定量回忆,每天保证两个小时,确保在考试前夕把知识点回顾一遍。

2、应加强动手动脑,静悟最忌只动眼动嘴的学习方式,必须多动脑多动手,做到手不离笔,笔不离纸,不降低学习的难度和质量。

3、发现问题,在积极思考而不得解决的情况下,要及时向老师或同学请教。

◆字音题
高考复习时需注意的读音
一、不能按声旁来读的形声字
谙ān 隘ài 捭bǎi 稗bài 俾bǐ愎bì鳔biào 迸bèng 跛bǒ
擘bò伥chāng 倘cháng 侪chái 觇chān 谄chǎn 糙cāo 掣chè
嗔chēn 瞋chēn 瞠chēng 笞chī炽chì啻chì饬chì忡chōng
憧chōng 蹴cù舸gě皈guī梏gù刽guì聒guō夯hāng 涸hé貉hé怙hù缄jiān 讦jié酵jiào 啾jiū忾kài 缂kè绔kù
跬kuǐ喟k uì耄耋mào dié懑mèn 虻méng 袂mèi 淖nào 蹒pán 抨pēng 纰pī毗pí圮pǐ胼胝pián zhī殍piǎo 悭qiān 掮qián 诮qiào 峭qiào 锲qiè觑qù悛quān 蜷quán 缫丝sāo 晌shǎng 莘shēn 哂shěn 谂shěn 稔rěn 谥shì舐shì坍tān 倜tì蜕tuì
葸xǐ呷xiā狎xiá黠xiá跹xiān 籼xiān 涎xián 庠xiáng 吁xū
酗xū謔xuè蕈xùn 垣yuán 莠yǒu 棹zhào 箴zhēn 梓zǐ
栉zhì峙zhì
二、多音字
(1)有两个读音的字(记住那个特殊的读音)
渐:渐染jiān 隽:隽永juàn 嚼:咀嚼jué
稽:稽首qǐ翘:翘首、翘楚qiáo 殷:殷红yān
佣:佣金yòng 熨:熨帖yù弄:弄堂lòng
巷:巷道hàng 力能扛鼎:gāng
颤:同“战栗”zhàn 识:同“记”zhì
逮:口语dǎi 薄:单个字báo
度:与大脑思想活动有关duó创:与受伤有关chuāng
横槛,与栏杆有关jiàn 脯:与干货有关fǔ
供:与祭祀、犯人有关gòng 靓:与化妆有关jīng
靡:与生活奢侈浪费有关mí否:与坏运有关pǐ
纤:与船绳有关qiàn 泊:与水有关pō
舍:与住地有关shè圈:与关动物的地方juàn
乘:多少辆马拉的兵车shèng 载:与“年”、记在书报上有关zǎi
咽:与伤心、哭泣有关yè
泥:作动词nì中:作动词zhòng 与:作动词yù衣:yì
相:作动词或与动词有关xiàng 宁:作连词或姓nìng
其他:艾裨便藏朝当给间角藉禁劲量露模悄似蹊吓兴应济
(2)有多个读音的字:参差哄解塞帖着
三、字形字义接近而容易误读的字
赝(膺)犷(旷)羸(赢)皴(皲)咤(诧)磬(磐)犄(掎)棱(凌)庇(屁)
荫(阴)侍(伺)侯霎(刹)那纂(撰)写犬豕(豚)神祗(祉)四、声调和平时读的不一样的字
亲戚qī氛围fēn 嫉恨jí癖好pǐ譬如pì矩形jǔ针灸jiǔ
肖像xiào 徇情xùn 档案dàng 压轴zhōu 滂沱pāng 内疚jiù
挑剔tī憎恨zēng 梵文fàn 潜藏qián 张韶涵sháo 召开zhào
缴纳jiǎo 亲昵nì
五、读音和平时读的不一样的字
豇豆jiāng 粳米jīng 腈纶jīng 浣纱huàn 毛坯pī肚脐眼qí荠菜j ì
揩油kāi 惬意qiè
4、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A. 饿殍(piǎo)挣(zhèng)脱剽(piāo)悍随声附和(hè)
B. 横(héng)祸龟(jūn)裂箴(zhēn)言乘(chéng)人之危
C. 辍(chuò)学着(zháo)落殷(yān)红自怨自艾(yì)
D. 道观(guàn)蹊(qī)跷炽(zhì)热不着(zhuó)边际
参考答案:
4、A(B. 横hèng祸C. 着zhuó D. 炽chì)
◆字形题
1.曲高和寡、貌合神离、和衣而卧、性格不合、感情不和、和盘托出、和衷共济、合(阖)家欢乐、随声附和
2.义不容辞、以辞害意、提出异议、意气相投、意气千秋、断章取义、顾名思义、微言大义
3.一副对联、辐射、负面影响、副作用、幅员辽阔、全副武装、一副笑容、名副其实
4.欢度春节、渡过难关、度假村、暗度陈仓、过渡时期、过渡地带
5.读职、穷兵默武、买犊还珠、赎罪、连篇累犊.甜犊情深、亵渎
6.水泄不通、一泻千里、排泄、腹泻、上吐下泻、宣泄,倾泻
7.迫不及待、大声疾呼、深恶痛绝、嫉恶如仇、愤世嫉俗
8.望风披靡、风靡一时、靡日不思、靡靡之音、生活糜烂、糜费(靡费)9.以逸待劳、以点带面、披星戴月、责无旁贷、戴罪立功、不共戴天10.先发制人、出奇制胜、臻于那治、法制社会、健全法制
11.伸张正义、能屈能伸、引申、延伸、声讨、申冤(伸冤)
12.山洪暴发、爆发革命、暴虎冯河、暴发户、火山爆发、爆满
13.再接再厉、变本加厉、厉兵株马、励精图治、雷厉风行、厉行节约14.各行其是、物是人非、惹是生非、共商国是、无事生非、大是大非15.宽宏大量、声音洪亮、洪福齐天、声如洪钟、规模宏大_16.细水长流、青春常在、老生常谈、长年累月、四季常青17.重峦叠嶂、叫苦不迭、腾挪跌宕、大跌眼镜、高潮迭起18.积毁销骨、报销车费、一笔勾销、销声匿迹
19. 辩证逻辑、辨证论治、辨认、互相辩难、思辨
20.丰富多彩、神采奕奕、精彩、喝彩、文采飞扬
21.委曲求全、受委屈、能屈能伸、曲意逢迎
22.秘诀、诀别、诀窍、抉择、绝无仅有、绝对
23.良辰美景、晨钟暮鼓、日月星辰、寥若晨星
24.通碟、影碟、喋喋不休、间谍、虎口喋血
25.流言蜚语、蜚声影坛、文采飞扬、文才斐然
26.相辅相成、墨守成规、一脉相承、胸无城府
27.精神涣散、焕发青春、改头换面、涣然冰释
28,掉以轻心、提心吊胆、形影相吊、尾大不掉
29.不容置疑、不容置咏、质疑、不置可否[来源:学&科&网] 30.俯首帖(贴)耳、肺腑之言、认罪伏法、服罪
31.终身大事、终身之计、奋斗终生
32.如雷贯耳、全神贯注、醒酬灌顶
33.天然气、防患未然、不以为然
34.质地坚韧、坚忍不拔、韧带
35.层峦叠嶂、障碍、乌烟瘴气
36.波浪滔天、惊涛骇浪、白浪滔滔
37.不计前嫌、不计其数、无济于事
38.自顾不暇、目不暇接、闻名遐迩
39.振聋发耽、震耳欲聋、重振旗鼓
40.成人之美、当仁不让、为富不仁
4、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坐像精简心无旁骛攻城掠地
B. 白皙文身披沙拣金形迹可疑
C. 影碟膨胀胸无城府锐不可挡
D. 幅员惦量指手划脚甘拜下风
参考答案:
4、B(A. 掠→略 C. 挡→当 D. 惦→掂划→画)
高三语文静悟材料
◆正确使用词语
一、正确使用实词
1、从色彩辨析近义词
⑴词的感情色彩不同
褒义词:具有肯定或赞许的感情。

如:鼓励、成果、抵御、果断。

贬义词:具有否定或贬斥的感情。

如:煽动、后果、抗拒、武断。

中性词:不表示褒贬。

如:鼓动、结果、抵抗、决断。

⑵词的语体色彩不同
口语:口语具有通俗朴实生动的风格,对话、文艺作品多用口语。

如:坟、土豆、胖、天空
书面语:书面语有文雅、庄重的风格,多用于郑重场合,理论文章。

如:陵墓、马铃薯、富态、苍穹
2、从词义方面辨析
⑴词义范围的大小不同
⑵词义侧重点不同
⑶词义轻重不同
如:“希望”“期望”与“渴望”,“轻视”“蔑视”与“藐视”。

3、从运用上辨析
⑴词语习惯搭配不同
如“充足”“充分”与“充沛”,充足:多与自然界或物质方面的比较具体的东西搭配。

充分:多与比较抽象的事物搭配。

充沛:多与表示精神方面的抽象概念搭配。

⑵适用的对象不同
如“爱护”与“爱戴”,“爱护”用于上级对下级、长辈对晚辈或同级同辈之间;而“爱戴”则用于下级对上级、晚辈对长辈。

⑶词性的不同
如“障碍”与“阻碍”,“阻碍”为动词,而“障碍”为名词。

二、正确使用虚词
(一)本考点主要包括:副词、连词、介词、助词。

1、副词
⑴自相矛盾。

和前后表述的内容相互矛盾。

如:经专家鉴定,这一只明朝景泰年间制作的景泰蓝铜罐价值至少在三万元以上。

⑵重复。

如:经过治理整顿,剧场内外秩序明显好转,观众出入不再互相拥挤。

⑶词性不明。

如:①他常常写小说,偶然也写诗歌。

②他在工作中犯了这么大的错误不是偶尔的。

⑷位置不当。

如:与作家不同的是,摄影家们把自己对山川、草木、城市、乡野的感受没有倾注于笔下,而是直接聚集于镜头。

2、连词
⑴错用连词。

使用连词应和句意关系相符合。

如:培养公民的法制观念是一个长期过程,只要从学生时代就进行了法制教育,就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⑵滥用连词。

关联词语用来表示句意关系,如果没有某种关系却使用了关联词语,或多用,就会造成叠床架屋。

如:参加这次探险活动前他已写下遗嘱,万一若在探险中遇到不测,四个子女都能从他的巨额遗产中按月领取固定数额的生活费。

⑶关联词搭配不当。

如:①这篇文章,语言虽然平易近人,但却朴素无华。

②这本书已经出版好多年了,所以作者最近作了较大修改。

⑷关联词位置不当。

如:不仅中药疗效好,而且价格低廉,还无副作用。

3、介词
⑴滥用介词。

如:在这部作品中,并没有给人们多少正面的鼓励和积极的启示,相反,其中一些情节的负面作用倒是不少。

⑵漏用介词,造成成分残缺。

如:这些瑰丽奇特的诗篇中所表露的电火行空、上天入地、宇宙航行、登临月球的憧憬,随着科学的发展,都变成了现实。

⑶介词误用。

如:一个人的性格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由于他的家庭和社会环境所决定的。

⑷搭配不当。

如:今年要以下岗工人的再就业问题作为重要任务,切实抓好。

⑸介词位置不当。

如:如果我们把这样的先进事迹不报道好,怎么对得起这里的老乡们呢?
⑹介宾不完整。

如:这部电影在塑造周总理的形象所提供的经验是非常宝贵的。

4、助词:
包括结构助词:如“的、地、得、所”;时间助词:如“了、着、过”;语气助词:如“呢、吗、吧、啊”。

其中,考察最多的是“的”,请大家额外注意,在这里不再赘述。

(二)特别提醒:
1、先找一组最有把握的抓住相异点进行辨析。

⑴从词义的轻重不同的角度辨析
⑵从词义的范围大小不同的角度辨析。

⑶从词义的感情色彩不同的角度辨析
⑷从词语适用的对象不同的角度辨析
⑸从词义的侧重点不同的角度辨析
2、放入具体的语境,辨析后排除一个,从而排除两个答案。

3、以此类推,选出答案。

4、最后一个代入句子检查,觉得正确,答案即可确定。

三、成语(含熟语)
(一)回顾考题常见设误类型
⑴曲解词语,望文生义
⑵用错对象,张冠李戴
⑶误用褒贬,情感错位
⑷颠倒尊卑,不知谦恭
⑸语义重复,自相矛盾
⑹搭配不当,不合习惯
⑺夸大其辞,不知轻重
⑻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二)正确理解和使用成语的方法
⑴理解关键词的含义,不可望文生义。

如:屡试不爽、间不容发、不足为训、大方之家。

⑵在理解原意的基础上,把握比喻义。

如:方枘圆凿、和盘托出、李代桃僵、登堂入室、振聋发聩。

⑶要多掌握各种类型的成语。

①褒贬两用成语
②中性与贬义共用的成语
③本义与引申义共存的两用成语
④贬义与自谦共用的成语
⑤一般的两用成语
①望文生义型
②易混淆型
③近义型
④贬颠倒型
⑤谦敬失当型
⑥对象配错型
⑦词语重复型
⑧语境、人称、程度、范围等角度不当型
⑨不能带宾语型
⑩多用在否定句中型
◆标点符号
一、回顾常见的27个设误点:
1、概数中间用顿号
[例1] 小河对岸三、四里外是浅山,好似细浪微波,线条柔和,蜿蜒起伏,连接着高高的远山。

句中“三四里”是一个概数,表示大概距离,概数中间不用顿号,“三”和“四”中间的顿号应删去。

2、集合词语间用顿号
[例2] 全社会都要关心下一代的健康成长,切实做好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的工作。

句中“中小学生”是一个集合词语,“中”和“小”中间的顿号应删去。

集合词语读起来不需停顿,中间不用顿号。

如:公安干警、大专院校、男女老少、兄弟姊妹、教职员工、青红皂白、假冒伪劣、真善美、假恶丑、指战员、工农业、师生、父母等。

3、连词前面用顿号
[例3] 观众长时间地等待,只为一睹她的风采、或请她签上一个名。

句中“或”前不能用顿号,要么删去,要么改为逗号。

4、并列的几个谓语、补语间用顿号
[例4] 商业世界中,最强大的力量不是贪婪、不是恐吓、也不是激烈竞争所引燃的旺盛的战斗能量。

是什么?是爱。

句中“不是贪婪”等三项,均充当谓语,构成三个分句。

并列的分句间不能用顿号,句中两个顿号均应改为逗号。

5、两层以上并列关系的词语间用顿号
[例5] 请将此文件抄报市委副书记陈三泰、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张广明、副市长刘宏远等领导同志。

句中有两层并列关系:“市委常委”与“宣传部长”为小并列,中间用顿号;三位领导的职务、姓名为大并列,中间应用逗号。

句中全部用顿号,层次不明,应将“陈三泰”和“张广明”后的顿号改为逗号。

高三语文静悟材料
6、充当状语的“把”字短语后用逗号
[例6] 演员孙飞虎饰演蒋介石真是演绝了。

我看了电影《西安事变》后,一直把电影中的蒋介石,当作真的蒋介石。

句中“把电影中的蒋介石”是“当作”的状语,二者联系十分紧密,中间的停顿使得文意不连贯,故应将二者中间的逗号删去。

7、并列关系分句间用逗号
[例7] 《反不正当竞争法》第8条明确规定:“经营者不得采用财物或者其它手段进行贿赂以销售或者购买商品。

在账外暗中给予对方单位或者个人回扣的,以行贿论处,对方单位或者个人在账外暗中接受回扣的,以受贿论处。


句中“……以行贿论处”和“……以受贿论处”是两种惩处方式,二者构成并列关系的复句,用逗号使得文意层次不分明,应将“以行贿论处”后的逗号改为分号。

8、内部无停顿的并列成分间直接用分号
[例8]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一是发展型和享受型消费在人们的消费中占更加重要的位置;二是发展型消费和享受型消费大众化。

句中并列成分内部没有逗号,不应直接用分号(分行列举的文字除外),应将分号改为逗号。

9、一句中先用句号再用分号
[例9] 如何搞好学习呢?一、学习贵在自觉。

要有笨鸟先飞的精神,自我加压;二、学习贵在刻苦。

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持之以恒。

句中,先用句号,再用分号,显得不伦不类。

应将第一个和第二个句号都改为逗号。

10、非疑问句用问号
[例10] 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时难。

外出旅游,难免会出现游客权益受到侵害的情况。

游客应该知道如何防止这类事情的出现?如何更好地保护自己?
句中“如何防止这类事情的出现”和“如何更好地保护自己”,不是向游客提出的问题,而是游客应该知道的,是陈述不是疑问,应将前后两个问号分别改为逗号和句号。

11、主谓倒装的疑问句中问号用在前面
[例11] 去北京哪天动身啊?张主任。

主谓倒装的疑问句,问号应放在句尾,前面可用逗号断开。

故句中问号应改为逗号,句号改为问号。

12、选择问句用多个问号
[例12] 请问:到底是生来就盲的人比半道才盲的人幸福呢?还是恰恰相反?
选择问句虽然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选择项,但仍然是一个完整的句子,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因此只能在句末用一个问号,句中各项之间应用逗号。

句中第一个问号应改为逗号。

13、句子内部用叹号
[例13] 伟大祖国的壮丽山河啊!在全面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时期里,将焕发青春,变得更加壮丽。

句中“伟大祖国的壮丽山河啊”是整个句子的主语,不是一个独立的句子,后不应用叹号,应改为逗号,句末的句号改为叹号。

14、一个句子中用两个冒号
[例14] 我们认为:不犯错误的人只有两种:一种是已经去世的人,另一种是还没有出生的人。

一个句子中不能出现两个冒号。

要么把第一个冒号删去,要么把第二个冒号改为逗号。

15、说话人在中间,“说”后用冒号
[例15] “以德治国的关键,”王部长加强语气强调说:“就是要把道德建设放在首位。


说话人在中间,“说”后应用逗号,句中冒号应改为逗号。

16、总起与分述之间用逗号
[例16] 更让人担心的是她的身体状况,经常出现阵发性潮红,一阵阵发热、出汗;常感头疼目眩,心悸恶心;四肢麻木无力,腰酸背痛;晚上更是翻来覆去睡不着觉,严重影响白天的工作。

句中“更让人担心的是她的身体状况”是总起句,它领起下面四个并列的分句,应把“状况”后的逗号改为冒号。

17、直接引语句末的句号放在引号外
[例17] 领队表示:“我们就是要老虎不出洞,这几天的训练就是针对周日比赛的需要”。

句中“领队表示”后的语句是领队的原话,属直接引语,直接引语句末的句号应放在后引号内。

18、间接引语和直接引语连用,句末的句号放在引号内
[例19] 狄德罗坚持了反映论的思想,他认为:人的概念“只有和外界的东西联系起来才成为坚实可靠。


句中既有间接引语,又有直接引语,句号放在引号内,就把句号归于直接引语了,而整个句子就没有句末标点了,显然是不行的,应把句号移至后引号外面。

19、标明注释性文字,并列短语后用逗号
[例19] 蝉的幼虫出现于地面后,就要寻找一个适当的去处――一棵小矮树,一片野草叶,或者一根灌木枝,以便脱掉它身上的皮。

句中破折号解释的对象是“去处”,解释性文字究竟到什么地方为止,不够清楚,仔细看,应该到“灌木枝”处,为使解释性文字醒目,又不影响语句的连贯性,应将“灌木枝”后的逗号改为破折号。

20、书名号滥用,如栏目、话题、主题等。

[例20] 这次作文,老师让我们写的话题是《超越性格障碍》。

栏目、话题、主题等均不应用书名号,应用引号,句中书名号要改为引号。

21、句内括号,括号放在逗号或句号后
[例21] 元好问认为陶渊明诗歌“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论诗绝句》)苏轼也说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与苏辙书》)这都是对陶诗艺术特色的准确评价。

句中《论诗绝句》和《与苏辙书》为句内注释,标明诗句出处,应紧跟在诗句之后,两处括号前的逗号均应移至括号后。

22、句外括号,括号放在句末标点前
[例22] 他培育了许多香花,喂养和训练了许多小动物(他后来还曾照顾动物园里一条没有母虎的乳虎,每天一匙一匙地用牛奶喂它)。

该句中,括号里的话是注释整个句子的,括号是句外括号,应放在句末的点号之后。

23、省略号和“等”、“等等”同时使用
[例23] 国庆节一起去北京的有十七八个人,有我姐姐、哥哥、表妹、同学……等。

省略号和“等”、“等等”都表示列举的省略,但二者不能同时使用。

句中省略号和“等”应删去一个。

24、并列词语三个以下误用省略号
[例24]李白、杜甫……都是唐代著名的大诗人。

并列的词语三个以上才能用省略号,此处省略号应改为“等”。

25、破折号与“即”、“就是”等词语同时使用
[例25] 船上的人告诉他船所经过的海槽――就是“中外之界”。

破折号和“即”、“就是”等词语都表示解释说明,但二者不能同时使用,该句将破折号删去为好。

26、破折号与括号混用
[例26]①列宁笑着说:“我们就叫他斯大林(俄文的意思是钢铁)好了。


②1842年8月,清政府被迫同英方签定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

破折号表示的注释部分内容比较重要,要连着正文读出来;括号表示注释的内容可以不读出来。

27、破折号与冒号混用[例27]①今天晚会上有如下节目:舞蹈、独唱、相声和杂技。

②我国的四大发明——火药、印刷术、指南针、造纸术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有伟大贡献。

分说部分是总说部分的分项叙述,用冒号;分说部分是总说部分的注释,用破折号。

二、静悟自测(以2011年各地高考题及2012年山东各地一模题为主)
1、(2011潍坊)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防治手足口病是关系民生的大事情,”省领导在慰问患者及其他人员时说:“必须坚持生命第一的理念,坚决打赢这场疫情阻击战。


B.要读懂陌生文言文,应先粗读文章,了解文章讲的是什么事件,(几件事、事件之间的联系)涉及的人物,(几个人,人与人之间是什么关系)作者对人物与事件是怎样的态度,做到心里有数,对于不理解的词暂且先不作深究。

C.它从哪里来呀?那歌声。

在这么漫长的严酷之后,鸟儿们会这么快就复生?它活泼,像泉水,从那里,春天慢慢滴落又喷涌而出。

D.去年7月印发的被称为“中国未来10年教育蓝图”的教育规划纲要,就已将“探索有的科目一年多次考试的办法,探索实行社会化考试”写入其中。

2、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郎咸平说:“购买者在某些场合下,会把下岗职工推向社会,而改革结果是他们得到了国有资产。

这就是经济学家一针见血指出的‘改革利益属于少数人,而改革的成本由社会承担’(12月5日《北京现代商报》)。


B.郑筱萸案暴露出国家对行政许可项目进行监督管理的缺陷——即审批权力配置不科学、制约不合理、运行不公开、监督不到位。

C.中外记者都急于了解“防御性国防政策”和“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两者是什么关系?该如何理解当前中国的国防政策本质?
D.山东花生油、优质豆油……价格均有小幅上涨,原因有三个:一是油菜籽涨价影响了食用油价格;二是民工返城、学生返校增加了食用油需求;三是铁路货运提价增加了运输成本。

3、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作家见闻的真切、感受的深刻,使其行文“不是铺张,不事雕琢,意随景到,笔借目传”(张岱《跋寓山注二则》),自有一种淳朴之美。

B鲁智深和李逵都是粗豪之人,请你比较一下《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和《李逵负荆》两篇文章,看看两人的言语和举动有什么不同?
高三语文静悟材料
C乐府最初的职责是采集民歌加以整理,配乐演唱,后来人们便把乐府所采集和演唱的民歌叫做《乐府诗》和《乐府歌词》。

D“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这落下的决不是碧绿柔软的叶子,而是飘零透些微黄的叶子,我们仿佛听见了离人的叹息、想起了游子的漂泊。

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礼的公正性体现在社会个体成员身上便是义。

孟子认为,义与仁不同,“仁,内也,非外也,义,外也,非内也。

”它是一种外在表现,正是它,决定着社会个体成员对礼的遵循。

B.如何理解这种新变化和新特点,如何评价西方各种社会形态(后工业社会论、信息社会论、知识社会论、全球社会论、消费社会论等)理论,学术界一直存在着各种不同的争论。

C.这个大导演的卧室和书房可谓杂乱无章。

柜子、桌子、沙发、地板、窗台,所有的地方都堆满了书报、杂志、相片等,给人的感觉就是一个字,乱!家人要帮他整理,他却一口拒绝。

D.通过Google搜索,我们发现关于世界一流大学的词条成千上万,而且很多院校——位于加拿大中部的相对一般化的学术性大学到新成立的位于波斯湾的学院——都自称为“世界一流”。

1、D(A“说”后的冒号改为逗号;B括号应放在逗号前;C应改为“它从哪里来呀,那歌声?”)
2、A (B“——”“即”只能保留其一;“、”号应改为“,”号 C“?”应为“,”号 D “……”使用不当,“;”号应为“,”号)
3、A (B句末应用逗号;C书名号改为引号;D顿号改成逗号)
4、D(A将引文作为作者说话的一部分,后引号应在句号里面;B括号应在“理论”之后;C“一个字”后应用表提示的冒号。


◆辨析并修改病句
一、回顾六大语病类型:
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二、回顾辨析语病的一般方法:
⑴语感审读法
⑵成分分析法
⑶标志检查法
⑷造句类比法
⑸逻辑分析法
三、严查标志,熟知病句辨析的十一个切入点:
⑴切入点之一:句首有介宾短语,审视是否缺主语。

句首的介宾短语如“通过......”、“经过......”、“在......中(下)”、“从......中”等,一般充当状语,表明原因、理由或时间或处所等,它后面没有主语时,就有可能是缺主语了。

⑵切入点之二:谓语后的宾语部分较长,审视是否缺宾语中心语。

在一个句子中,如果宾语部分比较长,要特别注意是否缺宾语中心语。

⑶切入点之三:句子成分齐全、搭配合理,审视是否合乎逻辑。

如果一个句子成分齐全,搭配合理的话,就要想到检查它是否合乎逻辑,因为这时语法知识是帮不上忙的。

⑷切入点之四:句中有并列结构,审视其各项能否并列,能否与相关的词语搭配。

①不合逻辑。

并列结构,并列的各项不能有意义上的交叉、范围上的包含与被包含,否则会引起矛盾。

②搭配不当。

并列结构的各项,在句中充当同一成分。

如果充当主语,就要考虑平列的每一项是否能与共同的谓语搭配;如果充当谓语,就要考虑平列的每一项是否都能与共同的主语和宾语搭配。

③表意不明
④语序不当
⑸切入点之五:定语或状语复杂,审视其能否与中心语搭配、排序是否恰当。

多项定语的排序顺序一般是:①表所属的名词、代词(表示“谁的”);②指示代词或数量短语(表示“哪一个”或“多少”);③动词或动词短语(表示“怎样的”);④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表示“什么样的”);⑤表示性质或性别的名词(表示“什么”)。

多项状语的排序顺序一般是:①条件;②时间;③处所;④语气;⑤范围或否定;⑥程度;
⑦情态;⑧对象。

当试题中的定语或状语不止一个层次时,就应该考虑其排序是否恰当。

⑹切入点之六:句中有肯定与否定(或正面与反面)相叠的短语(如能否、优劣、好坏等),审视是否需要配套使用类似的短语。

⑺切入点之七:如果是否定句或反问句,审视否定是不是恰当。

汉语语法上有如下规律:单重否定句表示否定的意思,双重否定句表示肯定的意思;肯定句式的反问句表达否定的意思(因为反问格式相当于一重否定),单重否定句的反问句表达肯定的意思,双重否定式的反问句表达否定的意思。

当一个句子既是否定句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