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高考一诊化学试卷(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川省成都市2015届高考一诊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满分42分)
1.(6分)江西某铜业公司在火法炼铜时也生产硫酸,硫酸车间如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自然界化合态硫以FeS、CuFeS2等形式存在
B.火法炼铜的矿石原料主要含Cu2S
C.该公司炼铜产生的SO2可用于生产H2SO4
D.l mol/L H2SO4溶液可储存于铁制或铝制容器
2.(6分)某学生以铁丝和Cl2为原料进行下列三个实验.从分类角度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实验①、③反应制得的物质均为纯净物
B.实验②、③均未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C.实验②、③均为放热反应
D.实验①、②所涉及的物质均为电解质
3.(6分)若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参阅表中数据,下列判断在标准状况下正确的是()℃NO2HF
熔点﹣11.2 ﹣83.6
沸点21.0 19.52
A.20.0 gHF中含σ键数目为1.0N A
B.将22.4LNH3溶于1L水中,溶液含有OH﹣数目为0.1N A
C.6.72 LNO2与水反应后,转移的电子数为0.2N A
D.H2S和SO2各0.l mol反应后,体系中的S原子数目小于0.2N A
4.(6分)用如图装置实验,下列实验现象预期及相应结论均正确的是()
a b 实验现象预期结论
A 铜丝浓硝酸试管c中有大量红棕色气体硝酸有强氧化性
B 木条18.4mol/L 木条变黑浓硫酸有酸性及氧化性
C 生铁NaCl溶液导管处发生倒吸生铁发生吸氧腐蚀
D 铁丝含少量HCl的H2O2溶液试管c中有大量无色气体该反应中铁作催化剂
A.A B.B C.C D.D
5.(6分)利用如图所示原电池可测量空气中Cl2含量,其中电解质是Ag+可以自由移动的固体物质.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电子经外电路流向Pt电极
B.电池工作时,电解质中Ag+数目减少
C.正极反应:C12+2e﹣+2Ag+=2AgCl
D.空气中c(C12)越大,Ag极消耗速率越快
6.(6分)工业上向锅炉里注入Na2CO3.溶液浸泡,将水垢中的CaSO4转化为CaCO3而后用盐酸去除.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温度升高.Na2CO3溶液的K w和c(OH一)均会增大
B.沉淀转化的离子方程式为CO32﹣十CaSO4=CaCO3+SO42﹣
C.盐酸溶液中,CaCO3的溶解性大于CaSO4
D.Na2CO3溶液遇CO2后,阴离子浓度均减小
7.(6分)已知反应CO(g)+2H2( g)═CH3OH (g)△H=Q kJ•mol﹣1,在三个不同容积的容器中分别充人l mol CO与2mol H2,恒温恒容,测得平衡时CO的转化率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温度(℃)容器体积C O转化率平衡压强(P)
①200 V150% P1
②200 V270% P2
③350 V350% P3
A.反应速率:③>①>②
B.平衡时体系压强:P1:P2=5:4
C.若容器体积V1>V3,则Q<O
D.若实验②中CO和H2用量均加倍,则CO转化率<70%
二、解答题(共4小题,满分58分)
8.(11分)元素X、Y、Z、Q、W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X、Y、Z、Q为短周期元素.Z元素的焰色反应为黄色;X与Y形成的气体能使酚酞溶液变红,X与Q形成18电子的分子,
其空间构型为V形,W的基态原子3d轨道有8种运动状态不同的电子.请回答下列问题:(l)Z在周期表中的位置;W基态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图.
(2)X、Y、Z、Q中,基态原子第一电离能最大的是(填元素符号).
(3)在XQ﹣中Q的杂化类型为 X的氧化物(X2O)晶体结构示意图如右,则1molX2O晶体含有mol氢键.
(4)ZY3有较强的还原性,遇到NaClO溶液时有无污染的气体生成,其化学方程式为.
9.(15分)某硫酸厂用以下几种方法处理SO2尾气.
(1)活性炭还原法反应原理:恒温恒容.2C (s)+2SO2(g)═S2(g)+2CO2(g).反应进行到不同时间测得各物质的浓度如图1:
①第一次出现平衡的时间是第min;
②0~20min反应速率表示为V(SO2)=;
③30min时,改变某一条件平衡发生移动,则改变的条件最有可能是;40min时,平衡常数值为.
(2)亚硫酸钠吸收法
①Na2SO3溶液吸收SO2的离子方程式为;
②常温下,当吸收至pH=6时,吸收液中相关离子浓度关系一定正确的是(填序号)
a.c(Na+)+c(H+)>c(SO32﹣)+c(HSO3﹣)+c(OH﹣)
b.c(Na+)=c(SO32﹣)+c(HSO3﹣)+C(H2SO3)
c.c(Na﹣)>c(SO32﹣)>c(OH一)>c(H+)
d.水电离出c(OH一)=l×l0﹣8 mol/L,
(3)电化学处理法
如图2所示,Pt(1)电极的反应式为;碱性条件下,用P(2)电极排出的S2O42﹣溶液吸收NO2,使其转化为N2,同时有SO32﹣生成.若阳极转移电子6mol,则理论上处理NO2气体mol.
10.(14分)实验室测量KMnO4溶液浓度时常用(NH4)2Fe(SO4)2代替FeSO2作标液,(NH4)2Fe (SO4)2的制备工艺流程如下:
(l)已知流程中铁粉制备反应如下:
4H2 O(g)+3Fe(s)═Fe3O4(s)十4H2(g)△H=a kJ/mol
Fe3O4(s)=3Fe(s)+2O2(g)△H=b kJ/mol
则光解气态水制备H2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2)步骤I中加水发生如下反应,请完善该反应:+2H2O═2H++H2TiO3↓;该步骤加入铁粉的作用是①;②.
(3)步骤Ⅳ生成(NH4)2Fe(SO4)2,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操作I为.
(4)已知在潮湿空气中Fe(OH)2比FeCl2更易被氧化.据此分析(NH4)2Fe(SO4)2比FeSO4稳定的原因是.
11.(18分)某学习小组利用如图实验装置制备Cu(NH3)x SO4•H2O.并测量x值.
【Cu(NH3)x SO4•H2O】制备见图1
(l)A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B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2)C中CCl4的作用是.
(3)欲从Cu(NH3)x SO4溶液中析出Cu(NH3)x SO4•H2O晶体,可加入试剂.
【x值的测量】见图2
步骤一:检查装置气密性,称取0.4690g晶体[M=(178+17x)g/mol]于锥形瓶a中
步骤二:通过分液漏斗向锥形瓶a中滴加l0%NaOH溶液
步骤三:用0.5000mol/L的NaOH标液滴定b中剩余HCI,消耗标液16.00mL
(4)步骤二的反应可理解为Cu(NH3)x SO4与NaOH在溶液中反应,其离子方程式为.
【x值的计算与论证】
(5)计算:x=,
该学习小组针对上述实验步骤,提出测量值(x)比理论值偏小的原因如下:
假设1:步骤一中用于称量的天平砝码腐蚀缺损;
假设2:步骤二中(任写两点);
假设3:步骤三中测定结束读数时,体积读数偏小.该假设(填“成立”或“不成立”),
针对般设l,你对实验的处理意见是.
四川省成都市2015届高考一诊化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满分42分)
1.(6分)江西某铜业公司在火法炼铜时也生产硫酸,硫酸车间如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自然界化合态硫以FeS、CuFeS2等形式存在
B.火法炼铜的矿石原料主要含Cu2S
C.该公司炼铜产生的SO2可用于生产H2SO4
D.l mol/L H2SO4溶液可储存于铁制或铝制容器
考点:工业制取硫酸.
专题:氧族元素.
分析:A.S在自然界中主要以化合态形式存在;
B.法炼铜的原理为:Cu2S+O22Cu+SO2;
C.SO2氧化得到SO3,再与水反应生成硫酸;
D.稀硫酸能与Fe或Al反应.
解答:解:A.S在自然界中主要以化合态形式存在,主要以FeS、CuFeS2、硫酸盐等形式存在,故A正确;
B.法炼铜的原理为:Cu2S+O22Cu+SO2,则火法炼铜的矿石原料主要含Cu2S,故B正确;
C.火法炼铜生成Cu,同时放出二氧化硫,SO2氧化得到SO3,再与水反应生成硫酸,故C正确;D.l mol/L H2SO4属于稀硫酸,稀硫酸在常温下能与Fe或Al反应生成可溶性盐和氢气,所以不能用铁制或铝制容器储存l mol/L H2SO4溶液,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金属的冶炼、元素在自然界的存在形态、药品的保存等,题目难度不大,侧重于基础知识的考查.
2.(6分)某学生以铁丝和Cl2为原料进行下列三个实验.从分类角度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实验①、③反应制得的物质均为纯净物
B.实验②、③均未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C.实验②、③均为放热反应
D.实验①、②所涉及的物质均为电解质
考点:氯气的化学性质.
专题:卤族元素.
分析:A、③得到的是氢氧化铁胶体,是混合体系;
B、实验②溶解主要是物理变化、③水解是复分解,两者均未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C、盐的水解是吸热反应;
D、实验①中的铁和氯气是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解答:解:A、③得到的是氢氧化铁胶体,是混合体系,所以不全为纯净物,故A错误;
B、实验②溶解主要是物理变化、③水解是复分解,两者均未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故B正确;
C、盐的水解是吸热反应,故C错误;
D、实验①中的铁和氯气是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分类、氧化还原、热效应和电解质的相关概念,比较基础.
3.(6分)若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参阅表中数据,下列判断在标准状况下正确的是()℃NO2HF
熔点﹣11.2 ﹣83.6
沸点21.0 19.52
A.20.0 gHF中含σ键数目为1.0N A
B.将22.4LNH3溶于1L水中,溶液含有OH﹣数目为0.1N A
C.6.72 LNO2与水反应后,转移的电子数为0.2N A
D.H2S和SO2各0.l mol反应后,体系中的S原子数目小于0.2N A
考点:阿伏加德罗常数.
专题:阿伏加德罗常数和阿伏加德罗定律.
分析:A、HF的物质的量n=,然后根据1molHF含1molσ键来分析;
B、NH3溶于水后部分和水反应生成NH3•H2O,NH3•H2O是弱电解质;
C、标准状况下,NO2为液态;
D、根据反应过程中原子守恒来分析.
解答:解:A、HF的物质的量n===1mol,而1molHF含1molσ键,故A正确;
B、NH3溶于水后部分和水反应生成NH3•H2O,而NH3•H2O是弱电解质,不能完全电离,故溶液中的OH﹣数目小于0.1N A,故B错误;
C、标准状况下,NO2为液态,故6.72L二氧化氮的物质的量不是0.3mol,故C错误;
D、H2S和SO2各0.l mol,则含有的硫原子为0.2mol,而在反应过程中原子守恒,故体系中的硫原子一直是0.2mol,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有关计算,熟练掌握公式的使用和物质的结构是解题关键,难度不大.
4.(6分)用如图装置实验,下列实验现象预期及相应结论均正确的是()
a b 实验现象预期结论
A 铜丝浓硝酸试管c中有大量红棕色气体硝酸有强氧化性
B 木条18.4mol/L 木条变黑浓硫酸有酸性及氧化性
C 生铁NaCl溶液导管处发生倒吸生铁发生吸氧腐蚀
D 铁丝含少量HCl的H2O2溶液试管c中有大量无色气体该反应中铁作催化剂
A.A B.B C.C D.D
考点: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硝酸的化学性质;浓硫酸的性质实验.
专题:实验评价题.
分析:A.二氧化氮能与水反应生成一氧化氮;
B.浓硫酸有脱水性;
C.在中性条件下发生吸氧腐蚀;
D.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氯化亚铁与双氧水反应生成氯化铁.
解答:解:A.二氧化氮能与水反应生成一氧化氮,一氧化氮是无色气体,故A错误;B.木条变黑说明浓硫酸有脱水性,故B错误;
C.NaCl溶液呈中性,在中性条件下发生吸氧腐蚀,故C正确;
D.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氯化亚铁与双氧水反应生成氯化铁,催化剂为氯化铁,故D 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为高频考点,涉及硫酸和硝酸的性质等,侧重实验基本操作和实验原理的考查,注意装置的作用及实验的操作性、评价性分析,题目难度不大.
5.(6分)利用如图所示原电池可测量空气中Cl2含量,其中电解质是Ag+可以自由移动的固体物质.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电子经外电路流向Pt电极
B.电池工作时,电解质中Ag+数目减少
C.正极反应:C12+2e﹣+2Ag+=2AgCl
D.空气中c(C12)越大,Ag极消耗速率越快
考点: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
专题:电化学专题.
分析:Ag电极为负极发生氧化反应生成银离子,氯气在正极发生还原反应生成氯离子,氯离子与银离子反应生成AgCl沉淀,据沉淀质量测定氯气含量,据此分析.
解答:解:A、电子从负极流向正极Pt,故A正确;
B、电池工作时,电解质中Ag+数目不变,故B错误;
C、氯气在正极发生还原反应生成氯离子,氯离子与银离子反应生成AgCl沉淀,故C正确;
D、反应原理是Ag与氯气反应,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原电池原理的应用,注意电解反应类型和电子移动方向,题目难度不大.
6.(6分)工业上向锅炉里注入Na2CO3.溶液浸泡,将水垢中的CaSO4转化为CaCO3而后用盐酸去除.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温度升高.Na2CO3溶液的K w和c(OH一)均会增大
B.沉淀转化的离子方程式为CO32﹣十CaSO4=CaCO3+SO42﹣
C.盐酸溶液中,CaCO3的溶解性大于CaSO4
D.Na2CO3溶液遇CO2后,阴离子浓度均减小
考点: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及沉淀转化的本质.
专题:电离平衡与溶液的pH专题.
分析:A.根据温度对水的电离平衡及盐类水解的影响进行判断;
B.从难溶电解质的转化的角度分析;
C.CaCO3与盐酸反应生成可溶性的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CaSO4与盐酸不反应;
D.Na2CO3溶液遇CO2后,反应生成碳酸氢钠.
解答:解:A.温度升高,水的电离平衡正向移动,K w增大;温度升高,Na2CO3的水解平衡正向移动,c(OH一)增大,故A正确;
B.硫酸钙较为致密,可转化为较为疏松,且溶解度更小的碳酸钙,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aSO4(s)+CO32﹣(aq)⇌CaCO3(s)+SO42﹣,故B正确;
C.CaCO3与盐酸反应生成可溶性的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CaSO4与盐酸不反应,故C正确;
D.Na2CO3溶液遇CO2后,反应生成碳酸氢钠,溶液中碳酸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的浓度减小,碳酸氢根离子的浓度增大,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沉淀溶解平衡的分析判断,沉淀转化是向更难溶的方向进行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中等.
7.(6分)已知反应CO(g)+2H2( g)═CH3OH (g)△H=Q kJ•mol﹣1,在三个不同容积的容器中分别充人l mol CO与2mol H2,恒温恒容,测得平衡时CO的转化率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温度(℃)容器体积C O转化率平衡压强(P)
①200 V150% P1
②200 V270% P2
③350 V350% P3
A.反应速率:③>①>②
B.平衡时体系压强:P1:P2=5:4
C.若容器体积V1>V3,则Q<O
D.若实验②中CO和H2用量均加倍,则CO转化率<70%
考点: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
专题:化学平衡专题.
分析:A、①和②体积不知,压强不知,无法比较两者的速率;
B、两的体积不知,所以压强之比不定;
C、③和①CO转化率的转化率相同,若容器体积V1>V3,③到①平衡逆CO转化率减小,但降低温度使CO的转化率增加,所以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D、若实验②中CO和H2用量均加倍,相当于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则CO转化率大于70%.解答:解:A、①和②体积不知,压强不知,无法比较两者的速率,故A错误;
B、两的体积不知,所以压强之比不定,不一定是5:4,故B错误;
C、③和①CO转化率的转化率相同,若容器体积V1>V3,③到①平衡逆CO转化率减小,但降低温度使CO的转化率增加,所以正反应为放热反应,所以Q<O,故C正确;
D、若实验②中CO和H2用量均加倍,相当于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则CO转化率大于70%,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和平衡移动的影响,有一定的难度.
二、解答题(共4小题,满分58分)
8.(11分)元素X、Y、Z、Q、W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X、Y、Z、Q为短周期元素.Z元素的焰色反应为黄色;X与Y形成的气体能使酚酞溶液变红,X与Q形成18电子的分子,
其空间构型为V形,W的基态原子3d轨道有8种运动状态不同的电子.请回答下列问题:
(l)Z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第三周期第ⅠA族;W基态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图.(2)X、Y、Z、Q中,基态原子第一电离能最大的是N(填元素符号).
(3)在XQ﹣中Q的杂化类型为sp3 X的氧化物(X2O)晶体结构示意图如右,则1molX2O晶体含有2mol氢键.
(4)ZY3有较强的还原性,遇到NaClO溶液时有无污染的气体生成,其化学方程式为
2NaN3+NaClO+H2O=3N2↑+NaCl+2NaOH.
考点:位置结构性质的相互关系应用;晶胞的计算.
专题: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专题;化学键与晶体结构.
分析:元素X、Y、Z、Q、W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X、Y、Z、Q为短周期元素.Z元素的焰色反应为黄色,那么Z为钠,X与Y形成的气体能使酚酞溶液变红,故此气体为氨气,则X 为氢,Y为氮,X与Q形成18电子的分子,其空间构型为v形,故Q为硫,W的基态原子3d 轨道有8种运动状态不同的电子,故W为镍,据此解答各小题即可.
解答:解:元素X、Y、Z、Q、W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X、Y、Z、Q为短周期元素.Z元素的焰色反应为黄色,那么Z为钠,X与Y形成的气体能使酚酞溶液变红,故此气体为氨气,则X为氢,Y为氮,X与Q形成18电子的分子,其空间构型为v形,故Q为硫,W的基态原子3d轨道有8种运动状态不同的电子,故W为镍,
综上所述:X为氢,Y为氮,Z为钠,Q为硫,W为镍,
(l)Na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三周期第ⅠA族,Ni的原子序数为28,价电子排布为3d84s2,基态镍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图为,
故答案为:第三周期第ⅠA族;;
(2)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第一电离能越大, H、N、Na、S中,非金属性N的最强,故这些基态原子第一电离能最大的是N,故答案为:N;
(3)H2S分子中共价键键角接近90°,即H﹣S﹣H键角接近90°,空间构型为V形,H2S分子中S原子的σ键电子对数为2,孤电子对数=(6﹣1×2)=2,则价层电子对数为4,所以
S原子为杂化sp3,在冰晶体中,一个水分子与周围四个水分子形成正四面体结构,一个水分子可以形成四个氢键,而二个水分子共一个氢键,故一个水分子可形成二个氢键,1mol冰晶体中存在2mol氢键,故答案为:sp3;2;
(4)NaN3有较强的还原性,NH3与NaClO反应可得到氮气、氢氧化钠和氯化钠,氮元素化合价升高被氧化,次氯酸钠做氧化剂被还原为氯化钠,化学方程式为:
2NaN3+NaClO+H2O=3N2↑+NaCl+2NaOH,故答案为:2NaN3+NaClO+H2O=3N2↑+NaCl+2NaOH.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元素的推断,涉及价电子排布图、杂化方式、冰的结构与氢键、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书写等,综合性较强,有一定难度.
9.(15分)某硫酸厂用以下几种方法处理SO2尾气.
(1)活性炭还原法反应原理:恒温恒容.2C (s)+2SO2(g)═S2(g)+2CO2(g).反应进行到不同时间测得各物质的浓度如图1:
①第一次出现平衡的时间是第20min;
②0~20min反应速率表示为V(SO2)=0.03mol/(L•min);
③30min时,改变某一条件平衡发生移动,则改变的条件最有可能是减小CO2的浓度;40min 时,平衡常数值为0.35.
(2)亚硫酸钠吸收法
①Na2SO3溶液吸收SO2的离子方程式为SO32﹣+SO2+H2O=2HSO3﹣;
②常温下,当吸收至pH=6时,吸收液中相关离子浓度关系一定正确的是ad(填序号)
a.c(Na+)+c(H+)>c(SO32﹣)+c(HSO3﹣)+c(OH﹣)
b.c(Na+)=c(SO32﹣)+c(HSO3﹣)+C(H2SO3)
c.c(Na﹣)>c(SO32﹣)>c(OH一)>c(H+)
d.水电离出c(OH一)=l×l0﹣8 mol/L,
(3)电化学处理法
如图2所示,Pt(1)电极的反应式为SO2+2H2O﹣2e﹣=SO42﹣+4H+;碱性条件下,用P(2)电极排出的S2O42﹣溶液吸收NO2,使其转化为N2,同时有SO32﹣生成.若阳极转移电子6mol,则理论上处理NO2气体1.5mol.
考点:物质的量或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化学平衡的计算;电解原理;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
专题:化学平衡专题;电化学专题.
分析:(1)①各组分浓度不变,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②根据反应速率v=计算;
③30min时,CO2浓度减小,其他物质浓度不变,改变的条件是减小CO2的浓度;根据平衡常数
K=计算;
(2)①Na2SO3溶液吸收SO2生成NaHSO3;
②常温下,当吸收至pH=6时,溶液呈酸性;
(3)Pt(1)电极进入SO2,硫酸浓度增大,SO2可知失电子,作负极;每molNO2得电子4mol.解答:解:(1)①从图中可看出20min时各组分浓度不变,此时反应达到平衡,故答案为:20;
②0~20min时,SO2浓度变化为1.0mol/L﹣0.4mol/L=0.6mol/L,则反应速率表示为V(SO2)==0.03mol/(L•min),故答案为:0.03mol/(L•min);
③30min时,CO2浓度减小,其他物质浓度不变,改变的条件是减小CO2的浓度,40min时,SO2(g)=0.4mol/L,S2(g)=0.35mol/L,CO2(g)=0.4mol/L,则平衡常数
K===0.35,故答案为:减小CO2的浓度;0.35;
(2)①Na2SO3溶液吸收SO2的离子方程式为SO32﹣+SO2+H2O=2HSO3﹣,故答案为:SO32﹣+SO2+H2O=2HSO3﹣;
②常温下,当吸收至pH=6时,
a.根据电荷守恒,c(Na+)+c(H+)=2c(SO32﹣)+c(HSO3﹣)+c(OH﹣),所以c(Na+)+c(H+)>c(SO32﹣)+c(HSO3﹣)+c(OH﹣),故a错误;
b.根据物料守恒,当溶质完全为NaHSO3时,c(Na+)=c(SO32﹣)+c(HSO3﹣)+c(H2SO3),若还存在Na2SO3,则c(Na+)>c(SO32﹣)+c(HSO3﹣)+c(H2SO3),故b错误;
c.pH=6,c(OH﹣)<c(H+),故c错误;
d.HSO3﹣电离程度大于水解程度,pH=6,水电离出c(OH﹣)==l×l0﹣8 mol/L,故
d正确;
故答案为:ad;
(3)SO2在Pt(1)电极失电子生成SO42﹣,电极反应式为SO2+2H2O﹣2e﹣=SO42﹣+4H+,NO2中N
的化合价为+4价,转化为0价的N2,每molNO2得电子4mol,若阳极转移电子6mol,则理论上处理NO2气体为=1.5mol.
故答案为:SO2+2H2O﹣2e﹣=SO42﹣+4H+;1.5.
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平衡计算,化学平衡常数、化学平衡影响因素分析,电解原理的分析应用,离子浓度大小比较,综合性强,题目难度中等.
10.(14分)实验室测量KMnO4溶液浓度时常用(NH4)2Fe(SO4)2代替FeSO2作标液,(NH4)2Fe (SO4)2的制备工艺流程如下:
(l)已知流程中铁粉制备反应如下:
4H2 O(g)+3Fe(s)═Fe3O4(s)十4H2(g)△H=a kJ/mol
Fe3O4(s)=3Fe(s)+2O2(g)△H=b kJ/mol
则光解气态水制备H2的热化学方程式为H2 O(g)=H2(g)+O2(g)△H=(a+b)kJ/mol.
(2)步骤I中加水发生如下反应,请完善该反应:TiO2++2H2O═2H++H2TiO3↓;该步骤加入铁粉的作用是①防止Fe2+被氧化为Fe3+;②消耗溶液中的H+促进TiO2+水解.
(3)步骤Ⅳ生成(NH4)2Fe(SO4)2,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NH4)2SO4+FeSO4=(NH4)2Fe(SO4)2;操作I为蒸发浓缩、冷却结晶.
(4)已知在潮湿空气中Fe(OH)2比FeCl2更易被氧化.据此分析(NH4)2Fe(SO4)2比FeSO4稳定的原因是由题意可知二价铁离子在碱性条件下更易被氧化,(NH4)2Fe(SO4)2水解后的酸性强于FeSO4,则(NH4)2Fe(SO4)2的还原性小于FeSO4,所以更稳定.
考点: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计算.
专题:实验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分析:FeSO4(含有TiOSO4)中加水和过量铁粉,TiO2+水解生成H2TiO3沉淀,过滤得到的滤渣为H2TiO3,滤液为硫酸亚铁溶液,在滤液中加(NH4)2SO4,生成(NH4)2Fe(SO4)2,对溶液进行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即可得到(NH4)2Fe(SO4)2晶体;
(1)把已知的热化学方程式相加即得到水分解的热化学方程式;
(2)TiO2+水解生成H2TiO3沉淀;Fe粉能防止亚铁离子被氧化,Fe消耗氢离子能促进TiO2+水解;
(3)在FeSO4溶液中加(NH4)2SO4会生成(NH4)2Fe(SO4)2;操作I为从溶液中提取溶质的操作;
(4)由题中信息可知亚铁离子在碱性条件下易被氧化.
解答:解:FeSO4(含有TiOSO4)中加水和过量铁粉,TiO2+水解生成H2TiO3沉淀,过滤得到的滤渣为H2TiO3,滤液为硫酸亚铁溶液,在滤液中加(NH4)2SO4,生成(NH4)2Fe(SO4)2,对溶液进行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即可得到(NH4)2Fe(SO4)2晶体;
(l)已知:
①4H2 O(g)+3Fe(s)═Fe3O4(s)十4H2(g)△H=a kJ/mol
②Fe3O4(s)=3Fe(s)+2O2(g)△H=b kJ/mol
由盖斯定律:(①+②)×得H2O(g)=H2(g)+O2(g)△H=×(a+b)=(a+b)kJ/mol;
故答案为:H2 O(g)=H2(g)+O2(g)△H=(a+b)kJ/mol;
(2)TiO2+水解生成H2TiO3沉淀,其水解的离子方程式为:TiO2++2H2O═2H++H2TiO3↓;亚铁离子在溶液中易被氧化,加Fe粉能防止亚铁离子被氧化,Fe消耗溶液中的氢离子能促进TiO2+水解;
故答案为:TiO2+;防止Fe2+被氧化为Fe3+;消耗溶液中的H+促进TiO2+水解;
(3)在FeSO4溶液中加(NH4)2SO4会生成(NH4)2Fe(SO4)2,其反应方程式为:(NH4)2SO4+FeSO4=(NH4)2Fe(SO4)2;操作I为从溶液中提取溶质的操作,为蒸发浓缩、冷却结晶;
故答案为:(NH4)2SO4+FeSO4=(NH4)2Fe(SO4)2;蒸发浓缩、冷却结晶;
(4)已知在潮湿空气中Fe(OH)2比FeCl2更易被氧化,说明二价铁离子在碱性条件下易被氧化,(NH4)2Fe(SO4)2在溶液中电离出来的铵根离子和二价铁离子均发生水解,水解后的溶液的酸性强于FeSO4,则(NH4)2Fe(SO4)2的还原性小于FeSO4,所以更稳定;
故答案为:由题意可知二价铁离子在碱性条件下更易被氧化,(NH4)2Fe(SO4)2水解后的酸性强于FeSO4,则(NH4)2Fe(SO4)2的还原性小于FeSO4,所以更稳定.
点评:本题考查了盖斯定律的应用、物质的制备、物质的分离等实验操作,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实验能力的考查,分析流程掌握物质性质和实验基本操作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中等.
11.(18分)某学习小组利用如图实验装置制备Cu(NH3)x SO4•H2O.并测量x值.
【Cu(NH3)x SO4•H2O】制备见图1
(l)A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NH4Cl+Ca(OH)22NH3↑+CaCl2+2H2O;B中观察到
的现象是由蓝色溶液变为蓝色沉淀,随后沉淀溶解变成深蓝色溶液.
(2)C中CCl4的作用是防止倒吸.
(3)欲从Cu(NH3)x SO4溶液中析出Cu(NH3)x SO4•H2O晶体,可加入试剂无水乙醇.
【x值的测量】见图2
步骤一:检查装置气密性,称取0.4690g晶体[M=(178+17x)g/mol]于锥形瓶a中
步骤二:通过分液漏斗向锥形瓶a中滴加l0%NaOH溶液
步骤三:用0.5000mol/L的NaOH标液滴定b中剩余HCI,消耗标液16.00mL
(4)步骤二的反应可理解为Cu(NH3)x SO4与NaOH在溶液中反应,其离子方程式为Cu(NH3)
x 2++2OH﹣=Cu(OH)
2↓+xNH3↑.
【x值的计算与论证】
(5)计算:x=3.56,
该学习小组针对上述实验步骤,提出测量值(x)比理论值偏小的原因如下:
假设1:步骤一中用于称量的天平砝码腐蚀缺损;
假设2:步骤二中加入的NaOH溶液不足,没有加热(或生成的氨气没有完全逸出)(任写两点);假设3:步骤三中测定结束读数时,体积读数偏小.该假设不成立(填“成立”或“不成立”),针对般设l,你对实验的处理意见是更换砝码完好的天平后重新进行步骤一到步骤三全部实验.
考点: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
专题:实验题.
分析:(1)A中氯化铵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氨气;氨气通入硫酸铜溶液,会生成氢氧化铜沉淀,氨气过量,沉淀又溶解;
(2)氨气极易溶于水,难溶于四氯化碳;
(3)Cu(NH3)x SO4•H2O在乙醇中的溶解度较小;
(4)Cu(NH3)x SO4与NaOH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氨气;
(5)Cu(NH3)x SO4•H2O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的氨气被盐酸吸收,再用氢氧化钠滴定剩余的盐酸,根据消耗的氢氧化钠求出与氨气反应的盐酸,以及氨气的物质的量,根据晶体与氨气的物质的量的关系求出x;
若生成的氨气偏少或氨气没有完全逸出,则氨气的物质的量偏小,x值偏小;
若步骤三中测定结束读数时,体积读数偏小,则与氢氧化钠反应的盐酸偏少,与氨气反应的盐酸偏多,计算出的氨气的物质的量偏大;
天平砝码腐蚀缺损,应该更换砝码和天平,重新实验.
解答:解:(1)A中氯化铵与氢氧化钙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氨气、氯化钙和水,其反应的方程式为:2NH4Cl+Ca(OH)22NH3↑+CaCl2+2H2O;氨气通入蓝色的硫酸铜溶液中,会生
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当氨气过量时,氢氧化铜沉淀又溶解生成深蓝色的溶液;
故答案为:2NH4Cl+Ca(OH)22NH3↑+CaCl2+2H2O;由蓝色溶液变为蓝色沉淀,随后沉淀
溶解变成深蓝色溶液;
(2)氨气极易溶于水,氨气不溶于四氯化碳,把氨气通入四氯化碳不溶解,不会产生倒吸,氨气在向上逸出时被水吸收;
故答案为:防止倒吸;
(3)Cu(NH3)x SO4•H2O在乙醇中的溶解度较小,在Cu(NH3)x SO4溶液加入无水乙醇会析出Cu (NH3)x SO4•H2O晶体;
故答案为:无水乙醇;
(4)Cu(NH3)x SO4与NaOH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氨气,则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u(NH3)
x 2++2OH﹣=Cu(OH)
2↓+xNH3↑;
故答案为:Cu(NH3)x2++2OH﹣=Cu(OH)2↓+xNH3↑;
(5)滴定消耗的氢氧化钠为n(NaOH)=cV=0.5000mol/L×0.01600L=0.008000mol,则与氢氧化钠反应的盐酸为0.008000mol,
与氨气反应的盐酸为:0.5000mol/L×0.0300L﹣0.008000mol0.007000mol,所以氨气的物质的量为0.007000mol;
由(NH3)x SO4•H2O~xNH3,
1 x
mol 0.007000mol
=0.007000,解得:x=3.56;
若加入的NaOH溶液不足,Cu(NH3)x SO4没有完全反应,生成的氨气偏少,若没有加热则生成氨气不能从溶液中挥发出来,会使盐酸中吸收的氨气偏少,或氨气没有完全逸出,氨气的物质的量偏小,则x值偏小;
若步骤三中测定结束读数时,标准溶液体积读数偏小,则与氢氧化钠反应的盐酸偏少,而与氨气反应的盐酸偏多,氨气与盐酸等物质的量反应,则测定的氨气的物质的量偏多,计算出的x值偏大,所以假设不成立;
步骤一中用于称量的天平砝码腐蚀缺损,应该更换砝码和天平,重新作该实验;
故答案为:3.56;加入的NaOH溶液不足,没有加热(或生成的氨气没有完全逸出);不成立;更换砝码完好的天平后重新进行步骤一到步骤三全部实验.
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的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物质组成的测定,题目难度中等,试题综合性较强,知识点较全面,正确理解制备原理为解答关键,试题充分考查了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计算能力及化学实验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