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课件(24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为而治不是一无所为,不是什么都不做。 应该是不妄为,不随意而为,不违道而为。
黄老之学
黄 帝

老 子
黄老之学是中国战国时的哲学、政 治思想流派。尊传说中的黄帝和老子为 创始人,故名。 黄老之学始于战国盛于西汉,假托 黄帝和老子的思想,实为道家和法家思 想结合,并兼采阴阳、儒、墨等诸家观 点而成。
内容上追求治身(养生)和治国,倡导“无为而无不为”的 “积极无为”的哲学观。黄老思想是西汉前期(汉高祖到汉 武帝时)政治上的指导思想,是休养生息政策的思想基础。
从“焚书坑儒”到“独尊儒术”
秦始皇的统一思想是不要人民读书,他的手段 是刑罚的裁制;汉武帝的统一思想是要人民只读一 种书,他的手段是利禄的诱引。 结果,始皇失败了,武帝成功了。 ——顾颉刚
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的作用 积极可取和需要扬弃的有: ①大一统是天地之常理,国家之需要的主张。虽然董仲舒的大一统主张充满了 唯心的色彩,但是大一统确实是中国发展的主流,尤其是今天祖国统一的需要。 所要扬弃的是其中唯心主义成分。至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扼杀一切不同 学术流派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应当鼓励各种学术思想的争鸣。 ②“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纯属唯心主义,无稽之谈。但是要求统 治者爱护百姓,却是有利于封建统治长久的。 ③“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虽然是从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着想,但是确实 有利于中国封建经济的发展,也对今天中国农民负担过重的现象有一定的借鉴意 义。至于“限民名田”“塞兼并之路”,因为古今时代背景不同,社会发展不同, 就需要区别对待。今天,随着农村改革的进一步发展,小农经济必将向大农业经 济迈进,正确引导这种发展是十分必要的,而不能一概套用“限民名田”“塞兼 并之路”的主张。 ④三纲充满封建意识,应当扬弃。五常推崇仁义礼智信,抛弃其中封建成分, 就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弘扬。尤其是其中的“信”为今天社会 的迫切需要。孝道应当注入社会主义的道德内涵,是人们的社会义务。
至武帝之初七十年间,非遇水旱,则民人给家足, 2、影响:使汉初经济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人民生活安 都鄙廪庾尽满,而府库余财。京师之钱累百巨万。太仓 定,社会繁荣,国力日盛。但社会也潜伏着危机 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不可食。 ——《汉书. 食货志》
土地兼并严重,商贾膨胀 ——影响社会的稳定
匈奴为患,边境不宁——破坏边境的安宁和国家的统一
中国古代常用五行相生相克解释朝代更替,称作“五 德”。每个朝代在“五德”中都有相应的次序。曹魏被 定为“土德”,通过“禅让”代魏的西晋应为 A金德 B木德 C水德 D火德
探究学习
有人认为:就其实质而言,“罢拙百家, 独尊儒术”与秦朝的“焚书坑儒”是相同 的 请回答:你认为上述观点是否有道理?
有一定道理。 秦朝“焚书坑儒”和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 术”,虽然确立的统治思想不同,但都是为了适应加强 中央集权的需要。都属于思想文化专制的需要。
孔子
孟子
荀子
墨子
老子
庄子
韩非子
商鞅
儒家思想发展历程
春秋时期,应运而生
→战国后期,蔚然大宗 →秦朝时候,遭到打击 →西汉初年,逐渐复苏
汉武帝
→汉武帝时期,正统思想
董仲舒
第一单元
课标要求: 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一、汉初的“无为”
什么是“无为而治”?
“无为”:遵循自然的法则而不妄为; “治”:治理。 意思是自己不妄为而使天下得到治理。
“春秋大一统”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特点:①既宣扬“君权神授”又继承和发展了儒家的民本思想和仁 ——加强君权的需要
“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应”
仁政:限田、薄敛、省役
——缓和阶级矛盾的需要 实质:借助天上的神权强化地上的皇权、以思想大一统来加强 中央集权,是一种思想文化专制
天 人 感 应
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 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 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
阴阳五行学说
阴阳五行学说认为万物皆由木、火、土、金、水 五种原素组成,其间有相生和相克两大定律. 相生: 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相克: 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可用以说明宇宙万物的起源和变化
2、董仲舒的新儒学体系内容
糅合道家 、法家、 阴阳五行思想改造儒家思想,从而形 成了具有时代特点的新儒学体系 ——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政思想;②外儒内法,兼采各家思想;③宣扬”天人感应“,带有神 “三纲五常”的伦理道德 学倾向;④神化皇权,维护封建统治秩序,受到统治者的重视。
——巩固君权、稳定统治秩序的需要
王国问题——危及中央集权,影响国家统一
从“无为”到“有为”
知识链接:汉武帝 “有为”的表现
政治:必修①:P12、P14
(1)加强中央集权:颁布推恩令,使王国越分 越小; (2)加强皇权:用身边做侍从、秘书工作的人 任尚书令、侍中,参与军国大事,以削弱相权;
经济:必修②:P17
抑制富商大贾的势力,稳定物价。实行货币官铸、 汉武帝刘彻(公元前 盐铁专卖、物价管理、向工商业者加征重税等 156年~前87年) 军事:课外补充: 成功反击匈奴;派张骞出使西域等
一、汉初的“无为”
1、原因:客观上由于长期战争,汉初社会经济破坏严重; 主观上统治者汲取秦亡教训,欲图恢复生产、安定人心、 长治久安
汉兴,接秦之弊,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 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天下既定,民亡盖藏, 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汉书.食货志》
一、汉初的“无为”
董仲舒认为道源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
“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古之造文者,三画连其 中,谓之王,三画者,天地人,而连其中,通其道也,谓之王。” 天和人同类相通,相互感应,天能干预人事,人亦能感应上天。古 代认为天子违背了天意,不仁不义,天就会出现灾异进行谴责和警 告;如果政通人和,天就会降下祥瑞以鼓励。
二、 新儒学体系的形成
1、创立者:董仲舒生平
博览群书,专心致志(“三年不窥园”“乘马不知牝牡”) 经历文、景、武帝时代,汉代儒学代表、大学问家、是儒家 思想成为传统文主流思想的关键人物
汉武帝举贤良对策,三次应对策问《天人三策》受赏识、
为官
晚年著《春秋繁露》 创制新儒学体系
2、董仲舒的新儒学体系内容
材料一:“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材料二: “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 ” ——董仲舒《春秋繁露》 材料三: “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 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 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 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 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上述材料中包含了董仲舒的哪些主张? 其实质是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