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用动物养殖学(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药用动物养殖学》题库
绪论
1、动物药的特点:
1、显效性
2、群众性
3、特需性
4、紧缺性
2、举例说明动物药的分类:
1、全动物类
2、角骨类
3、贝壳类
4、内脏类
5、分泌物类
6、动物制品
3、药用动物的生产方式
1、炒法
2、炙法3锻法4煨法
4、药用动物:是指直接或间接产生药物的动物,或者说身体的全部或局部可以入药的动物
5、动物药:药用动物生产的药物统称动物药
6、原地复壮:对动物生境和原种的保护。
第一章——中国林蛙
1、林蛙油:雌性中国林蛙输卵管经加工制成的制干品称林蛙油
2、跌卵:卵细胞从卵巢跌落到体腔,经输卵管进入子宫
3、黑油:林蛙油呈霉败的黑色
4、冻油:外观呈现粉红色,松软,易碎,呈粉质状,不透明
5、红油:制备好的林蛙油有红色斑点或呈红色
6、生殖休眠:雌雄成蛙抱对结束后,雄蛙上山寻食,而雌蛙并不立即离开繁殖地,而是先在附近寻找林远僻静潮湿的地方,潜入松土下3~5cm或钻入树根或石缝之间或枯枝落叶下面开始了短暂的产后休眠期。
7、抱对:雄蛙在前肢婚垫辅助下抱着雌蛙,进行产卵、受精。
8、开声:出河时雄蛙开始鸣叫,呼唤雌蛙
9、婚垫:林蛙前肢第一指上的小肉瘤
10:、散放法:是将幼蛙分散撒放在预定的放养面积上。
放养时,将幼蛙装在麻袋里或装在水桶里,用手抓出散放在林下枯枝落叶层上,让幼蛙自己寻找场所,潜伏在枯枝叶层里,进行春眠。
11、埋藏法:是用锹或耙子扒开枯枝叶层里,将表土挖20cm深,可挖成直径25-30cm穴状,亦可挖成长50cm,宽10cm的条沟状。
12、出河:出河时雄蛙开始鸣叫,呼唤雌蛙
13、中国林蛙的繁殖特点有哪些?
14、如何种蛙选择?
1、年龄要求:3~4年的林蛙为壮龄蛙,体大、产卵量多。
也可选两年生的蛙
2、体重要求:2年生的蛙体重不低于27g,体长在6cm以上;3年生的体重不低于40g;3年以上的蛙体重不低于55g。
畸形娃不宜留种
3、体色要求:选择黑褐色,体背有“人”字形黑斑的蛙做种蛙。
土黄色或花色蛙抱对产卵时死亡率高,一般不留种用
4、雌雄比例:雌雄比例通常为1:1,有时可适当多留些雄蛙
5、选种时每年应异地择,避免近亲繁殖
15、黑龙江林蛙的特性?
头较扁平,体侧、腹部两侧及后肢背面有许多小疣
背面棕灰色或深灰色带有绿色,鼓膜处的三角黑斑大而显著,咽、胸部及腹部有朱红色与深灰色花斑
17、中国林蛙的显著特性?
头部:扁平,吻端钝圆
躯干:背部及体侧为黑褐色或灰褐色少数为土黄色,背部有人字形黑斑纹,雄蛙腹部灰白色带褐斑,雌蛙腹部多为黄白色夹杂橙红色斑纹,背部及体侧无疣粒。
四肢:四肢上部为黑褐色或灰褐色
18、中国林蛙雌雄鉴别?
部位雄蛙雌蛙
体型稍小较大
腹部颜色灰白色多为黄白色
躯干宽高带褐斑夹杂橙红色斑纹
前肢较粗较细
婚垫有无
内声囊有无
抱对行为有无
19、中国林蛙生活周期分哪几个时期?各期从何时到何时?
生活周期分为越冬期、生殖期和陆地生活期三个阶段。
一般在每年九月下旬至翌年四月下旬营水栖生活,严冬是冬眠;三月份解冰后进入附近水泡鸣叫抱对、产卵;每年四月至九月下旬进入森林期
20、林蛙养殖场的条件?
一、植被,即选择土质肥沃、杂草丛生的庭院地、田园地等开放地,也可选择背风向阳,靠近山林的灌木丛、疏林地等地带。
二、水源,养殖场内有常年不断的河水、溪水或透河水,冬春枯水枯水不干涸,保证林蛙冬眠和繁殖期、生长期的安全用水
21、繁殖场应修建的设施?
1、孵化池的建设:池坝高度60~80cm,深浅不一,池水深10~50cm,水源充足,能排能灌,池坝坚固,周围用塑料布围起来,防止外逃。
每平放蛙10对或卵10团
2培育池和变态池的建设:
22、安全坑的作用?
①当水温低或遇到低温天气时,蝌蚪可以躲在安全坑中,此时安全坑起到保温避寒作用。
②当遇到断水时,蝌蚪能自动集中到安全坑中,避免干死。
23、蝌蚪培育池要求?
①占繁殖场水池总面积的80%-90%,
②一般每个规格为3×4m或4×4m。
池埂底宽50cm,顶宽30c,高40cm,
③修建时池埂要打实,防止灌水后冲塌。
④池底尽量保证有较厚的黑土表土层,以利于池中藻类等植物生长发育供蝌蚪食用。
⑤池坑呈中央深,边缘浅的锅底形。
⑥蝌蚪培育的前期,进出水口设在水池的同一侧,水口底部用塑料薄膜铺垫,水口用纱网或纱布封好,防止蝌蚪游出池子中央设安全坑,深30cm,坑口直径50cm,安全坑里必须铺垫塑料薄膜,并用土和石块压实,防止冲走
24、青蛙、蟾蜍与林蛙的卵怎样鉴别?
蛙的种类产卵时间卵团形状卵粒大小颜色蝌蚪皮肤颜色中国林蛙4月上旬后球形卵粒大黑色黑色
青蛙4月下旬后球形卵粒大黄绿色黄色
蟾蜍5月上旬后直线形状卵粒大黑色黄色、尾短
25、蛙卵孵化水质的要求?
①蛙卵孵化要求保持静水条件,
②水质清新,无泥沙,
③PH值在6.5-7.5之间,保持中性的水质条件。
26、怎样预防沉水卵?
在孵化池前修一个沉淀池,经过沉淀之后的水泥沙含量少,再灌入孵化池会减少泥沙污染蛙卵。
另一方面,在产卵池内要求水质清新,无大量泥沙污染的水质,可防止沉性卵。
对已经形成的沉性卵团的补救措施,是用网捞起受泥沙污染的沉水卵团,用干净的流水冲洗粘连在卵团上的泥沙,再放在清洁的池水里,也可在孵化过程中,用木棒插入卵团下面,将卵团翻起来,移动位置,每天翻动一、二次,部分沉水卵团能漂浮水面,孵化率可以提高。
27、蝌蚪的灌水技术?
①蝌蚪前期:应采用串灌法来灌水。
是数个池子连接在一起灌水,甲池由支渠灌入水,经由乙池、丙池,再排出池外。
其优点是保温性能强,有提高水温,促进蝌蚪生长。
其缺点是下边的池子接受前边池子排出的水,水质受蝌蚪排泄物污染,溶氧量低,对下边池子的蝌蚪有影响。
②蝌蚪中后期:应采用单灌法来灌水。
是每个池子由灌水支渠灌入新水,其废水又直接流入排水渠,是一种单灌单排的灌水方法。
这种灌水方法的优点是每个池子由灌水支渠直接灌入新水,其废水又直接流入排水渠,这种灌水方法的优点是每个池子灌入的水是新鲜的,换水速度快,溶氧高,水质没有受蝌蚪排泄物的污染,适合于蝌蚪生长中后期使用
28、蝌蚪的放养密度确定?
15日龄前的蝌蚪较小,一般为2000~3000只/m2
15~25日龄,一般为1500~2000只/m2为宜,如果水面充足,可保持1000只/m2左右
25日龄:保持500~1000只/m2为宜
29、加工林蛙时,如何提高林蛙油的质量?
①防止红油防止方法:在冰冻期间捕捞林蛙要做好防寒工作,防止林蛙冻伤。
如将蛙装在盛有水量水的水桶内,或用麻袋防寒物加以包裹,可避免林蛙冻伤。
如果林蛙已经受冻,带回室内要立即用热水将林蛙烫死,不让其苏醒,这样血液不能在输卵管上大量流出,就不能形成红油
②防止黑油防止方法:在加工干制过程中,蛙串必须放在通风良好的地方。
当遇到阴雨连绵的不良气候条件下,要用火炕等进行烘干,防止卵巢和肝脏腐烂而污染了输卵管而污染了输卵管
③防止冻油防止冻油:冬季捕捞林蛙,应在室内进行干制,不要放在室外冷冻,就可以避免造成冻油。
30、怎样预防林蛙的肠炎病?
防治方法是用1x10~6漂白粉溶液消毒蛙圈,每周一次,连续三周,或是在1000g饲料虫中加压碎的增效联磺片1片、酵母片2片,与虫搅匀,饲喂5d可治愈
31、怎样防治高温对蝌蚪的伤害和低温对蝌蚪冻害?
①预防低温寒潮天气对蝌蚪的侵害,应采取灌水保温措施,使水深达到30cm左右,保护蝌蚪免受冻害,或者在蝌蚪地内放入一些树枝,在树枝上搭设塑料薄膜,在天气转暖时再撤掉塑料薄膜,也可以起到防止低温对蝌蚪冻害的作用
②预防高温对蝌蚪的伤害,保持池水流通,在高温天气,加大灌水量,充分发挥安全坑的作用。
32、当年幼蛙怎样放养?
变态幼蛙完全脱离水池而营陆上生活,栖息在变态池及附近4-5米范围内的树木草丛之中,潜伏在枯枝叶下面,或藏在密集草丛之中。
变态幼蛙要求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其栖息环境的相对湿度为60%以上,适宜的空气湿度应为80%~90%。
当幼蛙变态期遇到干旱时候,要采取抗旱措施,保护幼蛙的生命减少死亡,提高成活率,其措施是在变态池附近幼蛙密集处,加遮蔽物,如树枝、蒿草等,以造成较低温,湿润的生活条件。
另一种方法是在幼蛙密集处喷水,使其生活环境保持湿润,降低温度,可以有效地保护幼蛙
33、林蛙捕捞在什么时间?
秋冬两季都可以进行捕捞。
秋季捕捞一直以中国林蛙集中入河期为好,集中入河期一般只有几个晚上,应该根据日期、气候、物候三方面进行判断和预测
冬季捕捞为12月至翌年2月,约三个月时间
1、种用中国林蛙的捕捉时间:不同地区有所不同,通常2~3月底期间捕捉
2、剥油用中国林蛙的捕捉时间:一般在9月下旬到第二年3月,为捕捉林蛙剥油的时间。
以9~10月,即秋分后的霜降期间剥油最好
34、林蛙捕捞的方法有哪些?
1、鱼坞子捕捞法
2、塑料薄膜墙捕捉法
3、网捕法
4、拘窝法
5、拦河截流捕捉法
6、草把诱捕法
7、凿洞法
8、穿冰窟窿法
9、水库捕捉10、翻石法
34、怎样干制林蛙?
将林蛙用60C~70C的水烫死,然后用铁丝或麻绳从上下颌或左右眼睛穿过,将林蛙穿成串,放在通风良好的地方晾晒7~10d即可自然干燥。
干制过程中要注意防止受冻或发霉,阴雨天或夜间要收与室内。
或用火炕加温干制,室温在25C,4d基本可以干燥,但不可直接放在火炉上烘烤,如若烘烤,必须在空气中干燥1d使体重减轻30%~40%之后,在放在火炉上烘干。
目前最好的干燥方法是机械干燥法,即采用烘干箱进行干燥。
温度在50C~55C,约经48h可完全烘干。
35、怎样干剥林蛙油?
把干制的林蛙放于60C~70C的温水中浸泡10min。
将浸泡好的蛙取出后,装入盆或其他容器内,用湿润的麻袋等物加以覆盖,放在温暖的室内,经6~7天,皮肤和肌肉变软后即可剥油剥油的方法有三种,一是将颈部向北面折断,去掉脊柱,从背面撕开腹部,即可取出油块。
二是从腰部向北面折断去掉肋骨和脊柱,从背面剥开腹部取出油块。
三是先将前肢沿左右方向朝上掰开,露出腹部,然后从腹面刨开腹部,去掉内脏和卵巢取出油块。
剥油时要取净全部油块,不要丢掉细小的油块,特别注意将延伸肺根附近的小块油取出。
并将内脏器官,如肝、肾、卵粒等从油里挑干净。
36、怎样提高林蛙油的质量?
1、防止红油:
外观:血红色:轻者油块上出现红色斑点,重者油块全变为红色。
形成的原因:冬季捕捞没有做好防寒防冻工作而造成的。
冰冻时间稍长,内脏器官结冰,使输卵管上的毛细血管破裂。
待蛙体拿到室内,冰冻溶解,蛙体苏醒,血液便从破裂的毛细血管流入周围组织中,使输卵管和外表及腺体都染成红色,干制之后即成“红油”。
防止:在冰冻期间捕捞林蛙要做好防寒工作,防止林蛙冻伤。
如将蛙装在盛有水量水的水桶内,或用麻袋防寒物加以包裹,可避免林蛙冻伤。
如果林蛙已经受冻,带回室内要立即用热水将林蛙烫死,不让其苏醒,这样血液不能在输卵管上大量流出,就不能形成红油。
2、防止黑油:
形成:由于卵巢和肝脏腐烂而污染成的黑油,其林蛙油质量受到严重影响,甚至可使输卵管腐败变质。
防止方法:在加工干制过程中,蛙串必须放在通风良好的地方。
当遇到阴雨连绵的不良气候
条件下,要用火炕等进行烘干,防止卵巢和肝脏腐烂而污染了输卵管而污染了输卵管
3、防止冻油:
外观:呈粉白色,不透明,质地松软易碎,呈粉质状,
冻油:在冰冻条件下干制而造成的。
因为蛙体放室外冰冻,直到水蒸发掉,冰晶破坏了输卵管的结构,并使胶状物质变成松软易碎为粉质状,质量低劣,失去林蛙油的基本特征,
防止冻油:冬季捕捞林蛙,应在室内进行干制,不要放在室外冷冻,就可以避免造成冻油。
37、林蛙油分几等?
一般分四个等级:
一等:金黄色或淡黄色,块大而整齐,有光泽,半透明,干净,无皮肉、卵粒等杂物,干而不潮者。
二等:淡黄色,皮肉、卵粒等杂质不超过1%。
干而不潮者。
三等:灰白色,不变质,碎块、皮肉等不超过5%。
干而不是潮者
四等:取油不当或保管不良,油呈黑红色,有皮肉、卵粒等杂物,但杂物不超过10%,干而不潮者。
38、真伪林蛙油性状鉴别?
林蛙油特征林蛙油真品呈不规则块状,由于弯曲重叠凹凸不平,长1.5~3cm,厚0.3~0.5cm,表面黄白色,有脂样光泽,表面偶有灰白色薄膜状干皮,手摸有滑腻感,温水浸泡可膨胀10~15倍,呈白色棉状柔体,气腥,味微甘,嚼之有黏滑感。
伪品林蛙油的性状特征 1、蟾蜍输卵管制品输卵管盘卷扭曲,交错成团状,呈黄色或黄褐色,有白色皮膜相连,无光泽,半透明,偶见毛细血管,油性小,无滑腻感,易折断,气腥,味淡,嚼之微有麻舌感,不如正品粘滑,水浸1d,外形基本不变,浸至3d后,纵向破裂,膨胀体积为干品的2~3倍。
2、马铃薯加工品表面灰白色,半透明,角质样,质坚硬。
遇水稍有膨胀,膨胀后分层,灰白色颗粒状,手摸则脱落,内有硬块。
气微,味淡。
3、甘薯加工品表面呈淡黄棕色,半透明,角质样,质坚硬。
遇水稍有膨胀,膨胀层较厚,手摸有滑而不腻感。
气微,味甜
39、真伪林蛙油火试与水试?
1、林蛙油的特征遇火易燃,离火自熄,燃烧时发泡,并有噼啪之响声,无烟,吸焦糊气不刺鼻。
遇水膨胀,膨胀时输卵管破裂,24h后呈白色棉絮状,体积可增大15~20倍,加热煮沸不熔化,手捏不粘手。
脱水干燥后可恢复原样,但失去光泽。
黑龙江林蛙与中国林蛙相似,但油为土黄色或棕黄色,吸水后体积增大约15倍
2、掺伪品及伪劣品性状特征雄鳕鱼的精巢,遇火易燃,燃烧处溶化卷缩,并发出吱吱声,有烟,燃烧后有烤鱼之香气,遇水变为乳白色稍有膨胀,形态不变,并有碎块脱落,使水呈混浊状,水表面出现油滴漂浮。
气极腥,煮沸不溶化,呈凝团状。
中华大蟾蜍的输卵管,遇火易燃,遇水不膨胀,输卵管管壁不破裂,只见粉条状物加粗,但形态不变。
遇水变软,但不能将其拉直。
断裂处成狮子头样膨大,但不呈棉絮状
琼脂蛋白加工品,遇火易燃,燃烧时卷缩,并发出吱吱声,有烟,焦糊气刺鼻。
遇水膨胀不明显,呈透明胶冻状,有韧性,煮沸后溶化,冷却后凝固
40、真伪林蛙油显微镜检查?
①林蛙油:加碘酒染色后,在显微镜下成金黄色,腺体细胞肥大,呈长椭圆形排列整齐,细胞壁明显,整个腺体布满细小纹理。
②黑龙江林蛙输卵管:腺体细胞较短,呈方形,细胞核不太明显。
腺体较狭,大约为中国林蛙3/4,腺体上纹理少。
③雄性鳕鱼精巢:遇碘酒后迅速凝固,压片后呈片状物,无腺体和腺体细胞。
精巢表
面细胞为多角形,有细胞碎块和细丝组成的条状物。
④中华大蟾蜍的输卵管:腺体宽呈三角形,细胞较小,为林蛙油的 1/4,细胞壁不明显,细胞核近圆形腺体细小纹理少,在显微镜下显得光亮而鲜艳。
⑤琼脂蛋白胨加工品:遇碘酒后不易着色,镜检只见大量的糊化团体。
41、圈养林蛙在夏季饲养期预防疾病的常规措施?
一、夏季饲养期:每半月用0.7x10~-6高锰酸钾或1x10~-6~2x10~-6漂白粉溶液消毒蛙圈一次,同时每月用增效磺胺脒0.5g拌入1000g虫内,连喂3d,可起到预防肠炎作用
二、黄粉虫饲养场所:每半月用1x10~-6~2x10~-6漂白粉溶液喷雾消毒一次,避免林蛙吃到带菌虫体
三、林蛙圈门口:没有消毒设施,进入林蛙圈要先消毒;谢绝外人参观,严防鸡狗等动物进入林蛙圈
四、林蛙的饲养密度:当年幼蛙饲养密度在300~400只/m2,成蛙在150~200只/m2为宜
五、做好灭鼠、防天敌工作:可在圈外围设置电猫,在林蛙圈上面加防护网保护林蛙
42、怎样防治气泡病?
用20%磺胺类抗菌素溶液浸泡1d;更换1/2以上的池水,或将蝌蚪转入清水放养
43、怎样防治林蛙四肢溃烂病?
防治方法是注意保持环境清洁卫生,发现病蛙或受伤蛙应立即取出隔离饲养,用0.05%高锰酸钾液定期浸泡病蛙,反复多次,直至痊愈
44、怎样防治林蛙的烂皮病?
饲料应多样化,适当添加动物肝脏和多种维生素,严重者加喂鱼肝油
45、怎样防治林蛙红腿病?
1、将病蟾蜍放在10%食盐水中浸洗,每次10min,每日2次
2、用庆大霉素肌注,每千克蟾蜍用量4000IU
3、用20%磺胺类抗菌素水溶液浸泡患处1d
4、用1.4mg/kg硫酸铜溶液全池遍撒
第二章——龟鳖
1、鳖的受精卵与未受精卵的区别?
①受精卵:在自然孵化条件下,1~2天后受精卵的卵壳一端出现一个清晰圆整、不透明的乳白色小斑点(动物极)随着孵化天数的增加,白色斑点继续扩大以至包围卵腰。
②未受精卵:不出现白色斑点,或出现不规则的大白斑,之后全部卵呈半透明米黄色。
2、雌雄鳖的区别?
鉴别部位雌鳖雄鳖
尾短,不能自然伸出裙边外长,能自然伸出裙边外
背甲中部较平中部较隆起
腹甲后缘呈弧形呈方形
后肢间距离较宽较窄
同龄体重轻重
3、雌雄龟的区别?
雌雄龟的外表鉴别:
鉴别部位雄龟雌龟
体重个体小,一般在300g以内个体大,可达到1800g
头部眼后颈部终生友黄色条纹,眼
球上下游黄色亮点性成熟后,颈部无黄色条纹头和眼都呈乌黑色
颜色全体黄色,乌黑色全体泥黄、棕黄、黄褐色腹甲雄龟有明显的凹陷雌龟平坦
排泄孔雄龟的位置接近尾部,孔形长
形雌龟的位置接近腹甲,孔型圆形
尾部雄龟尾较粗大,自然伸直时,
泄殖孔内缘正达背壳边,弯曲
时,泄殖孔内后边一段距离,
侧扁平雌龟尾较细短。
泄殖孔内缘超出背壳一段距离,弯曲时,泄殖孔内侧有长条状凸突
挤压法鉴别雌雄:以两手拇指及食指堵住龟鳖头、颈和四肢,向体内挤压,雄性者尾部伸直后从泄殖孔内有紫黑色的两个交接器伸出,雌性则不会出现。
4、亲鳖池有哪些措施?
①应有设施:围墙、排灌设备、水面和陆地、水边龟鳖洞穴、水中阳台、浅水饵料台、陆地遮阴棚(或树荫)。
②面积:4000 m2 ,池中岛滩面积300 m2 。
③四周种柳树,防逃墙高0.6m,离水1.5—2m,池水深1.5—2m。
5、鳖的生活习性有那些?
①鳖生性胆小,易受惊吓,
②“晒背”:每当天气晴朗,阳光强烈时,鳖便游到水面或爬上岸滩、石岩,背对阳光,头、颈、四肢充分伸展晒太阳,称之为“晒背”。
③鳖的这些习性可归纳为“四喜四怕”,即“喜静怕惊、喜洁怕脏、喜阳怕风、喜暖怕寒”。
6、怎样采集鳖卵和孵化鳖卵?
①找卵窝:除雨天外,每天上午8—10时寻找卵窝。
②卵窝标志:窝上有6—12cm圆形新鲜泥浆块,(久旱是湿润的泥粉)还有草屑叶片、爪印。
③取卵:因胚胎产后8—30小时才能完全固定,因此要隔天取回室内。
④孵化基质:在孵化过程中用以垫和盖护卵粒的物质。
⑤鳖卵孵化基质:泥沙比为1:3,含水量为4%—8%。
⑥孵化期:鳖:55~65天。
在33 ℃为39天。
⑦鳖卵的孵化:用一漏水的容器,底部铺上2cm的基质,将受卵摆在上面,卵间距为1cm,或相挨,卵上面撒上2cm基质,再摆上一层受精卵,上面盖上基质,放于室内孵化。
7、鳖和龟的区别?
区别在于:龟的吻不延长(即鼻子短),背部甲板外有角质的鳞板(即有六角的板块),坚硬无比,背上分块有花纹;鳖又名甲鱼,鼻子长,呈管状,背部甲板外有革质的皮肤,背黑无花纹,有柔软的“裙边”。
第三章——养蛇
1、有毒蛇和无毒蛇的区别?
项目有毒蛇无毒蛇
头部较大,多呈三角形较小,多呈椭圆形
颈部较细较粗与头部界限不明显
躯干粗短、不匀称细长、匀称
尾部短、自泄殖孔后突然变细或侧扁自泄殖孔后逐渐变细
颜色鲜艳者多不鲜艳者多
瞳孔裂孔状多为圆形
毒牙毒腺有毒牙1对或3~4对,有毒腺1对无毒牙,仅有锯齿形小牙,
无毒腺
性情凶猛不凶猛
活动状态常卷曲,爬行慢安稳不惊,性情凶猛多不卷曲、爬行快、易惊
恐、性情不凶猛
2、蛇的繁殖有哪些习性?
①大多数蛇类为一年一次生殖周期,有些两年一次生殖周期。
雌蛇的繁殖方式有两种,即卵生和卵胎生
蛇类行体内受精。
一般为卵生,少数为卵胎生。
②交配一般发生在春末夏初。
③交配时间的长短不同,短的只有数十分钟至数小时,长的则可达24小时左右。
④人工饲养的雌蛇交配一次,可以连续3-4年产出受精卵。
⑤产卵的数目,与蛇的种类、年龄和个体大小有一定的关系,一般产卵(或仔)十几个。
⑥卵通常产在隐蔽而潮湿的地方,借太阳或枯枝落叶发酵的热而使卵孵化。
人工饲养可将卵收集起来,放入垫有沙土、草(约30cm)的罐或木箱内。
⑦卵的发育速度与温度关系非常密切,一般在10℃—15℃才开始发育,最适宜的温度是20℃~30℃之间。
不同的蛇种,卵的孵化期不同,一般需30—40天。
幼蛇出生后1—2年达到性成熟,北方寒冷地区需3—4年。
3、什么是金钱白花蛇?怎样加工?
,银环蛇就是金钱白花蛇。
在银环蛇幼蛇孵化出壳后,经过7— 10天的饲养,当幼蛇体长至30cm左右时,即可捕杀加工成药材。
加工时,用铁钳夹住幼蛇的头劲部,先将蛇尾和蛇身放入盛有酒精的玻璃器皿中,再将幼蛇的头部塞入,用高浓度酒精把幼蛇醉死。
将醉死的幼蛇剖腹时,最好拨去幼蛇的毒牙,以防在加工时咬人。
剖腹宜从颈部至肛门处直线剖开,将内脏清除干净,并用清洁的纱布将血污、水分揩干净。
最后将己剖腹的幼蛇以蛇头为中心,把蛇体弯曲卷成圆饼状,并使蛇尾含入幼蛇口中,使其首尾相连,再用两根细竹签交叉横穿过蛇体,固定成型。
4、蛇的四季管理如何?
①春季管理
蛇出蛰前应该把蛇场打扫干净,并用2%—4%的热氢氧化钠溶液或10%—20%的新鲜石灰乳剂进行消毒;准备和检修捕蛇、装蛇等工具,有破损的必须修理,缺少的就去购置。
继续做好窝中的防寒保暖工作。
②夏季管理
严格选择种蛇;充分给足食料;精心管理好怀孕雌蛇;注意幼蛇管理;注意窝的干燥和蛇场的清洁工作;做好蛇窝的降温和通风工作;加强蛇场的管理;及时处理病蛇;做好一切记录。
③秋季管理
供应充足的饵料有利于储备大量的脂肪,使蛇壮膘,以便过冬及满足翌年出洞时的营养需要。
秋季要做好蛇冬眠场所的建造、维修工作,入冬前事先做好蛇窝清洁和消毒工作,并少取或不取蛇毒。
④冬季管理
初冬蛇已冬眠,要定时检查越冬场所的温度和湿度。
5、采蛇毒前有哪些准备?
在采毒前1周要用水冲洗蛇的身体并关养笼子里,然后只给水,不喂食,每个笼箱关蛇不宜多,对不同种类的蛇也不宜混养。
采毒后的蛇可放入容器暂存,采毒的工具有尼龙膜、剪刀、橡皮筋或线等,以及盛接蛇毒用的不同规格的器具,这些器具事先均应清洗干燥,并防尘埃。