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选]提高课堂教学效益问题之探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提高课堂教学效益问题之探究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渠道。
教育改革的方向是以课堂教学改革为核心,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因此,课程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使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只要抓住了课堂教学这个中心环节,才能完成教育培养人的任务。
近年来,天津三中牢牢抓住课堂教学的各个关键环节,着力在教师观念的更新,教学方法的改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和学校管理制度的重建上狠下功夫,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一、更新教学观念是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前提
教师的教学观念对其教学活动有着决定性的影响,观念的陈旧必然导致教学效益的低下。
在现实教学中,大多数教师仍采用由教师给出定义,推导公式讲解例题,再由学生解题,教师评改的教学模式,这势必禁
锢了学生的思维,扼杀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学生学习是一个主动构建的过程,单纯地凭借外部“灌输”不能使学生真正掌握知识,而应引导他们积极地置身于学习活动之中,学会用科学的方法去思考、去解决实际问题。
现代最新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理论,是研究当今学校课堂教学现象,揭示教育教学规律,指导课堂实践的理论支撑。
因此,作为新时代的人民教师,应当努力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指导自己的课堂教学。
实践中,我们注重培养教师树立五种理念。
1.在教学过程中要突出人文理念。
陶行知说:“创造力量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只有民主才能解放最大多数人的创造力,而且使最大多数人的创造力发挥到最高峰”。
坚持民主的教学原则,让学生敢想、敢问、敢说、敢创是培养创新人格、发展创新能力的重要前提。
只有在民主、平等、亲切、和谐的师生关系中,学生对教学活动才有一种安全感和愉悦感,自由深入地思考问题,实行民主原则,必须坚持以下几点:一是放弃师道独尊的架子,淡化权威意识,树立民主、平等、合作教育和教学观念,融洽师生关系,达到心理相容,情感交流共鸣。
二是鼓励学生质疑问题、怀疑经典、挑战权威。
三是给予学生发表意见的机会,不做简单结论,避免轻率否定学生的见解。
四是进行心理换位,以朋友之心来理解学生奇特的个性,珍视异想天开和别出心裁,创造宽松、安全、自主的教学环境,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在教学活动中,不断地实践、探索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挖掘教学中的人文价值,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兴趣,不断地影响学生的文化修养、道德品质,使课堂教学效益得到极大的提高。
2.让学生主动参与的理念。
主动参与主要指的是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方式问题。
学生能主动参与,那么他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就会比较深刻,对知识的掌握就会比较牢固,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就会得到不断提高和发展。
可以说,学生的主动参与是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前提,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基础。
教学的两个核心问题――“学什么”(学习内容)与“怎么学”(学习方式)都能通过主动参与得到解决。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一个好教师最基本的素质是能调动学生主动参与课堂
教学,在课堂上能留给学生自主思考、自主学习的空间。
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就是要参与到课堂教学的多个环节,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
3.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习的理念。
在现代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方式主要有三种状态,竞争型学习、个体型学习和合作型学习。
竞争型学习与他人之间具有对抗性和排斥性,是一种“别人成功意味着自己失败”的学习情境;个体型学习,就是各自为战,与他人毫不相干,是一种“相互独立,互不干扰”的学习情境;合作型学习,就是将个人学习目标,同伴目标完全统一于团体目标,是一种“互相促进、荣辱与共”的学习情境。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对一个人的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提出越来越高
的要求,所以合作型学习倍受关注。
合作型学习有利于在互动中提高效率,有利于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课堂教学应鼓励学生在个人钻研的基础上,积极参与讨论与其它合作学习活动,使他们能够善于倾听,吸收他人意见,学习宽容和沟通,学会协作和分享。
4.让学生体验成功的理念。
课堂教学必须积极创设条件,帮助学生体验到学习上的成功和进步,改善他们的自我观念,激发他们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以成功的学习体验来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具体做到四个方面:一是树立“人人经过努力都能取得成功”的教学思想;二是在课
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和要求应当适中,要“让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桃子”;三是要学会激励学生,通过态度、表情和语言,给予学生肯定、赞许;四是尊重学生个别差异,积极创设一种有利于全体学生进行自我表现和体验成功的机会。
5.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理念。
传统的课堂教学缺乏创新人才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教师往往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被动接受现成的结论,不允许学生有不同意见,往往包办代替,“满堂灌”、“灌满堂”,不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权利。
创新精神并非是精英才有的,它需要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去精心呵护、培养,这就要求我们的课堂必须具备民主的教学气氛,宽松的人文精神、平等的师生关系、和谐的探究氛围。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自觉地实现自身角色的转换,由知识的传授者到创造性思维的启迪者,从教材的“代言人”到平等的对话者,从至高无上的领导者到课堂教学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
二、了解学生,构建师生和谐的愉快课堂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基础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
要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最大的收益,教师就必须不断地优化组织学习的形式,使之最大程度地适应学生学习的需要。
而教师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充分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现状,了解学生对本学科的了解程度,了解学生对本学科的期望值,了解学生对教师的评价等等。
我们主要采取三种方法来了解学生。
一是测试。
每隔一个阶段对学生进行一次测试,对学生的成绩的变化情况进行跟踪了解,形成学生的成绩档案。
二是观察。
作为教师,必须养成观察学生的习惯。
我们不仅要在课堂上观察学生的表现,还要观察学生课余时间的行为举止。
三是谈心。
教师要想真正了解自己的学生,就必须做学生的朋友,赢得学生的信任,
他们才愿意把自己心中的秘密告诉你。
课余时间要与学生一起谈生活习惯,谈兴趣爱好,进行心与心的沟通。
理想的课堂教学的状态,应该是师生真情投入,能进行平等融洽的对话,相互接纳,精神舒展,心情愉悦,个性潜能得到了发展。
为此,我们注重在三个方面努力。
1.建立“我――你”新型的师生关系。
只有课堂充满平等,民主的精神气息,学生才能充分感受到心理安全和精神舒展,师生才能进行一种积极的、融洽的、持久的沟通理解,课题才能出现和谐、愉快的氛围。
师生之间应该建立“我――你”的关系,即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实现真正的平等,进行真诚的交往。
2.要进行平等融洽的对话。
教学在师生平等融洽的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才能达到真正的交流,真正的理解,走向和谐、愉快的境界。
3.设计符合学生特点的学习活动。
课堂教学不是把教师自己程式化的理解强加给学生,而是让学生在参与学习活动中求得体验感悟,让课堂成为学生实践、体验、理解、创造的空间。
凡是教学内容能用活动来实现的就最大限度的把它转化为活动,可以把具体的教学设计成游戏、比赛、表演、故事,将所学的知识蕴涵其中,也可以开展各种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从直接经验中理解、获得积极的深层次的体验,建构新的意义。
三、抓好课堂教学管理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保证
在实践中,我们注重在三个方面下功夫,努力营造良好的教学秩序,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提供可靠的保证。
1.强化课堂管理要在行为规范上下功夫。
教师上课时必须要严格课堂纪律,规范学生听课的坐姿、语言等,培养学生良好的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行为规范。
不能对不听课“开小差”的学生置之不理,采取置若罔闻、视而不见、听之任之放弃的态度,如果这样下去,学生就会觉得这个老师没有威信,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对这个学科失去信心。
2.强化课堂管理要在培养习惯上下功夫。
由于初中阶段的学生年龄小,学习目标又不十分明确,惰性强,所以缺少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这就要求教师在上课时要培养他们爱读书、勤思考、好思辩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这需要教师大量耐心细致的管理工作,使学生树立信心,克服懒惰、不思进取等不良习惯,树立切合学生自身实际的学习目标,循序渐进,稳步巩固,最终形成优良的学习习惯,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3.强化课堂管理要在激活课堂气氛上下功夫。
新课程背景下,精心设计自己的教学方法、过程。
这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具有高度健康与稳定的情绪,以感染学生,使学生产生一种良好的心理优势。
教师的精神饱满、感情真挚、态度和蔼、大度大方能让学生生动活泼、乐观向上,在美的享受中陶冶情操,引发求知欲,维持良好的学习动机。
同时还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特别是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要及时的对学生进
行教育、引导,让学生明白是与非,对与错。
这样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