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广东省江门市开平市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期末复习数学试卷(含答案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2022学年广东省江门市开平市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期末
复习数学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填空题
1.减数=()-()除数=()÷()
2.根据868÷31=28,直接写出下面两道题的得数:
868÷28=()31×28=()
3.计算500-(38+315÷15)时,应先算()法,再算()法,最后算()法。
4.把算式784-12×14÷7的运算顺序改写成先算乘法,再算减法,最后算除法,那么这个算式应改写为()。
5.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
6.比较大小,请在括号里填上“>”“<”或“=”。
40÷(85-5×16)()40÷(85÷5-16)98×14()154+169
(36+15)×100()36×15+100350-72÷8()350-72÷9 7.350与250的和减去240除以8的商,算式是()。
8.启明小学三年级同学植树85棵,四年级同学植树的棵数比三年级的4倍少18棵,四年级同学植树()棵。
9.把下面算式合并成综合算式。
12×4=486×7=4248+42=90
合成综合算式是__________。
10.如图,是从()面看到图形,从()面和()面看到的图形是形同的。
二、选择题
11.在除法算式中,0不可以作()。
A.被除数B.除数C.商
12.从右面看看到的形状是()。
A.B.C.
13.和180÷5×6的计算结果相等的算式是()。
A.180÷6×5B.180÷(5×6)C.180×6÷5
14.从3400除以10的商,再减去12与15的积,差是多少?正确列式是()。
A.3400×10-12×15B.3400÷10-12×15C.(3400÷10-12)×15 15.已知〇+△=□。
下列算式正确的是()。
A.〇+□=△B.△+□=〇C.□-△=〇
三、判断题
16.四则混合运算要按从左向右的顺序依次计算。
()
17.36+4-36+4=0。
()
18.264+140=140+264,运用加法结合律。
()
19.同一个物体,不论从哪个方向看形状不变.()
20.比70少2的数的2倍是136。
()
四、口算和估算
21.口算。
236+18=400÷50=125×8=4×68+28=
0×25=840÷2=0÷9=(62+38)÷25=
五、竖式计算
22.列竖式计算,利用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进行验算。
508÷29=206×35=
六、脱式计算
23.计算下面各题,怎样简便就怎样计算。
(1)26+13×20÷4(2)198÷[6×(54÷18)]
(3)12×(360-260÷20)(4)675-153÷9×20
七、连线题
24.连一连。
从前面看从左面看从上面看25.连一连。
从前面看从左面看从上面看
八、作图题
26.画一画。
请你在下面的方格中画出来。
从前面看从左面看从上面看
参考答案:
1.被减数差被除数商
【详解】减法中,被减数-减数=差,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差。
除法中,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除数×商,除数=被除数÷商。
2.31868
【分析】根据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被除数÷商=除数,除数×商=被除数,进行解答即可。
【详解】根据868÷31=28,可得:
868÷28=3131×28=868
【点睛】熟练掌握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3.除加减
【分析】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是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有小括号时,应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依此填空即可。
【详解】500-(38+315÷15)
=500-(38+21)
=500-59
=441
计算500-(38+315÷15)时,应先算除法,再算加法,最后算减法。
【点睛】熟练掌握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4.(784-12×14)÷7
【分析】根据题意,原式784-12×14÷7是先算乘法,再算除法,最后算减法,要变成先算乘法,再算减法,最后算除法,是把减法提前到除法的前面,所以需要在减法和乘法上加小括号,由此求解。
【详解】784-12×14÷7
=(784-12×14)÷7
=(784-168)÷7
=616÷7
=88
把算式784-12×14÷7的运算顺序改写成先算乘法,再算减法,最后算除法,那么这个算式应改写为(784-12×14)÷7。
【点睛】解决本题关键是找清楚运算顺序的变化,给提前的运算顺序合理的加上小括号。
5.0
【分析】差=被减数-减数,如果被减数和减数相等,那么差是0。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
故答案为:0。
【点睛】本题考查了有关0的减法运算,一个数减去它本身差是0,一个数减去0还得它本身。
6.<>><
【分析】根据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以及整数乘法、加法的计算法则计算出算式两边的结果再进行比较即可。
【详解】40÷(85-5×16)
=40÷(85-80)
=40÷5
=8
40÷(85÷5-16)
=40÷(17-16)
=40÷1
=40
因为8<40,所以40÷(85-5×16)<40÷(85÷5-16);
98×14=1372,154+169=323,1372>323,所以98×14>154+169;
(36+15)×100
=51×100
=5100
36×15+100
=540+100
=640
因为5100>640,所以(36+15)×100>36×15+100;
350-72÷8
=350-9
=341
350-72÷9
=350-8
=342
因为341<342,所以350-72÷8<350-72÷9。
【点睛】本题考查了简单的四则混合运算,计算时先理清楚运算顺序,根据运算顺序逐步求解即可。
7.(350+250)-(240÷8)
【分析】先算350与250的和,240除以8的商,所得的和减去所得的商,然后再进一步解答。
【详解】(350+250)-(240÷8)
=600÷30
=20
350与250的和减去240除以8的商,算式是(350+250)-(240÷8)。
【点睛】依据各数之间的关系正确列出算式,并能正确进行计算是本题考查知识点。
8.322
【分析】由题意可得:四年级同学植树的棵数=三年级同学植树的棵数×4-18,据此代入数据计算即可求解。
【详解】85×4-18
=340-18
=322(棵)
四年级同学植树322棵。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弄清楚数量间的关系,得出等量关系式,问题即可得解。
9.12×4+6×7
【分析】12×4=48,6×7=42,48+42=90,是先算12乘4的积,与6乘7的积,再把得到的两个积相加;据此合并成综合算式。
【详解】12×4+6×7
=48+42
=90
12×4=486×7=4248+42=90
合成综合算式是12×4+6×7。
【点睛】整数混合运算的关键是抓住运算顺序,正确按运算顺序计算即可。
10.右前左
【分析】该立体图形是由7个小正方体组成的。
从前面看,看到的是两层:下层3个正方形,上层1个正方形,左齐;
从左面看,看到的是两层:下层3个正方形,上层1个正方形,左齐;
从上面看,看到的是三层,第一层有2个正方形,与第二层左起第一个对齐,第二层有3
个正方形,第三层有1个正方形,与第一、二层左起第一个左对齐;
从右面看,看到的是两层,下层3个正方形,上层1个正方形,右齐;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如图,是从右面看到图形,从前面和左面看到的图形是形同的。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和几何图形,关键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11.B
【分析】根据除法的意义,在除法算式中,除数不能是0。
【详解】在除法算式中,0不可以作除数。
0除以任何非零的数都得0,所以0可以作被除数,也可以作商。
故答案为:B。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0作除数无意义。
12.B
【分析】观察这个图形,从右面看到两行,下面一行是3个正方形,上面一行是1个正方形,右对齐。
据此解答。
【详解】A.从前面看到;
B.从右面看到;
C.看不到;
故答案为:B
【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视图的认识,需要学生有较强的空间想象和推理能力。
13.C
【分析】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如果是同一级运算,一般按从左往右依次进行计算;如果既
有加减、又有乘除法,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如果有括号,先算括号里面的;根据整数四则运算的计算方法,直接计算得解。
【详解】根据分析:180÷5×6=216
A.180÷6×5=150,150<216;
B.180÷(5×6)
=180÷30
=6
6<216;
C.180×6÷5=216,216=216。
故答案为:C
【点睛】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4.B
【分析】本题先用除法求出3400除以10的商,以及用乘法求出12×15的积,再用减法求出商减去积的差。
【详解】3400÷10-12×15
=340-180
=160
差是160。
故答案为:B
【点睛】解决本题时先明确运算顺序,再列出算式,还要看是否需要添上小括号。
15.C
【分析】根据加数+加数=和,和-另一个加数=加数求解即可。
【详解】已知〇+△=□,可得以下算式:
□-〇=△
□-△=〇
所以上列算式正确的是□-△=〇。
故答案为:C
【点睛】熟练掌握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6.×
【分析】四则混合运算中如果是同级运算按从左向右的顺序依次计算;如果含有两级运算,
要先算乘除,再算加减。
【详解】四则混合运算中如果含有两级运算,要先算乘除,再算加减;
例如:45-3×8,要先算乘法,再算减法,不能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
故答案为:×
【点睛】四则运算顺序:1、如果是同一级运算,一般按从左往右依次进行计算;2、如果既有加减、又有乘除法,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3、如果有括号,先算括号里面的。
17.×
【分析】运用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使原式36+4-36+4变成(36-36)+4+4,求出结果,然后再进一步解答即可。
【详解】36+4-36+4
=(36-36)+4+4
=0+4+4
=4+4
=8
8≠0,所以原题计算错误。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考查了加法的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注意灵活运用所学的运算定律简便计算。
18.×
【分析】整数加法交换律:两个加数相加,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用字母表示为:a+b=b+a。
【详解】264+140=140+264=404,运用整数加法交换律,所以原题的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点睛】熟练掌握加法交换律的运算特点,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9.×
【详解】略
20.√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此题是先算减法,再算乘法,依此根据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列式并计算,再根据计算出的结果进行判断即可。
【详解】(70-2)×2
=68×2
=136
由此可知,比70少2的数的2倍是136。
故答案为:√
【点睛】熟练掌握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1.254;8;1000;300
0;420;0;4
【解析】略
22.17……15;7210
【分析】整数除法的计算法则:先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除数是几位数,就看被除数的前几位;如果不够除,就多看一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的上面。
如果哪一位上不够商1,要补“0”占位;每次除得的余数要小于除数。
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在有余数的除法里,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用两位数的个位和十位分别去乘三位数的每一位。
用哪一位去乘,乘得的积的末尾就和那一位对齐,最后再把几次乘得的积相加。
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积=因数×因数,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详解】508÷29=17……15206×35=7210
验算:验算:
23.(1)91;(2)11
(3)4164;(4)335
【分析】(1)先算乘法,再算除法,最后算加法。
(2)先算小括号里面的除法,再算中括号里面的乘法,最后算括号外面的除法。
(3)先算小括号里面的除法,再算小括号里面的减法,最后算括号外面的乘法。
(4)先算除法,再算乘法,最后算减法。
【详解】(1)26+13×20÷4
=26+260÷4
=26+65
=91
(2)198÷[6×(54÷18)]
=198÷[6×3]
=198÷18
=11
(3)12×(360-260÷20)
=12×(360-13)
=12×347
=4164
(4)675-153÷9×20
=675-17×20
=675-340
=335
24.见详解
【分析】观察这个图形,从前面看到两行,下面一行是4个正方形,上面一行是1个正方形,右对齐。
从左面看到两行,下面一行是2个正方形,上面一行是1个正方形,左对齐。
从上面看到2行,上面一行是4个正方形,下面一行是2个正方形。
据此连线。
【详解】
【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视图的认识,需要学生有较强的空间想象和推理能力。
25.见详解
【分析】观察这个图形,从前面看到两行,下面一行是3个正方形,上面一行是1个正方形,居中。
从左面看到两行,下面一行是3个正方形,上面一行是1个正方形,右对齐。
从上面看到三行,下面和中间都是3个正方形,上面是1个正方形,居中。
【详解】
【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视图的认识,需要学生有较强的空间想象和推理能力。
26.见详解
【分析】观察这个图形,从前面看到三行,下面和中间两行都是2个正方形,上面一行是1个正方形,右对齐。
从左面看到一列,3个正方形。
从上面看到一行,2个正方形。
【详解】
【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视图的画法,需要学生有较强的空间想象和推理能力。
27.50人
【分析】先求出男生的人数:19×2-7=31(人),再加上女生的人数就是全班的人数。
【详解】19×2-7
=38-7
=31(人)
31+19=50(人)
答:这个班共有50人。
【点睛】本题的关键是根据乘法的意义先求出男生的人数,然后再根据加法的意义列式解答。
28.4元
【分析】用189除以27求出一个脸盆和一条毛巾一共用的钱数,再减去3就是每个脸盆的价格,据此解答。
【详解】189÷27-3
=7-3
=4(元)
答:每个脸盆4元。
【点睛】本题的重点是根据单价=总价÷数量求出一个脸盆和一条毛巾的价格,进而求出每个脸盆的价格。
29.500个
【分析】将三天生产的口罩数相加,再除以3,据此解答。
【详解】(410+490+600)÷3
=(900+600)÷3
=1500÷3
=500(个)
答:平均每日生产口罩500个。
【点睛】掌握平均数的计算方法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30.22元
【分析】用总钱数减去还剩下的钱数,求出购买钢笔花费的钱数,再除以钢笔数量,求出每支钢笔的价格。
【详解】(514-8)÷23
=506÷23
=22(元)
答:每支钢笔的价格是22元。
【点睛】本题考查经济问题,关键是根据总价、单价和数量之间的关系解答。
31.选择方案三,10位成人购买团体票,5位儿童购买儿童票合算
【分析】方案一:购买10张成人票和5张儿童票,根据总价=单价×数量,分别求出需要的钱数,再相加即可;
方案二:全部购买团体票,根据总价=单价×数量,求出需要的钱数即可;
方案三:10位成人购买团体票,5位儿童购买儿童票,根据总价=单价×数量,分别求出需要的钱数,再相加即可;然后比较得出结论。
【详解】方案一:购买10张成人票和5张儿童票,共需要:
50×10+25×5
=500+125
=625(元)
方案二:全部购买团体票,共需要:
(10+5)×40
=15×40
=600(元)
方案三:10位成人购买团体票,5位儿童购买儿童票,共需要:
40×10+25×5
=400+125
=525(元)
525<600<625
答:选择方案三,10位成人购买团体票,5位儿童购买儿童票合算。
【点睛】此题考查优化方案选择,理解题意,正确列式计算得出结果,比较得出结论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