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所实习周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律所实习周记
这是到律师事务所实习的第一周。

这一周来让我感触最为深刻的就是,我所学的专业知识与我将来想要从事的律师行业所需具备的“素质”,差距还是很大的。

因此,也就让我真正的开始思考一个问题,做律师应具备的专业知识素质到底是什么呢?
首先,我们所从事的法律行业的基本素质。

也就是我们从事这个行业所要达到的最基本要求。

例如,通过国家的司法考试,获取律师资格证书等等。

这可以说是我们“立业”之基础。

其次,就是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

在学校的时候,我是十分难以理解这一点的,作为一个法律系的学生,能把自己的专业学好已经是不容易的一件事情了,我们哪里还有什么心思去关心其他专业的知识呢?然而在律师事务所的工作中,不仅要求你有深厚的专业功底,更要求你对案件中所涉及到的相关专业知识有一个深入的认识。

我听所里的律师就介绍过一起这样的案件,案件涉及的是一起因为离婚所导致的纠纷,夫妻双方因感情破裂诉至法庭。

按理说,双方已经是进行了充分的考虑后才会做出解除双方婚姻关系的决定。

然而,事情的发展却不是这样的。

所里的律师是男方的诉讼代理人,女方并未请律师为其做代理,在第一次证据交换结束后,女方则开始到律所中找到男
方的代理律师,不断的向其哭诉男方在过往生活中的种种“恶行”,这让所中的律师甚是尴尬。

从代理的角度来讲,律师代理的是当事人在法律方面的业务,而案件中对方当事人的行为已经是将自己的“家事”牵扯了进来,从某种程度上说,这已经“超越”代理
的范围了。

所里的律师也是十分无奈,只能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对其进行心理的疏导,慢慢的平息对方当事人的“愤恨”。

面对这样的当事人,还是对方的当事人,纯粹的运用法律专业知识似乎并不能完满的解决呐!
这些是我们生活中所常常能看到的案例,对于它们的处理,不仅要求我们具备专业的法律素养,有时还要懂一点生活的哲学。

2015年1月14日周一晴
实习第二周,所里面让我试着开始草拟一些法律文本,例如合同书,起诉书,答辩状等。

这就涉及到一个基础性的问题,对事实的认定。

也就是案件中的事实,哪些是社会事实,哪些是法律事实,这里有一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过程。

谁能能够将法律事实从社会事实中最大程度的抽离出来,并在自己的法律文书中将这部分事实与法律规范做最相近的解释,谁就能写好法律文书。

这是我这一周来在事务所实习的最深感受。

所以,要剥离出我们所需要的事实来,关键的问题就在于法律意识的提高。

那么我们有该如何
来提高自己的法律意识呢?
就这个问题,我请教了所里面的律师。

总结了几个律师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得到了以下的结论。

首先,法律意识的获得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它需要我们循序渐进的努力。

法律其实并不深奥,它的许多原则其实都是常识性的道理,因为法律是一种规则,它源于生活,源于人们的生活习惯和人们普遍接受的道德伦理。

因此,法律的悟性(意识)是通过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形成的,讲-法律变为实践,学以致用,才能提高对知识的运用。

其基本要求就是能够做到逻辑性较强,能够及一反三,能够触类旁通。

其次,每当我们在读一条法律规定的时候,作为律师不仅仅要读懂文字字面的意思,更要读懂这条法律规定背后的原则,立法者的原意。

要我们的在社会事实中所抽取出来的东西与法律的文本完全相符是十分困难,甚至说是不可能的。

但是对于立法者的立法本意,我们
确是可以掌握的。

再次,做律师一定要有自己的看法。

由于中国的法律制度尚不成熟,加上中文在运用的过程中容易产生理解上的偏差,一条法律规定往往会出现不一样的理解,在这种情况下,律师应该根据自己的理解,对法律规定做出一个最接近立法者本意的解释。

2015年1月18日周五晴
这一周来,总算是真正的和到所里来办事情的客户们面对面了。

当然我的工作十分的简单,就是坐在一边拿一支笔在那里听和写,也就是听所里律师和客户的谈话并将其记录。

在学校学习的时候,我们十分注重的是自身的读和说的能力,而在听和写的方面是不受重视的,特别是在听的方面,我们基本上就没有受过这方面的训练。

在律师事务所的工作,多数情况下都是由当事人到所里向律师用口头语言的方式来传达信息的。

因此,在听的方面就对一个律师的执业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另一方面就是说了,我们生活中的每一天都要说各种各样的话。

但是这些话是否真正传达了我们所要表达的信息,以及我们用言语所表达的信息是否为对方所了解和接受,这个问题似乎就很少人去思考了。

首先,就拿听来说。

听,我们需要听什么内容?有的时候当事人因为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而情绪十分的激动,每当谈起那段经历时总是无法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动辄是声泪俱下或是血压上升、面红耳赤。

此时我们不能随着当事人的“情绪化”而将自己的思维绕进去,我们应该从当事人的语言中去剥离出我们所需要的法律事实即可,切不可自己也情绪高昂的失去理智。

对法律事实外的内容,我们只需要认真听当事人倾述即可。

其次,就是写。

写的内容那真是太广泛了。

泛泛而谈也
没有意义,我就拿自己的一点感受来说吧!除非是做谈话记录,我们需要面面俱到,对于写,我有以下几点感受。

(一)足够多的信息量作为一
个初学者,比较容易掌握的方法就是先保证我们对一件事情的虚实篇幅足够长,内容传递的信息量足够多,然后才是逐步的精选。

(二)注意保持前后说法的一致性这是法律文书的严谨性决定的。

凡是比较复杂的、多次出现的词语,应当在他第一次出现的时候就给他下一个定义,然后一直保持不变。

对于同一主体,应当坚持相同的称谓,否则容易让读者产生疑惑。

(三)对同一事物从多角度描述开始的时候就要点明观点,段末重复;或者从正面和反面写;或者从不同的侧面写。

如此不断反复,反复陈述同一中心意思,可以有效避免误解。

2015年1月25日周五多云
这一周来,做的主要是事情就是整理案件中的证据,总体上的感觉是,一团乱麻啊!
我们都说证据有三性,证据的合法性、证据的真实性、证据的关联性。

可是要在实践中将这三点根据逻辑的顺序将其一一串联起来,那可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因为你从当事人那里所获取的信息是纷繁复杂的,同时这些证据是各自为战,毫无顺序,它们需要你定出一定的标准对其进行分类,提炼最后形成一条完整的证据链。

因此,我们可以将一个案件中所涉及到的证据工作总结如下:
(一)准备阶段,基本工作室证据的采集和组织,帮助当事人逐一寻找证据证明客观事实,尤其是确定法律关系所需要的证据。

如果证据不足,就需要及时考虑补强和创造。

(二)立案阶段,主要是编制证据清单并及时提交受诉法院,完成立案,同时注意做好证据原件的保存工作。

原件平时应当由当事人自行保管和向法庭出示,律师尽可能不经手原件,这是保护自己的重要方法。

接到诉状后,阅卷查看对方提交的证据。

找出当中的效力不足、存在瑕疵纰漏或与事实相悖之处,有针对性地组织、收集证据;如有需申请人民法院调取的证据,或者需要鉴定、勘验、或需要延长举证期限等事项,及时写出并提交符合要求的申请等。

(三)证据交换阶段,逐一分析双方证据,哪些有利、哪些要害、哪些能用、哪些不能用;己方证据是否有原件、证据效力是否充分、证明责任分配是否合理等,必须先行确认清楚。

证据交换之后,将证
据所反映的分歧要点记录下来,为质证阶段做好准备。

(四)质证阶段,围绕证据的真实性、合法性、关联性,对证据进行辨认、形式确认、内容说明并辨明与其他证据关系等。

质证重点有二:意识诉讼双方有争议的问题,二是法官有疑问的问题。

律师应当依据自己和对方的证据反驳对方
观点,发表综合性意见,支持己方观点,为法官断案思路提供参考。

(五)上诉(申诉)阶段,重点是根据原审判决适用证据、认定事实是否证据规则等方面展开分析判断。

一般而言,如果有新证据提交,上诉(申诉)成功的可能性就大。

所以上诉案件的重点在于发现新证据。

2015年2月1日周五小雪
这一周来,让我体会最为深刻的是宋律师对我这几周来在事务所中所草拟的法律文书提出的两点建议。

首先,不要轻言法理。

这个几乎已经成为每一个法学毕业生的通病。

尽管中国是成文法国家,以抽象法条为主,而且不会沿用先例,这意味着不会凡事皆有具体规定或指引。

但是,我国市场经济建设至今十多年,在各个经济领域均有大量的法律法规规定和政府规范性文件或操作指南等,只要我们耐心寻找,总会找到直接或间接法条和依据。

所以,除非穷尽法条(这个法条应该作广义的理解),否则不要轻易动用法理来解释或解决问题。

因为理论和实践的结果往往出入甚大。

如果动辄运用法理,很容易闭门造车,不着边际,难以取得法官的认同。

其次,随时注意补强和“回溯”。

对当事人提出的目标,依据目前的事实和证据,如果可以达到的,就要考虑补强,即注重寻找理由和证据更充分的法条,收集或创造更多的事实和证据,直至达到对方无法反驳的程
度;如果发现有风险或者不能充分证明的,就应当及时评估可能需要付出何等代价和承担何种法律风险。

一旦发现目标和成本太高,就应当及时建议当事人退而求其次,选择替代方案或者及时修正目标。

2015年2月7日周四雾
看到文书的外观与质量这样的标题,肯定会觉得奇怪。

这二者之间有什么联系呢?文书的外观真的有那么重要吗?对于这些问题,宋律师问了我以下的几个问题。

一份文书尽管是打印的,但与你通常见到的排版四至、字体大小和段落间隔是不一样的,会不会顿时产生一种很不舒服的感觉?
可能是因为劣质复印机的毛病,纸张表面还残留着几道黑黑的杠杠,是否感到不清洁?从而对法律意见书的严谨性产生怀疑?
一份解释上万元案件纠纷的法律意见书,居然是用订书机简单钉在一起的,有无感到这位律师不重视你的案件?
法律文书的外观有多重要?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决定了当事人对文书内容质量和作者专业水平评估的第一印象。

对于律师而言,甚至决定了当事人是否采信你的法律意见。

一般人可能会觉得,内容才是最重要的,外观只是表面装饰,不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但在实务中,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当事人不是专业人士,对于法律文书内容写得好不好、观点是
否明确、分析是否严谨、解决方案是否完美等等,不一定能够立即分辨出来。

但是,如果你排版错误、装订随意甚至是有错字,当事人心中就会立刻做出这样的判断:从这些小错误可以推断出这个律师不严谨,不专业,既然他在细节上如此马虎,我又怎能指望他能够用专业和认真的态度对待我的事务呢?
我们不可以貌取人,但是也不轻易地做出这种容易引诱他人做出以貌取人的举动.
律所实习周记 [篇2]
这个星期,律所的某律师带我们出去开庭,庭审是关于离异夫妻在婚姻存续期间的借款偿还问题,男方借款,离异后失踪,借款人向女方讨要。

在我第三周的周记中有总结过类似问题律师在代理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我方律师是女方代理人,去开庭之初,翻看相关材料后,在我的内心已经有所裁判,对于这一借款,女方肯定是要还的,因为除了几类特殊情况,对于存续期间的借款,夫妻是有义务的共同偿还的,并且夫妻间的协议不可对抗善意第三人。

而女方不符合这几类特殊情况,即使其声称这一笔借款其并不知情,并且未用于家庭共同支出,但作为这一观点的举证责任方,并不能提供有利证据支持其这一观点。

判决结果也是毫无悬念的。

然而这次旁听,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我方律师、当
事人和对方律师、当事人在庭审上的冲突。

对于当事人的冲突我可以理解,当时作为律师,在庭审上爆粗口,双方发生冲突,是我所万万想不到的。

何谈作为律师的专业素养?律师在庭审中如何学会管理情绪,在作为当事人一方,切身实际为其考虑、争取利益的同时,如何体现一个专业律师的素养,管理好情绪,不被对方律师、当事人的言语激怒?
首先,应该处理好自己和当事人之间的关系。

在律师和当事人的关系中,律师的角色和作用是:站在当事人的立场和角度,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能力和经验为当事人提供法律服务,最大限度的实现当事人的利益。

切身为当事人考虑的同时,时刻保持自己的专业素养,从专业角度为当事人提供帮助,而不仅是被当事人和对方律师、当事人的情绪所带动。

其次,应该处理好自己和对方律师、当事人的关系。

和对方律师可以说是“各为其主”,而律师本身是没有任何矛盾的,庭审上的任何“攻击和被攻击”,只是从法律角度的专业辩论,不应把情绪带到针对对方律师本身。

而与对方当事人,会因为我方当事人与其有各种问题的争执和“较量”,但是有时也同样会因为我方当事人而出面与对方进行调解、沟通,所以也不存在根本性的冲突。

最后,应该处理好自己和法官的关系。

在庭审中不要对法官产生任何偏见,要相信法官的任何判断是看证据的,对
于法官的言辞和判断,应相信其公正性,在庭审时切记不要带着情绪和法官说话。

律所实习周记 [篇3]
实习周记
法学1151 李婷 9114115107
2月1日
这一周来,让我体会最为深刻的是周律师对我这几周来在事务所中所草拟的法律文书提出的两点建议。

首先,不要轻言法理。

这个几乎已经成为每一个法学毕业生的通病。

尽管中国是成文法国家,以抽象法条为主,而且不会沿用先例,这意味着不会凡事皆有具体规定或指引。

但是,我国市场经济建设至今十多年,在各个经济领域均有大量的法律法规规定和政府规范性文件或操作指南等,只要我们耐心寻找,总会找到直接或间接法条和依据。

所以,除非穷尽法条,否则不要轻易动用法理来解释或解决问题。

因为理论和实践的结果往往出入甚大。

如果动辄运用法理,很容易闭门造车,不着边际,难以取得法官的认同。

其次,随时注意补强和“回溯”。

对当事人提出的目标,依据目前的事实和证据,如果可以达到的,就要考虑补强,即注重寻找理由和证据更充分的法条,收集或创造更多的事实和证据,直至达到对方无法反驳的程度;如果发现有风险或者不能充分证明的,就应当及时评估可能需要付出何等代价和承
担何种法律风险。

一旦发现目标和成本太高,就应当及时建议当事人退而求其次,选择替代方案或者及时修正目标。

2月7日
看到文书的外观与质量这样的标题,肯定会觉得奇怪。

这二者之间有什么联系呢?文书的外观真的有那么重要吗?对于这些问题,周律师问了我以下的几个
问题。

一份文书尽管是打印的,但与你通常见到的排版四至、字体大小和段落间隔是不一样的,会不会顿时产生一种很不舒服的感觉?
可能是因为劣质复印机的毛病,纸张表面还残留着几道黑黑的杠杠,是否感到不清洁?从而对法律意见书的严谨性产生怀疑?
一份解释上万元案件纠纷的法律意见书,居然是用订书机简单钉在一起的,有无感到这位律师不重视你的案件?
法律文书的外观有多重要?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决定了当事人对文书内容质量和作者专业水平评估的第一印象。

对于律师而言,甚至决定了当事人是否采信你的法律意见。

一般人可能会觉得,内容才是最重要的,外观只是表面装饰,不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但在实务中,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当事人不是专业人士,对于法律文书内容写得好不好、观点是否明确、分析是否严谨、解决方案是否完美等等,不一定能
够立即分辨出来。

但是,如果你排版错误、装订随意甚至是有错字,当事人心中就会立刻做出这样的判断:从这些小错误可以推断出这个律师不严谨,不专业,既然他在细节上如此马虎,我又怎能指望他能够用专业和认真的态度对待我的事务呢?
我们不可以貌取人,但是也不轻易地做出这种容易引诱他人做出以貌取人的举动。

2月14日
本周我的主要工作仍然是写法律文书。

当然,也有一些突破,我开始走出办公室,跟宋姐一起踏入那些跟工作有关的场所,比如去工商局调取对方公司的资
料,去公安局调取户籍资料,去民政单位调取相关资料等。

这些工作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困难与繁琐,当然,持有律师证或者实习律师证就更方便了。

这是对于户籍在奉献南桥的当事人而言,如果不是当地人,我们还要去很远的地方调取相关证据,曾经有一次我们几经周折才调取到户籍资料,只因两镇合并后有一些麻烦之处。

还有一次,我们为了证明对方公司在奉贤有实际营业地而方便在奉贤法院对其进行起诉便找到公司地址对其进行拍照取证。

过程很辛苦,但结果很开心。

在这周里,主任不在时,周律师就想让我自己接待一下来的当事人。

她刚有这个想法,就有当事人上门进行咨询。

因为自己在学校里成绩比较好,虽然心里很忐忑,但自信可以抵挡一段时间。

然而事情发展远不如我预料当中的好,当当事人问出关于工伤的问题时,我竟然发现脑子里没有任何的信息可以供我调配。

最后只能由周律师接待,这对我而言是很大的打击。

也直到此时,才深刻的理解了理论和现实的差距。

故决定从那天开始按照实践的要求扩充自己在相应领域内的知识,当晚便在书店买了工伤、合同、交通事故方面的书籍进行学习,希望借此机会能够使自己跟得上实践的脚步,可以符合律所对于一个实习律师的要求。

2月28日
在上周工作的基础上,这周终于开始接触较为完整的卷宗。

刚开始较为简单,只要按照之前观察后学到的顺序进行整理即可。

印象较为深刻的是一起法律援助案件,档案比较厚重且繁琐,而且时间跨度较大。

市法律援助中心要求整理一份档案上交给他,还须整理一份档案由律所自己备案。

由于档案袋里文件重复、缺
漏较为严重,故要识别有用材料,并须与市法律援助中心联系补缺漏文件,于是学会了收发邮件,学会了怎样借助其他机构或单位满足律所的需要。

工作完成后,又按照律所要求进行了归档,该案整理极考验做事者得耐心,不过庆幸的是自己做到了。

本周的另外一项工作便是登记案号。

登记案号指的就是
只要对方当事人是保险公司的案件,我都必须记录在案,根据判决书体现出来的信息,记录钱款事项等,并在特定时间即将来临时提醒律所的主办人员查证是否收到对方当事人的款型。

整体来说,较为简单。

3月7日
本周的主要工作仍然是整理卷宗,但整个过程中仍需要做之前几周的工作,因为本周卷宗的整理是完整的、体系的,而之前我都是单独的、孤立地做着律所老师交代的任务,如法律文书写作、调取证据等。

但整理卷宗以后我的这些工作就连贯了起来。

比如一个案子,在起诉之前,我写了起诉状,调取了该案所需要的当事人的信息材料,对案件证据材料进行了归类排序,交通事故的案子还需要列出详细的损失清单、对其住院治疗的各种费用还需要归类整理。

记得有一次助理让我把一起交通事故案件的证据进行粘贴,我以为都是住院期间的各种费用单据、病历卡等,没有什么性质差别,但后来才知道自己犯了错误,一些证据不得不裁剪开重新粘贴。

因为这些证据本应是按照营养费、住院费、护理费等性质不同的费用进行归类整理的,而不应混杂在一起,这样计算损失清单时才会更明了,更有说服力。

等到案子结束后,所有的材料又都交到了我的手中,接下来我便是
按照顺序对其进行整理,以符合司法程序的要求。

看似简单的工作其实在你没做之前还是需要时间去熟悉和掌握
的,熟记卷宗流程以后,不仅可以帮助快速整理卷宗,同时在案件诉讼期间还可以帮助自己查漏补缺,把需要的文件材料都准备好,或提醒其他实习生把文件准备好。

只要你认真和细心,通过整理卷宗你就可以了解熟悉律师的办案流程及相应的司法程序,这很重要。

我并没有因为工作的繁琐而粗心甚至放弃,相反我很有兴趣并在其中受到启迪。

3月14日
这周我终于开始走出办公室,而更多的与法院、法官接触。

随着渐渐主动,我便开始要求陪同办案律师一起去开庭,当然,我是旁听人员。

在刚开始的一两次旁听中,因为我的要求比较突然,他们并未来得及跟我讲案件概况,所以在法院旁听时感觉云里雾里地摸不到头绪。

但在之后的旁听中,我基本上都是事前了解了案件概况,庭审中又做了较为详细的记录,回来后又上网查相关问题,故对案件便有了较深的了解并收益颇多。

记得较为清楚的一次,是一起工伤案件,因为对方代理律师与方老师曾有过合作,再加上法官从中斡旋,大家便选择了调解。

在调解时,我跟另外一个实习生积极献策,再加上当事人和代理律师的努力,最终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

亲身参与审理中的案件,对于我来说是一件值得兴奋的事情。

这不同于校内的模拟法庭。

在校时,我们始终想着维护-法律的严肃性,并且基本上所有案件都是以判决结束,故失了真正案件审理过程中的灵活性。

同时,因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