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附红细胞体病及其防治
羊附红细胞体病症状及治疗方案
羊附红细胞体病症状及医治方案羊附红细胞体病在暖和季节极易产生,一旦产生多呈流行性爆发,任何阶段的羊都会被感染的可能。
若有产生对养殖场危害非常大,特别是羔羊死亡率高,有的病羊还是隐性感染。
熟悉掌控该病的症状和医治措施,可做到早发觉,早控制,将缺失降到最小。
羊附红细胞体病的症状有哪些?1、发病早期症状:病羊精神不振,食欲减退或不食,羊体逐渐消瘦,体温明显升高。
2、发病中期症状:患羊行走无力,有的严重的乃至卧地不起。
同时伴随腹泻、呼吸道等症状。
3、发病后期症状:病羊腹泻严重,同时伴随贫血。
有的病羊显现瘫痪、羊体发颤。
随着病情恶化,终究衰竭而死。
4、其它:母羊感染本病后,生产性能会遭到影响,受胎率低,很容易显现流产现象。
注:本病的病程一样在1-12天,症状有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之分,常常急性的来不及医治就死亡,而慢性的则有机会医治控制死亡率。
羊附红细胞体病怎么医治?医治该病,可用四环素7-8mg/公斤体重,加入10%葡萄糖溶液500毫升中静脉注射,一天一次,连用3天。
贝尼尔按每公斤体重7毫克,深部注射,隔日1次,连用3次。
同时,病羊配合使用抗生素和解热药进行对症医治,避免显现继发感染。
对于体质弱、病情严重的羊,可用适量葡萄糖、碳酸氢钠等药物混合,静脉给羊肌注。
在医治进程中,也可配合使用牲血素、土霉素等药物,增进羊体的康复。
另外,对于有继发感染肺炎、呼吸道等并发疾病的,要在兽医指导下,搭配对应医治的药物进行医治。
夏季如何预防羊附红细胞体病?夏季是本病的高发季节,那么这个时候应如何做好预防工作,避免疫病产生?建议做好以下几个方面:1、灭蚊蝇。
夏季蚊子、苍蝇多,这些虫子很容易成为疾病的传播者,引发羊群被感染。
所以就需要切断传播途径,要对蚊蝇进行杀灭,加强驱螨灭蜱。
2、加强饲养。
每天给羊豢养的饲料保持多样化、营养全面,同时要给羊饮用充足的水,避免中暑、热应激产生。
3、定期消毒。
定期对羊圈进行消毒,包括羊饲养用具以及羊生活的环境。
牛羊附红细胞体病的防治
牛羊附红细胞体病的防治牛羊附红细胞体病是一种由寄生虫引起的传染病,主要影响牛羊等反刍动物。
该病在全球范围内都有发生,给畜牧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预防和控制牛羊附红细胞体病对于畜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一、病因及病原体牛羊附红细胞体病的病原体是红细胞体寄生虫,属于原生动物门,它会寄生在反刍动物的红细胞内,通过血液传播给其他宿主。
寄生虫的传播途径主要有蚊虫叮咬、输血、采血、器械污染和母婴传播等。
二、临床症状牛羊附红细胞体病主要症状包括发热、贫血、食欲减退、体重下降、精神萎靡等。
严重的感染会导致动物死亡,给畜牧业带来严重损失。
三、防治措施1. 疫苗接种疫苗接种是预防牛羊附红细胞体病的有效途径。
具体操作包括定期给牛羊接种疫苗,提高它们的免疫力,减少感染的风险。
2. 畜舍卫生保持畜舍的卫生环境对于预防牛羊附红细胞体病也是非常重要的。
要做到畜舍勤换新鲜干净的垫料,保持空气流通,及时清理粪便,减少蚊虫滋生的环境。
3. 饲养管理加强牛羊的饲养管理也是预防牛羊附红细胞体病的重要环节。
做好牛羊饲料的消毒工作,防止饲料受到污染,保证牛羊的饮水卫生,降低感染的可能。
4. 蚊虫控制蚊虫是牛羊附红细胞体病的传播媒介,因此控制蚊虫数量也是重要的防治手段。
可以采用化学除虫剂、驱蚊器具等措施来控制蚊虫的繁殖和传播,有效减少畜牧业的损失。
5. 定期体检定期对牛羊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感染的动物,防止疫情扩大,保护畜群的安全。
这些防治措施是预防牛羊附红细胞体病的常规方法,但需要注意的是,疫苗接种的时机和剂量应该根据当地的疫情情况和兽医的指导来进行,避免接种不当导致病情加重。
除了常规的防治措施外,科学的养殖方法也是预防牛羊附红细胞体病的重要手段。
可以采用良好的养殖环境、适宜的饲料、科学的疾病防控管理等措施,提高牛羊的免疫力,减少感染的机会。
预防牛羊附红细胞体病是畜牧业中不可忽视的工作。
只有通过科学的防治措施和良好的养殖管理,才能有效预防和控制这种疾病,保障畜牧业的健康发展。
羊附红细胞体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诊断和防治措施
羊附红细胞体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诊断和防治措施羊附红细胞体病是一种由于疟原虫侵染引起的疾病,主要发生在非洲、南亚和中东地区。
该疾病对羊的生产性能和羊群的健康状况造成了严重影响,了解该疾病的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症状、诊断方法和防治措施对于预防和控制该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流行病学特点羊附红细胞体病主要由伊氏囊体疟原虫引起,是一种由于血液寄生虫引起的传染病,通过注射、吸血虫和稀尿间接传播的虫草体侵染引起。
虫体主要寄生在羊的红细胞内,使得感染的羊出现贫血、发热和器官功能损害等症状。
该疾病主要发生在气候温暖、湿润的地区,且在夜间多昼伏、黄昏以后和阴雨天气更为活跃。
临床症状羊附红细胞体病的临床症状主要包括贫血、发热、体重减轻、关节痛、流感样症状和腹泻等。
在感染初期,羊出现乏力、食欲减退、体温升高等症状,随着病情的恶化,贫血逐渐加重,羊出现呼吸急促、心慌、肢体发紫等症状。
在严重的情况下,感染的羊甚至会死亡。
诊断方法针对羊附红细胞体病的诊断,一般可以通过症状、疫情特点和实验室检查来进行。
在疫情盛行地区出现上述临床症状的羊,应该高度怀疑为羊附红细胞体病。
可以通过血涂片镜检、抗原和抗体检测、PCR技术等实验室检查方法来明确病因。
防治措施为了预防和控制羊附红细胞体病,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治措施。
可以通过改善饲养环境、加强饲养管理,提高羊的免疫力来预防该疾病的传播。
可以选择在疫情盛行地区对羊进行定期的预防性驱虫和疫苗接种,提高羊的抵抗力。
需要对感染性羊进行隔离治疗,避免疾病的传播。
可以采用驱虫药、抗疟疾药物、抗生素和输液治疗等方法来对羊进行治疗,争取他们的康复。
羊附红细胞体病是一种严重危害羊群健康的疾病,需要引起养殖户和兽医部门的高度重视。
通过加强饲养管理、定期的预防性驱虫和疫苗接种、严格的隔离治疗以及规范的用药,才能够有效地预防和控制该疾病的传播,保障羊的生产性能和羊群的健康状况。
羊附红细胞体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诊断和防治措施
羊附红细胞体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诊断和防治措施羊附红细胞体病,又称为厄立特病,是一种由寄生虫引起的疾病,主要感染在牛、羊等反刍动物身上。
这种疾病对养殖业造成了较大的危害,因此对于羊附红细胞体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诊断和防治措施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对羊附红细胞体病进行详细介绍,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这种疾病,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一、流行病学二、临床症状1. 没精打采感染羊附红细胞体病后的养殖动物会出现没有精神、精神萎靡的症状,不愿意活动,表现出一种晕乎乎的状态。
2. 食欲不振感染该病的养殖动物在患病时会出现食欲不振的症状,不愿意吃食物,导致体重减轻。
3. 贫血患病的养殖动物会因为寄生虫在体内大量繁殖而导致贫血,出现贫血的症状,如口脂等粘膜出现苍白。
4. 发热在感染该病后,养殖动物会出现发热的症状,体温升高。
5. 异常行为患病的养殖动物会出现异常行为,如头晕目眩,走路摇摆不稳,表现出神经系统受损的症状。
以上就是羊附红细胞体病的临床症状,需要引起兽医、饲养员等相关人员的重视,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诊断和治疗。
三、诊断对于羊附红细胞体病的诊断,目前主要是通过临床症状、血液检查和病原学检测等多种手段来确定。
在羊群出现上述临床症状时,需要及时进行血液检查,观察寄生虫在红细胞内的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从而确定是否患有羊附红细胞体病。
对于已确诊的患病的羊群,还需要进行相关的疾病监测,确认是否具有传染性等特点,为疾病的控制和治疗提供依据。
四、防治措施1. 加强饲养管理在养殖过程中,需要定期进行饲养管理,保持饮水清洁、饲料新鲜,及时清理粪便等,减少寄生虫的传播。
2. 合理用药需要根据养殖动物的病情,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如氧化氟马林、多环芳烃等,通过饮水或注射等方式进行用药。
3. 病原学防控需要及时对疫区进行监测和排查,发现疫情后,采取隔离、消毒等措施,减少疫区的扩散。
4. 加强养殖环境卫生需要保持养殖环境的卫生,包括环境清洁、通风、消毒等,减少寄生虫的滋生和传播。
羊附红细胞体病的临床表现 羊附红细胞体病的防治措施 - 养羊技术
羊附红细胞体病的临床表现羊附红细胞体病的防治措施-养羊技术附红细胞体病是一种亚急性传染性但非接触性传染性疾病,特征为羔羊贫血和体质虚弱。
虽然附红细胞体病在大多数绵羊生产国散发性发生,但这种轻度的、常常诊断不出来的疾病对于绵羊业的重要性较小。
只是由于羔羊生长发育不良和偶尔死亡,可引起一些经济损失。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羊附红细胞体病的临床表现羊附红细胞体病的防治措施。
1、流行病学该病通常在温暖季节的容易发生,但冬季也能够发生。
该病主要呈现散发或者隐性经过,且具有较低的死亡率,但会严重影响机体的生长发育以及生产性能。
如果存在能够引起应激的因素,如气候出现异常变化、长途运输、饲养管理不当、饲料品质较差以及并发感染其他疾病等,都能够导致隐性感染的羊出现发病,或者加重病情,或者扩大传播。
任何年龄的羊都能够感染该病,通常是由于饲养过程中圈舍环境卫生较差、饲养密度过大、缺乏营养等,都能够引起急性发病。
特别是断奶后的羔羊最容易发生感染,且其发病率、死亡率都要高于成年羊。
该病的主要传染源是病羊和隐性感染羊,通常经由吸血昆虫(如蚊、虱、蜱、疥螨等)以及小型啮齿动物进行传播,也能够经由没有严格消毒的针头以及手术器械进行传播,还能够经由胎盘进行垂直传播。
2、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发病初期,病羊体温升高达到39 --40℃,精神萎靡,反刍减少或者完全停止,心跳、呼吸加快,停止嗳气,并伴有腹泻,排出稀薄粪便,混杂黏液或者血液,散发恶臭味,有时还会排出干小的粪球,附着血液,频繁排尿,排出淡黄色的透明尿液,往往呈俯卧状,拒绝走动,眼结膜发生水肿,存在针豆大小的出血斑点,有黄色的黏液性结痂存在于鼻孑L周围,颊部、口腔上下唇内侧、舌背面及两侧、齿龈、黏膜也存在大量的粟粒大小的出血斑点。
发病后期,病羊可视黏膜变得苍白或者发生黄染,贫血,明显发热,体质消瘦,容易嗜睡,皮下苍白,往往由于严重衰竭而发生死亡,病程一般持续7-30天。
主要病变是发生贫血和黄疸,皮肤存在紫色斑块,皮肤及可视黏膜发生黄染。
山羊附红细胞体病的防治
一
周 内羊病蔓延全群 , 用蒽诺沙星 、 丁胺卡那霉素 、
Hale Waihona Puke 泰 乐 菌 素 等治 疗 5 , 果 不 理 想 , 后 共 有 大小 羊 效 d 先
2 3只 因贫血 、 消瘦 、 瘫痪 不 起 , 最后 衰 竭 死亡 。与之
草料 , 晚上 倒 地死 亡 ; 随后 又 有 7只成 年羊 发 病 , 病 羊 体 温 4 .c~ 1 c 呼 吸 急促 、 气 , 神 沉 郁 、 05C 4 . C, 5 喘 精 离群 、 卧, 多 不食 或 少 吃 , 眼结 膜 苍 白 , 分羊 咳嗽 、 部 腹 泻 , 刍正 常 。 反 7月 份 的广西 正值 酷暑 , 蝇 猖獗 , 蚊
制 度 , 广 大 市 民参 与 监 督 , 让 同时 加 强 乡镇 兽 医 站
41 加强 饲养 管 理 .
定 期 消毒 , 少拥 挤 、 减 闷热 等应 激 因素 的刺激 。
42 隔离 病羊 , 灭蚊 、 、 . 杀 蝇 鼠
检 疫监 督 执法 队伍 的建 设 。
53 加 大处 罚 力度 .
( 收稿 日期 :0 1 0 — 5 2 1- 9 0 )
慑作用。
施 。另 外 做好 灭 蚊蝇 、 鼠工 作 。 灭
.
45 ・
《 西畜 牧兽 医杂 志) o 1 第 5期 江 2l 年
43 药 物治疗 .
・ 法与 防检 ・ 执 高 峰期 , 吸血 昆虫 的出没 有 关 。平 时可 在 3 4月 与 ~ 份 及 8 9月 份对 此 病进 行 有计 划 的投 药 预 防 、 蚊  ̄ 杀 蝇 、 鼠 、 羊体 内外寄 生虫 , 灭 驱 可减 少 附红 细胞 体 病
羊附红细胞体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诊断和防治措施
羊附红细胞体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诊断和防治措施羊附红细胞体病,又称小牛瘟、白血病,是由一种病毒引起的,主要传染动物为牛、羊和猪等。
该病在全球范围内都有报道,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对畜牧业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本文将介绍羊附红细胞体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诊断和防治措施。
一、流行病学羊附红细胞体病主要通过接触污染物、呼吸道和滴虫传播等途径传染。
它是一种家畜疾病,主要传染动物为牛、羊和猪等,也可以传染给其他哺乳动物。
病毒主要在血液和淋巴组织中存在,尤其是在白血病患者的血液和淋巴组织中含有较高浓度的病毒,具有较强的传染性。
病毒可通过鼻腔、眼结膜、口腔、泌尿生殖道等部位排泄,在环境中存活时间短。
二、临床症状1.急性型:病程短暂,患病动物很快死亡。
临床表现为突然发热、抽筋、发抖、食欲下降,逐渐发展为精神萎靡、体温下降、心率加快、呼吸急促等症状。
2.慢性型:病程较长,患病动物可存活数月或数年。
临床表现为体温下降、食欲减退、乏力、消瘦等症状,同时还有异常浆液蛋白含量增高、贫血、淋巴结肿大等表现。
三、诊断对于疑似羊附红细胞体病的患病羊,在临床症状表现明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以下检测方法进行诊断:1.血液学检测:通过血液学检测,可以发现羊血细胞中的白血病病毒抗体。
2.组织学检测:通过组织检测,可以发现病毒的DNA或RNA,并确定病毒类型。
3.腰椎穿刺:通过腰椎穿刺,取得脑脊液进行检测,发现病毒的DNA或RNA。
四、防治措施1.环境卫生:强化养殖场的环境卫生,对畜舍进行消毒、清洁,减少病毒在环境中的存活。
2.检疫制度:加强检疫制度,规范畜产品的贸易流通,及时发现疫情的爆发,尽早采取措施进行控制。
3.防疫接种:对羊群进行防疫接种,提高羊群的免疫力。
4.个体隔离:对于发现疑似病例的羊,应及时隔离,防止病毒传播。
5.合理用药:对于已经明确感染病毒的羊,应根据病情合理使用抗病毒药物和激素类药物,提高治愈率。
综上所述,羊附红细胞体病是一种常见的动物传染病,对畜牧业造成了很大的威胁,必须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羊附红细胞体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诊断和防治措施
羊附红细胞体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诊断和防治措施羊附红细胞体病(Babesiosis)是由原生动物附红细胞体(Babesia)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常见于牧区,严重影响了羊养殖业的发展。
本文将介绍羊附红细胞体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诊断及防治措施。
一、流行病学羊附红细胞体病是一种寄生虫感染病,常见于温暖潮湿的地区,如华南、华东、贵州、云南等。
该病主要传播途径为蜱虫叮咬,感染后在羊的红细胞内寄生,导致红细胞破裂,引起溶血性贫血。
此外,也可以通过血液传播和胎盘传播传播,通过感染种群的传播致病率很高。
二、临床症状1.急性期急性期症状较明显,主要表现为食欲减退、精神萎靡、体温升高、呼吸急促等。
患羊的粪便会变成淡黄色,呈膏状,质地较软且有泡沫。
另外,还可能出现黄疸、血尿、溶血性贫血等症状。
2.慢性期如果治疗不及时或不彻底,在急性期后,病情进入慢性期,症状较为轻微,包括食欲下降、发育落后、腹部肿胀以及免疫力下降等。
三、诊断1.病理诊断通过检查听诊器可以发现肺部声音异常明显,并有较快的呼吸速度。
眼结膜也可能出现黄疸现象。
病变也可在血液和细胞上观察到。
深度溶血时,小便由浅黄色变为褐色,并出现血尿。
2.血液学检查通过血液学检查可发现红细胞数量、颜色和形状的改变以及血小板数量的减少。
在寄生性感染中,寄生虫体和核可以在血液中直接观察到,还可以通过免疫荧光法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进行检测。
四、防治措施1.合理养殖防止羊栖息在蜱虫密集的地区,注意养殖场所清洁,注意苍蝇和蚊虫的卫生防范。
2.药物治疗可根据临床症状选用适当的药物治疗,最常用的是氢质子。
3.疫苗预防疫苗可用于预防羊附红细胞体病,自制或者购买市售疫苗。
总之,羊附红细胞体病是一种严重影响羊养殖业的传染病,需要加强预防、诊治措施,保障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羊附红细胞体病的检疫及防治措施
2020年第08期羊附红细胞体病是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该病的传染性比较强。
羊在感染之后会出现发热、呼吸困难、贫血等症状,发病具有季节特点。
在感染之后若没有进行有效防治,则会发生大面积传染,不但对羊的生产造成影响,也会导致养殖场产生较大的经济损失,所以要加强对该病的重视,结合羊的具体症状进行针对性治疗,实现对羊附红细胞体病的有效控制,降低病死率。
1流行病学羊附红细胞体病主要是羊感染附红细胞体所致,炎热多雨的季节较为多发,6~9月是发病高峰期,任何品种和年龄的羊都有可能感染该病,其中羊羔和放牧羊群的发病率较高。
患病羊或隐性感染羊是主要的传染源,传播途径有三种,分别是血源性传播、接触性传播和垂直传播。
在高热季节里吸血昆虫比较多,其是主要的传播方式。
而且,如果羊的饲养环境比较差,饲养管理又不科学,很容易导致该病的出现。
2临床症状该病临床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急性、亚急性和慢性。
主要表现为病羊会突然出现死亡现象,在临死前口鼻和肛门有血液流出,皮肤呈红紫色。
病羊在发病的过程中会出现精神萎靡、四肢抽搐和瘫痪,同时并伴有痛苦呻吟。
急性症状比较常见于6月龄以下的羔羊,通常在1~3d 死亡。
主要表现为发热、精神不振、食欲减退,在发病初期会出现便秘症状,严重后出现腹泻症状,病羊尿液呈褐色或深红色。
有些病羊四肢、耳后、胸腹等部位的皮肤出现红肿,严重时全身皮肤呈红紫色。
部分病羊四肢无力,无法站立,喜卧且呼吸困难。
一般有一个月的潜伏期,6~12个月的羊容易出现这种症状,发病时间在3~5d 。
病羊出现黄疸性贫血,母羊和公羊在患病后表现症状存在一定差异。
母羊感染后会影响生产性能,出现流产、生产数量减少或不发情,产下的羔羊体弱,也容易产死胎,一般会在生产前发病;公羊感染后出现精液稀薄、精子畸形等,无法保证受胎率。
慢性症状常见于成年羊,发病可持续1~2周。
3剖检变化对病死羊剖检,其血液较稀,贫血较为严重,皮肤黏膜呈现白色,胆囊出现肿大,心脏颜色较为苍白,内部存在积液。
羊附红细胞体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诊断和防治措施
羊附红细胞体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诊断和防治措施羊附红细胞体病是一种由巴贝西亚属寄生虫引起的血液传染病,主要感染在家畜羊身上。
该疾病在全球范围内广泛流行,对畜牧业造成了严重的损失。
本文将就羊附红细胞体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诊断和防治措施进行详细介绍。
一、流行病学羊附红细胞体病主要通过昆虫传播,如叮虫和细蚊。
这些昆虫在吸血时会将患者体内的巴贝西亚属寄生虫传播给其他健康的动物,从而形成传播链。
羊附红细胞体病也可通过输血、器官移植等方式传播给人类。
二、临床症状感染羊附红细胞体病的羊在潜伏期内通常没有任何临床症状,但当病原体增殖到一定数量时,会出现明显的症状。
典型的临床症状包括贫血、发热、厌食、体重减轻、体力下降等。
患者的眼球、黏膜等处常会出现充血和出血的现象。
三、诊断诊断羊附红细胞体病需要进行相应的实验室检查。
目前常用的方法包括直接脱盐涂片法、间接血凝试验、免疫荧光试验、PCR等。
这些检查可以帮助医生确定患者是否感染了巴贝西亚属寄生虫,从而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四、防治措施1. 预防措施为了降低羊附红细胞体病的流行,可以采取一系列预防措施。
首先是加强畜禽场的卫生管理,定期清洁环境,保持饲养场的清洁卫生。
其次是对患病动物进行及时隔离,避免病源的扩散。
定期对动物进行血液检测,及时发现和治疗感染动物,是预防羊附红细胞体病的重要措施。
2. 治疗措施一旦发现感染羊附红细胞体病的动物,应立即予以治疗。
目前主要采用抗生素、抗寄生虫药物等进行治疗,以帮助动物恢复健康。
对潜在感染的动物也需要进行定期检测和治疗,以防止病情再次爆发。
3. 疫苗研发疫苗是预防传染病的最有效手段之一,因此研发针对羊附红细胞体病的疫苗也是防治该疾病的重要措施。
科研人员可以利用现有的疫苗技术,针对该疾病的病原体进行疫苗研发,提高动物的免疫力,减少感染的发生。
羊附红细胞体病是一种严重威胁家畜健康的传染病,对畜牧业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该疾病的流行,需要加强对动物的监测和管理,及时发现和治疗患病动物,研发有效的疫苗等措施。
羊附红细胞体病的危害与防控措施
疾病防治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羊附红细胞体病的危害与防控措施巴旭菲(辽宁省绥中县沙河动物卫生监督所,辽宁绥中125200)中图分类号:S858.26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1-0084(2019)03-0076-01羊的饲养过程中除了要严格控制饲养日常管理外,也要对病害展开深度监管,切实落实对应的防控措施.在充分了解其病害流行情况后建立针对性的控制规划°附红细胞体病是人畜共患的急性传染病,更要引起重视。
本病目前尚无疫苗免疫,也无特效药物治疗,需采用综合防治措施。
1羊附红细胞体病病理变化羊附红细胞体病主要表现为贫血和黄疸,患羊附红细胞体病的羊会岀现皮肤以及可湿性黏膜黄染的问题,不仅会出现严重的皮肤紫色斑块,且会存在全身性黄疸问题。
多数病羊会出现精神沉郁以及行动迟缓的现象,胃部有大量的气体且痛感较明显。
从病理学分析的角度可知,患羊附红细胞体病的羊会出现脾部肿大的现象,并且腹腔内有较多的黄色积液,心包液也会随之增多。
与此同时,羊会伴有严重的肺水肿问题,肺部失去弹性且出现较多的出血点。
另外,罹患羊附红细胞体病的羊会岀现肾脏苍白肿大的现象,出血点增多,黏膜岀血也较为常见,对应的病理变化十分明显。
2羊附红细胞体病危害羊附红细胞体病中,羊的附红细胞寄生于红细胞表面,病害问题会形成人兽共患的现象,主要的传播路径是空气传播,尤其是一些受到污染的饮水或者是饲料,都会造成病害问题的传染。
值得一提的是,病羊粪便和分泌物传染问题也较为常见,而借助媒介物传播则会造成病害蔓延范围严重扩大的现象。
临床上感染羊附红细胞体病的病体会岀现高热现象,并且伴有严重的结膜苍白问题。
与此同时,贫血现象、呼吸困难现象以及尿黄等问题也较为常见,甚至会在最后因为身体各个脏器衰竭致死。
尽管羊附红细胞体病的发生几率较大,但是,因为轻度病症的临床表现并不是非常明显,这就使得养殖户对一些较轻的病例不能及时上报,造成诊断和治疗的延后。
羊附红细胞体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诊断和防治措施
羊附红细胞体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诊断和防治措施羊附红细胞体病是一种由附红细胞体(Anaplasma ovis)引起的传染病,主要影响羊、山羊等反刍动物。
该病在北方地区较为普遍,夏秋季节发病率较高,给养殖业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损失。
本文将介绍羊附红细胞体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诊断和防治措施。
一、流行病学附红细胞体主要寄生于宿主的红细胞内,利用红细胞的代谢物进行生长、繁殖,危害宿主健康。
该病多发生在北方地区,尤其在羊群中较为常见。
夏秋季节为本病易爆发季节,低温、潮湿的环境有利于病菌传播和繁殖。
本病主要通过蜱媒传播,其次是虱、蚤等虫类,同时也可以通过血液传播、器官移植等途径传播。
二、临床症状本病潜伏期短,一般为3-10天,疾病进展速度较快。
初期症状较轻,表现为食欲不振,发热、乏力等不适,少部分患者还伴有呼吸急促、咳嗽等症状。
随着病情的恶化,发病羊的眼结膜、角膜、口腔等处出现出血、淤血等症状,同时红细胞数量减少,白细胞数量增多,血小板数量减少,出现贫血、血小板减少等综合征。
在严重情况下,还可表现为抽搐、昏迷、呼吸困难等症状,甚至死亡。
三、诊断本病的诊断一般通过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实现。
临床上,根据羊群出现的症状和病程等特征,可以初步判断是否为本病。
实验室检查主要包括血液学检查和分子生物学检查。
血液学检查可通过血涂片染色、血清凝集试验等方法来检测,分子生物学检查则主要通过PCR检测等方法。
四、防治措施对于本病的防治,主要采取以下措施:1、强化饲养管理。
加强羊群饲养管理,注意环境设施卫生,避免交叉感染。
2、疫苗预防。
开展本病的疫苗接种,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
3、化学预防。
可使用氯霉素、多西环素等药物进行预防和治疗。
4、消灭蜱虱等传媒。
对养殖场地和羊圈等进行蜱虱消灭,减少传染源。
5、病羊隔离。
及早发现患病羊只向有关部门报告,进行隔离检疫,避免病情扩散。
总之,对于本病,需要充分的认识和引起足够的重视,通过科学的预防措施来减少疾病带来的损失。
牛羊附红细胞体病的防治
牛羊附红细胞体病的防治【摘要】牛羊附红细胞体病是一种由寄生虫引起的传染病,常见于牛羊等家畜中。
本文从病原学、临床症状、防治措施、药物治疗和免疫防治等方面进行了详细介绍。
病原学部分对疾病的病原体进行了解析,临床症状部分描述了患病动物的表现。
防治措施包括加强饲养管理、定期驱虫等方法可以有效预防牛羊附红细胞体病的发生。
药物治疗和免疫防治则是治疗和预防疾病的重要手段。
总结部分总结了目前对于该病的认识和防治措施,展望部分指出未来应该加强病原体的研究和药物的研发,以提高治疗效果和减少经济损失。
通过本文的介绍可以更全面地了解牛羊附红细胞体病,以更好地预防和治疗这一疾病。
【关键词】牛羊附红细胞体病、防治、病原学、临床症状、药物治疗、免疫防治、总结、展望。
1. 引言1.1 概述牛羊附红细胞体病是一种由疟原虫引起的传染性疾病,在牛羊等动物中广泛传播。
该病具有较高的传染性和致死率,严重危害养殖业的发展。
牛羊附红细胞体病的防治工作尤为重要,可以有效控制病情的传播。
本文将详细介绍牛羊附红细胞体病的病原学、临床症状、防治措施、药物治疗和免疫防治等方面内容,旨在帮助养殖者更好地了解该疾病,有效预防和控制牛羊附红细胞体病的发生。
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可以更加全面地认识牛羊附红细胞体病,增强对疾病的防治意识,为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2. 正文2.1 病原学牛羊附红细胞体病是由巴贝西亚门原虫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
该原虫主要侵染牛、羊等反刍动物,通过叮咬传播给宿主。
巴贝西亚门原虫是一种双核原虫,具有特殊的形态结构,能在宿主体内不断繁殖并侵袭红细胞,导致贫血和其他临床症状的发生。
病原学研究表明,巴贝西亚门原虫在体内主要通过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两种方式进行生命周期的发育。
宿主受到感染后,原虫会在红细胞内增殖,形成囊状体和梨形体,进而破坏红细胞结构,引起贫血和溶血等临床症状。
部分原虫还可形成配子体,经过叮咬传播给新的宿主。
病原学研究的深入,为牛羊附红细胞体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牛羊附红细胞体病的防治
牛羊附红细胞体病的防治牛羊附红细胞体病是一种由血液原虫引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昆虫叮咬传播,严重危害牛羊健康,给养殖业造成严重经济损失。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牛羊附红细胞体病的发生,养殖户需要采取适当的防治措施,包括加强畜舍卫生管理、控制昆虫传播、在发病牛羊进行及时治疗等。
本文将从病因、传播途径和防治措施等方面对牛羊附红细胞体病进行详细介绍。
一、病因牛羊附红细胞体病是由血液原虫引起的一种传染病。
该病的病原体主要为红细胞体原虫,它主要寄生在宿主的红细胞中,通过吸血致寄宿主贫血,严重者可导致死亡。
患病的牛羊会出现贫血、乏力、食欲不振等症状,对养殖业造成严重影响。
二、传播途径牛羊附红细胞体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叮咬宿主的昆虫传播的。
一般来说,蜱虫是该病的主要传播媒介。
当受感染的昆虫叮咬宿主后,宿主就会感染上该病原体,引发牛羊附红细胞体病。
感染牛羊的血液也是该病的传播途径之一,通过注射感染血液的方式也会导致其他牛羊感染。
三、预防控制1.加强畜舍卫生管理:保持牛羊住所的清洁卫生是预防牛羊附红细胞体病的重要一环。
定期清理畜舍内的粪便、剪除杂草、清除杂物,保持畜舍的干燥和通风。
这样可以有效减少害虫的滋生和繁殖,降低传播风险。
2.控制昆虫传播:蜱虫是牛羊附红细胞体病的主要传播媒介,在牛羊饲养场附近要采取有效措施控制蜱虫的数量。
可以通过定期喷洒杀虫剂、保持牧场整洁、定期给牛羊喷洒防蚊液来有效控制蜱虫的滋生。
3.及时治疗:一旦发现牛羊出现贫血、乏力、食欲不振等症状,应立即隔离患病牛羊,及时请兽医进行诊断并给予治疗。
对已感染牛羊进行及时、科学的治疗,可以有效减少该病的传播和扩散。
4.疫苗预防:疫苗预防是预防牛羊附红细胞体病的关键措施之一。
在养殖牛羊的关键时期,如春夏交替或秋冬转换季节,可以按兽医指导定期给牛羊注射疫苗,增强牛羊的抵抗力,从而降低感染的风险。
5.其他防治措施:养殖户还可以通过适当的营养调理和合理饲养管理,增强牛羊的免疫力,降低感染的概率。
羊附红细胞体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诊断和防治措施
羊附红细胞体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诊断和防治措施羊附红细胞体病是由于绵羊附红细胞体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
该病在全球范围内都有发生,对绵羊养殖业的健康和发展产生了严重影响。
加强对羊附红细胞体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诊断和防治措施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一、流行病学1. 病原体:羊附红细胞体病是由羊附红细胞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
该病毒属于科学家Ross River所发现的Alphavirus属,目前已知的宿主包括牛、羊、马、骆驼等。
2.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昆虫叮咬传播,蚊子是主要的传播媒介,尤其是雌性幼虫和成虫蚊子。
病毒还可以通过野生鸟类、啮齿动物等作为中间宿主传播。
3. 流行季节:羊附红细胞体病发病受季节影响,夏秋季节是本病传播的高发期。
4. 感染范围:该病在全球范围内都有发生,澳大利亚、非洲和南美洲等地区是该病的高发地区。
二、临床症状羊附红细胞体病潜伏期短,通常在感染后3-5天出现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热、关节疼痛和肿胀、皮疹、疲劳等。
具体表现如下:1. 发热:患羊附红细胞体病的羊发热症状较明显,通常在38-40℃之间,持续时间可达1-2周。
2. 关节疼痛和肿胀:病羊出现明显的关节疼痛和肿胀,尤其是四肢关节,如膝、踝等部位。
3. 皮疹:患羊出现皮疹症状,主要表现为皮肤发红、出现斑块或丘疹。
4. 其他症状:疲劳、头痛、肌肉疼痛、淋巴结肿大等。
三、诊断羊附红细胞体病的诊断主要通过流行病学史、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测三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具体包括:1. 流行病学史:与羊附红细胞体病病例的接触史和生活环境有关的流行病学史。
2. 临床症状:根据患羊的临床症状进行初步判断,如发热、关节疼痛、皮疹等。
3. 实验室检测:通过血清学、分子生物学等方法检测羊附红细胞体病病毒的抗体和核酸。
四、防治措施1. 疾病监测:加强对绵羊群体的监测,定期检测羊群中的病毒感染情况,及时发现病例并进行隔离和治疗。
2. 病媒防治:采取有效的病媒生物防制措施,减少蚊子等传播媒介的滋生和繁殖,降低病毒的传播风险。
羊附红细胞体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诊断和防治措施
羊附红细胞体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诊断和防治措施羊附红细胞体病(Piroplasmosis)是由转啊贾虫属(Babesia)寄生原虫引起的一种传染病,患病的羊一般表现出黄疸、发热、贫血和血尿等症状。
以下是关于羊附红细胞体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诊断和防治措施的详细介绍。
一、流行病学羊附红细胞体病主要分布在全球温带和热带地区,特别是地中海沿岸地区和非洲。
该病主要通过叮咬传播,媒介包括蜱和跳蚤等。
羊附红细胞体病也可以通过输血、使用共用针头等途径传播。
患病的羊也可以将病原体传播给其他羊只。
该病在春秋季节发病率较高。
二、临床症状1. 黄疸:患病的羊出现黄疸是羊附红细胞体病的主要症状之一。
病程发展到一定阶段时,患羊的黏膜和体表会出现黄色,尤其是眼球和口腔黏膜明显。
黄疸是由于病原体寄生在红细胞内引起的红细胞破裂释放的胆红素造成的。
2. 发热:患病的羊会出现持续性发热,体温通常超过40摄氏度。
3. 贫血:由于病原体寄生在红细胞内,会导致红细胞破裂,使红细胞数量减少,从而引起贫血。
患羊的粘膜和眼球会呈现出苍白的颜色。
4. 血尿:患病的羊会出现血尿的症状,尿液呈红色或棕色,有时也会出现蛋白尿。
5. 其他症状:患羊还可能出现食欲减退、体重减轻、乏力、呼吸困难、心脏功能减退等症状。
三、诊断1. 临床表现:通过观察患羊的临床症状,如黄疸、发热、贫血、血尿等,可以初步判断是否患有羊附红细胞体病。
2. 血液学检查:可以进行血液学检查,观察患羊的血片镜检发现滋养体形态、大小、密度以及负荷情况,可以进一步确定是否患有羊附红细胞体病。
3. 分子生物学检测:可以采用PCR技术检测患羊的血液中是否存在羊附红细胞体DNA,以确认诊断。
四、防治措施1. 杀虫消毒:定期对羊圈、饲料槽、饮水设备等进行清洗和消毒,减少媒介虫的数量。
2. 隔离患羊:发现患羊后,要及时隔离,并密切观察其病情,以避免病原体传播给其他羊只。
3. 草料加工:通过草料加工处理,如切碎、晒干等方式,可以减少媒介虫的数量,从而降低患病风险。
牛羊附红细胞体病的防治
牛羊附红细胞体病的防治牛羊附红细胞体病(babesiosis)是一种由原生动物寄生虫引起的传染病,常见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这种病会破坏牛羊的红细胞,引起贫血和其他严重的健康问题。
以下是有关牛羊附红细胞体病的防治措施。
一、预防措施1、加强动物饲养管理加强动物饲养管理是预防牛羊附红细胞体病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要保持动物饲养环境的卫生干净,定期清理圈舍和管理动物的饮水和饲料。
此外,要保持牛羊身体的健康和营养状况,定期给动物进行体检和免疫接种。
2、使用安全可靠的草料和饲料使用安全可靠的草料和饲料,避免使用可能被污染的饲料,以降低感染的风险。
保持饲料干燥,确保饲料储藏的卫生和安全。
3、防蚊虫叮咬蚊虫是传播牛羊附红细胞体病的主要媒介之一。
因此,可以采取有效防止蚊虫叮咬的措施,如使用驱蚊剂、安装防蚊网、放置驱蚊花等。
4、加强病原体监管严格控制疫区的进出口牛羊和动物产品的流通,并对所有动物实行常规检测。
加强病原体监管和疫情预警,及时防控疫情发生。
二、治疗措施1、治疗药物治疗药物是治疗牛羊附红细胞体病的主要方法。
目前,比较常用的有菊花链霉素、四环素类药物等。
但是应注意用药剂量和时长,避免药物过量或者用药时间过长而出现药物抵抗等现象。
2、输血对于严重贫血的患者,可以采取输血的方式,增加患者的红细胞数量,促进其恢复。
3、其他治疗方法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对患者进行细致的护理,定期测量患者的体温和脉搏,观察患者的食欲和精神状态,及时给予营养支持和心理护理。
总之,预防牛羊附红细胞体病是关键,而治疗措施也是必不可少的。
如患者出现相关症状,一定要及时就医,在治疗过程中,要注意药物剂量和用药时长,并进行细致的护理工作,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牛羊附红细胞体病的防治
牛羊附红细胞体病的防治牛羊附红细胞体病是由牛羊巴贝西亚寄生虫引起的一种传染病,主要危害家畜的血液系统,导致红细胞体积减小、贫血、体重下降等严重后果。
严重影响了畜牧业的发展和养殖业的经济效益。
对牛羊附红细胞体病的防治工作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疾病的病因、症状和防治措施等方面进行阐述,以期给养殖户提供一些实用的防治经验。
一、病因牛羊附红细胞体病是由牛羊巴贝西亚原虫引起的一种传染病。
该寄生虫体形呈细长而呈螺旋形,寄生在家畜的红细胞内,使红细胞体积减小,造成贫血、衰竭等严重后果。
这种寄生虫主要通过咬虫传播,另外还可通过注射器传播、输血传播等方式传播。
牛羊遭受感染后,寄生虫会在体内大量繁殖,进而引发红细胞体积减小,严重时会危及牛羊的生命。
二、症状1.贫血:患病的牛羊会出现贫血的症状,表现为粘膜苍白、无精打采、食欲减退等。
2.体重下降:患病的牛羊会出现体重急剧下降的情况,长期贫血导致体能下降,生长发育受影响。
3.食欲不振:患病的牛羊会出现食欲不振的情况,不愿进食,导致营养不良。
4.精神萎靡:患病的牛羊精神状态不佳,表现为倦怠无力、运动减少、整日躺卧等。
5.其他症状:患病的牛羊还会出现其他的症状,比如呼吸急促、心率加快等。
三、防治措施对于牛羊附红细胞体病,我们应该采取一系列的防治措施,以预防疾病的发生和蔓延,提高牛羊养殖的生产效益。
具体措施如下:1.科学养殖:科学的养殖管理可以有效降低牛羊附红细胞体病的发生率。
养殖户应该合理配置饲料,保证牛羊的营养需求,避免因营养不良而引发疾病。
2.环境卫生:创造一个干净、整洁的养殖环境,保持圈舍的卫生,及时清理粪便和杂草,减少疾病传播的可能性。
3.定期检查:定期对牛羊进行体检,观察是否出现潜在的疾病症状,及时进行预防措施。
4.药物预防:可以在兽医的指导下给牛羊进行药物预防,提高免疫力,减少寄生虫的感染。
5.隔离患病畜:对于已经患病的牛羊,应该及时隔离,避免疾病传播,保护其他健康畜禽的安全。
山羊养殖如何防治羊附红细胞体病?
山羊养殖如何防治羊附红细胞体病?
羊附红细胞体病是由附红细胞体所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
急性传染性血液病。
附红细胞体寄生于羊的红细胞或血浆中,临床主要表现为黄疸性贫血、发热、呼吸困难、虚弱、流产、腹泻甚至死亡等症状。
(1)流行特点
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主要发生于温暖多雨季节,常呈地方性流行,各日龄羊均可发病,以哺乳羔羊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其他羊多为隐性感染。
(2)临床症状
主要以黄疸性贫血和发热为特征,病初体温升高、呈稽留热,精神沉郁,饮食和饮水不停,但形体消瘦,可视黏膜苍白、黄疸,最后体温下降,痛苦呻吟而死,个别有神经症状。
尿液呈深红色或茶褐色。
母羊出现流产、产弱胎和不发情等繁殖障碍症状,公羊出现性欲减退等症状。
(3)病理变化
主要变化为贫血和黄疸。
血液稀薄,呈淡红色,也有的呈酱油色,凝固不良。
全身肌肉颜色变淡,脂肪黄染,体表有出血点或出血斑。
肝、肾、肺、脾肿大并且有大小不一的出血点,胆囊肿大,胆汁稀薄,淋巴结肿大、切面外翻。
心包液增多,质软,心外膜和冠状脂肪出血和黄染。
(4)诊断
可根据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做出初步诊断,确诊需采血压片镜检。
(5)防治措施
预防:加强饲养管理,搞好环境卫生,定期进行消毒和药浴消灭虱、螨等体外寄生虫。
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对可疑羊只应及时用不同驱虫药交替驱虫。
治疗:可用黄色素以生理盐水或蒸馏水稀释后按5~7毫克/千克静注,以控制对红细胞的破坏;或用血虫净(贝尼尔),按7~10毫克/千克肌注,连用2~3天。
症状控制后,用阿散酸制丸按5~8毫克/千克剂量口服,连用5~10天。
羊病综合防疫羊附红细胞体病诊疗技术
羊病综合防疫羊附红细胞体病诊疗技术附红细胞体病是由附红细胞体感染机体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
主要特征属于血液病。
附红细胞体是寄生于红细胞表面、血浆及骨髓中的一群微生物,主要通过尘埃、飞沫、跳蚤、蚊子、病羊分泌物和粪便,以及被污染的水和饲料进行传播,传播途径较多,具有较大的危害性。
各个年龄阶段的羊群均可发病,影响病羊生长发育和养羊业的经济效益。
【流行病学】附红细胞体是血液原虫,传播途径主要有接触性传播、血源性传播、垂直传播和吸血昆虫传播等,其中以吸血昆虫传播为主;宿主有人、鼠类、羊、牛、马、猪、狗、猫、兔、鸟类、骆驼等动物。
羊的附红细胞体可100%传染给人。
发病具有一定季节性,高热、高湿、蚊蝇滋生季节多发。
此外,当动物机体的抵抗力下降、外界环境恶劣、气候闷热潮湿、畜禽舍卫生情况不良、蚊蝇滋生、体外寄生虫严重、饲料营养缺乏、治疗用器械消毒不彻底时,可诱发本病。
【临床症状】绵羊和山羊均可感染附红细胞体病,其中以感染羔羊的死亡率最高。
患羊严重消瘦,体质变差,精神沉郁,采食和反刍逐渐减少或废绝,体温升高,被毛粗乱,四肢无力、步态不稳、喜卧、不愿走动,伴有腹泻症状,粪便稀薄、恶臭、混有黏液或血液。
部分羊只出现呼吸困难、流涕等症状,鼻孔周围有黏液性黄色结痂,后期可视黏膜与皮肤苍白或黄染,腹泻,出现下痢症状,贫血和消瘦,常因衰竭而死亡。
个别病羊后肢瘫痪,肌肉颤抖,四肢抽搐,口吐白色泡沫,便血,死亡时呈急性溶血性贫血,病程1~3天。
母羊生产性能下降,表现出流产、死胎、木乃伊胎和受胎率低,有时在放牧或喂料时突然倒地死亡。
【病理剖检】主要病变为贫血和黄疸。
病羊尸体极度消瘦,可视黏膜苍白、黄疸。
剖检可见皮下苍白,血液稀薄且凝固不良;皮下组织发黄,呈胶冻样浸润;淋巴结肿大并变软呈土黄色,脾脏肿胀呈黑褐色,肝脏肿大呈黄褐色,并有出血点;胆囊充盈,含浓稠的胶冻样胆汁;肾脏肿大质软,有出血点,髓质严重出血。
【诊断要点】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和血液学检查可初步诊断,确诊需进行实验室检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芑
要 J
. 差
口 、 ,
9 乏 — 亍 量 I .
象口 、 ,善 苎
重
壬 :
莹
姜 墨 u ① ∞
j量 荠 母
i .
吏
. 夏 善 . 垂
姜q 6 1 乏
襄 一 耋
m
:
.
蒌 墨 u
. ( 氯 J. 壬
委
罢 】 - 。 妄q 6 l 乏 m 夏 主 : t 姜q 6 I 乏 盘 姜 垂
£ :
姜
毒
、
又 亍
: 垂
妻
. 萋
:
i 垂
考 牙
之 牙
. 垂
量 u 妻 萎
杰
.
垂
童
才 . 垂 金 黄 乏
委 u£
妻
。 . ∞ 】 - . ∞ r T 1 ×。 .
. n 1 . 虿
q 口 u
乏
菱 9 ( 瑞氏染色 v 霉 委
垂
墨 乏 o :萎
. 重
¨ 毒 营
盘 罢
J 量
乏 S
.
. 岔未 芰
霉 蔓
5
、 乏 乏
。:
彳、 参
蓦 菱 乏 右 宁 习 了乏 号 — ¨壹
牙
喜
,
姜 乏
手 乏 妻
m 夏 2 ≥
善 戈 毒
差
弓 6 I
口 f I , 姜 戛
。 。 ∞ 之
习 宇—
之
耄
乏
乏
H
.
u
善
雯 姜
.
葛
争
^ 毒 莹
口
u 黄 毫 主 垂 菱 妻 田
宝
q 6 I
号
戈: 之
u
.
。
萎 金乏
口 、 ,
乏 u
q 口 I I , 萋
。
. 姜 要 J 妻 I . .
】 - .
1 ’ 霉 冬
垂
墨u
鼍
乏 口 、 , 1 . 、 ; 2
.
季 、
宝 ;
姜口 、 , 萋
姜 口 、 ,耋
口 、 , 殳u
u i . 彳 之才 雪
:
.
’ Ⅳ口 、 , 乏
之
.
:
静 车鼋 ( I
争 毒
.
垂 手
喜
垂
习
乏
墨
. 争 耋 萋
.
I )
宇
彳
善
壬口 r 、
宁
a 、
J 乏
量 J
之
、昱 黄 手
泵 至
亍:要毫源自^卡 拉 酶素 v亍 ^ 土霉 素 v. 妻
黾 .
未 1 ' r 灵 妻
、 芝
。
.《 =
乏
毒u乏
、
毋
窘
9
乏
茅 童 耋
姜q 6 I 乏 蔷 a 乏 姜.
善 蔷
:
爿 芝
垂
’ Ⅳq 6 I 乏
宇妻
.A
一宇
乏
。 . 毒u
.
乏 毫 ^
岔 垂
、 口 、 , 1 . . . 爿 垂 l , 口 、 ,
i 9 ( 姬姆萨染色 v 萤
.
之
.
芋
.
.
。 :
姜 口 、 ,墨 _ )
姜 墓
乏 { 》
善
毒
垂
? 萋
荽蚕
q 口 】 m
委 一 习 :
詈
乏
乏
.
垂 窆
委
乏
罢 差
:
亨
’ 口 习 亍 、 1 . :
姜 姜 u
I n n e r Mo r go l i a a n i ma l h u s b a n d r y
,
袁
要
主
口
.
∽ . 鸯 口 、 ,
毒u
雪 .
量
妾 妻
( I
西 毒
釜
) )亭
. 。 ∽
∞
4 . (
菱 .之
—
∽ .( (
姜 u 雾
爿 霉
宁
:
轰 一 主
萋 .
j :
. 妻 姜 毒3
牙 亍
盘
垂
蔓
6 l
罢 文 至
. 吏
一
. 重
委
拿
:叠 一 乏 墨
q 口 I v 乏 墓
.
袁
1 5
. 】 [ 五4
.
袁 厂
乏 未妻
之 . 壬a趸
、妻 J
、. ’ _ 6 爿
、
. ( 手 、
、
、
、
. 量
、 .
。蕾
一 . 炙 宁
一 疋 爿
乏 冀
a . 乏 田
疋 乏
.
量
、
乏
季
、 至
一
一
1 6 一
乏 于
爿 凳 J
亍 芝
一 q s I 姜
1 _ 6
毫
0
: 。 ∞ 乏
乏
姜
、m 夏
、t
手
. 之
妻 蚕 手
妻
毒
零
● J 王 宇 冀 习' 6 I .
重
q 叮 母茸 垂
耋
爿
、宁
主
要
:
争 爿 }、 爿 r n 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