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考地理倒计练 区域经济发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高考地理倒计练:区域经济发展
1.图1和图2分别是我国东北部分地区2012年12月1日~2013年4月15日气温距平图和降水距平百分率图(图中距平是指该时段气温或降水的值与该地同期多年平均值的偏差)。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1
图2
(1)选择图1和图2中的一幅图,描述气温或降水与常年同期比较的差异情况。

(2)据图1和图2,指出春季气温回升后图示区域涝灾最严重的地区,并说明理由。

(3)结合东北地区的作物熟制和耕地类型,分析图示气温、降水状况对该地区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

解析:(1)图1:该区域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偏低值大致由东南向西北增大。

图2:该区域大部分地区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多,增加的百分率大致由东北向西南增大。

(2)西部平原地区气温较常年偏低,降雪量较常年偏多,积雪量大,地势平坦,春季积雪融化后地表水流不畅,易造成洪涝灾害。

(3)东北地区作物一年一熟,春季播种,秋季收获,春季气温低,春播会推迟,生长期也会缩短,影响农业生产。

东北地区以旱地为主,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少,土壤中含水量过大,难于耕作,不利于作物生长。

答案:(1)图1:图示区域气温均较常年同期偏低(或大部分地区偏低2~4℃;偏低值大致由东南向西北(或由东向西)增大;西部(或西部平原)偏低值最大,达4℃上。

图2:大部分地区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多;偏多量大致由东北向西南(或由东向西)增大;西南部(或西部平原)偏多量最大,达1~2倍。

(2)西部平原地区;该区域气温较常年偏低值最大;降雪(水)量较常年偏多量最大;积雪量大;地势平坦,积雪融化后地表水流不畅。

(3)东北地区作物一年一熟,春播秋收;春温较常年偏低,春播推迟;生长期缩短(或收获延
迟,作物易受秋季低温冷害影响)。

东北地区以旱地为主;土壤中含水量过大,难于耕作;不利于作物生长。

2.广东省地下水资源丰富。

阅读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分析乙地大量发展种植业可能对地下水资源的负面影响,并就不同负面影响分别提出一条防治措施。

解析:对地下水的负面影响一般着眼于水质和水量两个方面。

如果大规模地发展种植业,会破坏地表植被和消耗大量的水源,从而导致土层涵养水源的能力降低,造成地下水水源的减少;同时,大量使用化肥、农药,也会对地下水产生污染。

对上面两点负面影响,有针对性地提出防治措施即可。

答案:负面影响:削弱了土层的涵养水源能力,对地下水水源补给能力降低。

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对地下水造成污染。

措施:防止水土流失(或增加森林覆盖率);减少农药化肥使用(或使用高效低毒农药,使用有机肥、生物防治病虫害技术)。

3.青海省西宁市位于湟水谷地,平均海拔2 261m,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区域中心城市地位日益凸显。

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4)题。

材料1:1996~2008年西宁市土地利用类型结构变化图。

图1
材料2:2011年西宁工业产值结构图。

图2
(1)“到西宁避暑,请带上毛衣”。

这一说法的主要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

(2)西宁的城市形态呈条带状,主要受__________、__________等自然因素的影响。

(3)1996~2008年期间,西宁市耕地、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所占比重总体分别呈何种变化趋势?其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
(4)2011年西宁市工业结构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可能带来哪些问题?
解析:(1)由材料可知,西宁位于青藏高原的湟水谷地中,海拔高,空气稀薄,夏季白天太阳辐射强,气温较高,夜晚大气逆辐射弱,气温低,昼夜温差大。

(2)西宁位于湟水谷地中,受地形、河流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城市形态呈条带状。

(3)材料1显示了1996~2008年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情况,注意图中各图例的高度表示比例及其变化。

(4)材料2表示2011年西宁不同工业部门的工业产值构成,读图可知,在西宁的工业中,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的比例较高;医药、食品制造业及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比重较小。

以重化工业为主的工业结构可能带来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和水污染等环境问题。

答案:(1)海拔高,夏季凉爽;气温日较差较大
(2)地形河流
(3)耕地:比重下降。

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交通用地等占用耕地,退耕还林、还草。

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比重上升。

城市(镇)化及工业化的发展。

(4)特点:以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等重工业为主,高能耗产业比重大。

问题:①能源、资源消耗量大,可能带来资源枯竭;②可能造成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③产业转型升级难度
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